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情况下,心理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
下面将结合一些常见的病情,介绍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1.严重疾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比如癌症患者或晚期疾病患者,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护士应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解释,让病人明白病情的严重性。
与此同时,也要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理解。
此外,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鼓励病人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2.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对于很多病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因此,在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首先,护士应该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病人明白手术目的、步骤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也要对病人的情绪进行安抚,帮助他们减轻紧张和恐惧。
手术后,护士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反应,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并确保他们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3.长期住院的心理护理:4.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病人家属在疾病期间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该与家属进行沟通,提供有关病情和治疗的详细信息,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情感支持。
护士还可以倾听家属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此外,护士应该帮助家属应对可能的困境和挑战,例如财务问题、日常生活的调整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不同情况下的病人心理护理都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倾听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
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病人康复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以下分别从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术后病人、癌症病人等方面介绍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1. 随时掌握病情信息。
病人刚刚得知自己患有急性疾病时,常常会感到惊慌、不安和恐惧,为此护士要随时掌握病情信息并及时进行沟通,解答病人和家属的疑虑。
2. 给予安全感和温暖。
急性疾病病人需要安全感和温暖,护士应该以善意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与病人沟通,让他们感到被关注和被照顾。
3. 陪伴病人。
在病人感到孤独和不安时,护士应该给予陪伴和支持,和他们交流、疏导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二、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1. 建立信任感。
慢性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因此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情况及治疗进展,积极支持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合作关系。
2. 帮助病人调整心态。
慢性疾病治疗难度大,容易让病人产生沮丧、失落、愤怒等负面情绪。
护士可以启发病人积极对待病情,调整心态,鼓励他们学习健康知识和参加康复训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 组织社会活动。
慢性病人长期疾病感受孤独、无聊、社交少等负面情绪,护士可以通过组织社会活动、康复培训等方式帮助病人分享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意识,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1. 解除术后不适。
恢复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不适、疼痛等症状,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病人解除不适和疼痛,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2. 注意细节护理。
术后病人身体较为虚弱,护士需要在细节上呵护病人,做好饮食、代谢、卫生等方面的护理,保证术后病人身心都在渐渐恢复。
3. 鼓励病人积极面对未来。
术后病人对未来可能会存在恐惧和不安,护士应该及时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引导病人积极面对未来,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此预防复发。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1. 调节情绪。
癌症病人往往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失落、沮丧等负面情绪,护士可以通过提供温馨的护理和精神上的支持,调节病人的情绪。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调整情绪,提高心理韧性,促进康复。
在临床护理中,不同类别的病人需要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下面将分别介绍不同类别病人的心理护理。
1.术前病人心理护理:术前的病人通常会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惧。
这是由于手术过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个未知、陌生的事情,使得他们担心手术的风险、恢复期的不适以及手术是否会成功。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紧张情绪,护士可以在手术前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病人的疑虑。
同时,护士可以倾听病人的担忧和恐惧,并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提醒病人相信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增强病人的信心。
2.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这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会感到无助、沮丧和失去希望。
他们可能会面临长期病痛的折磨、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帮助其制定积极的目标和规划生活。
同时,护士还可以引导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加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3.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心脏病患者常常担心病情的发展和生命的安全。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和恐惧。
护士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教育和支持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护士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改变,增强心脏功能。
此外,护士还应该监测和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避免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4.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老年病患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失去亲人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自卑。
护士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护士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增加社会支持,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
在与老年病患者交流时,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独立自主的生活。
总之,不同类别的病人在临床中需要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对待患病的病人还是他们的家属。
病人和家属在面对疾病时通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沮丧、愤怒和绝望等,这些反应都需要得到理解和应对。
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他们减轻负担,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在患病期间更好地应对和适应。
本文将讨论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着重介绍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如何帮助他们管理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况。
