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标题: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引言:稳定性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对于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一、诊断标准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检查结果。

一般来说,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

此外,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以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二、治疗方法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方法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该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应的检查也是预防措施的重要一环。

四、管理建议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医院和医生应该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等。

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例如,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因胸痛、胸闷等症状就诊,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狭窄。

经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效果良好。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实用文档
危险分层
各 种 无 创 性 检 查 方 法 判 断 预 后 风 险 的 定 义
实用文档
危险分层
各 种 无 创 性 检 查 方 法 用 于 危 险 分 层 的 推 荐
实用文档
CAG
危险分层
用 于 危 险 分 层 的 推 荐
实用文档
长期动态评估
有冠心病病史的SCAD患者,其病情可能长期稳定,也 可能出现变化,如病程中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等。
实用文档

四估 心 血 管
、危 险
实因 验素

室判 断
检预 后
查的 重 要 方 法
实用文档
五、心电图检查
对于疑诊SCAD 的患者,应行静息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正常并不能除外心肌缺血,但静息心电图能提供患者罹 患冠心病的某些信息,如既往存在心肌梗死或复极异常等。 静息心电图可作为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的心电参照。 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发现日常活动时心肌缺血的证据和程度。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建议行静息心电图(Ⅰ,C); 所有正发生或刚发生过胸痛,临床疑似ACS的患者均建议行静息心电 图(Ⅰ,C); 对疑似伴有心律失常的SCAD患者建议行动态心电图监测(Ⅰ,C)。
实用文档
(二)负荷影像检查
1.负荷超声心动图:有运动能力的患者首选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 试验,因其可提供生理状态下的数据,如运动时长和运动量,心 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等。如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室壁节段性运 动异常,和/或患者不能进行充分运动时,建议行药物负荷检查。 多巴酚丁胺可作为负荷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只能以室壁增厚异 常作为缺血的标志,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还可额外评估心肌 灌注水平,但其临床应用经验还不多。
实用文档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预计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而我国一直以来未足够重视,且由于在诊治上存在一些误区而导致诊疗的滞后。

为此,在11年前的2007版指南基础上,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内容更新并于2018年正式发布。

在6月15日举行的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会议上,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院士对最新版的《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做了详细解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本指南原文PDF)指南更新背景根据ACC 2016美国心脏病和脑中风概要:稳定性冠心病(SCAD)发病率远高于心肌梗死,为心肌梗死的2倍,预计在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比,稳定性冠心病进展较慢、病情平缓。

所存在的误区普遍认为,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与治疗已经成熟,二级预防即A、B、C、D、E,血运重建即按照PCI指南中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执行即可。

而现实却是稳定性冠心病误诊、漏诊率高,患者因心绞痛使生活质量降低,药物治疗不充分,二级预防措施应用不足,导致相当多患者转变为ACS;血运重建策略不够规范,患者获益不明显且医疗费用增加。

一直以来我国SCAD诊治滞后,其主要原因为,既往稳定性冠心病定义不明确;诊断流程不统一;临床医师对稳定性冠心病的评估手段不熟悉;治疗方法不够规范。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上一部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指南为200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期间已超过11年再无相关指南公布,所以亟待新指南的出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新指南撰写过程2017年7月,启动了《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经过两次面审和两次函审,历时10个月终于完稿,于2018年9月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新指南凝聚众多专家的智慧,参与撰写专家共83人,参与机构来自CCCP血栓防治委员会+CSC介入学组、CSC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8冠心病诊断标准

2018冠心病诊断标准

2018冠心病诊断标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世界各地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以下是2018年冠心病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根据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胸痛或压迫感,通常在活动或劳累时出现,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缓解。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则表现为胸痛的时程、频率或程度的变化,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血流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引起的。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在心电图上未见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或心肌肌酸激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三、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能直接观察到心脏的血流情况。

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患者身上注射一种特殊的造影剂,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冠状动脉的情况,包括狭窄、堵塞等。

这对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搭桥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五、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冠心病病情的方法。

通过计算冠状动脉中钙化斑块的数量和密度,可以评估冠心病的程度和风险。

综上所述,2018年冠心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等。

这些诊断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帮助病人尽早获得治疗与干预。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及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干预。

