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_下颌第三磨牙正畸近移疗效比较
骨性III类正畸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
骨性III类正畸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目的:比较重度骨性III类患者手术治疗与正畸掩饰性治疗的不同疗效。
实验方法:选取手术治疗骨性III类12名和掩饰性治疗骨性III类患者13名,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和咬合关系,以及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上下颌骨与牙齿位置,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结束后咀嚼功能的改善,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面型的改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严重的骨性III类患者,手术治疗是其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掩饰性正畸治疗患者也能获得较满意的咀嚼功能和面型。
标签:骨性III类;面型;咬合关系咬与咀嚼功能成年骨性III类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手术治疗,一种是正畸掩饰性治疗[1]。
手术治疗通常患者需要麻醉,住院,有一定的风险性,费用较高;但可以改变面型[2-4]。
而正畸掩饰性治疗是通过牙齿的过度倾斜,来达到改善咬合关系的目的[5]。
重度III类患者理论上讲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解决,但部分患者由于担心手术风险,不愿接受手术治疗,仅希望通过正畸治疗改善面型与咬合。
本研究拟通过对手术治疗与正畸掩饰治疗的重度骨性III类患者进行分析,对比其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实验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2010年25例重度骨性III类患者,12名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名女性,5名男性;13名接受正畸掩饰性治疗,其中9名女性,4名男性。
年龄在20岁——27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特征:(1)治疗前ANB角均小于-20;(2)安氏III类的磨牙关系以及前牙反牙合;(3)凹面形;(4)没有其他系统性疾病,如唇腭裂。
1.2 实验方法治疗前,两组患者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掩饰性治疗的患者采取拔除四个前磨牙的正畸治疗,而手术患者均采用上颌拔牙以及Lefort I 和BSSO手术方法。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是指牙齿未能正常生长而被周围的骨质所挡住,因此需要进行拔除。
目前,常用的拔牙方法有手术切开拔牙和压迫法拔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点。
本文将对这
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手术切开拔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
全身麻醉,并在牙齿周围切开一小段牙龈,然后用一把骨钳夹住牙齿,将其人工拔出。
这
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观察牙根、周围的骨质和神经组织,确保拔牙过程中不会损伤
到关键部位,有效降低了拔牙风险。
然而,手术切开拔牙也有一定的缺点。
首先,由于需要进行骨钳夹住,可能会在拔牙
时压迫到周围的组织,引发疼痛。
其次,由于需要进行手术手段,因此过程较为繁琐,需
要长时间的康复期。
此外,手术切开拔牙的费用相对较高,也限制了患者的选择。
压迫法拔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其操作步骤如下:医生会在牙齿周围注射麻醉药物,然后将牙齿和周围的骨组织使用钢丝缚紧,缚紧后,使用紧螺丝工具,使其牙根逐渐
脱离骨组织,并轻轻移动牙齿。
最后,用手牵张牙齿,轻轻拔牙即可。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
于操作简便,不需要手术切开,不会损伤周围的组织,因此不会引起过多的疼痛。
同时,
其费用相对较低,适用于更多的患者选择。
综上所述,手术切开拔牙和压迫法拔牙各具优缺点。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
的口腔情况、费用、个人感受等方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同时,为了避免出现风险,建议在拔牙前先进行诊断,确定拔牙的确切方式,选择专业的口腔医生进行操作。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何玉宏;段银钟;李娟;汪银雄;李楠【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06(22)4【摘要】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
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以及下颌长度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拔牙组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非拔牙组中下颌萌出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变化量进行组间比较,上颌萌出间隙(U-ES)拔牙组比非拔牙组平均增大1.35 mm(P<0.05),下颌萌出间隙L-ES(R)和L-ES(X i)分别增大了2.72 mm(P<0.05)和3.16 mm(P<0.01),下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减小0.31 mm(P<0.05),下颌骨长度增加1.68 mm(P<0.05);上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变化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可增大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有利于第三磨牙的萌出。
【总页数】3页(P430-432)【关键词】全口曲面断层片;萌出间隙;第三磨牙阻生【作者】何玉宏;段银钟;李娟;汪银雄;李楠【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口腔科;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开封市卫生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相关文献】1.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J], 韩晓利;肖丹娜;尹硕;;;2.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J], 韩晓利;肖丹娜;尹硕3.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与保留(十六)——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第三磨牙位置和倾斜度变化 [J], 葛元输;刘进;郭鑫;韩剑丽4.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 [J], 贺钰;严斌;张春利;丁凯5.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 [J], 何玉宏;席兰兰;潘继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拔牙矫治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关系
拔牙矫治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关系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可分为萌出前期:下颌第三磨牙在下颌升支底部发育,咬合面向近中倾斜;萌出期:牙胚沿牙体长轴移动,伴近中移动;萌出后期: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到咬合功能位置后,终身伴有轴向和近中向的移动。
