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三哲学复习提纲

高三哲学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哲理归纳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哲理(1)世界观即原理内容: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理⑴世界观即原理内容:①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确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哲理(1)世界观即原理内容: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普遍的,它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b,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方法论: a,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依据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相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总之,要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相识论(实践、相识、真理)一、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的哲理⑴世界观即原理内容:①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实践确定相识):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相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相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⑵方法论:要主动参加实践获得正确相识,同时用正确的相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哲理⑴世界观即原理内容:相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相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哲学期末复习提纲

哲学期末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选择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选择题,这个考的多一些):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注意没有辩证一词,而且要把它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区别开来),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6、唯物主义经历三种形态及代表观点:(能够判断及评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代表观点,荀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水本原说,火本原说,原子说、五行说,阴阳说等、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等人物观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等。

哲学课复习提纲

哲学课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4-6(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的含义:(有四种表述)P7-8(1)从字义看: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8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9(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102、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是:P10-P113、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11-P12第二框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P1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观点:P123、唯物主义发展历经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各自的观点:P12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观点2、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及各自的观点:P13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P1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62、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P17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条件:P18-P20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基本特征:P20-P2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P21-23毛泽东思想:精髓、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问题与本质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三单元)一、辩证唯物论:(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共5大哲理(一)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即“意识能够反映物质”)(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节和控制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遭到失败。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基础知识部分1.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反过来,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有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史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解释、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它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解释、比较)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特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世界上只存在已被认识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物质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3)从意识的本质和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解释)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7、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l)区别:①二者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地特殊状态。

②二者性质不同。

运动是无条件、绝对、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规律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9、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含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基本特征:客观的物质活动;自觉、能动的活动;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哲学是现世的智慧1.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首先,现实是哲学发展的肥沃土壤。

其次,时代赋予哲学鲜活的特色。

最后,真正的哲学是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1.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原因: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解决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原因:首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决定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

其次,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又有赖于科学的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内容: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它是物质派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

三个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初原”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对世界有整体观念,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把自然科学与哲学结合,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

理论缺陷:机械性。

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

孤立,静止,否认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内容:精神是第一性,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物质是第二性,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者表现。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一)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二)发展的观点(规律性、原因、状态、趋势)
• • • • • • •
• •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 进,培养创新精神。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3、 内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 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 我们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充分重视内因,同时不忽视外因。 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 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 的促成飞跃) 5、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壮大, 同时,正确对待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 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 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 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 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 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 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 结合起来。

高中哲学知识总结提纲

高中哲学知识总结提纲

高中哲学知识总结提纲(1)主要观点:鼓励人们去理解自然、探索真理,反对宗教的精神控制。

(2)代表人物:伏尔泰、蒙德里安。

2.唯物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最基础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物质之中。

(2)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列宁、斯大林。

3.唯心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世界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2)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康德、尼采等。

4.现象学(1)主要观点:认为真理只存在于个体的感知之中。

(2)代表人物:威廉德洛伊特与艾瑞克亨特里希特斯。

5.判断论(1)主要观点:认为关于真理的判断以语言为基础,必须以正确的语言来表达真理。

(2)代表人物:爱德华洛依德、约翰乔治史坦伯格和尼克拉斯穆勒。

三、现代哲学思潮1.结构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具有内在而整体的结构,这些结构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

(2)代表人物:迈克尔洪堡、朱利叶斯费洛克、詹姆斯沃克等。

2.行动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行动才是获取真理的唯一途径,鼓励人们去实践而不要被理论束缚。

(2)代表人物:乔治奥威尔、路易塞特鲁耶、詹姆斯约翰逊等。

3.宇宙论(1)主要观点:认为宇宙是一个自我完全发展的体系,在宇宙中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2)代表人物:爱德华桥登、本杰明富兰克林、迪克福尔斯等。

四、当代哲学思潮1.人本主义(1)主要观点:强调自我实现、自由意志以及对自然的尊重。

(2)代表人物:爱德华萨伊德、伊曼纽尔马克思、卡尔萨根等。

2.理性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人应该用理性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凭借感情和信仰。

