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合集下载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摘要:李清照资质聪颖,多才多艺。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她所留下的词作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

李清照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凄清孤寂之愁怀在内心深沉的积淀,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点,形成两种不同的愁绪:前期是个人惜美易逝的闲愁、离剐难舍的伤愁、苦思肠结的怨愁;后期是流亡追昔的苦愁、怀国思乡的恨愁。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闲愁;恨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抒写过离愁别绪,但能把“愁”写得细致入微、情真意切、撼动人心者。

宋代词人李清照当属佼佼者。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使其词有着不同于一般男性词人之作的特色。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但觉情致深远,缠绵悱恻,以凄楚幽咽之音,书写人世沧桑,好景难耐之感,沁人心脾。

李清照自幼受着浓厚的文学艺术空气的熏陶,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

十八岁时,与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婚后生活极其美满幸福。

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愁绪,多是淡淡的、幸福的离愁。

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自毁长城,之后,赵明诚应诏赴任途中中暑,身患痢疾,又误服药物,抛下爱妻,独赴黄泉。

国破家亡,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

因此,在她后期词作,再也无法一睹前期那样的情致,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无限痛楚的心音。

一、唯别愁而已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咏闺思、寄闲愁、诉别情为主要内容,其风格含蓄委婉,迤俪清新。

早期创作的《如梦令》便含蓄的表达了少女特有的愁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留恋自己喜爱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逝去,焦虑于青春年华的虚度,淡淡的寂寞和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者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

本人通过收集资料法,再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愁情的表现进行探究,再现李词的悲剧审美意识。

一、爱痛边缘的离愁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

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相,崇宁二、三年下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从此时开始,词人的婚姻中就开始记下了一份“愁情”,不仅是情愁,思愁,更多的是一份浓浓的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便遭逢离别时所作。

《一剪梅》中,在这种季节,孤寂和冷清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家书。

可待“雁字回时”,这日月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

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思念不言而喻,而那份离愁也自然无以言表。

二、金石丧失的哀愁浓厚的学术空气,美满的爱情婚姻,惬意的诗词唱和,霎时间便被战争敲得粉碎。

她先是从池阳到建康,后又从湖州奔洪州,洪州失陷,又奔台州,走黄岩,奔行在,并随南宋小朝廷由海道之温州,越州,又之衢州,赴杭州。

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目录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1)一、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 (1)二、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浓愁哀愁 (4)三、清照词中愁的表达及其意义 (6)注释 (7)参考文献 (7)[论文摘要]清照是南宋著名的词人。

她前期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

以南渡为界,进入她后期词的创作。

她后期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

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

[关键词]清照词闲愁离愁浓愁哀愁论清照词的愁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的词人,省人。

她的父亲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尤以文章受知于轼。

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是知书能文。

清照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了快乐的青少年时期。

父亲的指导、母亲的教育,使清照自小便有诗名。

后来,十八岁那年的清照与太学生明诚结为伉丽,夫妇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爱好诗词,时相温和,饮酒赏菊,写词论词,度过一段幸福而美好的时光。

后来,国家变故,金兵入据,侵占中原,家乡陷入金人之手,夫妇二人相继避兵南下。

她们逃离到了健康(今),不久她的丈夫明诚病死,清照便长期漂泊,似流浪的游子漂泊在、州(今),一带,过着辗转无依、孤苦无助的流亡生活,在凄楚幽咽中度过了晚年。

“她工书、善画、通音乐、精鉴赏,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但她最为人所重视、称道的仍是她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文档资料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文档资料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众多女作家中的一位杰出女词家。

她的词既深刻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本文拟从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来探求其词中“愁”情的内在本质。

清照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可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由于她的生活安静优裕,词写得爽朗明快,善于描写大自然的美,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别愁情,境界虽狭窄,但清新、明快。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词,内容是伤别离、愁孤处。