第一部分: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1.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帮助病人。
病人可能会表现出很多的情感和心理反应,如害怕、焦虑、不安、愤怒、悲伤、绝望等,这些反应都需要得到关注。
在与病人交流时,应注意他们的语言、神态、行为和情绪,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情况。
2.建立信任的关系建立信任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病人需要知道他们能够信任他们的医生和护士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亲切的语言、微笑、支持和安慰,病人可以感觉到他们受到关注和理解。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将治疗过程和疾病的信息向病人清晰明了地传达,以及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关系。
3.提供社会支持病人常常需要社会支持,以便顺利度过他们的治疗和康复期间。
例如,家庭成员、朋友、宗教机构和社团组织等。
医疗机构通过提供相关的社会支持渠道可以帮助病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摆脱孤独和孤立的状态,并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变化。
4.积极地处理疼痛和不适除了对病人实施疾病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医疗机构还应对病人的肉体和心理状况进行积极的照顾。
对于病人的疼痛和不适,应积极地提供止痛和缓解疼痛的措施,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同时,对于其他的不适和症状,也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便让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度过康复期。
5.积极引导病人在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方面,医护人员担负着引导病人的责任。
需要引导病人积极地思考和面对他们的疾病,例如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学会放松和舒缓情绪的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帮助病人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各类临床病人应对疾病的压力和困扰,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提高疾病康复的效果。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的探讨。
首先,对于长期患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他们需要面对疾病带来的长期不适和康复的漫长过程。
在与这些患者接触时,护士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教育和信息传递,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疾病,培养积极的思维和态度。
对于急性疾病的病人,如突发心脏病的病人,他们常常面临心理危机,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护士可以借助各种方式,如充分解释疾病的情况和治疗的过程,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提供恰当的康复指导。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常常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心理问题。
护士在与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并及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
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和尊重患者的意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扰,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心理症状。
对于儿童病人,心理护理更需要关注其特殊性。
儿童往往无法充分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过程,容易感到孤独、害怕和焦虑。
护士可以借助适当的儿童病友和家属参与,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加儿童的安全感。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以上几个病人类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病人、残疾病人等,也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常常面临孤独、失去自理能力等问题,护士可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陪伴和安慰。
残疾病人常常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失望和自卑,护士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Nursing Psyc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7适用专业:护理学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后续课程:行为科学、神经心理、异常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如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讲解,理解哪些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或异常的发生、如何诊断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问题后怎样干预、学习了不同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的不同具有的心理特点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最后还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怎么维护护士本人健康。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解决临床护理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杨艳杰主编《护理心理学》(第三版)、新华书店、1999年。
必读书目:《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蒋继国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沈郁秋主编选读书目:《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0月第6版姚树桥孙学礼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12年6月第3版杨艳杰主编二、课程总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目的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解决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实现对病人的最佳护理。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
2、熟悉各类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3、掌握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病因分析、心理诊断、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1)有急有缓: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我们`搜集整理。
(2)沉着冷静: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必须沉着、稳重、严肃,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理工作,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也是对病人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3)有的放矢:积极寻找导致病人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如对疾病错误的认识而导致的焦虑,应首先对病人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解释和教育。
(4)与抢救同步:情况允许时,心理护理可与抢救同步进行。
护士可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说明意图,以消除患者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5)心理换位:护理人员应处处从病人角度考虑,谅解病人及家属的过激行为,更不能对病人进行训斥、嘲讽。
及时医治或积极预防病人的心理创伤,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诊情况。
(6)社会支持系统:急诊病人多由亲友或同事陪送。
护士应从言谈举止上给其以适当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支持和鼓励病人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少数预后不良的危重病人,应预先告之家属,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救治无效死亡的病人,应和家属一道做好善后工作。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特殊病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病人
儿童病人通常对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感到陌生和恐惧,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和不安全感。同 时,他们也可能因为疼痛和不适而表现出哭闹、不合作等行为。
