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论文
课题论文:在建筑设计中人的心理、行为因素研究
81109 心理学论文在建筑设计中人的心理、行为因素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对建筑空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空间的质量也成为一个衡量建筑物质量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们建造大量建筑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建筑空间的设计更需要充分的考虑使用者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因素,以便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建筑设计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利用人们对建筑空间使用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来指导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人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我们每个人自身都出现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处在一个建筑空间当中时,这个建筑空间环境的氛围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行左右我们的行为。
而相反的,如果我们所处的建筑空间环境不能我们心理或行为上的要求时,我们就会产生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整的冲动。
这就可以告诉我们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只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最重要的任务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让人欢喜、舒适并且愿意停留的生活环境,只有同时具备使用功能、视觉以及心理享受的建筑空间才是高质量的建筑空间。
因此,人的心理和行为因素作为建筑空间环境的决定因素,应该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并认真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从而刚好的做到以人为本的要求[1]。
二、人的心理和行为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一)心理因素在建筑空间当中,人们生活的空间范围是有人体的尺寸来决定的,但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满意度却不是用人体的尺寸来决定的,它更多的是由人们的心理空间来决定的。
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又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本文主要探索的是人的心理以及行为在建筑空间中的共性,其共有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领域性、安全性以及私密性等,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详细的探讨。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设计空间、色彩、光线、声音等要素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创造出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分析两个具体的建筑案例,以说明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鸟居温泉酒店。
该酒店位于日本北海道洞爷湖畔,周围环境自然优美。
在设计过程中,安藤忠雄采用了诸多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使得该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首先,该酒店的建筑形态融入了自然环境特点。
安藤忠雄巧妙地借鉴传统鸟居的形式,将建筑的立面设计成一组组门洞的形式,仿佛是通过一座座山坡进入自然景观。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吸引力,还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绝妙的景观。
其次,该酒店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也运用了环境心理学的方法。
例如,在室内空间的布置上,安藤忠雄注重创造一个温馨、宁静、放松的氛围。
他运用了柔和的灯光、自然材料、温暖的色调等元素,使整个空间散发出一种宜人的气息。
此外,建筑内的布局也考虑到人们的活动习惯和行为模式,比如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巧妙地错落排布,以增加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
第二个案例是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弗罗伊德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为纪念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而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运用了环境心理学的方法,以创造一个能够反映弗洛伊德学说的建筑环境。
首先,该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旨在体现弗洛伊德的理论。
赖特采用了弧形的墙面和屋顶,象征着人类心灵的内心世界。
墙面上的窗户则以不规则的形状呈现,使光线可以进入建筑内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开放的氛围。
这种外观设计不仅符合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
其次,在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赖特运用了环境心理学的方法来传达弗洛伊德的学说。
心理学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
心理学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建筑设计不再仅仅是追求功能和美学,心理学的应用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通过研究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够帮助设计者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舒适的建筑空间。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从空间布局、色彩应用以及自然元素的引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空间布局的心理学影响空间布局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和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喜好与其与人际交往的模式密切相关。
在办公场所中,例如,采用开放式的办公布局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而在住宅设计中,采用开放式的厨房和客厅的结合能够营造出更加温馨和家庭氛围的空间。
另外,空间的大小和高度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大型空间可以给人一种开阔、宽敞的感觉,有助于舒缓心情,减少压抑感。
而较低的空间高度则会给人一种压抑感和限制感,从而影响情绪的稳定和社交互动。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具体场景和功能需求,合理安排空间的布局和高度,以创造出适合人们使用和体验的空间环境。
二、色彩应用的心理学影响色彩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不仅可以增添空间的美感,也能够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颜色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
