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菌风险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1版生效日期:2016年04月28日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目录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8)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1)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5)第五章流感病毒的危害评估报告 (19)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1)第七章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3)第八章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5)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0)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3)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6)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9)第十三章禽流感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3)第十四章肠道病毒71型危害评估报告 (46)第十五章汉坦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9)第十六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52)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

鼠疫耶尔森菌简介

鼠疫耶尔森菌简介

鼠疫耶尔森菌简介鼠疫耶尔森菌俗称鼠疫杆菌,是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或节肢动物叮咬而感染。

临床常见腺鼠疫、败血型鼠疫和肺鼠疫。

1.生物学特征(1)形态与染色:鼠疫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形态短而粗,两端钝圆,两极浓染,大小为(1.0~2.0)μm×(0.5~0.7)μ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陈旧培养物或3%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呈明显多形性。

(2)培养:需氧和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是28℃~30℃。

培养基最适pH为6.9~7.1.培养16~18h,用显微镜观察可见一层形状不一,浅灰色小菌落,这是鼠疫耶尔森菌培养初期的菌落特征,这对本菌的鉴定有一定意义。

在培养24~48h后可形成直径0.1~0.2mm,圆形。

中心突出,透明的浅灰色小菌落。

72h后菌落直径可达4mm.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开始浑浊生长,24h后为沉淀生长,48h后形成菌膜,稍加震动菌膜呈钟乳石状下垂。

(3)生化反应:不活跃,在双糖铁培养基上可分解葡萄糖,少数菌株可分解乳糖,不产生硫化氢,MIU培养基无动力,不产生靛基质,尿素酶试验阴性。

2.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主要采集血液、痰和淋巴结穿刺液。

(2)检验方法及鉴定:鼠疫耶尔森菌为甲类病原菌,传染性极强,故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实验室有隔离设施,防鼠、防蚤和严密的个人防护措施;用过的实验器材及物品随时消毒处理。

1)直接涂片检查:一般制片两张,分别用于革兰染色和美蓝染色,可见革兰阴性球杆菌,形似芝麻,两端浓染。

2)分离培养:鼠疫耶尔森菌学检验中分离培养步骤十分重要,分离培养时未污染标本可直接接种血平板,污染标本则需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龙胆紫亚硫酸钠琼脂。

经28℃~30℃培养24~48h后,挑选菌落作鉴定。

3)鉴定:根据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和肉汤中呈“钟乳石”状发育,KIA结果利用葡萄糖,不利用乳糖,不产H2S,MIU均为阴性反应。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鼠疫耶尔森菌肺炎的症状,鼠疫耶尔森菌肺炎治疗【专业知识】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鼠疫耶尔森菌肺炎的症状,鼠疫耶尔森菌肺炎治疗【专业知识】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鼠疫耶尔森菌肺炎的症状,鼠疫耶尔森菌肺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耶尔森菌属(Yeinia) 俗称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

鼠疫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污染食物而患病。

目前耶尔森菌属分为鼠疫耶尔森菌(Yeinia pestis)、假结核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及中间耶尔森菌 (Y.intermedia),前3种对人类有较强致病性。

法国的耶尔森(Alexandre Yein)首先发现了鼠疫杆菌。

医学界为了纪念耶尔森的功绩,将此病原体称为耶尔森属鼠疫菌(Yeinia pestis)。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双极着色、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

兼性需氧。

在血液琼脂或Maclonkey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产生典型的粗糙型菌落。

此菌有多种抗原,与致病性与免疫原性有关的有F、T、V 3种。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可分为5群(A-E)17个生态型。

此菌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煮烤和常用消毒剂均可被杀灭。

耐低温,在自然环境的痰液中能存活36天,在蚤粪、土壤中能存活一年左右。

鼠疫耶尔森菌除形态易发生变异外,其生化反应特性、毒力、抗原结构和耐药性等均可出现变异。

肺鼠疫患者的痰和飞沫内含有大量鼠疫耶尔森菌,因而患者周围的空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可能因此造成肺鼠疫的大流行。

二、发病机制由于吸入带菌尘埃飞沫可直接造成肺部感染(原发型),或由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继发而致。

细菌进入机体后,可快速繁殖,同时产生多糖荚膜,此荚膜可抵抗非致敏核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

致病因素还包括内毒素和其他抗原。

进入机体后,细菌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内或跳蚤叮咬的皮肤局部繁殖,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继而引起败血症。

