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科研课题论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科研课题论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65881 临床医学论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造成的心脏病[1]。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诱因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不正确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气促等,严重时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直接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

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2],因治疗条件与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加剧病情恶化,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冠心病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有利于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本文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3.4±9.8)岁。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冠心病)

冠心病知识
12
•血栓形成和栓塞主要发生在肱动脉切 开途径时,现已弃用。而经股动脉途 径时,则主要是穿刺部位的出血,表 现为出血或血肿、腹膜后出血或血肿、 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多由于穿刺 部位过高或过低、血管损伤、过度抗 凝和压迫止血不当所致。只有在股动 脉细小又插入大的鞘管和导管留置时 间过长时,才会容易产生血栓或栓塞 的并发症。
关健是术前充分准备,稳定病人病
情,控制心绞痛发作和术中使用肝
素,注意细致操作,避免导管尖端 直接损伤LM和LAD起始部,并避免 冠脉栓塞和压力嵌顿等。
冠心病知识
5
•3、脑血管栓塞 为一少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约为0.05%~0.38%,主要是由于 升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脱落、破裂、 夹层等栓塞所致。
•4、主动脉夹层 常见原因为主动脉自 身病变包括粥样弥漫病变硬化、中层 弹力纤维囊性坏死、溃疡等。在导管 操作中,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开口时尖 端力量较大,
冠心病知识
6
•导致冠状动脉开口病变逆行撕裂;另 外导管开口部骑跨、顶壁、同轴性差
时、推注造影剂过猛、在主动脉内无
引导钢丝时粗暴进行器械推送导致的 主动脉内膜撕裂。
冠心病知识
7
•5、心律失常 冠脉造影过程中出现心
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很常见,多数呈一 过性,不产生临床后果;有些如AF或 Af会产生血流动力学异常,需积极处
冠心病知识
13
•目前按ACC-NCDC2005股动脉途径登记 严重出血并发症:血红蛋白下降>3克/ 分升者1.1%,腹膜后血肿0.2%~0.3%, 死亡率0%~0.09%.强调以股骨头为中心, 上以腹股沟韧带为界,下以股骨头下缘 水平为界,作为正确的穿刺点,是预防 严重股动脉途径并发症最重要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者:黄少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

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加强护理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预警能力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4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

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

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方法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

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解决方案

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解决方案

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解决方案
介入性操作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标准方法,可以使患者受到较小
的创伤,并缩短康复期。

但是,介入性操作也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下面是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解决方案。

出血
介入性操作期间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患者失去过多的
血液,他们可以在手术结束时出现头晕,乏力和血压下降。

解决方案:
- 在手术期间保持血压稳定
- 在手术期间及时止血
-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血栓形成
手术期间,患者可能会形成血块。

这些血块可能会断开并流向肺部,导致肺栓塞。

解决方案:
- 给予抗凝药物
- 手术期间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
- 鼓励患者在手术后快速行走以预防血栓形成
休克
患者在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休克症状,例如血压下降,心跳过缓或呼吸急促。

解决方案:
- 及时处理低血压和缺氧
- 给予液体来维持血容量
- 吸氧来纠正低氧血症
反应性出血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性出血。

这种情况发生时,手术部位出现发热、红肿、疼痛、局部压痛、突然疼痛加剧等现象。

解决方案:
- 及时进行伤口处置
- 合理使用抗生素
感染
如果穿刺部位在手术后过于湿润或没有完全关闭,患者可能会感染。

解决方案:
- 保护穿刺部位,防止感染
- 及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 当发现穿刺部位感染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虽然介入性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这些并发症,但是多数病例都是安全的。

为了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建议在术前详细了解风险和利益。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PPT课件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PPT课件
研究进展与成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多 项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与应用
培训与教育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研究 仍需深入开展,尤其是在并发症的早 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未来的研 究应关注新型诊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以提高并发症的防治效果。
并发症分类
根据发生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晚期 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定义
急性并发症是指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并发症,如心 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是指在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发生的 意外情况或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并发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 分为轻微并发症、中度并发症和严重 并发症。
0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类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概述
并发症定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生的与手术 相关的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影响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 技术和方法将不断涌现。未来应加强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将最新的研究 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冠状动 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培训 和教育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 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提 高医护人员对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 力,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