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因素包括下颌升支前缘的改建性骨吸收,下颌牙弓和牙槽向前的生长量,下颌体矢状向的生长量;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因素包括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牙根发育状况和患者的矢状骨型等。
评价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的手段有x线头颅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和锥形束CT。
拔除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尚无定论。
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受多因素影响,目前尚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标签:拔牙矫治;下颌第三磨牙;前磨牙;牙萌出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正式提出了“8020”目标,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能够正常咀嚼和不松动的牙齿。
在错颌矫治中,最常用的拔牙模式是减数4颗前磨牙,少数情况选择拔除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而在减数4颗前磨牙进行牙列矫治后,部分患者的下颌第三磨牙因阻生或并发症,仍必须拔除。
口腔内仅存留24-26颗天然牙,这对“8020”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拔牙矫治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本文就下颌第三磨牙发育、萌出特点及其阻生相关因素,正畸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预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下颌第三磨牙发育萌出特点牙发育可分为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8-10岁下颌第三磨牙的硬组织开始形成,12-16岁釉质矿化完成,17-21岁开始萌出,18-25岁牙根发育完成。
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过程可分为萌出前期、萌出期和萌出后期3个阶段。
萌出前期:下颌第三磨牙在下颌升支底部发育,咬合面向近中倾斜;萌出期:牙胚沿牙体长轴移动,同时伴近中移动,尽管牙萌出机制尚不清楚,但其萌出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研究认为,随着下颌升支前缘骨吸收,下颌第三磨牙从下颌升支相对移位到下颌体部,在此过程中牙冠没有明显的向上移动。
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对双颌手术矫治效果的影响
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对双颌手术矫治效果的影响目的评价骨性Ⅲ类畸形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的效果及对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3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其中18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另18例未拔牙。
对2组病例术前正畸后及治疗结束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术前正畸后,拔牙组的U1-SN、鼻唇角(Cm-Sn-UL)和覆盖都较非拔牙组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8.66±1.42)mm,非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6.21±3.06)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拔牙组ANB、U1-SN、NA-PA在正常值范围内(P>0.05)。
结论在骨性Ⅲ类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上颌拔牙术前正畸能够更彻底地去代偿,真实反映原有骨性畸形,使下颌能够后退至更加理想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矫治凹面型。
标签:骨性Ⅲ类错;拔牙;去代偿;侧貌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and non-extraction decompensation to bimaxillary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skeletal class Ⅲmalocclusion Xu Bing1, Qin Ke2. (1. Dept. of Orthodontics,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Dalian, Dalian 116021, China; 2. Dept. of Orthodontics, School of Stomat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and non-extraction decompensation to bimaxillary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skeletal class Ⅲmalocclusion and the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Methods Records of 36 completed surgical-orthodontic treatment skeletal class Ⅲmalocclusion patients were obtained from School of Stomat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18 underwent maxillary premolar extraction, the other 18 underwent non-extraction. Their post-decompensation and postsurgery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were analyzed objectively, and their profile scissors-shadows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evaluated subjectively. Results The cephalometric index of post-presurgical orthodontic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eviations between the extraction and non-extraction groups including U1-SN, Over-jet and Cm-Sn-UL values(P<0.05). During surgery, mandible was retruded (8.66±1.42)mm in extrac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6.21±3.06)mm in non-extraction group(P<0.05). After surgery, the extraction group achieved more normal ANB,U1-SN, NA-PA values(P>0.05). Conclusion Maxillary premolar extraction can make incisor decompensation morecomplete so that mandible can be retruded to more ideal position and concave face can be successfully corrected.[Key words] skeletal class Ⅲmalocclusion;tooth extraction;decompensation;facial profile对于严重的成年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无法进行生长改形治疗,而牙齿代偿性移动治疗只能减轻颌骨的相对畸形程度,不会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正颌外科手术。
