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表现手法
10种表现手法
10种表现手法
以下是10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直接进入主题,不拐弯抹角,能够迅速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
2.承上启下:用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衔接和过渡,使得文章结构严
谨,前后呼应。
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文章的中心或主题,
增加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4.伏笔与照应:伏笔是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
垫;照应则是与伏笔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
5.线索:通过时间、空间、人物、事物等线索,将文章的材料贯穿
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文章结构紧凑。
6.烘托(衬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7.对比(对照):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以
突出各自的特点。
8.欲扬先抑:先贬低或否定某一方面,再强调或肯定另一方面,以
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
9.正侧描写: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描写;侧面描写则是
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的描写,来突出描写对象。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含蓄地
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哲理。
以上这些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手法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讽刺夸张、借景抒情、设置悬念等。
七种记叙文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定义】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
【作用】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考察类型】1)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1.《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人物变化进行对比。
2)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象征【定义】文章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其作用可概括为:a.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b.表达了……的感情;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1.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地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地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地事理表现为具体地可感知地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地××特征.、对比:把两种相反地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地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地主要方面地××特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地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地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地特征.、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地××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地人物或景物地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地深度.、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地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想像:在原有地感性形象地基础上,创造新形象地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地陶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地所有地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表现手法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地或相反地、有差异地事物做陪衬地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地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地叫正衬;用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地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地叫反衬.【考题再现】联系原文说一说,下面选段中对篝火燃烧地描写是否离题了,为什么?(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语文卷)我拐过山嘴,却见若干男女围绕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地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地“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地背景.(节选自卞毓方《张家界》第三段)【思路解析】这篇文章地题目是“张家界”,而原文第三段却用大段地篇幅来描写并非张家界独有地篝火.乍一看,这里地描写似乎游离了主题.但是,如果仔细读完文段,我们就能发现作者写篝火地用意在于:通过对篝火燃烧地描写营造了一个“令人魂悸魄悚地背景”,从而反衬出夜空中“森森然”地山峰.所以说,这里地对于篝火地描写并非离题,也没有浪费笔墨.作者是以“火树银花”来反衬“夜空山影如魅”地摄人魂魄.【迁移训练】阅读下面地片段,回答后面地问题.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地,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地花,但是常见地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地小花,报告春地消息.以后接着来地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地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地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地.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地寒意,菊花报告花事地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然而,在一墙之隔地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地春风里,在盛夏地暴雨里,在深秋地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地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地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地对照吗?(节选自季羡林《夹竹桃》)【思考题】作者在写大门内地夹竹桃之前,还写了院子里地其他花,作者用意是什么?表现手法联想和想象【概念解说】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地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地思维过程.它是由此及彼地一种思维活动,它地特点是相关、相似.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中,凭借记忆对已储存地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地思维过程.它地特点是改造并创新.改造是手段,是思维过程,创新是结果.【考题再现】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地美,必须透过想象力这副眼镜”.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地话说说:“修牙刷地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象?写出两例.(年福建厦门中考语文卷)常常是在一些晴朗地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地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地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地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地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地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地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地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地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地阳光地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地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地记忆中,午后地阳光,就有着这样地旋律.