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建设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
2021年2月总第355期ISSN1672-1438CN11-4994/T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张玉芬徐冰朱璧如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摘要: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平台,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验室文化涵盖实验室制度、行为规范、运行机制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实验室集体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从实验室管理理念、实验室规范培训及特色文化活动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方案,以期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具体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规范培训;实验室行为与价值观;实验室特色文化作者简介:张玉芬,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徐冰,理学博士,实验师;朱璧如,理学博士,工程师。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平台,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校科研实验室在大型仪器设备采购[1-3]、仪器设备使用[4-5]、开放共享机制[2,5-6]、实验室安全管理[2,5,7-9]和人才队伍建设[1,6,10-13]等方面探索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值得推广借鉴的制度,如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论证招标制度、仪器设备预约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体系和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等。
这些经验和制度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很多关于实验室建设的研究针对实验室制度建设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建议,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仪器设备的管理层面,忽视了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与精神传承。
实验室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技术支撑平台,不仅要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管理体制,更要拥有优良的实验室文化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优秀的拔尖人才,产出一流的研究成果。
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保证(续)——访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元林教授
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保证(续)——访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元林教授夏有为【摘要】Prof.ZHENG put forward that the laboratory is indispensable platform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further rais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laboratory team,funds,bi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leading,etc.in school.Finally,Prof.ZHENG discusses the guarantee action of the laborat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omplement each other between both of them.%提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实验室是不可缺少的平台.进一步提出学校加强实验室在队伍、经费、大平台建设、项目引领等措施.最后论述了实验室对学校建设的保证作用,以及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7(036)01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实验室;双一流;大平台;学科交叉【作者】夏有为【作者单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编者按:在创建一流大学进程中,一流实验室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江苏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大学,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凸显特色,富有成效。
为此本刊主编夏有为教授采访了该校主管副校长郑元林教授。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
验操作演示过程ꎬ影响教学效果ꎮ
率ꎮ 健全制度体系ꎬ以“ 双一流” 建设为契机ꎬ探索建
3 改进思考
立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实验室管理办法ꎬ形成一整套
统性和专业性的双重特点ꎬ应该以建设“ 双一流” 大
关的人员考核、责任、奖罚、晋升制度ꎬ管好“ 人” ꎬ促
实验室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ꎬ其工作具有系
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导ꎬ服务国家战略需求ꎬ加强顶层
科研又要服务教学的职能ꎬ还要加强科教融合ꎬ以研
导致多头管理ꎬ责权设置不合理或不清晰ꎬ体制不顺ꎻ
促教ꎬ寓教于研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ꎮ 近年来ꎬ高校实
实验室定位不清晰ꎬ布局不合理ꎬ建设重点不突出ꎬ不
验室发展迅速ꎬ实验室软硬件及管理工作水平有所提
能很好地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求ꎻ随着实验室的快
作者简介:孙熠(1987—) ꎬ女ꎬ山东烟台人ꎬ助理研究员ꎬ硕士ꎻ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ꎮ
奖励 [6] ꎮ
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ꎮ
3 2 完善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
当前ꎬ不少高校设备登记使用、维修、试剂领用等
以支撑“ 双一流” 建设为总要求ꎬ结合学科定位
2 4 信息化不够
基本信息收集仍然依靠手工填写ꎬ不便溯源和统计ꎬ
3 2 1 结构及管理体系方面
和教学科研需求ꎬ合理布局、统筹实验室建设及发展
之间的壁垒ꎬ构建横纵向交叉的网格化管理结构ꎬ明
验资源利用率不高ꎻ缺少对危险源的智能安全监管及
确管理职责和权力ꎬ压实管理责任ꎬ以改善工作效率
应急预防措施等
[4]
ꎮ 另外ꎬ由于很多高校实验场地条
低、互相推诿的问题ꎻ同时ꎬ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ꎬ
件及资源有限ꎬ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无法看清实
实现资源共享ꎬ促进校院、院院联动ꎬ提高资源使用效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一流大学的重要性。
一流大学不仅能够吸引全球顶尖的教师和学生,也能够推动科研创新和社会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这些方案。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愿景。
一个具有远见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需要以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和科技发展需求为基础,同时也要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
这样的方案应该囊括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该方案可以明确一流大学应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具备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以及能够吸引全球学生和学者。
其次,建设一流大学还需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一流大学的核心资源,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的声誉和地位。
因此,建设方案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的科研创新,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同时,建设方案也应该加强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一流大学的科研和创新水平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建设方案应该注重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搭建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此外,方案还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研究激情和创新能力。
另外,一流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也是衡量其水平的重要指标。
