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版本

合集下载

论中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r——当代艺术平面设计中西方对比

论中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r——当代艺术平面设计中西方对比

论中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r——当代艺术平面设计中西方对

边文迪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16(029)001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是58新潮以后,这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当时,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是中国当代艺术兴起的必然原因.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人的行为受到严重的限制,当时的文化受到了严重的迫害,所以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必然意味着人们解放思想,表达自我的一种艺术方式.所谓当代艺术,就是今天的艺术,艺术跟设计的区别就是,艺术是表现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是表现自我、抒发个人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设计是服务于大众的,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以大众为主体,以受众人群为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件设计作品传达不出自己的主要内容,让主要的受众人群理解不了设计师的主要意图,那就不是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反之,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来说,因受众人群在不了解当时艺术家的背景而不理解作品的意图是很正常的.所以说,要想理解当代艺术作品,就要了解当代艺术家的成长环境、所处时代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完全理解和解读当代艺术作品.
【总页数】1页(P244)
【作者】边文迪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 201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方当代艺术摄影观念的表现和流变 [J], 陈皛唯
2.谈中西方收藏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启示 [J], 陈彦庄
3.中西方当代艺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探究 [J], 王若然
4.中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浅析中日建筑师作品本土化的创作理念 [J], 武楠
5.中西方学院里的当代艺术教育 [J], 詹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态

中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态

中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态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艺术传统和现代艺术形态展现出了人们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艺术传统以及现代的艺术形态各自独特,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还受到社会、历史和哲学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西方艺术传统和现代艺术形态为切入点,探讨它们的异同以及相互影响。

一、中西方艺术传统1. 中方艺术传统中方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强调意境和禅意的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写意”和“意境”,讲究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把握。

丝绸、瓷器、雕刻等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注重细腻、精致和寓意深远。

2. 西方艺术传统西方艺术传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绘画以写实为主,强调透视、光影和细节的准确表达。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发展了人体解剖学和透视技法,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更加逼真和精确的元素。

二、现代的艺术形态1. 中方现代艺术形态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方的艺术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现代绘画注重个体体验的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从传统绘画向现代综合艺术发展,中方艺术家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如油画、水墨画、装置艺术以及当代艺术中的表演、行为等。

2. 西方现代艺术形态西方现代艺术形态体现出了对传统艺术的颠覆和冲击。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现代艺术涌现了许多前卫、概念艺术家,他们通过抽象绘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方式,挑战了传统艺术的约束。

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相继出现,开创了现代艺术的新篇章。

三、中西方艺术的异同1. 表现方式中西方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艺术强调意境和意义的传达,注重绘画的笔墨运用和色彩的表现,追求内敛的审美情趣。

而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法的准确表达,追求逼真和精确的效果。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摘要】在这篇文章中,将对中西方艺术发展进行异同辨析。

将比较古代艺术发展在中西方的差异和共同点,探讨中世纪艺术在两个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然后,重点分析文艺复兴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展示其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将比较现代及当代艺术在中西方的发展情况,探讨其中的异同之处。

分析当代全球化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比辨,将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异同进行总结,并尝试从中得出结论。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角度探讨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异同之处,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比较、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全球化、结论。

1. 引言1.1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概述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一直是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中西方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

在古代,中西方艺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古希腊罗马艺术注重表现肉体之美和神话题材,而中国古代艺术更加注重象征性与精神性的表达。

中世纪时期,西方的宗教艺术占主导地位,而中国的艺术表现则更多体现出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西方艺术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而中国艺术则更多沿袭传统风格。

现代及当代艺术领域,中西方的艺术交流更加频繁,艺术形式和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当代全球化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愈加显著,艺术家们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创作灵感。

通过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的异同,推动文化交流与艺术创新。

2. 正文2.1 古代艺术发展比较在古代,中西方的艺术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古代中国,艺术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等领域。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强调意境的表达,追求精神上的超凡境界。