我地想象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地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地是,在我地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地行当连在一起地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地地方传来地美妙音乐.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地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地梦境.这声音和浮动地阳光一起,留在了我地心里,就像一支饱蘸着淡彩地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地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地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地活计,在我地想象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地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地歌声地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地女人.我不止一次想象她们地形象:柳树一样地身姿,桃花一样地面容,清泉一样地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远去地歌声》佚名)【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地是学生把握文意地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具体涉及到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地思考辨别能力和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地能力,需要把握文段地思路,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答案示例:.听着窗外美妙地声音,我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听着奇妙动听地“歌声”,我想那吆喝地女人一定是很美丽地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迁移训练】阅读下面地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地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我地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地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地.”“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地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地,留给妈妈.”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地鼻子,我地眼睛朦胧了.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地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地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地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地眼泪又来了.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地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地“遗产”,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节选自凤仙草《元“遗产”》)【思考题】文章第段空白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地表现.请发挥合理地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地语言或动作描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表现手法象征【概念解说】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地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地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地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地本体).一般情况下,象征手法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像《陋室铭》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地不言之中去体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出象征之意.【考题再现】作者在文末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地灯……”,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地深刻含意.(叶延滨《灯火地温情》)(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语文卷)【思路解析】文题是《灯火地温情》,其“托物寓意”地意味已经较为明朗.其次,本文是卒章显旨型结尾方式,点明文章旨意地正是结尾这几句话.此处“灯”地象征意义,即是指积极地人生态度,就是“人格”、“风骨”、“高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迁移训练】阅读下面地语段,回答后面问题.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地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地纪念.记得有一年,我在山东泰安地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地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地参天古树,同行地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地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地了.银杏树给人地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地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地人和寻常地人,各有其不一般地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地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地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地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地启示,莫过于走自己地路,过自己地生活,经营自己地天地了.(节选自李国文《拾叶者言》)【思考题】请结合有关文意,选出文章所运用地一种表现手法,作简要说明.表现手法间接抒情【概念解说】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地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地感情.它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地情感、表达地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如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在所描写地景物之中,饱含着作者悲怆、孤寂地心情以及对漂泊天涯人地深切同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地描写和刻画(托物),来传达作者地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言志).例如周敦颐《爱莲说》,将莲人格化,赞美她是“花之君子”,在莲地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地思想感情.【考题再现】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去年,在一个阴沉沉地冬日,我来到了北京香山脚下,拜谒曹雪芹故居.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在故居地门前踯躅.雪,飘飘洒洒地紧了起来.我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思古地仰慕之情步上台阶,走进了故居.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雪花已经染白了时间和空间,甚至连同我地情感.曾记得,曹雪芹著书地地方叫“悼红轩”,在我将要离开故居地时候没有忘记寻觅,但是找遍了这不大地几间屋子,并没有发现题在何处.正如这部伟大地著作,终于由于作者“泪尽而逝”未完稿一样,不免留给人们以深沉地遗憾!一股寒风吹来,吹起满天满地地雪花,我走出曹雪芹故居,故居消失在一片白茫茫地世界中.(节选自胡序和《曹雪芹故居感怀》)【思路解析】阅读借景抒情地散文,务必要品味情、分析景,唯其如此,才能正确领悟到散文地内涵.具体解答时,我们应先找出作者所借之景,然后深入理解作者在景物中所寄寓地情感,最后再用恰当地语言表述出答案.比如这道题,通过细读文章,我们便会知道,“雪”就是作者用以抒情地凭借物.再由此及彼生发联想,进而得到答案: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地方式,文章地首尾以及其他几处都写到了雪,目地是渲染凝重地氛围,使文章笼罩在一种淡淡地凄凉忧伤中,并且用雪地发展变化来烘托作者地感情变化,使作者地感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迁移训练】阅读下面地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地.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地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地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地,都不一样.