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辨证论治脂肪肝验案4则

辨证论治脂肪肝验案4则
行 2 0 m左 右 而 不 觉疼 痛 , 00 步伐 有 力 , 度 较 前有 速
辨 证 论 治 脂 肪 肝 验 案 4则
顾婷婷 费鸿翔 ( . 海 市浦 东新 区浦 南 医院 , 海 2 0 2 ; 1 上 上 0 1 5
很 大 提 高 , 步 时 经 常 将 老伴 落 下草 1 g 6剂 , 煎温 服 , 日 2 祛 风 湿 ,利 关 节 ,而 兼 主 “ 肉顽 痹 ” 《 草 图 5, 5, 5。 水 每 肌 (本
次。
经 》 ; 辛 主 “ 节 拘 挛 , 湿 痹 痛 , 肌 ” 《 农 )细 百 风 死 (神
)共 使 调 另 药 用 : 子 lg 川 芎 lg 桂 枝 1 g 赤 芍 本 草 经 》 , 为 佐 药 ; 以甘 草 清 热 解 毒 , 和 诸 附 O, O, 0, 3 g 鸡血 藤 3 g 细 辛 1 g 0, 0, 0 。亦 取 6剂 , 煎泡 足 , 水 每 药 。原 文 中表 明 “ 已溃破 , 宜 用 本 方 ” 概 由麻 疽 不 , 日2次 , 次 1 — 0 i 。 每 5 2 m n

誊辫潮 瓣I 描

强 而 与 动脉 搏动 消失 。纳 眠 尚可 , 二便 自调 。舌质 淡 暗、 苔 精 , 壮 筋 骨 , 又 能 引 药 下 行 径 至 病 所 为 臣 ,
薄 略腻 , 脉沉迟 细弱 。 中医辨证 为 阳虚 寒凝 , 湿邪 阻 君 药 相 配 取 “ 阳生 阴 长 ” 意 ; 黄 发 越 阳 气 , 之 麻 白
关键词
脂肪 肝
辨 证论 治 中 医 药疗 法
验案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5 55 0 5
文章编号
文献 标 识 码 A
三 诊 : 者 无需 家 人扶 持 , 患 自己可 步行 近 5 0 速 度 等 有 极 大 的改 善 。此 外 ,本 案 内外 同治 也 是 0m

水林佳联合肝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5例疗效观察

水林佳联合肝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5例疗效观察
维普资讯
福 建 医药 杂 志 2Leabharlann 0 0 7年 第 2 9卷第 6 期
F j n Me Vo. 9 No 6 2 0 ui d J 12 , . 0 7 a
1 5 1
水林 佳联 合 肝 宝 胶 囊 治 疗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炎 3 例 疗 效 观 察 5
周 的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 天 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AI T)
( S 、7谷 氨 酰 转 移 酶 ( 一 T) A T) 7 G 、总 胆 固 醇 ( C) T 、甘 油 三 酯 ( G) 等 指 标 及 肝 脏 B超 。 T 1 3 3 安 全 性 指 标 :检 查 治 疗 前 后 的 血 、 尿 、大 便 常 规 、 ..
福 州肺 科 医 院 ( 5 0 8 300) 【 摘 要 】 李 丹 潘 晨
目的 观 察 水 林 佳 联 合 肝 宝胶 囊 治 疗 非 酒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和 安 全 性 。方 法 选 择 7 O例
非 酒精 性 脂肪 性 肝炎 患者 ,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3 5例 。 治 疗 组 给 予 水 林 佳 和 肝 宝胶 囊 , 对 照 组 仅 给 予水 林 佳 , 两组 治疗 2 4周 后 , 观察 比 较 症状 积 分 、肝 功 能 、 血 脂 及 肝 脏 B 超 影 像 的 变 化 。结 果 两 组 临 床 症 状 及 肝 脏 B
非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 NAF D)是 一 种 病 变 主 体 在 肝 L
小 叶 ,以肝 细 胞 脂 肪 变 性 和脂 肪 储 积 为病 理 特 征 但 无 过 量 饮 酒史 的 临 床综 合 征 , 主 要 包 括 单 纯 性 脂 肪 肝 、 脂 肪 性 肝 炎 、 脂 肪 性肝 纤 维 化 和 肝 硬 化 。近 年 来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方式 和饮 食 结构 的变 化 ,我 国脂 肪 肝 患 病 率 呈 快 速 上 升趋 势 。 笔 者 以 水 林 佳 联 合 肝 宝 胶 囊 治 疗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炎 ( S )取 得 NA H 较 满 意 的疗 效 ,现 将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德阳市旌阳区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邬学蓉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应酬也比较多,经常大鱼大肉,并且一般都缺乏运动,因此得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

