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流程介绍
铸造的工艺流程
![铸造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92a2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5.png)
铸造的工艺流程
1. 模具制备: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出合适的模具。
2. 熔炼:将需要铸造的金属(如铜、铁、铝等)投放到熔炉里熔化。
3. 浇注:将熔化的金属从铸造炉中倾倒到模具中并填满整个模具。
4. 冷却:让倾倒的金属在模具内冷却和固化,通常需要等待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5. 拆模:将固化的金属从模具中取出,通常需要借助拆模工具。
6. 削除:去除铸件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部位,使铸件达到需要的表面光洁度和平整度。
7. 热处理:对铸件进行高温处理或淬火等处理,可以改善铸造件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8. 清理:将铸件进行打磨和清理,使铸件的表面光洁度更高,并减少不良缺陷。
9. 检验:根据设计要求和产品规格对铸件进行各项测试和检验,保证铸件符合要求。
10. 包装:根据产品的需求对铸造件进行包装和标识,方便后续处理和运输。
铸造生产流程中的主要步骤
![铸造生产流程中的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9ded9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5.png)
铸造生产流程中的主要步骤铸造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建筑等。
铸造生产流程中的主要步骤主要包括模具制作、熔化金属、浇注、冷却凝固、脱模和后续加工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
首先,铸造的第一步是模具制作。
模具是一个容器,用于容纳熔化的金属并使其冷却凝固成型。
模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
模具通常由砂型、金属型或石膏型制成,其选择取决于所需铸件的形状和材料。
第二步是熔化金属。
在铸造过程中,金属被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完全熔化成液态。
常用的熔炼设备包括电炉、燃气炉或其他熔炼设备。
不同类型的金属需要不同温度的熔化,因此需要根据铸件要求精确控制温度。
接下来是浇注。
一旦金属完全熔化,可以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浇注时需要注意控制流量和速度,以确保金属填充完整的模具腔。
同时,还需要避免气泡和杂质的混入,以确保铸件质量。
在金属倒入模具后,就进入了冷却凝固阶段。
在这个阶段,熔化的金属逐渐冷却,从液态变为固态。
冷却速度和方式会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通常需要控制冷却速度,以避免出现缩孔或其他缺陷。
一旦金属完全凝固,就可以进行脱模了。
脱模是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
这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或技术,以确保铸件不受损坏。
脱模后,铸件还需要进行一些清理和修整工作,以去除模具残留和表面凸起。
最后是后续加工。
虽然铸造可以直接生产出成形的铸件,但通常还需要进行一些后续加工,如修磨、钻孔、焊接等,以达到最终要求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综上所述,铸造生产流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模具制作、熔化金属、浇注、冷却凝固、脱模和后续加工。
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影响着最终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良好的工艺控制和操作技术是确保铸件质量的关键。
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铸造生产过程。
1。
铸造工艺的一般流程包括
![铸造工艺的一般流程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894673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a.png)
铸造工艺的一般流程包括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的零件或产品。
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铸造工艺的一般流程。
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的第一步是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通常分为砂型、金属型等不同类型。
设计模具需要考虑到最终产品的形状、尺寸等要求,以确保可以顺利进行铸造过程。
制造模具需要使用各种加工设备进行加工,保证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原料准备与熔炼在进行铸造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通常是金属合金。
原料将被放入炉中进行加热熔炼,直至达到合适的熔化温度。
熔炼时需要控制好炉温和金属成分的配比,以确保熔池中的合金成分符合要求。
浇注与填充一旦熔池中的金属达到适当的温度和成分,就可以进行浇注。
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通过浇口让金属进入模具内部。
金属在模具内部逐渐冷却凝固,并填充整个模腔,形成最终产品的形状。
冷却与固化填充完模具后,金属开始逐渐冷却固化。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的结构逐渐凝固,使得产品获得所需的硬度和强度。
冷却时间通常取决于材料类型和模具设计,需要等到金属完全固化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艺。
脱模与后处理当金属完全固化后,就可以进行脱模操作了。
将模具打开,取出固化后的产品。
在一些情况下,产品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如去除毛刺、表面抛光等,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要求。
检测与质量控制最后一步是对铸造产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
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如尺寸测量、X射线检测等,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质量合格后,产品就可以投入使用或销售。
如此,铸造工艺的一般流程就完成了。
铸造工艺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各种行业生产出高质量的金属零件和产品。
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提高技术水平,铸造工艺将会继续发展,满足不同行业对于金属制品的需求。
钢铁铸造工艺流程
![钢铁铸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37972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1.png)
钢铁铸造工艺流程钢铁铸造工艺是一种通过熔化钢铁并将其浇铸成特定形状的加工方法。
该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和构件,例如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
下面将介绍钢铁铸造工艺的流程。
1. 材料准备钢铁铸造工艺的第一步是材料准备。
通常使用的原料是钢铁合金,如碳钢、合金钢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用于熔炼和浇铸的辅助材料和化学品,如石墨、砂型、涂料等。
