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做法与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的做法与成效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局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农牧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战略要求,大力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全面推进现代农牧业、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生态文明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农牧业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强化服务,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到2011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567万亩,较2005年增加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9万亩,较2005年增加8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8.5亿斤,较2005年增加5亿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213万头只,较2005年减少了170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4.5万吨,较2005年减少1.6万吨。羊绒产量2642吨,较2005年增加919吨;羊毛产量12001吨,较2005年增加2882吨。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83.2亿元,较2005年增加42.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47元,较2005年增加5446元。
一、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一)土地规模经营:为推进土地规模经营,2007年以来,我市在优化开发区为主的农区,通过土地有效整合及整理、配套高标准节水灌溉设施、全程现代农业作业机械、推广综合农艺措施、转变经营体制机制等措施,累计建成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67万亩。其中,2011年建成44.8万亩,购进各类大中型喷灌设备1400台,配备各类农机具1155台套,其中大型玉米联收机220台,耕、种、收、运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建成养殖园区76处、养殖大户158个。经营方式以大户、联户经营和企业承租为主。通过5年的实施,项目区经营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所接受,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转移,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在西部牧区限制开发区,通过牧民插花式搬迁转移和草牧场、水浇地的有效流转,选择培育沙区300亩饲草料地、5000亩以上草牧场,软梁区200亩饲草料地、7000亩以上草牧场,硬梁区100亩饲草料地、1万亩以上草牧场的牧户,每户牲畜饲养量1200只绵羊单位以上,按照每户50万元的投资标准,全面装备现代农牧业机械,全面组装推广包括划区轮牧、牧草补播、改良配种、防疫、配方饲喂、快速育肥等现代农牧业技术,不断提高生态型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目前全市共建成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775户、配套饲草料地19万亩、经营草场面积
453万亩,示范户人均收入达到4.4万元,比建设初期增加了1.25万元。
(三)设施农业:为促进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我市出台优惠政策,在城郊及工矿区周边,发展以绿色有机果蔬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功能的设施农业。年内开工建设1.4万亩,其中温室3174亩、大棚2893亩。开工建设大型蔬菜仓储保鲜物流园区4个,建成3个。聘用289名社会蔬菜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各地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累计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万亩。
总计现代农牧业面积达到191万亩。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力度,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
一是继续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力拓展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和就业空间;二是加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牧区中高考落榜生,免费送入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对拟转移的农牧民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免费培训,平均每人补贴3000元,使之掌握非农产业劳动技能,实现就业。“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牧区劳动力近30万人次;三是实施“四个一”工程,解决了进城农牧民后顾之忧。即为转移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一套住房”指为每户无偿提供1套70平米左右住房;“一份工作”指培训过的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一
目前全市植被盖度达到70%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30%,生态状况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深入推进。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方面,一是编制汇总了《鄂尔多斯市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产业、村镇和人口布局规划》,各旗区也按要求完成了该项规划。二是经过近三年建设和完善,建成4个新农村试点,试点内均配套建设卫生室、幼儿园、超市、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现房屋已分配到户,共安置农牧民3293户。三是2011年启动了21个新农村新牧区中心居民点建设,整合100个嘎查村,惠及农牧户1.3万户、4万人,总投资33.45亿元。目前,已开工10个居民点,建设4000余户,完成投资3.56亿元,其余11个点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四是2010年开展了村容村貌“大整治、大见效、大变样”整治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78亿元,解决了1.3万户老百姓住新居的问题,全市重点区域村容村貌实现了较大改观。五是2011年认真组织实施了3000户国家危房改造工程,工程已竣工约1500户。
五、继续强化畜种改良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为推动牲畜种子工程建设,2007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全市种公畜进行了全面的普查鉴定,对不合格种公畜进行了淘汰;对白绒山羊、细毛羊、肉羊开展了个体鉴定、生产性能测定和绒、毛综合品质分析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牲畜良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肉羊新品种培育及绒山羊细毛羊选育提高工作,组建三大畜种核心群。“十一五”以来,累计新建和完善配种站2123处,完成了5400枚绒山羊胚胎移植、1209枚细毛羊胚移及600枚肉羊胚移工作,采集分析绒毛样1.7万份,普查鉴定种公畜38.6万头只,淘汰不合格种公畜5.1万只。全市大小畜良种及改良种比率达到98.1%,绒、毛、肉综合品质有了显著改善。
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十一五”以来,我市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对兽医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成立了市、旗区兽医局,拔付专门资金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共建设乡级动物卫生监督站52处,村级防疫室761个,村级防疫人员实行聘用制,免收防疫费,由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补贴,2011年人均年补助达到8500元,稳定了防疫队伍。二是在疫病防控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重大动物疫病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常年实施补针的措施,免疫率达到100%。按照农业部相关要求,建立了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全面开展了奶牛健康普查。落实了检疫报批报检制度,强化屠宰检疫工作索证验证入场关。加强跨省调运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