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预计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而我国一直以来未足够重视,且由于在诊治上存在一些误区而导致诊疗的滞后。

为此,在11年前的2007版指南基础上,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内容更新并于2018年正式发布。

在6月15日举行的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会议上,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院士对最新版的《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做了详细解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本指南原文PDF)指南更新背景根据ACC 2016美国心脏病和脑中风概要:稳定性冠心病(SCAD)发病率远高于心肌梗死,为心肌梗死的2倍,预计在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比,稳定性冠心病进展较慢、病情平缓。

所存在的误区普遍认为,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与治疗已经成熟,二级预防即A、B、C、D、E,血运重建即按照PCI指南中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执行即可。

而现实却是稳定性冠心病误诊、漏诊率高,患者因心绞痛使生活质量降低,药物治疗不充分,二级预防措施应用不足,导致相当多患者转变为ACS;血运重建策略不够规范,患者获益不明显且医疗费用增加。

一直以来我国SCAD诊治滞后,其主要原因为,既往稳定性冠心病定义不明确;诊断流程不统一;临床医师对稳定性冠心病的评估手段不熟悉;治疗方法不够规范。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上一部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指南为200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期间已超过11年再无相关指南公布,所以亟待新指南的出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新指南撰写过程2017年7月,启动了《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经过两次面审和两次函审,历时10个月终于完稿,于2018年9月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新指南凝聚众多专家的智慧,参与撰写专家共83人,参与机构来自CCCP血栓防治委员会+CSC介入学组、CSC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冠心病的治疗及用药指南

冠心病的治疗及用药指南

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一、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一)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二)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二、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治疗(1). 心绞痛:应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就地休息,设法消除寒冷,情绪激动等诱因;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片,如未缓解,隔5到10分钟再含化一次,连续3次含化无效,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应立即送医院等急救场所;可口服安定3毫克,有条件者应吸氧10到30分钟.冠心病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一旦出现胸痛立即含服,并注意不要使用失效的药物.稳定型心绞痛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后心绞痛会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个严重而潜在危险的疾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和严密观察.(2). 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其中半数以上病人是在住院前死亡的,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一般由心室纤颤引起.所以就地急救措施和迅速转送医院至关重要.在高危病人(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心绞痛发作者)中一旦发生以下情况:胸部不适,极度疲劳,呼吸困难,尤其伴有大汗,头昏,心悸,濒死感时,要高度怀疑发生了心肌梗塞,应立即送距离最近的,有条件作心电图,心电监护,直流电除颤,静脉溶栓的医疗机构.同时保持镇静,不要引起病人的惊慌和恐惧,并含化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冠心舒合丸等,有条件可肌注罂粟碱,或杜冷丁,以及安定,并保持通风和吸氧,如无禁忌症,立即口服阿斯匹林300毫克.如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立即予直流电除颤.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3). 急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型心肌病都可能发生急性心衰,由于大面积心肌坏死所致.多为急性左心衰,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烦躁不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三、冠心病的中长期治疗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冠心病的中长期治疗,其目的就是减少冠心病病人严重冠心病事件和死亡事件的发生.所以选择一种有效的中长期药物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儿童和成年早期就开始,在中年期出现症状,是一个长期的,逐渐进展的疾病,所以需要坚持中长期治疗防治病变进展,即稳定粥样斑块和使斑块消退.急性发作时病情稳定后,进一步治疗目标有两方面(1).近期目标是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2).远期目标是减少心肌梗塞,再梗塞和死亡发生率。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冠心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冠心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冠心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分类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2.心绞痛型: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3.心肌梗死型: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4.缺血性心肌病型: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5.猝死型:目前认为,该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接诊冠心病患者后应做出初步检查和诊断,对不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应该尽快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接诊不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尽快就近转诊到建立应急系统的有全天候开展直接PCI能力的医院。

如果估计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PCI 的时间超过120分钟的,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先溶栓治疗再转诊至有全天候直接PCI能力的医院。

三级医院经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可转一级或二级医院进行康复、后续治疗及随诊。

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

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

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治进展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总结2019年冠心病诊治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供相关指导。

二、冠心病的定义和分类1: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冠心病的分类:冠心病可分为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类型。

三、冠心病诊断的新方法1:心血管影像学诊断: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A)、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位置。

2:超声心动图:通过测量心室收缩功能、室间隔运动、室壁运动异常等参数,可以辅助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

四、冠心病的治疗进展1:药物治疗:a: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b: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

c:β受体阻滞剂:用于减少心脏负荷,控制心率和降低血压。

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导管置入支架,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液流动。

b: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将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连接到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3:心脏康复:通过锻炼、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五、冠心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量的运动、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

2:高危人群筛查: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干预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3: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的研究论文、治疗指南和临床试验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定(药监局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药品临床试验管理的法律文件。

2019年整理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9年整理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9年整理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规范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专家们在2019年整理了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9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概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疾病。

该指南主要针对稳定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绞痛等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二、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脏造影等检查手段。

