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7 传感器问题(原卷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7 传感器问题(原卷版)

专题17 传感器问题传感器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一定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即传感器能将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

近几年,各地年中考出现以传感器件为背景的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希望毕业班学生在中考复习时要重视这类问题。

【例题1】距离传感器是一种测量距离的仪器,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s-t图象。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多远?(2)若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甲,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为什么?(3)另外一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

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乙。

求:在0至1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写出分析过程)【例题2】如图甲是某种型号的轿车,车的质量为600g,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一次该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遇到车速监控检测点。

检测点的距离传感器从向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到信号共用了0.6s。

在连接距离传感器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该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求:①该小轿车空载时对地面的压强。

②超声波信号遇到小车时,小车与检测监控点的距离。

③若小车在运动中所受阻力大小为3000N,则小车在10s内牵引力所做的功。

【例题3】如图甲所示是某电器中的一个电路,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电电压U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电路工作时,随着工作环境温度的升高,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的表达式P=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已知当温度为40℃时,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的阻值相等,则温度由40℃上升到100℃时,定值电阻R0先后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________。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含解析)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含解析)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1。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2。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1)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2)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3)作用是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5)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是液化放热5。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6。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例题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答案】D【解析】“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例题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8音体美中的物理问题(含解析)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8音体美中的物理问题(含解析)

专题08 音体美中的物理问题与艺体有关的初中物理知识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娱乐活动用到乐器,这里涉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2.体育赛事中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铅秋、网球、举重、跳高、跳远、冰壶、滑冰滑雪、短跑长跑等等,这些比赛过程中用到的力和运动、能量、做功等物理知识;3.美术中绘画色彩,涉及光学里物体的颜色等知识;4.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例题1】(2019•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例题2】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 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答案】C【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ABC.两人同唱一首歌时,她们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可能相同,但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因此她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错误、C正确;D.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例题3】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设甲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t内跑100m、乙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例题4】滑旱冰是青少年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7 图像类问题(原卷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7 图像类问题(原卷版)

专题07 图像类问题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我省各地市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例题1】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A.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B.该物质可能是水C.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例题2】将平底薄壁直圆筒状的空杯,放在饮料机的水平杯座上接饮料。

杯座受到的压力F随杯中饮料的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o饮料出口的横截面积S1=0.8cm2,饮料流出的速度v=50cm/s,杯高H=10cm,杯底面积S2=30cm2,g取10N/g o(1)装满饮料时,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为多大?(2)饮料的密度为多大?(3)设杯底与杯座的接触面积也为S2,饮料持续流入空杯5s后关闭开关,杯对杯座的压强为多大?【例题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B向A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1的阻值是20ΩB.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4A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是30ΩC.电电压是16VD.该电路的最大电功率为7.2W【例题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1 最值及其范围的问题(原卷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1 最值及其范围的问题(原卷版)

专题11 最值及其范围的问题1.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范围问题这类问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公式、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正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关键。

同时要正确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在什么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是需要集中精力研究的。

2.电电压调节范围的问题这类问题涉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满足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的要求,有的需要满足用电器的要求。

讨论电电压调节的范围。

解决问题是离不开欧姆定律的,所以要灵活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是关键。

3.电路总电功率最小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功率计算公式、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串联电路分压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知道电路总电阻最大时,消耗总功率最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电路消耗的最大电能问题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是,消耗的电能最大,用W大=UI大t 求解;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是,消耗的电能最大,用W小=UI小t 求解;所以解决这个类问题,关键还是在电路电流的问题,进一步讲,要熟练应用欧姆定律,最后通过讨论电阻的大小,或者说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落实问题的解决。

【例题1】如图为某同学实验时所用电路,电路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50Ω,定值电阻R0为10Ω.电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操作正确并保证电路各器材安全,则在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A.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0.6AB.电压表的最小示数是1VC.滑动变阻器的最小功率是0.5WD.电阻R0的最大功率是0.6W【例题2】如图所示电路中,灯泡L标有“6V 3W”字样(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当开关S1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灯泡L正常发光;当开关S1闭合,S2 断开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2A。

求:(1)电电压;(2)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3)整个电路的最小功率和最大功率。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原卷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原卷版)

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了解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科学家探究规律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今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提供思路,对培养创新人才都是好的途径。

通过对涉及物理学史问题的考法与解法的研究,可以开阔思路,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阶段,学过的力热电光磁知识体系中涉及的物理学史很多。

知道历史上物理学家的国籍、发现的规律对于深入学习意义重大。

这些知识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不可或缺的养料。

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十分难得的素材。

现把初中物理学史做以总结归纳,是学生解决中考试卷里物理学史试题的重要依据。

1.声学部分沈括(中国北宋)论述了固体传声。

2.光学部分(1)牛顿(英国)用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光,发现了光的色散,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2)墨翟(中国)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3)空中的光速(c=3108m/s)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3.热学部分(1)1827年,布朗(苏格兰)发现布朗运动。