(2)代表人物:爱德华霍布斯、亨利萨蒙斯、利奥波德瓦尔斯特等。

3.新古典主义(1)主要观点:把古典哲学与现代科学进行结合,重新思考哲学问题。

(2)代表人物:卡尔李、托马斯康德、伊斯特莱默等。

4.无神论(1)主要观点:认为宗教是一种非科学的迷信,并拒绝宗教信仰。

(2)代表人物:约翰柯尔斯、伊丽莎白康德、恩斯特海德贝格等。

五、结语哲学历史悠久,思想流派众多,这些思想涵盖了自然、宗教、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

高二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

高二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

高二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前言高二是每个学生经历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学习压力的增加,还是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

而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思维和生活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高二生活与哲学复习为主题,给出一个复习的提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哲学思想。

第一部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思想1.什么是哲学?–定义:哲学是一门关于智慧和知识的学科,探索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本质。

–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真理、价值、道德等。

2.哲学思想的分类–东方哲学(道家、儒家、佛家等)–西方哲学(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等)–现代哲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3.哲学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柏拉图:理念论、分析和综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笛卡尔:怀疑论、唯理论–康德:批判哲学、知识论–尼采:虚无主义、超人哲学–胡塞尔:现象学、意义论第二部分:高二生活与哲学的关联1.学习与知识的意义–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策略–知识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联系–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观点–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责任3.个人选择与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念–探讨不同哲学观点对个人选择的影响–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4.社会与个体的关系–探究社会制度对个体自由的限制–分析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理解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5.生死与存在的意义–探讨生死哲学和存在主义观点–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处理生死问题时的哲学思维6.知识与伦理–探讨科学、技术和伦理的关系–道德决策与伦理困境的哲学考量–积极引导科技创新与伦理价值的平衡第三部分:如何有效复习哲学1.总结重点概念和思想–总结哲学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归纳整理与哲学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术语2.分析哲学文本和论述–学会阅读和理解哲学文本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哲学论述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3.练习解答哲学问题和案例–解答哲学问题时注重论证和论点的清晰性–学会应用哲学思想分析伦理案例和社会问题4.参加讨论和互助学习–参加哲学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互助学习中相互解答疑问和分享复习经验5.考试前的重点复习–总结和整理复习内容,制作复习提纲和笔记–针对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结语通过对高二生活与哲学复习的提纲概述,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哲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辨和问题解决能力。

哲学复习提纲

哲学复习提纲

一单元(一二三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含义哲学来自生活美好生活的向导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指导生活3.四个概念: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4.三对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有没有同一性哲学的基本问题生活智慧与※基本形态时代精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代表人物及典型观点1.哲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力量3.哲学与社会变革:表现3个1. 产生条件:①②③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基本特征:“三个统一”“毛思”3.中国化的成果“邓论”“三代”科学发展观二单元(四五六课)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1.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五课 4.世界物质性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 1.运动、规律的含义2.运动、规律的特征认识运动、 3.运动与物质关系把握规律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5.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1.意识的起源看2.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内容看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第六课 1.意识活动的特点:四个把握思维的奥妙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ABC意识的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四、五课)辩证唯物论相关原理原理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四: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辩证唯物论原理五: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六: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七:人类社会物质性原理p30原理八:意识的本质p31原理九:运动与物质关系原理十: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唯物辩证法一个重要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哲学高考知识点大纲