例如,红色可以使人们感到兴奋和活力,适合用于餐厅等场所;蓝色则能够带来冷静和放松的感觉,适合用于卧室和书房。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和目标情绪,科学运用色彩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色彩的搭配也需要考虑。
心理学研究发现,色彩之间的搭配与平衡关系能够影响人们的舒适感和视觉体验。
例如,冷暖色的搭配可以使空间更加和谐;明暗对比的运用可以突出某一区域的重要性。
因此,建筑设计师在选择和搭配色彩时,需要仔细考虑色彩的心理效应,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创造出符合人们期望和需求的空间环境。
三、自然元素的引入的心理学影响自然元素的引入是现代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增添空间的美感,还能够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筑心理学:设计对人的影响
建筑心理学:设计对人的影响建筑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精美的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能对人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筑心理学是研究建筑如何影响人的感知、情绪和行为的学科,通过设计建筑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对人的心理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理和实践。
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外观和结构的,它还包括了空间布局、采光、通风、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
这些设计元素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感受和行为。
以下是建筑设计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1. 情绪建筑空间可以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比如宁静、欣喜、舒适、紧张等。
设计温馨舒适的家居空间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而拥挤、杂乱的环境则可能引发烦躁和不安。
2. 注意力和集中力研究表明,设计优秀的建筑空间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例如,一个开放明亮的办公室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一个富有创意的学习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舒适感和幸福感建筑设计可以影响人们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一个设计良好的住宅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个宜人的商业空间可以增加顾客的消费欲望。
建筑心理学的原理建筑心理学的研究基于一些心理学和设计原则,旨在创建对人身心都有益的建筑空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心理学原理:1. 光线和色彩光线和色彩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身体健康。
充足的自然光可以提升人的心情,而柔和的暖色调则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
2. 空间布局建筑空间的布局对人的感知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布局合理的建筑空间可以引导人们流畅地移动和交流,而一个混乱的布局则可能引发不适和迷惑。
3. 自然元素自然元素如植物、水景等对人类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舒缓作用。
将自然元素引入建筑空间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建筑心理学的实践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践中常常运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来设计建筑空间。
他们通过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和心理的建筑环境。
建筑设计中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建筑设计中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将建筑物外观美化,更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心理需求。
通过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建筑的情感反应,以及建筑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并分析其对人们的影响。
一、空间与情感建筑空间的设计对人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对于不同空间的情感反应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
一个舒适、开放的空间可以让人们感到宽阔和自由,而狭小、拥挤的空间则可能让人产生被限制和压抑的感觉。
此外,建筑空间的布局和风格也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变化。
不同的颜色、材料和装饰元素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例如,明亮的颜色可以增加人们的精神状态,而暗色调则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对于空间中的细节设计,如是否有自然光线、是否有绿植等,也会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体验。
二、交流与社交建筑设计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进行社交活动时,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这种社交互动的场所,如公园、餐厅、图书馆等,不仅仅提供了实质性的功能,更具有促进社会交流和集体活动的作用。
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建筑设计,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也可以成为人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的场所。
这些建筑通常被设计成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以鼓励观众更好地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共鸣和启发。
三、认知与环境建筑设计对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一个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建筑设计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
此外,建筑的环境特征也会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
相反,嘈杂和拥挤的环境则可能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噪音、温度、通风等因素。
四、情绪与健康建筑设计对人们的情绪和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宜人的建筑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
建筑设计存在的心理学问题——以福建工程学院北校区教学楼大教东4为例
建筑设计存在的心理学问题——以福建工程学院北校区教学楼大教东4为例建筑设计存在的心理学问题——以福建工程学院北校区教学楼大教东4为例建筑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建筑设计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学习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提升人们的心理体验。
然而,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些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的实用性、美学价值以及人们的心理感受。