对脂肪肝的治疗,目前多综合采取控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原发病、调节饮食、运动、药物和物理治疗等疗法。

其中,中医对于脂肪肝的认识和诊治源远流长,当代诸多中医专家在秉承历代医家对“痞满”“胁痛”“痰痞”“症瘕”“积聚”等脂肪肝相关疾病认识的基础上,积累了有效的辨治经验,现介绍如下——痰湿阻络型【病症】患者多体形肥胖,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喜欢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经常感觉腹部胀满、困倦乏力,大便比较油滑或者黏腻,小便混浊,舌苔白腻。

【治则】祛湿泄浊,理气化痰。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枳实、草决明、明矾、陈皮、木香、清半夏、萆薢、竹茹、醋柴胡、苍术、泽泻、厚朴各10克,生山楂15克。

痰热症状明显,可加川贝母和胆南星;大便黏腻不爽,可加秦皮、白头翁、川军;肝热头晕,可加龙胆草、栀子、苦丁茶;伴血压升高、头痛,可加生石膏;伴失眠多梦,可加首乌藤和炒枣仁。

肝郁气滞型【病症】胁肋胀痛,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肝脏大或不大,胁部胀痛,脘闷食少。

舌质淡,苔白,脉弦。

【治则】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白术、柴胡、牛膝、白芍、当归、枳壳、元胡、香附、川楝子、郁金各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6克。

两胁刺痛明显,可加丹参和赤芍;气短乏力显著,可加党参和黄芪;腹胀感明显,可加川朴;女性患者伴有痛经,可在药方中增加益母草、茜草。

肝郁脾虚型【病症】两胁胀痛,脘痞腹胀,尤其是吃过饭之后这种症状更为明显,并且大便溏薄,女性病人还会出现月经不调。

【治则】健脾益气,疏肝理气。

【方药】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木瓜、醋柴胡、党参、郁金、香附、当归、茯苓、白术、白芍各10克,生甘草、砂仁、薄荷各6克。

两胁胀痛明显,可加赤芍和川楝子;腹胀甚者,可以增加枳壳和川朴;大便稀溏严重,可加薏苡仁和苍术;存在水泻,则去当归,加柯子肉、莲子肉和山药;伴有头晕乏力,可加生黄芪;伴恶心呕吐,可加代赭石、旋复花和竹茹。

中西医结合治疗35例脂肪肝的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35例脂肪肝的临床体会
对照 组在 以上治 疗的基础上 给予厄 贝沙坦 1 5 0 mg ,1 次/ 日,口服 ;治 疗组在对 照组的基础上给 予百令胶囊 ( 杭州 中美 华东制药有限公 司, 国药准字Z 1 0 9 1 0 0 3 6 ,0 . 2 × 6 0 粒/ 盒 )1 . 0 g ,3 次/ 日,口服 。治疗4 周为
拮抗作用大于A T 2 的八千多倍 ,通过选择性地 阻断A n g 1 1 与A T 1 受体 的 结合 ,抑制血 管收缩和醛固酮 的释放 ,降低外周血压 ,改善 肾水球 局
两组患者均给 予低盐低脂 、低磷 低蛋 白优质蛋 白高 热量饮食 ,并 积极控制血压 、血糖 、血脂 、纠正水 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 紊乱等治疗 ,
未见明显差异 。
3讨

[ 4 ] 陈凯均, 李小媚 . 氯沙坦与雷米普利联 合应用对延缓 慢性 肾衰竭的 疗 效 观察 [ J ] 国 际医药卫 生导报, 2 0 1 2 , 1 8 ( 4 ) : 5 2 1 . 5 2 4 . [ 5 】 王怀 庆. 丹参联 合 缬 沙坦 对早期 慢性 肾衰 的疗 效评 价 [ J ] _ 海 南医
数据采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 进行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舛 佥 验,
以 ( X士 _ s )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 2 检验, P < 0 . 0 1 或 P < 0 . 0 5 , 表示有统计
学意 义。
2 . 2 治疗疗效 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 、尿素氮及2 4 h 尿蛋 白定量分别为 ( 1 3 7 . 9 3 土
Hale Waihona Puke ( 7 . 8 8 土 0 . 7 0 )m mo l / L , ( 0 . 8 1 ±0 . 6 2 )g / L 。两组治疗后在血肌酐 、尿 素氮及2 4 h 尿蛋 白定量与治疗前相 比较 ,均有明显下降 ( P < O . 0 1 ),治 疗后两组在血肌酐及2 4 h 尿蛋 白定量 组间相 比较 ,治疗组 明显优于对照 组 ( P < 0 . O 1 或P < 0 . 0 5 ),但在尿素氮两组间相 比较 ( P > O . 0 5 ),两组 间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是一种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或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引起。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或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

