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准测量 ppt课件
《三四等水准测量》课件

水准测量的分类
总结词
水准测量根据精度要求和测量范围可分为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详细描述
水准测量根据精度要求和测量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各等级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仪器精度 、视线长度、读数精度和限差等。其中,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 施工放样等领域。
0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
三四等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三四等是最常用的等级,用于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更新。
适用范围
三四等水准测量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小、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区,如城市规划、土 地利用、资源调查等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01
02
温度变化影响
注意控制测量时的温度变化,避 免其对仪器和测量结果的影响。
地球曲率影响
在测量时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修正。
05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
建筑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三四等水准测量常用于确定建筑物的相对高程,确保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水利工程
03
测量仪器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使用高 精度水准仪,如电子水准 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以 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观测方法
采用往返观测法,即从两 个已知高程点出发,沿同 一线路进行观测,以减小 误差影响。
测量精度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 求较高,如读数误差应小 于0.5mm,距离误差应小 于0.1mm/km等。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流程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四等水准测量

7.2.1 观测方法
❖ 1.四等水准测量 ❖ 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每一测站上,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4); ❖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 ❖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 以上的观测顺序称为后一后一前一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
7.2.2 计算和检核
❖ 1.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 (1)视距计算 ❖ 后视距离 (9)=(1)-(2) ❖ 前视距离 (10)=(5)-(6) ❖ 前、后视距在表内均以m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 前后视距差 (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对于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 ❖ 前后视距累积差 (12)=本站的(11)+上站的(12)。对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
差不得超过10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6m。 ❖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 ❖ (13)=(3)+K-(4) ❖ (14)=(7)+K-(8) ❖ K为水准尺红、黑面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K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
量,红、黑面读数较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 (3)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 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所得的高差分别为:
❖ (15)=(3)-(7) ❖ (16)=(4)-(8) ❖ 黑面和红面所得高差之差(17)可按下式计算,并可用(13)
三四等水准测量

经研究,因大气折光引起 的视线曲率半径约为地球 曲率半径的7倍,取k=1/7
f c r f1 f 2 0 . 43 D R
2
2R
上式中地球半径R=6371 km ,水平距离D以km为单位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 其他特点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其他特点
三角高程测量两点距离较远时,应考虑加两差改正; 两点间对向观测高差取平均,能抵消两差影响; 三角高程测量通常组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以检验精度; 三角高程测量通常用于代替等外水准测量,而不用 于代替等级水准测量; 据有关资料称,用电子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能 代替四等水准测量。
视距差检核:
( 9 ) (1 0 ) 本 页 末 站(1 2 ) 前 页 末 站(1 2 )
本页总视距
( 9 ) (1 0 )
三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
测 站 点号 编 号 后 下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尺 上丝 方向 后视距
视距差d(m)
及尺 前视距 号
Σ d(m)
三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
测 站 点号 编 号 后 下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尺 上丝 方向 后视距
视距差d(m)
及尺 前视距 号
Σ d(m)
水准尺读数 ( m) 黑面 红面
平均 K+黑-红 高差 (m)
备 注
(1) (2) (9) (11)
后 (3) (8) (14) 前 (6) (7) (5) (13) (10) 后-前 (15) (16) (17)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业方法
1.采用双面尺法作测站检核 2.每站观测次序: 后视(黑面)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中丝读数 前视(黑面)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 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 中丝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课件

量的重要研究方向,需要发展更为高效和智能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技术。
03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四等水准测量的持续发展动力,需要加强相关领
域的研究和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06
四等水准测量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型测量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无人机测量技术
无人机测量具有高效、灵活、快速等优点,可应用于地形 复杂、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