2. 模具设计与制造在钢铁铸造工艺中,模具起到关键的作用。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进行。
通常情况下,会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并通过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模具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以承受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钢铁浇铸。
3. 熔炼钢铁在钢铁铸造过程中,熔炼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常采用电弧炉或感应炉等设备来进行钢铁的熔炼。
首先,将预先准备好的钢铁合金和辅助材料放入炉中,并加热至高温。
在高温下,钢铁合金会熔化,并将杂质和气泡排出。
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一些合金元素来改变钢铁的性质和成分。
4. 浇铸熔炼完成后,需要将熔化的钢铁倒入模具中进行浇铸。
浇注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浇注速度和压力等参数。
钢铁在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和结构。
浇注后,需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钢铁完全凝固。
5. 去毛刺与处理在钢铁铸造工艺中,产品通常会出现一些毛刺和表面瑕疵。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外观,需要进行去毛刺和表面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机械去毛刺、喷砂、抛光等。
这些处理过程可以消除毛刺,并改善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平滑度。
6. 热处理某些情况下,钢铁铸件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正火等。
热处理过程可以提高钢铁铸件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7. 成品检验与包装经过以上工艺步骤后,需要对钢铁铸件进行成品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
铸造的工艺流程
![铸造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11fca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2.png)
铸造的工艺流程
铸造是一种通过将金属和其它材料变形并以某种形式装入模型的工艺,使形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以此获得更殊的零件。
它一般采用液态金属,通常是铝或铁等金属材料,经过熔炼,把液态金属注入有形的模具,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金属胶软,部件完成结构及其尺寸形状。
铸造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流程,由准备、熔炼、浇注、分离、加工和检验组成。
1、准备:确定要使用的金属材料,准备金属加工和模具,对模具进行压力测试,加强传统工艺的品质把握。
2、熔炼:将金属材料熔炼,形成液态的金属,液态金属应该是清澈无杂质的,熔炼温度和凝固温度最好符合要求。
3、浇注:将液态金属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从模具上浇入。
4、分离:模具空腔内铸件被金属铸入后,需要分离模具,以获取完美的铸件。
将被铸件整体从模具中分离出来。
5、加工:铸件在分离后,有可能因形状问题需要精加工,可以使用机床加工,以精确的形状和尺寸。
6、检验:完成加工后,需要检验,判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f795a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4.png)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金属、非金属和合金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液态注射或压力等方式,将熔融物质浇注到特定模具中,并经过固化和冷却,最终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产品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造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制作模具。
模具的设计和制作要根据铸造材料的特性和生产要求进行,通常采用有机玻璃、木模或金属模具等。
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上模上有充填系统,下模上有浇口和喷枪。
然后,准备铸造材料。
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非金属和合金材料,并在高温炉中加热熔化,使其成为液态。
接下来,开始进行浇注。
将预热好的模具放置在铸造台上,将熔融的金属材料倒入浇口中,通过重力或压力的作用,让熔融物质进入模具中充填空腔,直至充满,并注意去除气泡。
随后,进行固化和冷却。
待熔融物质充填完毕后,模具放置一段时间,让其固化成型。
具体时间根据材料的特性而定。
然后,将固化好的模具放入冷却设备中,让其冷却至室温。
冷却过程中,材料会收缩,模具也会收缩,所以模具的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的收缩率,以保证最终产品尺寸的精确度。
最后,取出成品。
待冷却完毕后,打开模具,取出固化好的产品。
然后对产品进行后处理,如去除余渣、修磨、打磨等。
总结起来,铸造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模具设计制作、铸造材料准备、浇注、固化和冷却、取出成品等环节。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温度、模具的质量、充填的速度和压力等因素,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尺寸的精确度。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在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生产各种复杂形状和大尺寸的零部件。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9e06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1.png)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铸造是一种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熔化,倒入模型中,使其冷却凝固并取下模型后制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模具制作、原材料准备、熔炼、浇注和冷却等环节。
首先,模具制作是铸造生产的第一步。
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
模具可以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等。
其中砂型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模具类型,用于铸造大多数金属产品。
制作模具时,根据产品要求,先在一个铸型盒中放置模具材料,然后压实并挤压以确保表面光滑,最后通过模具中心开孔,以便铸注金属。
其次,原材料准备是铸造生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所需产品的材质,选择相应的原材料。
常见的铸造原材料包括铁、铝、铜、镁等金属。
原材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便获得所需的合金组成。
同时,还要对原材料进行净化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提高铸造质量。