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对第三磨牙的影响
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对第三磨牙的影响作者:刘新庆刘淑琴郁章欣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比较青年正畸治疗患者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
方法:回顾68例伴随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安氏Ⅰ类青年正畸患者,分别设计不拔牙、拔除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闭合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应用曲面断层片分析三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角和萌出间隙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
结果:非拔牙组治疗前后左右下颌第三磨牙倾角(RM3\LM3)、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RS\LS)、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牙冠宽度比率(Rratio\Lratio)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RM3、LM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关健词]正畸;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4-0481-04下颌第三磨牙因阻生率高,诱发智齿冠周炎、第二磨牙龋坏和牙根吸收,食物滞留,或被认为加重牙弓中段和前段的拥挤,临床常预防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1]。
但是,第三磨牙的保留对修复、正畸、移植等能提供帮助[2],保存28颗牙的正畸设计理念和下颌第三磨牙竖直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3]。
拔牙选择与正畸治疗悉悉相关,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就不拔牙或不同部位拔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或阻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4-8],无论拔除哪一颗前磨牙或磨牙,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均有所增加或伴随冠倾斜角改善。
但比较青年患者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正畸治疗合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患者68例(121颗牙),拍摄正畸治疗前后全口口腔曲面断层片。
两种手术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比较
两种手术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比较
张述寅;莫静珍;胡开进
【期刊名称】《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3(39)1
【摘要】目的:比较先出根法(出根法)和先出冠法(出冠法)拔除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0名双侧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一侧采用出根法拔除、另一侧采用出冠法拔除,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出根法和出冠法手术时间分别为:(8.59±1.62)min和(10.49±1.55)min(P<0.05),邻牙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4.5%(P<0.05);两种方法术后疼痛、面部肿胀、术后出血、下牙槽及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出根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邻牙损伤的发生率。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张述寅;莫静珍;胡开进
【作者单位】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11
【相关文献】
1.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两种拔除方式效果比较
2.两种局麻药物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3.2种翻瓣设计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效果比较
4.三
种不同截冠方式对下颌近中或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临床效果比较5.两种手术方法在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轴倾度的影响
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轴倾度的影响作者:胡玉乾李方研吕秀梅胡建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30期[摘要] 目的研究拔除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矫治两种矫治方法对发育中的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39例拔除第一前磨牙和39例非拔牙矫治患者术前和术后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分析。
选用水平参考平面测量和比较发育中的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变化。
结果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下颌第三磨牙直立角度平均值左侧为(7.1±2.5)°,右侧为(5.9±1.5)°;非拔牙矫治组左侧为(3.5±0.8)°,右侧为(3.2±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第一前磨牙拔除;第三磨牙倾斜角;非拔牙矫治;曲面断层片;正畸治疗[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0-0055-04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除常见的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主诉,近年来下颌第三磨牙成为导致正畸治疗保持阶段结束后引发下颌切牙拥挤的主要原因[1]。
正畸医生需要建立下颌第三磨牙与牙弓其他牙齿之间相互关系的意识,关注第三磨牙是否能正常萌出、是否会阻生、是否会引起下颌前牙的拥挤,特别是拔牙矫治是否会阻断由于下颌第三磨牙带来的拥挤并对其萌出的影响[2]。
近年来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第三磨牙阻生原因以及萌出预测等方面,缺乏正畸治疗对发育中的第三磨牙影响的研究。
12岁是公认的矫治最佳年龄,而这个年龄第三磨牙的钙化有限,所以第三磨牙的发育和走向对于制定矫治计划至关重要。
以往的研究显示,发育中的第三磨牙会不断改变它的角度,并且进行萌出前的旋转。
10~15岁,牙胚接近第二磨牙的时候,第三磨牙会有平均11.2°的直立旋转,这对于改善第三磨牙的阻生非常有效,但是这种直立的控制如果没有发生,第三磨牙的阻生就在所难免,因此清楚地知道矫治方法会对发育中的第三磨牙如何诱导和干预非常有意义[3,4]。