冠脉介入治疗ppt课件

冠脉介入治疗ppt课件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自身 状况对冠脉介入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
术后护理和药物治疗对冠脉介入治疗 的预后起到关键作用,需严格遵循医 嘱,定期复查。
病变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病变部位 和数量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 后。
04
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 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时可能引
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预测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为个体化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全面的个体化治疗 方案。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介入材 料和器械,提高治疗的远期效 果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进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科技进 步与发展。
特点
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冠脉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和完 善。
发展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全球范 围内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技 术仍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 过敏史,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冠脉介入治疗,减少血 管损伤和过敏反应的发
生。
术后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如出血、血管损伤等。
药物治疗
对于过敏反应和心肌梗 死等并发症,及时使用 药物治疗,减轻症状、
03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治北大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治北大
3mm皮肤切口
8F鞘管 球囊远端置于降主动脉起始部 充分排气 根据情况以心电和血压触发 调整充放气时间
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要点
1.术前准备
301-IGC
03
04
02
01
*
*
术中用药
肝素
硝酸甘油
阿托品
多巴胺
低分子右旋糖苷
3.术后处理
1小时后静脉肝素,维持PTT2倍
停用肝素4小时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 测定PTT 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麻 心电血压监测下拔除鞘管 充分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充分估计血管和病变的通过性
2
用于开口病变、弹性回缩病变、管状病变、部分钙化病变、再狭窄病变
3
球囊与血管直径比例为1.01.1:1.0
4
缓慢逐步加压
最满意膨胀的低压扩张
多方向扩张
在狭窄病变透视下扩张防止移位
8
五、支架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
*
1.根据病变特征选择支架
301-IGC
大血管、主支、开口、管状病变 管状支架
04
证实导丝远端位置后才通过病变
05
2.预扩张球囊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01
对复杂病变尽量采用0.8:1.0的球囊预扩张
03
预扩张应尽量充分到足以顺利通过支架
05
对分叉病变预扩张判断斑块移位
02
尽量减少预扩张次数
04
严格判断“支架样扩张”效果
06
对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应充分预扩张
*
*
3.对吻扩张球囊导管的操作要点
遗留小血管病变
高再狭窄率
二、指引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156200)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258—02
血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冠心病介 入治疗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经皮经腔冠状动脉
成型术(玎CA)是心脏病学领域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目前
以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技术如冠状动 脉支架,球囊旋磨技术,旋切技术是冠状动脉呢激光的应用。使 介入治疗适应症不断扩大,疗效日益提高。作为有一定危险的侵 人性诊断和治疗手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正 确认识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现时我院 622例冠心病介人诊断和治疗病人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探讨最佳 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水平。 1临床诊断 1.1一般资料
失败后性胛CA及支架植入术,提示记性左心衰竭的直接原因在
于严重左心室功能丧失所致。其中l例为59岁女性病人合并糖尿 病、高血压、术后17小时出现平卧位呼吸困难被迫端坐呼吸,双 肺低湿锣音,口唇青紫,呼吸浅快,经吸氧,静脉注射速尿,吗 啡后症状减轻,出院时心功能Ⅱ度,另1例为69岁陈旧性心肌梗 死合并脑血栓病人,于术后4天出现意识单薄,不想进食,呼吸
2008年5月一2009年9月施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622例, 男509例(81.82%),女113例(18.17%X年龄25岁--83岁,其
中出现并发症23例,不良反应5例,劳累性心肌梗死105例,其 中急诊介入治疗6例,溶栓失败和挽救性介入治疗6例,合并镑尿 病169例,高脂血症383例。高血压病501例,冠状动脉病变,单 支病变305例,两支病变250例,三支病变67例,治疗血管979 支,病变100支外,其中256处行flrVA术,51例切割球囊技术; 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702枚,除l例经挠动脉治疗外,余均经股 ・一25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