继发性肺炎是由于败血症细菌累及肺部所致,故发生于血供良好的肺基底部。

鼠疫耶尔森菌风险评估报告

鼠疫耶尔森菌风险评估报告

鼠疫耶尔森菌风险评估报告鼠疫耶尔森菌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条件。

其生长速度较慢,需要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一般来说,常见的培养基有肉汤蛋白胨培养基、Tryptic Soy Agar(TSA)和MacConkey Agar等。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一般在28-30℃的环境下进行培养。

鼠疫耶尔森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为灰白色、圆形、凸起的菌落,边缘光滑,表面有光泽。

在TSA上,菌落周围有透明的环状区域,称为“鼠疫环”。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高致病性病原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在实验室中进行鼠疫耶尔森菌的检测和研究,需要严格控制生物安全风险。

本次评估主要针对实验室检测鼠疫耶尔森菌样本的相关实验室活动过程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识别和评估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为制定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感染因子与疾病信息鼠疫耶尔森菌属于耶尔森菌属,共有11种,其中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人类有较强的致病性。

鼠疫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啮齿类动物的跳蚤叮咬传播。

鼠疫耶尔森菌主要累及皮肤和淋巴结,病死率高,易酿成大流行。

虽然我国仅在青海等个别地区有少数散在病例,但世界各地仍有散发病例。

因此,对鼠疫耶尔森菌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形态与染色特征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短粗杆菌,大小为0.5~1.0μm×1.0~2.0μm,菌体两端钝圆且浓染,易被苯胺染料着色。

菌体分散存在,偶尔成双或呈短链排列,不形成芽胞,无鞭毛。

在死于鼠疫的新鲜动物内脏制备的涂片或印片中,可见吞噬细胞内、外形态典型的菌体,且有荚膜。

在腐败材料或化脓性、溃疡性材料中,菌体常膨大呈球形,并且着色不良。

在陈旧培养物或在含3%氯化钠的高盐培养基中,菌体呈明显多形性,有球形、杆形、哑铃形等,并可见着色极浅的菌影(ghost)。

培养特性鼠疫耶尔森菌的培养需要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并控制温度和湿度。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诊断与治疗PPT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诊断与治疗PPT

家庭支持:鼓励家 属参与康复过程, 提供情感支持
社区支持:提供社 区资源,帮助患者 融入社会,恢复正 常生活
诊断方法:包括 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 抗生素治疗、支 持治疗、对症治 疗等
预后:取决于病 情严重程度、治 疗是否及时、患 者自身状况等因 素
展望:未来需要 进一步研究新型 治疗方法和预防 措施,提高诊断 和治疗水平
分型:轻 型、普通 型、重型、 危重型
轻型:症 状较轻, 预后较好
普通型: 症状较重, 预后较差
重型:症 状严重, 预后极差
危重型: 症状极其 严重,预 后极差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避免前往鼠疫耶尔森菌感染高发地区 接种鼠疫耶尔森菌疫苗,提高免疫力
建立疫情监测系 统,及时发现疫 情
加强疫情报告制 度,确保信息及 时传递
实施隔离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卫生宣传, 提高公众防护意 识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基础疾病: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预后较差 治疗时机: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治疗方案: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好 患者自身状况:患者自身免疫力、营养状况等,对预后也有影响
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 血小板等指标
病原学检查:通过培养、PCR等方 法检测鼠疫耶尔森菌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方法观察 肺部病变情况
X光检查: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超声检查:观察肺部病变和周围组织情况
CT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 MRI检查:观察肺部病变和周围组织情况

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耶尔森菌
• 致病物质 侵袭力 肠毒素 • 所致疾病 小肠炎、结肠炎、胆囊炎 腹膜炎、菌血症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程序
• • • • • •
KIA:AA--或KA-枸橼酸盐(-) 脲酶(+) 吲哚(-/+) 鸟氨酸脱羧酶(+) 动力、V-P反应结果与孵育温度有关(22℃~ 25℃阳性,35℃~37℃阴性) • 根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染色特点、嗜冷性及 典型生化结果即可初步诊断本菌。
鼠疫耶尔森菌
(一)细菌特性 (二)临床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一)细菌特性 (二)临床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特性
•Hale Waihona Puke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革兰染色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MAC)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CIN琼脂平板)
临床意义
返回