本文将以福建工程学院北校区教学楼大教东4为例,探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
一、空间分布过于单一空间分布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空间的大小、高度和结构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身体感受。
然而,在福建工程学院北校区教学楼大教东4中,空间分布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
整个建筑的空间规划是按照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每个教室之间的空间划分非常明显,往往只有一个狭小的门和一些墙体相隔。
这种线性的空间分布方式,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单调和乏味,让人感到压抑和无聊。
二、光线不足光线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室内光线的亮度和颜色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然而,在福建工程学院北校区教学楼大教东4中,由于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室内的光线明显不足。
大多数教室和办公室通风性较差,外部的阳光很难进入室内。
同时,建筑的主体采用了深色调的砖石材料,导致墙体反射的光线非常有限。
这种光线不足的环境,容易引起人们的压抑和抑郁,影响到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气味问题气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官刺激,也是人类与环境交互的重要部分。
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十分重要。
在福建工程学院北校区教学楼大教东4中,很多教室和办公室中存在着气味问题。
室内过于密闭和通风不畅,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
此外,建筑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化学物质物质,如:甲醛、苯等有害成分,室内的空气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这种环境不仅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建筑设计心理学论文
建筑设计心理学论文导语:也许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注意过建筑是什么样的风格,其实建筑和心理学非常紧密。
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建筑设计心理学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建筑和心理之间的关系!摘要:本文就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建筑与人的心理关系为例,探讨了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应在建筑设计中遵循环境心理学手法,以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计;心理学;人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本文就以空间、光影、心理中的形象记忆为切入点对大教东 4 进行分析。
1空间的纠结体验——桌椅设计的不合理部分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和高度表现出来。
而建筑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
在感受大教东 4 的各种感官上,笔者表现出的是一种纠结的体验。
一方面,圆滑木质的课桌在嗅觉和触觉上给人以舒适、适宜从事思考和伏案的笔头工作的感觉;另一方面,窄长的桌面视觉体验,又给笔者一种不利于正常的上课作业活动的感觉。
具体而言,就是桌面的宽度不利于课本、笔记本、文具等上课必备工具的正常摆放,且每人间隔的宽度不利于字迹书写。
为此,笔者对此桌面进行分析后了解到,其一,由于桌面长度较长,视觉对比显得宽度窄;其二,桌面采用连成一排而非个体的独立方式,给笔者一种私人领地受到侵占的感觉。
故会有空间不利于正常上课作业的感觉。
领域性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为取得繁衍生息等生存条件而圈定一定范围的行为习惯,这里主要指在室内环境中学习不被干扰或妨碍的心理范围。
人类学家赫尔在对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将人际距离进行区分。
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
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建筑环境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一部分。
它的研究核心,是研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应及选择、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需求的环境。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超高层建筑环境心理问题摘要:研究超高层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给人们心理带来的问题,提出要慎重修建超高层建筑,并注重建筑的环境设计,尽量减少超高层建筑给环境和人群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高度超高层建筑除了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以外,其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我国,正在竞相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超高层建筑与人类及环境的相互影响,对超高层建筑环境心理进行深入探讨。
1. 超高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1.1 阳光和阴影超高层建筑遮挡周围较低建筑、广场、道路的阳光,并形成巨大的阴影,被笼罩的城市街巷一片昏暗,令人感到沉闷和压抑。
周围楼群的高度一般只有超高层建筑高度的一半,所以更加重了这种感觉。
用环境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即环境知觉较差。
另一方面,超高层建筑高耸于空中大都无遮挡,白天日照时间长,辐射热量大,空调负荷变化剧烈,较大地影响建筑物周围的小环境。
1.2 噪声超高层建筑本身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特有噪声,电梯运行和停靠时产生的噪声;空调工作时设备和管道发出的噪声;卫浴设施的管道以及给排水的提升加压设备带来的噪声等等。
虽然随着机器设备本身的改进和许多减振、隔声措施的采用,但在庞大的超高层建筑中问题仍很突出。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速越来越大,从而风的呼啸声、风刮在建筑上的撞击声也越大,这种由风引起的噪声也是超高层建筑所特有的。
市中心密集的高层建筑,使街道形成“峡谷”。
在此情况下,城市的交通噪声和人们的生活噪声,不仅因有高耸的摩天大楼的阻挡而不易迅速消失,还常常由于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和轻质金属的外装修饰面材料对声音的大量反射形成回声,延长了噪声的干扰时间。
建筑与心理学心理舒适的空间
建筑与心理学心理舒适的空间建筑与心理学:心理舒适的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建筑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如何创造一种心理舒适的空间,以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心理需求。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心理学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创造心理舒适空间的方法。
一、建筑设计与心理需求人们对于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心理需求是多样化的。
首先,人们希望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能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
一个稳固的建筑结构和合适的室内温度、光照等因素,可以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其次,人们追求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大自然的元素,如绿植、自然光线等,都可以促进人们的放松和身心平衡。