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疗效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2018 年10月 第5卷/第29期V ol.5, No.29 Oct. 201868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 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疗效张锦花(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口腔综合科,江苏 南京 210046)【摘要】目的 总结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后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换修复治疗的临床过程和效果;方法 第一恒磨牙缺失或拔除严重龋坏的第一恒磨牙,用正畸方法前移第二、三恒磨牙代替第一、二恒磨牙位置。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出现第二磨牙牙根及齿槽骨吸收问题。
在患者实施正畸治疗前后利用X 线对患者上下颌前牙状况进行显示,治疗后患者下颌前牙直立、上颌前牙显著、上颌前牙轴倾斜度较小,总之患者改善十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正畸治疗后,原第一恒磨牙位置缺隙消失,牙列整齐,磨牙呈"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牙列功能恢复,患者免于镶牙。
结论 第一恒磨牙缺失后,正畸治疗替换修复治疗,其疗效可靠,患者满意.【关键词】正畸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致缺失;第二、三恒磨牙【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9.68.02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青少年第一恒磨牙缺失问题越来越普遍,基于这种情况下对正畸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达到正畸效果牙医通常会通过前移第二和第三恒磨牙来填补第一恒磨牙的缺失位置[1],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18例患者为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8年9月来门诊接受治疗的18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恒磨牙缺失或严重龋坏现象,患者平均年龄21岁,通过正畸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纳入标准:上下颌牙列完整、牙齿形态正常、牙列前突、拥挤需拔牙矫正或者需要修复缺失、严重龋坏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后的第三磨牙胚倾斜位或垂直位初萌存在、形态正常;第一磨牙已拔除患者或严重龋坏准备拔除患者。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第三磨牙无法自然长出,而受到阻碍无法生长。
对于阻生第三磨牙,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一系列口腔疾病和牙齿拥挤等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口腔美容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非常必要。
目前,针对阻生第三磨牙拔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手术拔牙和保留拔牙。
本文将从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拔牙效果、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哪种方法更加适合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1. 手术拔牙手术拔牙是指采用手术切开牙龈,清除阻碍牙齿生长的骨质组织,采用钳子、锤子等工具将牙齿直接拔除的方法。
手术拔牙是一种传统的拔牙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下面我们将从手术步骤、拔牙效果和术后恢复三个方面推荐手术拔牙的优缺点。
1.1手术步骤手术拔牙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步骤如下:(1)局部麻醉:在拔牙前需要先行局部麻醉,减轻患者拔牙时的疼痛感。
(2)切开牙龈:手术器械切开牙龈。
(3)清除骨质组织:医生使用锤子、钳子等工具,清除阻碍牙齿生长的骨质组织。
(4)拔牙:医生使用特制钳子将牙齿直接拔出。
1.2拔牙效果手术拔牙的效果非常显著。
由于手术操作直接清除源头的牙齿阻碍物,因此可以达到快速拔牙的效果。
另外,手术拔牙不会因为阻生牙齿的位置和大小而受到限制,因此可以高效地解决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问题。
1.3术后恢复手术拔牙的恢复期相对较长。
手术后必须保持口腔卫生,饮食需选择软食,口腔内要避免刺激性、辛辣等食物。
一旦手术完成,就需要进行冷敷和消炎止痛治疗。
一般来说,手术拔牙后的疼痛和肿胀会持续数天,需要患者遵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恢复和治疗。
2. 保留拔牙保留拔牙是指通过保留阻生的牙齿,选择等待其继续生长或进行局部治疗等方法,达到拔除无牙龈缺损、且保留牙齿的目的。
保留拔牙是在阻生牙齿无切口、疼痛等病症的情况下,选用掌握最新技术的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接下来,我们将从保留拔牙的步骤、拔牙效果和术后恢复三个方面探讨保留拔牙的优缺点。
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分析
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 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分析于吉冬(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吉冬口腔诊所,辽宁 大连 116600)【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诊所收治的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者是缺失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修复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第一恒磨牙位置中的缺隙得到填补消失,牙列形状整齐,而患者的磨牙呈现出交错的咬合关系,牙列的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在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66.02在临床上,第一恒磨牙又被称为六龄齿,在牙齿的功能中,在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
在人体牙齿的发育当中,第一恒磨牙其萌出的时间比较早,因此会具有比较明显的“窝沟点隙”的特点,因此容易发生龋齿的现象[2]。
受到各种因素的印象,第一恒磨牙出现残冠或者是残根的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时还会导致缺失现象的出现。
常规的治疗中往往需要将患者的龋齿进行拔除之后进行镶牙,但是患者对该种治疗方法的心理接受程度不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研究探讨了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诊所收治的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者是缺失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正畸近移疗效比较
E gws api c. e rcdr i ldd een dnio .coig x at n pcs n ajsn oc sl d e i pl ne e a poeue n u e l l g eti c vi t n ls et ci sae ad dut g cl a n r o i u
F u t i r d a n v ri X n 7 o 3 C ia o rh Ma t y Me i lU i st a 1 o 2。 h n a c e y.