鼠疫耶尔森菌的详细介绍

鼠疫耶尔森菌的详细介绍
鼠疫耶尔森菌的 详细介绍
演讲人:
时间:
1 菌种介绍 2 临床表现 3 迁徙机制
1
菌种介绍
菌种介绍
菌种
鼠疫耶尔森菌
分类
鼠疫的病原菌为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糖缺乏 O 侧链,即缺乏O抗原,因此鼠疫菌没有血清分型。
鼠疫菌在 4~40℃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 pH 值为 6.9~7.1,对紫外线、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部位
腺体 肺 败血症 肠 脑膜炎
临床表现
高热、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单侧淋巴结为多见,主要特征为淋巴 结迅速弥漫性肿胀。
寒战、高热,体温可达 40~41℃,初期表现为干咳,继之咳嗽频繁,咳出稀薄泡沫 痰,痰中带血或纯血痰,脉搏细速,呼吸急促。
畏寒、高热,剧烈头痛、谵妄、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
高热和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和腹泻每天可达数十次,吐泻物中常混有血 液和黏液,排便时腹痛。
多继发于败血症型鼠疫,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谵语、昏睡,甚 至昏迷。查体可见颈强直。
3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鼠疫菌通过叮咬或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在巨噬细胞内繁殖,造 成淋巴结肿胀、充血、坏死,引起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表现为腺鼠疫。 鼠疫菌通过淋巴循环入血形成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型鼠疫。
鼠疫菌进入肺部,引起继发性肺鼠疫。
LOGO
谢谢观看

鼠疫耶尔森氏菌

鼠疫耶尔森氏菌

北京大学医学部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
病原生物学系
刘佳讲师
E-mail:****************.cn
姬姆萨染色
所致疾病-鼠疫Plague
腺鼠疫:鼠蚤叮咬传播,患者局部淋巴结(多见于腹股沟)肿胀,继而发生坏死和溃疡。

肺鼠疫:病人出现高热、咳嗽、痰中带血并含大量鼠疫杆菌。

如不及时治疗,因休克、心力衰竭等于2~3日内死亡。

临终前病人皮肤呈高度紫绀,故有“黑死病”(Black Death)之称。

败血症型鼠疫:多继发于腺鼠疫或肺鼠疫,此型最严重,发病初期体温即达39℃~40℃,皮肤粘膜发生小出血点,抢救不及时,一般数小时至数天内因休克而死亡。

多发性出血可造成皮肤表面形成黑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生物武器
防治原则
疫苗免疫
防鼠灭鼠
早确诊
隔离患者
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
Summary
Plague三种临床类型、自然宿主、传播媒介?Black death的致病微生物?。

AYL-S7-333 鼠疫耶尔森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3.0

AYL-S7-333 鼠疫耶尔森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3.0

1.概述鼠疫耶尔森菌是属于耶尔森菌属,现归入肠杆菌科,原系动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污染食物而患病。

2.标本类型血液等。

3.鉴定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直杆状或球杆状。

3.2 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形成较小、不溶血的菌落。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小菌落。

3.3 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大部分菌株还原硝酸盐;动力、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为阴性;TSI为K/A。

3.4 鉴别要点3.4.1 本菌特征革兰阴性直杆状或球杆状。

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动力试验阴性。

3.4.2 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鉴别鼠疫耶尔森菌脲酶试验为阴性,25℃时无动力;假结核耶尔森菌则相反。

3.5 操作步骤3.5.1 氧化酶试验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2 鉴定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药敏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质量控制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鼠疫耶尔森菌感染与多种啮齿动物有关,可通过跳蚤在陆地动物间传播。

小规模的流行称为地方兽病,当暴发流行时,大量的同类动物致病(如岩松鼠、大草原犬或其他陆地动物)。

生活和工作在疫区的人可能被感染的跳蚤叮咬,或在剥离死兽皮革时感染,发生腹股沟淋巴结和皮肤鼠疫。

吸人来自于感染动物或死亡动物的病菌可引起肺炎、咽炎或结膜炎。

另外,此病可经呼吸道飞沫而致人间传播。

7.临床意义鼠疫耶尔森菌是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

健康人与啮齿类感染动物或感染人群接触,或通过鼠蚤的叮咬而受到感染。

主要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三种临床类型的感染。

抗菌药物的选择:首选链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

8.危急值报告检出鼠疫耶尔森菌,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将菌种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鉴定。