此外,人们还渴望在居住和工作空间中获得社交、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共区域,可以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增强社交联系和减轻孤独感。
最后,人们希望居住和工作的环境能够反映他们的个性和品味。
通过个性化的装饰和设计元素,可以增加人们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二、创造心理舒适空间的方法为了创造心理舒适的空间,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采用合适的颜色和材料可以创造出舒适的氛围。
暖色调的墙面、柔软的织物和天然材料都可以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其次,光线的运用也非常关键。
合适的采光能够提升人们的情绪和精力,同时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灯光刺激。
此外,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也是创造心理舒适空间的重要因素。
2. 增加自然元素自然元素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将绿植引入室内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情绪。
此外,通过合理布局窗户和采用透明的建筑材料,可以让自然光线充分进入室内,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3. 设计合理的公共区域公共区域是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也是社交联系的重要媒介。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社交和合作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考虑增加公共休息区、开放式办公空间、咖啡厅等设施。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论文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院系:城市设计学院专业:建筑学年级:09姓名:陈信安摘要: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从建筑形态、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尺度等方面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影响,从而创造合适的空间尺度,对建筑游览方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引言: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该博物馆与传统苏州园林形影相伴,其设计考虑了新建筑与传统园林的关系,从整用现代的手法诠释了体造型到细部处理都与传统园林遥相呼应,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
本文通过运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及其影响。
1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其领域不仅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而且与建筑学、园艺学、环境学等学科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及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要求的建筑环境。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是丰富的,本文主要就视觉方面的理论及人对环境的感知理论来进行分析。
在环境心理学的视觉理论中,有接近律,相似律,方向连续律,求简律等定律。
在建筑设计中,这些手法都常常被应用在设以建筑群体设计为例,我们经常通过采用相似形的方法,来计中,体现整体性和连续性,这里体现出相似率。
同样的,在整体设计中,相似的形体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立面设计中的形式区别,但通过形体的求简,总体还是趋向完整。
闭合率,在单体变化中,一些体量过于大的形体,常常会被破坏掉但分解后,在人们眼里,“还是可以被看成”一个整体。
苏州博物馆中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及心理影响·建筑形态苏州博物馆一面临街,从街道相望,屋顶硬朗的线条勾勒出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第一时间勾起了与灰瓦白墙之间的联系。
苏州博物馆外形最大的特点要数呈几何状错落堆叠的屋顶,体现了建筑师的创新的手法。
很多简练的建筑语言符号不断重复出现,如屋顶和立面上出现的菱形,六边形窗洞,也让人好奇它与传统园林的关系。
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浅析成都万科售楼中心设计的心理学运用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可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心理学原理有:环境感知:人用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来接收环境中的信息,并经过感知着自身的经验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即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建筑环境的信息并评价建筑,再经过自身的实践,使建筑的前后背景参与进来,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的环境知觉。
环境知觉影响到人对环境的评价和美学体验,不用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环境的感知也不同。
私密性: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包括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可供使用者选择。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功能布局,空间分割,材质选取等,采用封闭式、半封闭式或开敞式手法合理组织空间,创造出完整而明确限定的私密空间,为人们提供私密场所。
公共性:相对于私密空间而言,人们也需要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
环境心理学包括社会向心和社会离心概念,据此,建筑空间的设计业可分为向心空间和离心空间。
开放性的空间可使人们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进一步交往。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
领域性:人所能够占有与控制的空间范围即为领域。
领域提供了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提高了建筑的秩序感和安全感。
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之间的活动领域应两两相交,互不重合,既有彼此共同的世界,又有各自独立的天地。
刘汉霄建筑心理学论文心理学与建筑之树
心理学与建筑之树树的种类成千上万,因其所处的外界条件不同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树。
建筑也是同理。
一个地区的建筑因其所服务的对象之生活、风俗、居住地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底蕴。
建筑就像一棵树,人们看到的都是其葱郁粗壮的外表,往往也只能看到其露在外面的部分,即一个建筑的表象,而往往却忽略这颗树的来源——树根。
树根隐藏于地下,吸收外界环境之精华,最后以光鲜亮丽的形象塑造在土地之外。
这便是我对建筑的认识——协调的外表经得住看,粗壮的结构经得住风雨,最为重要的,它必须有强大的树根支撑起树长成的整个阶段。
否则,外表再亮丽,结构再夯实,没了树根——支撑建筑的精神所在,那整课树将不复存在,或者说是形同死尸了。
关于建筑心里学的研究方向,我认为应当分为两个方向。
第一是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即外表,空间构成等直观因素。
好的建筑造型能呼应建筑的主题,结合功能的巧妙外形设计更能打打提升使用者的体验,而建筑心理学在这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第二是建筑所能表达的人文信息,即内在,意义等不可见、耐人寻味的内在精神,而建筑光若光是实用和美观,那么建筑将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工具。