【 bt c】 0 j t e oc pr t fc fh ei oe et pr n wr hdm ls fr e A s at r b e v T o a e f to t m s l vm n o u e adl e tr o r ae t ei m e h ee s e am p o j a t f h
r lt n h p . s l T e te t n u c me i l a in s wa x eln i o d o c u in a d f n t n T e u p r ea i s i s Re u t o s h r ame t o t o n al p t t s e c l tw t g o c l so n u c o . h p e e e h i
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疗效
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总结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后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换修复治疗的临床过程和效果。
方法第一恒磨牙缺失或拔除严重龋坏的第一恒磨牙,用正畸方法前移第二、三恒磨牙代替第一、二恒磨牙位置。
结果正畸治疗后,原第一恒磨牙位置缺隙消失,牙列整齐,磨牙呈“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牙列功能恢复,患者免于镶牙。
结论第一恒磨牙缺失后,正畸治疗替换修复治疗,其疗效可靠,患者满意。
【关键词】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正畸治疗替换修复【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073-02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是牙合的关键[1]。
因其萌出较早,具有显著的“窝沟点隙”,是龋齿的好发部位,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甚至缺失的情况十分常见[2]。
若拔除龋坏牙后镶牙,年轻患者多难以接受,如能利用好第二、三恒磨牙,关闭拔牙缝隙代替修复治疗,患者将很乐意接受。
本人利用该方法治疗的病例20例,效果良好,患者的满意度高,以下加以概述: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此类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
年龄在13-31岁之间,平均年龄17岁。
治疗前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的16人,已缺失的2人,同时伴有严重龋坏和缺失的2人。
第三磨牙已萌出(无阻生)2人,第三磨牙已萌出(伴近中阻生)6人,第三磨牙尚未萌出者摄X片均示牙胚发育正常且位置良好。
2.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病例,经由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后,拔除严重龋坏的第一恒磨牙,其中13例患者为非对称性拔除第一恒磨牙,需同时拔除部分第一、二前磨牙,以改善牙列拥挤,或内收前牙。
拔牙后以方丝弓技术矫治,第二恒磨牙粘带环,排齐牙列,更换弓丝为0.017×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在第二恒磨牙近中弯制“T”形曲,远中进入第二恒磨牙带环頬面管,以橡皮链牵引第二恒磨牙向近中移动。
需内收前牙时,适时以不锈钢方丝弯制内收曲内收前牙。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下颌中位置异常,无法正常生长的第三磨牙。
这类问题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才能够被解决。
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方法为手术拔牙和牵引疗法,下面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它们的优劣之处。
手术拔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它通常是在麻醉下进行的。
手术拔牙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迅速,有效过程短,疗效明显。
此外,术后患者通常只需要进行一周左右的恢复,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
不过,手术拔牙也有它的弱点。
例如,它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下颌骨密度下降,因为拔牙后,下颌骨无法承受与咀嚼有关的压力,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此外,拔牙手术也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出血或者感觉丧失。
牵引疗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治疗方法。
它的作用是通过向下颌施加轻微的拉力,引导第三磨牙向正常位置发育。
这种治疗方法优点是:相对较少的副作用、可以对牙齿进行逐步的调整,使患者能够保留原有的牙齿,术前术后过程比较舒适等。
缺点是: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过程,患者需要注意疗程中的口腔保健,牵引控制不到位会导致牙齿没在正确的方向上移动,最终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引发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口腔感染等。
综上所述,手术拔牙和牵引疗法各有优缺点。
对于较为严重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问题,手术拔牙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方式,它的过程简单、快速,疗效明显。
但如果对牙齿进行修复,需要考虑其周边牙齿的影响。
对于轻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问题,牵引疗法是更好的选择,它能够对牙齿进行逐步的调整,保留其它原有的牙齿,患者术前、术后过程比较舒适,但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过程。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严重程度,结合个体情况进行选择,确保牙齿的健康与美观。
16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第三磨牙位置和倾斜度变化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1634(2007)03- 0186- 02
Changes of mandibular thir d molar angle and position after extr action of mandibular fir st molar dur ing or - thodontic tr eatment GE Yuan- shu,LIU Jin,GUO Xin,HAN Jian- li.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henzhen Children's Hospital. Shenzhen,518026,China.
