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学期周测试试题(9)【无答案2020.0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一中高三第二学期历史周末测试九

2020.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先秦的地名来历中,因方国、部族对旧有地名的沿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的现象。如西周懿王曾一度都于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后来的卫国和宋国均有地名犬丘。秦先祖非子居地远在陇西,却也把其居住地命名为犬丘。这些史实表明,探寻“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 A.自然环境的演变 B.朝代更迭的状况

C.疆土扩展的情形 D.移民迁徙的过程

2.宋代设有给舍与台谏两类职能有别的官员。在中枢决策形成过程中,给舍可以封驳拟下达的诏令;若颁出的政策内容失当或朝政措置不当,台谏则可规谏廷辩。该举措有利于()

A.激发臣民议政的热情 B.提升君主决策的质量

C.完善分权制衡的体制 D.建立虚君制度的架构

3.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

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

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4.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 A.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 B.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

C.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 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5.)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6.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

7.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的西周铜器窖藏五祀卫鼎。腹内壁铸铭文207字,记录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诉讼事件。该铭文()

A.需与文献记载相印证才能体现它的证史价值

B.可为后人提供研究西周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C.作为实物史料不可能反映铸鼎者的价值取向

D.其最主要价值在于可研究我国早期文字演变

8.康熙年间,安徽新安人汪文琛在苏州一带创立了“益美”商号,承诺凡有裁缝交来本字号商标的布头即奖励两分银子。“缝人贪得小利,遂群誉布美,用者竞市,计一年销布,约以百万匹。……

二百年间,漠南漠北,无地不以‘益美’为美也。”这反映出()

A.苏州发展为清代纺织业中心 B.当地布商之间充斥恶性竞争

C.徽商获得对晋商的竞争优势 D.品牌经营产生良好市场效应

9.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 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0.据统计,宋朝的长安工商店业有二百二十行,临安有四百一十四行。在农村则出现了一些专业户,宋代官私文献记载中常有: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据此可知,在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趋势显著

C.区域经济具有专业化特色 D.城乡间的分工协作已常态化

11.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这一变化() A.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C.导致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D.说明当时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快速城市化

12.与汉代厚葬之分相比,宋代竭力提倡薄葬。晏殊、宋祁、李衡等都主张棺木仅用杂木,不放任何金银财物,只消一张草席垫背,几本书陪伴而已。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经济困难倡导节俭 B.儒学世俗化的加深

C.佛教文化流行较广 D.重商思想重视现实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朝定都于南京。三国东吴时,南京已有宫廷和少数富贵人家在重要节

庆张灯结彩的现象,彩灯多由织锦制成。南朝时,南京每逢岁时节庆便呈现“灯火满市井”的盛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贫富差距的缩小

C .纸张用途的扩展

D .市坊格局的改变

14.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56编,记载“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自由人,却认为该

自由人是他的奴隶,他将不被提起侵辱之诉。”由此可知, 其旨在( ) A .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 B .执行万民法简洁宗旨 C .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D .宣扬自由人超越法律

15.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直接追求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而德国启蒙思想家则把自己的理想和

意识伪装成超现实的精神,其启蒙思想往往通过文学和哲学的抽象思辨来表达,如歌德的启蒙文学、康德的古典哲学。究其根源是由于当时的德国( ) A .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 B .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C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 .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16

A .美德两国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B .就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有关

C .德国的制造业实力超过美国

D .结构不合理将引发经济危机 17.《牛津英国文学词典》在评介某一文学流派时写道:“它的特征是不断进行实验和创新,热衷于

一种意识流方式的个性表现,无论从历史还是美学上讲,都是一种文学的断裂,对过去的文学规范和价值,它断然摈弃,并选择了与之相反的立场。”以下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 .《波斯人信札》 B .《巴黎圣母院》 C .《等待戈多》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8.三国“干涉还辽”,让李鸿章构思出了一个“以夷制夷”的计划。1896年6 月3日,李鸿章在

莫斯科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

)后来他对来访的黄遵宪不无得意地说:“20年无事,总可得也!”这反映了( ) A .清政府达到了“联合沙俄、制衡日本”的目的

B .对外思想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向“以夷制夷”转变

C .清政府对近代外交和对西方侵略的认识水平

D .李鸿章利用帝国主义矛盾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智慧 19.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

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这一改变旨在( ) A .区别对待地主阶级 B .应对国民党“围剿”

C .扩大革命群众基础

D .巩固井冈山根据地

20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

A .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B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 .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 .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

21.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鉴于“钱荒尤甚,银价日短”的局面,允许沿江沿海各省开局

铸铜元。各省为获铜元余利遂争相鼓铸。此举( )

A .有效解决了中央财政危机

B .增强了地方的独立性

C .促使了旧经济结构的解体

D .推动了金融业现代化

22

A .甲午战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中国工业化

C .民族资本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D .战前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的侵略

23.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并发表演讲,认为“近世文明,专尚物质,并不为贵。亚洲民

族,自具可贵之固有的文明,宜发扬而光大之”。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对此大加礼赞,同时陈独秀、郭沫若等则要“激颜厉色送他走”。这表明( )

A .文化革新不符合中国国情

B .应以儒学的复兴推动救亡

C .推广科学思想仍任重道远

D .探索救亡道路的艰难曲折

24.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认识正确的是( )

A .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 .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 .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D .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二、材料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