天下的筷子都是一个样,如果建筑没了人文精神的体现,走在哪里建筑都是一个样,那便人文精神的传承便失去了一个无比重要的途径。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在现实世界的物质的反映,而“建筑心理学”的研究,将揭开建筑之树那层神秘的面纱。
像我们这种还在大学里蹒跚学步的学生,整天做的感觉最合理的就是去看大师的作品,去分析他们的建筑和他们的理念。
而我们看多了巧妙的结构,炫酷的造型,或许会忘了去发掘造成这些东西的源头所在。
为什么他会作出这样的设计?为什么他在做这种设计的时候会选择这种表现手法?抽象的理念又是如何通过物质得到准确表达的?而深层思考的第一步,就建筑空间设计而言,所考虑的空间组合问题,就可以从研究“行为心理学”入手。
建筑与心理学建筑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
建筑与心理学建筑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建筑与心理学建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栖身之所,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
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例如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以及材料的选择;也可以是间接的,诸如建筑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筑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其原因。
一、色彩对情绪的影响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刺激,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建筑中的色彩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制造出特定的情绪氛围。
例如,红色可以激发激情和活力,常用于餐厅和娱乐场所;蓝色则使人感到冷静和平和,常用于医院和办公场所。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色彩,建筑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二、空间布局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房间的大小、形状和布局等因素,都可以对我们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开放式的布局可以增加人们的交流和互动,使人感到更加开放和自由;而封闭式的布局则让人感到安静和独立。
此外,房间的高度、光照和通风等也会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高度较低的房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而充足的自然光线可以提高人的士气和情绪。
三、文化内涵对情绪的引导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历史遗迹。
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也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
例如,古老的建筑遗迹会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具有一种崇高或庄严感;现代的建筑代表着科技与创新,会给人一种现代感和活力。
建筑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价值,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四、环境氛围对情绪的塑造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氛围,也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重要的塑造作用。
例如,建筑周围的绿化环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和放松;而嘈杂的交通声和拥挤的人群会让人感到疲惫和不安。
建筑所创造的环境氛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心理学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指导,使建筑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需求和心理。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在建筑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中,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更好的舒适度和自然感。
人类的视觉系统对环境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通过合理布置、选择适当的材料和颜色,建筑师可以创造出更具安全感和亲近感的空间。
例如,在设计住宅时,可以使用明亮和温暖的颜色,这可以给人以温馨和放松的感觉。
此外,精心设计的采光系统和通风系统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使人们更加舒适。
另外,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在建筑空间中创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人们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会不自觉地对其进行评估和感知。
利用心理学原理,建筑师可以对建筑的各个细节进行设计,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例如,通过良好的指引系统和标识来提供方向,让人们轻松找到目的地。
同时,考虑到人们感知的习惯和认知过程,合理设置空间的逻辑关系和其中的交互元素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此外,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心理学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公共场所往往拥有更多的人群,因此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心理特征。
例如,在购物中心或大型景区的设计中,合理设置通道和放置座位,不仅可以减缓人群的拥堵感,还可以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
此外,提供连续的景观和人流引导,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观赏和购物体验。
在建筑的外部设计中,心理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可以影响人们对建筑的印象和情感反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容易对有吸引力的外观产生积极的联想和情感。
因此,建筑师可以采用美学原则和色彩心理学,来营造令人愉悦和和谐的外立面,增加人们对建筑的好感度。
最后,心理学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心理学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建筑对人们的影响。
1. 形状与情绪建筑的形状对人们的情绪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形状的建筑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圆形和弧形的建筑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而尖角和棱角分明的建筑则容易引起人们的紧张和压力。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考虑到人们的情绪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2. 颜色与心理建筑的颜色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颜色能够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例如,暖色调(如红色和黄色)能够带给人们活力和温暖的感觉,而冷色调(如蓝色和绿色)则能够带给人们冷静和放松的感觉。