然后,熔炼是铸造生产的关键操作。
原材料按比例投入熔炉中,通过加热和熔化使其变成液体。
熔炉可以使用电炉、燃煤炉或气体炉等不同类型的设备。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加入助熔剂和合金元素,以调整合金的成分和性质。
接下来,浇注是铸造生产的核心步骤。
熔化的合金从炉中流出,通过导流管道注入模具中。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保持合金的温度和流动性,确保均匀注入模具,并避免气泡和缺陷的产生。
浇注完成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以确保合金的冷却和凝固。
最后,冷却和取模是铸造生产的最后一步。
冷却时间取决于合金的类型和产品的尺寸。
一旦冷却完全,模具可以分离并取出产品。
如果是砂型模具,还需要清除模具残留物和表面砂粒,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最终得到的产品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和加工,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综上所述,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作、原材料准备、熔炼、浇注和冷却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铸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
铸造工艺流程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铸造工艺流程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9f661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6.png)
铸造工艺流程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复杂多变,且在不同类型的铸造工艺中存在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铸造工艺流程及它们的特点。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
首先,根据需要铸造的零件设计制作模具,模具通常由砂型构成,然后在模具中注入熔化的金属,待金属冷却凝固后,拆除模具即可得到所需零件。
砂型铸造的特点是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生产效率较高,但表面质量一般较粗糙,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
压铸工艺压铸工艺是一种通过高压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的铸造方法。
其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封闭、金属充填、冷却凝固和取出零件等步骤。
压铸工艺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产品密度均匀、表面光洁度高,适用于生产精密零件。
但该工艺需要设备投资大,在生产过程中对模具和设备要求较高。
熔模铸造熔模铸造是一种高精度、低风险的铸造工艺。
其工艺流程首先是制作蜡模,然后将蜡模浸入耐高温涂料中形成陶瓷质模具,再将模具置于砂浆中,蜡模融化后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金属凝固后取出零件,最后破碎砂芯和蜡模得到产品。
熔模铸造的特点是精度高、表面质量好、适用于生产精密、薄壁零件。
但该工艺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设备、材料成本高。
连续铸造连续铸造是一种通过在连续铸模中连续铸造金属坯料的工艺。
其工艺流程包括熔炼金属、浇铸、冷却、切割等步骤。
连续铸造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能够获得长尺寸、高质量的板材或棒材,在钢铁、铝合金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但连续铸造设备投资大,且易受金属结晶过程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铸造工艺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企业在选择适合自身生产需求的铸造工艺时,需综合考虑产品形状、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成本控制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铸造工艺流程介绍
![铸造工艺流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66b342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8.png)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3)造型与制芯;4)熔化与浇注;5)落砂清理与铸件检验等主要工序.成形原理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1、型砂的性能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
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
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纸浆等。
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工艺特点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
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79f6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0.png)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铸造是制造业中一项重要的生产工艺,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从汽车零部件到建筑构件等多个领域。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最终的成品制造。
下面将介绍铸造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
1. 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的第一步是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的设计需要根据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来确定,通常采用CAD软件进行设计。
一旦设计完成,就需要制造模具,通常是通过数控机床等工艺来加工模具,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2. 材料准备在铸造过程中,需要准备好合适的铸造材料,通常是金属或合金。
这些材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熔炼,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材料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气体处理和除杂等工艺,以保证铸件质量。
3. 熔炼一旦模具设计、制造和材料准备完成,就可以进行熔炼工艺。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将铸造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熔化成液态,然后倒入模具中。
熔炼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熔炼时间,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4. 浇注在熔炼完成后,需要将熔化好的金属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进行浇注。