建设方案应该鼓励和支持学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包括学术合作、学生交流和教育项目等方面。
这样的交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能够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同时,方案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实习,开拓视野和提升综合素养。
最后,一流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建设方案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流大学应该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
这可以通过开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的学生等方式来实现。
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情况汇报
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情况汇报我很高兴能向大家汇报我们一流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情况。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学校的硬件建设。
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现代化的校园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
每个教学楼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以满足各种教学需求。
实验室配备了最新的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书馆的馆藏量大大增加,我们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出版机构合作,订购了大量的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体育馆设施完善,提供了各种体育锻炼设备,以及多个运动场地,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其次,我们学校还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其中包括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
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我们还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三,我们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
我们与众多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我们还开设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实验课、实训课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动手实践,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我们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与一些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换项目。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国际知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竞赛,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一流应用型高校在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谢谢大家!。
高校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工程认证在第一轮的评审中就被否定的后果。为 了提高教学院专业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解决工程 认证中专业实验室不足的问题,对实验室进行了 整体规划和重新建设布局。
一、成立实验中心
在管理体制上成立教学院实验中心,由分管 院长直接领导,属于教学院独立的机构,由实验中 心主任协调 4个专业与实验中心的关系。实验中 心主要承担,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给排 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全体本科生的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任务,以及整个学院每学期的 低值易耗品申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学院的药 品室管理等工作。实验室目前开设环境化学、环 境微生物、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 等方向的各种教学实验,实验中心进行开放实验 项目的条件保障与服务工作,建设全天候开放新 模式,在圆满完成计划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着力开 发开放自主性、提高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 生在专业基础学习阶段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 验动手能力。通过成立实验中心,解决了原来四
收稿日期:20201215 基金项目:吉林化工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2019012) 作者简介:孙 艳(1991),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化工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环境化学、天然产物化
学方面的研究。
第 6期
孙 艳,等:高校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45
个系“各自 为 政 ”的 问 题,使 资 金 和 资 源 共 享,充 分发挥了实验中心的特色和潜能,积极推进学院 实验教学工作的建设。
实验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验室日常管 理及实验室药品管理和各类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 用的规范性。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的规范化 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建设内容,对高校 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配置资 源,加强管理,科学使用药品和仪器,实验中心才 能正常运转,为提升实验中心管理效率,更好地服 务于实验教学和科研,需要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 设。通过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使大型仪器 设备的使用管理和实验药品的使用,通过网络技 术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预约 使用[8]。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流大学的建设是每个国家都希望达成的目标之一。
一流大学不仅培养优秀的人才,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一流大学的建设方案,包括招生与选拔、教学改革、科研推动和国际化等方面。
招生与选拔一流大学的建设从招生与选拔开始。
为了吸引并培养优秀的学生,必须对招生政策进行改革和优化。
首先,扩大招生渠道,引进更多的多样背景的学生。
其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特长。
此外,建立公平、透明和科学的选拔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引入面试和综合评价等多元化的选拔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潜力。
这样的选拔政策可以使得一流大学拥有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为校内学习和社交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教学改革为了成为一流大学,教学改革必不可少。
一流大学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和互动性。
首先,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其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入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主动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参与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科研推动科研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流大学应该建立科学的科研机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秀的科研环境和支持。
首先,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和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这包括制定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
其次,加强科研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
同时,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一流大学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国际化国际化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流大学应该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