3
栓塞
栓子堵塞血管会阻碍血液供应部位的灌注,导致缺血和坏死。在PCI治疗中发生 冠状动脉栓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心肌缺血并发症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肌缺血性疾病,由于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长期狭窄和血栓形成,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急性或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会感觉到胸部疼痛或 不适。
PCI并发症分类
PCI并发症可分为血管并发症、心肌缺血并发症、心律失常和PCI相关器械并发 症四类。
血管并发症
1
出血
出血是介入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穿刺部位的机械损伤和抗凝药 物使用造成血液凝固机制障碍引起。
2
血肿
血肿是穿刺点周围出血血液积聚而成的堆积物,如果无法被机体吸收和排出,将 会限制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严重时可造成器官功能受损。
手术治疗
如心肌梗死患者需 及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急诊冠状动 脉搭桥手术治疗。
PCI并发症的预后
PCI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程度各异,严重程度与处理及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并发症会影响到患 者的生命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恰当的处理和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PCI后的注意事项
1 术后休息
2 饮食保健
3 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 一种创伤较小的治疗 方式,但术后仍需要 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 体力劳动等。
心律失常
1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心房的快速而不规则的
心室颤动
2
跳动,由于心房不协调收缩,排出 的血液流动减缓,导致心脏输出量、
心室颤动是心室丧失了有效收缩功
再灌注和氧供降低。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冠心病的确诊和治疗都会用到冠脉介入,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对于冠心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他的危害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在内,只有双方面的结合,患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否则一但手术失败带给自己一些不可逆的变化。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手法,但是相对来说这种方式作为一种手术的方法,那么危害也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其中包括她的一些并发症各方面,只有这样多加的了解,那么对于我们的病情及检查可以把握好,选择最适合我们的治疗方法,那么关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危害有哪些呢?1、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穿孔可以说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危害非常的大,常常由于我们在做冠心病造影的时候一些造影剂的外渗的情况下出现,甚至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塞等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生,所以说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也是要多加注意的,后期治疗起来也比较的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好这方面的危害。

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1%~0.3%。

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球囊的型号过大,或者是球囊破裂;旋磨头偏大;在置入支架时,应用了过高的压力;导丝的头端穿出了血管床的远端等。

冠脉穿孔之后,可以引发心包出血和心脏压榨。

2、支架内血栓形成另外会出现的一种危害性就是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严重者可能会直接引起死亡,这个对于医者的水平以及支架的选择都是会有一定的联系的,所以说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尽量的要依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主,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医生同时支架的选择方面尽量的要以优良的材料优先考虑。

3、冠状动脉夹层如果是轻微的夹层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严重的冠状动脉夹层,可能会引发急性血管闭塞,甚至说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4、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冠脉介入治疗时出现了冠脉夹层或者是远端血管发生了栓塞,所以要强调在冠脉介入之前一定要充分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ppt课件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ppt课件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七)
⑻ 为了方便以后的导管操作,此时可选用长 鞘将过于迂曲的髂动脉拉直。 ⑼ 如果导丝依然无法通过,可进行逆向髂动 脉造影,观察髂动脉走行路径,的确过于迂曲 者,建议改经另一侧股动脉入路。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八)
3、推送鞘管时,也要注意有阻力时要找到原
因。特别是多次手术穿刺过的患者,有硬结,
三种A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
C. 肱动脉: (1)皮下血肿; (2)局部动脉瘤; (3)腋下血肿; (4)前臂、上臂肿胀。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一)
1、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
⑴ 应选择腹股沟韧带下动脉搏动最强处进
行单壁穿刺。
⑵ 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已溶栓的患者应 尽量不要扎穿动脉后壁。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二)
可用文氏钳轻柔扩张后继续推送。如果仍然
不易推送,可先用血管扩张器先反复沿导丝 来回预扩张后,再继续推送。
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一)
1、桡动脉穿刺点选择:
⑴ 所有患者均须先行ALLEN试验,阳性方可
进行。
⑵ 一般选用右侧,先用托架将右上肢放成45°,
将腕部托起以利穿刺。
⑶ 取腕横纹近端3厘米左右处为穿刺点。
⑶ 但应注意的是,对于肥胖的患者穿刺位
置不能太低,容易穿进股动脉的分支里,
穿刺喷血很好,但J型头的钢丝却放不进去。
⑷ 一般的患者又不能穿得太高,将来拔管 时不易压迫。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三)
2、股动脉穿刺要点:
⑴ 穿刺成功后,将导引钢丝经穿刺针推送进
血管。
⑵ 如遇阻力不要加力,可在X线监视下调整
导丝的方向,直到导丝顺利通过髂总动脉。
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二)
2、桡动脉穿刺要点: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

