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肝硬化CT诊断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肝硬化CT诊断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肝硬化CT诊断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黄飞;黄慧钟;李天然;林金香【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19)12【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CT影像学结果与中医肝硬化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统计分析213例肝硬化患者CT影像学资料、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数据,结合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结果显示,CT 影像学分型中,均匀型以湿热蕴结证及肝气郁结证两大证型所占均匀型比重最高(P<0.05),节段型中,肝肾阴虚证所占比重高于其他证型(P<0.01),在结节型中,水湿内阻证所占结节型比重最高(P<0.05);从肝脏血液灌注上看,肝动脉灌注量中以瘀血阻络证与脾肾阳虚证灌注量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在门静脉灌注量中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灌注量低于其他证型(P<0.05)。

结论:中医证型变化对应肝硬化不同阶段,肝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水湿内阻、湿蕴生热、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等变化。

【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肝硬化;CT;中医证型;均匀型;节段型;结节型;相关性【作者】黄飞;黄慧钟;李天然;林金香【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相关文献】1.肝硬化肝内淋巴管扩张水肿CT表现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J], 谭非易;李平;李少波;程瑞文2.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J], 张闽光;邢东炜;黄学菁;朱琼;耿坚;张安君;李勇3.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J], 方俊华;胡庆华4.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的应用价值 [J], HU Tianxiang5.五种肝硬化无创诊断方法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分析[J], 于中杰;赵文霞;冯蕾心;王晗笑;刘建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肝硬化属于慢性进行性病变,与一种或多种诱因有关,可引发弥漫性肝损害。

目前我国肝硬化患者多为肝炎后肝硬化,仅少数为血吸虫性或酒精性。

随着中医学者对肝硬化研究不断深入,肝硬化中医药疗法、食疗法逐渐成熟,下面就肝硬化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肝硬化病机有哪些?1.1外邪入侵风寒湿邪或燥火暑邪反复入侵机体,可损伤肝脏,表现为肝郁气结,累及脾脏,可致运化失职,引发痰浊;累积心肺,可阻塞脉络,久病未愈,可致肾脏开合无能[1]。

1.2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厚、湿热、毒性食物,可致脾胃受损,滋生湿热;过饮烈酒,可损伤肝阴;过食生冷、寒凉食物,可致脾阳受损,影响机体运化功能,最终五脏失养[2]。

此外,部分患者饥饱无常,可加重肝脏、脾脏受损,表现为气机错乱、滋生内邪。

1.3情志受损长期情志不舒,久郁致肝脏受损,表现为血行、气机不畅,脉络受阻,久病脉络受损,可引发肝硬化。

1.4积劳纵欲长期纵欲、劳倦,可损伤脏腑,久病积聚,若再感外邪,可引发积聚性病变。

1.5虫伤虫伤人后,若机体正气不足,致虫体在肝脏停留,可阻塞感络、损伤肝体,若引发肝伤,可致肝脏失于调达。

2.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有哪些?2.1气滞湿阻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胀满、两胁胀痛、食欲不佳等,中医多以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

2.2气滞血瘀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坚满、胁下刺痛、干渴等,中医多以利水消胀、活血化瘀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调营汤。

2.3湿热蕴结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坚满、脘腹胀痛、口苦烦热等,中医多以利湿、逐水、清热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2.4寒湿困脾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胀满、困倦懒怠、胸脘胀闷,中医多以温中化湿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方。

2.5脾肾阳虚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畏寒肢冷、便溏、尿少等,中医多以行水化气、滋补脾肾方治疗。

常用药物为济生肾气丸。

2.6肝肾阴虚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胀满、消瘦、心烦、口燥等,中医多以祛瘀凉血、滋养肝肾方治疗。

中西医结合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肝胆疾病是指涉及肝脏和胆囊的各种疾病,包括肝脏炎症、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症等。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疗法,能够提供肝胆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本文将就中西医结合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中医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治疗肝胆疾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平衡身体的阴阳和五行。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等。

1、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肝胆疾病中,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胆汁分泌和肝细胞再生。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药物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效调理身体。

在肝胆疾病中,一些常用的中药如枸杞、柴胡等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可以改善肝脏功能。

二、西医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西医治疗肝胆疾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

西医注重病因学说和病理学理论,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肝胆疾病药物主要有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胆汁酸及其衍生物、抗炎、抗纤维化药物等。

药物治疗能够针对疾病的不同病理过程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达到治疗效果。

2、手术治疗在肝胆疾病中,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胆囊结石、肝硬化等。

手术可以直接切除病变部位,恢复肝脏和胆囊的正常功能。

三、中西医结合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是一种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疗法,两者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肝胆疾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疗法中医针灸在肝胆疾病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结合西医的针灸疗法,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针灸来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肝脏和胆囊的功能。