离别之苦是十分恼人的,想诉说又不敢说,因为不说到也罢,一说就会联想到丈夫,就会更痛苦,更忧愁,于是便:“欲说还休”。

不说不等于不思念,而是想在心里,以至于“新来瘦”。

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不因酒而病,不因愁而悲,那是为什么呢?只因丈夫远游,夫妻分居而旅途迢迢,归期无望,只有无尽的相思,所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作者这种思夫之愁无可排遣时,便把这种压抑不住的愁情倾注笔端,借尺素传递愁思。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词中主人翁寂寞无聊,冷落独处,适值重阳,于是佳节思亲之情油然而生,愁得“人比黄花瘦”。

如果说前面两首词中的愁情是缘于夫妻别离的话,那么《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一词中的喜悦,则来自丈夫的即将归来。

因丈夫的即将归来,便觉得早晨好,黄昏也好,春草美,淡月也美。

这与丈夫不在时,早晨“起来慵自梳头”、“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起来,多么鲜明。

一别一聚,一聚一别,其相聚日短、相别日长,新愁续旧愁,弱身何堪受!南渡之后,清照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之深重。

因而或感时伤世,或悼亡思乡,则成为这一时期词的主要内容。

由于生活和个人情绪的变化,词的风格也由前期的清丽爽朗转向沉郁凄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清照在北宋时,随夫过的是美满生活,而南渡后,丈夫死去,她独居于金华、杭州一带,金兵肆虐,颠沛流离,境遇非常孤苦。

宋时每逢元宵节,热闹非常。

《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写两种元宵节的不同境况,构成鲜明对照,显出生活的巨变,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小院闲窗春已深月移花影约重来——试品析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

小院闲窗春已深月移花影约重来——试品析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
( 却) ……”的叙述方式重述故事情节,以一个新的角 度去感受情节的戏剧化处理:正当她生活清苦而深感 痛苦 、不 幸时, 突然收 到被邀 请参 加舞会 的请 柬:正 当 她为缺少穿戴而懊恼忧愁时.突然经丈夫提醒借到了 项链 ;正 当她陶 醉于 舞会 的巨大 成功 、快乐 时。 项链 却 丢失 了; 正当她 历经 艰辛 、还清 债务 时,却 得知 项链 是 假的……
乱后,国破家亡的巨大事变,使得李清照孤苦伶仃、颠
沛流离,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女词人所处的时代环境,
以及她特有的气质、性格、经历和审美取向,造就了她
对“愁”情深刻独到的感受和 体会,并以 她特有的才 情。
把“愁”绪表现得极具感染力 。时像一湾 溪水,从心 灵的
幽谷中慢慢地流出;时如风雨骤至。让心中的孤独寂
其二 .当 她惴惴 不安 地去还 项链 时, 佛来思 节夫 人 竟“没有打开盒子”看。假设 佛来思节夫人为人豪爽、不 拘小节.或者当着朋友的面验看其真假是很不礼貌的 举动 ,她 是完全 有可 能作 出这一 表现 的。因 而此 处暗 示 也只 应是 个“必 要条 件” 。
I l 搴 教学大参考·文本解读 If
其三,当她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 账簿”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一铺垫则为 “充要 条件”。 首先。生 活常识告 诉我们。 贵重物品 一般 具有唯一性的铭牌.甚至包括其外包装。老板能根据盒 子就 能断定 自己 只卖出 这个盒 子而没 卖出 其内的 项 链,正证明了这一点。可见假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而弗来 思节夫人显 然有过“买 椟还珠”这 一行为。其 次. 老板是“查看了许多账簿”后作出的判定:其行为的审 慎进一步证明了项链为假是铁定无疑的。
二、逻辑推理。明了匠心独具 小说 中的情 节处 理。既 是突如 其来意 料之 外.又 是 真实 可信 情理之 中.且 不使人 怀疑 它的真 实性 。其原 因 在于 它们都 符合 人物性 格发 展的逻 辑。同 时,这 也与 作 者注 意伏 笔、进 行铺垫 的巧妙 构思 密切相 关。 对于铺 垫 之妙 .则 可借助 逻辑推 理中的 “充 分条件 ”、 “必要 条 件”、“充要条件”这些概念来加以明了。 文章 共设有 三处 铺垫. 如果把 这些铺 垫称 之为“ 条 件”、项链是赝 品为“结果”。对三组条件 与结果间的关 系进 行逻 辑推理 .结果 会发现 ,它 们之间 的关 系是不 尽 相同 的。 正因为 这些 铺垫 有轻重 之分 。所以 如果 一概 定 论为由“因”必然致“果”.难免会让人不能苟同:这只不 过是 倒推因 果罢 了。但 若借 用逻辑 推断来 审视, 其间 的 因果关系则会一目了然.更让人叹服作者丝丝入扣的