而古代西方艺术则更多地表现为史诗、雕塑和建筑,讲究神话、历史和人物的塑造。

服饰美学与搭配艺术之现当代中西方服饰审美差异

服饰美学与搭配艺术之现当代中西方服饰审美差异
如领带、胸针等,展现西方优雅美。
现代服饰搭配:以现代服饰为例,如休 闲装、运动装等,搭配现代配饰,如墨
镜、帽子等,展现现代时尚美。
混搭风格:将东方和西方服饰搭配元素 融合,如旗袍搭配西装,展现中西方文
化交融的美感。
中西方服饰审美融合
融合趋势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西方服饰在传统 与现代元素上的融 合,形成独特的审 美风格
审美观念
01
东方服饰审美: 注重和谐、含
蓄、内敛
02
西方服饰审美: 注重个性、张
扬、外露
03
东方服饰色彩: 以黑白灰为主,
色彩淡雅
04
西方服饰色彩: 色彩丰富,对
比强烈
05
东方服饰图案: 以传统图案为 主,寓意吉祥
06
西方服饰图案: 以抽象图案为 主,强调个性
07
东方服饰款式: 注重传统,款
式经典
03
面料:西方服饰面料多样,注重质感;中国服饰面料天然,注重舒适
04
装饰:西方服饰装饰华丽,注重细节;中国服饰装饰简洁,注重整体
中西方服饰搭配艺术
搭配原则
色彩搭配:中西方服饰色彩搭配各有特点,如中国传统服 饰以红色为主,西方服饰则以黑色、白色为主。
款式搭配:中西方服饰款式搭配各有特点,如中国传统服 饰以宽松、飘逸为主,西方服饰则以紧身、修身为主。
02 汉服与牛仔:汉服的飘逸 与牛仔的休闲相结合,展 现出中西方服饰的融合之 美。
03 唐装与晚礼服:唐装的华 04 民族服饰与现代服饰:民
丽与晚礼服的优雅相结合,
族服饰的独特与现代服饰
展现出中西方服饰的融合
的时尚相结合,展现出中
之美。
西方服饰的融合之美。

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文化比较

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文化比较

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文化比较在当今的世界上,艺术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文化、社会、还是政治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类创造性表现之一的艺术,虽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表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不同的文化之间的比较和交流却是无可避免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之间的文化比较。

一、艺术观念的不同在谈论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的文化比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双方对于艺术本身的理解和观念的不同。

西方艺术强调的是创新、个性和独立性,它更重视表达个人情感、思想和主题,注重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艺术创作,追求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中国艺术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哲思,更关注他人和集体,更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

中国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意境和神韵,文化因素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艺术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各有所长,但在现代社会中,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二、艺术形式的差异艺术形式是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之间的又一大差异。

西方艺术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电影、演讲,还有在当代社会中崛起的各种新型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动态影像等。

而中国艺术形式相对更加单一,以绘画、书法、篆刻、雕塑、陶瓷、漆器等为主,其中以国画最为闻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形式也在逐步多元化,这一点不言而喻。

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以及现代经济发展的差异,两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优劣之分,而是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三、创作手法的不同无论是在西方艺术还是中国艺术中,创作手法一直是艺术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西方艺术家在创作中注重探索艺术新领域和新材料,更强调创新和实验,以及对传统进行颠覆和重构。

中国艺术家更注重的是创作手法的传承和传统的另类延续,继承和钻研传统艺术手法,将传统手法与现代元素结合,也一直是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方式的主要特征。

四、文化交汇的发展在当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比较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中西方美术差异及现当代艺术

中西方美术差异及现当代艺术

中西方美术差异及现当代艺术摘要:中西方美术的差异是从西方艺术的几个阶段来谈,因为中国美术大都是一脉相承,从古至今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没有太大的颠覆性的发展和创新,而西方美术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以及当代主义都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发展变革,一直是推翻再创作的形式来表现的。

本文也是从西方美术的发展阶段来讨论中西方美术的区别差异。

一:古典主义时期中西方绘画差异古典主义艺术在整个西方美术史中占了较大的篇幅,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