2、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中药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通过调理身体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可以同时使用中药和西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病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中西医结合的手术治疗对于肝胆疾病中需要手术的病例,中西医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手术方法与新的技术相结合,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及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等为特征的终末病理阶段。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对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关于肝硬化的西医治疗,指南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临床问题1:肝硬化如何进行病因治疗?推荐意见:明确诊断肝硬化病因后,应尽快采取病因治疗。

(证据等级:A 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临床问题2:肝硬化腹水如何治疗?推荐意见1:在针对病因治疗外,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合理限制盐摄入(4~6g/d),并合理应用常规利尿药物。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2:对于中、大量腹水、复发性腹水、伴低钠血症患者、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或顽固性腹水患者,当常规利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推荐选择性血管升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作为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3:腹腔穿刺放腹水是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量放腹水后可应用人血白蛋白。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4:特利加压素可作为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 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可作为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式。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临床问题3:肝硬化并发症如何治疗?消化道出血推荐意见1: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为:禁食、去除诱因、止血、补充血容量、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治并发症。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2:推荐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均作为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3:建议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短期使用抗菌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4:在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基础上,尽早行内镜下检查并治疗,或根据情况考虑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TIPS或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将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n=50),参照组(n=50)。

参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医治疗上给予中医治疗。

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好于治疗前。

对比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显示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参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为主要原因。

常见乙型肝炎、丙型或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经过慢性活动性肝炎逐渐发展而来,称为肝炎后肝硬化[1]。

此病好发于30-50岁青壮年男性,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潜伏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

患者会出现内分泌紊乱、消化道症状及脾大等肝功能减退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本文主要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肝炎肝硬化[2],研究其临床疗效。

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n=50),参照组(n=50)。

参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医治疗上给予中医治疗。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6~51岁,平均年龄(40.23±2.25)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3.5~1.4)年;参照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53岁,平均年龄(41.33±2.53)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4~1.5)年。

两组一般资料数据P>0.05为比对无意义。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获得知情同意权,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7年第 4 卷第 21 期2017 Vol.4 No.214005的敏感性,改变了消化道的内环境,并且提高了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速率,因此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有待于继续观察后续变化。

参考文献[1] 梅君.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290-291.[2] 单留峰,郭丽芳.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5):663-666.[3] 林玉姣,魏凯峰,付丽媛.清热解毒法对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的干预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1):89-91.本文编辑:赵小龙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刘彩凤(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6)【摘要】目的 观察对肝硬化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0例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西医组、结合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方治疗。

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56%,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给予西药、中药方剂活血化瘀方联合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防止肝组织纤维化,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西药;活血化瘀方;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21.4005.02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损伤疾病,主要因病毒感染引起,酒精中毒、工业毒物、循环障碍也会诱发肝硬化[1]。

肝硬化患者病程漫长、发病隐匿,容易引起多系统损伤,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继发性感染、肝腹水等多种并发症。

肝硬化不用怕,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

肝硬化不用怕,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

肝硬化不用怕,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发布时间:2021-09-01T01:51:47.9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黄国伟[导读]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由多种病因反复作用或者长期作用而对肝脏造成弥漫性损伤的疾病黄国伟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凉山 615000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由多种病因反复作用或者长期作用而对肝脏造成弥漫性损伤的疾病。

能够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长期大量的酗酒而导致的酒精中度、慢性乙肝或丙肝为代表的病毒性肝炎、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肝细胞抵抗力降低、长期处于具有工业毒物或长期服用能产生中毒药性的药物状态下、血色病引起的代谢障碍、肝内胆汁淤积以及血吸虫病等。

由于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硬化疾病的存在,通常会使患者的代谢功能紊乱,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

本文通过对中医、西医治疗肝硬化的措施以及结合治疗的优势进行讲解,报道如下:一、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食欲减退食欲减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肠胃充血、胃肠道分泌与胃肠道吸收功能紊乱所导致,到后期形成肝硬化腹水,使症状进一步加重。

2、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是肝硬化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是因为患者患病后的食欲减退,进食量不够而导致胃肠道消化出现吸收障碍而形成的一种消化不良,同时由于营养的吸收跟不上,而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从而加重患病程度。

3、疲倦乏力肝硬化患者多数感觉疲倦乏力症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进食量以及营养跟不上、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障碍而导致能量产生不足、肝脏损伤或者胆汁排泄不顺畅情况时,胆碱酯酶降低而对神经肌肉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所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疲倦乏力状态,不仅对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对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整个人会缺少“精、气、神”。