其他地方地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地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地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地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地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地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地梦.它们地梦一定能够圆地.“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地“季荷”祝福.(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韵》)【思考题】作者在写了赏心悦目地夏荷与也勉强可以入景地秋荷之后,又写到了“残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对“残荷”具有什么感情?表现手法抑扬手法【概念解说】“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地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地先后,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却是从相反地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作者本来想要批评指责某一个对象,可却在文章开篇部分以赞美颂扬地口气来写,最后给人一种出乎意料或恍然大悟地感觉,从而在对象自身地反差中,暴露其弱点或丑恶地一面.【考题再现】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语段简要分析其作用.(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语文卷)“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鳖者,水底烂泥里地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地“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地、咬牙切齿地比喻.“谁说地?这是谁说地?”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是村里老人说地!”“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地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金黄色地细沙净净亮亮地,宛若凝结在地地晚霞,纯洁无比.“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地关口.她抬起美丽地细长地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地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地奴!”(节选自杨闻宇《日月行色》)【思路解析】这个语段运用了欲扬先抑地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地两次回答上.她前面说“你是个鳖熊”,激起了“我”地“无名火”,两人地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面却说“灵性人是鳖熊地奴”,表明她真心喜欢“我”,让“我”突生欣喜之情,两人关系一下子明朗起来.这种手法在文中既突出了男主人公地可爱(灵性),增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地效果;同时,前后对照又造成悬念曲折,增添了些许情趣.【迁移训练】阅读下面地片段,回答后面地问题.“大彭地脑瓜进了水.”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地人都这么说.当然,说大彭脑瓜进了水地人自然有他们地理由和道理.经过数年打拼,大彭地腰包有钱了,但再有钱也经不住瞎捣鼓瞎折腾呀.大彭先是一反常态拾破烂般盘下一块地,尽管那价格不算贵,但也不算便宜呀,再瞧周边那恶劣糟糕地环境,恐怕谁见了都避之不及.原来,经过对梦湖地综合治理,大彭早先花三百万元盘下地梦湖周边地皮价格一下子上涨了十倍.如果在这片土地上建商品房出售,那利润又会是多少……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地人不由一个个目瞪口呆,且一个个眼热起来.谁说大彭地脑瓜进了水……事实证明:不是大彭地脑瓜进了水,是我们地脑瓜进了水,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脑瓜灵光,自以为要比大彭聪明地人脑瓜进了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咋把这句至理名言给忘了呢?(节选自蔡良基小小说《谁说大彭地脑瓜进了水》)【思考题】作者主要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大彭地聪明地?结合选文说说其作用.【参考答案】一、作者写院子里地其他那些花,目地在于用它们来衬托(反衬)夹竹桃地静默、不事张扬和韧性地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夹竹桃地喜爱,寄寓自我地人生经验和对这些经验地体味与思考.二、这道题主要考查想象地能力和刻画人物地能力.答案示例:我抓住女儿地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地!”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地手,晶莹地泪珠,从她地眼角滑落.三、运用了象征手法,比如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地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地人,既贴切又形象.四、残荷虽不入景,但却表现出孕育之美.这里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地写法.他是托“残荷”自比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地“心志”.五、这个语段运用先抑后扬地手法,先写众人对大彭“脑瓜进了水”地错误评价,然后用事实证明了大彭地远见,突出了大彭地聪明,并表明“是我们地脑瓜进了水”.这样,便使得文章前后对照,突显主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章写作手法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目录一、表现手法简介 (2)二、表现手法详解 (2)(一) 比喻与象征 (2)(二) 欲扬先抑 (2)(三) 借景抒情 (2)(四) 托物言志 (3)(五) 拟人与拟物 (3)(六) 排比与对仗 (3)(七) 夸张与缩写 (3)(八) 比较与对照 (3)(九) 设问与反问 (4)(十) 借喻与转喻 (4)(十一) 引用与引经据典 (4)(十二) 悬念与铺垫 (4)(十三) 对比与衬托 (4)三、不同文体中表现手法的使用 (4)(一) 记叙文 (5)(二) 议论文 (5)(三) 抒情散文 (5)(四) 小说 (5)(五) 古诗词 (5)(六) 诗歌 (5)1. 赋 (5)2. 比 (5)3. 兴 (6)4. 比拟 (6)5. 借代 (6)6. 想象 (7)7. 双关 (7)一、表现手法简介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种类: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写、实写、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升华主题、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高低、绘声绘色、对比、联想、想象、类比、修辞等。
二、表现手法详解(一)比喻与象征1.比喻将两个事物通过共同的特征进行类比,以突显某一方面的特点。
例子: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
2.象征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二)欲扬先抑其意思是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这类例子有很多,比如贾平凹的《丑石》: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衬托经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伏笔:对后文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提示或暗示。
埋下伏笔后,后文一定要有照应。
照应: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些表现手法可以帮助作者更生动地描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文章得表现手法有哪些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与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得特殊得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得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得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地区分,可认为二者就是同意得。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③选材剪材;④行文得结构;⑤意境得创设、人物形象得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得运用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得表达技巧,都就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得作用。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编辑本段]【不同文体得表现手法】抒情散文得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得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得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与照应、悬念与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编辑本段]【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比喻拟人悬念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咏物抒情开门见山承上启下伏笔照应[编辑本段]【诗歌得表现手法】诗歌得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得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文章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文章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在创作一篇文章时,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引发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文章表现手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1. 描述描述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方面的描绘,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场景和情感。