急性闭塞发生率(%)
----
A
B C
3
少量或无造影剂滞留
管腔外帽样改变, 有造影剂滞留 管腔内螺旋样充盈缺损 新出现持续充盈缺损 非A-E型导致血流闭塞 10
D E F
30 9 69
3、夹层防治 • • • • • • • • 严格规范导管操作规程 根据血管病变特点选择相应钢丝、球囊及支架 及时植入支架,防夹层扩展 钙化病变忌高压反复扩张 灌注球囊 升压药,如多巴胺等 有条件插入IABP 除颤、临时起搏器
严重心绞痛低血压
三、冠状动脉夹层(内膜撕裂)
1、夹层形成原因:两大原因
弥漫长病变 冠 脉 解 剖 因 素 成角病变 钙化病变 偏心病变 慢性闭塞病变 器 诫 技 术 原 因 导引导管操作不当
导引导丝选择不当
球囊直径大于 病变血管直径
2、夹层分类(NHLBI)
分型 特点
管腔内少量透X线区
少量或无造影剂滞留 透X线区分成两个平行管腔
技术操作因素:夹层、大球囊、低血压、 抗凝不充分
致死因素:左心功能受损、左主干、多支病变
5、冠脉急性闭塞的防治
急性闭塞
直径<2.5cm血管 药物治疗:无症状 或小范围缺血 再次PTCA 或STENT 直径> 2.5cm血管 局限性夹层 严重或 螺旋型夹层
植入STENT
多个STENT
结果不满意 紧急PTCA CABG
(2)斑块旋磨时转速应足够、旋磨头的选择应
由小到大递增和每一阵的时间不宜过长等,避免 产生无血流现象;
(3)冠脉介入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误推入空气。
八、边支血管闭塞
1、定义: 指PCI过程中冠脉病变分支血管血流消失的现 象。 X 线表现治疗部位分支血管无造影剂充盈。 分支闭塞较常见,小分支闭塞可无缺血症状,大 分支闭塞则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如AMI、急CABG 或死亡。

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对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皮腔内冠状动脉的成形术以及支架的植入手术,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24例,入组患者的年龄在30-80岁,平均年龄为587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9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内支架植入术82例,冠脉造影38例。

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特点是疗效好,恢复快、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

但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应密切注意,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做好预防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内支架植入术;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5-01冠心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作为临床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以及主要的诊断方法,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观察护理将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

介入治疗术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主要是经手腕上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临床上大部分进行桡动脉,极少数为股动脉;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就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它的优点就是相对安全、创伤小及疗效好等,并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缓解胸痛症状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影响介入治疗的成功及预防,并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本文主要对我院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的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皮腔内冠状动脉的成形术以及支架的植入手术,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24例,入组患者的年龄在30-80岁,平均年龄为587岁。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2 】 护 理 干预 方 法 . 理 , 察 组 实 施 整 体 观
心患者 , 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诉术者 , 其感到安全 、 适 。 如 使 舒 4 注 意 观 察 病 人 基 本 生 命 体 征 变 化 , 查 两 侧 股 动 脉 、 背 动 ) 检 足 脉 搏 动 情 况 并 标 记 以 便 术 中 、 后 对 照 观 察 。5 术 后 注 意 穿 术 )
刺 点 压 迫 止 血 , 知 患 者 穿 刺 处 用 1 g左 右 沙 袋 压 迫 6h 术 告 k ,
211 介入术前评估 ..
术 前 由责 任 护 士 对 患 者 进 行访 视 , 收
集 资 料 , 患 者 进 行 一 般 性 评 估 和 专 业 性 评 估 。一 般 性 评 估 对
2 1 4 实 施 护理 干 预 .. 1 患 者 常 恐 惧 、 助 。手 术 前 , 任 ) 无 责 护 士 向患 者 及 家 属 介 绍 介 入 导 管 室 的 环 境 , 人 而 宜 恰 当介 因
1 资 料
以 21 0 0年 3月 ~2 1 o 1年 5月 于 我 院 介 入 接 受 冠 状 动 脉 介入术 的 5 5例 患 者 为 观 察 组 , 中男 2 其 9例 , 2 女 6例 , 年龄 3 O
2 方 法
绍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术 的有 关 知 识 , 除 其 陌生 和恐 惧 感 , 消 必 要 时 介 入 治 疗 前 夜 间 口服 地 西 泮 5mg ) 会 病 人 练 习床 。2 教 上 排 尿 排 便 、 嗽 、 吸 气 、 气 等 , 前排 空 小 便 。3 术 中关 咳 深 屏 术 )
F。
限 制 有 关 。2 恐 惧 与 对 介 入 缺 乏 了解 及 担 心 预 后 有 关 。3 自 ) ) 理 能 力 缺 陷 与 医 源 性 限 制 卧床 有 关 。4 尿 潴 留 与 排 尿 习 惯 改 )