激光雷达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能 够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为四等水准测量提供新 的技术手段。
通过加强观测者的技能训练, 提高其读数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以减少观测误差。
采取适当的观测方法
如采用往返观测、闭合环观测 等方法,消除或减小误差影响 。
避免不利条件
选择适当的观测时间和地点, 避免不利天气和地形等因素的
影响。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详细描述
通过四等水准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面点高程数据,为各种工程和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这些数据对于地形分析、城市规划、水利工程、交通建设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
总结词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几何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原理,通过水准仪和标尺的配合使用来测定地面点的高程。
观测误差
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不完全灵敏、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的限制 ,以及疲劳、不注意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外界条件的影响
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地面震动和大气折射等, 都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三、四等水准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小地区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当水准测量作高程控制时,因困难大或无法施用时,这时可考虑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仪器三、四等水准路线用于建立小区域首级控制网和工程施工高程控制网。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仪器等级采用DS3级水准仪,水准尺不同于普通水准尺,它是双面水准尺,每次观测使用两把尺子,称为一对,每根水准尺一面为红色,另一面为黑色。
一对水准尺的黑面尺底刻划均为零,而红面尺一根尺底刻划为4.687 m,另一根尺底刻划为4.787 m,这一数值用k表示,称为同一水准尺红、黑面常数。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介绍用双面水准尺法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记录与计算。
表1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距累计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黑、红面读数较差/mm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三等DS1100360.3 1.0 1.5DS375360.3 2.0 3.0四等DS31005100.2 3.0 5.0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与记录四等水准测量每站的观测顺序和记录见表2,括号中数字1~8号代表观测记录顺序(蓝色底纹),9~18号为计算的顺序与记录位置(棕粉色底纹)。
观测步骤为:(1)照准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中三丝读数。
(2)转动水准仪,照准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中丝读数,下、上、中三丝读数。
(3)将水准尺转为红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4)转动水准仪,照准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
表2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时间:××年××月××日天气:晴成像:清晰仪器及编号:DS××××观测者:×××记录者:×××测站编号点号后尺下丝前尺下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m黑+K-红/mm高差中数/m备注上丝上丝黑面红面后视距/m前视距/m视距差d/m∑d/m1BN114后K01 3 8 1318K01:4687K02:4787 TP125前K026714910后-前1516171112BM1 1.8910.758后K01 1.708 6.3950+1.1340TP1 1.5250.390前K020.574 5.361036.636.8后-前+1.134+1.0340-0.2-0.2TP1 2.7460.867后K02 2.5307.319-2+1.8850TP2 2.3130.425前K010.646 5.333043.3-44.2后-前+1.884+1.986-2-0.9-1.1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1.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A.视距计算:根据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原理(下丝-上丝)×100计算前、后视距离。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1)K 为水准尺常数,即尺底红面分划读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2、计算与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X100前视距离:(10)=[(4)-(5)]X100前、后视距差:(11)=(9)-(10)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前尺:(13)=(6)+K 前-(7) 后尺:(14)=(3)+K 后-(8)其中:K 前、K 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
(13)、(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黑面: (15)=(3)-(6) 红面: (16)=(8)-(7)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 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面测得的高差。
若后尺为,前尺为,应取“+“号,反之,后尺为,前尺为,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14)-(13)(17)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③计算平均高差平均高差:(18)=21[(15)+(16)±]=(15)- 21(17)=(16)±+(17)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3)+(8)]- ∑[(6)+(7)]= ∑(15)+(16)]=2∑(18)(±其中,括号中的±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三四等水准测量》课件

二、测量原理
1 基准面的确定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准面,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常用的基准面包括平均 海平面和大地水准面。
2 观测方法与仪器
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通过测量水准仪的仰角和目标点的高差,可以计 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三、三等水准测量
1
测区划分
将需要进行三等水准测量的区域划分成多个测区,以便进行有序的测量工作。
测高精度控制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高精度控 制点进行校正,以提高测量结 果的准确性。
五、实际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准面的应用
基准面的确定对于土地规划和建筑工程非常重要, 可以确保地势高低的准确性。
水准网的应用
通过水准网的测量结果,可以生成高程图和制作数 字地图,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六、结论
