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园电影】电影黄石的孩子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公园电影】电影黄石的孩子观
后感
【--记者节】
《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500字
从一个浪漫悠然的舞会场到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从英国到中国,影片《黄石的孩子》一开场就让一位英国人牵住了观众的视线。这位拿着照相机的英国记者,充当了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故事的观察者,他用照相机记录了发生在施暴国和受难国之间的故事。如果本片的主题是反映战争带来的灾难,反映日本如何侵略中国,那么,这个英国人的存在,无疑就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部记录性电影,这位英国人乔治充当了整个故事的陈述者。让一个英国人来讲述发生在中国的关于中国和日本的故事,这样的选择,无疑加深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乔治在片中充当了第一人称的身份,他为观众讲述了他自己亲眼看到的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这种手法的运用,很好的表现了一部纪录电影的纪实性。
照相机是反应和保存历史真实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乔治正是选择了用照相机来保存他所看到的和经历的。通过照相机的镜头,他看到了日本人如何杀戮中国人,看到了日本人的残忍和凶狠,也看到了中国的人民如何去反抗,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苦难,他还看到了硝烟弥漫,死尸遍地,看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性。饿殍遍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他就是用照相机的镜头记录了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真实的故事。
其次,本片对视听语言的运用也很成功,具体表现如下:
1,长镜头和大全景的运用。影片用长镜头跟拍乔治坐在汽车中的所见所闻,满地的伤兵和死尸,满耳的哀吟和惨叫。一个长镜头为观众展示的大环境的状况,有一种气势磅礴之感,同时为故事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在日本
的飞机轰炸火车和人群的时候,俯拍镜头和大全景的运用较多,记录了炸弹落地时的景象,所有人和建筑物在炸弹面前都显得无比渺小和脆弱,生命瞬间结束,建筑物顿时灰飞烟灭。这种大全景的运用,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
2,移动摄影的运用。乔治在废墟中拍摄照片时运用了大量的跟拍等移动摄影,这就让摄像机的镜头无形中变成了观众的视线,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转移到了乔治的身上。这样,观众不得不为镜头中的乔治而担心,同时也为乔治身处的那种到处散发着腐烂的尸体气味的环境而感到怵目惊心,同样,也对那些死于如本人之手的人民而感到心痛,也对那些对杀人而无动于衷的日本人感到愤怒和悲哀。这样的移动摄影,在贾樟柯的电影《小武》中运用的极为成功,起到很好的表现效果。同样的移动摄影在本片中也对纪实性起到了深层次的体现作用。
3,画面构图的成功。在日本兵用机枪扫射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时,观众和主人公乔治是通过窗户看到的。前后景产生了空间距离,既表现出日本兵的凶残,又激发了观众的
情绪。这个画面构图,如同《公民凯恩》中小凯恩的妈妈和律师对话时的那个画面构图,很经典的一个景深的运用。另外,在描写黄石这个地方的时候,多用了大全景,表现出的是一个有山有水、没有硝烟、如同世外桃源的地方。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很有意境。没有枪声,没有炮弹的爆炸声,那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笑得很开心,这样的画面与影片开始的大量的硝烟弥漫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炮弹的轰鸣和子弹的呼啸,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从断壁残垣和死尸遍野到花香四溢,欢乐融融,画面内容的巨大差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观众一目了然,从而观众的认知也就不言而喻。
第三,细节的表现。首先是给生活在黄石的孩子门做饭的四嫂手中捧起的黄米,蠕动的虫比米都多,那是让人一看就反胃的食物,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能有这样的米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因为在黄石之外的许多人连水都喝不到。对那一捧黄米的特写,显然效果极强,既为乔治在黄石开始他的新生活买下了伏笔,也让观众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环境。观众怎么能不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们而感到伤心呢?其次,就是拿在日本侦察兵手中的那张全家福的照片,当刘石凯当着乔治的面将它撕成两半的时候,我们的感情是复杂的。不管哪国的人,都是有亲情有感情的,谁能承受得了
生离死别?谁能轻松面对亲情的背离?中国人不能,日本人也不能。所以,当观众看到掉在地上的两半照片时,既有一种御敌的快感,但同时也有对亲情的呼唤,更多的是对战争的痛斥。
第四,影片主题表现。如果我们只看到战争的硝烟弥漫,炮火中的人们魂归尘土,这显然有点只看到了表面。硝烟和炮火只是一个铺垫和过度,而真正要表现的却是对人性光辉一面的赞扬。相对于《东京审判》只向观众表述一个历史事实的主题而言,《黄石的孩子》显然要深刻了许多。从开始要急于离开战火纷飞的环境到带领更多的生命开拓和平的环境的乔治,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那些孩子就跟那些被播种的种子一样,他们是幼苗,他们代表着中国的希望,他们也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团结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战胜严寒,战胜疾病,战胜困难,在新的天地中播种更多的希望。另外,作为可以称为"观望者的英国人乔治,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本不属于他的任务。当他抱着老四讲故事的时候,当他光着身子表演药效的时候,当他为孩子们带来开心的时候,当他舍己为人的时候,太多太多这样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他产生钦佩,不得不为他而感动,不得不为所有中国人而感谢他。他用自
己的生命抒写了人性的光辉,用鲜血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当那一个风筝迎风飞舞的时候,我们都流着泪为他默默祈祷,希望他在天堂一路走好。
《黄石的孩子》观后感800字
影片中没有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只有叙述般的历史写实;没有视若无睹的冷漠,只有雪中送炭的温馨;没有呼天喊地的誓言,只有坚定不移的眼神。荒芜的角落中绽放的向日葵,战乱中孩子们开心地玩篮球的身影,何克和丽的无法忽视生命的博爱......这些都让人深深地感动,让人发自内心的自省。
乔治·何克,一个为了了解真相的英国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穿梭于战火纷飞的战争现场,深入前线进行实况报道。被日军俘虏侥幸逃脱后,与幸存下来的60多名孤儿相遇,语言不通的乔治承担起关怀照顾这些孩子的责任。面对那群孤儿的侮辱和伤害,他以宽大的胸襟和博大的爱包容了这群可怜的孩子,并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带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