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报告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报告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培养中级职业技能和管理人才,而高等职业学校则培养高级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人才。

然而,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断层,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往往难以顺利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打破中高职教育壁垒,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和贯通为目标,从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顺利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深造,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1.招生方式变革。

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很难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深造。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采取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与专业相符的能力,并增加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提高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机会。

2.课程设置调整。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需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

通过增设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施实践项目、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案例以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为例,介绍其实践情况。

该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项目,实行“3+2”培养方案,即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三年后,可以选择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两年。

在招生方面,该市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组织招生考试,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考察,提高了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准入率。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典型案例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典型案例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典型案例摘要:一、现代职教体系概述二、贯通培养项目背景及意义三、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XX职业教育集团2.案例二:XX高等职业院校3.案例三:XX中等职业院校四、案例分析与启示五、我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发展趋势正文:一、现代职教体系概述现代职教体系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推进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

贯通培养项目作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二、贯通培养项目背景及意义贯通培养项目是指在职业教育领域,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本专科等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融合。

该项目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XX职业教育集团XX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贯通培养项目,通过整合集团内教育资源,实现了中高职阶段的有机衔接。

集团内设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在中职阶段掌握基本技能,然后在高职阶段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就业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二:XX高等职业院校XX高等职业院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就业。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与国外优秀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资源。

3.案例三:XX中等职业院校XX中等职业院校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四、案例分析与启示从以上典型案例可以看出,贯通培养项目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12“一个核心 两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12“一个核心 两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一个核心两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实施背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职教改革的大热点,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立足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与人才,不断丰富“专业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从学生的“才”与“德”两个方面挖掘职业教育仁慈啊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继续取得新的经验。

一个核心是指“育人”,两个对接是指“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

如果说专业对接价值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或者才能,那么教育对接价值链培养的就是学生的人品与道德。

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合格的中职教育。

专业对接产业链的解读沙溪理工学校专业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实训基地对接产业链”。

沙溪理工学校专业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地方特色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特色产业链充分融合,激发了中职教育的活力。

此后,四大专业各自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构建“中职沙溪服装专业与沙溪服装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沙溪中职汽修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构建“沙溪工美专业分层式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构建“沙溪电子商务校企互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教学与中山沙溪特色产业融合,充分体现了我校专业教学的特色。

我校根据中职教育特点,紧扣专业特点,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特色鲜明的“服装专业技能与生产岗位对接”、“中职汽修层次+模块”、“工美专业课程与企业对接”、“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等具有中职教育特点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的对接。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组织部门、行业、企业、专家教授参加教学教改与质量评价。

通过“校企”、“校行”、“校会”共建,建设一批能造适应岗位人才培养、反映最新技术成果及真实生产工艺或实务流程的校内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践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践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建立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评 价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
评估和监控。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和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和结
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
教学策略。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当前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衔接中存在课程设置重复、培养目标不明 确、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需要加强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索。
当前衔接存在的问题
培养目标不清晰
课程设置重复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重叠 和模糊,缺乏明确的区分度,导致学生和 家长对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大量 重复内容,不仅浪费教学资源,也影响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践教学脱节
师资力量薄弱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有效 的衔接,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难以获得连贯 的职业技能提升。
04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实践 案例
案例一:某中职与高职学校的衔接实践
总结词:成功案例
详细描述:某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紧密合作, 实现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有效衔接。两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 性和深度,高职学校还为中职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加强课程和教材的更 新和修订,保持与行 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 一致性。
开发适合中高职衔接 的教材,注重实践性 和应用性,提高教材 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中高职衔接的教师培训体系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
力。
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经
验传递。
引进具有行业经验和教学能力的 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构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构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课改探微构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马太平摘要:中高职衔接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新时代的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3”中高职衔接的长期实践,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主干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全面探讨了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中高职;培养体系;应用化工技术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来,我国出现了中高职“3+2”五年一贯制培养、“3+ 3”分段培养以及中职本“3+4”分段培养等多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遵循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

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8)2号》。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3年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中职与高职“3+ 3”分段培养》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3+3”中高职衔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7年来,在办学实践中,双方在工作机制、教学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健全工作机制,有效推动项目实施1.健全项目组织机构,确保项目建设有效实施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中职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阶段,而高职则是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专业性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人才的关键阶段。

因此,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提高我国的技术人才素质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介绍一种成功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当地中职学校合作,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级人才。

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衔接的优化:为了确保中职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两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优化和衔接。

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精心设计和安排课程,使其与中职阶段的课程衔接紧密。

同时,针对中职学生的不足之处,重点开设必修课程,如相关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职学习。