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意义
2
化简水准网
根据测区的特点,对三等水准网进行化简,以减少工作量并保证测量精度。
3
测高精度控制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高精度控制点进行校正,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四等水准测量
测区划分
将需要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区 域划分成多个测区,以便进行 有序的测量工作。
化简水准网
根据测区的特点,对四等水准 网进行化简,以减少工作量并 保证测量精度。
《三四等水准测量》PPT 课件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本课件将介绍这一测量方法 的定义、作用以及测量原理。
一、引言
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用于确定地表高程的测量 方法,通过测量高程信息可以绘制高程图和 制作数字地图。
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作用
(完整版)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1)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2、计算与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X100前视距离:(10)=[(4)-(5)]X100前、后视距差:(11)=(9)-(10)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 (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前尺:(13)=(6)+K 前-(7) 后尺:(14)=(3)+K 后-(8)其中:K 前、K 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m 和4.787m 。
(13)、(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黑面: (15)=(3)-(6) 红面: (16)=(8)-(7)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 分别为4.687m 和4.787m ,因此(16)±0.100后才是红面测得的高差。
若后尺为4.687m,前尺为4.787m ,应取“+“号,反之,后尺为4.787m ,前尺为4.687m ,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0.100=(14)-(13)(17)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③计算平均高差 平均高差:(18)=21[(15)+(16)±0.100]=(15)- 21(17)=(16)±0.100+(17)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3)+(8)]- ∑[(6)+(7)]= ∑(15)+(16)]=2∑(18)(±0.100) 其中,括号中的±0.100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
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2)后视红面,读中丝(4);(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
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前后视距差(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14)=(7)+K-(8)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16)=(4)-(8)两面的高差之差可按下式计算,±100为两尺常数K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高差之并不大于5mm,三等不大于3mm。
(四)计算平均高差(18)=1/2[(15)+(16)±100](五)、总的计算和检核每一测段完成后,应作如下检核;(1)、视距计算检核:末站的(12)=∑(9)-∑(10)总视距=∑(9)+∑(10)(2)高差的计算和检核当测站为偶数时,总高差=∑(18)=1/2[∑(15)+∑(16)]=1/2{∑[(3)+(4)]- ∑[(7)+(8)当测站为偶数时,总高差=∑(18)=1/2[∑(15)+∑(16)±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双面尺法观测程序
黑
红
①后视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
面 尺
面 尺
读数,记入(1)(2)(3)中;
②前视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 读数丝读数,记入(7); ④后视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入(8)。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
(5) 前 (10) 后-前
(12)
1.030 后1
(6) (15)
1.242
(7) (16)
6.030
(14) (17)
-1
K为尺 (18) 常数:
K1=4.787 K2=4.687
0.442 前2 0.736 5.422 +1
58.8 后-前 +0.506 +0.608 -2 +0.5070
+0.1 +0.1
双面尺
48
00
0.013m
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 (1)双仪高法: 第一次测得高差:h=1 .236;第二次测得高差:h=1.238;平均高差 为:h=1.237m
(2)双面尺法:h=(h黑+h红±100mm)/2
TP1 h
BM
1.主要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
①视线高度: 高于0.2m ②视线长度: 不超过100m ③前、后视距差:△d不得超过5m ④前、后视距累积差: ∑△d不得超过10m ⑤红黑面读数差:(K+黑-红) 不超过3mm ⑥红黑面高差之差:(h红±0.1m)-h黑不超过5mm
TP.12 TP.2
1.954 1.373 58.1
1.276 0.694 58.3
后2 1.664 6.350 前1 0.985 5.773 后-前 +0.679 +0.577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刘宏涛 教授
7.3.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三
等 级 三 四 仪器 类型 DS3 DS3 前后视 距之差 ≤3.0m ≤5.0m 黑红面 读数差 2.0mm 3.0mm 视线 长度 ≤75m ≤100m 视线 高度 0.3m 0.2m 前后视 距 差累计 ≤6.0m ≤10.0m 黑红面所 测高差之差 3.0mm 5.0mm 检测间 隙高差 之差 3.0mm 5.0mm 往返较差符 合或闭合闭 合差
±12
L
mm
±20 L mm
三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简称:为后→前→前→后 后尺(黑面)—前尺(黑面)—前尺(红 面)—后尺(红面) 后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前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 后视距离=[后尺下丝读数 后尺上丝读数]*100 后尺下丝读数-后尺上丝读数 后视距离 后尺下丝读数 后尺上丝读数 前视距离=[前尺下丝读数 前尺上丝读数]*100 前尺下丝读数-前尺上丝读数 前视距离 前尺下丝读数 前尺上丝读数 2.前、后视的距离差=[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前 后视的距离差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后视距离-前视距离 要求:三等≤ 3m,四等≤ 5m 要求:三等 ,四等 3、前、后视距累积差Σd=前站前、后视距累积差 、 前站前、 后视距累积差 前站前 后视距累积差+ 本站前、 本站前、后视的距离差 要求:三等≤ 要求:三等 6m,四等 10m ,四等≤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4.同一水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 同一水准尺黑、 同一水准尺黑 后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后黑中+k-后红中 前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前黑中+k-前红中 要求:三等≤ 2mm,四等≤ 3mm 要求 5.高差计算 高差计算 黑尺面求得的高差=后黑中-前黑中 红尺面求得的高差=后红中-前红中
三、四等水准测量.

