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在這個”點”上。
它給人有種強烈的孤立感(圖一),若正好在
中央,更有靜止安定的感覺。
大小不相等之二點,存在於同一畫面時,我
們的視覺首先就售中在大點上,然後次第地
移動到小點。三次元之視覺方向性常是循著
大→小、近→遠的順序來看,但並非一定是
如此,若還含有其他因素(例如顏色),則效
果也會有所改變(圖二)。 圖一
5
其實”點”很難界定。 越小的,感覺就越強烈。 通常我們提到”點”,往往聯想到圓形, 事實上小三角形、正方形,甚至不規則形等, 也都具有點的性質。 也就是任何形狀都可成為點, 所以”點”只關係到大小,而跟形狀無關。
點的立體化組合
6
2.點與視線
「點」所具有的緊張性是求心的,點若單獨
存在,不管實點或虛點,我們的視線只會集
點是具有一種位置的視覺單位,它是線與 線相交的交集,或是最小單位的圓形或其 他形狀,都被認定為點,要是本身點與其 所存在周圍環境之構成比較,只要在整體 環境中有集中性,並具有凝聚視覺作用, 都可以稱為「點」。
3
點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 但在造型上來說,點如果沒有形狀,便無法 作視覺的表現,所以必須具有大小的要求。 例如圓形、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點既 然有大小,就必須有形狀,再以大小而言, 點越小則點的感覺越強,越大則愈有面的感 覺,同時點的感覺變顯得減弱。
(圖六)點的位置與(圖五)完全一樣,只變 化其大小而已。由於點之大小,視線之移 動順序就決定,已不感出正五角形,而有 星形之感覺出來。
圖五
9
圖六
(圖七)如此凸形之「點」其力量隨著箭形 之方向產生。凸部愈大,其力亦愈大。
(圖八)與(圖七)相反,有受到外力壓迫之 感覺 。
圖七
圖八 10
3.點的構成
學生作品/陳怡先
學生作品/巫郁芳 學生作品/廖玉芳
13
利用點來構成,依方法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可以把點以連接或不連接,
(1)
甚至重疊的方式來構成。雖 然會給我們井然有序的感覺,
等間隔的構成 但它常會有趨於呆板、枯燥
乏味的危險。
不連接的等間隔構成
連接與不連接的等間隔構成
學生作品/房品鈞 學生作品/劉羿君
點的作品範例排例
學生作品/蔡金玉 學生作品/蕭春芳
學生作品/歐純孜
學生作品/黃敏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蔡金玉
11
點的構成—排列範例
學生作品/洪培敏
學生作品/李真淑
學生作品/歐人甄
學生作品/江鳳薇
學生作品/鍾文惠
學生作品/謝佩茱
12
點的構成—排列範例
學生作品/曾鈺珊 學生作品/吳宜陵 學生作品/趙璐嘉
點的面形化組合
4
點的原始基本特性為位置,當點與點產 生負數的關係時,點群的現象就在我們 眼前展開與單一點形不同的情形,由兩 個以上的點發生位置的關係,於是有位 置、大小、型態關係等質量變化的問題, 最終在視覺反應有群體心理現象存在。 點群的現象首先產生點與點間所引起的 虛形變化,例如虛線、虛面、虛的立體 等。點的距離愈近則虛形愈強而清楚, 距離愈遠則虛形愈弱,個別的獨立性大。 點的數量愈多,周圍的間隔則愈短,虛 面的感覺也愈強。
19
感謝以下提供作品的同學,由於他 們的圖片,使得內容更加豐富,謹 此申致謝忱---
蔡金玉 黃敏菁 歐人甄 吳宜陵 謝佩茱 巫郁芳
蕭春芳 洪培敏 趙璐嘉 江鳳薇 曾鈺珊 廖玉芳
歐純孜 李真淑 鍾文惠 凃秀惠 陳怡先
20
學生作品/張美文 14
較等間隔的構成來得有變化。
對初學者而言,以等差級數
或是等比級數,甚至是其他
(2)
數學來構成較為理想。雖然
有計畫性間 並非一定要用數學來構成,
隔的構成 但往往因為初學者對點與點
所存在的張力毫無感受性的
培養而失敗。
15
(圖一)只在 一方向上, 加上有計劃 的間隔要素, 就能創造出 與等間隔感 覺全異之構 成
不連接的不規則 間隔構成
連接的不規 則間隔構成
不連接的不規則 間隔構成
連接與不連接的作品範例
17
4.點的作品欣賞
學生 鄭淑如 作
學生 柯姿秀 作
學生 陳凱貞 作
奢侈.寧靜和享樂 馬諦斯
點的視覺效果,高明度如彩虹般色彩炫爛的律動飛楊
18
參考書目.資料來源