(2)摄尔修斯(瑞典)制定了摄氏温标。

4.力学部分(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2)笛卡尔(法国)提出了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它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3)伽利略(意大利)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维持”。

(4)牛顿(英国)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5)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6)帕斯卡裂桶实验;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用帕斯卡命名。

(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1643年,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9)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5.电磁学部分(1)库仑(法国)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建立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电量单位用库仑的名字命名。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6 作图类问题(解析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6 作图类问题(解析版)

专题06 作图类问题一、常见作图题的考法1.光学作图考法(1)根据要求作出入射或反射光线;(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像或画平面镜的位置;(3)根据给定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虚框内填适当光学元件。

2.力学作图的考法(1)画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或者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力的示意图;(2)画力或者力臂;(3)组装滑轮组。

3.电学作图的考法(1)根据电学实物图画出对应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学实物图;(3)设计实用的电路图;(4)家庭简单电路安装图。

4.磁学作图的考法(1)标出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2)标出通电螺线管磁极;(3)画出通电螺线管中线圈绕法.二、常见作图题的解法注意事项1.光学作图注意(1)注意“箭头”方向;(2)平面镜成像一定要画成“虚线”;(3)根据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在光具同侧或者异侧判定是面镜或透镜;根据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会聚或发散判定凸透镜或凹透镜。

2.力学作图注意(1)力的图示注意点:①究竟画哪个物体所受力;②画物体哪个(些)力;③抓住“力的三要素”,会规范的作图;(2)杠杆相关要注意:①描出支点;②用虚线画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3)滑轮组相关要关注:①动滑轮承担的重物的绳子股数;②绳子起点;③绳子自由端方向。

3.电学作图注意(1)串联简单,并联抓住“分支点”;(2)注意“分支点”、“+、-”接线柱、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连线(“一上一下”和“阻值变化”);(3)首先判断用电器串并联,在根据要求把开关装到合适位置;(4)注意"三眼插座及保险丝"和"螺口灯泡及控制开关"与火线,零线和地线的连接.4.磁学作图注意抓住"右手螺旋定则"三个要点:①伸出右手;②四指与电流方向一致;③大拇指所指为N极方向。

【例题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和它的大小。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光路的画法,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解析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解析版)

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摆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学中,有的只是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接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衔接处,用到一定的物理方法就完全可以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

在中考中,为了选拔能力素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衔接知识为素材。

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加突出。

【例题1】(2019山东菏泽)人类探索大空的奥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垃圾,为探究太空垃圾对飞行器造成的危害,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太空实验:用质量约为1g 的塑料圆柱体代替垃圾碎片,用固定不动的大块铝板代替飞行器,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在铝板上形成一个比塑料圆柱体直径大好多倍且表面光滑的圆形大坑,如图所示,请你解释铝板上光滑圆形大坑的形成原因。

(物体的动能E=21mv 2)。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利用E=21mv 2求出动能的大小,然后结合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即可。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的动能为,由以上计算可知,质量约为1g 的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了巨大的内能, 所以铝板上会形成光滑圆形大坑。

【例题2】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螺母,做成摆长为l的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为T=2π (g=9.8Ng).(1)请你根据T=2π ,推测,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的质量m是否有关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2)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写出验证你的推测的实验步骤(若有需要,可补充器材).【答案】(1)无关(2)①取一段长度合适的细绳,用天平从大小相同的螺母中称量出质量不同的螺母;②把螺母系在绳子上,固定好绳子一端,用刻度尺测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③把螺母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螺母往返摆动的次数n,所需的时间t1;④换用其它质量不等的螺母,重复上面实验,记下所需的时间t2;⑤比较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3中考电功率考法与解法含解析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3中考电功率考法与解法含解析

专题33 中考电功率考法与解法电功率计算是必考点,是初中物理重点,也是难点。

命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有时在探究题里也涉及。

各地中考每年都要出现15分左右的电功率计算题。

加大这方面复习训练的力度,掌握考题类型,应用不同的规律各个突破。

所以同学们认真学习本文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功率问题得考法与解法有下列情况:1.考查以电能表为素材,求解电功率的相关问题2.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和欧姆定律解决与电功率有关的计算3.考查开关的闭合与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应用相关的电功率极值问题4.考查与I-U图像相关的电功率计算5.以焦耳定律和电功、电功率为考查点的计算题6.实验探究。