根据临床体会,脂肪肝可分为痰湿阻络型。

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应理气化痰,祛湿泄浊,可使用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方药包括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苍术、厚朴、泽泻、醋柴胡、萆薢、木香、明矾、生山楂、草决明等。

此方可用于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疗。

1.加减运用在临床上,本证型最为常见,也是最有效的。

如果痰热明显,可以加入胆南星和川贝母;如果大便黏腻不爽,可以加入川军、白头翁和秦皮;如果乏力气短,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出现肝热头晕,可以加入苦丁茶、栀子和龙胆草;如果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可以加入生石膏;如果失眠多梦,可以加入炒枣仁和首乌藤。

2.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抑郁不舒,或周身窜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便秘,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是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为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山楂15克。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如果两胁刺痛,可以加入赤芍和丹参;如果气短乏力,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腹胀,可以加入川朴;如果痛经,可以加入茜草和益母草;如果纳呆,可以加入炒莱菔子和焦三仙。

3.肝郁脾虚型临床表现为两胁胀痛,脘痞腹胀饭后更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纳呆口淡,或恶心呕吐,女性月经不调,气短乏力,舌质淡或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缓。

脂肪肝中医辨证施治

脂肪肝中医辨证施治

脂肪肝中医辨证施治展开全文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转运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保持其动态平衡。

脂肪在肝脏中产生堆积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肝脏比做一个加工车间,怎样会产生产品、原料的堆积呢?经验告诉我们:一是原料进的太多,超过车间的加工能力产生堆积;二是车间的工作效率下降产生堆积;三是产品不能及时运输出去也产生堆积。

其实脂肪肝的形成也是这个道理。

人体摄入的脂肪食物过量,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下降或转运能力降低,人的活动量减少,脂肪消耗量减少,都会造成肝脏脂肪的堆积。

中医认为脂肪肝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过逸少劳,或复加情志失畅,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液内停,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气滞痰浊瘀血互相博结,而成本病。

脂肪肝病位在脾与肝,遵“ 肝病治脾”理论,治疗以悦脾助运,振奋其用,使得水谷精微归于气化,并重视“ 痰湿瘀” 关键病理因素加以辨证施治。

轻中度脂肪肝,即使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阶段,如果能去除病因、积极用中药,肝组织学改变仍可好转,甚至完全恢复。

中医根据患者的证型,给予个体化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病名,在古代医籍中尚无脂肪肝的病名及相关的描述,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痞满”、“胁痛”等病的范畴。

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根据脂肪肝特定的部位,结合原发疾病,依据临床表现,通过长期实践,对脂肪肝的辩证施治总结:1、肝郁气滞型症见:胸闷胁胀,脘痞不舒,有时嗳气,情志抑郁或易怒,腹胀纳少,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苔薄白,脉弦,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活血。

方药:理气降脂汤柴胡6克,枳壳6克,郁金10克,青、陈皮各6克,佛手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地鳖虫6克,白术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3克。

2、气滞血淤型症见:右胁胀痛或刺痛,或见肝肿大,质稍硬,或右胁下触及包块,或有血管痣,舌质紫暗,脉细数。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41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41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41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41例临床观察。

方法: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共收治82例脂肪肝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41 cases of TCM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2014 8 a totalof 82 cases of fatty liver patients,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CM treatment.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effect is ideal,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fatty liver;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reatment;clinical observation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等脂质的大量堆积。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脂肪肝即受多种原因所引发的肝细胞内部脂肪过多堆积病变,脂肪性肝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并且逐渐发展成第二大肝病类型。

其中,以脂肪肝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临床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合理引入中医辩证,能够保证治疗的针对性,效果突出。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50例脂肪肝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