浇注过程需要控制浇注的速度和角度,以防止气泡或其他缺陷的产生。
一旦浇注完成,待金属冷却凝固后,就可以取出铸件。
5. 喷砂与清理铸造完成后,会有一定数量的浇口和飞边需要进行清理。
通常采用喷砂等方法来清理铸件的表面,去除多余的材料。
喷砂也可以改善铸件的表面质量,并提高其外观。
6. 检测与质量控制最后一步是对铸件进行检测与质量控制。
通过X射线、超声波等检测技术来检查铸件的质量,并对其进行合格性评定。
在质量控制中,需要确保铸件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综上所述,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最终的产品制造。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精心操作,以确保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铸造工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各行各业提供着可靠的制造解决方案。
铸件工艺流程
![铸件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d08d3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d.png)
铸件工艺流程铸件工艺流程是指将熔融金属或合金浇铸到模具中,并通过冷却和固化过程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过程。
铸造工艺是制造复杂零部件的常用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铸件工艺流程。
一、模具设计和制作铸造工艺从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开始。
模具是铸造过程中用于得到所需零件的模具,也是决定铸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模具设计分为结构设计和流道设计两个阶段。
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模具的形状、尺寸、分型面的确定等方面;流道设计则是确定金属液体进入模腔的路径,以及冷却和排气的方法。
二、模具准备模具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模具准备工作。
首先,要将模具安装到铸造设备上。
然后,根据特定的需要,在模具中涂抹一层隔离剂,用于防止金属液体与模具材料之间的粘结。
接下来,要对模具进行定位和固定,以确保金属液体能够顺利地进入模腔。
三、熔炼金属在进行铸造之前,需要将所需金属或合金熔化。
熔炼金属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电弧炉、感应炉和耐火炉等。
在熔融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合金成分,以保证所得到的金属液体符合要求。
四、浇注铸造当金属液体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成分后,就可以进行浇注了。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将金属液体倒入模具中,待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铸件。
浇注时要控制好金属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以避免产生气孔和夹杂物等缺陷。
五、冷却和固化铸件浇注完成后,金属液体会自然冷却并固化。
冷却和固化的时间和方式根据铸件的尺寸和材料来确定。
冷却的过程中,模具起到了保护铸件形状和尺寸的作用。
冷却过程结束后,可以拆卸模具,得到最终的铸件。
六、清理和精加工得到的铸件通常还需要进行清理和精加工,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皮和余渣等。
常见的清理方法包括抛光、喷砂和酸洗等。
精加工则是通过切割、修整和加工等方式,使得铸件达到所需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七、质量检验最后,要对铸件进行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的内容包括铸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常见的检验方法有测量、视觉检查和无损检测等。
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
![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d53e1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5.png)
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铸造加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熔融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最终获得所需的金属制品。
铸造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模具制备首先需要制备出适合铸造的模具。
模具的材料可以是砂土、塑料、金属等。
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并进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2. 熔炼金属接下来,选取合适的金属材料进行熔炼。
常见的铸造材料包括铁、铝、铜等,具体选择根据所需产品的性质和用途而定。
将金属材料加入熔炉中,加热至熔点,使其完全熔化成液态金属。
3. 准备模具在熔融金属准备好后,需要将模具准备好,以便进行注入熔融金属的工作。
注意要确保模具内表面干净平整,没有杂质和破损。
4. 浇注金属将熔融金属倒入已经准备好的模具中。
要注意控制金属的温度和倒注速度,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5. 冷却凝固注入模具后,金属开始冷却凝固,逐渐形成所需的形状。
冷却的时间长度取决于金属材料的性质和铸件的尺寸。
在冷却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改变铸件的性能和组织结构。
6. 脱模当铸件完全冷却后,可以将模具取出,进行铸件的脱模工作。
脱模时要注意避免对铸件产生损伤。
7. 补充加工得到铸件后,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工作,如切割、研磨、涂装等,以达到最终所需的产品要求。
8. 检验和质量控制最后,对铸件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
可以通过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方式进行检验,确保铸件质量符合要求。
这些步骤构成了铸造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在具体的铸造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艺过程,需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知识,才能保证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铸造的工艺流程
![铸造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a8af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a.png)
铸造的工艺流程铸造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最终形成所需的零件或产品。
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浇铸、冷却和后续加工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造的工艺流程。
模具设计铸造的第一步是进行模具设计。
模具是用来形成最终产品形状的工具,它可以是金属、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