4、腹泻腹痛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存在腹泻腹痛的情况比较常见,腹泻通常是由于肠壁出现水肿情况导致对脂肪的吸收能力降低或者是寄生虫感染而导致;腹痛则是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脾周围炎、肝周围炎等各种严重而导致,多处存在于大结节性肝硬化患者,表现形式:右上腹隐痛、阵发性、周期性、时而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路径临床应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路径临床应用探讨
照组(P<O.01),见表l。 表l 两组患者对肝硬化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的分析比较 个(%)
注:士P=O.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代表接受健康教育的试验组患者,其中对照组n=120,观察组 n=200,a代表调查卷中与乙肝传播途径相关的问题数目,a=25。 6.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疗效判定,其中实施临床路径(观察组)总有效率96.5%,非临床路径实施组84.2%,
1具有抑制肝细胞增生、诱导肝细胞凋亡,反馈激活HSC、促进其产生
ECM、减少ECM降解的作用[161本实验显示:软肝饮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GF.1
的表达,降低其活性,抑制HSC的活化,减轻/降低肝纤维化形成的刺激因素,同时也具有促进胶原物 质的降解,从两个方面发挥着抗肝纤维化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路径临床应用探讨
惦床路径将起到明显作用.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历史悠久,十医学提供T从预防、治疗到调理本病的一系列成熟方案.本研究 观察鲤在中西医结台的基础上实施%床路径后,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的治疗漉程, 从而缩短7患者的住院无数,同时通过规范医疗费用,包括检查费,药费、护理费等,达到T降低住院 费用的目的.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按照l临床路径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肝硬化健康知识的宣教, 讲解诊疗过程和康复计划.从而使得患者对疾病有T较垒面的认识,诊治过程中享有知情权,使得诊疗 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提高,增进7医患变漉,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充临床分析结果 表明@%床路径增进T患者对肝硬化健康知识的T解,使患者参与到治疗中,提高T患者的依从性, 并因此而减少7并发症的发生率;②№床路径缩短7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7医院床位周转率:③临床 路径显著阵低7患者的住院费用,为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提供T可能,④临床路径进一步提高T医疗质 量和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中凸显出如此多的优点,因此t在日前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情况下,速一双赢的医疗模式值得推广. 另外,宴施临床路径的另一十相当重要的目的是,钎定一种大家同意、认可的治疗模式,让患者由 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武束接受治疗,并依据治疗结果来分析评估及总结每个患者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个 患者住院时出现同样的错误.通过此种方武束控制医疗成本,维护并提高医疗质量 因此,临床路径的 制定应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该紧踉科学的发展.认真处理变异,分析原因,定期总结.正向变 异作为改进%床路径的参考,负向变异别栗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丰研究中患者因素所敢变异占 绝大部分的比例,囡医护人员固素所致变异便为极个别,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让患者理解 每一步治疗的意义,使之能够积极配合,同时密切跟踪肝硬化的中西医诊疗动态,适时调整路径内容,

肝硬化的辨证论治

肝硬化的辨证论治

肝硬化的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肝硬化主要根据积聚型和鼓胀型进行辨证论治。

中药对消除腹水、恢复肝功、消除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必须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才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1.积聚型(1)肝郁脾虚:此证多见于肝硬化早期。

治法: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常用药方: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化裁。

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白芍各10克,茯苓、太子参各15克,炙甘草5克。

加减:若湿滞较重者加苍术、厚朴、山楂;短气神疲者,加党参,并重用黄芪(45~60克)。

(2)气滞血瘀:此证可见于肝功能减退之失代偿早期。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药方:化瘀汤加减。

丹参、牡蛎各30克,当归、炮山甲各15克,郁金、桃仁、红花、青皮、白术、赤白芍各10克。

加减:如目黄、溲黄者,加茵陈、金钱草;阴伤者加生地黄、石斛;脾功能亢进者加阿胶、熟地黄、大枣等。

2.鼓胀型(1)水湿内阻:此证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轻症。

治法: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常用药方:胃苓汤加减。

苍术、厚朴、泽泻、陈皮、木香、柴胡各10克,白术、茯苓各15克,车前子30克,陈葫芦瓢60克。

加减:若体实而腹水多者,可配黑白丑粉、禹功散、甘遂末;腹胀以气为主者,加川楝子、莱菔子、沉香末;气虚较重者,重用黄芪、白术各40~60克;兼黄疸者,加金钱草、赤芍;瘀血者,加泽兰、桃仁、丹参、当归。

(2)瘀血阻络:此证多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明显者。

治法:祛瘀通络,活血利水。

常用药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柴胡、当归、桃仁、五灵脂、炙山甲、地鳖虫各10克,丹参、白茅根、大腹皮各20克,茯苓、白术各15克。