【例题1】小天家电能表本月初的示数为821.6度,本月底的示数如图,小天家本月消耗的电能为kW•h。

【答案】130【解析】利用电能表两次示数差求出消耗的电能,注意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kW•h。

由图可知,电能表本月初的示数W1=821.6kW•h,电能表本月末的示数W2=951.6kW•h,则小天家本月消耗的电能:W=W2﹣W1=951.6kW•h﹣821.6kW•h=130kW•h。

【例题2】某同学为自己设计了一盏调光灯,其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灯L的规格为”6V3W”(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范围为0~12Ω,电源电压恒为6V。

(1)当S闭合,滑片滑至最左端后,求灯丝中的电流。

(2)求灯正常工作一分钟所消耗的电能。

(3)闭合S,再将滑片从右向左移动,求灯L发光最暗时的实际功率。

【解析】滑片移到最左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因此电路中只有灯泡,根据欧姆定律求解;根据电能的计算公式W=Pt来计算;分析题意灯泡最暗,应是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在计算L的功率。

(1)因为电源电压为6V,所以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即I=P U额额=3W6V=0.5A(2)W=P额t=3W×60s=180J(3)R L=2UP额额=2(6V)3W=12ΩI=LUR R+=6V1212Ω+Ω=0.25AP实=U I=I2 R L =(0.25A)2×12Ω=0.75W【例题3】小明同学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设计并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最值及其范围的问题含解析.doc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最值及其范围的问题含解析.doc
故选D.
5.B[解析]原式= -(a+1)= .
故选B.
6.x≠ 7.-38.
9. [解析]解法1: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求解.∵ ,∴3a=2b,a= b,∴ .解法2:设参数法求解,设a=2k,则b=3k,∴ .解法3:逆用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求解. +1= +1= .
10.-
课时训练(三)分式
(限时:30分钟)
|夯实基础|
1.计算 · 的结果是()
A.a5b5B.a4b5
C.ab5D.a5b6
2.化简 的结果是()
A.x+1B.x-1
C.x2-1D.
3.[2017·陕西]化简 的结果为()
A.1B.
C. D.x2+y2
4.[2019·北京]如果m+n=1,那么代数式 ·(m2-n2)的值为()
A.-3B.-1
C.1D.3
5.[2019·临沂]计算 -a-1的正确结果是()
A.- B.
C.- D.
6.[2019·泰州]若2018·滨州]若分式 的值为0,则x的值为.
8.[2018·沈阳]化简: .
9.[2017·金华]若 ,则 .
10.[2019·包头]化简:1- ÷ .
11.[2019·连云港]化简 ÷ 1+ .
12.[2019·苏州]先化简,再求值: ÷ 1- ,其中x -3.
13.[2019·本溪]先化简,再求值: ÷ .其中a满足a2+3a-2=0.
14.[2017·赤峰]先化简,再求值: ÷ ,其中a=20170+ - -1+ tan30°.
15.[2018·德州]先化简,再求值: ÷ - +1 ,其中x是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物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考试题分析——以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典型试题为例

物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考试题分析——以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典型试题为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可提炼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下面笔者将以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的典型试题为例,从形成相关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学会科学探究以及具备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谈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期指导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一、考查物理观念,突出运用“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在物理测试中,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是有要求的,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通过9~27题、37、38题的考查,覆盖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规定的内容物质的组成属性与结构、声光热机械运动和力、能量等基本认识。

虽然上述题目对各个概念和规律都有不同程度的考查,其中也一定会涉及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但却不一定能充分突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

想要突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就要凸显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应用,并将其作为主要的解题思路,由此引导教学,并关注物理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进而可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中学物理全局框架性的认识。

下面以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的第19题为例来说明这一观点。

(一)试题呈现【2020年河北理综卷】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1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以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典型试题为例杨净1,郭金2(1.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河北石家庄050091;2.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以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的典型试题为例,从关键能力的视角看试题,客观诊断教学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以期改进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物理特色系列专题13(1)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物理特色系列专题13(1)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物理特色系列专题专题18 斜面问题一、专题论述以斜面为素材可以考查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可以通过实验求解物体平均速度;可以研究物体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可以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以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求解机械效率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属于初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以斜面为载体,专门阐述与斜面有关的各类试题及其解析,目的是给物理教师、学生在中考复习训练过程中就如何解决斜面问题给出建设性建议。

二、专题典例【例题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40N 的拉力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上升,物体重为60N ,斜面长为2m ,高为1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B .物体所受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 .将物体从低端拉到顶端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60JD .其他条件均不变,若θ角增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增大3N时,小车A 恰能匀速缓慢地沿斜面上升。

已知小车A 的质量为1t ,斜面高为2m ,斜面长为5m (不计车长、钢绳重、动滑轮重、钢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g =10Nkg )在小车A 由水平路面被拖上救援车的过程中,钢绳所做的有用功为 J ,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小车A 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N .【例题3】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1P 、2P ,则1P 2P 。