(一)中文書目 .林品章著.1985初版-1995再版.<基本設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林品章編著.1995.<最新平面設計基礎>.台北市.星狐出版社 .林俊良編著.2005.<基礎設計>.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林崇宏著.1998.<設計原理:基礎造形理念與創意思考的探索>.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崇宏著.1997.<平面造形基礎>.台北市.亞太圖書 .藺德編著.2000.<基本設計(全)>.台北市.正元圖書有限公司 .林品章著.1990.<基礎設計教育-造形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林志偉.林傳璋編著.1984.<基本設計(一)>.台北市.正文書局有限公司 .潘東波編著.1998.<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中和市.視傳文化 .胡澤民著.1977.<設計基礎實技I基礎篇-人物造形>.台北市.正文書局 .胡澤民著.1985.<設計基礎實技2實用篇-實用人物造形>.台北市.正文書局 .林崇宏著.2003.<設計概論:最設計理論舉基礎的思考方法>.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 .魏思教編著.1981.<基本設計>.台北市.敦煌畫苑 .游象平.王鍚賢編著.1996.<基礎設計之研究>.台北市.古印出版社 .三采文化編著.1996.<圖案百科>.台北市.三采出版社 .羅慧明主編.潘小雪.王梅珍編著.1986.<基礎造型>.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二)翻譯書籍 .BRUNO MUNARI著.曾堉.洪進丁譯.1991.<物生物-現代設計理念>.台北市.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藤澤英昭著.林品章譯.1991.<平面構成>.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馬場雄二著.王秀雄譯.1981.<美術設計的點、線、面>.台北市.大陸書局 .朝倉直已著.朱炳樹.洪嘉永.林品章譯.1998.<藝術.設計的立體構成>.台北市.龍溪圖書 . V.Hubel & D.Lussow原著.張建成譯.1997.<基本設計概論>.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肯尼.傑.海伯特Kenneth J. Hiebert.王桂沰譯.2002.<平面設計的泉源>.台北市.六合出版社.P61~166 (三)網站 .明愛聖保祿中學http://www.csp.edu.hk/ .坦克美術教育網http://www.ntnu.edu.tw/art/tank/ (四)學生作品報告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服飾設計管理系-蔡亞珊、曹湘君、洪湘雲、蔡鳳奇、江淑君.主題:平面點線關之取材自 音樂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服飾設計管理系-黃雨嬋、張靈、王冠尹、朱雪薇、郭玟伶.主題:點、線、面
圖二
7
在視覺上,具有相等力量的二點,在在於 同一畫面時,我們的視線,就來回反覆於 此二點間,而有「線」之感覺出來(圖三)。
三點以上的時侯,感覺「面」的可能性較 大(虛面)。點之數目愈多,其雕圍之間隔 就愈縮短,感覺出「面」之性質就愈強 (圖四)。
源自文库
圖三
圖四
8
(圖五)點之數目愈多,其周圍之間隔就愈 短,感覺出「面」之性質就愈強。
(圖一)
(圖三)方向 不限定於 水平或垂 直,再加 上斜的要 素時,與 等間隔構 成之感覺 差愈大。
(圖三)
(圖二)再增 加另一方向 的有計劃性 間隔要素, 則其視覺變 化效果更大。
(圖二)
(圖四)點有計畫間隔的作品
16
(3)
不規則間隔 的構成
雖然此構成方法看似簡單且毫 無限制,但想造成良好效果, 卻非輕而易舉,有時甚至會顯 的凌亂、完全失去美感。
二、形態構成要素
1
2-2 (一)點的構成
2
1.點的幾何學定義與視覺性質
在數學上,點只有位置,沒有大小。 在造形上,若把”點”作視覺性的元素表 現出來,它就不僅具有位置。 更必須具有大小的要素,即面積。 例如:線的交界或交叉,必然構成『點』。 只要他與其周圍得其他構成要素相比較時, 具有凝視作用,皆可稱為『點』(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