哲学高考知识点大纲

哲学高考知识点大纲一、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2.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3. 哲学的早期流派及代表人物二、西方哲学思潮1. 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影响2. 中世纪哲学与宗教思想的融合3.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4. 启蒙运动及其对哲学的影响5.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6. 实用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传统三、中国哲学思想1. 先秦思想的主要流派2.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3.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与修炼方法4. 墨家、法家与兵家的思想特点5. 唐宋理学与理性主义的发展6. 新儒家与现代哲学思潮的结合四、现代西方哲学思想1.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与观点2. 英国分析哲学的兴起与发展3.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与思想内涵4. 康德哲学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五、社会与政治哲学1. 国家与政府的本质与职能2.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3. 人权理念与社会公正的追求4.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与发展5. 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哲学反思六、伦理哲学与价值观1. 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2. 伦理经典理论的对比与研究3. 道德心理学与伦理决策的关系4. 个体与社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5. 文化多样性与伦理价值的认知七、认识论与形而上学1. 知识的获取与真理的判断2. 观念与实在的关系与辨析3. 唯理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4. 变革与历史进程的形而上学思考5. 科学与宗教的世界观差异八、美学与美的思考1. 美的定义与审美感受2. 艺术与美学的关系与内涵3. 文学、音乐与绘画的审美价值4. 美与真实的关系与争议5. 美学理论与审美体验的发展九、心灵哲学与意识问题1. 心灵的本质与自我意识的形成2.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解析3. 意识与身心关系的哲学思考4. 睡眠、梦境与意识的解读5.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辩证以上是哲学高考知识点大纲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哲学的起源与发展、西方哲学思潮、中国哲学思想、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社会与政治哲学、伦理哲学与价值观、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美学与美的思考、心灵哲学与意识问题的系统探讨与介绍,有助于读者对哲学相关的知识点有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

哲学思维导图和复习提纲

哲学思维导图和复习提纲

哲学思维导图和复习提纲《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分析材料)(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分析材料)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防止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物主义观点。

3、规律的含义、特征及方法论要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征:①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学常识总复习提纲

哲学常识总复习提纲
3、 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必要性:
(1) 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2) 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 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4、 反对主观主义
(1)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
(2) 经验主义: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的经验。
(2)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意识就不会产生。
(3) 从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哲学常识总复习提纲
唯物论
一、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什么?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二、 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明了物质的客观性。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明了物质的可知性。
(3)“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东西,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2、 意识的含义: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因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高中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中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18.联系的特征B
(1)普遍性
(2)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多样性
19.事物的因果联系B
(1)因果联系的含义
(2)因果联系的特点
(3)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4)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的意义
15.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
(1)实事求是的含义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3)青年学生应自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①②③
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16.联系的含义A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17.发展的含义A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
(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3)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P153第一段。
51.辩证思维的特征A
52.辩证思维与科学思维是内在统一的B
53.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B
(1)内容和形式
(2)本质和现象
(3)原因和结果
(4)可能性和现实性
(5)必然性和偶然性
5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B
(1)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2)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哲学学考复习提纲

哲学学考复习提纲
范围
谬误
特定的过程
客观
实践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1)认识的特点:认识具有______、_______、 上升性 。 、 (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___ _______,在实践中_______________,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
永恒的生命。
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
客观的物质性
物质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的概念: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关系:运动是_____的运动,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运动的特点: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②静止的特点:静止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③关系:物质世界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和________。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
意识和物质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即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本原
唯物主义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 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分为可知论和___________。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首先是人们在____________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

哲学复习提纲

哲学复习提纲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分)(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1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3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分)(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的,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

(2分)(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2分)20 【答案要点】(1)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反,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

②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另一方面,又要有革命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宿命论。

掌握这一原理对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复习提纲


错误的。

客 把 某 种 客 把人们思维中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
观 观 精 神 当 概念夸大为脱离 范围而言,它对人
唯 作 世 界 的 了物质的神化了 们认识的发展有一
心 本原
的绝对
定借鉴意义。


14
【扩展】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11
A、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认为金、木、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
古代 水、火、土、 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朴素 气等是世界 唯物 的本原。
主义
局限性: 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提示】“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 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等说法都 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8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复习提纲辩证唯物论【考点扫描】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考点简析】一、哲学1.哲学与生活、时代的关系(1)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何要求,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的内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4.哲学的基本派别(1)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后者从属于前者。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意识的本质与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动地改造世界)。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不同的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意识反映客观事物有差别性。

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就主观而言,其原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⑧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3)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为。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它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它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指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规律办事。

(2)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考点扫描】①联系的普遍性②运动和发展③规律④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⑥内因和外因⑦量变和质变⑧事物发展的趋势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考点简析】一、联系1.普遍性、客观性(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事物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①因果联系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在每一个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此外,还存在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等情形。

②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整体和部分的内涵、地位与功能不同;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一关系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发展1.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①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其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发展的普遍性(1)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3.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1)发展的原因。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②这一关系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对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争取有利因素,尽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响,正确对待机遇、对待顺境和逆境。

(2)发展的状态。

④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