2018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7大要点一览

2018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7大要点一览

2018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7大要点一览稳定性冠心病(SCAD)是临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但其诊治仍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规范之处。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对2007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内容更新,形成了《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10月12日,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沈阳军区总医院王斌教授介绍了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韩雅玲院士对新版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

新版指南全文刊发于今年第9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

➤与2007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不同,新版指南为“稳定性冠心病指南”,给出了稳定性冠心病的定义、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方面的详细内容。

➤首次将验前概率用于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

➤强调无创检查手段用于诊断SCAD,冠脉CT的推荐级别低于运动负荷试验。

➤对SCAD要进行危险分层,并对危险分层的方法、标准进行了详细陈述。

➤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调脂等),新版指南给出了具体建议。

➤强调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再评估。

➤强调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冠脉生理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地位。

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定义本指南所指的SCAD包括3种情况,即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以上均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基础(心外膜冠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固定狭窄),临床上症状稳定或无症状,在缺血治疗上有共同之处。

本指南所指的SCAD不包括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绞痛。

SCAD的诊断方法1. 验前概率用于诊断稳定性冠心病新版指南首次对有胸痛症状的患者推荐临床验前概率(PTP)。

根据胸痛性质(3个等级)、性别、年龄(6段)3个参数,综合推断SCAD的PTP,评估罹患SCAD的临床可能性(表1)。

2024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标题:2024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稳定性冠心病是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国心脏学会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协会联合发布了《2024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稳定性冠心病是指一种慢性、稳定性的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心绞痛、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尽的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诊断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关键步骤。

指南提出了以下诊断方法:1、症状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心绞痛、胸痛等症状的特征和频率。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

3、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胆固醇、血糖等。

4、心电图:检测心脏的电活动,以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

5、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血管情况。

在治疗方面,本指南提出了以下策略:1、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降脂药物等,以缓解症状、预防心肌缺血。

2、血运重建: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方法,恢复心肌供血。

3、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体重,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

此外,本指南还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则是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来延缓或防止病情的恶化。

总的来说,《2024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本指南也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2、流行病学和预后2.1 流行病学2.1.1 患病率2.1.2 病因及危险因素2.2 预后2.2.1 心脏事件2.2.2 患者生活质量3、诊断标准3.1 症状特点3.1.1 典型症状3.1.2 非典型症状3.2 体格检查3.2.1 器质性心脏病体征 3.2.2 日常体检中的指标 3.3 心电图3.3.1 静息心电图3.3.2 动态心电图3.4 运动试验3.4.1 标准运动试验3.4.2 药物应激试验3.5 血管造影3.5.1 冠状动脉造影3.5.2 病变严重程度评估4、诊断分型4.1 根据心绞痛症状严重程度 4.2 根据病变严重程度4.3 根据病情稳定程度5、非药物治疗5.1 生活方式调整5.1.1 饮食调整5.1.2 运动锻炼5.1.3 戒烟和戒酒5.1.4 控制体重5.2 心理康复6、药物治疗6.1 抗血小板治疗6.2 β-受体阻滞剂6.3 冠脉扩张剂6.4 钙通道阻滞剂6.5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6.6 类风湿性关节炎非甾体类抗炎药6.7 脂质调节药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6.9利尿剂6.10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6.11 心衰治疗的相关药物使用7、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 血管成形术7.2 冠脉支架植入术7.3 其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9、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10、远期随访管理10.1 随访方案10.2 随访内容附件:附件1:流行病学数据统计表附件2:诊断工具与指导文件附件3:患者教育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目标读者2.病因与发病机制2.1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2.2 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关系2.3 其他相关因素3.临床表现与诊断3.1 症状3.2 体征3.3 诊断方法①心电图②冠状动脉造影③血液生化指标④非侵入性检查技术4.分级与分期4.1 心绞痛分级4.2 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期5.非药物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运动康复5.3 风险因素控制6.药物治疗6.1 抗血小板药物6.2 抗血栓药物6.3 镇痛药6.4 支持性治疗6.5 其他药物治疗7.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 冠状动脉扩张术7.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7.3 旋切术7.4 心脏搭桥手术8.介入后药物治疗8.1 双抗聚合酶酶抑制剂 8.2 统计草酸盐8.3 血栓溶解药9.慢性冠心病的特殊情况9.1 合并糖尿病9.2 合并肾功能不全9.3 合并心力衰竭9.4 合并其他心脏病变10.合并症及并发症10.1 心律失常10.2 心力衰竭10.3 冠脉供血不足10.4 心肌梗死10.5 肺动脉高压10.6 其他并发症11.随访与预后评估11.1 随访目的11.2 随访内容11.3 预后评估12.附件附件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报告附件B:心电图示例图附件C:药物治疗方案参考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脉粥样硬化:一种影响动脉血管的慢性炎症病变,形成血管壁上的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

