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故事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回归新闻本质、让新闻真正体现其功能的一种写作技巧。这种技巧以坚持新闻事实为基础,借用文学笔法,把故事引入新闻,使新闻报道更具人情味,有可读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报道手法也带来了新闻失实增多、报道内容流于浅薄、屏蔽重大社会事件等隐患。如何发挥新闻故事化的优势,减少甚至避免其可能的负面影响,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标签:新闻故事化特点积极意义隐患正确运用
0 引言
如何吸引受众的兴趣,是各家媒体竞争的根本,现场感、视觉化一度被视为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从最早的特写、长篇通讯,到现在的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故事化写法随处可见。
1 什么是新闻故事化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所谓新闻写作故事化,就是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①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也曾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②
我国著名的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1982年穆青就提出:我们要鼓励和支持记者捕捉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最生动、最活泼的新事物,鼓励记者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的新闻形式。③
从以上著名的新闻人和学者对新闻故事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回归新闻本质、让新闻真正体现其功能的一种写作技巧。这种技巧以尊重新闻事实为基础,借用文学的笔法,把故事引入新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写出新闻的故事之美,使受众看着喜欢、听着高兴,有所思、有所得,并能感受出美的愉悦与快感,实现真正的有效传播。
与一般的新闻相比,故事化的新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一般的新闻主要目的在于告知,只要把事实交待清楚即可,至于读者是否愿意并真正接受,便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而故事化的新闻则要在告知的基础上,消除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传达某种价值取向,在文字的排列布局中彰显出一种人文关怀。其特点具体表现在:①选题的内容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故事,这些故事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和大众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②在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之下,让“实话实说”的新闻借助文学的手法变成了“实话巧说”。③故事化的新
闻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注重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接受兴趣。多以平民的视角,关注平民的生存现状与其生存理想。
《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在他的著作《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提到:“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2 新闻故事化的积极意义
2.1 新闻故事化使新闻报道回归事实本位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力求使读者阅读报纸(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
④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而事实即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动的故事,新闻说到底便是由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构成的。新闻要发挥其主要功能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有效传播,尽量消除在传播过程中的障碍,使信息能够顺利地到达受众并在最大程度上被其接受,这就需要新闻报道回归到事实本位。
2.2 新闻故事化使新闻媒介在竞争中注重塑造鲜明的个性特点新闻事业具有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是这种双重属性在我国新闻事业中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促使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新闻媒介的个性特征是一家新闻媒体明显区别于其他媒体的基本特点,它直接决定了受众对于不同媒体的注意力,意味着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经济”。而新闻故事化在媒介中的运用则是构成媒介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以故事化新闻来塑造媒介自身鲜明个性的典型代表便是凤凰卫视,在众多的华语媒体中,凤凰卫视的地位无可取代,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无法复制的特质,受众即使在媒介众多信息混杂的媒介大环境下一眼便可认出凤凰,在期望获得更多信息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凤凰,也更加信任凤凰。这种特质可以用凤凰老总刘长乐的一句话来概括:“媒体是一种艺术,我们不可能以赛跑来比喻传媒的竞争,只能用舞蹈比喻。因为赛跑是靠体力和速度,舞蹈是讲究平衡、重心、感觉和审美。”⑤
2.3 新闻故事化使新闻报道更易获得受众的认可和信任受众的心理需求因人而异,要求新闻报道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不拘一格,以适应不同受众的爱好;受众的求新、求真、求近、求知、求乐、求奇的共同性心理⑥,又要求新闻报道,具有人们能共同接受的素质。这种可受性的素质一般表现为有益、有趣和可信。⑦理论研究证明:新闻的可感性越强,可信程度越高;可感性越强,可接受程度越高。⑧许多受众对一些新闻持怀疑态度,除了个别新闻明显夸大事实外,大多是由于事实可感性不强。受众不能从新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新闻的真实性也就受到了质疑。
3 新闻故事化存在的弊端与隐患
3.1 新闻故事化趋向会使失实新闻数量增多为了塑造典型人物的光辉形
象,通常情况下会为先进人物拟定一个故事环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受众展现一个人物故事,同时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移植到他们身上。
3.2 新闻故事化趋向会使新闻报道存在浅薄的危险在吸引受众眼球的过程中,“故事化新闻”一方面具有信息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会带给受众的审美享受,同时增加新闻报道的危险性。
3.3 新闻故事化趋向会屏蔽社会事件在选择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受故事化趋向影响的新闻报道,通常情况下会偏好具备故事元素的事件。
3.4 新闻故事化趋向会带来新闻情绪化新闻报道一方面要求新闻事实本身的真实性、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客观地传播。
4 如何正确运用新闻故事化写作手法4.1 保持故事性与新闻性的平衡①真实性与故事性的统一。故事性报道通常情况下强调讲故事,但是,为了增加人物的感情色彩、增强事件的戏剧性,有时记者会在笔调上进行夸张,在这种情况下会丧失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通常情况下,故事化报道追求现场感、细节化,所以在故事里对现场和细节进行了细致描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2 在采访中注重挖掘故事《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南香红对于那些无法去现场的报道,总是可以呈现出非常强的现场感,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她就在现场。
4.3 写作中实现新闻故事化①从“个人化”的视角出发,切入新闻主体。故事化的新闻往往选择“个人化”的报道角度,对于优秀的新闻记者来说,在对重大新闻进行报道时,总是选择某个角度,以小见大,进一步贴近读者,从而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②注重描写,实现新闻的视觉化传播。新闻报道中的描写主要涉及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其中,需要重点描写细节。通过对细节进行刻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出人物和事件的特点,从而可以生动、真实地显示出人物形象,进一步增加人的真实感。③使用直接引语,提高真实性与现场感。对于直接引语的选择应当恰到好处,过多或过少使用直接引语都会削弱故事的感染力。直接引语的组合使用也是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常用的新手法,但是需要记者具有更强的逻辑想象力和制造情节的能力,否则,不但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会画蛇添足。④适当的修辞,提高新闻可读性。拟人、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多用于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恰当的修辞会使读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亲近感,新闻事实的魅力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⑤借用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构思新闻。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常常把报道写成有背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当然小说和情节只是形式,不是内容。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记者们开始模仿、借鉴故事化的写法。然而有些报道只是照搬形式,即:小故事(导语)-过渡-新闻主体-再提小故事(结尾)。小故事喧宾夺主,新闻主题反而平平淡淡,没有力量。全篇充斥着各种人物说的话,让读者不知所言为何物……这种情况被称为新闻写作的“新八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