稳定型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慌等,而急性冠脉综合征则常伴有剧烈胸痛、气短和恶心等症状。

心电图和心脏造影等检查可以确定冠脉是否狭窄或阻塞。

三、治疗根据冠心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2. 血运重建治疗: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的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是必要的。

这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方法。

PCI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来恢复冠脉的血流,而CABG则是将冠脉旁路移植到狭窄段之上,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3. 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减轻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预后和随访在治疗完冠心病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并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预后。

五、结论2019年整理的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患有冠心病的人们来说,遵循指南所提供的建议将是关键所在。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控制血脂
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降低 血脂水平,必要时使用降脂药 物。
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血小板 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康复锻炼与心理支持
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逐 步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
心理支持
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寻求专业的 心理支持和治疗。
一定的辅助作用。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心肌 肥厚、心腔扩大等异常表现,有
助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现。
心脏超声检查无创、无痛、无辐 射,安全性较高,但检查结果受
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CT等,这些 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
件风险。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β受体拮抗剂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降低 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改善 心肌重构,减少心衰发生。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01
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综合诊断。
02
冠心病诊断技术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基本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发现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心电图检查简单易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于胸痛等疑似冠心病症状的患者,心 电图检查是首选。
但心电图检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

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

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冠心病诊治进展20191. 背景介绍1.1 冠心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1.2 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3 冠心病的分类和分期1.4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2. 诊断方法和技术进展2.1 临床检查和化验指标2.1.1 心电图2.1.2 血液生化指标2.1.3 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 2.2 影像学检查2.2.1 冠状动脉造影2.2.2 心血管CT和MRI2.2.3 应用放射性核素的显像技术2.3 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2.3.1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 2.3.2 冠脉支架植入术2.3.3 冠脉球囊扩张术3. 冠心病治疗进展3.1 药物治疗3.1.1 抗血小板药物3.1.2 β受体阻滞剂3.1.3 ACE抑制剂和ARB3.1.4 他汀类药物3.1.5 抗心绞痛药物3.2 心血管介入治疗3.2.1 冠脉支架植入术3.2.2 动脉旁路移植术3.2.3 心脏移植3.3 冠心病康复3.3.1 运动康复3.3.2 心理康复3.3.3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4. 预防和控制冠心病发展的新策略4.1 健康教育和宣传4.2 健康体检和定期筛查4.3 生活方式干预4.3.1 合理饮食和营养4.3.2 积极运动和体育锻炼4.3.3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4.4 药物干预和治疗4.4.1 给予合适的药物4.4.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4.5 政策和法规支持4.5.1 监管和控制食品安全4.5.2 推动烟草控制和禁烟政策4.5.3 倡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法律法规 4.5.4 加强医疗资源和人才培养附件:1. 冠心病相关统计数据2. 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冠心病: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2.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检查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

3. 冠脉支架植入术: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扩张血管。

4. 冠脉球囊扩张术:通过导丝携带的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

冠心病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新策略医学PPT

冠心病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新策略医学PPT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或超重。
ABCD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快走、骑车或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减少高血压对心脏 的负担。
控制血脂
通过药物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血脂水平,尤 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补充或替代检查手段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03
冠心病治疗新策略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
件风险。
β受体拮抗剂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用于 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症状。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用于 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基本检查 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 化,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心律失 常等异常表现。
02
心电图对于胸痛、胸闷等症状的 初步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特异 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
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通过高频声波显示心脏结构 和功能,能够检测心肌肥厚、心腔扩 大等异常表现,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 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分类
冠心病主要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 心肌缺血两种类型。
冠心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绞痛、胸闷、气短、乏力等。
体征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新增危险因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规范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新发病理性Q波;(4)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

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

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2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

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

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

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首次心肌梗死28d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d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

本指南主要阐述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危险分层建议STEMI患者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FMC)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

一、初始诊断STEMI的初始诊断通常是基于持续性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检查。

1.症状和病史: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引言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

心绞痛也可发生在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迸、严重贫血等患者。

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

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道、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为了协助广大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及方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制订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本指南是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采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2002年修订的指南、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CP)2004年指南和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从而规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II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

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诊断和危险分层的评价胸痛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疼痛的特点来估计冠心病的可能性,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无创检查及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分层危险的评价。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1.病史: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病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了解胸痛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

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

状症解缓速迅内钟分5-2在.在收集与胸痛相关的病史后,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

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表1)。

表1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级 II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

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OO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III级 100-2OOm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IV级注:此表引自ACC/AH杉ACP-ASIM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处理指南2.体格检查:稳定性心绞痛体检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

体检尚能发现其他相关情况,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发现高血压、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黄色瘤等危险因素,颈动脉杂音或周围血管病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体检尚需注意肥胖(体重指数及腰围),以助了解有无代谢综合征。

二、基本实验室检查1.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包括TC、HDL-C、LDL-C及TG。

必要时查糖耐量试验。

2.了解有无贫血(可能诱发心绞痛):血红蛋白。

3.甲状腺:必要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4.行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肝炎相关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查及梅毒血清试验,需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