(填“>”、“=”或“<”)三、专题训练甲、选择题1.如图所示,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B.滑块所受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C.滑块受到重力、弹力的作用D.滑块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槽上由静止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碰到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具有惯性B.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它的机械能越来越大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3.一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关于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4.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5.粗糙斜面高度为h,长为l,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重为G的物体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W,则()A.拉力大小为B.拉力大小为C.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D.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乙、作图题6.如图,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7.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G、支持力F及滑动摩擦力f的示意图(O为物体的重心)。

基于核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键能力”的考查——以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键能力”的考查——以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

动,在没有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然后让学生进行 斜面实验,使学生总结出,维持物体运动的不是力,是 惯性,要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浮 力》一节时,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讨 论.激烈的争辩,让学生明白浮力是因为上下表面的 压力差不同而产生.科学论辩体现“理辩气质3.4多维多元、合理阐释、“明断”气质“审辩思维”需要自觉地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及其 所包含的各种要素和活动的结果,对自己的推理过程 和推理结果进行准确判断.从多种角度明断结论的合 理性,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自己阐释[4].在讲授九 年级上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这一节时,针对数 据结论的偶然性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理阐释出 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自我的调整,对实验进行改 变,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突出仅仅是 改变电压或换用其他规格相同的灯泡是不能够得出普 遍结论的明断过程.阐释克服实验偶然性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区别于其他的重复性实验.突出是 排除“实验的偶然性”还是“实验数据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的问题,利用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解 释和系统化、科学化的数据,突出“明断气质综上所述,“审辩思维”在创新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的学科特色也适合增加对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创新需要人才,人选需要培养,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审辩思维”在物理教学和创新实验中的应用.物理教学关注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更重视实践关键能力的具体体现,融合创新物理实验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是集物理知识、实验能力、合作创新意识为一体的一种综合素养[5].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创新实验探究,融合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审辩思维”的教学实践重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多维层面.参考文献:[1] 谢小庆.审辩式思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2] 梁喆.融合项目式与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 学数字化教学,2018(07) :53 -55.[3] 王俊行.数学中的审辩式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 :14,[4] 谢小庆.关于审辩式思维教学与测试的共识[J].湖北 招生考试,2015(03) :51 -55.[5] 梁喆.实践关键能力与创新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内能改变”创新小实验的再优化[J].中学物理,2019,37(08) :6 -8.(收稿日期:2020-08 -21)基于#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鍵能汐”的考奋—以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余华(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为加强对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在考试评价体系核心功能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2020年江 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赏析其基于核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键能力”的考查,为今后引导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 养培育的中考命题技术革新,积极探索中考物理内容改革的方式和途径.关键词:理解与实践;迁移与创新;关键能力;考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 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引领课程 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 景下,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 版)》,衔接高考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了核心素养下的 中考命题技术革新,有效创设试题情境作为载体,重 点在如图1所示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维度,对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作者简介:余华(1965 -),男,江西景德镇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考命 题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与试题研究.