李清照词中“愁”之意象的隐喻解读

李清照词中“愁”之意象的隐喻解读
象 上 隐 喻解 I,通 过 实现 意象 与隐 喻含 义 的火 联来 理解 这 』 上 丈 意象 的 深 层总 义 。
的形 成 、思 维 的过 程 、认 知 的发 展 、仃 为 的依据 等 人炎 心 智 的木 质性 特 。然 而典 l的认 隐喻 观 的形 成去 是 以 2 世纪 I ¨ 0 8 年代 初 L k f 干J h s n 著 的 《 f赖 以 ,存 的隐喻 》 O a of¨on o合 我『 j 上

意 象与 隐 喻
意象 是我 占代 荚 巾的 个 币要概 念 ,它 是上 情 意 = 与客 观物 象 存创 造 过程 十 互融 合 的有 机 统 ‘ ,是 “ 我 十 ¨ 体 物 ¨ 融 ”而创 造 出柬 的可感 可 触 的n 体 形象 。词 人选 取 儿个 很 精
妙 的意象 ,就 可 唤起 成者 多 面 的暇 想 。
( ‘ 别扪 农现对丈夫 的离别十 思是李清照前 词的币要内容。如 ¨
《 凰台 } : 忆吹 箫 》 : 香 冷金 猊 ,被 翻 红浪 ,起 来慵 自梳 头 。任 宝
( 《e ah s W ie B 》 )的 …版 为 标忐 。 巾 次 提 M tp m’ e L v y
存疑 的 ,直 接 以 “ ”字 入词 的 就有 t U 之 多 ,更彳 虽 整 愁 丁 篇不 见 愁 ”字 去 字 仃 f都 润 着 愁 的词 。 个 “ ” 一“ ¨ u J 愁 字 是李 词 的上 旋伴 ,观其 愁而 可 其人 生 。根 据愁 情 的不 可将 其词 分 为二 类 : 离刖 十思 之 愁 、伤乔 悲 秋之 愁 和 故同 家 ¨
…之 愁 。
象 与 人 的上 情 感 的混 合 体 ,提升 了诗词 作 出 中的美 和 感染
力 。尽 管它 J: 必然 地 与隐 喻 彳 火,但 通过 意 象彼 此 之 间的 f 不 『 联 系 以及 隐喻 等 办 的 处理 , 能 意 象具 有更 加 丰富 的美 学

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比较李清照与其 他文学作品中愁 字的异同点
分析李清照词中 愁字对后世文学 作品的影响
探讨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文学价值 与意义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THEME TEMPLATE
直接描述愁绪
李清照词中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直接描绘愁绪的形态和感受。 李清照善于运用景物描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衬托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黄昏”、“月夜”等时间节点,表达她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愁绪。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独坐”、“孤灯”等场景,描绘她内心的孤寂和愁绪。
李清照的思夫之情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思念,也寓含了对国家、民族的忧思,展现了她的家国情怀。
家国之忧
李清照词中愁字 所表达的家国之 忧主题内涵,是 对当时社会动荡、 国破家亡的忧虑 和感慨。
李清照的词中, 愁字常与孤独、 寂寞等情感交织 在一起,反映了 作者对家国命运 的关注国之忧主题内涵, 还体现在对故国、 故土的眷恋和思 念上。
意象运用
自然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 表达愁绪和情感
抽象意象:运用抽象的概念或比 喻,表达愁绪的深刻内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物意象:借助人物形象,抒发 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意象, 突出愁绪的复杂和矛盾
节奏与音韵
李清照词中愁字运用平仄和韵律,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愁字的音韵独特,通过押韵和声调变化,营造出婉转悠扬的音韵效果。 李清照善于运用叠词和重复,强化愁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愁字在词中常常与景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
借鉴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创作技巧 与表达方式
结合个人生活经 历与情感体验, 感受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现实意义 与人生启示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引言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虽不如蔡琰的“悲愤”,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