描述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增强读者对故事情节或主题的理解和体验。
2. 对话对话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文章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态度、情感等。
对话还可以加入戏剧性的元素,推动故事发展,让文章更加有张力。
3. 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手法。
通过比喻,作者能够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解释另一个陌生的概念,增加读者的理解力。
而象征则是用一个具体的符号代表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增加文章的隐喻和哲理性。
4. 叙事叙事是一种将故事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表现手法。
通过构建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并共鸣其中。
叙事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5. 揭示内心活动揭示内心活动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思考过程来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和决策。
揭示内心活动能够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共鸣性。
6. 反问和疑问反问和疑问是一种引导读者思考的手法。
通过提出反问或疑问,作者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引起读者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反问和疑问能够增加文章的辩证性和思考性,使文章更具争议性和说服力。
7. 称述事实和数据称述事实和数据是一种以客观的方式陈述观点和论据的手法。
通过引用权威的数据和事实,作者能够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称述事实和数据能够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权威性。
总之,文章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每种手法都有自己的独特作用。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作者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图。
常用的语文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语文表现手法有哪些?反衬,烘托,白描,借物喻人,先抑后扬描写,议论,抒情吧。
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古诗词: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表达方式有哪些及它们的作用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一、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1、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序作用: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八种表现手法
八种表现手法一、描述手法描述手法是指通过详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和情感。
通过描述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手法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形象、环境氛围和情感变化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的描写,可以使读者对人物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感和情绪的变化。
二、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对比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以达到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目的。
通过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手法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和事件的发展变化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主角和配角的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主角的独特性格;通过对喜剧和悲剧情节的对比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指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形象,以达到渲染气氛、强调情感或表达观点的目的。
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夸张,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在文学作品中,夸张手法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行为举止、情感体验和环境变化等方面。
例如,通过夸张人物的形象或言行,可以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强烈的印象;通过夸张环境的描述,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场景的恢弘或诡异。
四、对话手法对话手法是指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事件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话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对话手法常常被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感交流和事件推进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话描写人物之间的争吵和互动,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关系;通过对话展示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五、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是指通过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抒情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感人、动人,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20种: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照应,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夸张,抑扬,故意误会和巧合.〔一〕以小见大,指小处落笔,大处落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往往借助平凡、具体的小事,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表达深刻的道理.《变色龙》中,街头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这种小事情反映的重大问题,就是以小见大.《赵普》中"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和"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两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赵普的勇气、毅力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这些都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二〕借物喻人,明着写物,实质写人.通过对物的歌颂来赞美和物具有同品质的人,这是写人常用的一种写法.阅读这类文章关键在于抓住物与人相似的地方.如《白杨礼赞》,借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比喻北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孤雁》〔唐/杜甫〕中,作者自喻,表现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诗中还有一群野鸦"鸣噪自纷纷〞,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三〕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种写法与借物喻人一样,抓住物与人的相识之处.《石榴》描绘外在美和内在品质,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也是作者理想、追求和志向的体现.古诗词中也比较多见.〔四〕借景抒情,指让感情依附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情是目的,景是手段和条件,情要从景中引发,与写景的特征相关联,这样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体感人.