图1进行了考查.初中阶段“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 活动涵盖了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 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生在物理学科上 关键能力的表现.这三个维度的能力既相对独立又相 互影响,其中学习理解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相对基础,迁移创新能力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物 理学科的关键能力是支撑个体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 要求的能力,是发展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所必须 具备的能力基础.所以,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学科关键 能力的考查很有必要,也意味着中考命题技术革新已 悄悄拉开了帷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1学习理解中关键能力的考查学习理解是指学生顺利进行物理知识的输入、存 储、加工、关联,以及系统化等认知活动.具体表现为 能否完成回忆和提取、辨识和确认、概括和关联、说明 和论证等物理学习理解任务.因此,从该学习任务中 命制试题作为考查内容,可以凸显考生核心素养中的 关键能力.例题1(卷面第5题)如图2所示,是河水中的漩涡.漩涡边沿水的流速相对中心处的流速较______,压强较_______从而形成压力差,导致周边物体易被“吸入”漩涡.(温馨提示: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命题立意:因疫情影响,江西&中考较汗屮号试吋间推迟一1、月至7月17日举行,考试期间正值酷暑,试题创设该情境,从物理科学知识巾綱地搬财雜可能发生的缘故是遇到漩涡,为谨 图2防考生私自下河游泳,试题恰到好处地融人了珍爱生命教育,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评价该题考查课标中“了解流体的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多数考生 结合情境能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回忆和提取“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这一物理规 律,但一部分考生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记忆中,或 以前刷题刷得多的情境中都是考查“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成了考生机械识记的习惯思维,而没有在真 正“学习理解”中再进行辨识和确认,到底是水边沿还是水中心的流速快?到底哪个地方压强大?以致解 答错误.所以,该试题超越知识记忆,实现能力考查,说明物理学科靠机械记忆是不能提升出学科关键能 力的•例题2 (卷面第11题)如图3所示,小华从课桌上拿起一个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对其相关数据进行了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口罩的质量约为30gB. 口罩的厚度约为0.5cmC. 对口罩所做的功约为10JD•口罩正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700N命题立意疫情期间佩戴口罩,是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最基础最 图3必要的措施.选取考生司空见惯的口罩为试题的载 体,创设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真实问题情 境进行考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学 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 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设计的生活情境与考查的 内容问题合理有效融合,是中考命题技术革新引导教 学中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分析评价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围绕口罩考查 考生估测4个相关物理量.“估测”是物理学中一种常 用的方法,考生在读题时,首先应从大脑中回忆提取4 个选项中分别对应的4个物理量:质量、长度(厚度)、功、力(大气压力),以及一标准大气压值约为l〇5Pa,估测做功和大气压力的大小还需要将有关信息进行 加工、关联、整合,运用科学思维将有关物理概念和规 律在头脑中提炼和升华.若考生对一个口罩的质量太 小,不能估测,可以将信息转化,转到自己生活中熟知 的“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教材也多处例举,应形 成必备知识),再用一个口罩与一个鸡蛋进行比较,很 容易判断A选项中30g的口罩超过半个鸡蛋质量,与 实际相差较大,A错误.至于B选项,考生从小学到初 中使用过刻度尺的次数可以说不计其数,应该具备基 本的学科素养和实践操作的关键能力,对0. 5cm也就 是5mm,口罩厚度估计约为0. lcm也就是1mm都有 足够的感性认知,也容易判断B错误.估测手托两个 鸡蛋(重力1N)上升lm,做功也是1〗(这是教材例举1J功的含义,考生生活中也该有感性认知的经历),两 个鸡蛋质量实际比一个口罩质量大得多,提升高度也 大,提升两个鸡蛋做功才1J,显然选项中对口罩做10J 功,与实际不符合,故C错误.最后,对于估测口罩正 面受到的大气压力时,根据标准大气压,利用计算公 式先对口罩的长和宽进行估测(误差不大的 情况下,可以估整数值,便于计算),算出口罩的正面 表面积 S= 17cm x 10cm = 170cm2 =0•017m2,大气压 力 f=0= 105Pa x0_ 017m2 = 1700N,故确认 D正确. 做错的考生,有的是因为必备知识不全;有的是因不 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理解和整合知识,学科素养不 高,一看口罩正面1700N这么大的大气压力就不加论 证,错误地认为其是错误选项;有的是信息转化,演绎 推理思维认知能力不强.试题素材来源于考生疫情生 活,命题过程关心考生健康,凸显了关键能力,注重了 核心价值的考查.2应用实践中关键能力的考查应用实践是指学生应用物理学科核心知识和科 学思维,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否完成分析和解释与物理有关的 实际情境问题、进行预测与推论、选择并设计问题解 决方案等应用实践活动.因此,在该任务中创设学生 实验探究活动情境来融合问题进行考查,是实现能力 立意,凸显考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例题3 (卷面第23题第3小问)小莖同学测量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至如图4甲所示位置,原因是______;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至如图4乙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______继续进行实验.命题立意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急于动手,而忽视 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或不能规范操作.试题根据平时 真实的学生实验情境,考查实验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旨在回归教学本质,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 习惯,增进学科素养,凸显应用实践中的关键能力.分析评价这是一道实验题,考查电流表的正确 使用.对于学习过程中经常做实验,养成了良好实验 习惯的考生,都知道实验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需要“校零”后再进行实验.鉴于目 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很多学校实验没有真正开展起 来,学生经历着听黑板上“多媒体讲实验”或“纸上谈 兵”练实验背实验,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真正动手亲身 体验实验的过程,没有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实验探究 的关键能力,故很多考生看到图中指针偏在零刻度线 左侧,第1空就不假思索地指出是“电流表的正负接 线柱接反了”,得出错误的答案.