首先,建立国际化的教育合作交流机制,与国外一流大学开展师生交流项目,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来校访学和合作研究。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06•【字号】闽政〔2017〕11号•【施行日期】2017.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精神,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决定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计划。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福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扶强、扶优、扶特,坚持久久为功,推动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加快进入国内一流前列,冲击世界一流水平,提升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社会贡献力、国际竞争力,打造福建高等教育升级版,为建设新福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1.改革创新、争创一流。
坚持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和深化高校内部综合改革并重,着力破解“双一流”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学及学科坚持一流标准,汇聚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进入国内一流,努力冲击世界一流。
2.顶天立地、服务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需求的能力,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3.分类支持、重点突破。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分类指导与重点支持,引导高校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学科为基础,强化优势特色,以重点领域的有效突破促进内涵建设,推动全省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2024年大学“对标一流”学习交流总结(2篇)
2024年大学“对标一流”学习交流总结一、引言____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大学“对标一流”的学习交流活动。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一流大学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理念,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一流大学的学习交流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二、活动概况本次学习交流活动历时两周,分为两个部分: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
在参观访问阶段,我们前往了一流大学的校园,参观了其各类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并与该校的学生、教师进行了交流。
在学术交流阶段,我们参与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一流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三、参观访问1.校园环境一流大学的校园环境非常优美。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丛生,呈现出一幅宜人的景象。
同时,校园建筑也非常现代化和功能化,各类教学楼和实验室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学习环境。
此外,校园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运动场地和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2.学习资源一流大学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图书馆藏书众多,各类学术期刊和电子资源齐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同时,校园内还设立了各类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此外,一流大学还与国内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3.学生生活一流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和学术研究团队等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一流大学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一流大学的校园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四、学术交流1.学术讲座在学术讲座中,我有幸听到了一流大学的教授们的精彩演讲。
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介绍了一流大学的学术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
他们不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复杂的学术理论,还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经验和学术心得。
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做了些什么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力争将一批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所作出的努力也越来越多。
首先,大力推进绩效考核。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绩效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很多高校已经在此方面加大了力度,除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外,还对实验室、学科团队、研究项目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使得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得到重视和关怀,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其次,高校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投入。
高水平学科是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中国已经开展了一些重点学科建设的项目,并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力求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学者队伍和综合实力雄厚的学科团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再次,高校注重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标志,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国际化能力。
我国的一些高校加强了对国际教育的重视,积极推动中外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吸引国外优秀教师、学生、高层次人才等,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吸引力。
此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高等教育也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和创新。
我国的一些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合我国的教育模式,逐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最后,高校维护良好的学术风气。
良好的学术风气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有一个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对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多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估,保持良好的学术风气,防止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发生,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总之,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绩效考核、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及学术风气等多方面下足功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
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实验体系
不 能 市场化 , 实验 室 管理 机 构 不 能散 , 管 风 吹浪 打 , 不 实验 室要 坚 持 为建设 一 流 大学服 务 , 为科 学研 究和培 养人 才服 务 。 关 键词 : 流 大学 ; 一 实验体 系; 实验 室 ; 才培 养 ; 人 创新
1 建设 一 流 大 学 , 须 建 设 一个 强大 的 完 备 的 必
实验 体 系
夏有 为 ( 简称 夏 )西 工大 在 实 验室 , 请姜 校 长从领 导 的角度 , 谈谈 见
解 和 观点 。西 工大 实验 室 整 体 建 设 规 划 思 路 是 怎 样 的 , 希望 姜校 长能 介绍一 下 。 也 姜澄 字 ( 称姜 ) 关 于实 验室 的建设 , 简 : 历来是 一流 大学 的 中心话题 之一 。纵 观我 们人 类认 识世 界 和改造
维普资讯
第 2 5卷 第 9期 20 0 6年 9月
实 验
室
研
究
与 探
索