在模具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结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模具结构。
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和验证。
原料准备铸造的原料主要包括金属合金、熔剂和其他辅助材料。
在进行铸造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
金属合金是铸造的主要原料,它的成分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熔剂用于降低金属的熔点,促进金属的熔化和流动。
辅助材料如脱模剂、润滑剂等则用于改善铸造过程中的工艺性能。
熔炼熔炼是铸造的关键环节,它将固态金属加热至液态,并在一定温度下保持稳定。
熔炼设备通常包括熔炉、熔化炉和保温炉等。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熔炼温度、时间和气氛,以确保金属合金的成分和纯净度达到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熔炼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防止金属合金发生氧化、变质或其他不良现象。
浇铸熔炼完成后,将熔化的金属合金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进行浇铸。
浇铸过程需要控制浇注速度、温度和压力,以确保金属合金能够充分填充模具腔体,并且不产生气孔、热裂纹等缺陷。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金属合金与模具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以防止产生不良的金属浸渗、腐蚀等现象。
冷却在金属合金充分填充模具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的速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通常情况下,采用自然冷却或水冷却的方式进行。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能够获得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后续加工铸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后续加工工序,如去毛刺、修磨、热处理等。
这些工序可以进一步改善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d738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6.png)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铸造是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或其他材料注入到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成型。
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1. 设计模具铸造的第一步是设计模具。
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要求。
通常情况下,模具会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进行制作。
模具的材料通常是金属,如铝合金、钢铁等,以保证模具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2. 准备原材料在进行铸造之前,需要准备好原材料。
原材料通常是金属或合金,如铝、铜、铁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同时,还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合金配比,以获得所需的材料性能。
3. 熔炼金属一旦原材料准备就绪,就需要将金属熔化。
这通常是通过高温熔炉来完成的。
熔炼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熔炼时间,以确保金属的纯度和均匀性。
在熔炼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合金元素,以调整金属的化学成分。
4. 浇铸一旦金属熔化完成,就可以进行浇铸。
在浇铸过程中,熔化的金属被注入到预先设计好的模具中。
浇铸需要注意浇注速度和压力,以确保金属充分填充模具,并避免气孔和缺陷的产生。
同时,还需要控制浇注温度,以避免金属在模具中过早凝固。
5. 冷却凝固一旦金属注入模具中,就需要进行冷却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会逐渐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并最终成型。
冷却时间通常取决于金属的种类和厚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 脱模当金属完全凝固后,就可以进行脱模。
脱模是将成型的金属制品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损坏产品表面。
通常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去毛刺、打磨等表面处理工艺。
7. 检验和修整最后一步是对铸造产品进行检验和修整。
检验需要对产品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缺陷或不合格的地方,还需要进行修整或重新铸造。
总结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原材料准备、熔炼金属、浇铸、冷却凝固、脱模、检验和修整等多个环节。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f6be8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d.png)
铸造工艺流程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工艺。
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浇注、冷却和去除模具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造工艺的流程。
首先是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是铸造工艺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到最终铸件的质量和形状。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铸件的形状、尺寸、壁厚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模具的结构、冷却系统等。
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原料准备。
原料准备包括金属原料的选取和预处理。
选取合适的金属原料对于最终铸件的质量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对金属原料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熔炼前的预热等工序。
然后是熔炼。
熔炼是将金属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的过程,通常采用电炉、燃气炉等设备进行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熔炼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金属的纯净度和液态性。
接着是浇注。
浇注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浇注的速度和方式,以及浇注口的设置。
浇注过程中需要防止气泡和杂质的混入,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然后是冷却。
冷却是指浇注后,金属开始凝固的过程。
冷却速度直接影响到铸件的组织和性能,需要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方式来达到理想的凝固效果。
最后是去除模具。