其实,实验题的纸笔 考试,仍然需要应用科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正负接线柱并没有接反,而是“电流表使用 前未校零”.指针“偏至如图4甲所示位置”,说明闭合 开关前,指针在零刻度线左侧且离零刻度线更远而已.第2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电流表换接小量程若实验前“校零”,在选择量程不能确定时,用试触法 判断电流的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量程,规范实验操作,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该试题以部分学生真实操作为 背景情境,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效回避 了考生机械地背实验,要求考生在实验中具备动手动 脑的科学素养,较好地凸显了考生应用实践中关键能 力的考查.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共26道试题,十分重视 应用实践中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除第四大题中4道 实验探究题外,填空、选择、简答题中都设有小实验、小制作以及实验仪器的考查,有效甄别了学生平时学 习时做了实验与没有做实验得分的区分度,靠死记硬 背实验步骤是考不出高分的.试题突出实验探究,考 查关键能力,彰显学科素养.3迁移创新中关键能力的考查迁移创新是学生更高层次的物理能力表现,指学 生利用物理核心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陌生和不确定 性问题以及探寻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迁移创新任 务进一步具体分解为直觉联想、迁移与质疑、建构新 模型三类任务,因此,从此维度考查更能凸显考生最 高学科素养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例题4 (卷面第18题)如图5所示,将重6N的物体匀速拉高20cm,在此过程中,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2mB. 绳子对地面的拉力为INC.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2J图5D•横梁受到的拉力为9N命题立意试题中的滑轮组外形结构与教材及平时刷题训练中的不一样,而且绳子固定端固定在地 面上,不是通常见到的固定在定滑轮或动滑轮上,创 设了一个陌生的试题情境,旨在考查考生是否能运用 联想、迁移、建构新模型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解决陌生 和不确定性的新问题的关键能力.分析评价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科学的思维程序是先观察,再直觉联想到定滑轮、动滑轮的区别,将 平时常见的滑轮组迁移到图中的滑轮组中来,在建构 的新模型中,可判断上面3个同轴线的滑轮组成了 1 个定滑轮组,而下面2个同轴线的滑轮组成了 1个动 滑轮组,5个滑轮就组成了这样“3定2动”装置的滑 轮组.动滑轮确定后,就很容易判断出承担动滑轮及 重物重量的绳子为4段,再将滑轮组相关物理规律迁 移应用到解题中来思维聚合,利用物理核心知识和科 学方法解决问题.绳子自由端被拉下的距离是s =仙 二0.8m ,A 错误;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擦,每 段绳上的拉力为厂=G /4 = 1.5N ,所以,绳子对地面的 拉力为1.5N ,B 错误;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 擦,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妒=以=6N x 0.2m = 1.2J ,C 正确;横梁受到的拉力可以理解其大小等于 定滑轮组整体对横梁吊绳的拉力,理想情况下,其受 到6段绳子的拉力之和F 拉=6 x l .5N =9N ,所以,D 正确.最后一选项较难,主要牵涉研究对象变换,关联 量较多,需要运用发散、聚合、联想、迁移多种创造性 思维融入解决问题.该试题对考生关键能力考查区分 度较高,可以为高一级学校提供“服务选才”的选拔 功能.例题5 (卷面第25题第一部分)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种 多样的.(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 实验器材:刻度尺、凸透镜、光屏、三个底座、蜡烛及火柴.A 丄总|-十|冬-俨斗k 卜.•2/—T —2/—H图6图7(2)如图6所示,为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将装 有底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到右摆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位置,使它们排列在______上,再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如图7所示,F 为凸透镜的焦点,为某次实验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则物体仙在图中______区域,箭头方向竖直向______,其大小比像______•(4) ……命题意图做实验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或实验室中给定的器材,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有的器材 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考查考生通过质疑采用新的科 学方法来解决陌生问题,凸显其迁移创新中的关键 能力.分析评价试题考查科学探究七个要素中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环节,所给的器材中没有通常用 的光具座,情境让考生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应用实践环 境,考生在操作上就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光具座上做 该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底座肯定在同一条直线 上,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而此试题环境条件变了,故 要求考生具有创新思维,联想到实际操作,在一个真 实的情境下,为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该使装有 底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此 处考查了考生在陌生环境下设计实验的能力.而在进 行实验考查时,试题命制采用了逆向法,给出蜡烛在 光屏中的像,考查考生探究蜡烛物体的“性质若考 生不具备构建新模型、迁移创新的关键能力,以自己 固有的习惯思维,该题是很容易做错的.试题摒弃了 传统的考查方式,避免了考生机械记忆,试图通过试 题来反映出学生应用实践中实验操作的技能,综合科 学思维,凸显创新迁移中关键能力的考查.中考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 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 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 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新一轮中考课程 及标准还未修订,多数省市新中考改革方案还未正式 推出,江西省基于核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键 能力”的考查,为今后中考命题技术革新在教、学、考中起到了积极引导指向作用.参考文献:[1]程力,李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2019(12) :38 - 44.[2]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 ].中国考试,2019(12) :7-12.[3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收稿日期:2020 - 08 -17)。

