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基本意思。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传统诗歌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大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把握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书籍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现实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课文朗读:让学生依次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跟读分析:引导学生逐句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或难句,确保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
1.课文讲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2.大声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情感认识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
情感认识能力。

2.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悟。

五、课堂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部分内容,并写一篇感想。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的主题是“关爱”,通过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本单元共有4篇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在一起》。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人物,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含义,如关爱他人的方式、关爱他人的意义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教学设计(学历案)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学内容课文教学- 通过朗读、模仿、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意义- 教授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或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写作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如写日记、写小作文等- 教授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教学方法-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教学评价- 组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绘本、文章等阅读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课文教学,朗读和分析课文- 第二课时: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并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三课时: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 第四课时:复和评价,进行小测验和教学评价教学补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适时进行教学调整和补充-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练,提高语文素养和研究能力- 注意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安全,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词义。

3.理解课文的核心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4.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朗读任务。

5.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6.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和提高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词义。

2.理解课文的核心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和提高阅读兴趣。

四、教学内容本课时段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语文园地四》,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及其词义,以及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2.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语文园地四》,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字词的词义,可以通过课中出现的练习题加深印象。

4.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让他们能够正确运用。

5.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6.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帮助学生写下对课文的感想和体会,培养其阅读的兴趣和情感。

五、教学辅助手段1.课本《语文园地四》2.黑板、粉笔3.练习题目4.阅读指导书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了提升,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理解不够,需要加大讲解力度。

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强化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抑扬顿挫。

3.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4.能够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2.熟练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并描述故事情节。

2.掌握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妖精的面纱》。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热身
1.师生互动: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导入
1.师生共读《妖精的面纱》,学生跟读,注意抑扬顿挫。

第三步:讲解生字词
1.逐个解释生字词的意思,举例使用。

2.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加深记忆。

第四步: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理解。

第五步:展示讨论成果
1.各组派代表发表讨论成果,进行同学间交流。

第六步:课堂练习
1.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七步:课堂小结
1.老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课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六、课后作业
1.复习课文,熟练掌握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妖精的面纱》的故事情节。

本文档为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 我和__过一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 我和__过一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我和__过一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家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2.能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与家人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句子结构,学会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与家人的美好时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综合素材,完整描述自己与家人的一天,丰富词汇,准确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2.板书:概述《我和__过一天》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二、学习与讨论(1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与家人一起度过的一天的图片或文字素材,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对家人的看法。

2.引导学生谈论与家人一起过的美好时光,帮助学生提炼素材。

三、写作训练(20分钟)1.在板书上列出写作要点:时间、地点、内容、感受。

2.让学生借鉴素材,动手写作,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四、展示与赏析(10分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学生相互赏析,并指导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将写好的习作带回家,跟家长分享并进行修改。

下节课继续讨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满足了学生对家庭的感情表达的需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布置类似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习作 我和_过一天》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习作 我和_过一天》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习作我和_过一天》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我和__过一天》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自己和某个人或事物过一天的经历为题材,进行写作。

部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习作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选材不当,缺乏新意;2. 叙述不清晰,逻辑性不强;3. 表达不准确,用词不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选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进行写作;2.培养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选材的合理性和创新性;2.叙述的清晰性和逻辑性;3.表达的准确性和用词的恰当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选择习作题材;2.实例分析:通过讲解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借鉴和提高;4.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题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2.收集一批优秀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3.准备写作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题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通过讲解范文,引导学生关注选材、叙述、表达等方面的要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一篇习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古诗鉴赏、词语辨析、句子仿写、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词语、句子等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锻炼。

此外,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语、句子的喜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句子仿写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句子仿写和口语交际的相关材料。

4.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本课的主题《语文园地四》。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动物展开,通过不同的文章展现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动物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3. 了解课文中描写的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等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如外形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情感,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准确、生动地描写动物。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动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预计安排[X]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 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通过展示与课文中动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初读课文。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 再读课文。

-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一组描写家乡风光、物产和习俗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课文有《观潮》、《葡萄沟》、《古诗两首》和《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乡的美丽和独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之后,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3. 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家乡的美。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

(3)能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口语交流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和修改,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字形、字音和字义。

2. 课文学习: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3. 口语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4. 写作练习: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引起学生对单元主题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讲解字义,进行相关的练习。