5.胸痛较明显患者,需查血心肌肌钙蛋白(CTnT或CTnI)、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以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鉴别。

三、心电图检查1.所有胸痛患者均应行静息心电图检查。

2.在胸痛发作时争取心电图检查,缓解后立即复查。

静息心电图正常不能除外冠心病心绞痛,但如果有ST-T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特别是在疼痛发作时检出,则支持心绞痛的诊断。

心电图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则心绞痛可能性增加。

静息心电图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但胸痛发作时呈假性正常化,也有利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表现如有与症状相一致ST-T 变化,则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要注意相关鉴别诊断。

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需进行心电图负荷试验。

四、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对稳定性心绞痛并无诊断性意义,一般情况都是正常的,但有助于了解心肺疾病的情况,如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等。

影造室心素核、图动心声超、五.对疑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或核素心室造影的建议。

I类:(1)有收缩期杂音,提示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反流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2)评价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症状或体征提示有心力衰竭或复杂心律失常患者的左室功能。

可根据左室功能进行危险分层。

(3)对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异常Q波者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无心肌梗死病史者非缺血时常无异常,但缺血发作30分钟内可观察到局部收缩性室壁运动异常,并可评估心肌缺血范围。

IIb类: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有喀喇音或杂音诊断为二尖瓣脱垂的患者。

III类:心电图正常、无心肌梗死病史,无症状或体征提示有心力衰竭,若只为心绞痛诊断则无必要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或核素心室造影检查。

六、负荷试验对有症状的患者,各种负荷试验有助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但必须配备严密的监测及抢救设备。

(一)心电图运动试验1.适应证。

I类:(1)有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可进行运动,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为诊断目的。

(2)确定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变者。

(3)确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用于危险分层。

IIa类:血管重建治疗后症状明显复发者。

2.运动试验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末经治疗稳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急性肺动脉栓塞或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已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高血压、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炎、电解质异常等。

3.方案:采用Burce方案,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为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lmm(J点后60-8Oms),或运动中出现血压下降者。

4.需终止运动试验的情况:有下列情况一项者需终止运动试验:①出现明显症状(如胸痛、乏力、气短、跋行);症状伴有意义的ST段变化。

②ST段明显压低(压低)>2mm为终止运动相对指征;≥4mm为终止运动绝对指征)。

③ST段抬高≥lmm。

④出现有意义的心律失常;收缩压持续降低)lOmmHg(lmmHg=O.133kPa)或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25OmmHg或舒张压>1l5mmHg)。

⑤己达目标心率者。

5.危险分层:运动试验不仅可检出心肌缺血,提供诊断信息,而且可以检测缺血阈值,估测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

Duke活动平板评分是一经过验证的根据运动时间、ST段压低和运动中心绞痛程度来进行危险分层的指标。

Duke评分=运动时间(min)-5XST段下降(mm)-(4 X心绞痛指数)心绞痛指数:0:运动中无心绞痛;1:运动中有心绞痛;2:因心绞痛需终止运动试验。

Duke评分:≥5分低危,1年病死率0.25%;-10至+4分中危,1年病死率1.25%;≤-11高危,1年病死率5.25%。

75岁以上老年人,Duke计分可能会受影响。

6.下列情况不宜行心电图运动试验或运动试验难以评定:静息心电图ST段下降>lmm、完全性左束艾传导阻滞(LBBB)、预激综合征、室性起搏心律及正在服用地高辛的患者。

)像显荷负肌心(验试荷负素核、图动心声超荷负)二(1.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或核素负荷试验的建议。

I类:(1)静息心电图异常、LBBB、ST段下降>lmm、起搏心律、预激综合征等心电图运动试验难以精确评估者。

(2)心电图运动试验不能下结论,而冠状动脉疾病可能性较大者。

IIa类:(1)既往血管重建(PCI或CABG)患者,症状复发,需了解缺血部位者。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替代心电图运动试验。

(3)非典型胸痛,而冠心病可能性较低者,如女性,可替代心电图运动试验。

(4)评价冠状动脉造影临界病变的功能严重程度。

(5)已行冠状动脉造影、计划行血管重建治疗,需了解心肌缺血部位者。

2.药物负荷试验:包括双嘧达莫、腺苷或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试验,用于不能运动的患者。

I类、IIa类适应证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或核素负荷试验。

如负荷试验阴性者,冠心病可能性较低;已知有冠心病者负荷试验正常则是低危患者,随后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较低。

七、多层CT或电子束CT多层CT或电子束CT平扫可检出冠状动脉钙化并进行积分。

人群研究显示钙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人群相联系,但钙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却并不相关,因此,不推荐将钙化积分常规用于心绞痛患者的诊断评价。

CT造影为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及形态的无创检查方法。

有较高阴性预测价值,若CT冠状动脉造影末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检查。

但CT冠状动脉造影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限度,特别当钙化存在时会显著影响狭窄程度的判断,而钙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相当普遍,因此,仅能作为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