2020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物理学史

2020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物理学史

专题一物理学史专题特征物理学史是河北中考近4年出现的题型,试题较为容易,一般是讲明科学家所阐述的理论,然后根据理论内容要求学生判断对应的科学家,均在选择题15题中考查,分值为2分,考查的主要内容为物理学家及其对应的贡献。

此类试题内容直接来源于课本,不难看出有回归课本的意图。

预计2020年河北中考会继续在选择题中对物理学史进行考查。

近三年河北中考情况:【方法技巧】下面表格是最常见的考查点的总结:针对性训练1.(2015河北15题)下列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托里拆利有关的是()A.发现光的色散B.测出大气压强数值C.发现电流的磁效应D.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2.(2014河北15题)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焦耳B.牛顿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3.(2013河北15题)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B.奥斯特C.帕斯卡D.阿基米德4.(2012河北15题)第一位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科学家是()A.牛顿B.焦耳C.安培D.奥斯特5.(2015张家口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功率单位的是(),A.安培) ,B.伽利略) ,C.瓦特) ,D.牛顿) 6.(2015上海中考)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欧姆C.安培D.奥斯特7.(2014梅州中考)下列四位科学家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A.安培B.欧姆C.瓦特D.伏特8.最早测得标准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B.奥斯特实验C.托里拆利实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9.(2014泰州中考)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在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对应正确的是() A.赫兹——电磁感应定律B.牛顿——光的色散现象C.阿基米德——惯性定律D.卢瑟福——电子10.(2014苏州中考)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A.牛顿B.帕斯卡C.托里拆利D.伽利略11.在近代物理学史上,最早发现电荷间作用力规律的科学家是()A.焦耳B.伽利略C.库仑D.法拉第12.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也应加强物理学史的学习,物理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对我们探究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2 电器设备使用中的物理问题(解析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2 电器设备使用中的物理问题(解析版)

专题12 电器设备使用中的物理问题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看到用到的电器设备有电视机、洗衣机、电饭锅、电脑、手机、电风扇、电炉子等成千上万中,电气设备工作时,用到许多物理知识,中考试题年年考,在解决这类物理问题会经常运用下列物理知识:1.自动开关断开时为保温状态,自动开关闭合时为加热状态。

依据是自动开关断开时电功率小于自动开关闭合时的电功率。

2.电器正常工作消耗的电能公式:W=Pt3.电器产生的焦耳热量公式:Q=I2R t4.电功率计算公式:P=I2R=U2/R=IU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6.凸透镜成像规律7.压强公式P=F/S【例题1】手机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电路,R 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U是手机工作部件两端电压,I是电路中的电流。

手机在工作过程中,电池的电压会发生变化,U与I的比值会随着I的变化而变化。

手机正常工作时,要对U和I进行监测。

若测量出U R,则( )A.只能监测U B.只能监测IC.既能监测U,又能监测I D.既不能监测U,也不能监测I【答案】B【解析】监测U R的变化,根据R的阻值可以算出电路中的电流I,并且手机电池的电压也是变化的,所以无法知道U的数值。

当电路中的电流I发生变化时,U与I的比值也会变化,即手机工作部件的电阻会变化,所以电压U无法监测。

【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使用它时只要将它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

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这种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的是()【答案】A【解析】选项A是电磁感应现象,证明了磁可以生电,发电机的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选项B是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选项C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的关系,选项D是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使用手电筒时只要将它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消耗了机械能,获得了电能,此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电磁感应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

【例题3】如图甲所示一种家用调温式电熨斗,工作过程中电电压恒为220V,电熨斗金属底板质量为500g。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2 科学方法问题(解析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3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2 科学方法问题(解析版)

专题02 科学方法问题在初中学习阶段,学过的常用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推理法、比值定义法、归纳法、估测法、图像法、放大法、分类法、观察法、多因式乘积法、逆向思维法、思维导图法等。

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方法题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1. 控制变量法: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 理想模型法: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

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如: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3.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 等效替代法: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 类比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如用抽水机类比电。

6. 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

7. 实验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教学解析》-2020中考物理考点探究复习,核心素养29页PPT

《教学解析》-2020中考物理考点探究复习,核心素养29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教学解析》-2020中考物 理考点探究复习,核心素养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了解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科学家探究规律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今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提供思路,对培养创新人才都是好的途径。

通过对涉及物理学史问题的考法与解法的研究,可以开阔思路,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阶段,学过的力热电光磁知识体系中涉及的物理学史很多。

知道历史上物理学家的国籍、发现的规律对于深入学习意义重大。

这些知识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不可或缺的养料。

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十分难得的素材。

现把初中物理学史做以总结归纳,是学生解决中考试卷里物理学史试题的重要依据。

1.声学部分沈括(中国北宋)论述了固体传声。

2.光学部分(1)牛顿(英国)用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光,发现了光的色散,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2)墨翟(中国)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3)空中的光速(c=3108m/s)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3.热学部分(1)1827年,布朗(苏格兰)发现布朗运动。