3. 课文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相关的练习。

4. 口语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写作练习: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口语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4.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练习题等。

2.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教学资源。

3. 学习材料: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练习册、阅读材料等,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故事,理解中国古代对世界的宇宙观念。

2.掌握认读生字词“盘古”、“开天”、“地”、“天地”等。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培养学生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盘古”、“开天”、“地”、“天地”等。

•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一古代神话故事。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神话故事的意义。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课件、图片、PPT等。

3.材料:故事《盘古开天地》相关资料。

4.教学环境:教室需准备好学生座位,黑板需清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故事的兴趣。

2. 学习活动1.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盘古”、“开天”、“地”、“天地”的含义和读音。

–让学生跟读、朗读这些生字词。

2.阅读故事《盘古开天地》–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学生跟读故事,并进行理解性讨论。

3.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讨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3.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编写盘古开天地的小故事,展示给全班。

2.制作相关手工作品,如折纸盘古造型等。

4.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发现中国神话的影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巩固《盘古开天地》的相关内容。

2.阅读相关故事或资料,整理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盘古开天地》的优秮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星星的种子》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其基本含义。

3.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流畅书写生字。

4.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和书写。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下册。

2.彩色图片、PPT等故事辅助材料。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课前设计的学习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探《星星的种子》1.课前准备:•讲述一个星星的故事:如何变成光芒万丈的星光。

•鼓励学生就故事提出问题。

2.正式教学:•导入《星星的种子》的故事背景。

•让学生看图预测故事内容。

•逐段讲解课文,让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解释生字。

3.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合作,用简笔画描绘故事场景。

•分组口头分享画作,展示学生想象力。

第二课时:培养阅读技能1.课前准备:•让学生研究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老师准备课文中的问题。

2.正式教学:•学生课前设计的学习卡片展示。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3.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

•组织小组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默写本课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3.回顾故事,想象其他可能发生的情节。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通过简单的故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实践和学生实际,创造更多互动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朥教师们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精卫填海》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精卫填海》部编版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精卫鸟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针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
(4)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高他们在文化传承、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文词句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卫填海精神相关的问题,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体现精卫填海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精卫填海》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古代神话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个故事,他们能够感受到精卫鸟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启示。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尝试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效果还不错。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可能仍然过于抽象。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具体、更贴近他们生活的事例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精卫填海》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精卫填海》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认识生字: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如“精、卫、填、海”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2.理解词语:通过讲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掌握“坚持不懈”、“奋斗”等词语的用法。
3.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精卫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古诗、现代文、作文和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掌握相应的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词语的理解: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词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2.阅读理解: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技巧进行思考和分析。

3.写作技巧:通过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和词语的解释、例句等。

2.阅读材料: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进行阅读拓展。

3.写作纸张:准备足够的写作纸张,以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并对生词和词语进行解释和引导。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读篇章页内容谈体会。

2.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3.齐读课题两遍 1.《猫》4.生自由读课文。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完后四人小组内交流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5.①用“屏、折”2个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出示课件,师指名读后生齐读)注意读句子时要读出你的感受。

(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二幅图中猫的形象。

(板书:贪玩)6.师:猫真贪玩,居然出走一天一夜也不肯回来。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师指名读)(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三幅图中猫的形象。

(板书:尽职)师:猫多么尽职啊!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最有感触呢?认真地读一读。

7.结合关键词,感受“更可爱”子,将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哪里是一只猫啊,这分明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啊!6.学生比较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的不同。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根据出示一组小猫各具情态的图片读。

)活动意图:此板块抓住中心词“古怪”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将“古怪”这样抽象的词语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古怪”一词运用得如此恰当。

5.作业设计:必做:完成本课练习册相应内容选做:小练笔6.板书设计:13.猫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b.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

c.换偏旁识字:厌—伏。

④指导书写。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戒:“戈”从上、右包围“”,不要漏写一撇。

活动意图:整体感知,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1.作业设计:必做:自己喜欢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选做:初步了解母鸡的习性。