在铸造工艺中,模具通常是一次性的,需要在铸件凝固后将模具去除。
去除模具的方式通常包括敲击、抽芯、化学腐蚀等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去除模具的同时不损坏铸件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总的来说,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浇注、冷却和去除模具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铸件的质量和形状。
铸造工艺在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好铸造工艺流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有哪些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2b3fe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1.png)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有哪些在制造业中,铸造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制造工艺,通过铸造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金属零部件和制品。
铸造工艺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待凝固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制作、熔炼、浇注、冷却和去除模具等步骤。
首先,铸造生产的第一步是模具制作。
模具可以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需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通常情况下,模具可以由金属、砂型或其他材料制成,以确保能准确复制产品的形状。
其次,熔炼是铸造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熔炼过程中,将所需金属或合金加热至其熔点以上的温度,使其变成液态。
通常会使用熔炉将金属加热并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以便后续浇注操作。
接着,浇注是铸造的关键步骤。
在金属达到适宜温度后,将其从熔炉中取出,然后缓慢而均匀地倒入预先制备好的模具中。
在浇注时需要注意避免金属的气泡和其它缺陷产生,以保证零件的质量。
随后是冷却阶段。
在金属注入模具之后,待金属逐渐冷却凝固之后,即可从模具中取出铸件。
冷却速度会影响铸件的晶粒结构以及力学性能,因此需要控制冷却速度来获得所需的性能指标。
最后,铸造生产的最后一步是去除模具。
一旦铸件充分冷却固化后,模具可以被取下以暴露出铸件。
这可能涉及到破碎模具、化学处理或其他方式,以便尽可能地保持模具的完好并进行下一次的生产循环。
通过以上述环节,我们可以看到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产流程,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铸造工艺以其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在各个制造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铸造工艺仍将不断发展,并在各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1。
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
![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ea0be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5.png)
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铸造加工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加工工艺,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型中,然后冷却凝固,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精密处理,形成所需的产品。
铸造加工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等行业,几乎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介绍铸造加工的工艺流程。
铸造加工的流程并不复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材料和模具铸造加工的第一步是确定材料和模具。
通常情况下,模具会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设计图来制作。
而材料的选择则取决于产品的用途和性能要求。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材料是非常耐热、耐腐蚀和强度高,而另一些材料则可能具有更加坚固的成品。
第二步:熔化铸造加工的第二步是熔化金属或合金。
熔化后的金属变得更加容易流动,这样可以更好地填充模具。
为了让金属完全熔化,需要采用熔炼设备,通常将金属或合金放入熔融炉中进行加热。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控制合金的成分和减少杂质,需要掌握熔炼材料的合适温度和时间。
第三步:浇铸铸造加工的第三步是浇铸,即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为了确保预先准备的模具描绘了预期的图案和细节,需要在浇铸之前进行仔细的测量和校正。
第四步:冷却和除渣铸造加工的第四步是等待金属冷却和除渣。
模具中的铸件会通过水冷却或空气冷却,在适当的时间内自然冷却。
冷却后,需要去除模具和杯子的残留物,比如砂块和气泡,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第五步:切割和破折铸造加工的第五步是最初的工艺加工,包括模具的切割和破折。
这一步通常采用磨石、电锯和切割设备等工具。
第六步:修磨和打磨铸造加工的第六步是修磨和打磨,使用液体润滑剂和模具上的打磨工具,将表面磨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需要仔细检查和测量产品的质量,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的要求。
第七步:质量检查铸造加工的最后一步是质量检查。
通过使用特殊的仪器和工具来评估产品平面度、形状、表面光洁度等质量特征,来确定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耐用程度。
总的来说,铸造加工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艺,并且需要熟练的技术和高度的专业知识。
铸造 工艺流程
![铸造 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4931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6.png)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中,使其凝固成型,然后取出模具,得到所需的铸件。
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熔炼、浇注、凝固、脱模、修磨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模具设计。
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模具需要根据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来设计,同时考虑到铸件的收缩和冷却特性,以便获得理想的成品。
接下来是熔炼。
将合金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入熔炉中进行熔炼,使其达到液态状态。
熔炼过程需要控制好炉温、合金成分和炉内气氛,以保证熔池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后是浇注。