(2)摄尔修斯(瑞典)制定了摄氏温标。

4.力学部分(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2)笛卡尔(法国)提出了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它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3)伽利略(意大利)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维持”。

(4)牛顿(英国)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5)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6)帕斯卡裂桶实验;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用帕斯卡命名。

(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1643年,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9)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5.电磁学部分(1)库仑(法国)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建立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电量单位用库仑的名字命名。

(2)伏特(意大利)发明电压表,电压单位用伏特命名。

(3)欧姆(德国)发现欧姆定律,后人把电阻的单位用欧姆命名。

(4)瓦特(英国)发明蒸汽机;电功率单位用瓦特命名。

(5)焦耳(英国)发现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是能量守恒定律发现者之一,功和能量的单位用焦耳命名。

(6)沈括(北宋)首次发现指南针和地磁偏角及凹面镜的焦点。

(7)奥斯特(丹麦)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是第一个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

(8)安培(法国)发现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电流单位用安培命名。

(9)法拉第(英国)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0)赫兹(德国)证实电磁波的存在,为了纪念他发现电磁波,将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

6.其它部分(1)汤姆孙(英国)1897年,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2)卢瑟福(英国)发现质子,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

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祖籍是苏格兰,教授,获得了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6种,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理系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6种,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岁。

【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压强的单位的是()A.瓦特B.帕斯卡 C.阿基米德 D.焦耳【答案】B【解析】A.机械功率、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B.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C.初中阶段没发现哪个物理量的单位用阿基米德做单位;D.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

【例题2】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于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答案】D【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例题3】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从1825年开始研究电流与电及导线长度的关系,并于1826年归纳出了今天所称的欧姆定律,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导体的电阻成.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经典力学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答案】正比;反比.牛顿;爱因斯坦.西红柿A西瓜B面包C太阳系D【解析】能记住欧姆定律,知道运动定律是牛顿的建立起的。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上和地下一切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著名的相对论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答案为:正比;反比.牛顿;爱因斯坦.一、选择题1.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焦耳B.欧姆C.安培D.奥斯特【答案】D【解析】由物理学史可知,焦耳发现了焦耳定律,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等,奥斯特在1820年一次实验中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D符合题意。

2.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欧姆C.安培D.奥斯特【答案】D【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A、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不符合题意;B、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不符合题意;C、安培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不符合题意;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

符合题意。

3.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下列关于物理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提出了相对论学说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答案】C【解析】A.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种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A错误;B.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

故B错误;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故C正确;D.奥斯特最早发现电生磁现象,法拉第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故D错误。

4.发现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解释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联系的物理学家是()A.奥斯特B.法拉第C.欧姆D.安培【答案】B【解析】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故A错误。

B.法拉第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故B正确。

C.欧姆是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故C错误。

D.安培是发现了通电螺线管磁场方向与线圈内电流方向之间的联系;故D错误。

5.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托里拆利【答案】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

6.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

电流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的()A.法拉第B.帕斯卡C.牛顿D.安培【答案】D【解析】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致使发动机的诞生,法拉第不是电流的单位;故A错误;B.帕斯卡是压强的国际单位;故B错误;C.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D.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故D正确。

7.《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答案】C【解析】杠杆平衡原理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重增大,则重和本的乘积就增大,要让权和标乘积增大,权不变,标必须增大,也就是权向A移动。

8.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B.欧姆定律C.光的反射定律D.焦耳定律【答案】A【解析】A选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的。

因此该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符合题意;B选项,欧姆定律反映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同理,CD选项中的定律均能用实验验证,故BCD不符合题意。

9.如图所示,是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实验装置的一部分,置于水平桌面的小磁针上方有一根与之平行的直导线。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首次通过本实验揭开电与磁关系的科学家是法拉第B.当直导线通电时,小磁针会离开支架悬浮起C.小磁针用于检验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D.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不变【答案】C【解析】A.首次通过本实验揭开电与磁关系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A错误;B.当直导线通电时,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会发生偏转,不会悬浮起,B错误;C.小磁针偏转,能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用于检验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故C正确;D.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改变,故错误。

10.以下表述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一项是( )A.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B.伽利略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维持C.中国古人发明了“司南”,认识到了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D.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奥斯特首先发现电生磁的规律,法拉第首先发现磁生电的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司南”受到地磁场的作用,静止时勺柄指向南,是利用了磁石能确定方位;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时也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故选A.11.下面哪一位科学家的发现,首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A.法拉第B.焦耳C.奥斯持D.安培【答案】C【解析】根据各位科学家的贡献进行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