大都是传统的艺术样式绘画雕塑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就在西方主导了将近三个世纪的文化现象。

也是西方文化在被宗教压迫后的一次较大的艺术文化反叛。

其表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理性的,表现手法也是单一的遵从写实客观但是比此前的西方美术更关注人的本身,不再是单纯的描绘宗教,传统的西方绘画的特点就是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的色彩明暗效果。

西方传统绘画总是把科学运用到绘画中要求画家以纯客观的方式来把握自然即画家所画的一定要与他所看到的保持一致这其实是受限于当时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

而传统中国画主要运用散點透视的方法来表现事物,侧重于对线的表现,其实从本质上说也是受制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考方法。

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特点是线条是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色彩是从属性的,从不画光影所营造的空间都是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运用的透视方法是“散点透视”也称“移动视点”,可以看山水画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要移动着来观看。

从笔法上也是注重写意表达天人合一的文化态度。

近代大家齐白石就说过一句话“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充分表达出传统中国画所要表达的艺术境界。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哲学观和人生理想的差异,西方绘画与中国画本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视觉艺术。

中国画讲究空、无,表现为“虚”,西方绘画讲究确、有,表现为“实”;中国画重表现,西方绘画重再现;中国画写意,追求神似,西方绘画追求形似;中国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中国画不讲究叙事,背景和细节被省略掉,西方绘画则注重情节描述,更注重环境的细致刻画。

中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发展观念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发展观念的比较研究

种伪 问题 。虽然后 现代 主 义在 中国有很 大 的话语 空
间, 不是在 文化本 质和语 言层 面 的 , 但 只是 实用主 义
和 风格 层 面 的 。”
立及 随后 十年 的文化大革命 , 西方艺术又被 看成资本 主 义国家的毒草 , 遭到全盘 的抵 制。改革 开放 以后 中
I 之家l 0 R MA 戏剧 ME D A H
中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 发展观念的比较研究
口方 灿
内容 提 要 西 方 的现 代 艺 术是 工 业 时代 的产 物 , 现 代 艺 术是 信 息 时代 的 产 物 , 后
它们是西 方社会 的时代 背案到 了一定阶段 自然 出现 的, 在发展历程 中具有一 以贯之
的理性精神 。而 中国文化 中缺 乏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与人 文主 义传 统 , 因此 中西 方现 当代 艺术发展在 本质上具有很 大的不 同。在 文化上 , 中西方之 问不是先进与 落
后的关 系, 而是 相 同与 不 同 的 关 系。
关 键 词 中西 方
现代
后现代
理性
人 文
艺 术 是 艺术 观 念 的 反 映 , 西 方在 思 想观 念 上 的 中 差 别使 各 自的 艺 术 从 一 开 始 便 出现 了 完 全 不 同 的 景
五 四时期 高举理性主 义精神 的大旗 , 全面否 定传
高明潞 曾说 : 中国 2 “ 0世纪 以来就无结构可言 , 解
构从何谈起 ,上帝死 了’从何谈起 。可悲的是 这种 思 ‘ 潮恰恰 迎合 了懒惰和 急功近利的 民族 心态 , 而使 中 从 国知 识分子 总 不能去 坚韧地 寻找 和 建立我们 所要 为 之奋 斗的新结构、 价值 。”在 中国和第三世界 国家, 新 “ 不存在 可比的现代 艺术 。所 以 , 现代 艺术在 中国是一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领域,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首先,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体现在艺术思想和观念的变革方面。

传统的中国艺术以绘画、水墨和陶瓷为主,注重表达自然和精神层面的内涵。

而西方现代艺术强调个体主义、自由表达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中国艺术家在接触西方现代艺术后,开始思考个体权利、社会压力以及现实问题等主题,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表达。

其次,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还在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艺术表现形式相对较为保守。

而西方现代艺术以其大胆前卫、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了对艺术界的全新认识。

中国艺术家借鉴并融合了这些形式,创造了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摄影艺术等。

第三,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延伸到了审美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中国审美观念强调平衡和和谐,追求的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平静。

