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知礼仪
读诵国学经典的好处
读诵国学经典——至少可产生以下11种效益2014-11-01快乐妈妈读书会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
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华经典精粹选读》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
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
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国学中的礼仪
国学中的礼仪People need independence to be free. October 2, 2022国学中的礼仪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二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三饮食之礼在中国社会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四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五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六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七人生仪礼: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典故: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情况了解不深;战国后期,秦将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楚汉之争时,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背水一战:又称,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故事;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着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三十六计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国学经典小故事1、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3、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着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4、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5、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6、陆绩怀橘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7、元觉劝父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8、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9、卜式牧羊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着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10、相煎何急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11、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读国学——知礼仪最新精选PPT课件
2、社交礼仪
拱手礼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 行礼时,双腿站直, 上身直立或微俯,左 手在前、右手握拳在 后(女子相反),两 手合抱于胸前。
?拱手礼通常只向兄弟 朋友等同辈行礼,而 不用于向长辈行礼。
欣赏短片
?注意观察短片中有哪些礼仪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
?有没有同学发现其中的小错误呢?
四、你走出国门看世界 世界也在看你
左边:
“示”
表示的是
“祭祀”
的意思
看到这个“禮”字,
你想到了什么?
右上方 :
“曲”
在古代表示
“酒”的意
思
右下方:“豆”
表示的是一种
乘酒的“ 器皿”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敬神活动
日常的行为规则维护统治秩序的 社治理程式严格的礼法法典
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 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 人的手段和过程。
上了“丁锦昊到此一 游”的话语。
? 在苏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 有两名中国乘客喝了酒,在飞机上 因口角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 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 飞机被迫返航。
四、你走出国门看世界 世界也在看你
?法新社曾指出:“近年来, 中国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遭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他 们喧哗吵闹,不排队,破坏 文物古迹,随地吐痰……”
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孝经》)
?请看情景表演 《不要吵着我》
3、社交礼仪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 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唉, 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 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 飞也来到这里。他离先镫离下镫马下马,然上后前 上施前礼施礼请:问“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 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 指路。
国学礼仪知识大全
国学礼仪知识大全国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际交往、仪态仪表、言谈举止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国学礼仪的知识,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传统文化。
一、人际交往礼仪1. 问候礼仪:问候是人们进行交往的基本礼仪之一。
在问候他人时,应保持微笑,目光要真诚而坦然,用礼貌的语言表达问候,同时注意适当的身体语言,如握手、鞠躬等。
2. 礼让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主动让步,尊敬他人的权益。
在公共场所,如公交车、电梯等,应礼让他人先行。
在行走、过门等时候,也应注意礼让他人。
3. 宴会礼仪:在参加宴会时,应尊重主人,遵守宴会秩序。
应注意用餐礼仪,如用餐时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等。
应懂得如何使用餐具,吃完后应将餐具放在指定位置。
二、仪态仪表礼仪1. 穿着礼仪:穿着整洁得体是仪态仪表的基础。
在不同场合,要注意合适的着装。
参加正式场合时,应穿正式的服装,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2. 坐姿礼仪:坐姿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
在公共场所或正式场合坐下时,应保持坐姿端正,身体挺直,不宜敞开腿,也不宜东倒西歪,以示尊重。
3. 步态礼仪:步态应显得轻盈自如,不宜踱步太快或太慢。
行走时,应保持头部稍微抬起,目光前方,整个身体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
三、言谈举止礼仪1. 言谈礼仪:在沟通交流中,言辞要文明、礼貌,并且要注意措辞、语气的委婉。
应善于倾听他人,不打断他人发言,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
2. 手势礼仪:手势在交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握手时,要轻握对方手,不要使用太大的力气;打招呼时,不要用手指或手背指着对方。