[Key words] orthodontic treatment;mandibular first molar;extraction;mandibular;third molar;angulation
下颌第一磨牙是人类牙列中患龋率最高的牙齿, 临床正畸治疗中常因其严重龋坏或釉质发育不良而将 下颌第一磨牙减数拔除。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下颌第一 磨牙拔除组和非拔除组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 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及倾斜角度的改变,下颌第一磨 牙的拔除对第三磨牙位置及倾斜度的影响。
颌第三磨牙垂直位置和倾斜度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水
平位置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比非拔牙组更靠近近中。结论:拔除下颌第
一磨牙的正畸治疗加速了下颌第三磨牙向近中迁移。
[关键词] 正畸治疗;第一磨牙;拔牙;第三磨牙;位置;
[3] Staggers JA. A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second molar and first premolar extraction treatment [J].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0,98(11):430- 436.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对比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是指下颌骨中第三磨牙的位置异常,无法正常萌出或者对周围牙齿造成阻碍的情况。
由于下颌骨的空间较小和生长方式的限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往往需要进行拔除。
而对于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经口腔内拔牙和经颌面部手术拔牙。
那么这两种方法究竟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效果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一:经口腔内拔牙经口腔内拔牙是指通过口腔内部进行手术操作,将阻生的牙齿拔除。
手术会在口腔内进行,不需要开放面部组织,较为轻微和简单,术后恢复较快。
手术前需要进行口腔内拍片,以了解阻生牙齿的具体位置和形态。
手术时医生会先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通过牙槽骨的骨部缝隙进行拔牙。
方法二:经颌面部手术拔牙经颌面部手术拔牙则是通过在面部进行手术操作,拔除阻生的牙齿。
这种手术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范围更大,需要在面部进行切口。
相对于经口腔内拔牙,这种方法对术后恢复时间要求更长,术后也需要较长时间的面部疤痕修复。
对比研究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从手术效果、手术难度、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
1. 手术效果经口腔内拔牙的手术效果主要受限于口腔内的操作空间,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复杂的阻生牙齿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而经颌面部手术拔牙的手术范围更广,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处理阻生牙齿,手术效果相对更好。
2. 手术难度经口腔内拔牙的手术难度相对较低,手术过程较为简单,一般情况下可以由口腔医生完成。
而经颌面部手术拔牙需要进行面部切口,在患者的面部进行手术操作,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更专业的医生和设备进行操作。
3. 术后恢复经口腔内拔牙术后,患者的口腔组织需要恢复,一般情况下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
而经颌面部手术拔牙需要面部切口,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面部可能会留下较明显的疤痕,对外观的影响也较大。
经口腔内拔牙和经颌面部手术拔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经口腔内拔牙手术较为简单,恢复期较短,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对第三磨牙的影响
481 磨 牙 的影 响
刘新 庆 ,刘淑琴 ,郁章欣 ,蒋均红 ,蔺 琳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Jiang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n lhe eruption of mandibular third molar after
extracting the m andibular second prem olar or first m olar. M ethods 68 adolescent cases with Class l malocclusion were studi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tic metho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qrOups:secOnd