2019年4期花炮科技与市场246李诗婷(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出身名门望族,家风开明,婚姻美满,但随着国破家亡,前后词风变化非常大。

李清照写“愁”最出名。

在李清照的词中,每个人生阶段的词描写的愁不一样。

她的人生阶段分为少女、少妇、中年、晚年,对应的愁分别为“闺愁”“离愁”“苦愁”“思愁”。

文章根据李清照的人生经历,走进李清照的词,探索李清照的“愁”字情结。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结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699(2019)04-0246-02 作者简介:李诗婷(1996—),女,湖南益阳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李清照是我国伟大的女词人之一。

她除去女性独一无二的才情,还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她的词别具一格。

李清照的词大部分都描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感悟。

他的人生经历也十分丰富,首先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及散文家,她的母亲是名臣王淮的孙女,除此之外,她在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赵明诚,赵明诚酷爱金石之学,也有非常高的文化修养,这也与李清照有共同语言,他们夫妻非常恩爱,也有知己一般惺惺相惜之情。

她的娘家与夫家都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

她的原生家庭就与很多封建大家庭不一样。

她的父亲。

李格非一生清贫,有大多数读书人的清高气质,在河北担任通判时,地方来了一位道士,声称自己会妖术,拯救百姓疾苦,欺骗蛊惑民心,李格非知道后,令人将这个道士驱赶出城。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能有反对迷信鬼神的思想,可以说是很清明的。

李格非在当时最高任职,礼部员外郎一职。

在汴京做官时,把一家人带到了这繁华的都城。

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在《诗词散文》中有提到“议案继承父母两系之遗传”李清照出生优越,自幼受父母熏陶,勤读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故乡的泉水也给她很多大灵感,自然的灵气和她少女的情怀相融合,李格非比较开明,没有用封建社会的教条约束李清照,将她所在寂寞深闺大院,而是任由她在自然中游玩欣赏。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作者:嵇庆法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9期李清照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朵奇葩,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李清照词中的“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她用几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温婉、多情的一面,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省和感悟。

她的词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情感世界,她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一、超越时空的孤独之愁女性在封建时代是基本被排斥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的,甚至其日常的社交圈子都被限制得很小,所以她们的“事业”就只能局限在相夫教子、操持家政中。

李清照只能以“李格非之女”或“赵明诚之妻”的身份出现于有限的社交场合,而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身地位。

因此,她的生活圈子必然是狭窄的,而其才华和情志也必然受到压抑。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多丽》);“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

这样一位很有思想和很具才华的女子,却被整日禁锢在此种深院小楼、重帘密幕的小天地中,她怎能不感到愁闷和孤寂?然而,国破山河碎,世事常纷扰,李清照在经历了夫亡的切肤之痛,饱尝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之难后,仍能写出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之作,能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她又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

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二、执著爱情的压抑之愁在各种“愁”中,最吸引读者也最动人的要算李清照因爱情而生的情愁。

李清照自从婚后就处在一种无可排遣的愁绪当中,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在锦帕上写了首词赠送给他,写尽了她因离别相思而生的孤凄情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寸柔肠千缕愁思——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一寸柔肠千缕愁思——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小说世界IAOSHUOSHIJIEXJun. 2016 June 5李清照的词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情愁,还是写少妇相思幽怨的离愁,或是写老年孀妇凄苦境遇的悲愁,都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一生著作颇丰,代表著作《潄玉词》。

《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几乎收录了李清照一生留传下来的词,书写愁苦情怀的达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

其它诸如“泪”,“怨”,“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可以说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淡淡的“愁情”。

一、“愁情”来源(一)生活环境落差李清照早期生活无忧无虑,对美好事物都有一份细腻情感。

一首《点绛唇》“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特有的天真、活泼、开朗、羞涩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早期婚姻美满,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崇宁二、三年连续两个苛昭,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原籍山东投奔父母。

甜蜜爱情生活的破灭,使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

这对李清照本人的成熟、成长,以及她后来词的创作,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作者借梅花被风雨摧残蹂躏的悲苦命运来写照自己当时的境况。