③ 高差计算
黑面高差:(15)=(3)-(4) 红面高差:(16)=(8)-(7) 检核:(17)=(15)-[(16)±100)] 平均高差:(18)={(15)+[(16)±100]}/2 检核: 偶数站:∑(18)=[∑(15)+∑(16)]/2
={[∑(3)+∑(8)]
-[∑(4)+∑(7)]}/2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等级路线总长km仪器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高差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二等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三等50ds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往返各一次ds16ds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的距离较差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面读数较差mm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ds050507三等ds1002注
校核:末站(12)=∑(9)-∑(10)
其中(9)、(10)、(11)、(12)以 m 为单位。
② 同一根水准尺黑、红面尺零点差计算 零点差=黑面尺零点 + Ki - 红面尺零点 (13)=(4)+ Ki -(7) (14)=(3)+ Kj -(8) 式中:
Ki、Kj —— 一对水准尺的零点差。
(13)、(14)的理论值均为零。
前视水准尺黑面中丝
前视水准尺红面中丝
(4)
(7)
、上丝
;
(5)
、下丝
(6)
;
后视水准尺红面中丝(8)。
括号内为观测顺序。
二、记录计算
1、记录 ① 填写表头; ② 按观测顺序记录观测数据; 表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记录和计算的次序。 其中(1)~(8)是观测数据, (9)~(18)是 计算数据。
水准测量PPT课件(共53张PPT)

5用-望对远光镜透瞄镜准目6标-或物在镜水对准光尺螺“上旋D读〞数7-,和分均划“以板十S固字〞定丝螺表的丝交示点中为准文。 “大地〞和“水准仪〞中“大〞字和“水〞
精望密远水 镜准具仪有字均良的采好用的汉钢光构学语件性拼,能并。音且的密封第起一来,个受温字度母变化,影通响小常。 在书写时可省略字母“D〞,下标“05〞、
(a)
(b)
水准点
至南湖新村
21号楼
5 号 楼 1号楼
点之记
二 水准测量方法
1.624
0.612 0.713
1.634
1.536
0.615
1.852
0.671
TP3
TP2
TP1
A
HA=29.053
IV
1.214
2.812
TP4
V
B
HB
步骤
〔1〕立尺 〔2〕安置仪器
〔3〕瞄准后视尺
〔4〕瞄准前视尺
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应立即用十字
丝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读数时应从 小到大,从上到下读取。直接读
取米、分米和厘米,并估读出毫米 ,共四位数。读数后再次检查符合 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
13 14
15 16
1.464m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分四步,即安置仪器——粗略整平— —瞄准水准尺——读数,其中安置仪器、粗平、瞄准与微倾式水准仪操 作方法相同。读数时应注意观察自动报警窗的颜色,假设全窗为绿色可 以读数,假设任意一端出现红色,说明仪器倾斜量超出自动安平补偿范 围,需重新整平仪器方可读数。有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目镜下方配有一 个补偿器检查按钮,每次读数前按一下该按钮,如果目标影像在视场中 晃动,说明“补偿器〞工作正常,等待2~4s后即可读数。
水准仪测量教学课件(共50张PPT)

a
b
c
水准测量的瞄准和读数
2.4 普通水准测量
•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 “BM〞,分永久性和临时性。
• 水准测量:从某一高程的水准点开始,经过一 定的水准路线,测定各待定点的高程。
• 点之记:水准点应进行编号,并绘出水准点与
附近固定建筑物或其它明显地物关系的点位草
图,
作为水准测量的成果一并保存。
1.365 0.936 ∑ h=+0.429
高程 (m)
19.153
19.514
备注 已知
20.424
20.518
19.971
19.582
2.5 普通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校核 ①支水准路线
②闭合水准路线
③附合水准路线
2.高差闭合差分配和计算改正后高差
分配原那么:对于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按与路线长 Zeiss Koni007自动安平水准仪
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步骤: 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安置时考虑前、后视等距; 粗平时掌握“左手大拇指法〞; 瞄准时包括消除视差; 精平状态下(符合气泡符合时)读数; 读数估读至毫米。
符合气泡符合, 水准管轴与视 线水平。
尚未符合
符合气泡符合
水准仪的使用
“左手大拇指法〞粗平: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 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一致。
标准规定,三、四等水准测量时应保证上、中、下三 丝应能读数,二等水准测量那么要求下丝读数大于等于 0.3m。
(三) 气候的影响
精密水准仪的特点 1)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如标准要求DS1不小于
38倍,DS05不小于40倍;
2) 管水准器分划值为10″/2mm,精平精度高;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1
X-6 1.529 1.668 前2 1.866 6.554
-1
3至 X-5
39.3
39.8 后前
-0.140
-0.042
2 -0.141
-0.5 1.7
2.041 2.220 后2 1.832 6.520
-1
X-5 1.622 1.790 前1 2.007 6.793
1
4至 X-4
晴
观测 者:
李晓明
末:
96 时分
呈 像:
清晰稳定
记录 者:
张国立
下 下方
丝 丝向
后尺
及
测站 编号
点名
上 丝
后视距
前 尺
上尺 丝号 前视
(m)
距(m)
视距差d
累计 差∑d
水准尺读数(m)
高差中 数
K+黑-红 (mm)
黑色面
后(1) (5) 尺 (3)
号
(8)
(13)
前(2) (6) 尺 (4)
号
(7)
(1) 读取 后 视尺 黑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 (3)。
(2) 读取 前 视尺 黑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 (6)。
(3) 读取 前 视尺 红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后 视尺 红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 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 迁到下一站。
则:
Σ(3)-Σ(4) = Σ(16)
Σ(8)-Σ(7) = Σ(17)
Σ(9)-Σ(10) = (12)末站 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 [Σ(16)+(Σ(17) ±0.100)]/2 = Σ(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10)
核 前、后视距累积差 (12)=本站(11)+前站(12)
2020/4/12
第二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计算和检核
1、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计 K为水准尺红、黑面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K分别为4.687和
算
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红、黑面读数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 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水准点选定后,应埋设水准标石和水准标志,并绘制点之 记,以便日后查寻。
2020/4/12
第二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8-2
等级 三
仪
视线长 前后视
器
度
较差
型
m
m
号
DS3 65( 80)
3 .0
前后视累 积差 m
黑红面读 数差 mm
6 .0
2 .0
黑红面所测高差 之差 mm
是随地区、气候、季节、地面覆盖物和视线超出地面高
三 度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目前人们还不能精确地测定
角 它的数值,一般取k=0.14计算两差改正,即
高
程 f Pr0.43D2
测
R
量 取双向观测的平均值得:
h A 1 2 B h A h B B A 1 2 D ta A n D ta B n iA iB B A
测 ➢为减少垂直折光变化的影响,应避免在大风或雨后初睛时观测,
量 也不宜在日出后和日落前2h内观测,在每条边上均应作对向 观测。
➢觇标高和仪器高用钢尺丈量两次,读至毫米,其较差对于四等
三角高程不应大于2mm,对于五等三角高程不大于4mm。
2020/4/12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2020/4/12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如果直接测得两点间的斜距S
三 h A B S AsBiA n iA B
角 高 如果已知A、B两点之间的平距D
程
h A BD taA n iA B
测
取双向观测的平均值得:
量
hAB12hABhBA
B点高程为: HBHAhAB
2020/4/12
算 准测量,不得超过3mm。
黑面高差:(15)=(3)-(7)
和
红面高差:(16)=(4)-(8)
检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17)=(14)-(13)=(15)-(16)±100 上式中的100为两根水准尺红面的起始注记之差,单位为mm。
核
如果(17)符合要求,则计算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 1 {[(15)+(16)±100]}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
在测区布设一批高程控制点,即水准点,用精确方 法测定它们的高程,构成高程控制网。
第 一 节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概
高程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述
水准原点:
我国规定自1989年起一律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 准”.以这个基准测定的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m。
可见从理论上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 折光 2020的/4/影12 响。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三角高程控制网
➢布设应在平面网的基础上,构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采用
三 四等水准测量联测一定数量的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数据。
角
高 ➢三角高程网中任一点到最近高程起算点的边数,当平均
程 边长为1km时,不超过10条,平均边长为2km时,不超过4条。
环形路线。一等水准网是精度最高的高程控制网,它是国 家高程控制的骨干,同时也是地学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等水准网是布设在一等水准环线内,形成周长为
500~750km的环线。它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2020/4/12
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
•三等水准一般布置成附合在高级点间的附合水准路线,长