然而,西方现代艺术强调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对真实世界的揭示。

中国艺术家开始拓展审美观念,注重表达对现实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不仅打破了传统审美认识的边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现代艺术创作。

此外,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还可以从展览和交流方面得以体现。

中国艺术家通过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积极与西方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创作合作。

这些展览和交流活动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使其与世界艺术界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舞台的步伐。

最后,可以看到,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在于触发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思考。

西方现代艺术的崛起引发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的反思,促使他们开拓思路,创造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摘要]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

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

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的艺术思潮。

[关键词]浪漫主义审美现代性先锋艺术“星星美展” “八五思潮”“八九艺术大展”自从“八五新潮”至今的二十几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当代艺术打开中国先锋艺术的新视野,开辟了新的篇章。

在这样一个思想独立、开放式的时期,很多艺术样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迸发出来,无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从媒介语言上都有很多标新立异之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期间无论我们的装置、架上还是行为都有许多是“拿来主义”,都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当代艺术有相似性,但是我们只是在短短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运用了大部分西方艺术的样式,而这些西方艺术样式已经在其社会中发展了百年的历史。

就其发展时间跨度的不同,我们的当代艺术确实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或者说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但是这种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自身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三十年短短的时间内,就将西方一二百年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演绎了一遍。

从“八五新潮”时期,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到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女性主义等的发生,在中国这样长期封闭、艺术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大一统的文化体制下,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出演的现代艺术可谓是前所未有,其突破性和跨越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少见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先锋性、前卫性仅仅是局限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学习借鉴甚至重复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一部分经验。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作者:王宏朕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2期【提要】对于我们来说,当代艺术是在传统和现代、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文化张力中所产生的。

伴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内地的交流与广泛传播,中国的艺术逐渐的从文革时期为政治服务的狭隘概念中解放出来。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当代艺术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起步,并且迅速发展。

在中国大量的艺术家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们,大部分都采用“模仿”的路线和策略,其中大量的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现代艺术元素来演绎中国的当代艺术。

在跟随国际潮流的同时,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发展的也需要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元素作为基础,应该具有本土的独创性。

【关键词】当代艺术国际化本土化浅析一、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当代艺术是后革命时期的一种艺术,它本身即是艺术革命的延续,同时也是对革命艺术与写实精神的叛逆。

但是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当代艺术又是一种鱼龙混杂的艺术文化现象,与艺术的阴谋论和文化殖民论不同,当下社会还是主张当代艺术的来自各种不同力量的相互博弈且彼此之间能相互协商的产物,其中有契合、有疏离也有各种的批判。

人类的历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的当代艺术也紧随着“国际化”的脚步进入了21世纪。

随着世界经濟和中国经济的快速融合与高速发展作为基石,使得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是空前的繁荣。

这种繁荣,是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以及在全球化的格局之下,且中国社会的逐步开放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就在这繁荣的同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呈现,发生在周边的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

进入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新潮艺术家相继移居到了国外,在欧美等国发达国家进行深造和继续更好的进行所谓的前卫性活动。

在海外的艺术活动中,大多艺术家都将自身去本土化,为了能更加接近国际化水平,与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

在日益提升水平的同时,逐渐的引起了国外展览机构和策展人的高度关注。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以大众文化为主题,强调平民化与大众化,通过使用明亮的颜色、扁平的形状和简化的线条等艺术手段来表达其思想。

波普艺术在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中逐渐传入,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艺术给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一个新的创作思路和方式。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艺术强调精神内涵和哲学思考,而波普艺术注重表面的视觉效果和大众文化的元素。

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激发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于社会现象和大众文化的关注,使他们开始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社会、消费主义和文化的思考。

波普艺术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民主化和平民化。

在中国,艺术一度被认为是高雅的、专业的,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和欣赏。

而波普艺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它以大众文化为主题,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使艺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这种倡导平民化的态度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来。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视觉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艺术强调色彩的鲜艳和对比,线条的简化和扁平化,艺术作品的形象化和图式化等。