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而产生孤独、无助和失落感。同时,他们也 可能因为对疾病的担忧和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实践应用前景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心理护理将在未来医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 可以探索将心理护理与医疗技术相结合,开发智能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工具和方法,为病人提供更加 全面、高效的护理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 • 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 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实践 • 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03
提高医疗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 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作 用日益凸显,对于提高医 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计划、专业的心理护理团队以及家属 的参与是实施有效心理护理的关键因素。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主要集中在某一地区的医院,可能存在地域性和文化性偏差。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并在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进行验证。
深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病人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心理护 理计划?如何进一步提高心理护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灵活调整策略
各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法
各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法1.入院阶段:患者主要心理为否认、愤怒、敌对、反感、陌生、害怕。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的病人的信任。
采取主动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面临的困难,用适当的语言技巧认真地解释所出现的症状,体贴尊重病人,使病人体会到医院的温暖,安心住院。
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2.治疗阶段:病人主要心理为自知力无或下降,不相信他人,对住院环境不适应,症状丰富。
掌握病情动态变化规律。
对兴奋冲动毁物的病人,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多方面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建立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模式,自导病人用非破坏性行为表达或发泄。
对其在幻听、妄想,支配下出现的过激行为要及时疏导和阻止。
对不合作的病人,对耐心的解释劝说,讲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帮助病人稳定情绪,将病人不配合治疗的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对严重自杀的病人,要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帮助病人分析病态的思维方式,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消除自杀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3.康复阶段: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变化和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如感到疾病对生活的不良影响,担心出院后社会、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不能接纳自己,担心自己能否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注意倾听的技巧及时做好心理上的疏导,指导病人制定近期、远期的康复目标,让其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掌握一些科学适宜的方法完善性格,教会病人正确处理与自己有关的社会矛盾和生活事件,避免有害的应激源造成对自身不良影响。
协助病人维持心身平衡,使其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有处于接受治疗和管理的最佳状态,达到维持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标。
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护理心理学]2第十二章: 临床相关问题的心理护理
(三)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及实施
1.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2.心理、行为干预 3.促进舒适 4.帮助树立治疗信心 5.减少疼痛的刺激
(四)效果评价
评价是否达到解除或缓解疼痛的心理护理目的,对于判 断心理护理措施是否合适以及修正护理措施都有重要意义, 评价的依据有:
为 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第一节 临床心身问题及心理护理
一、焦虑的心理护理
(一)焦虑的评估
1.临床症状的评估 (1)焦虑: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
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 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的类型: (1)现实性焦虑 (2)神经过敏性焦虑 (3)道德性焦虑
碍基础上,引发患者的“活着没意思”等痛苦感、意志行 为的减退而导致机体社会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抑郁的评估
临床常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抑郁状态问卷
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
贝克抑郁问卷(BDI)
抑郁体验问卷
等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
往往还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认知偏差问卷、自动思维 问卷(ATQ)等心理测验评估患者与抑郁状态明显相关的不良认知。
(2)有关因素: 分析与判断失眠有关的各种主要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三)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及实施
1.针对病因进行护理 2.认知行为干预:
(1)睡眠卫生教育 (2)刺激控制疗法 (3)限制睡眠疗法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松弛训练、音乐治疗。 4.药物治疗.
刺激控制疗法: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是在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心理需求进
行的护理工作。
以下是病人心理护理的一些措施:
1.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护士应该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情绪,给予理解和支持,让病人感受到
关怀和尊重。
2. 提供信息和教育,及时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疾病和治疗方面
的信息,让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过程,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3. 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医疗环境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整
洁的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和心理健康。
4.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的病人,护
士可以提供心理支持,或者协助病人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5. 尊重和关爱,尊重病人的隐私和人格,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尊和自信。
6. 鼓励社交活动,鼓励病人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如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康复活动等,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7. 帮助建立积极心态,鼓励病人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总的来说,病人心理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临床各类病人的护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游戏与教育
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儿童病人互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接受治疗和护理。同时,结合儿童的教育需求,传授 相关知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饮食与营养