【课题申报】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

【课题申报】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

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群的健康。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由于手术操作和患者自身原因,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仍然较为常见,并且给患者带来了很大困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是当前冠心病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提供全面有效的预防策略,为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治疗。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类与发生机制: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分类,深入了解其发生机制。

(2) 并发症预防的危险因素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手术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3) 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措施研究:综合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总结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技巧、药物应用及患者术后护理等方面。

(4) 并发症预防策略的评估与优化:通过对预防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和改进。

2. 研究方法(1) 文献回顾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归纳、分析和比较,了解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临床数据分析法:收集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危险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

(3) 专家访谈法:邀请冠心病专家进行访谈,从临床经验和专业角度,探讨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措施。

(4) 实践验证法:选择一定数量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实践验证,评估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的预期结果(1) 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类与发生机制进行深入了解,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 分析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患者进行术前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指导。

高危复杂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T培训课件

高危复杂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T培训课件

04
高危复杂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技术与实践
高危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和 禁忌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术中操作
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能够准确判断病变 性质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介入器械和药物。
术后管理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 患者安全康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治疗目的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分 为多种不同的术式,其中最常用的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CI)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是通过导管将球囊扩 张导管置于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 血;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CI的基础上,将支架植入 狭窄的冠状动脉内,保持血管通畅。
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介入治疗成 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操作难度大,需 要专业培训。
课程目标
1
掌握高危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与技 巧。
2
提高医生对高危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诊疗能力。
3
规范操作流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
0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 知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定义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影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
机器人辅助手术
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精准操作,降低手术风 险。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高危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高危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仍 面临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等问题。
案例一
一名老年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接 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后出 现室性心律失常,经电复律和药 物治疗后好转。

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试题

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试题

冠脉介入手术(Coronary Intervention)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常见手术方法。

尽管这种手术通常很成功,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关于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的试题:
一、选择题
1. 冠脉介入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哪种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心肌梗塞
B. 血管破裂
C. 血栓形成
D. 急性肾衰竭
2. 关于冠脉介入手术后护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B.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C. 保持患者术侧肢体的制动
D. 给予患者高盐饮食以促进恢复
3. 冠脉介入手术后,为预防血栓形成,以下哪项措施是必要的?
A. 增加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B. 减少抗凝药物的使用
C. 停止使用所有药物
D. 无特殊预防措施
二、填空题
1. 冠脉介入手术后,为了防止血栓形成,常用的药物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冠脉介入手术后,患者术侧肢体应制动__________小时,以防止出血和血肿的形成。

3. 冠脉介入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心血管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冠脉介入手术后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2. 冠脉介入手术后,患者出现血管破裂应该如何处理?
以上试题仅为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冠脉介入手术后的护理指南和并发症防治措施来设计和回答。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
格遵循相关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

随着介入技术及介入器械的不断提高创新,PCI适应症有了很大的拓展,然而尽管PCI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逐渐减少,但是PCI术作为一种有创新的操作,仍不可避免的在术中及术后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无复流、支架血栓形成、出血、支架脱载、血管并发症、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等。

各种并发症发生后若不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现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予以综述。

1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中或术后原来通畅血管的发生狭窄、或狭窄程度加重, 是最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大多数发生在术中或离开导管室之前, 也可发生在术后24 h。

文献报道[1], 68%~80%的急性闭塞发生在导管室, 18%发生在术后30 min至6 h, 20%发生在术后11 h内, 14%发生在术后24 h内。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主支血管夹层、壁内血肿、支架内血栓、斑块或嵴移位及支架结构压迫等因素所致。

直径>2 mm的血管发生闭塞时,常常引起心肌缺血等严重的后果,表现为胸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 严重时患者会立即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 甚至很快导致心室颤动、心室停搏而死亡。