手势要流畅得体,不要夸张或过分动作。
3. 目光礼仪:言辞表达的同时,要注意目光的交流。
与他人交谈时,应注视对方眼睛,表达出真诚的态度。
要避免眼神游离、频繁眨眼等不礼貌的行为。
通过学习和运用国学礼仪,我们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增加彼此间的和谐与尊重。
希望以上介绍的国学礼仪知识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礼仪知识(集锦9篇)
古代礼仪知识(集锦9篇)古代礼仪知识(集锦9篇)古代礼仪知识1一、拱手礼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
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
拱手礼亦称抱拳礼。
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
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
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抱拳礼一种传统的见面礼仪,其实所谓礼仪在古代来说都是经过一些表示不会伤害对方的仪式发展而来的,例如:握手:之所以必须右手握,是用以表示“我右手里没有武器”以示好。
抱拳、作揖、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
在武术礼节中,有一个叫抱拳礼,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
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拳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也有一说为:左手五指并拢(代表五湖),右手握拳(代表四海),左手搭在右手上,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这就是抱拳礼的由来。
没听说有什么所谓承让献丑之类的话。
古代礼仪知识2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1一、仪表1、仪表——第一印象的关键仪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仪容、服饰、姿态和风度,是一个人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条件,就必须勤梳洗、讲卫生,尤其在社交场合务必穿戴整齐,精神振作。
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追赶潮流,注意得体和谐,做到装扮适宜,举止大方,态度亲切,秀外慧中,个性鲜明。
2、仪容——淡妆浓抹要相宜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
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细部的整洁,如眼部、鼻腔、口腔、胡须、指甲等。
要知道,有时“细节”也能决定一切。
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生丽质,一般不必化妆。
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妆。
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一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
在平时,以化淡妆为宜,注重自然和谐,不宜浓妆艳抹、香气袭人;参加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则应适当浓妆。
3、美发——并非时尚就是好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
头发整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
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
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大方、整洁、美观的原则,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和脸型特点。
头发的护理:⑴ 常梳洗保清洁。
洗发时用十指按摩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头发生长。
常梳头亦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还应及时将枯黄、开叉的发梢剪掉,保持头发的美观。
⑵ 烫发、染发要审慎对待,把握好分寸,否则会损伤头发,损害自己的形象。
4、服饰——也要讲原则⑴ 遵循国际通行的“TPO”三原则: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
知礼仪懂礼仪演讲稿通用8篇
知礼仪懂礼仪演讲稿通用8 篇知礼仪懂礼仪演讲稿篇 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礼貌礼仪伴我行》。
礼貌礼仪是什么?礼貌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忙;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不留意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的喧哗。
礼貌礼仪是一种品质,礼貌礼仪是一种修养。
礼貌礼仪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
礼貌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没有了礼貌,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礼貌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
不但表此刻对人的尊重,还表此刻对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
礼貌礼仪既是人们外在的言谈举止的表现,也反映了人们内在的气质。
在日常生活之中,礼貌礼仪随处可见,在深圳这个礼貌的都市里,更需要礼貌的礼仪!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素称礼仪之邦。
我们的祖先也以礼貌着称于世,在世界礼貌的长河里,我们是现代礼貌的使者!礼貌礼仪要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作做起。
说礼貌话,做礼貌人。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礼貌的行为来规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礼貌礼貌,诚实守信,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让礼貌礼仪之花在我们的校园里处处盛开。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肩负着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
育人为本,养成为先。
要建设礼貌的社会,就务必的从我做起,让礼貌礼仪之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不注意个人卫生,丢三落四,上课不遵守纪律,下课乱跑乱闹……难道这些就是很礼貌的行为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礼貌的礼仪将会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的完美,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礼貌的天堂,让我们的深圳天更蓝,水更清,道路更清洁,环境更优美……让礼貌礼仪伴随着我们一齐健康成长吧!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读国学经典谈心得体会5篇