根据儿童病人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求,提供合适的饮食和 营养指导,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情感支持
关注儿童病人的情感需求,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给予 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老年病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护 理老年病人的重点是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同时关注老年人 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儿童病人
总结词
儿童病人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详细描述
儿童病人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护理儿童病人的重点是关注儿童 的营养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同时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护,如穿衣、洗漱、进食 等,以满足老年病人的基本
生活需求。
心理关怀
药物管理
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 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 的想法和感受,提供心理支
持和安慰。
协助老年病人正确使用药物 ,确保药物剂量、使用方法 的准确无误,并及时处理可
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儿童病人的护理操作
康复训练
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其 身体功能的恢复。
儿童病人的护理要点
关注患儿心理
儿童病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对治疗 存在恐惧心理,应关注患儿心理状态,
给予安慰和支持。
营养与饮食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提供充足 、均衡的营养和饮食,促进其健康成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01
治疗因素
由于诊断及抢救的需要,病人短时间接受许 多不熟悉的医疗护理操作及特殊检查,如动 静脉插管、B超检查、X线检查、放置胃管 及尿管、血气分析等,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 与痛苦;此外,停止呼吸机,因身上的插管 多产生的被束缚感等因素,均可使其感到紧 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03
02
环境因素
病人进入急诊室或重症监护室,会 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监护室与外 界隔离,病人面对的是天花板、监 护仪、除颤器、输液装置和吸氧用 具等;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紧张而严 肃的表情;听到的是单调的仪器工 作声、仪器报警的异样声音,医护 人员严肃的谈话声以及其他病人的 痛苦呻吟声。持续24h的治疗、监 护及照明,频繁干扰病人的睡眠, 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调查 发现,50%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关 心的不是病人本身,而是他们身旁 的监护仪器数据的变化情况,使病 人备受冷落,特别是全喉切除及气 管切开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因 不能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孤独感尤为严重。
5依赖
病人在重症监护室里,一切活动均 由医护人员辅助,独立性下降。有 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转 危为安,病情稳定,被允许离开重 症监护室时,却因担心疾病再次复 发而不能得到及时救护,病人对已 经熟悉的监护病室的环境及医护人 员产生依赖,不愿意撤离。
二 危急重症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1 疾病因素
2 环境因素
PART 02
危急重症病人的 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床观察表明,不同病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具有以下规律:
1恐惧和焦虑
2否认
3孤独和抑郁
4愤怒
5依赖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2否认
病人进入监护室后第2天即可出现 否认心理,第3~4天达到高峰。病 人否认自己有病,或承认患病的事 实,但否认入住监护室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约50%的急危重症病人 出现否认心理。短期的否认可以缓 解病人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对病 人具有保护作用,若长期存在否认 心理则不利于其适应疾病过程和康 复,不利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床各类病人的护理
(四)特殊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高龄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产检;帮助协调工作与孕产关系, 确保安心待产
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
提供支持,增强安全感;尊重意愿,履行保密义务
传染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
提供专业支持;全程随访保健管理;做好终止妊娠后 续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分娩方式
2.健康教育: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克服怯懦思想 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心理上对死亡做好充分的准备
2.健康教育: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健康 教育
接受死亡现实,理性选择方案 缩短悲伤过程,积极满足亲人心愿 正视亲人离世,顺利渡过居丧期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诊断告知:三阶段 不同心理活动阶段的护理:否认、愤怒、妥协
分娩期心理特点: 矛盾 孤独 烦燥不安
产褥期心理特点
满足与幸福 情感冲突 产后心理障碍:产后沮丧与抑郁 产后沮丧:产后3-4天出现,持续数小时至2、3
周情绪不稳、孤独、焦虑、疲劳、失眠 产后抑郁:产后2周发生,持续数周至1年以上疲
劳、注意力下降、失眠、缺乏兴趣、自责
特殊孕产妇心理特点
高龄 采用辅助生殖技术 传染病 死胎
– 分散注意力 – 释放烦恼 –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 减轻身体不适 – 心理暗示:如“我就要见宝宝了,多开心”
动员孕妇社会支持系统:
(二)分娩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良好的服务态度 认真观察,主动安慰指导 家属支持
(三)产褥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鼓励产妇表达情绪 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缓冲产妇的心理不适 帮助有心理障碍的产妇
(二)孕产妇的心理影响因素
年龄 人格特征 孕产知识水平与经验 躯体因素 社会因素
三、孕产妇心理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癌症病人总数的20% 我国农村城市死亡率第一位(2006年中国卫生部) 预计:2020年全球人口80亿,恶性肿瘤人数2000万,死亡
人数1200万
案例分析1
赵先生,61岁,退休工程师。在一次单位体检时发现 肺部阴影,经诊断为肺癌。当医生告知诊断时,赵先生感 到一阵眩晕,半天说不出话来,拿着诊断结果呆呆的坐了 一下午。“我戒烟5年了,怎么可能得肺癌?”赵先生不能 相信这个事实,第二天开始就奔走于各大医院,看专家, 做复查,可是几家医院的结果都一样-—肺癌。赵先生感到 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愤怒,自己勤勤恳恳工作,从未做过对 不起别人的事,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绝症,认为老天太不公 平了。自从诊断为肺癌,赵先生的生活全变了,每天早上
2.赵先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肿瘤病人的常见的心理问题
否认、恐惧和愤怒 抑郁和焦虑 孤独和无助 被动依赖
影响肿瘤病人的心理因素
对肿瘤的片面认知 治疗疗效和预后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 对治疗方法缺乏科学认知 医疗费用过高带来的经济压力 家庭和社会支持缺乏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
恐惧
焦虑
睡眠障碍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影响因素
信息缺失 手术经验 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低 其他因素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1.提供相关信息 2.实施心理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控制技术 3.强化社会支持 4.保证充足睡眠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特点
意识障碍 抑郁状态 感觉异常 精神疾病复发
案例分析4
处求医问药,尝试偏方,希望根治糖尿病,好尽快重开餐馆 ,趁着自己还能干活为家里多赚点钱。结果,血糖反而控 制的更差了,1年前还得了白内障,看东西模糊不清。黄女 士变得心灰意冷,整日在家不愿意出门,觉得自己是彻底 治不好了,自己除了给家里增加负担,一点用也没有。她 常常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时觉得头疼欲裂,怀疑自己 得了绝症,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还不如一死了之。 问题与思考:黄女士有哪些心理问题?如何提供心理护理?