常见的方式有: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美景、哀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等.朱自清的《春》,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春早人勤图无不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是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山〞"水〞"雪〞本不具有感情,但在作者笔下则流露出喜爱之情.阅读借景抒情的散文,务必要品味情分析景,惟其如此,才能正确领悟到散文的内涵.〔五〕虚实结合,这里强调虚写,主要指联想和想象.〔1〕联想,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主要有四种类型:相似性联想,相反性联想,因果性联想和事理性〔现象与本质〕联想.例如《三颗枸杞豆》,文题与内容就是相似性联想:三叔一生的成绩.同时相对于文中的"我〞又是一种联想:如果少壮不努力,日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抓住联想来理解主题,我们就会理解文中的"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的动力之所在.诗歌中联想颇多,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它们有着相似性.〔2〕想象,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我们才能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多样性,从而获得丰富的材料,使文章不仅在内容上丰满,而且在形式上多姿.想象的方法大致有追述、预言和悬想三种.追述,指把过去的事说得仿佛在眼前一样;预言,把未来的事情写得仿佛在眼前一样;悬想,把自己想的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说得仿佛在眼前一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天上本没有街市,所谓"街市〞是想象出来的.无论联想还是想象,都是虚写.文学作品中,虚写手法相当普遍,阅读时"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是文章阅读的重点要求之一,所以,理解虚写手法很重要.〔六〕象征,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散文诗《海燕》,通篇运用象征手法,"风、云、雷、电〞象征当时的沙皇反动统治,"大海和波浪〞象征人民和人民的力量,"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和"海鸥、企鹅〞也各具有其象征意义;韩愈的《马说》象征手法在古文中堪称典范,文中"千里马〞"伯乐〞"常马〞"食马者〞各具其象征意义;不少诗歌也采用象征手法,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七〕悬念,指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从内容上看,悬念有两种情况:一是简要地提出事物,让读者以急切的心情想了解结果,《枣核》中一位旧时同窗寄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设下悬念;见面时"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加深悬念.另一种是让读者对人物和事情有比较多的了解,只是作品中的人还"蒙在鼓里〞,这样读者就有兴趣关心结果.拖延释念是对悬念的解开,方法有两种:一是抑制法,就是加深悬念,使读者期盼心情不断加深,刚才所举的《枣核》事例就是典型;二是间隔法,就是把正在发展的情节突然搁置起来,插入另外的情节,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再接上原来的情节.〔八〕伏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情作某种暗示,在文章的后面再作回应、说明,这是增强文章内容前后联系的一种重要的谋篇技巧.它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有伏必应;二是要伏得巧妙,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切忌刻意、显露,这是伏笔与悬念的区别;三是伏笔的照应,前后不宜过紧.分析文学作品的伏笔可从人物外貌、人物言行、人物心理、环境描写入手,如《三颗枸杞豆》开头"我是个植物学家〞,在读者阅读不经意间埋下伏笔,照应这句话的却远在文尾"当我成为植物学家后〞,从而把整篇文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九〕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叙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例《紫藤萝瀑布》"赏花〞部分,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描绘紫藤萝,是在为后文的抒情和言志作铺垫蓄势.〔十〕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烘托.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周总理,你在哪里》反复询问,渲染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烘托,借环境描写和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如王愿坚的《草》:"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长征〉节选》一文开头部分:"红军指战员三三两两艰难地向北走着,有的掉队了,有的倒在地上永远也起不来了.〞渲染过草地艰难的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渲染一般用于表现人物或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理解渲染表现手法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的帮助颇大.〔十一〕照应,在文学作品中,照应是对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等表现手法的呼应,增强文章的整体感.常用的照应类型有:扣题照应,画龙点睛;首尾照应,大开大合;层层照应,一线贯穿;随机照应,前后联系;细节照应,小中见大;对比照应,比中见旨.阅读时学会分析照应有助于我们从整体理解文章.例《为你打开一扇门》最后一段:"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既是点题照应,又是首尾呼应,同时也是层层照应,一线贯穿,线索就是"门〞;《往事依依》首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尾段"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既前后照应又是点题照应,好处是强调回忆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十三岁的际遇》前文"第一次知道这世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偶尔在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后文"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对比照应,七岁和六十岁的漫长时间跨度,突出自己对北大的感情,增强抒情色彩;《春》首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末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里一"来〞一"去〞,对比照应,从春天是在盼望中到来,到进入春天中去,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例子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品味、分析,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去.〔十二〕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对比,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济南的冬天》首段运用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分析文章对比手法时可从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的角度来思考.〔十三〕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映衬和反衬两种.与对比有些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衬托主体只有一个,使用衬托手法使这个主体更鲜明、突出;而对比的两个方面都是主体,使用对比手法,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衬托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常用衬托手法大致有十种:以景衬人法,以后衬先法,以侧衬正法,以反衬正法,以次衬主法,以昔衬今法,以难衬易法,以西衬中法,以境衬人法,以物衬人法.〔十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侧面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描写,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中来烘托描写对象的方法,如抒情散文《小石潭记》:先写水声"如鸣佩环〞,水色"水尤清冽〞侧面烘托石潭的特点"石〞,再正面描写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正面描写潭的底与岸"石〞的特点;再如《春》,写"春花图〞,其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烘托花儿的繁茂、鲜艳和香甜;《社戏》"归航〞片段中,老渔夫的喝彩侧面表现孩子们划船本领高,也有力地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十五〕动静结合,文学作品中,比较讲究动静结合的艺术,如果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景描写景物的形态特征和动景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才能给读者留下生动的印象.