2.板书设计: 14.母鸡6.板书设计14.母鸡6.板书设计:15.白鹅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6.板书设计:开头:先概括地介绍一下所写的小动物的名称,也可抒情或直接点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一、引言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快乐读书吧》是一个重要的单元,旨在通过精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旨在针对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出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思想;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细节信息;3.能够培养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和爱好;4.能够通过诵读、背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学生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4.其他: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题目等。

四、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篇目:–聚焦课文中核心内容,逐段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文章情节,把握主题。

3.阅读训练:–设计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问题,检验理解能力。

4.诵读练习:–经典段落诵读,提升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

5.团体讨论:–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亮点和值得思考的地方,促进学生思维交流。

6.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方面。

2.收集学生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收集学生口头表达情况,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能够有所进步,并且在未来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这份教案旨在覆盖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白鹅》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白鹅》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白鹅》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诗歌《白鹅》中描写的场景和情感。

2.能正确朗读诗歌《白鹅》。

3.能理解并正确使用诗中的一些生字词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深入理解诗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白鹅》的意境。

2.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诗歌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描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提问和导入图片等方式引出课文主题。

2.学习诗歌: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白鹅》,并进行分段解释。

3.讨论交流: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4.拓展延伸:让学生自行绘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通过复述和问答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诗歌,并进行角色讨论。

3.情感表达:让学生就诗中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4.作业布置:完成与诗歌相关的书面作业或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大部分学生中达到了预期,但还有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一些生字词语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此外,在诗歌情感表达部分,学生的展示能力有待提高,可以加入更多的表演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以上是对本节课《白鹅》教案的简要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美的诗歌。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重点课文,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四单元课文重点内容复习:《小鹿散步》、《夏天的风》等。

2.语文知识点巩固:词语解释、生字认读、课文理解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核心词语解释和课文内容梳理。

2.难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15分钟)1.教师回顾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复习第四单元的内容。

第二步:课文解读(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语。

2.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第三步:课文再现(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再现,可以表演、朗读或改编故事。

2.教师指导学生在表现中发现问题,共同改进。

第四步:语文知识点巩固(20分钟)1.教师布置语文知识点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订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课外阅读《小鹿散步》等相关故事,并写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1.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2.在巩固知识点时,要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相信学生对第四单元的内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 教学背景《语文园地四》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古诗词和作文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简单的作文;•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的学习和作文的写作。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2. 教学方法•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内容:古诗词《春晓》活动设计: 1. 通过欣赏图片和视频介绍春天的美景,引入《春晓》这首古诗词;2. 听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3. 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4. 小组讨论,共同体会《春晓》中的意境; 5.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整首古诗词。

作业:听录音朗读《春晓》,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第二课时内容:作文《我的家乡》活动设计: 1. 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写作要点: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2. 以《我的家乡》为题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家乡; 3.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互相展示,老师进行点评; 4. 整理作文,挑选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

作业:以《春晓》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春天的景色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合作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夜莺的歌声学习目标: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法提示: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同学们在学习本篇文章时,首先要独立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最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讲故事。

学习准备:①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③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课前预习1.通过预习,我能正确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 n sh y m木屑.拧.开呻.吟.蘑.菇w t g s宛.转挺.机灵鬼.子塞.到②、我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上,难写的字我想多写几遍。

③我能根据要求填空。

A.“滚”字共有()笔,第10笔是()。

B、“喂”字共有()笔,第10笔是()。

C、我能正确书写“毁”字中“臼”的笔顺。

④我能给加点字注音。

A、我把钉.()子钉.()在木板上。

B、小男孩在削.()木棒。

C、地主剥削.()农民。

⑤、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我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并且批注。

如:“模模糊糊、聚精会神、断断续续”等⑥、我要回读听写这些词语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2、我来梳理课文内容。

本文以空格为限,写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小夜莺”,第二部分写了,第三部分是,最后写了。

读后小夜莺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3、我有几点疑问批注在书上准备在课堂交流:【挑战自我】:我会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完成课后第二题和文后的泡泡提示(二)、合作探究1、我要和同学交流,小夜莺是怎样巧妙的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学法提示:“小夜莺”的语言、行动耐人寻味,建议你把一、二两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读就能读懂句子的含义了,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

整理成通顺的句子批注在课文空白处。

如句子:◇“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就胜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我从“快活”一词中体会到夜莺在敌人面前,我知道“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这样的句子太多了!指的是,“夜莺”这样说是为了。