changes of third molar angulation (RM3/LM3),eruption space (RS/LS)and mesio—disto crown width (Rratio/Lratio)in the non-extraction group (P>O.o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S,LS,Rratio and Lratio (P<0.05)in second premolar extraction group,but the change of RM3,LM3 have no statistical meaning (P>O.05).In first molar extraction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S,LS, Rratio and Lratio (P<O.01),but the change 0f RM3,LM3 still have no statisticaI meaning.ConcIus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通讯作者:段银钟,E-mail :duanyz @ ,电话:029-********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正畸近移疗效比较段银钟李齐宏曾照斌【摘要】目的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近移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
方法收集20例第一磨牙病变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8.6岁。
根据患者口内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
第一组上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上颌第一磨牙,下颌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第二组下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牙列拔牙或非拔牙治疗。
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关系。
结果20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双侧的磨牙、尖牙均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
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8.8个月,平均近移7.94mm ;下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9.7个月,平均近移7.12mm 。
结论上、下颌由于存在骨质结构的差异,拔除无法保存的第一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近移比下颌磨牙较快。
扶正簧的使用使倾斜的下颌磨牙得以直立。
【关键词】第一磨牙;正畸;拔牙矫治;第三磨牙【中图号】R7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73X (2012)02-0087-03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vement of upper and lower third molars after extraction of decayed first molars inorthodontics DUAN Yin-zhong ,LI Qi-hong ,ZENG Zhao-bin.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School of Stomatology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mesial movement of upper and lower third molars after thedecayed first molar extraction in orthodontics.Methods Twenty patients aged from 15to 32years ,with malocclusion and decayed first molar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cases in each group.The decayed maxillary first molars were extracted in group one and decayed mandibular first molars in group two.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dgewise appliance.The procedure included leveling dentition ,closing extraction spaces and adjusting occlusal relationships.Results The treatment outcome in all patients was excellent with good occlusion and function.The upper third molar movement took an average of 8.8months with mesial movement of 7.94mm in average.The lower third molar movement took an average of 9.7months with mesial movement of 7.12mm in average.Conclusion Movement of upper third molars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third molars.Lower third molars sometimes need up-righting.【Key words 】Decayed first molar ;Orthodontics ;Third molar第一磨牙龋坏的发生率很高。
有时到了正畸矫治的年龄时,第一磨牙已无法保存治疗,有的已经脱落[1]。
在制定正畸治疗计划时,拔除病变的第一磨牙是经常采用的方法[2]。
但第三磨牙能否进入正常牙列而发挥咀嚼功能,是临床上关注的问题。
另外,在上、下颌由于第三磨牙的位置和角度可能有所不同,上下颌骨的骨质结构也有差异,在前移第三磨牙治疗时,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第一磨牙拔除后,上、下颌第三磨牙正畸近移的疗效进行比较。
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本临床研究资料均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共20例。