将熔融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填满整个腔室,并保持适当的压力和速度,以避免气孔和杂质的产生。
同时需要避免金属的氧化和温度损失。
随后是凝固。
在铸件形成的过程中,金属会逐渐凝固,形成固体结构。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冷却速度和凝固序列,以充分消除内部应力和缺陷。
接着是脱模。
待铸件完全凝固后,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这一步需要小心翼翼,避免损坏铸件或模具。
最后是修磨。
对铸件进行切割、修整和加工,以去除毛刺、砂
芯和氧化皮,使得铸件表面光滑、尺寸精确。
铸造工艺流程虽然繁琐,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稳定的技术体系。
铸造工艺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重要的零部件和构件。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5e7b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6.png)
铸造工艺流程铸造工艺是一种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成型的制造工艺。
它是制造金属零件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熔炼金属、浇注成型、冷却凝固、脱模和后处理等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造工艺的流程。
首先,模具设计是铸造工艺流程中的第一步。
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铸件的形状、尺寸、壁厚、冷却性能等因素,合理设计模具结构,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其次,熔炼金属是铸造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熔炼金属需要根据铸件的材质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进行熔炼处理。
在熔炼金属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熔炼温度、熔炼时间和熔炼气氛,以保证金属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浇注成型环节。
在浇注成型过程中,需要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填充模腔,以形成铸件的外形。
在浇注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浇注压力,以避免气孔、夹渣等缺陷的产生。
然后是冷却凝固环节。
在浇注成型后,金属开始冷却凝固,形成铸件的内部结构。
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和冷却方式,以保证铸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接着是脱模环节。
在铸件冷却凝固后,需要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脱模过程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对铸件造成损坏。
最后是后处理环节。
在铸件脱模后,需要进行修磨、除渣、热处理等后续工艺,以保证铸件的表面质量和内部性能。
总的来说,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熔炼金属、浇注成型、冷却凝固、脱模和后处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铸造工艺是一门复杂的制造工艺,需要工程师们不断探索创新,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于铸件质量和性能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铸造生产就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与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与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与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3)造型与制芯;4)熔化与浇注;5)落砂清理与铸件检验等主要工序。
成形原理铸造生产就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
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1、型砂的性能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与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型砂由原砂、粘接剂与附加物组成。
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与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
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与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与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与植物油砂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纸浆等。
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工艺特点铸造就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就是唯一的加工方法。
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与重量的限制。
铸件材料可以就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与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3)铸件的形状与大小可以与零件很接近,既节约金属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时。
4)铸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广、铸件成本低。
5)铸造工艺灵活,生产率高,既可以手工生产,也可以机械化生产。
铸件的手工造型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砂型铸造分为手工造型(制芯)与机器造型(制芯)。
手工造型就是指造型与制芯的主要工作均由手工完成;机器造型就是指主要的造型工作,包括填砂、紧实、起模、合箱等由造型机完成。
泊头铸造工量具友介绍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手工造型因其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工艺装备简单,无需造型设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但手工造型生产率低,劳动强度较大。
手工造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整模造型对于形状简单,端部为平面且又就是最大截面的铸件应采用整模造型。
整模造型操作简便,造型时整个模样全部置于一个砂箱内,不会出现错箱缺陷。
整模造型适用于形状简单、最大截面在端部的铸件,如齿轮坯、轴承座、罩、壳等(图2)。
图整模造型2.分模造型当铸件的最大截面不在铸件的端部时,为了便于造型与起模,模样要分成两半或几部分,这种造型称为分模造型。
当铸件的最大截面在铸件的中间时,应采用两箱分模造型(图3),模样从最大截面处分为两半部分(用销钉定位)。
造型时模样分别置于上、下砂箱中,分模面(模样与模样间的接合面)与分型面(砂型与砂型间的接合面)位置相重合。
两箱分模造型广泛用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铸件生产,如水管、轴套、阀体等有孔铸件。