Vo 2 o. l 5N 9 S p 20 e 06
RES EARCH AND XPL E ORATI ON N LABORATORY I
菠长・人 莹 名 _ 訇 棼
编 者按 : 西北S 业 大学在 实验 室建 设 方面近 几 年有 了跨 越 式 的发 展 , - 尤其 在 重 点 实验 室建 设 、 才 培 养 等方 面 都 人
取得 了显著 成绩 。为 此 , 刊 主编 夏有 为教 授 采访 了该 校 校 长姜 澄 宇教 授 。姜 校 长 的讲 话 观 点鲜 明, 本 目标 明确 , 颇 有启 发 。现将 访谈 的内容整 理发 表 , 以飨读 者 。
如何发挥高校重点实验室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发挥高校重点实验室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摘要] 高校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基地。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发挥提高学校学术地位、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无法替代的。
[关键字] 高校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是学科建设的重点。
高校重点实验室一般依托于一个或若干个具有较大优势的重点学科,并为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提供优化的运行环境和必要的保障条件。
高校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与在此学科上是否建立一流的重点实验室是分不开的。
因此,高校重点实验室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发挥提高学校学术地位、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无法替代的。
一、通过建设高校重点实验室,为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优良条件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各省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开展科学研究,立足于高校,通过整合学科优势进行研究方向的凝练,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出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1.为重点学科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众所周知,高校重点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聚集和培养。
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群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创新。
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实质是拥有一流的人才,这是重点实验室能够立足与发展的根本。
高校重点实验室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不断的吸纳和培养人才,逐步壮大各个研究方向上的学术力量,使学术队伍迅速成长。
从而带动重点学科的发展,起到双管齐下,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为重点学科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重点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开放教学的学习基地。
高校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思路,可将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学生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大大的改善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各高校会加大对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与实验室用地、办公条件改善的资金投入力度,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更好的调动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在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仪器的使用率,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推动重点学科自身的良性发展。
实验室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逐步加大,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因此。
可以说实验室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平台。
一、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
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
2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备。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
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国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求不断增加。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象征和发展动力。
本文将提出一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方案,包括建设目标、核心策略和具体举措。
1. 建设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 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和影响力; - 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 -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2. 核心策略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核心策略: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
我们将引进国内外顶尖的教授和研究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研究环境,激励他们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2.2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是提高大学综合实力的关键。
我们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学科和传统学科,并且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优秀学者和科研团队加盟。
2.3 推进国际化发展打破国界限制,积极主动地与国际教育界和科研界合作,推动国际化办学。
我们将吸引国际学生和教授来校交流、讲学和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
2.4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是大学一流发展的动力。
我们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2.5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强化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和自主权。
设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
3. 具体举措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优秀教师引进计划,引进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经费,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项目,提高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引言如何打造一流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流大学的建设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学术优势、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生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提出一种可行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并探讨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专业选项和设置合理设置专业选项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校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在合适的专业领域开设专业选项。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和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选项。
课程设置和更新一流学科的课程设置应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学校应定期进行课程更新,增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来支撑。
学校应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同时还要重视本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科研实力提升一流大学的科研实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提升科研实力方面,学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科研经费的保障充足的科研经费是一流大学提升科研实力的基础。