实验组年龄为27~77(44.75±0.73)岁,男女分别为16(64%)、9(36%)例;病程为2至11年,平均为(5.24±2.61)年。

对照组年龄为24~75(44.80±0.69)岁,男女分别为14(56%)、11(44%)例;病程为1至12年,平均为(5.30±2.58)年。

纳入依据:①研究项目报告已经递交给院内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脂肪肝;③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依据:①治疗依从性极差;②临床资料有缺失。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予以SPSS17.0软件处理,差异性不形成,即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科学合理地指导患者饮食,对其体质量进行控制。

若患者有酗酒史,应戒酒并提高配合治疗依从性。

在确定病因的基础上从根本上采取治疗措施。

实验组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基本体征,采用中医辩证思想细化脂肪肝的类型。

结合不同疾病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①肾阳虚弱型。

选择15克首乌、30克山药、15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5克仙灵脾、10克甘草、15克桑寄生、12克熟地、15克杜仲,将以上组方熬制成六味地黄汤进行加减治疗。

②瘀血内阻型。

选择12克红花、30克丹参、20克当归、15克生地、10克甘草、12克蒲黄、15克桃仁、20克白芍、30克山楂、15克川芎,将以上组方熬制成桃红四物汤并进行加减治疗。

③痰湿困脾型。

选择20克茯苓、30克生山楂、15克白术、12克半夏、10各甘草、15克黄精、30克葛根、15克陈皮、10克藿香、15克泽泻,将以上组方熬制成二陈汤并进行加减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辨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辨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脂肪肝占0.94%。

博粹堂老中医说,本病多为过食肥甘厚味,酗酒或缺乏运动所致,致使肝失疏泄,湿热蕴结,瘀血不化,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一、肝胃不和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或有恶心,腹胀,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弦。

治宜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黄、郁金、法夏、陈皮、茯苓、厚朴,泽泻、山楂、荷叶。

二、肝胆湿热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口苦口干,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中药:法半夏、黄芩、大枣、泽泻、草决明、竹茹、枳壳、黄连、茯苓、陈皮、郁金、丹参、姜黄,荷叶,生姜,甘草。

三、脾虚湿盛型:症见乏力,纳少,餐后腹胀,或伴胸闷,恶心,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连有齿印,脉濡细。

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减。

常用中药:木香、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大枣、泽泻、胆星、山楂、扁豆,甘草、砂仁,荷叶。

对于无明显症状而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者,可用疏肝降脂法,常用柴胡、何首乌、草决明、姜黄、郁金、山楂、泽泻、佛手、丹参、枳壳、荷叶等,水煎服,或制成丸药应用,均可获效。

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患者呈上升趋势,临床研究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当务之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0例脂肪肝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有肝区不适,胁胀、胁痛、腹胀、乏力、眩晕,口干和口苦、便秘等,脂肪肝诊断符合《实用超声诊断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82)中的有关B超诊断标准。

1.2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共100例,按3∶2比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

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8~75岁,平均(40.3±3.1)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5年;合并高脂血症45例,糖尿病9例,肥胖症16例,高血压25例(有的同时合并两种或3种病);中医辨证分型脾虚湿困型26例,肝胃不和型19例,肝脾两虚15例。

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8岁,平均(42.1±4.2)岁;病程0.5~12年,平均4年;合并高脂血症33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19例,脑血栓后遗症1例(有的同时患两种或3种病);脾虚湿困型18例,肝胃不和型13例,肝脾两虚型9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血脂情况大致相仿,具有可比性(P>0.05)。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服易善复胶囊(德国原装进口,主要成分:“必需”磷酸=EPL物质,天然胆碱磷酸二甘油脂,多量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约70%及亚麻酸和油酸300 mg;制造公司和制造商 A.Nattermann&Cie GmbH,Rhone-Poulenc Rorer ,Nattermannallee 1,50829 Koln)600 mg,3次/d,餐后服用;1周后改用300 mg/次,3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净肝方,1剂/d,分上下午各服1次。

净肝方组成:半夏10 g,何首乌12 g,白毛藤30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黄精15 g,黄芪30 g,凡参15 g,柴胡9 g,枸杞子15g,绞股蓝15g,山楂15 g,决明子15 g,赤芍10 g,茵陈15 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 g(后下)。