加减:腹胀甚者加沉香、莱菔子;便秘加枳实、大黄;脾大明显者加服鳖甲煎丸;有出血倾向者加田七粉、白及粉、青黛或云南白药。

(3)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利水。

常用药方:一贯煎加减。

沙参、麦冬、枸杞子、阿胶各10克,生地黄、泽泻、茯苓、猪苓、茯苓皮、车前子各15克,白茅根30克。

加减:若神志异常,可加鲜石菖蒲、郁金;潮热明显者加银柴胡、地骨皮;津伤渴甚者加知母、天花粉、阿胶(烊化);神昏者急用安宫牛黄丸;出血者加大黄末、三七粉冲服;气随血脱者,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关键词】肝硬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无特效治疗。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及优势。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中虽无肝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众多医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李佃贵等[1]认为肝硬化病因病机尤为强调浊、毒、虚的共同致病,并认为“浊邪”在整个致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其既是病因又为病果,肝硬化是由正气虚衰,浊毒内侵所致。

高宪红[2]认为肝硬化大多由湿热邪毒、虫毒、酒毒等侵犯肝脏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受病,气滞、血瘀、水蓄而成,是本虚标实之证。

邢登洲[3]认为肝硬化的形成与体内湿热长期稽留,饮食失调,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肝、脾、肾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侯丽颖等[4]则认为肝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致肝失疏泄,肝脾同病,久则必虚且入络,正虚血瘀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机。

尽管各医家观点不尽相同,但肝硬化为“本虚标实”之证则为各家的主要共识。

2.辨证论治2.1 辨证分型。

目前肝硬化的辩证分型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各研究者对此也各持己见。

姚泽民等[5]将早期肝硬化归纳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脾两虚、肝肾阴虚4型;晚期肝硬化5种证型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型,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型,肝肾精虚、湿浊蒙心型,肝肾精亏、湿浊内闭型,肝肾精亏、肝不藏血型。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性肝硬化。
02
中西医结合诊疗原则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治疗时需考虑患者整体状况。
辨证论治
根据个体差异、病情阶段和证候 特点,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 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协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产生协 同作用,减轻药物副作用 。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09
目录
• 肝硬化概述 • 中西医结合诊疗原则 •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 西医诊断与治疗手段 •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及优势 • 肝硬化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重要性
01
肝硬化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 性肝病。
治法
02
滋补肝肾。
方药
03
一贯煎加减。
脾肾阳虚证
主症
胁肋隐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或黧黑,畏寒肢冷,腰 膝酸软,下肢水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脾肾。
方药
附子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04
西医诊断与治疗手段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
包括乏力、纳差、腹胀、黄疸等 症状,以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治法
疏肝健脾。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湿热蕴结证
主症
胁肋胀痛,脘腹胀满,恶心厌油,身目发黄而鲜明,尿黄,口黏 口苦,大便黏滞秽臭或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肝硬化可以说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在进展到晚期后可发生肝癌。

导致肝硬化因素较多,可见病毒性、酒精性以及自身免疫性。

该病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

在相关的研究中得知,采取中医治疗肝硬化可起到不错的疗效。

那么本次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何为肝硬化肝硬化常见的表现为“臌胀”,那么什么是臌胀,其是中医所说的腹部胀满,其表现为腹壁青筋突出,且皮肤发黄,并且患者可出现四肢消瘦的情况。

在我国中医典著如《素问·腹中论》中指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

导致臌胀的原因较多,一般以多种的原因相互的作用,时间长而形成的,我国历代医家有较多的医学家对导致臌胀的病因有较多的见解。

例如宋代的陈言、杨士瀛提出肝气郁结能够导致气机郁滞、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于腹中,进而产生鼓胀;朱丹溪指出多因嗜酒伤害脾脏导致臌胀.对予以该疾病的中医治疗,在古代的临床实践中,其提出了较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现在的肝硬化治疗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该疾病的治疗中通常以内外治疗的区分。

二、肝硬化的中医内治法在中药的物治疗中,通常采取甲鱼壳、肉桂、白术、王不留行等几味药物,其中甲鱼壳可起到软坚通滞不伤正的效果。

肉桂能温补肾阳,白术可起到健脾利尿的功效,王不留能促进膀胱气化利水,在臌胀的早期应用较多,提倡应当抓紧早期治疗,对疾病进行长时间的干预,以祛邪而不伤正的治法。

在治疗肝腹水中,我国中医大家张仲景指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准则,主要基于利水、攻下的方法为主。

同时还指出了“血不利则病水”,从而体现出瘀血对肝腹水的产生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中医典著《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出了治疗肝腹水的方法则为“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这表明血通络利水是治疗肝腹水的有效方法。

常见治疗该病的中药可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其方药为:厚朴、黄芩、姜黄、干姜、黄连、泽泻、知母、茯苓、白术、砂仁、猪苓、陈皮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研究