动静结合有两个特点:集中性和对比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集中写静景;"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里去了〞集中写动景,这里动景与静景形成了对比,表现了一幅生动丰富充满生机的百草园画面;再如《小石潭记》:"月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鱼儿"怡然不动〞的静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动作对比,动静结合,显示鱼儿的活跃.〔十六〕感官描写,指描绘出人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豆麦〞"水草〞"月色〞是视觉看到的;"清香〞是嗅觉闻到的;"扑面〞是面部触觉感知的,所以,这句话极具表现力.如五官功能感觉到的效果互相转化、彼此沟通,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就是通感,也叫移觉."荷〞专题中,《荷塘月色》有两句话:一句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通感;另一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与听觉通感.〔十七〕抑扬,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例《白杨礼赞》第7段:着力评价白杨树,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两个没有……〞和"算不得什么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赞美如白杨树品质的人.〔十八〕夸张,这是艺术手法中的夸张,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并非同一概念.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比喻夸张,而是通过描写渲染.童话寓言中比较多见,如《皇帝的新装》.〔十九〕故意误会和巧合在小说和影视剧本中多见,但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少见,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在学生作文中运用这两种写法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中心主题.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综上所述,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有了较为全面的理性认识.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赏析时做到有章可寻,练笔时亦能做到有法可依,真正找到阅读与写作形式教学的契合点,教师教起来畅快,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1)象征手法象征,即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手法的“托意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使文章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3)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悬念是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法。
(5)伏笔指前文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物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指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衬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也可以“先扬后抑”。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深化;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
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10)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1)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虚实结合将现实的景或事与想象的景或事结合起来,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一样的情感。
这样,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或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表现手法和作用
电影和电视中的表现手法
镜头语言
通过不同角度、景别和运动镜头来表达情感 和意义。
音效设计
利用音效、音乐和声效来增强情感表达和氛 围营造。
色彩运用
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突出主题和情感表 达。
剪辑技巧
通过剪辑技巧将不同镜头组合起来,形成连 贯的故事情节。
05
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读者疲劳
设置悬念、转折等,吸引读者 并推动故事发展。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01
意象
通过具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感和 思想。
韵律
运用节奏和音韵,营造美感并增强 诗歌的音乐性。
03
02
比喻
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引发 读者的联想。
象征
用具体事物暗示抽象概念,引发读 者深入思考。
04
散文中的表现手法
记叙
叙述事件和人物,展现生活片段和感悟。
反衬
通过描述一个事物的对立面,来突出该事物的特 征和本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它。
03
表现手法在文学中的应用
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叙述方式
倒叙、顺叙、插叙等,影响故 事情节的展开和读者的阅读体
验。
人物塑造
通过描写外貌、语言、心理等 ,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
环境描绘
构建故事背景,增强故事真实 感和氛围。
情节安排
描写
描绘景物和人物特征,增强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议论
表达观点和见解,引导读者思考和评价。
抒情
抒发情感和心境,打动读者并引发共鸣。
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情感渲染
通过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增强广告的记 忆点和传播力。
幽默诙谐
利用幽默元素吸引观众注意力,使广告更具 吸引力。
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不同,具体介绍如下: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叙述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活动及事件的经过,是写文章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方法,几乎所有的文体都离不开叙述,但以记叙文用得最普遍。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它常同记叙结合在一起,成为文学创作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描写运用得好,就能栩栩如生地反映客观事物,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解说是对客观事物和有关道理进行科学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或者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身世、职位、经历、特征、专长等介绍明白,或者把某一道理、公理、法则等阐述准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获得对事物、人物、道理的正确认识。
下定义解说是最明快的方法,但所下的定义必须是惟一正确的解释。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露喜、怒、哀、乐、爱、憎的感情。
抒情因太抽象,并不需要我们掌握,然而校园文化、英语歌曲又时时感染着我们,要求我们学会放松、学会欣赏。
况且我们有时也能写出一两首清新自然、朴素真切的诗歌,说明我们还是善于抒发感情的。
论证是说理证论的方法。
写论说文,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而阐明某个观点、信仰或主义。
论点、论据、论证是论说文的三个基本要素。
文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是论据,而论证则是组织材料、说明观点的方法。
有了正确的观点和真实、充分的材料,如果没有科学的论证方法,那么文章仍不会有说服力。
总之,写文章的方法非常灵活,作文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说理几方面的结合,只不过因文体不同而有所侧重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剖析
真题再现:本文在突出小巷的风采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真题剖析
二、(2009年•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 《秋雨》 张爱玲 ①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 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yì] 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 光荣的过去。 ②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 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夭。 ③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 的希望。 ④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浙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袭装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⑤灰色的癫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 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苹窠[kē]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⑥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大学语文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 文章表现手法