鼠疫研究报告

鼠疫研究报告

鼠疫研究报告鼠疫研究报告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淋巴结肿大和出血性皮肤病变为特征。

该疾病在历史上曾多次爆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本报告旨在对鼠疫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以及疫苗研发方向。

首先,我们对鼠疫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

目前已知的鼠疫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蚤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其中,蚤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当感染者被鼠蚤叮咬后,蚤体内的鼠疫耶尔森菌会通过蚤的咬口感染到健康人体内。

飞沫传播则是指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随着飞沫中的鼠疫耶尔森菌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则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其排泄物、分泌物等传播,这在密集人群中尤其容易发生。

其次,我们对鼠疫的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

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控制鼠疫疫情、减少病例的发生和传播的关键。

目前,主要的防控措施有: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接触和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衛生习惯;加强卫生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和医学观察等。

最后,我们对鼠疫疫苗的研发方向进行了探讨。

鼠疫疫苗的开发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

然而,这些疫苗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副作用较大和保护效果持久性较差等问题。

因此,今后的研发方向应该是针对鼠疫耶尔森菌的疫苗研发,包括欧旺氏菌株、甲氏菌株等变种,开发新型的高效、安全的疫苗。

综上所述,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鼠疫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对鼠疫的传播途径的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并积极推动新型疫苗的研发工作。

只有通过全面的研究和综合的应对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抵御鼠疫的侵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鼠疫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鼠疫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鼠疫防治工作评估报告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鼠类、跳蚤等传播给人类。

对于鼠疫的防治工作,评估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 疫情报告和分析:首先,评估报告应提供针对当前鼠疫疫情的分析。

例如,报告可以包括鼠疫的发病率、病例分布和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还应考虑疫情的变化趋势和风险评估。

2. 防疫政策和措施评估:对于已实施的防疫政策和措施,评估报告应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例如,报告可以分析政府在鼠疫预防和控制方面的投入、鼠疫疫苗的接种率和覆盖范围、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的效果等。

3. 防疫机构和人员评估:评估报告还应对参与鼠疫防治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

报告可以考察卫生部门、动物防疫部门和疾控中心等的运作情况、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实践水平、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

4. 鼠类和跳蚤防治措施评估:为了控制鼠疫的传播,评估报告应对鼠类和跳蚤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估。

报告可以分析针对鼠类的灭鼠工作、鼠类栖息地的清理和疫情监测、跳蚤和跳蚤媒介动物的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效果和问题。

5. 社会参与和协作评估:评估报告还应考虑社会参与和协作的情况。

报告可以评估社区居民参与防疫工作的积极性、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机制的有效性,以及信息共享和组织协调的状况。

6. 经济效益评估:最后,评估报告应对鼠疫防治工作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报告可以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评估防疫工作的成本效益,并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

综上所述,一份鼠疫防治工作评估报告应包含疫情报告与分析、防疫政策和措施评估、防疫机构和人员评估、鼠类和跳蚤防治措施评估、社会参与和协作评估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等内容,以提供对鼠疫防治工作的全面评估,并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和改进建议。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显升高。可见中毒颗粒。严重者可 呈类白血病反应。病变部位的 标本 进行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史:到过疫区的急性 淋巴腺炎患者应怀疑本病。全身中 毒症状及局部症状严重是本病的特 点。
在流行末期或接种过菌苗者可 表现为轻型。
• 确诊需病原学诊断:
①淋巴结穿刺液、血液、脑脊液、痰等做涂片
少数病人可无原发灶(腺鼠疫 或肺鼠疫),主要表现为极严重的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谵妄,昏迷 , 广泛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常于 2-3日死亡。发绀和淤斑,死后皮肤 常呈黑紫色,故鼠疫曾被称为“黑 死病”。
四. 其它少见部位的鼠疫 如脑 膜炎型,皮肤型眼结膜型,咽型, 肠型等。
[实验室检查] 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明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的耶尔森 菌属;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 无芽孢,有荚膜,兼性厌氧。在普 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鼠疫杆菌抗原,主要有:① F1(fraction 1)抗原 为荚膜抗原,糖 蛋白,不耐热,有高度免疫原性及 特异性,
用于血清学诊断,其抗体有保 护作用。
②鼠毒素(murine toxin)可引 起局部坏死和毒血症。
二. 肺鼠疫
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 因吸入带菌的飞沫、尘埃而引 起。咳嗽,胸痛,咯血性脓痰,呼 吸急促,发绀,肺底可有少许水泡 音。胸片常示支气管肺炎或实变。 痰中含菌。全身中毒症状常极严重。
三. 败血症鼠疫
Yersinia pestis菌血症为各型鼠 疫共有。
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杆菌 在血中大量繁殖,血涂片可检出。
鼠疫杆菌有可能做为生物武器, 应提高警惕。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5岁,2日来高热, 右大腿根部严重疼痛。检查,T.39 0C, 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右腹股沟 淋巴腺约3cm ,红肿,明显压痛。 对此患者应考虑那些疾病,应如何 确诊,如何治疗和处理。