第28卷总第66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8,No.22007年6月 Journal o f N or th w est U n iv er sity for N at ional ities(Nat ural Science )June ,2007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研究郑保平,王道坤(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 要]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基本病理过程是肝纤维化1本病属中医医学的“胁痛”、“积聚”、和“鼓胀”等范畴,“虚、毒、瘀、痰”是其基本病机,“扶正补虚、清解祛邪、活血化瘀、化痰理浊”是其基本治则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肝纤维化发病是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1作为一种慢性、弥漫性、进行性的肝脏病变,不是单纯某一种治疗方法所能奏效的1“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前景看好1[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研究[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2(2007)02-0067-03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年发病率为17/10万,主要累及20~50岁男人[1]1中医学认为,肝硬化属“胁痛”、“积聚”、和“鼓胀”等范畴1由于其病理演变过程颇为复杂,治疗十分困难,故在肝纤维化疾病临床及科研中,注重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形成较为固定的诊治方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大有裨益1笔者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周信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的研究中有幸跟随周老进行为期近一年的学习和从事肝硬化的诊治,对肝硬化的诊治深有体会.1 中西医结合,早诊早治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弥漫性、进行性发展的肝脏病变,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缺如或不典型的特征1因此,在临床上为了很好地控制,甚至有效地逆转病变的进行性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早诊早治”的诊治1具体如下:1)以西医诊断为主结合中医辨证,力争早期诊断1该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而到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治疗时机1若能早期对致肝纤维化的疾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等作出早期诊断并及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就能更有效预防肝硬化的发生1而中医在该病的诊断上,必需借助现代医学先进的影象学、实验室、病理组织学等检测手段才能做出早期的明确诊断1当然,此处并不是说中医诊断不主要,在该病的治疗上必需要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才能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1为此,我们常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1既重视望、闻、问、切所得出的宏观指标,又不忽视借助现代诊疗技术所得出的微观指标1在分析证情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使证型分类更加准确和深入1如血胆红素及S GPT 的增高多与湿热有关;而胁下痛和积的形成,是由于肝络阻塞、结缔组织增生及假小叶生成、肝血流障碍而导致肝脾肿大所致;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使我们在治疗肝硬化,尤其是病情危重时,更能把握全局,用药更有针对性12)中医治疗为主、辅以西医治疗,力争早期治疗1就肝硬化来说,其具有在早期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到后期有再生结节形成时则不可逆的特征,因此早期治疗是决定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键1我们主[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郑保平(5—),男,山西石楼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经方对脾胃病研究1—6—2007-04-20197786—参考文献:[1]王吉耀.肝硬化.内科学(第一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5-5011[]聂青和肝硬化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M ]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51[3]L S f f x R ,3—6—2...:20041149-142ieber C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 liver ibrosis basedpat h ogenesis.Alcohol Cin E p es 19992:944-949.9。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通信作者:王宪波,*********************(ORCID:0000-0002-3593-5741)摘要:近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医务工作者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国内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日趋增多,尤其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指南在2008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项目组按照中医药标准化、循证医学、技术指导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临床问题确定、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中医药诊疗指南以切实、规范地指导临床诊疗。

该指南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标准编号:T/CACM1576-2024。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诊疗准则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yyzdxk-2023005);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4-1-2173)Guidelin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Branch of Hepatobiliary Diseases,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nbo,*********************(ORCID: 0000-0002-3593-5741)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ances i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medical workers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and meanwhile,mor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s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 in China,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anti-liver fibrosis treatment where TC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guideline is revised based on the 2008 edit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in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and in accordance with related requirements in TCM standardization,evidence-based medicine,and technical guidance documents,the project team formed the guidelines for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 survey,identification of clinical problems, grading of evidence, formation of recommendation opinions, and soliciting opinions,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and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guideline has been approved by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standard number of T/CACM1576-2024.Key words:Liver Cirrh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GuidelineResearch funding:NATCM’s Project of High-level Construction of Key TCM Disciplines (zyyzdxk-2023005); Capital’s Funds for Health Improvement and Research (CFH 2024-1-2173)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1]。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李鸿玲!!【关键词】肝硬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无特效治疗。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及优势。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中医学中虽无肝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众多医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李佃贵等["]认为肝硬化病因病机尤为强调浊、毒、虚的共同致病,并认为“浊邪”在整个致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其既是病因又为病果,肝硬化是由正气虚衰,浊毒内侵所致。

高宪红[$]认为肝硬化大多由湿热邪毒、虫毒、酒毒等侵犯肝脏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受病,气滞、血瘀、水蓄而成,是本虚标实之证。