2020/4/12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竖直角观测是三角高程测量的关键工作,对竖直角观测的要
求见表8-4。
注: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km)
2020/4/12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1.观测
(1)安置经纬仪于测站上,量取仪高i(和目标高v)。 (2)用盘左、盘右测量竖直角(和读取目标高v)。 三 (3)用测距仪测量两点间的斜距S,或用三角测量方法计算 角 两点间的平距D。
401
觇点 觇法
401
Ⅲ 10
402
直
反
直
402
402
Ⅲ 12
401
Ⅲ 12
402
反
直
反
竖直角
+3°24′15″
-3°22′47″
-0°47′23″
+0°46′56″
+0°27′32″
-0°25′58″
S(m)
577.157
577.137
703.485
703.490
417.653
417.697
hSsin(m)
2
2020/4/12
第二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计算和检核
2.总的计算和检核(观测结束后的计算与检核 )
计
在手簿每页末或每一测段完成后,应作下列检核:
(1)视距的计算和检核
算
末站的 12 9 10
和
(2)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检
当测站数为偶数时
总高差
18 11516
2
核
13478
程
这种方法较之水准测量灵活方便,但精度较低,主要用于山区 的高程控制和平面控制点的高程测定。
测 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
量
利用平面控制测量中,已知的边长和用经纬仪测得两点间的竖
直角来求得高差。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用光电测距仪测得的斜距及竖直角来计算高差。其常常与光电 测距(全站仪)导线合并进行,形成所谓的“三维导线”。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的球气差改正
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加上曲率改正P,此项改正称为球差改正,如
图所示。同时,由于大气密度垂直梯度的存在,将使倾斜视线产生
三 折射而成为一条凸向天空的曲线,还必须加上大气垂直折光差改正
角
r,此项改正称为气差改正。以上两项改正合称为球气差改正,简 称两差改正,常用f表示,其值为
i (m)
v(m)
f
0.3
D2 4
(m)
R
hhi f
h平均 (m)
+34.271 1.565 1.695
-34.024 1.537 1.680
0.022
0.022
+34.163
-34.145
+34.154
-9.696 1.611
+9.604 1.592
1.590 0.033
1.610 0.033
-9.642
1.7KM
HB=49.579M +1.430
3 2.0KM B
2020/4/12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8-3
2020/4/12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定义
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或斜距离以及竖直角来求出两点间的高
三 差。三角高程测量又可分为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和光电测距(全
角 站仪)三角高程测量。
高 优缺点
高
程 fPrD 2kD 2(1k)D 2
测
2R 2R
2R
量
h A B S AsBiA n iA B f
2020/4/12
第三节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的球气差改正
地 球 曲 率 半 径 R=6371km, 大 气 垂 直 折 光 系 数 值 大 约 在
0.08~0.14之间,所以,恒大于零。大气垂直折光系数
度不超过200km。
•四等水准均为附合在高级点间的附合水准路线,长度不超
过80km。
•三、四等级水准网是直接为地形测图或工程建设提供高
程控制点。
2020/4/12
高程控制测量
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网 按照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的原则,高程控制网的等 级分为二、三、四、五等水准及图根水准。
视测区的大小,各等级水准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 程控制。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路线,加密时宜布设 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技术要求
三
高程路线应起闭于高级水准点,三角高程网中任
角 一点到最近高程起算点的边数,当平均边长为1km时,
高 不超过10条,平均边长为2km时,不超过4条。
程
测
竖直角用DJ2级经纬仪,在四等高程测3个测回,
量 五等测2个测回。
距离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5mm+5×10-6)的
测距仪,四等高程测往返各一测回,五等测一个测回。
aa12
b2
b1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1)、(2)、(3)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4)
、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5)、(6)
(7)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
以上的观测顺序称为后一后一前一前,即黑-红-黑红,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 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读红面时只读中丝读数。
2020/4/12
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所以
又称国家水准网。国家水准网的布设也是采用从整体
第 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逐级控制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