从这些词作中,我们也深感到李清照那沉重的心理负担,那种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心痛。

(二)两地分居相思苦李清照18岁就嫁给了赵明诚,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因而婚姻生活美满并充满诗意。

夫妻相爱甚笃,离别的相思便也化作幸福的愁绪。

在李清照现存的几十首词中,反映离情别绪的占了近一半,大多数是写婚后丈夫出仕后的离别相思之苦。

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织, 形成 了李 清照“ 剪不断 , 理还乱” 的复杂的情 感世界 , 由此 唱出了许多爱情的绝 唱 : “ 小院闲窗春 色深 , 帘未卷影沉沉 。 重 倚楼无语理瑶 琴 。远 岫 出云催薄暮 , 细风 吹雨弄轻 阴。梨花欲 谢恐难 禁。” ——《 浣溪沙》 这首词 以极其 含蓄 的笔法写 出了对丈夫 绵绵 的深 情, “ 在 春色深 ” 的晚春 , 人“ 词 倚楼无语 ” 理 瑶琴” 以“ 来 排遣 心 中的相 思 , 山的云 , 远 在氤 蕴 的春天 , 风雨 吹 被 弄, 词人想到 : 娇艳 的梨花恐怕禁不住要凋谢 了 ! 点点愁 绪在字 里行间弥漫 开来 , 这首 词将李 清照 的细腻 、 温婉 动人地刻画了出来 。 三、 国家民族 的忧虑之愁 对李清照伟 大人格和她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认识 , 除 了要对她的情愁作论述外 , 还要讨论到她对社稷 、 国家的 忧虑之愁。 李清照南渡后 的词和前期相 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 后政 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 种悲惨遭 遇 , 使她的精 神很痛苦 , 因而她 的词作 一变早 年的清丽 、 明快 , 而充 满 了凄 凉 、 低沉 之音 , 主要 是抒发伤 时念 旧和怀乡悼亡 的 情感 。在流离 生活 中她 常常思念 中原故 乡 ,空 梦长安 , “ 认取长安道” 流露出她对失陷 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 , 对 国家 民族 的忧心贯穿 了李清照的后半生 的词作 。 她收集 的文物汗牛充栋 , 她学 富五车 , 词动京华 , 由于国 破, 一代 才女报 国无 门, 情无 所托 , 无所专 , 人看她 学 别 如 同怪 异 , 这个世界 上没有一 个人能读 懂她 的心 , 她茫 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 中, 出了浓缩她一生 吟 和全身心痛 楚 的,也 确立 了她 在 中国文学史上地 位 的 《 声声慢 》 :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 时 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 、 晚来风急 。雁过 也, 正伤心 , 却是 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 有谁 堪摘 ?守着窗儿 , 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 细雨 , 独 到 黄昏, 点点 滴滴。这次第 , 怎一 个愁字 了得 ! ” 李清照 以极 寻常浅 白的语言 , 描写 了丈夫去世后 的 生活状况 和精神 面貌 , 自然地流露 出时光难挨 的无奈 极 之感 , 点点滴滴 的秋雨 , 其凄凉 的境况 , 引起 了作者复杂 的感伤情 绪 。词人 的悼亡之悲 、 旧之 哀 , 寓沦落之 怀 寄 苦 、 国之痛 、 家 故土之 思 , 哪里 一个 “ ” 能概括 得 了 愁 字 呢?词意隽永有 味, 真切感人。她将 自己一生的痛 和愁 , 浓缩进了《 声声慢》 确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企 中, 及 的地位 。 由天真少女 到幸福女人再到愁绪交集的老 她 妪, 其问太多的时世变换 , 太多的人生离合 , 太多的追求 和太多 的失落 , 最终都 在这个 “ 字 中结束。 愁” 从前期 的“ 自飘零水 自流 。 花 一种相思 , 两处 闲愁” , 到后 期的 “ 今憔悴 , 如 怕见 夜问 出去” 李清 照词始终 以 , 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 怀散发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 易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处爱国思想的一种隐约而自然的流露。这种“感伤之
音”表现最为充分的便是她的那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
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三五。铺翠冠儿,捻金
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 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遏乐》)
其时,最能表达这一时代所普遍存在之哀伤情绪的词 人,就非女词人李清照莫属。这些词虽然同时伴随着善 于概括富有哲思的特色,但作品的感伤色彩却并未冲 淡,反而酿出了更强的感染力量。如下列词句: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
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伤,反映出时代动乱、社会衰败沉积在内心中的戚苦。 而这恼人的痛苦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甚至跨越人的有 限之生,怎能不惹人伤感万分呢。于是哀国的痛苦激起 了感情的洪波,创造了具有悲剧美的意境。
哀别、衷情、哀国是体现李词感伤美最重要的三个 方面。这些词风格沉郁悲凉,具有浓厚而又含蓄的意 境,较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的晏殊和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柳永来说,其思致情调都是决然不
词写元宵节时的感受,将“中州盛曰”与“如今”对 照,饱含沧桑之感和家国沦亡之痛。上片运用侬丽的词 语,描绘了一个辽阔深邃的场景,用以表现苍茫愁惨的 情怀。下片回忆中州盛曰的欢乐情景,细加描绘,以乐
衬悲。又以苦涩语结尾,既表现词人坚强的生活意志, 又因强作欢态而愈显悲哀。往事容易唤起人们深切的 追忆,美好的回忆更能萦人心怀,而因祖国沦丧而葬送 的美好生活更是使人揪心难忘。血泪的词章,凄楚的忧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2020年第4期341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沈去矜《填词杂说》写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由此不难发现,李清照在我国词坛上拥有非同寻常的崇高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跨越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见证了南北宋的更替,正因如此,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多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而南渡后的作品和前期相比则显得迥然不同。