第一组10例,上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上颌第一磨牙,下颌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第二组10例,为下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上颌拔牙或非拔牙矫治。
其中男8例,女12例,患者年龄15 32岁,平均18.6岁。
两组临床研究病例选择标准:①上、下颌需拔除的第一磨牙均是有病变、无法保留的牙齿;②上、下颌第三磨牙的大小基本正常,无龋坏和病变;③上、下颌第三磨牙的牙根尖靠近第二磨牙的远中,牙冠向远中倾斜,且倾斜角度小于45ʎ。
2.矫治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病例均装配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排齐整平依次换用不同规格的Ni-Ti 圆丝和方丝。
第一组患者,拔牙间隙的关闭主要是通过上颌第二、第三磨牙向近中移动。
为防止磨牙向近中倾斜,临床上均使用0.017英寸ˑ0.025英寸的不锈钢丝弯T形曲加后倾弯的方式,确保后牙近中整体平移[3]。
上颌随着第二磨牙的整体前移,第三磨牙可装配带环,用皮链向近中牵引。
下颌磨牙在后期需要使用扶正簧将倾斜的第三磨牙直立。
3.上、下第三磨牙近移距离的测量上颌依蝶鞍中心点通过眼耳平面形成座标,沿上颌咬合平面测量第三磨牙近中牙冠至该垂线的距离;下颌则依下颌升支前缘,沿下颌咬合平面测量第三磨牙牙冠近中(近移前后)的距离。
结果所有病例积极治疗时间平均为24.4个月,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矫治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双侧的磨牙、尖牙关系均为Ⅰ类咬合关系。
第一组仅拔除上颌病变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关闭形式依赖下颌拔牙与否。
不拔牙者完全靠后牙前移;下颌拔牙者,间隙关闭靠前、后牙双向移动。
上颌平均闭隙的时间为8.8个月,上颌第三磨牙近移最少6.8mm,移动最多9.0mm,平均7.94mm;第二组拔除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区不再拔除其它牙齿,这时上颌拔牙者,磨牙关系应为完全Ⅱ类咬合关系,上颌不拔牙,则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均近移来关闭间隙。
下颌平均闭隙的时间为9.7个月,下颌第三磨牙近移最少 5.6mm,最多8.6mm,平均7.12mm。
典型病例病例1,女,25岁。
轻度前突求治。
检查:16,26残根,两侧尖牙为Ⅰ类咬合关系,44扭转,下颌轻度拥挤,前牙覆Ⅰ度,覆盖Ⅱ度,上前牙唇倾明显,18,28,38与48均已萌出,且牙根已发育完全,牙根比较直立。
矫治计划:①拔除16,26(残根),34,44。
②双侧磨牙均建立Ⅲ类咬合关系。
矫治过程:上下颌牙列使用不同规格的Ni-Ti 弓丝排齐整平,换不锈钢丝阶段,上颌在拔除磨牙的间隙前设计T形曲,并作20ʎ的后倾弯,用链状皮圈施力150g轻拉第二磨牙向近中,同时,前磨牙和尖牙也相继远移。
在下颌先轻拉尖牙向远中,维持上下尖牙的Ⅰ类关系。
尽力内收上下前牙,改善侧貌外形。
由于上颌为两个前磨牙,而下颌仅余一个前磨牙,所以,最终尖牙为Ⅰ类关系,而磨牙则为完全的Ⅲ类咬合关系,后牙大体平行近移,左上第三磨牙近移8.8mm,右上磨牙近移8.6mm,前牙覆、覆盖正常(图1)。
病例2,女,20岁,上前牙拥挤前突求治。
检查:安氏Ⅰ类咬合,上前牙唇倾,覆盖8mm,覆5mm,下前牙轻度拥挤,36为残根,46已缺失,37,38和47,48近中倾斜37ʎ,牙根发育完全,面型较突,上颌重度拥挤,23唇向移位。
治疗方案:①拔除14,24,36的残根。
②36,46的间隙由前、后牙移动来关闭。
③最终双侧为完全Ⅱ类咬合关系。
矫治过程:上下颌牙列使用不同规格的Ni-Ti 弓丝排齐整平,拔除磨牙间隙,前、后牙对牵闭隙,37,47用特殊的扶正簧使其直立,用垫保护矫治装置,最终将37,48扶正,并移向近中进入牙弓列。
左下第三磨牙近移7.8mm,右下第三磨牙近移6.6mm,尽力内收上下前牙,改善侧貌外形。
最终尖牙为Ⅰ类关系,双侧磨牙为完全Ⅱ类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图2)。
讨论对于拔牙病例而言,拔牙原则之一就是保留好牙,拔除病变牙和畸形牙[4]。
第一磨牙是最早萌出的恒牙之一,发生龋坏的机会很大。
制定拔牙矫治计划时,原则上是拔除病变的第一磨牙来保存健康的前磨牙。
一般而言,拔牙间隙的关闭是完全靠后牙的前移或是前、后牙向间隙处移动而关闭。
在只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的病例,拔牙间隙的关闭完全由后牙的前移,这时间隙的关闭要困难得多。
当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时,为防止其向近中倾斜,建议在不锈钢方丝上弯制T形曲,并弯20ʎ的后倾弯,以确保第二磨牙整体移动而不会倾斜[5]。
在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过程中,第三磨牙一般需装带环向近中牵引,使其达到第二磨牙的位置并与下颌后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在选择适应证时,第三磨牙的牙冠大小和位置以及牙冠倾斜的角度等都应仔细考虑[6,7]。
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仍然是需要第二、第三磨牙向近中移动关闭拔牙间隙。
与上颌相比,当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下颌的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时,第三磨牙也会适度的"跟进",但是要缓慢得多。
第三磨牙牙根的方向十分重要。
在上颌的第三磨牙,牙根尖大多位于第二磨牙的远中,而牙冠向远中倾斜。
随着第二磨牙的近移,第三磨牙常能得到一定的调整,经过正畸达到合适的位置[8]。
然而,在下颌牙根偏向近中的情况比较少,大多数牙根偏向远中,而牙冠向近中倾斜呈一定的角度。
这样,随着第二磨牙的近中移动,第三磨牙的"跟进"作用就不理想。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需要实施矫治。
而且一般需要在后期进一步扶正[9]。
从骨质结构上看,上颌的骨质疏松,磨牙比较容易向近中移动。
但是下颌的骨质结构非常致密,加上较厚的皮质骨板,牙齿移动比上颌牙移动较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