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在司南版高中物理第6章第1节,主要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牛顿三大定律占重要地位,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惯性大小量度等知识要点;更包涵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及牛顿等科学大师的智慧和科研方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当带着学生回到原始问题,经历科学大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物理学奠基性的科研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惯性现象及惯性大小量度都有了解。但对于力和运动的研究过程中所隐含大师们的科学智慧、对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真相及惯性的本性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仅停留于一些惯性现象的认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继续深入思考这些已学过的知识点,这是本节课的困难所在。
三、教学设计思路:
(1)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验引发力和运动关系物理课题的产生。让学生面对原始问题,身临历史研究过程,参与力和运动关系的步步揭开过程,引导学生逐步逼近牛顿第一定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领悟方法,产生对科学大师们的敬畏之心。
(2)以生活中惯性现象的应用和防止,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学生的身边和真实的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及惯性应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1)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及牛顿等物理学家的科研过程,经历牛顿第一定律获得的历史过程,领悟大师们特别是伽利略和牛顿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2)能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物理学家们身上看出科研的魅力,体会他们为探索真理而孜孜不倦,不断思考,求得真相,激发学生敬畏之心;
(2)能不被一些表面现象迷糊,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实验、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体会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应用和防止,激发学习物理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伽利略的科研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3)惯性本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继续深入思考这些已学过的知识点。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的产物,故此无法用实验来得到,对学生来说很抽象,深刻理解有难度。
六、教学资源:原始问题、多媒体、演示实验。
七、教学流程简图(详细见附录)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
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学资源安排力与运动关系历史
回顾15分钟问题串启发性引
导、演示实验
面对原始问题、观察
现象、身临其境参与
到大师们解决问题
的过程;
重点突出伽利略的方法:实验事实+逻
辑推理
资源:多媒体、演示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5分钟问题串引导思考、回答
重点体会牛顿比前人看的远的地方
资源:多媒体
惯性应用及总结10分钟展示生活中实际
问题,引起学生注
意,激发学习兴趣
将知识迁移应用
迫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到自己的身边
资源:生活实例、新闻报道、视频资
源
八、教学过程
(一)演示引入+历史回顾【15分钟】
[演示生活现象,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古老的话题:关于力和运动。用我们的眼睛看看科学大师们在这个问题研究上给我们留下的启发。
首先演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个静止的物体,想让它动,怎么办呢?生:用力推。撤去推力,观察到什么?生:物体停止。生活中类似现象很多,2000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借观察和直觉提出的观点是:有力才有运动,力撤去运动就停止。【Q1:他认为力在运动中起到何作用呢?】学生:“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生活经验有力地支持他的观点。大家都认为眼见为实,这个观点延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伽利略。伽利略是怎么推翻的呢?]。
我们重演一下刚才的实验,仔细观察一次,手撤去,大家观察到什么?(演示时手停在撤去的位置)生:物体没有立即停止,运动一段才停止。【Q2:“物体没有立即停止”说明什么?】生:力撤去物体还会运动。师:这段运动并没有力在维持,亚里士多德派学说是错的,力撤去,物体并没有立即停止。【Q3:伽利略关注什么原因导致物体最终停下来呢?】生:摩擦力。师:伽利略的观点跟同学们是一致的,他领悟到水平面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摩擦的缘故,不是没有力的作用,恰恰是摩擦的作用。所以力不是维持运动,是改变运动状态。这是2000多年来的最大的突破。【板书并ppt展示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进一步观察到一些现象,我们来模拟一下(flash模拟同样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玻璃上运动)。现象包含什么规律呢?平面越光滑,小车将运动越远。【Q4:如果我们观察到此现象,接下去会怎么想象呢?】生:若摩擦力为零,物体则会一直运动下去。师:老师欣赏大家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正是伽利略提供的。[ppt展示伽利略的完整结论]
为了向世人证明他的观点,他还假想了一个思想实验。
(1)将两个光滑斜面对接,让一个小球从一个斜面的顶端静止释放,紧接着又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等高处;
(2)如果减小对接斜面的倾角,小球仍会达到同一高度,但通过的路程呢?(需要经过更长的路程;)
(3)同理如果再减小对接斜面的倾斜度,小球经过的路程就会越来越长。倾斜角越小,经过的路程越长,[接下去你有何突破性推理?]若倾斜角为零,则路程为无穷远,为了达到无限长,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插板书提炼伽利略的研究方法]
伽利略利用这个斜面实验成功地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ppt展示伽利略的结论+理想实验方法]
师:我们知道伽利略并没有做个这个实验,这只是个假想的实验。【Q5:任何想象都不能凭空产生,这个思想实验灵感来源何处?/这个想象的实验主要依据什么现实呢?】
师:伽利略17岁那年,当时他还在医学院读书时,他观察到风吹进教堂,导致教堂中的吊灯摆动,他回去对单摆进行系列研究,其中一个著名的装置:针和单摆实验(演示)。用细线系一摆球,一端固定,将摆球拉向一边,由静止释放小球,摆球来回摆动,。他通过这个实验获得多个结论。今天我们关注其中一个结论,那就是摆球运动到右边时,能达到等高度的位置吗?我们用水平尺子标记其高度。
演示:摆球拉到左边,与尺子同高度的地方,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右边等高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