1 少女时代,伤春悲秋是心中浅浅闲愁。

《碧鸡漫志》说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此番言论并非假意吹捧,而是对真实情况的如实撰写。

她的父亲李恪非对写文章有着独到的见解,曾言道:“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初未尝以文章名世,而其意超迈如此,吾是知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

”这就是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乃是文学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母亲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一代才女,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漂亮,且兼通音乐,显然与她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分不开。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是相对幸福稳定的,此时的她无事可愁。

但随着生命年轮的向外扩充,李清照渐渐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走向青春必经的多愁善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归来归去都拨动着她敏感的心弦,个中滋味悄然涌上,使得她的心头始终萦绕着浅浅的闲愁。

《如梦令》便是极好的佐证之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虽仅是寥寥数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特点的变化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特点的变化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特点的变化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特点的变化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词的情感变化,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她的人生经历和词的创作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本文针对前后期词情感表达的变化而做出一些探讨。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情感表达李清照前期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

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遒逸,俊爽。

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

前期词主要写她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感情。

1、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时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陶冶情操,如写于早期的两首着名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

写作者的一次荡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激起一滩鸥鹭。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是高票房,显见在边缘文化背景下,“张爱玲现象”必然推动 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张爱玲现象”在传统文学、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 网络文学对搏的特殊时期就合理地提出了文学的消费属 性.在一定意义上既凸显了文学与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构 筑了文化与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注释:
①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对一种接受
57
万方数据
愁的词很多,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唯有门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念奴娇・萧条庭院》。宠柳娇花寒食近”;《醉花 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时令季节的不同,“寒 食近”,“又重阳”,天气的变化,檐下几点雨,窗前的过雁,门 前的流水,东篱的落花。都能引起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勾起作者的相思之愁。 第二。伤春悲秋之愁。 伤春悲秋在唐宋词中是常见的内容.由春日的花开花 谢很容易联想到青春年华的转眼即去.由秋雨梧桐.草枯叶 落也很易惹人愁绪。李清照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感受时令 的变化。写伤春悲秋的词自然很多。早期的《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连用两个问句,活现其 急切之情,其痛惜春将去的感情溢于言表。