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学习和借鉴波普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视觉效果,能够更好地呈现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内涵。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波普艺术强调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商业化的艺术非常友好。

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开始关注艺术市场和商业价值,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容易与观众和市场接轨。

这种商业化的态势使得中国当代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市场和社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给了中国艺术家新的创作思路和方式,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民主化和平民化,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视觉效果,以及商业化和市场化。

波普艺术的影响促使中国当代艺术更加多样化、开放化,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代中国艺术的演变及其特点

当代中国艺术的演变及其特点

当代中国艺术的演变及其特点当代中国艺术的演变在近几十年来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相互融合,促使了中国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中国艺术的起源、发展阶段、艺术形式及其特点等方面展开叙述。

当代中国艺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步开放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西方现代艺术的思潮也开始传入中国。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艺术家开始接触到全球先进的艺术潮流,从而追求个人创作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在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呈现出强烈的个体主义色彩,作品多以自我表达为主,形成了一批独立的艺术家群体。

其中一些艺术家通过自由的艺术创作方式来诉说自身的情感和经历,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李禹煜、阿尔思等艺术家都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

随后的90年代至今的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艺术家们开始面对着全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格局。

在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艺术家们逐渐关注社会变迁与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和冲突。

他们开始探讨身份认同、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消费文化等诸多问题。

在这个时期,艺术体验和艺术行为成为了很多艺术家的创作重点。

徐冰、曹斐、于杰等艺术家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

当代中国艺术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

在绘画领域,中国艺术家将传统中国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

油画、中国画、漫画等都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介。

在雕塑领域,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和形式,开始尝试各种新材料的应用和创新。

摄影、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也成为现代中国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代中国艺术的特点在于它跳脱了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并通过自身的创作来发出独特的声音。

艺术家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同时反思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和地位。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版本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版本
国版本” 。因此他们未能产生 的模仿创造高雅艺术 。这件作品暗示 了毛泽东的“ 喜闻乐 圈际上的极 大影响 , 只是对西方版 本的延续 。 见” 的思想 , 以及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和 民间艺术有着 “ 通
2 世纪初的现代艺术的先驱者的种种努力在客观原 俗 ”的 什 么 共 通性 。 0 因下被迫 中断 , 之后作为 “ 5 8 新潮 美术”运动的参与者 还出现 了另一种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它带有现 实主 仃, 1曾经疯狂的拿西方的某一个流派和风格作为自己模仿 义的表面特征 , 但其用意并不在于再现现实 , 哪怕是一种 对象非且标榜为创新。 如在 18 年 “ 99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 状态 ” 。他们的 “ 现实主义” 画的 参照物一 股是 历史 照 绘
作品。
余友涵的 毛主席与韶山农民谈心 是 “ 政治波普” 样的新的观念一 相反倒是, 他都按 照西方的观念来制作 这一形式的代表 , 其作品来 自文革时期广泛传播的一幅照 片。 然而 , 余将一种明亮的彩色花样 图形 覆盖干 画中的 人 中国现代 艺术起源于 “ 五四新文化运动” 林风眠为 物 、 , 地面 、 墙壁之上 , 而该图形 则是 典型的为农村 妇女 所 中园现代 艺术之父 , 林风眠的 “ 中西融 合” 的艺术思路以 喜爱的装饰花样。 粉色和灰色的小花甚至悄悄爬到 了毛的
方的现代艺术 ,艺术家们在接触到新 鲜甚至有些怪 异的 成马克思、 格斯 、列宁 、 恩 斯大林的 肖像 , 严肃的西方 马 外部世界 , 经过 一 阵迷惘和震惊后 。 中国的 当代艺术似 乎 克思主 义者成为 中国老百姓 家喻 户晓和喜闻乐见的“ ” 神 。 开始形成 r, 但是 , 它的方式很简单 … 模仿 、 一 借鉴 、 移 这种本土神化并置的方法早在2 世纪7 年打出的苏联先 0 0 植、 嫁接等 , 紧跟着西 方的脚步亦步亦趋。短短 十年 , 中 锋 艺术S t r 中即已呈现 。 os A t 比如张群 、 孟禄丁的 ( ( 在新 国艺术家儿1 将印象派以后的西方艺术风格重新演绎一 时代——亚 当、夏娃的启示》 2 。在该作品的画面 中,女青 遍。 西方的 各类美术派NJ 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翻版 , L 成 年从玻璃方框中破墙 而出 , 男青年正襟危坐的在等待 。 左 为 艺术家改变 中国 旧艺术面貌 、实现 自己心 中理想 的工 右两个裸体象征着亚当夏娃 ,背后是丽扇打开的故宫大 具 , 为中国美术界捧之 不去的 “ 成 他者 ”西方的当代艺术 门 , 。 脚下是象征着传统 的敦煌石 窟。 可以看到 , 里的框 这 是其 自身发展的结果, 是在原生态环境中顺利生成并发展 里框外墙里墙外象征着新一代前卫艺术家将 自己的空 间