因此,通过选择适当的颜色,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3. 空间布局与行为建筑的空间布局对人们的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开放和宽敞的空间能够促进人们的社交和交流,而狭小和封闭的空间则容易限制人们的行动和交流。
例如,公共场所中设计合理的休息区和社交空间,可以吸引人们驻足和交流,提升建筑物的社交功能。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空间布局对于促进人们的各种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4. 自然环境与健康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引入自然元素,如绿植和自然光线,能够减轻人们的压力和疲劳感,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此外,自然环境还能够促进人们的情绪愉悦和幸福感。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是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关怀。
5. 文化与身份认同建筑与人们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会对建筑的设计和风格产生影响,同时,建筑也成为了文化和身份的象征。
例如,古代的宗教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通过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传承着当地的文化和价值观。
因此,建筑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体现出相应的特点和风格,以促进人们的文化共鸣和身份认同。
建筑与人类行为从建筑心理学角度研究建筑设计
建筑与人类行为从建筑心理学角度研究建筑设计建筑作为人类居住、工作、娱乐的场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建筑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更需要考虑到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建筑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第一部分:建筑与人类心理状态1.1 空间感知建筑设计应重视人类对空间的感知。
对于人类而言,空间的大小、形状、布局等因素都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狭小的空间容易引发焦虑和压抑情绪,而宽敞明亮的空间则更有助于放松和积极情绪的产生。
1.2 色彩与情绪色彩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红色能够激发人的热情和活力,蓝色则具有安抚和放松的效果。
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在色彩运用上考虑到人类的情绪状态,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3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
绿色植物和自然光线可以提升人们的情绪和注意力,并减少压力和疲劳感。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加入自然元素,如室内花园和天窗等,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
第二部分:建筑与人类行为习惯2.1 空间布局与流线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人类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和流线。
例如,公共场所通常需要宽敞明亮的大厅和过道,以容纳人群的流动。
此外,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习惯动作。
2.2 声学设计建筑的声学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嘈杂的环境会干扰人们的思维和交流,而安静舒适的环境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放松身心。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隔音和吸音措施,创造良好的声学环境。
2.3 社交空间的设计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建筑设计应该创造出适合人们社交的空间。
例如,公共广场、休息室和咖啡厅等场所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舒适的座椅和合理的摆放方式也能够促进人们的社交行为。
结论建筑设计与人类行为紧密相连,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更要考虑到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心理学研究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心理学研究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高层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结构,更潜藏着建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心理学研究,从建筑设计到居住者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高层建筑的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层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学高层建筑的设计对于居住者的心理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应该能够在城市景观中融入自然元素,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审美需求。
例如,采用曲线形状的外观设计可以模仿自然的流线形状,给人一种舒适与和谐的感觉。
其次,高层建筑的内部设计应该追求通风、采光和空间感。
通风对人的心理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气污染和异味的积累。
另外,高层建筑的采光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的采光能够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有助于居住者的健康和心理状态的平衡。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该采用大面积的窗户,以保持室内明亮舒适的环境。
二、高层建筑对居住者心理需求的满足高层建筑对居住者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其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
例如,对于居住者而言,住在高层建筑中往往能够提供一种壮观的景观视野。
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视野开阔度能够使居住者感到身心愉悦,增强幸福感。
此外,高层建筑的高度也为人们提供了私密性与独立性的需求。
相比低层建筑,高层建筑更能够避免来自外界的噪音和干扰,提供一个安静、安全和独立的住宅环境。
另外,高层建筑的科技化设备也能够满足居住者对现代化生活便利性的需求。
例如,高速电梯、智能家居系统等设备不仅能够提升生活的便捷性,还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智能感受。
三、高层建筑的心理影响除了满足居住者心理需求外,高层建筑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立体感,常常产生一种威严感,给人一种庄重和自豪感。
其次,高层建筑还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迫感。
尽管高层建筑通常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居住在高层建筑中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局促感和被限制的感觉。
建筑行为心理学论文
建筑行为心理学论文浅析建筑设计中的行为心理应用摘要:通过分析建筑环境与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的建筑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使建筑设计师更好的利用行为心理去创造适宜的建筑环境。
关键词:行为心理;建筑环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性化设计理念已逐渐深入到建筑环境设计中。