2.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血管内壁的斑块导致动脉内径变窄,减少了心肌血液供应。

3.心肌缺血: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起胸痛等症状。

4.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多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因其可提供生理状态下的数据,如运动时长和运动量,心率、
血压和心电图变化等。如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和/或患者不能进行充分运动时,建议行药物负荷检查。多巴酚丁
胺可作为负荷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只能以室壁增厚异常作为缺血
的标志,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还可额外评估心肌灌注水平,但 其临床应用经验还不多。
运动或药物负荷影像学检查的推荐
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 CTA)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敏感度为95%~99%[27-28]。若冠状动脉 CTA未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性检查。对于PTP 为中低度 (15%~65%)的疑诊SCAD者,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较大。冠状动脉 CTA的特异度较低,为64%~83%[27-28]。随着PTP的增加(尤其是年龄 的增加),钙化越来越常见,而钙化会显著影响CTA对狭窄程度的判断, 可能高估狭窄程度[29-30]。因此,CTA对此类患者仅能作为参考。
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
在运动前数分钟预防使用。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
危险分层
各种危险分层方法的适用人群不同,主要方法如下: (1)依据临床情况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2)依据左心室功能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3)依据对负荷试验的反应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4)依据CAG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选择性的患者。
危险分层
本指南为危险分层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
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还可通过延长舒张期以增加缺血心肌灌注,因而可以减
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运动耐量。目前更倾向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 洛尔、比索洛尔。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期间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min。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运动耐量。目前更倾向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 洛尔、比索洛尔。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期间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min。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受 体 阻 滞 剂 常 用 药 物 剂 量 β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2.硝酸酯类
硝酸酯类药物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期间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min。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1.β 受体阻滞剂:
只要无禁忌证,β 受体阻滞剂应作为SCAD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
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还可通过延长舒张期以增加缺血心肌灌注,因而可以减
冠 状 动 脉 检 查 推 荐
CTA
十、CAG
对无法进行负荷影像学检查、LVEF<50%且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 或从事特殊行业(如飞行员)的患者,CAG在SCAD的确诊或排除中有较 高价值。经无创性检查危险分层后若需确定是否需行血运重建治疗,则应 行CAG 检查。对高PTP伴有典型性胸痛,或临床证据提示不良事件风险高 的患者,可不进行无创性检查,直接行早期CAG以确立血运重建策略。 CAG检查发现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且患者有典型心绞痛 症状或无创性检查显示患者有心肌缺血证据,可诊断为冠心病。
(1)部位:胸骨体之后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紧缩或胸口沉重感 (3)持续时间:通常持续数分钟至10 余分钟 (4)诱因:与劳累或情绪激动相关
心绞痛分级
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将SCAD心绞痛分为4级。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但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发 生心绞痛;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 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 m 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 m以内,或登楼一 层引起心绞痛; Ⅳ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三、体征