上述情况均应及时处置或置入支架,尽快恢复冠脉血流。

否则很快会发展为急性心梗直至死亡。

对于发生冠脉急性闭塞的患者,抢救措施常常包括紧急送入导丝,同时行球囊扩张,必要时置入支架等。

而急诊介入治疗,尽量开通所有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是PCI术后并发冠脉急性闭塞的首选的再灌注策略[2] ,而IABP循环支持能部分或全部替代患者心脏功能并维持人体的循环灌注,或可以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3] 。

置入临时起搏器主要是针对存在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症状患者的急救措施。

对于那些心率下降且存在血压下降的患者,起搏器的植入可以有效维持正常心率、延缓血压进行性下降,从而避免了心脏停搏以及更大范围的梗死。

2 无复流或慢复流无/慢复流指PCI时冠脉血管狭窄已经解除的情况下,远端前向血流减慢或丧失,其支配节段心肌发生灌注不足的现象。

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选择性PCI时其发生率为0.6%~3.1%,而在心肌梗死急诊PCI时发生率高达11%~30%。

无/慢复流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且有报告称其已成为PCI远期心源性猝死及各类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4] 。

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包括心肌微血管痉挛、栓塞(血栓、气栓或碎片) 、氧自由基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被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堵塞和因出血所致的心肌间质水肿等[5]。

治疗无/慢复流主要有药物、器械及外科手术等方法。

而目前临床上仍是以药物治疗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当无/慢复流发生时,治疗关键在于抑制微血栓形成、解除微血管堵塞以及恢复前向血流。

推荐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硝普钠、腺苷等药物,或应用血栓抽吸及置入IABP,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减轻无复流,稳定血液动力学。

关于给药部位,与冠状动脉口部给药比较,经灌注导管在冠状动脉靶病变以远给予替罗非班可改善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

3 支架内血栓形成目前,支架作为PCI术中所植入的异物,因其引发的支架内血栓成为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6] 。

支架血栓形成虽发生率较低(30 d内发生率0.6%,3年内发生率2.9%),但病死率高达45%。

与支架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高危患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高残余血小板反应性、过早停用DAPT等;(2)高危病变:如B2或C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完全闭塞、血栓及弥漫小血管病变等;(3)操作因素:置入多个支架、长支架、支架贴壁不良、支架重叠、Crush技术,支架直径选择偏小或术终管腔内径较小、支架结构变形、分叉支架、术后持续慢血流、血管正性重构、病变覆盖不完全或夹层撕裂等操作因素;(4)支架自身因素:对支架药物涂层或多聚物过敏、支架引起血管局部炎症反应、支架断裂、血管内皮化延迟等。

支架内血栓的预防措施包括:(1)术前及围术期充分DAPT和抗凝治疗,对高危患者或病变,可加用GPI,但应充分权衡出血与获益风险。

(2)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

应权衡利弊,合理选用球囊扩张术、BMS 或DES置入术;支架贴壁要尽可能良好,建议高压力释放支架(必要时选用后扩张球囊),尽量减少支架两端血管的损伤;对选择性患者,可选用IVUS指导。

(3)强调术后充分使用DAPT。

一旦发生支架血栓,应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建议行IVUS或OCT检查,明确支架失败原因,对血栓负荷大者,可采用血栓抽吸,可应用GPI 持续静脉输注48 h。

球囊扩张或重新置入支架仍是主要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给予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应检测血小板功能、了解有无高残余血小板反应性,以便调整抗血小板治疗,对反复、难治性支架血栓形成者,必要时需外科手术治疗。

4 冠状动脉穿孔和心脏压塞冠状动脉穿孔是指造影剂从局限撕裂的血管壁持续外渗, 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 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其发生率为0.37%~0.93%[7]。

冠状动脉穿孔及其引起的心脏压塞均是PCI少见但非常危险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小分支和末梢血管, 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

其发生是由于前送导引钢丝困难或者钢丝前端太硬而致使穿透血管壁, 或由于前行时动脉壁的内层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断裂而引起。

球囊或支架直径过大(与血管腔相比>1:2) 、扩张压力过高也是导致穿孔的重要原因。

穿孔多发生于慢性闭塞、弥漫、成角、扭曲、钙化等复杂的病变。

发生心脏压塞时患者可出现烦躁、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心音低钝等体征。

发生穿孔时,可先用直径匹配的球囊在穿孔处低压力扩张封堵,对供血面积大的冠状动脉,封堵时间不宜过长,可间断进行,对小穿孔往往能奏效;如果穿孔较大或低压力扩张球囊封堵失败,可置入覆膜支架封堵穿孔处,并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做好心包穿刺准备。