专家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个体人格特征,包括意识倾向、能力、性格等;现实的精神状态,包括注意态度、情绪体验、安危应激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应对过程等。
每一个建筑环境都是为人们完成上述行为而设计的,反过来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环境的设计。
1.建筑环境与行为心理的关系建筑环境设计并不仅仅为人提供一个活动与生活的环境场所,它还会对人的生理、行为心理有重要影响。
建筑环境按环境尺度分为微观、中观、宏观;按使用性质分为居住、办公、商业等;按建筑风格分为古典、现代、后现代等;按开放程度分为开敞、幽闭、半开放等。
建筑环境与人之间是一种多因素、综合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既可以通过建筑环境的设计诱导或改变人的某些行为,也可以根据人的某些行为心理和行为特征来指导建筑环境设计,以使建筑环境更能符合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特性。
对设计师来说,从行为层面上研究建筑环境与行为心理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人们具有不同的行为形式,交往尺度和习惯行为方式都与建筑环境的领域感,私密性相关,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也实现了建筑环境的设计更加趋向舒适性。
设计师在清楚地知道使用者需要怎样的建筑环境基础上,再经过实地考察和亲身感受周边环境,可以更好的进行设计。
比如我们通过空间、共享空间的设计实现建筑环境的领域感,通过住宅的围合设计实现私密性和舒适性等。
2.影响人的行为心理的建筑环境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心理的建筑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环境比例、环境色彩、环境光效、环境尺度以及环境形态等。
2.1建筑环境比例与行为心理建筑环境比例不符合生活规律的内在界定性时不仅会给人造成心理负担,也会增加生活上的不适宜;相反建筑环境比例符合人的生活习惯时,人在其中就会感觉比较舒适。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论文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论文引言建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供我们居住的空间,还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
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选择一个具体的建筑案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建筑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正文案例选择:在众多的建筑案例中,本文将选择一座医院作为分析对象。
医院作为人们生病时寻求诊疗和治疗的地方,其设计和环境布局对患者和访客的心理起着重要影响。
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本文将运用以下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1.环境心理学: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医院内部的布局、颜色和材质对患者和访客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2.空间认知:运用空间认知的观点,研究患者和访客对医院内部空间的认知和导航。
分析医院内的导航系统和标识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3.心理健康:探讨医院环境对患者和访客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医院的设计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原则,以及人们对于医院环境的感受。
4.社会心理学:分析医院作为一个社会化场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探讨医院内部的社交空间和交流方式对患者和访客的心理影响。
分析结果: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医院环境对患者和访客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医院内部的布局、颜色和材质等因素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布局合理、环境宜人的医院可以减轻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提升人们的舒适感。
2.医院内部空间的导航和标识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清晰明了的导航系统可以减少人们的迷失感和焦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医院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
一个产生积极心境的医院环境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访客的放松。
同时,医院环境的压抑和不舒适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4.医院作为一个社会化场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患者和访客在医院内结识朋友,寻求支持和交流,能够缓解孤独和焦虑。
建筑设计心理学论文
建筑设计心理学论文建筑属于一种具备强迫性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是,建筑是在固定的时间以及固定的场所让人视觉可达。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设计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设计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1993年底全国城市总数达到570个,是1978年的3倍。
在此关键时期,开展建筑心理学研究应用,在城市建设中少走西方国家的弯路,很有必要。
我国国情、民情与西方不同,迫切地需要有我们自己的建筑心理学研究作为指导,以使我们的设计符合中国国情。
对于建筑学专业,要从综合的环境看待本专业的地位,看待它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用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充实建筑学。
尤其要熟悉我们的人民,关怀我们的人民,了解他们的基本心理和环境行为,尽职尽责地为他们服务。
建筑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引起重视的时间不长,处于童年的建筑心理学正推动着建筑学的革新。
1981年华沙宣言指出:“建筑师的责任必须包括对他所工作的环境的考虑,并有义务去保证他的工作能为社会环境协调做出贡献。
”这足以说明建筑心理学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塔式心理学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对建筑心理进行分析的时候是从整体性出发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从整体上回顾方案所包含的所有信息,从宏观的角度上建立“人――环境――建筑”的塔式思考框架,作出完整的判断来回应各种因素。
建筑具有强迫性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也是带有强迫性的艺术,建筑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任何意识范围之内,不像是展览馆里的艺术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
所以,建筑师也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家,建筑是设计给人用的,所以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这些特性,要分析使用者对建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反应,建筑师对建筑心理学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和自我体会,才会在建筑设计中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建筑才能更好地为人所用,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