还有……2、这个故事真吸引人,我想分角色来读一读。

我还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3、回读全文,结合课文中的“黄色泡泡”,我能说出文章的写法是:4、课文自始至终都在写夜莺的歌声,我反复读了前三个自然段和后两个自然段我能说出它们的联系了。

(三)、拓展延伸:半截蜡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mì mì( )情报的chuán dì( )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jué mì( )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是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jué miào( )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虽然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倒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chí xù( )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快步赶上前,一把夺回烛台,lì shēng( )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站起来,“司令官先生,我困了,”她jiāo shēng( )对德国人说道,“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读拼音,在短文中括号里写词语。

2.填空。

文章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主要写了在的半截蜡烛被点燃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的故事。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按要求填一填。

“厄运即将到来了。

”“厄运”的意思是( ),在这里就是指( )。

5.从文中选一个你最欣赏的人物,写写你想对他(她)说的话。

*14、小英雄雨来学习目标: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给课文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学法提示: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很强,同学们在学习本篇文章时要认真阅读课前的链接语,按链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雨来的那几件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学习准备: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各题;1、这篇课文我要练习默读、速读课文◇我喜欢默读()速读()正常读()2、我掌握的拼音较牢固,我会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晋.(jìn jìng) 察冀.(jìjìn) 睁眼瞎.(xiāxāi) 劈.开(pīpǐ) 歪.(waīwāi)歪斜斜.(xéi xié)苇絮.( xǜxù) 挪.动(núo nuó)枕.头(zhěn zhèn)3、本文有许多多音字,我能注音并组词。

撒①( )拧①( ) 背①( )②( )②( )②( )还①( )弹①( ) 扎①( )②( )②( )②( )4、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预习时我能理解批注这些词语的意思:如“睁眼瞎、门槛、推推搡搡”等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白雪()的芦苇()的块糖()的脊背()的芦花()的刺刀6、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猛烈的跳脚,形容大怒的样子。

()②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的浮动。

()③人小志气大,有大志向,有作为不在于年龄的大小。

()7、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①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②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4、续写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8、通过预习,雨来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9、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二)、交流探究1、快速读课文,我能批注并交流课文写了雨来那几件事?我试着给课文每一部分批注上小标题。

2、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我想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出来,在书上批注自己的感受。

3、我想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请同学评价一下(评语:签名:)4、感情朗读课文,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我来自己评价一下(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5、我想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学法:(三)、拓展延伸:小英雄于连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约半米高的男孩铜像。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一百多年前,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

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进跳着。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小于连断定是隐藏的敌人在搞破坏。

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

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一百多年来,这座铜像一直立在布鲁塞尔。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看看这座铜像。

1.根据短文内容,补充词语。

又又又又又又2.写近义词。

忽然一( ) 调皮一( ) 急忙一( )隐藏一( ) 扯掉一( ) 游览一(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夺目:。

(2)急中生智:。

4.改写句子。

(1)小于连用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改为:被”字句)(2)比利时人民感激小于连。

(改为反问句)5.你喜欢小于连吗?为什么?6、这篇短文和《小英雄雨来》有什么相似之处?(四)、相关链接:把鬼子领进地雷阵雨来又被抓住了。

他心想:“我得跑,不能让他们把我带到据点去!”这个特务两只眼上下打量着雨来,那高兴的样子,就象得到了一件宝贝。

特务押着雨来向村外走。

走着走着雨来故意放慢脚步,等特务靠近时,冷不防一伸腿,把特务绊了个嘴啃地。

那个特务翻起身上去就打了雨来两个嘴巴,说道:“小兔崽子,你也会这手,再跑我就一枪打死你!”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日本军官,瞪着两只老鼠眼,凶狠地对雨来嚷道:“小孩!带路!”雨来站着没动,那军官以为他吓昏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害怕的不要,给皇军带路,死拉死拉的,没有!”雨来心想,把他们带到地雷阵,这倒是个好机会,对,就这么办!雨来又想,我要是顺顺当当地带路,鬼子会生疑心。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日本军官抽出洋刀架在雨来的脖子上:“赶快带路!”鬼子推搡着雨来,雨来愤怒地说道:“这么推搡我,还不把我推到地雷上!”鬼子松了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