读国学经典谈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国学经典谈心得体会5篇出色的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洞察内心的种种迷离情感,剖析自己的深层意识,情感的宣泄通过写心得体会成为可能,这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国学经典谈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学礼仪课心得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老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假如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那么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老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此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老师承当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如今,一头挑着国家的将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到达此目的,老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老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古代礼仪知识五篇
古代礼仪知识五篇第一篇:古代礼仪知识古代礼仪知识(6篇)古代礼仪知识1古人日常礼仪使用筷子的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完毕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但是,就有前面的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禁忌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的,以下就是十二种忌讳的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长两短这个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者用餐过程当中,如果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它叫做“三长两短”。
它的意思就代表着“死亡”。
因为,在中国古代,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棺材以后,在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就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和底部一共三块长木板,这样一共就是五块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由于当时的风俗习惯,就说那“三长两短”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这种做法也是令别人不能接受的,这个词语描述的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
这在当时的北京人眼里就叫“骂大街”。
因为,在吃饭的时候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着别人,当时的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多数都有指责和责骂的意思。
由于当时的风俗,这样一来,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这是在指责别人,这和骂人是一样的道理,是不能理解和允许的。
除了用手指人,另一种情况也描述的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的时候,和别人交谈并且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而且不时地发出咝咝的响声。
在古代,这种行为被当作是一种不好的表现。
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本身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再加上又发出一些声音,更是令人生气、讨厌。
所以,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做法的人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家教不严之类的,同样是不允许。
4.击盏敲盅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出现这种行为会被看作是乞丐或者要饭的。
因为,在过去只有要饭的和乞丐才用筷子敲打要饭盆,敲打发出的声音在加上嘴里的哀告,引起过路人的注意并且给它施舍。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古人极其重礼,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仪常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一、吉礼即祭祀之礼,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主要有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二、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
包括丧礼、遇到饥荒时的荒礼、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事的吊礼、国内发生动乱时的恤礼、有外敌入侵时的禬礼等。
凶礼都是在发生不幸事件之后,祈求和平和减轻灾祸的礼仪。
三、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
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赋税、田猎、营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动中的礼仪。
四、宾礼宾礼即为天子接见诸侯、宾客,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
后代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
五、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
其中,婚冠礼是嘉礼的核心。
六、婚冠之礼婚礼可分为祭服婚礼、朝服婚礼、公服婚礼。
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
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
七、冠礼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
在氏族社会,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要参加一种「成丁礼」,冠礼应当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
八、笄礼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
自周代起,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笄礼由主妇为笄者结发着笄,由女宾以醴酒礼之。
笄礼至明代即废而不用。
民间女子婚嫁时将头发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与婚前发式明显不同。
这也算保留了些许笄礼遗风。
古代对年龄的描述方式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年——指女孩7岁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及笄之年——指15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杖朝之年——指80岁耄耋之年——指80~90岁【解释】总角:指童年。
国学礼仪心得
国学礼仪心得国学礼仪心得国学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传承和人际交往的高度重视。
自小我即受到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注重礼仪,尊重他人,重视群体,锤炼自己,被认为是一种文明习惯,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我意识到,国学礼仪的意义不仅在于“做”,而且更在于“思”。
一、国学礼仪的历史背景国学礼仪植根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历史传承。
在古代,民间传统习俗定制的礼仪,是代表着人际交往秩序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
而在封建王朝时期,礼仪更成为了王权和统治地位的一种象征,在官场礼仪和宗教礼仪的配合之下,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今天,虽然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层级格局都已经发生变化,但国学礼仪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的意义只有在如今现代社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国学礼仪的重要意义国学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实用。
