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1-03-21T09:55:27.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唐小红

[导读] 通过了解肝硬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脾于西医肝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唐小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成都 610015)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395-02

【摘要】通过了解肝硬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脾于西医肝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病因

1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变,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2 肝硬化的病因

2.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常显HBsAg阳性,其阳性率高达76.7%。

2.2慢性乙醇中毒乙醇在肝内氧化出的乙醛,与磷脂、氨基酸残基、5-羟色胺、多巴胺等结合,产生病理活性反应。是蛋白质解聚或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性,影响肝细胞膜的性状;乙醛在肝内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使肝细胞内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致使过多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肝脂肪变性。

2.3缺乏营养长期缺乏蛋氨酸、胆碱等组成脂蛋白的物质,使脂蛋白生成障碍,不能将肝内的脂肪酸及时运出而形成脂肪肝,进一步使肝细胞破坏和纤维化。

2.4化学毒物某些化学毒物如砷、四氯化碳、黄磷等对肝长期作用可引起肝硬化。

2.5药物性肝炎肝硬化长期服用一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引起肝硬化。

3 肝硬化的进程

肝硬化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隐伏数年至十年以上,但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可在数月后发展为肝硬化。

3.1代偿期肝硬化指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由于代偿性肝硬化在临床上症状轻且无任何特异性,但有部分病人可有乏力、易疲倦、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

3.2肝功能失代偿期全身症状:乏力等早期症状,体重下降。少数有不规则低热。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为常见症状,可有恶心,偶伴呕吐、腹胀,少进油腻肉食就易发生腹泻,由肝区隐痛引发的腹痛。出血倾向及贫血,可有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女性月经过多等。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可发生闭经,不孕。门静脉高压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至脾功能亢进;发生腹水时腹胀更明显。严重者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烦躁、嗜睡或者昏迷。还有神经系统表现,意识不清或幻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下降,神志甚至完全丧失。

4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肝硬化的病名,但根据肝硬化的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该病不同程度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在中医可以诊断为“胁痛”、“积聚”、“鼓胀”等。一般认为,早期的肝硬化属于中医的胁痛,积聚范围,晚期属于鼓胀范围。

肝硬化的病因在中医看来有酒食不节,酿湿成热,藴聚中焦,壅阻气机:情志刺激伤及肝脾;虫毒感染,阻塞经隧,脉道不通,气滞血瘀,肝脾两伤,水液停聚。其他疾病损伤肝脾,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于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笔者认为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病因认识与中医有相似之处,如慢性乙醇中毒,营养缺乏和药物性肝炎所引发的肝硬化,都属于酒食不节的范畴;由肝炎病毒引发的肝硬化则属于虫毒感染之类。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在病机上,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湿盛。而致水谷精微失于输布,产生水湿停聚。同时两者在症状上的认识基本一致,肝硬化的代偿期于失代偿期的各种临床表现都相当于中医脾虚的表现,如脾失健运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易疲倦、消瘦;脾虚失运,水湿停聚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脾不统血发生的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贫血,后期因肝门静脉回流受阻,大量血液需要改道经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才能达上、下静脉,造成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的曲张,一旦曲张的血管破裂则会引起大出血,导致呕血和便血。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影响脾主升清的功能,水湿上泛,蒙蔽清窍,则出现意识不清,嗜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的症状。

由此可见,中西医在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认识上具有相关性。笔者认为,有了这一理论的支持在未来的实验室研究与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会更广泛的得到应用,为肝硬化患者带来福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