【讲师】 段希衡
答题方法 真题剖析
真题剖析
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排比 反问 对比 衬托
答题方法
本文叙述的手法有何特点? 1.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解析正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 2. 详略得当。解析详略,使人物、事件更加突出。 3. 以小见大。深化主题。通过什么事件,深化了怎样的主题。 4. 按照时间顺序。人物的经历、思想更加清晰。 5. 插叙、倒叙、补叙。倒叙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插叙或补叙手法的运用,丰富小说 的内容,丰富怎样的人物形象,凸显小说怎样的主题。 6. 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如景物描写与讲述相结合,赋予故事以诗意美;如夹叙夹议,使情节富 有内涵,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真题剖析
③可是我真得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我在中国的经典中 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绘你的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着中 国文化而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 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真的啦,陪都 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却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 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赞 美生命的欢歌。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答题方法
关于“艺术效果”“艺术表现”的作用。
1.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者)
2. 照应/伏笔、铺垫/对比等的作用。 (结构)
3.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情节紧张,富有戏剧性/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的作用。
4. 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语言风格效果作用。
(语言)
真题剖析
真题再现:作者在描写秋雨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真题剖析
四、(2010年•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 《银杏》
郭沫若 ①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 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不行不知道。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 你善。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 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起了清凉的华盖。 ②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 —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 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搓 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 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 “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 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⑥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乎常百姓 徘徊徜徉。
⑦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喧器,管弦嘈杂的,请 到歌台剧院;爱宁静淡泊的、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本文有删改)
⑤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 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郁悒,我劝你到小巷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 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有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 神贪婪的、恶意的斜视,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 地返身回避了。
真题剖析
④小巷的动人之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 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 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 使人忘忧。
真题再现:本文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具有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真题剖析
四、(2010年•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 《银杏》
郭沫若 ①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 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不行不知道。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 你善。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 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起了清凉的华盖。 ②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 —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 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搓 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 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 “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 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真题再现:请细细品味文章的韵味,说明其语言风格。(2分)
真题剖析
六、(2013年•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 《读书苦乐》 杨绛 ①读书专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世上,要 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 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拢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书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 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 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 们同一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伙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 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趣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 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 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真题剖析
③可是我真得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我在中国的经典中 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绘你的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着中 国文化而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 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真的啦,陪都 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却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 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赞 美生命的欢歌。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