茵陈丹参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5例

茵陈丹参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5例

茵陈丹参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5例
周小平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1(022)001
【摘要】目的:总结中药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自拟茵陈丹参降脂方(茵陈、丹参、赤芍、怀山、山楂、泽泻、车前草、柴胡、郁金、防己、大黄、甘草)治疗本病35例.结果:总有效率94.30%.本方有疏肝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行气及健脾和胃、消食的功效.提示中药治疗脂肪肝可以改善肝功能,修复损伤之肝细胞,使脂肪肝逆转.
【总页数】1页(P8)
【作者】周小平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中医科,518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平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5例观察 [J], 杨丹;侯宝峰
2.降脂清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附西医综合治疗32例对照 [J], 高巍
3.自拟降脂保肝汤合丹参滴注液治疗脂肪肝59例 [J], 蒙杏泽;朱小晓
4.复方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5例临床观察 [J], 李军
5.甲硝唑降脂汤联用治疗脂肪肝35例 [J], 赵洪涛;王维博;杜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王利军1,杨学峰2
(1.辉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辉县453600;2.郑州东方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iR256.42 文献标识码:B
令人四肢不收”。中医认为脂肪肝多因嗜食肥甘厚 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安逸少 动,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 气等而引发本病。其病变部位与肝、胆、脾、胃、肾等 脏腑关系密切。 1.1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痰饮
等引起,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正虚邪 恋,以脾虚、肾虚为本,肝郁气滞、痰湿、瘀血为标。
2辨证施治 轻度脂肪肝可无症状,重度者可有肝脏肿大,两 胁胀闷或痛,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纳呆腹胀等。西 医检查多以ALT、AST、r—GT、TG异常,结合B超、CT 等可作诊断,肝穿可确诊。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中
津为痰,湿热痰火留着肝胆而成本病。正如《金匮翼 ・积聚通论》所说:“气滞成积者,忧思郁怒,久不得解
者,多成积”。 1.3劳逸失度 过度安闲、少动不劳,筋骨懈堕,气血不畅,壅遏不
脘闷食少,肌肤不泽,面黯或发青,舌苔薄,舌质暗或 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消积。方 选膈下逐瘀疡加减,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
内聚,壅滞肝胆;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赙,壅遏中
焦,湿热内生,熏灼肝胆;饮食不洁,湿热疫毒或秽浊 之物从口而入,损伤脾胃,化热生毒,移聚肝胆;嗜酒 过度,气血逆乱,损伤肝胆,日久必湿热蕴结,热毒内 攻,终成“酒积”、“酒癖”、“酒黄”之病。
1.2情志失调
七情过激,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或气 滞不行,则血行不畅,血瘀内阻;或肝气横逆,损伤脾
舌质红,脉弦数。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小 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常用柴胡、黄芩、半夏、黄 连、枳壳、泽泻、决明子、茵陈、大黄、栀子、虎杖、川楝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结合西药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降血脂、抗氧化剂、保肝护肝等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龙胆泻肝汤,疗程均为4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酶学指标、胆碱酯酶及CD62p、GMP140的变化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酶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CD62p和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西医常规护肝方法治疗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脂肪肝;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型;中西医结合脂肪肝除加重肝脏病变外,还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

目前西医临床尚无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大多给予调节血脂和保肝药物进行治疗,但某些降脂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却升高肝脂,反而进一步加重肝脏脂肪的沉积。

为寻求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笔者根据中医之辨证分型,选取60例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60例,均符合中医分型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肝硬变和肝癌等严重肝病患者。