邢登洲[%]认为肝硬化的形成与体内湿热长期稽留,饮食失调,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肝、脾、肾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侯丽颖等[&]则认为肝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致肝失疏泄,肝脾同病,久则必虚且入络,正虚血瘀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机。

尽管各医家观点不尽相同,但肝硬化为“本虚标实”之证则为各家的主要共识。

$#辨证论治$#"!辨证分型。

目前肝硬化的辩证分型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各研究者对此也各持己见。

姚泽民等[’]将早期肝硬化归纳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脾两虚、肝肾阴虚&型;晚期肝硬化’种证型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型,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型,肝肾精虚、湿浊蒙心型,肝肾精亏、湿浊内闭型,肝肾精亏、肝不藏血型。

中医对乙肝后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中医对乙肝后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肝硬化患者临床 常出现 急性上 消化 道 出血 、肝 性脑病 、原 发性 肝癌 、感染 等严重并 发症 或发生进 行性 肝功能 衰竭 而 导致 死亡 。该病不 仅严重 地危 害着患 者的健康 ,同时 由 于其 治疗药物 昂贵 ,也 给个人 和社会带 来 了沉重 的经济 负 担。 目前 ,西 医对 于乙肝 后肝硬 化 的治 疗主 要采用抗 病毒 和抗肝纤 维化 药物 ,但其疗效却 不尽如人 意。近 2 的文 0年 献 资料显示 中医药对 乙肝后肝硬化 的治疗有着较好 的前景 。
4 现 代中医对于肝硬化 的治疗现 状 辨证论治 大多是 针对肝 硬化 的病 因病 机 ,采用 凉血 解 毒 、活血化瘀 、益气健 脾 、养阴利水等 方法进行 辨证论治 , 以达到缓解肝硬化及其 并发症 的 目的。刘 鲁 明 将 肝硬 化 腹水 12例 患者 ,分 为气 滞 血瘀 ,脾 肾 阳虚 ,湿热 蕴 结 , 7 肝 肾阴虚 4型。治疗 用血 府逐瘀 汤 ,桂 附苍 防 黄精汤 ,茵 陈 四苓散 加 味 ,一 贯煎 或六 味地 黄 汤加 减 ,加 以利 尿剂 、 白蛋 白、血浆辅助 治疗等 ,结果 总有 效率 达 7 . %。齐嫣 56 等 将本病分 为湿热壅盛 、脾 肾两虚 、瘀 血瘾 积 、血热 胃 , 阴虚 4型 。基 本 方 以黄 芪 、丹参 、泽 泻 、茯 苓 、车 前 子 、 白茅根为 主 加减 。治 疗 12例 ,4 0 7例 l 治愈 ,2 临床 8例显 效 ,1 7例 有 效 ,1 0例 无 效 ,总 有 效 率 9 . %。许 院 院 02 等 治疗肝 硬化腹 水 5 0例 ,中医辨证 为 湿热 病毒 、气滞 血瘀 、水湿困脾 3型。随 证 自拟方 治疗 ,结果 治愈 2 3例 , 显效 l ,有效 9例 ,总有 效率 8 . % 。洪 玫 对 9 2例 80 0例 肝硬化患者进行分 期辨 证治疗 。早 中期静 止性 肝硬 化应用 “ 疏肝抗纤 汤 ”进 行辨 证加 减 ,黄疸 型活 动性 肝硬 化应 用 “ 清肝解毒汤 ”加减 ,晚期肝 硬化腹水 应用 “ 消臌分利 汤” 加减 ,根 据肝硬化 中医疗效判定 标准疗 效为一级 5 O例 、二 级 2 例 、三级 l 。王红永 用参苓 白术散 为基 本方加 8 2例 减 治疗肝硬化 6 例 , o 辨证加 减 :①气 郁证 (2例 ) 1 :基本 方加枳壳 1g 0 、延胡索 2 g 4 、川楝子 l g O 、炒麦芽 3 g 0 。②水 湿 内停证 (4例 ) 2 :基 本方加 大腹皮 3 g 0 、泽 兰 1g 0 、桂枝 1g 0 、泽泻 3 g 0 。③ 气滞血 瘀证 ( 4例 ) 1 :基本 方加 制龟 板 2g 0 、制鳖 甲 2g 0 、穿山 甲 1g 5 、泽 兰 3g 0 、丹 参 1g 2 。④ 肝 肾阴虚证 (0例 ) 1 :基本 方加枸 杞子 1 g 5 、天 冬 1g 8 、蝉 衣 1g 5 、蒸黄精 3 g 0 。结果 总有效率 7 .7 6 6 %。章关 根 对 16 2 例肝硬化 腹 水患 者分 组 治疗 ,对 照 组 7 6例 :西 医 常规 治 疗 。治疗组 5 0例 :在对 照组 治疗 基础 上加 用宣 肺 消臌 汤 : 杏仁 、紫苑 、川芎 、当归 、水蛭 、炒枳实各 1g 0 ,莪术 、木 防 己、泽 泻 各 1 g 5 ,葶 苈 子 、黄芪 、炒 白术 、车前 子、槟 榔 、丹参各 3 g 0 。若 兼 脾 肾 阳 虚 者 加淡 附 片 1g 巴戟 天 2、 1g 5 。肝 肾阴虚 者加 女贞 子 、生地 黄各 3 g 0 ,水 煎服 。腹 水 基本消退后 ,停用 西药 ,单 纯 口服宣肺消臌汤 。两组均 以 1 个月为 1 个疗 程。治疗 4个疗 程后 ,两组 临床 总有 效率 有 显著性差异 ( 0 O ) P< . 1 。刘雪英 自拟金柏 化积丸 、金 柏 赤芍清肝汤 、金柏 白术 消臌 汤三 方 ,分别 治疗 早 中期静 止 性肝硬化 、高 度 黄疸 型 活动 性肝 硬 化 和晚期 肝 硬 化腹 水 , 效果较好 。 近年来抗肝纤维 化研究 与应 用较 多 的中药 复方 制剂还 有 “ 正化瘀 方” ( 扶 丹参 、桃仁 、虫草菌 丝 、松黄 等 ) 、强 肝软 坚汤 ( 黄芪 、当归 、丹参 、鳖 甲等 ) 、复方 鳖甲软肝 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观察2023-11-10•引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研究现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优势和不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前景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试验流程患者入组前进行基线评估,随机分组,接受相应治疗,疗程为12周。