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精】

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精】
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约1~1.5μm宽约0.5~0.7μm,两端染色较深。无鞭毛,不能活动,不形成芽胞。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 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F--IB)。抗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有白细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补体结合或间接血凝检测;②毒力V/W抗原,在细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可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W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机体产生保护力。V/W抗原结合物有促使产生荚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故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3.切断传播途径: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二)保护易感者
1.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1.常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20~30×109/L以上。初为淋巴细胞增高,以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减少。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
(1)涂片检查用上述材料作涂片或印片,革兰氏染色,可找到G-两端浓染的短杆菌。约50~80%阳性。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几种肠道致病菌之一。

本菌天然寄居在多种动物体内,如猪、鼠、家畜等,通过污染食物(牛奶、猪肉等)和水经粪—口途径感染或因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

它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结缔组织等疾患,甚至可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

该菌还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很多国家都已将该菌列为进出口食品的常规检测项目。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或暴发流行,多累及婴儿及儿童。

不同年龄患者的症状有所不同,5岁以下患儿以腹泻为多见,临床表现与菌痢不能区别。

本病为自限性的轻型急性胃肠炎,一般表现为腹泻、发热和腹痛,粪便呈黄色水样或含粘液,带血或血便者较少见,腹泻每日3~10次,可持续1~2周,个别可长达3个月。

偶可引起肠道溃疡、穿孔和腹膜炎。

慢性腹泻常持续数月,甚至可拟似慢性特发性炎性肠病。

发热从短期高热到持续几周的低热不等,亦为本病的突出症状。

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常有下腹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增加,症状极似阑尾炎。

在成人中,肠炎后1~2周,有的可出现结节性红斑,常见的并发症为活动性关节炎。

此外,尚有脑膜炎及败血症等临床类型。

但国内既往对该菌重视不够,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本菌的认识,临床医生在对胃肠道疾病诊断时很少考虑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检验人员也很少能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由于诊断不及时,容易造成误诊,多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人很难得到及时、针对性治疗,造成感染慢性化和并发各种合并症,有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甚至被当作阑尾炎施行手术。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毒菌株多呈球杆状,无毒株以杆状多见。

对营养要求不高,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但较其他肠道杆菌生长缓慢,培养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8,初次培养菌落为光滑型,通过传代接种后菌落可能呈粗糙型。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_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_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 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同时关注药物副作 用和耐药性问题。
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
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提高患者免疫力, 增强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抵抗能力。
特异性抗体
针对鼠疫耶尔森菌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于免疫治疗,帮助患者清除 体内病原体。
细胞免疫治疗
通过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如CAR-T细胞疗法等,激活患者体内的 免疫细胞,对鼠疫耶尔森菌进行攻击。
VS
周期性
在一些地区,鼠疫疫情呈现出周期性爆发 的特点,与啮齿动物的繁殖周期、气候变 化等因素有关。
人群分布
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人群由于工作性质,更容易接触到鼠疫 耶尔森菌,如捕鼠者、野外工作者等。
年龄和性别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易感性 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人群普遍易感。
生活方式
生活在啮齿动物栖息地附近的人群,以及卫生条 件较差的地区居民,感染鼠疫的风险相对较高。
新型疫苗研发
目前尚无针对耶尔森菌感染的特 效疫苗,未来需要加强新型疫苗 的研发工作,以预防和控制耶尔 森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精准医疗探索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 未来可以探索基于个体差异的精 准化治疗方案,提高耶尔森菌感 染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加强防控措施
耶尔森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加强防控措施对于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提 高公众卫生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耶尔 森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鼠疫耶尔森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
全球分布
鼠疫耶尔森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在啮齿动物中传播,如鼠类、旱獭等。