將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8.32±6.89)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3.67±1.82)年;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2.14±7.28)岁,病程8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3.49±2.04)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32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32例临床观察
延或久 治不 愈而成 为慢性 咳嗽 。 咳嗽 日久 , 其必 损 咳 , 牛蒡子 以清 利咽 喉共 为佐 药 ; 配 陈皮理气 健脾 , 伤肺之 气 阴。肺 肾 为子 母 之 脏 , 肾 阴液 互 相 滋 以防滋 阴药 腻滞脾 胃, 肺 炙甘 草 调 和诸 药 , 者 共 为 二
养, 肺津 敷布 以滋 肾 , 肾精 上 滋 以养肺 , 为 “ 称 金水 使 药 。全 方共 奏补 肾益肺 、 化痰 止 咳之功 。临床根
收稿 日期 :09— 8~3 ; 20 0 1 修回 日期:0 9— 9—2 20 0 1
( 型) 中度 8 (I ; I , 例 I 型) 肝郁脾虚 型 1 例 , 2 痰瘀 互结 型 9例 , 湿 内阻型 4例 , 肾不足 型 5例 , 痰 肝 湿
热 内蕴型 2例 。两组患 者 的年龄 、 性别 、 病程 、 证 辨 分型 等 比较差 异均无 统计 意义 ( 00 ) 具有 可 P> .5 ,
病机主要有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 湿热 内蕴、 痰浊郁
结、 肾气不足等。治疗 以疏肝解郁 、 化痰利湿 、 活血化
标准 将其分为 5型, 分别为肝郁脾虚型 1 例 , 0 痰
瘀互 结 型 1 0例 , 湿 内 阻 型 5例 , 。 足 型 3 痰 肝 肾不
瘀、 健脾益肾为主, 辅以清热、 解毒 、 利胆、 、 泄浊 化积、 例 , 湿热 内蕴型 4例。对照组男性 2 2例 , 女性 1 0 补肾、 养肝等。我们对 3 例脂肪肝患者给予中医辨 例 ; 2 年龄 2 ~ 2岁 , 8 7 平均(07± . ) ; 5 . 4 3 岁 病程 1 ~
熟地 黄 、 当归 并 用 , 阴 、 血 、 血 , 滋 养 活 3药 共 为 君
咳嗽病 位在 肺 , 与脾 肾相 关 。肺 为 娇 脏 , 多 不 药 ; 玄参咸寒 , 助熟地黄、 百合滋阴壮水以清虚火 , 耐寒 热 , 居高 位 , 五脏 之华 盖 , 为外 邪 侵 袭 。 贝母 、 且 为 易 杏仁 清热润 肺 、 痰止 咳 , 化 蛤蚧 咸平 , 肾 阳、 助 外邪袭 肺 , 化热伤 津 , 因燥 热犯肺 , 或 多致使 咳嗽迁 补肺气、 定喘咳, 共为臣药 ; 桔梗载药上行 , 化痰止

中医药辨治脂肪肝的体会

中医药辨治脂肪肝的体会

中医药辨治脂肪肝的体会肝脏是脂质物质的重要代谢器官,如因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过多,贮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加及新的检测手段不断问世,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脂肪肝的病因主要为酗酒、肥胖、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但文献介绍迄今仍有20%为原因不明者;其发病与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氧应激、免疫反应等有关。

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使脂肪肝得到有效的治疗,显得日益迫切。

笔者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及临床观察,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供同道参考。

一、中医对脂防肝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和大量的中医药临床实践,可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胁痛”、“痰浊”、“肥气”、“臌胀”、“肝癖”等范畴。

多数学者认为脂肪肝的病因是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饮酒无度,湿热蕴积脾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痰浊(湿)内生,气滞血瘀,最终导致气滞、痰湿、瘀血互结,积于胁下。

其病位在肝脾,与肾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内居元阴、元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

肝之藏疏,脾之运化,无不依赖阳气之鼓动,若肾气不足,肾阳虚弱,则气化不及,加重痰湿和瘀滞,故肾为痰之根,脾为痰之源。

因此其病机可概括为: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不化,痰浊内生。

因此,活血化瘀、清热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祛痰、温补脾肾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温补肾元以疏肝健脾,能进一步提高治疗脂肪肝的疗效。

二、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一)辨治方药:脂肪肝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虽临床表现不一,然病本则同,皆以痰瘀互结为主,其主症为肝脏肿大,右胁胀满或疼痛,偶有压痛,少数有轻度黄疸,重症可有腹水和下肢水肿,面色偏暗,舌质淡、舌下可见瘀筋、苔白腻浊,脉弦而滑。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辩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远高于对照组的72.9%,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辩证疗法应用于脂肪肝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极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肝脏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辩证疗法;西医疗法;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65-02脂肪肝是一种疾病或者药物等引起的人体肝细胞内脂质积聚量达到肝湿重5%及以上的临床现象,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蜘蛛痣、易疲劳、肝脏肿大、黄疸、全身乏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肪肝患者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20例重度脂肪肝患者、38例中度脂肪肝患者和82例轻度脂肪肝患者,将其按照脂肪含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男性50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0~52)岁,平均年龄为(41.3±7.1)岁;观察组70例,男性48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2~51)岁,平均年龄为(42.7±6.8)岁。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脂肪肝类型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严格控制患者的体重,有酗酒史的患者要戒酒配合治疗,查清病因从根本上去除等。