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观察,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02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概述肝纤维化病因肝纤维化的定义和病因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病理生理过程01肝星状细胞的活化02胶原蛋白的沉积03肝硬化是一种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再生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

病因肝硬化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病因。

肝硬化的定义和病因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假小叶的形成肝功能减退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0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研究现状中药复方研究中药单体研究中药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010203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研究现状23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疗效,提出了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了中西医结合药物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如中药联合西药抗肝纤维化等。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评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疗效,提出了改进意见。

中西医结合逆转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逆转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逆转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逆转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长期感染后可以发展为乙肝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在代偿期,肝功能损害较轻,甚至可以正常。

然而,在失代偿期,肝功能急剧下降,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尤其是代偿期患者,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重视整体概念,追求治疗根本原因,以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而西医治疗则注重技术上的精度和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的各自优势,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原则1. 以中药治疗为主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治疗。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根据其病情特点,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促使肝细胞再生,加速肝组织代谢,增强免疫力等。

2. 辅以西药治疗西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时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等。

同时,西药治疗也能帮助到中药治疗,增强其效果。

3. 治疗注意个性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病情不同,因此,治疗也应进行个性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具体措施1. 中药治疗(1)护肝利胆类方剂:中药可以帮助调节人体内环境,以保护肝脏,如治疗肝脏疾病的一味经方——丹参饮。

(2)清热解毒类方剂:中药用于清热排毒,防治乙型肝炎常常会用到,如治疗乙肝肝炎的一味经方——丹栀逍遥散。

2. 西药治疗(1)干扰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病毒对肝脏的破坏。

(2)核苷酸类药物:如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能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3. 中西医结合治疗(1)保护肝功能:中药方剂合理配伍,可以对肝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促进肝功能代谢。