中西方当代女性艺术比较研究

中西方当代女性艺术比较研究

• 中:在中国古代只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只有增加上一 定附加条件,女性才能够获得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但 是古代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始终不能与男性画等号,在受 教育程度上,在所学的文化知识的内容、范围上,都不 及男性正规教育那样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女性家 庭教育相当的贫乏。女童或女性在接受家庭文化教育方 面,只是受到男性文化教育的影响。
珍妮· 萨维尔
辛迪· 舍曼
•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艺术史观中,女人的存在仅仅是一个 可以被凝视的对象,而作为艺术家,她们则无疑是缺乏 理性和创造力的。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无论中国还 是西方,自古就存在着很多优秀的女性艺术家,用手中 的画笔述说着心灵。从中西方女性艺术历史的角度入手, 研究女性在几千年父权制社会的生存状况,虽然有很多 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却完 全淹没在男性话语中。中西方女性艺术家生活在相同的 困境下,却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指出其女性艺术家 角色、创作题材和自觉意识的差异。通过对中西方女性 艺术共性问题、以及双方的差异研究后,总结出造成双 方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而更清楚地认识中西方女性艺 术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琳达· 诺克林(Linda Nochlin), 女性主义作家和艺术史家,纽约 大学现代艺术研究所艺术史教授。 1971年,她在美国《艺术新闻》 上发表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 女艺术家?》,首次发起女性主 义艺术史的讨论。该文成为女性 主义艺术史的里程碑。她是第一 代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和古典女性 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灿烂古国,但同时也是具有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开始排斥女性的地位,认为“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 自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画家是帝舜之妹画骡。其后三国的赵夫人,唐代的薛媛,元 代的管道昇,明代的仇珠,马守真,薛素素。当时能名留史册的一般都只有达官 贵人,富人,名妓等。被分为闺阁派和青楼派。 王岳川教授说:“在历史上,传统男性中心观认为,女人无史。” 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版本
摘要: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初,在中国,虽然艺术界的政
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乐观,由于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和传统思想的限制,艺术界陷入长久的困惑和不安之中,在这期间,艺术家吸收西方思想的面很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判定成“反动学术,反动思想” 到了八五年代,中国对艺术界的政策放宽,艺术界才得以吸收了一股新鲜空气一一西方哲学(更准确的说是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哲学),自此以来,艺术界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

直到现在,匆匆三十载,85 新潮已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标志,这期间中国走出了很多知名的国际艺术大腕,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西方化。

由于年龄原因,没能亲身感受到85 新潮的时代气氛,只能从网络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窥知一二,不免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不知对错,也没有对错。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西方哲学;艺术家
一、85 新潮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中国艺术家知识面太窄,
太落伍,必须向西方学习,所以它是一个必然事件大家都知道,中国尤其在政治战乱年代,文艺界容易出大师,如民国时期。