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56例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56例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56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09例慢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常规治疗,实验组(5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紫草合剂辨证施治,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55.4%,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率为30.2%,有效率为69.8%,两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紫草合剂;中药;脂肪肝【Summary 】purposeObserve Chinese medicin 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reatment effect for fatty liver.MethodThe patient of 109 chronic fatty livers is random divided into two sets of,matched control(is 53)normal regulations treatment,the experiment set(is 56)adds to use on this foundation from draw up purple grass to match dialectical Shi Zhi,observe two sets of curative effect.ResultThe experiment set shows the efficiency as 55.4%,efficient is 94.7%;The matched control shows the efficiency as 30.2%,efficient is 69.8%,two sets of statistics’ learn ing up has already shown Zhao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Unite 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reatment fatty liver to contain better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Keyword 】the purple grass matchChinese herbal medicineFatty liver脂肪肝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多,特别在我所在地区已成为仅次于肝炎病毒的第二大肝病病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辩证治疗脂肪肝20例疗效观察

辩证治疗脂肪肝20例疗效观察

辩证治疗脂肪肝20例疗效观察摘要】采用中医辩证论治加脉血康胶囊治疗脂肪肝20例。

结果: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说明应用中药辩证分类加脉血康胶囊治疗本病,可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肝内脂肪代谢。

【关键词】脂肪肝辩证论治健脾降脂解郁降脂活血化瘀补肾降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5~40岁5例,41~50岁10例,51~65岁5例;病程1~8年;20例均超过标准体重。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6例,有糖尿病病史4例。

1.2 诊断依据: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B超检查进行诊断。

脂肪肝患者大多形体肥胖,有饮食失调、嗜酒、糖尿病或肝炎等病史。

表现为疲乏,肝区疼痛或不适,腹胀,食欲不佳;少数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化验检查:肝功能轻度或中度异常,血脂异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值。

B超提示:肝实质回声致密,管道结构显示欠清;或前场回声致密,后场回声衰减。

1.3 辩证分类:痰湿困脾型(8例),证见肝区胀痛,胸闷,气短,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头晕健忘,舌质红、苔黄腻、脉濡缓。

肝郁气滞型(6例),证见肝区隐隐胀痛,胸闷,善太息,口苦,便干,舌苔薄,脉弦。

瘀血内阻型(4例),证见肝区针刺样疼痛,四肢麻木,舌有瘀斑,苔薄,脉涩。

肾阳虚弱型(2例),证见肝区隐痛,倦怠乏力,腰背酸软,大便溏泻,舌淡,体胖,脉沉细。

2 治疗方法2.1 痰湿困脾型:治予健脾利湿,化痰降脂。

方用二陈汤加减:半夏12g,陈皮15g,茯苓20g,泽泻 15g,莱菔子20g,生山楂30g,葛根30g,黄精15g,白术15g,藿香10g,甘草10g。

2.2 肝郁气滞型:治予疏肝理气,解郁降脂。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陈皮20g,郁金20g,白芍20g,泽泻15g,生山楂30g,大黄9g,甘草6g。

2.3 瘀血内阻型:治予活血化瘀,补气降脂。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2g,生地15g,当归20g,白芍20g,川芎15g,丹参30g,蒲黄12g,山楂30g,甘草10g。

中药治疗36例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36例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36例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钟玉芳
【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5)001
【摘要】应用自拟舒肝利胆汤及金水宝联合疗法对36例脂肪肝病人进行了系统治疗。

结果:治愈10例,显效17例,好转9例。

故提示中药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钟玉芳
【作者单位】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55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J], 夏水渊
2.安珐特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J], 叶蕾;朱肖鸿;付淑艳
3.辛伐他汀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100例疗效观察 [J], 王卫东
4.辛伐他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中药治疗脂肪肝100例疗效观察 [J], 王卫东
5.穴位埋线联合疏肝化痰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观察 [J], 梁炳君;沈维增;廖圣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脂肪肝患者35例,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病人共35例,15例治愈,15例显效, 5例有效,总治愈率42.86%,总显效率85.72%。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辨证分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实验室等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发病率及检出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脂肪肝是指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属于代谢性肝病,表现为肝重量中脂肪比例超过5% ( 最高比例可达40%~ 50%) , 或组织学上肝实质的脂肪比例超30%[1]。

临床表现有形体肥胖,肝脏肿大,肝区痛或压痛, 少数患者有轻度黄疸。

可借助b超或ct等检查确诊。

脂肪肝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中医学认为属于“胁痛”、“癥瘕”、“积聚”、“痞满”、“肥气”等范畴。

作者选取来我院治疗的35例脂肪肝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并个体化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脂肪肝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8~64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10年。

b超或ct检查提示有脂肪肝。

1.2分型及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四型:①气滞血瘀型8例,证见胸胁钝痛,胸闷腹胀,面色灰晦,或有蜘蛛痣,舌有瘀斑
或紫胖,脉涩或弦。