(2)调整免疫功能:中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和前景

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和前景

古 代 医书 中没有 肝硬化 这个 病名 , 肝硬 化属 祖 国医学 “ 胁痛” “ 、积聚” “ 、鼓胀 ” 等病证 。病机多 因湿热邪 毒羁 留 、 正

各种原 因引起肝 细胞弥漫性 损害 、 细胞 变性坏死 、 肝 纤
维组 织再生形 成假小 叶 , 肝硬化 的主要病理 基础 , 是 临床 上
盾点。
接 经济损 失达 9 0 亿元人 民 币_。因此我 国政 府一直把 肝 00 J J 病防治工作 作为卫 生工作 的重点 , 通过 多年努力 , 国在肝 我
硬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 面均取得 了巨大 的进步 , 特别
1 疫毒感 染致湿热 内蕴 是肝硬化 的主要病机 . 1
疫 毒羁 留
可见 , 肝硬化 的基本 病机仍为毒 、 、 ,邪毒 ” 瘀 虚 “ 性多 “ 湿
相互融 合 、 取长补 短 , 独特 的外 科学新体 系 。大 量临床实践 证实 , 中西 医结合外科治疗腹 部外科疾病 的疗效优 于单 一的
西 医治疗 , 包括 一些外科 危重疾 病如重症 急性胰腺 炎 、 重症 胆 管炎 等的治疗 , 效显著 。中西 医结合外科 治疗 肝硬化及 疗 其并发症 的效果 同样 优于西医外科 , 应用前 景广 阔。
疗, 且实践也证实 中西医结合 外科 治疗 的优越性 。
肝气郁结证 ( 含肝 胃不 和、 肝脾不调 ) 脾虚湿盛证 、 、 湿热 内蕴
证 、 肾 阴虚证 、 。 肝 脾 肾阳虚证 及血 瘀证 六 型 , 且各 证可 以相 兼。近年来 , 不少学者通过 研究对肝硬化 的证候 分型作 了补 充和更新 , 进一步发展 和完 善了肝硬化 的证候学 理论 。该专
业委员会 于 2 0 年重 庆会议上 制定 的肝 硬化 中西 医结合诊 03 治方案 中 , 将肝硬化 的中医证型修 订为肝 气郁结证 、 湿 内 水 阻证 、 热蕴结证 、 肾阴虚证 、 肾 阳虚 证和瘀血 阻络证 , 湿 肝 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1-03-21T09:55:27.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唐小红
[导读] 通过了解肝硬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脾于西医肝的相关性。

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唐小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成都 610015)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395-02
【摘要】通过了解肝硬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脾于西医肝的相关性。

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病因
1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变,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2 肝硬化的病因
2.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常显HBsAg阳性,其阳性率高达76.7%。

2.2慢性乙醇中毒乙醇在肝内氧化出的乙醛,与磷脂、氨基酸残基、5-羟色胺、多巴胺等结合,产生病理活性反应。

是蛋白质解聚或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性,影响肝细胞膜的性状;乙醛在肝内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使肝细胞内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致使过多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肝脂肪变性。

2.3缺乏营养长期缺乏蛋氨酸、胆碱等组成脂蛋白的物质,使脂蛋白生成障碍,不能将肝内的脂肪酸及时运出而形成脂肪肝,进一步使肝细胞破坏和纤维化。

2.4化学毒物某些化学毒物如砷、四氯化碳、黄磷等对肝长期作用可引起肝硬化。

2.5药物性肝炎肝硬化长期服用一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引起肝硬化。

3 肝硬化的进程
肝硬化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隐伏数年至十年以上,但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可在数月后发展为肝硬化。

3.1代偿期肝硬化指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由于代偿性肝硬化在临床上症状轻且无任何特异性,但有部分病人可有乏力、易疲倦、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

3.2肝功能失代偿期全身症状:乏力等早期症状,体重下降。

少数有不规则低热。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为常见症状,可有恶心,偶伴呕吐、腹胀,少进油腻肉食就易发生腹泻,由肝区隐痛引发的腹痛。

出血倾向及贫血,可有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女性月经过多等。

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可发生闭经,不孕。

门静脉高压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至脾功能亢进;发生腹水时腹胀更明显。

严重者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烦躁、嗜睡或者昏迷。

还有神经系统表现,意识不清或幻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下降,神志甚至完全丧失。

4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肝硬化的病名,但根据肝硬化的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该病不同程度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在中医可以诊断为“胁痛”、“积聚”、“鼓胀”等。

一般认为,早期的肝硬化属于中医的胁痛,积聚范围,晚期属于鼓胀范围。

肝硬化的病因在中医看来有酒食不节,酿湿成热,藴聚中焦,壅阻气机:情志刺激伤及肝脾;虫毒感染,阻塞经隧,脉道不通,气滞血瘀,肝脾两伤,水液停聚。

其他疾病损伤肝脾,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于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笔者认为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病因认识与中医有相似之处,如慢性乙醇中毒,营养缺乏和药物性肝炎所引发的肝硬化,都属于酒食不节的范畴;由肝炎病毒引发的肝硬化则属于虫毒感染之类。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在病机上,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湿盛。

而致水谷精微失于输布,产生水湿停聚。

同时两者在症状上的认识基本一致,肝硬化的代偿期于失代偿期的各种临床表现都相当于中医脾虚的表现,如脾失健运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易疲倦、消瘦;脾虚失运,水湿停聚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脾不统血发生的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癜,贫血,后期因肝门静脉回流受阻,大量血液需要改道经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才能达上、下静脉,造成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的曲张,一旦曲张的血管破裂则会引起大出血,导致呕血和便血。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影响脾主升清的功能,水湿上泛,蒙蔽清窍,则出现意识不清,嗜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的症状。

由此可见,中西医在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认识上具有相关性。

笔者认为,有了这一理论的支持在未来的实验室研究与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会更广泛的得到应用,为肝硬化患者带来福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