相反在和平年代,却很难出现,追究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政治混乱年代,当权者无暇顾及文艺,所以此时艺术如雨后春笋,茂盛生长,85
新潮当时的政治背景虽然不是战乱,但是国家的重心已经发生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的方面也可以说都无暇顾及。

这时,艺术家思想由于长期受到压制又急于得到解放,西方的现当代学术思想有关书籍就成了中国艺术家必不可少岸边读物,中国的艺术家们作品内容开始从表现党,表现集体主义变成表现自我,表现内心感受,表现精神面貌,然后慢慢的出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所以
85 新潮只是历史的一个必然事件,早晚一天都会到来。

二、中国当代艺术在表达思想上有明显的西方烙印不知什么原因,中国好像好久好久没有出现伟大的思想家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好像不??思考了,那么怎么办呢,看别人怎么思考,我就怎么思考。

我认为艺术家活着就是要表达的,只是艺术家表达方式用的是他的画笔,雕刻刀,或者是动人的旋律,而不是他的嘴。

从艺术作品表面上看,中国的当代艺术表达思想还是很活跃的,如他们的自我表现,对自我的更加关注;如张艺谋,张晓刚,刘虹他们对性禁忌的表达;如王广义,高氏兄弟对历史的客观批判,如岳敏君,方力均等人对中国人精神面貌的集体写照;再如
徐冰,谷文达,尚扬对历史对文化的解构等等。

都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次,但是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所要说的话都是学来的,或者说都是西方哲学家们表达过的,没有多少超越西方哲学思想范畴的,比如自我表现正是萨特和存在主义所体现的,性禁忌正是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直接影响,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类似表达更是受到马尔库塞思想的深刻影响,就连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先驱的艺术家徐
冰、谷文达他们也是在向德里达解构主义靠拢。

这样一来,中国的艺术家很多都是在学着说西方哲学说过的话,而且还取的了很大的成功,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我们自己应该脸红的事情。

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说自己的话的,说一些文字、哲学所不能说的或无法表达的东西,艺术应该是一种补充,一种对文化,对思想的补充。

三、中国当代艺术被西方当代文化不断融化,逐渐吞噬,并失去自我(民族性)
虽然后现代主义主张瓦解一切中心论和二元对立,但是由于语言文字创造原有的局限性,(或者说语言文字创造本
身就是为了统治)注定了二元对立和中心化无法消灭,多元思想无法实现,如是、非,善、恶,真理与谬误,他们都是对立的,非此即彼。

这样无论什么事物都逃脱不了被统治被中心化的命运。

此时此刻的艺术界正是以西方文化艺术为中心的,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也在不断地向西方靠拢,不断的被国际化,被符号化,非西方中心的艺术就被冠以边缘的艺术文化或者直接被排除在文化的大门外。

这样也导致了艺术作品的单一化发展,就像一个人从天空中掉到北京或上海,他肯定分不清是东方城市还是西方城市,中国的艺术家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新的民族思想体系,又对西方思想依赖过多,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分不清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了
(偶尔从表达内容上还能辨析),因为他们更加倾向于西方文
化,西方文化统治着世界。

这样非西方文化就不断的被吞噬,融化,慢慢的失去了民族的特色。

四、中国艺术家应该更哲思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里面,他们是很爱读书的,尤其爱读哲学书籍,也爱思考,这是优点,但是哲思的高度不够。

比如说,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被市场化,符号化,一看到红色,就想到是谁的作品了,这时他的思想就停止了,他已经不是在创作了,而是在不断的复制自己。

形成此状况的原因可能是有些艺术家从一开始读书的目的就变了,他有可能读书就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给创作注入思想,这个时候知识就成了商品,知识与艺术家的修养和素质都毫无关系了。

所以,这样的艺术家是伪艺术家,他们只是在不断的复制商品,而不是艺术品。

他们似乎也能意识到这样的缺点,也想打破这种被符号化的局面,可惜他们真正能有突破的很少,因为他们必须要面临这样的风险:不被市场化和符号化还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更有哲思,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地寻求智慧,而不是去拥有智慧旦拥有智慧,只能变得愚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