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要素”组合,构建绿色课堂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五要素”组合,构建绿色课堂模式《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我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

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绿色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卢仲衡先生提出的“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模式在数学自辅教学中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验中,证实了将五要素灵活运用同样也是行之有效的。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主要的五个教学环节。

它的作用是:“启”,即提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包含激起学生自学的心理动力,引起思维的渴望。

“读”,把在启这个环节上提出的中心问题作为思维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独立看书学习。

“练”,由看书阅读转入到做练习,是对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

“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信息反馈过程。

“结”指教学环节结束或教学总体结束时进行的小结。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单以要素角度看似乎不够完整,如从教学功能角度看,五要素已包含了其它诸要素。

如,“启”、“结”可以采取学生“议”的方式,又可以采取教师讲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议”、“讲”融为一体的方式。

至于读、练、知三要素在语文教学中更是离不开议、讲、写等要素的贯穿与交融。

再者每位教师都十分清楚“导”的重
要性,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启”和“结”是以导为主的,读是导读,练是导练,知是导知。

在自辅教学中,离开导的教学,就从根本上歪曲了自辅教学,从实质上背离了在教师引导、激发下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这一学和导的关系。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又是与其它诸要素密不可分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课型特点、训练要求、学生差异等实际情况,将五要素相互调整,随时组合出许多不同形式的课堂模式。

下面举例说明。

小学语文低年级中的《归类识字》教学部分。

已往的生字教学,是教师一个个领教,学生一个个地跟着学,反复进行音、形、义的大合唱,形成学生的机械识记,效果较差。

经过教改实验可采取启→读→练→知→结的教学模式。

首先利用前一组的生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即寻找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的规律,引起学生思维的渴望,从而把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后面的几组生字是学生思维的渴望,从而把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后面的几组生字是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运用由熟字学习生字的规律自己学习。

要求读的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一要借助熟字、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二要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书写时的关键几笔,这是读—练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小组讨论学习在前,个人学习在后的方式,同时每个环节中又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
行适时的调节,使学生知道对错。

这是“知”的环节。

最后教师的小结应是进一步掌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它是思维深化的过程。

通过这种实验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不但形成了自学生字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有意识记的思维品质。

以上的例子可以说明“启、读、练、知、结”五要素组成的课堂模式的具体应用,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发挥“导”的作用,而学生又能被引导进入学习的实践。

使用与不使用这个模式,其课堂结构是明显不一样的,使用了这个模式,就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从而使课堂教学能以训练为主。

怎样才能使教师使用好“五要素”组合,构建绿色的课堂模式呢?大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片面追求分数第一的观念,是不能培养学生能力的。

要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实践。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越强,其实践的效果越好。

“五要素组合”模式实质是“教”与“学”的组合,而教是在于导,放是在于学,是以“教”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2. “五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其中“启”、“结”是以教师为主的活动,“读、练、知”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同时既有学习活动(读练),又有检测活动(知),既有读书活动(读),又有解题活动(练)。

每一次组合都是教与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要合理搭配,调整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要素之间具有最佳联系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其它素质得以明显的提高。

3. 组合起来的模式,一定要适应于具体的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内容。

一定要适应“大纲”规定的年级重点和教材的具体要求。

要具有可行性。

4. 教学过程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学生的心理品质,使操作“模式”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5.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讲课用的时间不要超过学生学的时间,要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学习的方法。

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思维过程。

“五要素组合”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

“五要素组合”教学既适应于课文及课文中各环节教学,也适应于单元中的教学。

单元教学中三类课文的“教—扶—放”,实质“教”是教中有启,“启”的比重大,启发学生怎样学习,启发学生学习方法;“扶”则是练,让学生依据“教”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讨论着学习,“放”是学生独立的进行“读”和“练”。

“知、结”是随着需要安排的要素。

总之,在小语教学中,由“五要素”组合成的绿色课堂教学模式,是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落实得更具体,更明确,以在限定学时内绿色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为首要目标,改进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课程改革提供持续深化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