图3 套管的分模两箱造型过程铸件形状为两端截面大、中间截面小,如带轮、槽轮、车床四方刀架等,为保证顺利起模,应采用三箱分模造型(图4)。
此时分模面应选在模样的最小截面处,而分型面仍选在铸件两端的最大截面处,由于三箱造型有两个分型面,降低了铸件高度方向的尺寸精度,增加了分型面处飞边毛刺的清整工作量,操作较复杂,生产率较低,不适用于机器造型,因此,三箱造型仅用于形状复杂、不能用两箱造型的铸件生产。
图4 三箱分模造型举例3.活块模造型铸件上妨碍起模的部分(如凸台、筋条等)做成活块,用销子或燕尾结构使活块与模样主体形成可拆连接。
起模时先取出模样主体,活块模仍留在铸型中,起模后再从侧面取出活块的造型方法称为活块模造型(图5)。
活块模造型主要用于带有突出部分而妨碍起模的铸件、单件小批量、手工造型的场合。
如果这类铸件批量大,需要机器造型时,可以用砂芯形成妨碍起模的那部分轮廓。
图5 角铁的活块模造型工艺过程4.挖砂造型当铸件的外部轮廓为曲面(如手轮等)其最大截面不在端部,且模样又不宜分成两半时,应将模样做成整体,造型时挖掉妨碍取出模样的那部分型砂,这种造型方法称为挖砂造型。
挖砂造型的分型面为曲面,造型时为了保证顺利起模,必须把砂挖到模样最大截面处(图6)。
由于就是手工挖砂,操作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低,只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图6 手轮的挖砂造型的工艺过程手工制芯型芯用来形成铸件内部空腔或局部外形。
由于型芯的表面被高温金属液包围,长时间受到浮力作用与高温金属液的烘烤作用;铸件冷却凝固时,砂芯往往会阻碍铸件自由收缩;砂芯清理也比较困难。
因此造芯用的芯砂要比型砂具有更高的强度、透气性、耐高温性、退让性与溃散性。
手工制芯由于无需制芯设备,工艺装备简单,应用得很普遍。
根据砂芯的大小与复杂程度,手工制芯用芯盒有整体式芯盒、对开式芯盒与可拆式芯盒,如图7所示。
图7 芯盒制芯示意图零件、模样、芯盒与铸件的关系模样用来形成铸件的外部轮廓,芯盒用来制作砂芯,形成铸件的内部轮廓。
造型时分别用模样与芯盒制作铸型与型芯。
图1 分别表示零件、模样、芯盒与铸件的关系。
制造模样与芯盒所选用的材料,与铸件大小、生产规模与造型方法有关。
单件小批量生产、手工造型时常用木材制作模样与芯盒,大批量生产、机器造型时常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铸铁等)或硬塑料制作模样与芯盒。
图零件、模样、芯盒与铸件的关系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往往由于原材料控制不严,工艺方案不合理,生产操作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会使铸件产生各种铸造缺陷。
常见的铸件缺陷名称、特征与产生的原因,见表。
缺陷名称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气孔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洞①炉料不干或含氧化物、杂质多;②浇注工具或炉前添加剂未烘干;③型砂含水过多或起模与修型时刷水过多;④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气孔被堵塞;⑤春砂过紧,型砂透气性差;⑥浇注温度过低或浇注速度太快等缩孔与缩松缩孔多分布在铸件厚断面处,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壁厚相差过大,厚壁处未放冒口或冷铁;②浇注系统与冒口的位置不对;③浇注温度太高;④合金化学成分不合格,收缩率过大,冒口太小或太少砂眼在铸件内部或表①型砂强度太低或砂型与型芯的面有型砂充塞的孔眼紧实度不够,故型砂被金属液冲入型腔;②合箱时砂型局部损坏;③浇注系统不合理,内浇口方向不对,金属液冲坏了砂型;④合箱时型腔或浇口内散砂未清理干净粘砂铸件表面粗糙,粘有一层砂粒①原砂耐火度低或颗粒度太大;②型砂含泥量过高,耐火度下降;③浇注温度太高;④湿型铸造时型砂中煤粉含量太少;⑤干型铸造时铸型未刷涂斜或涂料太薄夹砂铸件表面产生的金属片状突起物,在金属片状突起物与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①型砂热湿拉强度低,型腔表面受热烘烤而膨胀开裂;②砂型局部紧实度过高,水分过多,水分烘干后型腔表面开裂;③浇注位置选择不当,型腔表面长时间受高温铁水烘烤而膨胀开裂;④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慢错型铸件沿分型面有相对位置错移①模样的上半模与下半模未对准;②合箱时,上下砂箱错位;③上下砂箱未夹紧或上箱未加足够压铁,浇注时产生错箱冷隔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接处就是圆滑的①浇注温度太低,合金流动性差;②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有断流;③浇注系统位置开设不当或内浇道横截面积太小;④铸件壁太薄;⑤直浇道(含浇口杯)高度不够;⑥浇注时金属量不够,型腔未充满浇不足铸件未被浇满裂纹铸件开裂,开裂处金属表面有氧化膜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壁厚相差太大,冷却不均匀;②砂型与型芯的退让性差,或春砂过紧;③落砂过早;④浇口位置不当,致使铸件各部分收缩不均匀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预防措施1 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
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
降低熔炼时流言蜚语金属的吸气量。
减少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改进铸件结构,提高砂型与型芯的透气性,使型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生产中,浇注时应遵循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原则。
因为提高金属液的出炉温度有利于夹杂物的彻底熔化、熔渣上浮,便于清渣与除气,减少铸件的夹渣与气孔缺陷;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则有利于降低金属液中的气体溶解度、液态收缩量与高温金属液对型腔表面的烘烤,避免产生气孔、粘砂与缩孔等缺陷。
因此,在保证充满铸型型腔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
把金属液从浇包注入铸型的操作过程称为浇注。
浇注操作不当会引起浇不足、冷隔、气孔、缩孔与夹渣等铸造缺陷,与造成人身伤害。
为确保铸件质量、提高生产率以及做到安全生产,浇注时应严格遵守下列操作要领:(1)浇包、浇注工具、炉前处理用的孕育剂、球化剂等使用前必须充分烘干,烘干后才能使用。
(2)浇注人员必须按要求穿好工作服,并配戴防护眼镜,工作场地应通畅无阻。
浇包内的金属液不宜过满,以免在输送与浇注时溢出伤人。
(3)正确选择浇注速度,即开始时应缓慢浇注,便于对准浇口,减少熔融金属对砂型的冲击与利于气体排出;随后快速浇注,以防止冷隔;快要浇满前又应缓慢浇注,即遵循慢、快、慢的原则。
(4)对于液态收缩与凝固收缩比较大的铸件,如中、大型铸钢件,浇注后要及时从浇口或冒口补浇。
(5)浇注时应及时将铸型中冒出的气体点燃顺气,以免由于铸型憋气而产生气孔,以及由于气体的不完全燃烧而损害人体健康与污染空气。
铸造的坩埚炉熔化常用的铸造有色金属有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铸造镁合金与铸造锌合金等。
有色金属的熔点低,其常用的熔化用炉有坩埚炉与反射炉两类,用电、油、煤气或焦碳等作为燃料。
中、小工厂普遍采用坩埚炉熔化,如电阻坩埚炉、焦碳坩埚炉等,生产大型铸件时一般使用反射炉熔化,如重油反射炉、煤气反射炉等。
如图就是坩埚炉的示意图。
图坩埚炉的示意图熔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或精密铸造。
它就是用易熔材料(如蜡料)制成模样并组装成蜡模组,然后在模样表面上反复涂覆多层耐火涂料制成模壳,待模壳硬化与干燥后将蜡模熔去,模壳再经高温焙烧后浇注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
可用熔模铸造法生产的合金种类有碳素钢、合金钢、耐热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轴承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与球墨铸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