心绞痛通常无特异性体征。 胸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 可能出现第三、第四心音和轻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但均无特异性。 体格检查对于鉴别由贫血、高血压、瓣膜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引
起的胸痛有重要意义。
四 、 实 验 室 检 查
评 估 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 及 判 断 预 后 的 重 要 方 法
七、超声检查
静息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帮助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部分SCAD患者左心功能正常,但可见局部心室壁活动异常,这种情 况提示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大。
经胸超声心动图还有助于排除其他结构性心脏疾病,如瓣膜病、肥厚
型心肌病等。 另外,颈动脉超声检查若发现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增加和/或存在粥样斑块,也提示罹患冠心病的 可能性增加。
治疗
治疗建议根据临床症状学(特别是心绞痛严重程度)、
PTP及必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预后的评价来进行诊疗决策。
治疗
确诊稳定性冠心病的胸痛患 者基于预后风险的诊疗策略
一、药物治疗
SCA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有两个目的:
缓解症状
预防心血管事件。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目前缓解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类:
(二)负荷影像检查
2.核素心肌负荷显像(SPECT/PET):99Tcm标记的放射性药物
是最常用的示踪剂,配合单光子发射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行运动试验。由于 201Tl放射性更强,现在已不常应用。SPECT较运动心电图能更精 确地诊断冠心病。当患者无运动能力时,可使用药物负荷。腺苷是 常用的负荷药物,通过激活A2A受体,可使心肌达到最大充血状态, 而诱发缺血。但腺苷同时作用于A1、A2B和A3受体,可能诱发气 管痉挛,因此多巴酚丁胺、瑞加德松(选择性A2A受体激动剂)可 作为其替代用药。无上述药物时可考虑使用三磷酸腺苷替代。
有冠心病病史的SCAD患者,其病情可能长期稳定,也可
能出现变化,如病程中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等。 在病程的某个阶段,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对首次评估为低危,但其危险程度可能发生了变化的患者, 建议定期再次评估,以便准确掌握其病情变化。
长期动态评估
患 者 危 险 程 度 的 再 评 估 SCAD
所有正发生或刚发生过胸痛,临床疑似ACS的患者均建议行静息心电图(Ⅰ,C); 对疑似伴有心律失常的SCAD患者建议行动态心电图监测(Ⅰ,C)。
六、胸部X线检查
胸痛患者应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 对于SCAD患者,胸部X线不能为诊断或危险分层提供特征性信息。 但胸部X线对某些可疑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是有意义的。 另外,胸部X线有助于鉴别诊断肺部疾病。 心绞痛症状不典型或疑似肺部疾病的患者建议行胸部X线检查(Ⅰ, C); 疑似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考虑行胸部X线检查(Ⅰ,C)。
低风险是指年死亡率<1%,
中等风险指年死亡率1%~3%, 高风险指年死亡率>3%。
危险分层
各 种 无 创 性 检 查 方 法 判 断 预 后 风 险 的 定 义
危险分层
各 种 无 创 性 检 查 方 法 用 于 危 险 分 层 的 推 荐
危险分层
用 于 危 险 分 层 的 推 荐 CAG
长期动态评估
(二)负荷影像检查
2.核素心肌负荷显像(SPECT/PET):
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
PET)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优于SPECT。但 SPECT应用更为广泛,价格相对便宜。PET在诊断SCAD方面不常 使用,但在微血管疾病中对于血流定量具有独特优势。
1.β 受体阻滞剂:
只要无禁忌证,β 受体阻滞剂应作为SCAD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肌耗氧量,还可通过延长舒张期以增加缺血心肌灌注,因而可以减
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运动耐量。目前更倾向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 洛尔、比索洛尔。
(1)PTP<15%(低概率):基本可除外心绞痛。 (2)15%≤PTP≤65%(中低概率):建议行运动负荷心电图作为初 步检查。若诊疗条件允许进行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则优先选择后者。 (3)65%<PTP≤85%(中高概率):建议行无创性影像学检查以确 诊SCAD。 (4)PTP>85%(高概率):可确诊SCAD,对症状明显者或冠状动 脉病变解剖呈高风险者应启动药物治疗或有创性检查和治疗。
定义
本指南所指的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包括3种情况:
1.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2.缺血性心肌病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诊断
述:
一、症状
与心肌缺血相关的胸部不适(心绞痛)通常从以下4个方面描
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50%,并且胸痛典型者,建议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必要时行血运重建。
LVEF≥50%者,可根据PTP决定后续诊断路径。
LVEF≥50%,根据PTP决定后续诊断路径。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
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年9月第46 卷第9期CHIN J CARDIOL,SEPTEMBER 2018, VOL. 46, NO.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