建筑的物理属性对人们心理知觉的影响建筑的物理属性大致包括建筑的形式、造型,建筑的尺度、平面布局,建筑的材质及颜色,建筑内外的光影效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
——设计方法运用分析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专业:建筑学
年级:09
姓名:陈信安
摘要: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从建筑形态、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尺度等方面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影响,从而创造合适的空间尺度,对建筑游览方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引言: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该博物馆与传统苏州园林形影相伴,其设计考虑了新建筑与传统园林的关系,从整用现代的手法诠释了体造型到细部处理都与传统园林遥相呼应,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
本文通过运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苏州博物馆的建筑
特点及其影响。
1
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其领域不仅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而且与建筑学、园艺学、环境学等学科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及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要求的建筑环境。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是丰富的,本文主要就视觉方面的理论及人对环境的感知理论来进行分析。
在环境心理学的视觉理论中,有接近律,相似律,方向连续律,求简律等定律。
在建筑设计中,这些手法都常常被应用在设以建筑群体设计为例,我们经常通过采用相似形的方法,来计中,体现整体性和连续性,这里体现出相似率。
同样的,在整体设计中,相似的形体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立面设计中的形式区别,但通过形体的求简,总体还是趋向完整。
闭合率,在单体变化中,一些
体量过于大的形体,常常会被破坏掉但分解后,在人们眼里,“还是可以被看成”一个整体。
苏州博物馆中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及心理影响
·建筑形态
苏州博物馆一面临街,从街道相望,屋顶硬朗的线条勾勒出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第一时间勾起了与灰瓦白墙之间的联系。
苏州博物馆外形最大的特点要数呈几何状错落堆叠的屋顶,体现了建筑师的创新的手法。
很多简练的建筑语言符号不断重复出现,如屋顶和立面上出现的菱形,六边形窗洞,也让人好奇它与传统园林的关系。
这个疑惑一直到游览拙政园时才解开,六边形的开窗出现在临湖的建筑中,它像一个标记,为苏州博物馆深深烙印上传统的记号。
这个记号不断重复,将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联系在一起,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的记忆。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入口的设计,用新材料和新结构诠释了传统的重檐屋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重复。
·建筑平面布局
苏州博物馆整体呈对称性布局,
整体游览流线清晰,呈环状,方便方向的识别。
在大型建筑中,由于环境陌生,整体环境有相似性,简单的流线利于建筑的游览。
苏州博物馆有着入口,中部两个庭院。
入口庭院宁静,较封闭,规整(见图2)。
中部庭院融入了水景,山石,亭子,廊桥等元素,开阔自由,是苏州园林的缩影,也提取了传统园林中的精华。
在一府之隔的拙政园里(见图3),多层次的景观的路线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与心理体验:1)在不同的回廊上以新的角度欣赏同一个建筑,发现景观的不同侧面。
2)体验置身其中与隔水相望同一建筑的不同体验。
与传统园林让人目不暇接的风景体会相比,苏州博物馆中这个简化的园林给人的感受更加直观,明确。
在环境供给理论中,同即让使用者容易察觉,或者将样提出建筑师应呈现空间供给特性,察觉不到的供给特性特意表现出来。
空间的供给特性是指空间的特质所能够提供的功能,提示给人们如何去使用这些空间。
这里,简化的园林语言,让中庭景观的视觉中心更加突出,景物的层次更加明显,为游览者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园林体验。
中部庭院不仅是建筑核心,也是左右两个展示区的连接部分,在大量的展品观赏后,中部庭院提供了视觉休息。
·建筑尺度
整体尺度:苏州博物馆采用了一层地下室的构造方式,这样解决了层高对周边古园林建筑的揉合问题的同时也考虑了建筑的节能保温效应。
细部尺度:入口大厅尺度较大,体现了建筑高大与宽敞。
屋顶结构自支撑,在平面上没有任何支撑结构,充分体现建筑空间的大尺度。
建筑开窗的尺度也依照建筑总体的体量,形成大尺度的开窗,让建筑空间十分宽敞。
博物馆建筑的层高一般较高,这里也不例外,参观部分以一层为主,局部二层。
建筑平面尺度也很合理。
对于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来说,对空间尺度的需求取决于所进行的活动与活动者之间的关系。
在展览建筑中,人与人之间多是陌生的,而观展的最佳位置是有限的,即在平面尺度上要偏大,留出游客之间舒适的交往距离。
建筑屋顶采用璃坡屋顶,加上不同密度的木色格栅,整体感觉轻盈,进一步扩张了屋顶的尺度。
苏州博物馆中这个极简的庭院也给人带来了同样丰富的园提出知觉是一个有机整体林体验。
在吉普森的环境供给理论中,的过程,人感知到的是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并不是一个个分开孤立的刺激。
这个中部庭院提供了整体积极的刺激模式,把园林里的元素组合提炼并精心安排在这里,走在庭院的廊桥上,浏览着环绕庭院的建筑群体的不同侧面,步移景异;体会置身其中与游走其外的不同感受。
在行走中,感受对景,衬景的不断变化(见图)。
营造出宽广的湖面,只在湖面边界处立一个小亭子,湖面上小尺度的廊桥与湖面形成对比,在心理上扩大了湖面的尺寸。
在建筑尺度上,要考虑活动者对基本尺度的要求,以便获得满意的空间位置。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对比暗示等手法,创造出扩大了空间的尺度,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广阔的视觉上的错觉,建筑环境(见图)
·细部处理
入口大厅屋顶:入口屋顶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经过安静的入口庭院,大厅给人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
层次丰富的采光屋顶,轻盈地“悬浮”在空中,把参观者的视线集中在屋顶上。
屋顶吸引了注意力,回过神来,透过玻璃窗又发现内部广阔的湖面,十分吸引人前去一看,却是可见而不可达。
屋顶在入口处打造了建筑的特色,也确定了建筑群的空间特点,即透光天窗的坡屋顶。
这个元素在所有的走廊空间中被不断地重复,或发生细微的变化,延续了空间的整体性,也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光廊即走廊,方便游客对空间的识别。
引导游客走进起初设计好的游览路线。
开窗:开窗的形式大多源于传统苏州园林和民居。
六边形的把室外的景物如画窗户恰到好处与周围建筑景观形成框景关系,卷般展示在人们眼前。
这种开窗提高了景色的品质,框景之景巧也是对园林风景的提炼,让游客妙选取了景观的最佳观赏角度,更加容易发现与观赏。
建筑内部光线:苏州博物馆地上层基本以自然采光为主,天窗采光使光线均匀柔和,在木色格栅的映衬下,给人亲近舒适的感觉。
在展厅内部,自然采光较少,高侧窗起点缀的作用,为展品营造神秘及高贵的感觉。
建筑的光线和色彩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带给人亲切感,展的影响。
苏州博物馆内廊光线及色彩的运用,厅的采光以沉静为主,两种不同的采光运用,既明确了分区,也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受,符合功能的要求。
结语:
建筑设计中建筑心理学原理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传统建筑元素的简化提取后应用在新建筑上,有利于唤醒游览者对传统元素的记忆,建立传统建筑与新建筑之间的联系。
其次,简化提炼后的传统意向,在建筑设计中的空间供给性更强,即更加清晰明确地表达元素运用的功能性,公众的识别度提高。
第三,在公共建筑空间尺度确定上,要考虑人们对环境的心理需求,创造合适的空间尺度。
最后,建筑细部的设计如特定空间的特定采光气氛,都能对建筑游览方向性有一定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