另一首《浣溪纱・ 髻于伤春懒更梳》因伤春而什么都不想做,头也懒得梳,瑞 脑也闲起来了.以懒衬托愁表现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愁绪。 “梨花欲射恐难禁”(《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是无计留 春的无奈。清照南渡前的惜春之词是含蓄蕴藉、淡愁微露, 其愁是闺阁少妇的闲情,也是可以排遣的。引用自居易的诗 “听取乐天一句云。花开处具须行乐”(《二色宫桃》)劝人惜 取花开时节,要“著意过今春”(《小重山》)。而南渡之后的伤 春之词。伤春中又掺杂着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其 词凄婉劲直.其愁深沉难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其愁却不是几盏酒所能浇逝.不是双溪的小舟所能载 起的。这道词把无形的愁苦设想成为重量的实体,也把愁恩 形象化、具体化了。和李煜“闫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故园家国之愁。 李清照生于历下,长于汴京,后因战乱而飘泊江南,饱 尝了流离故乡、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她的词也写对故国 家乡的思念之愁。《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写词人因为怀 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而永夜欢意少的情景。这首 词写于建炎年问赵明诚任建康守.三月上已召集亲族团聚 之时。词人怀念故都殷切期望光复的心情。其爱国的情思 可以说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游览或聚会.故国旧 家之念时时不忘.爱国思想之深在古代上层妇女中是不多 见的。南渡以后李清照词中思乡念国之情更为深切.“故乡 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使用了一个条件句,说明除 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的思乡之愁表 达出来,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读《永遇乐・落日金》时被词 中所表达出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感深深的打动.曾模仿这 首词也作了一酋《永遇乐》来寄托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刘 辰翁的《永遇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余自己亥上元.诵李易 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年三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 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李清 照抒写故国家园之愁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列宁说:“爱国主 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f《列宁全集・28卷》)。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 同样是写“愁”,李煜亦有故国怀家之愁,欧阳修亦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同愁绪 中, 也 能够 清晰 看到 李清照作 为跨越 两宋一代 才女的 心境 变迁, 本 文以清照 词 中一 个个“ 愁” 字为 线索 , 探 索一代 才女 生平不 同阶段 的情感历程 , 更加 深切 感受清照词 的文学艺术魅 力。
【 关键词】 婉约词; 李清照; 愁
【 作者 简介】 季海娇 , 佳木斯 大学人 文学院学生
纵观李清照一生境遇, 大致 可以总结为三个 阶段 , 出嫁前 的成 长阶段 、 嫁与赵明诚后至靖康之 变前两情相浓 阶段 、 靖康 之变后颠沛流离漂 泊阶段 。出嫁 前李清 照生活优 越安 逸 , 年 少才华显露 , 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 此 间所做之词 中“ 愁” 字几乎 不可见 , 也鲜少有愁情 的抒 发 , 可 以说是 年少不解愁滋 味。嫁 与赵 明诚后经历了由少女 向少妇 的过 渡 , 夫妻 间的情愫 、 被卷 入朝廷党争后被排挤和夫妻被 迫离散 的愁苦相 思等诸多情感 接连包 围了李清照 , 此 间的清照 词中愁情主要是对 与夫 别离 、 刻骨思念 的愁绪的表达与寄托。靖康之变后李 清照生活境遇 可谓急转直下 , 不但经历 了赵 明诚病故的沉重 打击 , 还在家 国
业欢迎 。
【 参考 文献 】
[ 1 ] 刘 关艳 , 张华民. 应 用型本科 院校 学生的职业道德 教育 问 题探析 [ J ] . 黑龙江高教 研究 , 2 0 1 5 , 5 [ 2 ] 梁辉. 职业道德教 育的价值 [ J ] . 社会科 学家 , 2 0 1 2 , 6 [ 3 ] 郑春雨. 工学结合模 式 下高职 生职 业道 德教 育的特 点及
别绪转变 为更加深重的悼亡之愁 、 道德建设 中, 还要着重加强思 想道德 教育 。高职 学 院的德育 工作 , 应 以职业道德 教育 为重 点 , 以丰富多 彩 的校 园文化 活
动为载体 , 结合 心理健康 辅导 , 突出德 育工 作 的实效 性 和针
对性 , 重视职业道德 教 育 , 让职业 教 育培养 出 的人才 更受 企
变 乱 中不 得 不 背井 离 乡 、 辗转漂泊 , 过着 颠 沛 流 离 的凄 苦 生 活 ,
情, 对于婉约词及宋代词文 化的研究 而言都有着积极意义 。