鼠疫耶尔森菌锡林郭勒高原型对人致病性试验

鼠疫耶尔森菌锡林郭勒高原型对人致病性试验

鼠疫耶尔森菌锡林郭勒高原型对人致病性试验樊振亚;罗运珩;李凤;张春华;苏晓仙;王身荣【期刊名称】《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年(卷),期】1994(9)6【摘要】我国于1970年发现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鼠疫。

至1994年,在24年中鼠防工作者对该鼠疫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了许多该动物鼠疫不同于使人致病的动物鼠疫特点。

自我国发现布氏田鼠鼠疫至今,还可以往前追朔至该动物鼠疫的形成到现在,没有布氏田鼠鼠疫波及人类的记载;在空间上,包括有同样布氏田鼠鼠疫的蒙古、俄罗斯也没有该动物鼠疫病原体使人致病的报道,而与之相反,我国发现的绝大部分其他动物鼠疫都有波及人类的记载,甚至有的动物鼠疫对人危害严重。

以上流行病学材料引起人们思考,该动物鼠疫是否危害人类?【总页数】3页(P340-342)【关键词】鼠疫菌;锡林郭勒高原型;致病性【作者】樊振亚;罗运珩;李凤;张春华;苏晓仙;王身荣【作者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卫生防疫站;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卫生防疫站;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61【相关文献】1.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基因鉴别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J], 石国祥;张政;梅玲玲;陈劲华;梅盛华;金大智;张志凯;王宇萌;张孝和2.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在鼠疫耶尔森菌分离培养中的应用 [J], 王红娅;刘月淑;王玲;王翠兰;徐锡;张桂芳3.甘肃黄鼠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致病性耶尔森菌调查分析 [J], 徐大琴;展东辉;冯甲贵;师占文;安君胜;席进孝;段然;景怀琦;春花;黄燕妍;王利;张晨;戎宾国4.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不同的一段已克隆的染色体DNA片段 [J], 史献明5.与三种致病性耶尔森氏菌的25-kDa 的质粒编码的蛋白质免疫学有关的22-kDa 的鼠疫菌多肽的体外表达 [J], 王芳;张春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耶尔森菌风险评估报告一、评估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和提高检验科鼠疫耶尔森菌感染的防控和应急能力,使检验科有能力开展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检测工作的同时,确保人员、实验室以及样本的生物安全,特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实验室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疑似或确诊患者样本的相关实验室活动过程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作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日常生物安全管理的依据。

二、感染因子耶尔森菌属大致分11种,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假结核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及中间耶尔森菌(Y.intermedia)等,前3 种对人类有较强致病性。

疾病信息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俗称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

鼠疫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人类鼠疫多为疫鼠的跳蚤叮咬而感染,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直至十九世纪末,鼠疫耶尔森菌才被分离和命名。

此菌引起的是啮齿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酿成大流行,从公元6~19 世纪发生过3 次大流行。

此菌主要累及皮肤和淋巴结,其次为败血症、肺炎、脑膜炎。

我国仅在青海等个别地区有少数散在病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曾利用鼠疫耶尔森菌制造细菌武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过流行。

世界各地仍有散发病例。

印度、越南、缅甸等少数国家每年有数百散发病例发生。

1994年印度发生了鼠疫的爆发流行,死亡率高达10%~30%。

在美国,统计数据表明,每年约有20 例耶尔森菌感染,其中20%累及肺部。

未治疗病人病情凶险,病程早期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典型形态为革兰阴性短粗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且浓染,亦易被苯胺染料着色。

大小为0.5~1.0μm×1.0~2.0μm。

一般分散存在,偶尔成双或呈短链排列。

无鞭毛,可与本属其它细菌相区别。

不形成芽胞。

在死于鼠疫的新鲜动物内脏制备的涂片或印片中,可见吞噬细胞内、外形态典型的菌体,且有荚膜。

在腐败材料或化脓性、溃疡性材料中,菌体常膨大呈球形,并且着色不良。

如在陈旧培养物或在含3%氯化钠的高盐培养基中,菌体呈明显多形性,有球形、杆形、哑铃形等,并可见着色极浅的菌影(ghost)。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