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必要时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若介入手段不能封堵破口,应行急诊外科手术。

若出现心脏压塞则在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同时立即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引流术。

指引导丝造成的冠状动脉穿孔易发生延迟心包填塞,需密切观测,若穿孔较大,必要时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或弹簧圈封堵。

无论哪种穿孔类型,都应在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以防延迟的心包填塞发生。

预防冠状动脉穿孔的关键是避免钢丝、球囊和介入新器械损伤冠状动脉[8]。

5 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指冠脉因各种原因引起持续性收缩而导致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冠状动脉痉挛会产生明显缺血症状,如胸痛和心肌缺血等的重要术后并发症。

严重的冠脉痉挛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猝死[9] 。

虽然CAS发生的原因至今并未完全明确,但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其主要与血管狭窄、异物(球囊支架、指引导管等)刺激等有关。

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心绞痛、低血压、心电图ST段抬高等。

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的重点在于对抗血管痉挛以及引发痉挛的基础病变,而不是针对痉挛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无论冠状动脉是否正常,对于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可以首先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0.4 mg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10 mg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在硝酸甘油无效或者耐药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特别顽固的患者可以持续静脉输注或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导管刺激引起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撤除心导管。

6 支架脱载在PCI过程中,器械脱落虽然罕见,但是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若处理不当或导致严重后果。

支架脱载较为少见,发生率为0.2%-1%,多见于病变未经充分预扩张(或直接支架术)、近端血管扭曲(或已置入支架)、支架跨越狭窄或钙化病变阻力过大且推送支架过于用力时,或支架置入失败、回撤支架至指引导管内时,因支架与指引导管同轴性不佳、支架与球囊装载不牢,导致支架脱载。

术前充分预判病变特点及预处理病变(如钙化病变采取旋磨术预处理等),是防止支架脱落的有效手段。

发生支架脱落后,若指引导丝仍在支架腔内,可经导丝送入直径≤1.5 mm小球囊至支架内偏远端,轻微扩张后,将支架缓慢撤入指引导管。

若因支架近端变形无法撤入指引导管,可先更换更大外径指引导管重新尝试;也可经另一血管路径,送入抓捕器,将支架捕获后取出。

如上述方法无效,可沿指引导丝送入与血管直径1∶1球囊将支架原位释放,或置入另一支架将其在原位贴壁。

必要时行外科手术,取出脱载支架。

7 出血围术期出血是引发死亡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大出血(包括脑出血)可能直接导致死亡,出血后停用抗栓药物也可能导致血栓事件乃至死亡。

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所有患者PCI术前均应评估出血风险(Ⅰ,C),建议用CRUSADE评分评估出血风险;建议采用桡动脉路径(Ⅰ,A);对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高龄、有出血史及低体重等),围术期优先选择出血风险较小的抗栓药物,如比伐芦定、磺达肝癸钠等;PCI术中根据体重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监测ACT,以避免过度抗凝。

出血后是否停用或调整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需权衡出血和再发缺血事件风险进行个体化评价。

出血后通常首先采用非药物一般止血措施,如机械压迫止血;记录末次抗凝药或溶栓药的用药时间及剂量、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等;估算药物半衰期;评估出血来源;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浓度和肌酐浓度;条件允许时行药物的抗栓活性检测;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静脉补液和输注红细胞;必要时使用内镜、介入或外科方法局部止血;若出血风险大于缺血风险,尽快停用抗栓药物。

若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可进一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以硫酸鱼精蛋白1 mg/80~100 U肝素剂量注射,总剂量一般不超过50 mg;鱼精蛋白可中和60%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LMWH用药不足8 h者,可以硫酸鱼精蛋白1 mg/100 U抗Xa活性剂量注射,无效时可追加0.5 mg/100 U抗Xa活性。

在停用阿司匹林或替格瑞洛3 d、氯吡格雷5 d后,应再次权衡出血和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适时恢复适度的抗栓治疗。

8 血管并发症穿刺血管(包括动、静脉) 时的损伤或者局部压迫不当会产生夹层、血栓和栓塞、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主要与穿刺点相关,其危险因素有女性、年龄≥70岁、体表面积<1.6 m2、急诊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和围术期应用GP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