它协调了我们身体的正常机能和动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规律和秩序。
在国学礼仪的指引下,我们能避免肢体语言问题,这是用于人类沟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同时,我们遵循国学礼仪,对他人进行尊重,从而促进了人际交往,迈向和谐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人类的幸福和生活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遵循国学礼仪的人,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自然的融入社会。
三、国学礼仪的实践与体会1. 主动问候主动问候是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礼仪行为之一。
在接待客人时,先问候,不仅有礼貌,更表现了你对来访者的尊重,加强了心理互动和沟通氛围。
我曾在与家人的聚会中,发现有时候自己的发言没有得到尊重或听取,或者没有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时就需要借助主动问候来进行沟通,首先可以打个招呼,然后说些问候语,像是“最近过得还好吗?”、“近期忙碌吗?”等等,这样可以让你跟大家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关系。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表达的自信心,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国学经典诵读礼仪
国学经典诵读礼仪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
以下是国学经典诵读礼仪:
1. 立正站立:在开始诵读前应该保持端正的姿势,双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背直头顶微抬,保持心境平静。
2. 手持经书:手持经书时应该用双手,左手托起经书下端,右手握住经书上端,注意力度适宜,不要过紧或过松。
3. 鞠躬:开始诵读前应该先向经书鞠躬一次,表示对经书的尊重和敬意。
4. 恭敬诵读:诵读国学经典时应该放慢语速,发音清晰准确,注意停顿和语调的变化,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敬重和热爱。
5. 诵读完毕后再次鞠躬:在诵读结束后,应该再次向经书鞠躬一次,表示对经书的感恩之情。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修养的体现,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敬重和谦卑的态度,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国学礼仪知识(3篇)
国学礼仪知识(3篇)国学礼仪知识(3篇)国学礼仪知识1国学与礼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世界素来享有盛誉,博大精深的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可以很好地拯救当代小学生的道德迷失,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礼仪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把国学经典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修养,与文明礼仪修养的认识,把“读经典”,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当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国学与礼仪实施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2、灵活性原则: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3、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4、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6、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7、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国学礼仪知识2国学礼仪知识【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学国学礼仪心得体会(精选3篇)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通过对国学礼仪的学习,加深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礼仪的博大精深,它凝聚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和结晶,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迁和发展演化,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将去深入的学习国学礼仪,深刻的理解国学礼仪。
同时希望更多的人知晓礼仪教育是养正之本,更希望所有的老师知晓并行之,使我们的后代可以为家之栋梁,可以为国之重器。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也就是说人类要敬天、敬地、敬祖、敬亲、敬人、敬己、敬事、敬万类。因为敬是人类效仿天地之德的根本:天地互礼,阴阳共存。敬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情欲和惰性:制人情,节民性。
在学习中还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养正之本。
其一,礼仪养正是第一教育。古人入小学,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开始,先教同学行为规范,先教同学做人做事。
礼仪,是数千年来行之有效的教化良方。而在现代教育中,上学直接教读书,教写字,教知识,教技能,却隔过了“行为规范”这个基础。而且,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只用言教讲道理,很少用身教行礼仪,以致于礼仪成为现代教育的盲区。
国学中的礼仪之道中国文化智慧精髓(2)
国学中的礼仪之道中国文化智慧精髓(2)中国文明礼仪常识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
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
中华礼仪知识点总结
中华礼仪知识点总结一、尊敬长辈尊敬长辈是中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人民的一种传统美德。
尊敬长辈包括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老人等。
中国人认为尊敬长辈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也被视为一种美德。
二、尊敬客人尊敬客人是中华礼仪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客人被称为“贵人”,对待客人应该用心款待,平等尊重。
中华礼仪主张与客人相待以礼,不论宾客贵贱,都要真诚相待,让客人感到尊贵和受欢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欢迎客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要热情接待客人,可以准备好茶水和招待点心,并且尽量考虑客人的需求。
三、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中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畏。
中华礼仪主张,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人的感情和观点。
同时,中华礼仪也要求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伤害他人的感情,更不能侮辱别人。