最适生长温度27℃~30℃,最适pH为6.9~7.1。

在普通培养基中能够生长,但生长较缓慢,在含血液或组织液的营养培养基中,经24小时~48小时形成可见菌落。

菌落细小,圆形,无色半透明,中央厚而致密,边缘薄而不规则。

有毒菌株形成灰白色,粘液性菌落。

在肉汤培养基中沉淀生长和形成菌膜,液体一般不混浊,稍加摇动,菌膜下沉呈钟乳石状,此特征有一定鉴别意义。

生化反应不同菌株有一定差异。

该菌所有菌株均发酵葡萄糖,多数菌株能发酵阿拉伯糖、木糖和甘露糖,只有个别菌株能发酵乳糖和蔗糖。

多数菌株还原硝酸盐。

触酶阳性。

一般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

抗原构造鼠疫耶尔森菌抗原构造复杂,至少有18种。

除染色体基因可编码部分抗原以外,有些与毒力有关的重要抗原则由鼠疫耶尔森菌携带的几种质粒所编码。

1.F1抗原(fraction 1 Antigen)由65×106质粒编码,构成鼠疫耶尔森菌的荚膜结构,是一种糖蛋白,但不耐热,100℃15分钟失去活性。

F1 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是该菌重要的毒力成分,其合成受温度控制,37℃时F1 抗原合成明显增加,28℃培养则合成减少。

在蚤体内(﹤30℃)鼠疫耶尔森菌缺乏此结构,当传播给哺乳动物宿主后,则表达荚膜结构,并表现出明显的抗吞噬作用。

F1抗原特异性高,免疫原性强,其相应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故F1 抗原也是鼠疫耶尔森菌的保护性抗原。

2.V/W 抗原由45×106质粒基因编码。

V抗原为可溶性蛋白,存在于菌细胞质中,W抗原为脂蛋白,位于菌体表面,二者总是同时出现。

其合成除受温度(37℃)控制以外,钙离子缺乏,细菌生长受抑制,繁殖终止时,V/W抗原大量合成。

V/W抗原具有抗吞噬、形成局部肉芽肿以及促细菌在细胞内存活等作用,与细菌侵袭力有关,也是重要的毒力成分。

V抗原可相对抑制IFN-γ和TNF的产生,从而抑制免疫作用。

3.pH6抗原是在哺乳动物体内(35℃~37℃),局部酸化的微环境中(pH6.0),如巨噬细胞溶酶体或脓肿中,由细菌染色体DNA编码的一种表面蛋白(菌毛结构),对热不稳定,56℃30分钟丧失活性。

具有介导粘附和抑制吞噬等作用。

4.外膜抗原鼠疫耶尔森菌具有多种外膜蛋白(yersinia outer membrane protein,Yop),共同构成外膜抗原,已知的Yop基因均由45×106质粒携带,通常在37℃宿主体内选择性合成Yop,这些蛋白能够促进细菌在宿主体内扩散,抵抗吞噬作用,并且具有细胞毒性等作用。

5.T抗原即毒素抗原。

由65×106质粒基因编码,为可溶性蛋白,具有外毒素性质,对鼠类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又称为鼠毒素(murine toxin,MT),免疫原性强,可用0.4%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免疫动物制备抗毒素。

T抗原只有在细菌自溶或用胆盐溶解、超声波破碎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

三、健康危害致病性免疫性致病物质鼠疫耶尔森菌毒力很强,少数几个细菌即可使人致病。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鼠毒素可阻断动物?肾上腺能神经,引起全身外周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炎症、坏死、出血,导致血液浓缩和致死性休克,以及肝、肾、心肌纤维损害等。

1微克鼠毒素即可致鼠死亡。

对人的损伤机制尚不清楚。

F1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以及内毒素、扩散因子、RNA酶等与致病性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在37℃宿主体内的抵抗吞噬细胞吞噬和细胞杀菌作用,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等细胞毒性等。

所致疾病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耶尔森菌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动物,传播媒介以鼠蚤为主。

蚤因吸吮了受染动物的血液而变为有传染性。

病菌在蚤肠内大量繁殖,直至蚤前胃腔全被菌堵塞,而使食物无法通过,饿蚤极力吸血时,先将前胃内容物从吻注入宿主伤口,然后吸血,由此造成传播。

在人类鼠疫流行之前,往往先有鼠类鼠疫流行,当大批病鼠死亡,鼠蚤失去原宿主而转向人类,引起人类鼠疫。

人患鼠疫后,尚可通过人蚤或呼吸道途径在人群间流行。

临床上常见的有腺型、败血症型和肺型三种类型。

①腺型鼠疫:最常见,多发生于流行初期。

病菌通过疫蚤叮咬的伤口进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细胞内繁殖,并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