清 照 词 中 的 愁 情 概 述
“ 愁” 这一情感历来受到古代文人的青 睐 , 尤其是 宋代婉 约词派兴起 以来 , 文人 的愁情 抒 发更 是达到 了新 的境 界 , 虽 然历史上词人多 以男性为 主, 但宋词婉 约派 中一位才女 其文 学成就与后世影响力都丝毫不逊 色于男性词 人 , 也 因此 而享
后又嫁与张汝舟 , 却遭其野蛮对待 , 打骂之事常有 , 无奈选择状 告张汝舟离婚 , 虽然得 以离婚却 因律 例面临被收监 三年 之难 ,
得亲友相救才入狱九 日后得脱 , 此后 便寄心于 国事 , 在思亲与 忧国的情绪 中, 辗 转度过 了晚年。靖康 之变后 至李清照 辞世
这段 时 间 , 她 的词 中所 表 达 的愁 情 已 经 更 多 从 两 情 相思 、 离 愁
【 通讯作者 】 李淑云 , 佳木斯 大学人 文学院副教授
李清照生于宋代文墨 之家 , 父 亲是 师从文 豪苏轼 的宋代 著名文学家李格非 , 李清照 自幼受家庭环境感染 , 很 小时候就 博览群书 , 加上天资聪颖 , 年少便 展现出了过人 的才华 。李清 照 自少女 时期便开始写词 , 一生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 生平经 历了由安逸优渥到丧夫离 乡、 家国变乱 的波澜起 落, 其 内心情 感也随着不 同的境 遇展 现在 了词作 当中 , 愁情作 为清 照词 中 的典型情感 , 通过对 其愁字倾 向的分析 来解读 清照词 中 的愁
其培养 [ J ] . 职教论坛 , 2 0 1 3 , 2 9
[ 4 ] 王 小红 . 中职 学 校 与 企 业 合 作 进 行 职 业 道 德 教 育 的 途 径
有“ 千古第 一才 女” 的美称 , 这便是李 清照。要对李 清照词 中
的愁情进行探索 , 就必 然要从 李 清照 一生境 遇 的变迁 着 手 ,
李清照从年少开始 写词 , 直 至晚 年 , 其 生 平 不 同 阶 段 的 词 作
在风格特点上也有着不 同的变化 。 校、 教室 、 楼道 的墙壁 上 、 实 习基 地布 置优 秀毕业 生 图片 、 灯 箱、 全球 知名企 业家寄语 等 , 强调先 进 的企业 理念 、 行业 质量 标准 、 管理模范 、 专业 的特色等 主题 的宣传 , 让学 生 的职 业道 德 品德在学校进行耳濡 目染地升华 。 ( 三) 高职 学院可 以结合 并发掘 学校周 边各 方 面的资 源 促进 学生职 业道德 的培养。与社 区 、 企 业等设 立的学 生社会 实践基地 , 可以共享的资源 , 通过 大学生社会 实践 基地 , 为学 生提供相关专业挂职锻炼 的机会 , 同时也会邀请 基地 工作人 员进入学校为相 关专 业学 生开讲 座 、 作 报告 。这 样 , 不仅 有 效促进 了学生专业与社会需要 的对接 , 还可 以让学生在 职业 实践 中看到市场对 自己所学 的专业 的需求 , 促进 他们坚 定 自 己的未来职业方 向, 勤业 、 乐业 和敬业开展工作 。 职业道德建设是 社会 主义 精神 文 明建设 的一 个重 要方 面, 增 强职业道德建设 , 一是要考 虑市场 经济 的特 点 , 建 设适
啊雹重豳圈翟; 圜 2 0 1 7年 第 1 6卷 第 2期
论 李 清 照 词 的愁 字 来自 向 口季海娇 李淑 云
【 内容摘 要】 宋词有 豪放 、 婉 约两大代表 流派, 其 中婉约派代表人物 中就有 着我 国历 史上 少数几位女词人之一 的李清照, 清照词 有着 自己独特 的风格和韵味 , 而一个“ 愁” 字的运 用, 更是 将 李清照 的情 感世界展 现在 了世人 眼前 , 从 其所表 达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