肿瘤概述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 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 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生 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大小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两类肿瘤特点
良性肿瘤:较少出现全身症状,不向周围组织浸润,也不 向全身转移,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对机体危害小,病人 预后较好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教学目标:
写出肿瘤、手术、慢性病、孕产妇、 儿童、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说出肿瘤、手术、慢性病、孕产妇、 儿童、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 响因素
讲授提纲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常有全身转 移,全身症状明显,晚期病人多出现恶病质,手术切除后 复发率高,死亡率高。
肿瘤的影响因素
环境理化因素
行为及生活方式 、吸烟 、饮酒、饮食
人格特征:“C型行为特征”-癌前性格
沉默中灭亡。
情绪
肿瘤发病情况
案例分析2
患者女性,55岁,丧偶八年,现独居,嗜烟酒,不 爱运动。平时性情抑郁,过分容忍,办事无主见,常 顺从别人。1月前行胃癌切除,术中及术后情绪低落 ,兴趣下降,独自流泪,有轻生之念。 请问:1.患者病前的人格特征是什么类型?
2.患者术后的情绪反应属于? 3.对于患者应采取哪些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案例分析3
刘女士,65岁,已退休。近日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经诊断确诊为 肺癌,遵医嘱住院治疗。当得知必须要手术治疗后,刘女士食欲和睡眠受 到了严重影响,茶饭不思,整夜胡思乱想。她急于知道手术要怎么做、有 没有危险、麻醉之后醒不过来怎么办、肺癌能否根治等问题,对于术后的 疼痛尤其感到担忧。手术前一天,尽管医生已经进行了术前谈话,刘女士 还是每隔一小时就去找医生一次或主管护士,反复询问手术会不会有意外 ,希望能够得到保证。 请思考:刘女士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护士应如何帮助刘女士进行 心理调适?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措施
1.一般资料 2.生理健康水平 3.心理健康水平 4.社1会.科支学持的水提平供疾病相关知识
和信息 2.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指导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
1.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 2.根据病人的人格特点选择对策 3.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选择心理护理措施 4.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案例分析1
也没心情晨练了,茶饭不思,到了晚上常常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他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有时以泪洗面,认为自己快 要死了。对家人的关心和安慰爱答不理,常因为一点小事而 大发脾气。在医生和家属的建议及劝说下,赵先生进行了化 疗。随着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的加重,赵先生觉得度 日如年,郁郁寡欢,整日胡思乱想,担心自己随时可能死去 ,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日常生活需要依赖老伴照料。 问题与思考:1.赵先生的心理反应经过了哪些过程?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1.及时反馈手术信息 2.处理术后疼痛等不适 3.帮助克服负性情绪 4.做好出院心理准备
慢性病概述
病程长达3个月以上 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不显著
案例分析4
黄女士,55岁,经营一家个体餐饮。6年前,经常口渴、 多饮、多尿、多食、乏力,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后经医院系统治疗,并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法半年, 各种症状消失,自以为病已治愈而停用降糖药,1个月后因 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疗。出院后黄女士开始规律服用降糖药, 但觉得饮食控制太麻烦、餐馆事务繁忙而未能坚持饮食控制 及运动疗法,结果血糖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而多次住院治 疗,餐馆也因此无法继续经营,目前在家休息调养。多次住 院的花费使黄女士经济压力倍增,她焦虑不安,整日忙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