多见于腹股沟淋巴结。

②败血症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

前者常因机体抵抗力弱,病原菌毒力强,侵入体内菌量多所致;后者多继发于腺型鼠疫,病菌侵入血流所致。

此型病情凶险,发病初期体温高达39℃~40℃,皮肤粘膜出现出血点,若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小时至2~3天发生休克而死亡。

③肺鼠疫:由于吸入带菌尘埃飞沫可直接造成肺部感染(原发型),或由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继发而致。

患者高热,咳嗽,痰中带血及大量病菌,可在2~3天内死于休克、心力衰竭等。

死者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免疫性被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后,能够获得牢固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者罕见。

病菌的消灭主要依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相应抗体的调理吞噬和中和毒素等作用。

持久的免疫则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作用。

症状体征取决于传播方式。

继发性肺炎一般出现腺鼠疫以后,往往没有明显的皮肤病灶,呼吸系统受累一般发生在发热数天至 1 周以后,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绀、咯血、胸痛、肺底部有少许湿啰音,可并发胸腔积液。

原发吸入性肺炎发生于接触鼠疫肺炎病人之后,很快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气促、发绀、消瘦、咳白泡痰,很快出现咯血,可出现明显的毒血症状和精神症状。

死亡病例呈高度发绀,故有“黑死病”之称。

疾病病因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双极着色、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

兼性需氧。

在血液琼脂或Maclonkey 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产生典型的粗糙型菌落。

此菌有多种抗原,与致病性与免疫原性有关的有F、T、V3 种。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可分为5 群(A-E)17 个生态型。

此菌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煮烤和常用消毒剂均可被杀灭。

耐低温,在脓液中可存活10~20 天,蚤体内1 个月,尸体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病理生理细菌进入机体后,可快速繁殖,同时产生多糖荚膜,此荚膜可抵抗非致敏核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

致病因素还包括内毒素和其他抗原。

进入机体后,细菌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内或跳蚤叮咬的皮肤局部繁殖,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继而引起败血症。

继发性肺炎是由于败血症细菌累及肺部所致,故发生于血供良好的肺基底部。

细菌经呼吸道吸入,可引起原发性肺炎。

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来自鼠疫耶尔森菌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在临床实验室其传染源可能来自鼠疫耶尔森菌感染的患者的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粪便、血液等各类样本。

检查方法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因鼠疫传染性极强,采集标本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根据病型采取淋巴结穿刺液、肿胀部位组织液、脓汁,血液和痰等。

人和动物尸体可取肝、脾、肺、病变淋巴结以及心血等。

陈旧尸体取骨髓。

将采集标本送至有严密防护措施的专门实验室进行检查,禁止在一般实验室进行操作。

直接涂片镜检除血液标本外,一般均需涂片或印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革兰染色或吕氏美兰染色,镜检。

在不同材料中,菌体大小、形态有很大差异,除典型形态外,往往可见菌体呈多形态性,需加以注意。

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液标本需先置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一般选用血琼脂平板,28℃24小时后,可见较小的露滴状菌落,继续培养则菌落增大至1mm~2mm,中央厚而致密,周边逐渐变薄。

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特异荧光抗体染色等作出鉴定。

血清学试验可用于检查鼠疫耶尔森菌抗原或特异性抗体。

敏感而特异的试验方法有ELIS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A协同凝集试验等。

检测核酸用DNA探针杂交方法或PCR技术检测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有助于鼠疫的诊断。

PCR 敏感性极高,蚤体内有10个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即可用PCR技术检出。

诊断检查诊断:取决于病人有接触史及肺部受累表现,病因诊断取决于痰、血或淋巴结吸出物革兰染色、培养,有条件的单位可作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可提供快速的病因诊断。

四、临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一般为(10~20)×109/L,明显核左移,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2.病因学检查痰中可发现双极着色的革兰阴性小杆菌。

痰、血或淋巴结吸出物培养可阳性。

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此法是检测标本中的致病菌抗原,具有快速的特点,可作为病因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