四、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中华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言辞的文明礼貌,尤其是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举止,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在中国,人们会经常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问候语、称呼语、感谢语等。
这些礼貌用语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尊敬,更是一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对他人的尊重。
五、有序排队有序排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中国,人们认为有序排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和对他人行为的尊重。
在中国的很多场合,比如购物、乘坐公交车、参加集体活动等,都需要有序排队。
有序排队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更能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六、宴席礼仪宴席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中国,人们非常注重宴席礼仪,认为宴席礼仪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在中国的宴席上,人们要注意礼仪,比如坐姿端庄、举止得体,不说粗话不做举动等。
同时,中国的宴席礼仪也包括了对长辈和客人的尊敬,对应酒水等的注意事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小结
律己
敬人
读一读
1、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2、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夫人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 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 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子》) 5、国尚礼则国兴,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 心尚礼则心泰。(颜元) 6、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 经》) 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一起记一记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 口容止,头容直,声容静, 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1、在家礼仪
父 母 呼 父 母 教 出 必 告 兄 道 友 财 物 轻 应 勿 缓 须 敬 听 反 必 面 弟 道 恭 怨 何 生 父 母 命 父 母 责 居 有 常 行 勿 懒 须 顺 承 业 无 变
二、礼仪的重要性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 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 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 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不 学 礼,无 以 立。 ———孔 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 礼则不宁。 ——荀 子
三、学习传统礼仪 传承礼仪精神
传统礼仪精神实质:律己、敬人。 礼仪行为是礼仪精神的外在表现。
兄 弟 睦 孝 在 中 言 语 忍 忿 自 泯 (《弟子规》)
2、求学礼仪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上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 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孝经》)
请看情景表演 《不要吵着我》
3、社交礼仪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 在马上 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唉, 老头儿 爷 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 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 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 离镫下马 上前 施礼 请问 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 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 指路。
弟子规 泛爱众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圣人训孝悌 有余力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苟擅为
次谨信 则学文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弟子规》)
读国学
知礼仪
清城中学 黄婉婷
礼,所以事神 敬福也。礼的 繁体字写法 “禮”体现祭 神祈福有关。
看到这个“禮”字, 你想到了什么?
右上方:
“曲”
在古代表示
左边:
“示”
表示的是 “祭祀” 的意思
“酒”的意
思
右下方:
“豆”
表示的是一种 乘酒的“器皿”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敬神活动
维护统治秩序的 社会治理程式
日常的行为规则
严格的礼法法典
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 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 人的手段和过程。
传统礼仪(律己)
《礼记· 玉藻》传统礼仪要诀(九容):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
口容止,头容直,声容静, 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足容重”是指脚步稳重。 “手容恭”不是指慢腾腾地干活,而是 指无事可做时,手要端庄握住,不要乱 动 “目容端”是指目不斜视,观察事物时
“口容止”是要求在说话、饮食以外 的时间,嘴不要乱动。 “声容静”是指振作精神,不要发出 打饱嗝或吐唾液的声音。 “头容直”是要求昂首挺胸,不要东 倚西靠。 “气容肃”是指呼吸均匀,不出粗声 怪音。 “立容德”是指不倚不靠,保持中立, 表现出道德风范。 “色容庄”是指气色庄重,面无倦意。
四、你走出国门看世界 世界也在看你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 种行为规范。它不仅是个人 道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 的体现。踏出国门,你就是 一张中国名片,代表着中国 形象。
一则“在埃及最难过 的一刻,无地自容” 的微博在新浪微博上 热转。据《新闻晚报》 消息,网友“空游无 依”在埃及卢克索神 庙旅游的时候惊讶的 发现,在埃及神庙的 浮雕上有人用中文写 上了“丁锦昊到此一 游”的话语。
在苏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 有两名中国乘客喝了酒,在飞机上 因口角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 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 飞机被迫返航。
四、你走出国门看世界 世界也在看你
法新社曾指出:“近年来, 中国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遭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他 们喧哗吵闹,不排队,破坏 文物古迹,随地吐痰……”
2、社交礼仪
拱手礼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 行礼时,双腿站直, 上身直立或微俯,左 手在前、右手握拳在 后(女子相反),两 手合抱于胸前。 拱手礼通常只向兄弟 朋友等同辈行礼,而 不用于向长辈行礼。
欣赏短片
注意观察短片中有哪些礼仪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 有没有同学发现其中的小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