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科研经费支持,并建立科研项目评审体系,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实验室设施和科研平台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有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科研平台,以支持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
学校应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设施,并积极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研资源。
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提升科研实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培养是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在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方面,学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流大学应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拓高校实验室资源 助力本科创新人才培养
开拓高校实验室资源助力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摇篮,是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投入的加大,高校实验室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实验室资源的短缺和不均衡发展[1-3]。
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的资源差异,实验室资源配置与高教发展速度不对等,造成了科研实验室的被动容纳和资源挤兑,增加了管理难度,制约了实践与创新的发展。
同时,实验室的“全程开放”和“研究生扩招”的压力也考验着科研实验室的有序运行。
如何兼顾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研的顺利开展,实现科研实验室的可持续化、最大化的开放共享,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的优势资源,辐射教学实践资源的短板,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4-6]。
一、高校科研实验室资源现状分析根据教育部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 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 238所。
2021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3 496.13万人,新招生1 001.32万人。
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
全国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新招收研究生117.65万元。
其中,博士研究生12.58万人,硕士研究生105.07万人。
全国共有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88.52万人。
其中,普通本科学校专业教师为126.97万人。
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已明显滞后于招生规模和新专业的发展,原有的按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实验场地严重不足,现有的实验室设施已难匹配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和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速度。
高校实验室根据培养的目的和层次不同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
教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知和实验技能为主,资源配备较固定,仪器设备功能单一,实验内容相对传统和固化;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其资源配备比较灵活,在科研队伍、仪器设备、项目支撑等方面尤具资源优势,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7-8]。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作为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师资力量:一流大学的建设首先需要的是师资力量。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招聘高水平教授:应该广泛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让学生能够接受最前沿的教育。
(2)培养更多人才: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拥有足够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
2、教学体系:一流大学需要建立和健全教学体系,要遵循市场经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讲授精品课程:通过设计和讲授各类精品课程,促进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术成就。
(2)严谨的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确保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3、科学研究:一流大学需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体系,使学校成为研究领域内有影响的机构,具有承担高端科技项目、服务政府决策和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
(1)设立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实验室,集中优势学科、人才和资源,开展前沿研究。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度,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校园文化:成功的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种鲜明的校园文化,营造出浓郁的师生互动、交流与和谐的学术氛围。
(1)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形成对爱国、进步、民主、和谐的理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文艺比赛、学术讲座等,以增进师生感情和提高文化素养。
总之,一流大学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整体布局,更需要精细的执行,可行、可持续的实施。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建设一流大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4.28•【字号】武政〔2018〕19号•【施行日期】2018.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75号)精神,大力支持在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充分发挥其在加快推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中的关键支撑作用,经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支持开展科学研究(一)支持开展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
支持高校依托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学科,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包括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光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地质学、医学、电磁学等学科在内的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力度,促进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相结合,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鼓励高校发挥一流学科优势,积极参与武汉经济、社会、文化和民生福祉等领域发展,发挥其高端智库和政策咨询作用。
(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二)支持建设高端创新平台。
支持空天信息、光电科学、生物安全与技术等湖北实验室建设,为争取国家实验室布局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支撑。
大力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与提档升级,加快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布局武汉,支持筹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顶尖创新平台,为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保证——访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元林教授
( 《 实验 室研 究 与探索 》 编 辑部 , 上海 2 0 0 0 3 0 )
摘 要 : 提 出 高等 学 校人 才培 养 、 科技创新 , 实验 室是 不 可缺 少 的 平 台 。进 一 步 提 出 学校 加 强 实验 室 在 队
伍、 经 费、 大平 台建设 、 项 目引领 等 措 施 。 最后 论 述 了
b e t we e n b o t h o f t h e m.