治应活血理气,通络化瘀。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生地、赤芍各15g,柴胡5g,枳壳、桃仁各10g,泽泻20g,甘草3g,三七4g,山楂30g,莪术10g。

见头晕气短乏力,兼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决明子各20g;胸闷心痛者丹参30g,元胡10g。

②脾气虚弱型11例,证见喜温喜按,胸满脘胀,神疲肢困,头昏气短,时有心悸,动则加剧,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滑而弦细。

治拟健脾益气化痰。

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半夏、白术各10g,白茯苓15g,陈皮log,淮山药15g,甘草3g,薏苡仁30g,党参12g,泽泻20g,山楂30g,桂枝3g,姜黄10g。

气短、头昏、明显肢困加用黄芪20g,首乌15g,荷叶10g。

③痰浊中阻型9例,证见呕恶纳呆,胸脘满闷,体胖乏力,脉滑,口粘吐痰,舌苔厚腻。

治拟化痰燥湿祛浊,方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白茯苓15g,半夏、陈皮各log,莱菔子、白芥子各9g,柴胡9g,泽泻15g,炒苏子12g,生山楂30g,甘草3g。

alt增高者加虎杖、茵陈各30g;胁痛加郁金10g、赤芍、何首乌各15g;眩晕较甚者,加竹茹12g,天麻10g。

④肝郁气滞型7例: 胸脘不舒,胁肋胀痛, 善太息,倦怠乏力, 纳呆、恶心、腹胀,脉弦细,舌暗红且苔薄白。

治则疏肝健脾,方选逍遥散加减。

白芍25g ,当归10g ,茯苓25 g ,柴胡10g , 枳壳10g,白术20g,元胡15g , 郁金15g,川楝子10g,丹参15g,甘草10g,山楂25g。

肝郁化火,口干易怒者加栀子10g。

以上各型均水煎取汁500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三个月。

同时指导患者调节情志,清淡饮食,禁烟、酒,忌厚腻
肥甘之品,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体育锻炼。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胁痛、舌苔、脉象变化,及b超、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

1.3疗效评价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等影像检查提示脂肪肝恢复正常,血脂、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等影像检查显示脂肪肝减轻2度以上,肝功能恢复正常、血脂明显下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等影像检查显示脂肪肝减轻1度,肝功能基本正常、血脂有所改善但低于显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b超等影像检查、血脂、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结果
所有各型患者经治疗全部有效,治愈15例,总治愈率42.86%,显效15例,显效率42.86% ,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质的大量堆积,肝湿重>15%是脂肪小滴时即形成脂肪肝[2]。

脂肪肝的形成与过多摄入游离脂肪酸及合成甘油三酯增加,合成分泌极低密度酯蛋白减少,肝脏甘油三酯转运受阻,肝内脂肪酸的氧化减少有关[3],常继发于营养过剩、肥胖、嗜酒、药物中毒、糖尿病等。

脂肪肝治疗的根本在于减少甘油三酯合成,改善肝功能,增加肝血流量,避免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于嗜食肥甘厚味,饮酒不节,或情志失
调,或久病体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邪、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淤积于肝所致,病位主在肝脾。

脾胃运化失调,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聚为湿痰,留滞肝脏,肝失调达,瘀阻肝络而成。

故治疗以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化痰利湿及疏肝解郁为其主要治法。

方选血府逐瘀汤、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逍遥散,并根据病情及检查结果不同加减用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姜黄、三七、山楂、柴胡、首乌、泽泻、茵陈、决明子、荷叶等均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适当配合辨证治疗可起到更好的功效。

何首乌能刺激肠蠕动,抑制外源性脂类吸收,并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

党参、丹参可以促进肝细胞中的脂肪氧化而降低其脂肪含量。

此外,在治疗同时要注意调节情志和饮食,以低脂、低盐、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适量运动,并忌食辛辣之品、烟酒等 [4]。

本结果提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脂肪肝更能体现个体化的治疗理念,并经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安,王小军. 中医辨证论治加调护治疗脂肪肝 56 例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08,28(6):421.
[2] 曹建春. 辨证治疗脂肪肝 60 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8):490.
[3] 朱耀群,陈军贤,林祖辉. 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52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1(11).
[4] 弓少萍. 辩证治疗脂肪肝 20 例疗效观察[j]. 中外健康文
摘,2011,8(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