Ke y wo r d s:l a b o r a t o y ;Do r u b l e— Fi r s t Ra t e;b i g pl a t f o r m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e
U n i ver s i t y o f J i a n g s u No r ma l
XI A Yo u we i
( Ed i t o r i a l D e p a r t me n t o f Re s e a r c h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L a b o r a t o r y,S h a n g h a i 2 0 0 0 3 0,C h i n a )
作者 简 介 : 夏有 为 ( 1 9 3 3一) , 男, 江 苏 徐州 人 , 教授 , 主编 , 长 期 从 事 高 等学 校 。 1 : 程 力学 教学 、 科 研和 实验室1 : 作, 曾任 实验 室主任 、 实 验 室 处处长, 享 受 国 务 院政 府 特 殊 津 贴 , 曾获 国家级科 技进 步二 等奖 , 主编 出版 著作 8部 , 国 内外 发 表 论 文 9 0余 篇 。
实验 室 对学校 建设 的 保证 作 用 , 以及 两 者 相辅 相 成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流大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建设一流大学】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逐步加大,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正如 __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因此。
可以说实验室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平台。
一、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 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
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
2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备。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
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
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等项目,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近2/3。
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的,而新的成果也需要仪器的检测作为支撑。
据统计,“十五”期间。
“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置。
3 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基础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的知识(智力)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服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的需求。
相关统计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基础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xx年,高等学校参加R&D活动的人员达到22.7万人年,用于R&D活动的经费为242.3亿元,其中133.1亿元政府,88.9亿元企业,16.3亿元国内其他机构,4.0亿元国外。
高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4.2万项,其中68%被转让到各类企业,合同成交金额达122.6亿元(xx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活动)。
xx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项目18 401项,输出技术交易额65.0亿元(xx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而这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持。
二、目前国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1 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
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人员流失严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根据 __xx年统计报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57598人,队伍构成情况见表1。
其中实验教师的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的56.4%,实验室技术人员为35%,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为8.6%。
由此可见,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工作中占有极重的分量。
在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为37207名,占总人数的23.6%;其中实验教师为24799名,占总人数的15.7%:实验室技术人员为12408名,仅占总人数的7.9%。
__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于xx年10月组织委员进行了全国实验室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返回有效调研报告15份,涉及国内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百余所高等学校,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在所调研的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队伍中,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为3072人,占人员总数的66.5%;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人员为3796人,占人员总数的82.1%: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为2171人,占人员总数的48.5%。
从以上统计数字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而实验室人员职称、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表现得尤为突出。
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受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被看作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
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实验室队伍建设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其次,忽视了实验室队伍在教学及科研中的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不乏兵强将,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打击了高水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和队伍不稳定。
目前,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无论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业务水平,都与正高职称无缘,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没有“奔头”。
也严重地挫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室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培养各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本科以下的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且所学专业十分繁杂,专业对口的少,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学校为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将大量的家属收入实验室队伍,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更为复杂,在专业结构上比例严重失调;而实验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很多高等学校愿意花钱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却舍不得在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3)实验室岗位缺少竞争,没有合理的人员流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以及职称、待遇、职务等种种方面的原因,高素质、有能力专长的人员不愿意到实验系列队伍中来,而在岗的年轻高学历实验人员往往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或调动。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高等学校中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全面推进,教学科研设备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xx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大约1100多万台件,总金额超过4000亿,与“十五”相比,增加的幅度是184%和160%。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提高,在结构和性能上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我国目前财力、物力和人力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充分发挥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设备重复购置高等学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购置的,设备购置经费建设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投资。
使用权归申请单位和基层使用单位,这样就易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思想,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设备所在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没有联系,用好用不好一个样,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2)封闭式管理,没有资源共享观念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甚至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校内外的开放使用不够甚至不开放,缺乏明显的经济约束机制,造成使用效益低下,同时引发改造和正常运行的费用不足等问题。
(3)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大型仪器设备在结构和性能上发生了变化,对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先进设备没人会用或者只能使用部分功能,不仅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开发,设备利用率不高。
(4)缺少外检测资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各级科研实验室中,其测试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但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少有取得认证资质的(如CMA 认证,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取得强度检测CMA认证的高等学校只有北京工业大学强度检测所一家),没有取得法定检测的授权,从而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影响了利用大型设备对外服务的能力。
三、对当前实验工作的建议1 充分认识实验室队伍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切实解决在实验室队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实验室队伍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实施,实验室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实验室人员的参与。
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验室。
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1)完善职称晋升与岗位聘任,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实验室系列职称没有正高级职称,而实验室人员大量的时间都在从事实验教学、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应的技术改革工作,很少能够在科研、论文等方面有所提高。
因此,从稳定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角度出发,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时应对实践能力较强和工作业绩较好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水平高、成果多、确实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验人员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如上海大学在校内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清华大学实验室技术队伍可以晋升正高“研究员级高工”。
中南大学评正高级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按照实验系列进行评审。
武汉大学实验室队伍采取特殊政策设立了教授级实验师。
(2)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和培训机制建立实验室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可仿照公务员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的要求和人员素质采取资格认证。
对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