2.实践教学的加强:中职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则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为了让中职学生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要求,两校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提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资源,让中职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3.专业导师的指导: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由高职学校专业导师担任其指导教师。

导师将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并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

4.实习实训的安排:为了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中职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会参与实习和实训。

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中职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与课程紧密结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经验。

这个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衔接、加强实践教学、提供导师指导和安排实习实训等多种手段,使中职学生能够顺利衔接到高职教育,并在其中获得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现代制造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

现代制造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

现代制造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三衔接、三共享”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一、实施背景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校在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在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以学制衔接为主的衔接模式、课程衔接体系和专业设置不连贯、技术技能等级衔接不畅通是存在的显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社会、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

我校与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由“学制衔接”向“内涵衔接”转变、通过“三衔接、三共享”合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

二、主要目标对接汽车市场服务岗位,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衔接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构建能力核心,院校双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共同开发与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相衔接的核心课程,制定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院校教学优势,合理利用实训资源、网络空间资源,实现院校间的“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过程衔接、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优化升级,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工作过程(一)专业衔接以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长沙市职业中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基础,建设依次递进,与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进行有效衔接。

针对我校提出的中高职汽车专业衔接的构思,两校在郴州职院召开了中高职衔接研讨会,着重解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确定了采用“2+3”的人才培养模式。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中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现场专家。

吉林省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吉林省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导 致学生难以适应。
问题
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不够顺畅。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 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标准 样式及可操作、可复制的范式
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即培养 什么样的人才,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吉林省3+4中职—本科衔接人 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及问题
分析
实践效果的评价
0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实
行“宽进严出”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拓
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0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学生在
教学内容
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行业 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 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 企业人才担任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 养模式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 ,明确该模式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VS
宣传力度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和 家长了解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 式的特点和优势,提高社会认知度。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
针对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 特点,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更好 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中职教育典型案例(2篇)

中职教育典型案例(2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本文将结合某中职学校的典型案例,探讨中职教育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校概况某中职学校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技能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典型案例1. 课程体系改革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

首先,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其次,学校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让学生在入学时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2. 教学方法创新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学校推行“项目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网络等渠道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效率。

3. 校企合作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例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提前适应职场生活。

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4.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例如,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篮球、足球、舞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如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成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某中职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1. 学生就业率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了企业技术骨干。

从PBL到OBE_中高职衔接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从PBL到OBE_中高职衔接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从PBL到OBE_中高职衔接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PBL到OBE:中高职衔接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于中高级职位的需求更是迫切。

为了培养适应当前需求的人才,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先进的培养模式。

在这个背景下,从PBL(问题驱动型学习)到OBE(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中高职衔接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PBL概述PBL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主要以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强调问题的引导、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团队协作等。

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OBE概述OBE是指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能力的培养。

OBE模式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培养,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OBE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机制的建立,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三、中高职衔接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培养中高级职位的人才方面,应该将PBL和OBE有机结合,构建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

中高级职位的人才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创新、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模式的目标应该从整体能力和岗位需求出发,明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

其次,确定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设计相关课程,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端性评价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能力。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再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训、实习或参与项目实施,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应对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技巧。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3+2 机制,做法,成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旨在通过高中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学生顺利从高中阶段转入高职院校,并在高职院校中接受更加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最终取得本科学历。

这一机制的出现,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效的途径,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做法1. 推动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

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强课程衔接和师资交流,为学生顺利过渡提供保障。

2. 设立联合办学项目。

高中和高职院校可以合作设立3+2联合办学项目,为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开拓其职业发展的空间。

3. 拓展实习和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实习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3+2机制,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开始接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其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2.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推行,不仅有助于高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深入开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企业接轨的机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

3. 实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通过中高职衔接3+2机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力支撑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

中高职衔接3+2机制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高中和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的落实,这一机制势必会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在推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是指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科教育的学制。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以展示不同学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案例一: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设一门“工程技术实践”课程。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在课程中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提前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升学铺平了道路。

三、案例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某职业学校与附近的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

该团队由中职和高职的教师共同组成,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有机衔接。

四、案例三: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某职业学校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既包括中职的培训课程,也包括高职的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在同一个专业体系内完成中职和高职的学习,获得中职和高职双重毕业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案例四:高职专业课程与中职实习结合某高等职业学校与附近的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将高职的专业课程与中职的实习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案例五: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某职业学校与多家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在校内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案例六: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某职业学校与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共同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

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八、案例七: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某高等职业学校与多家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

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典型案例

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典型案例

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典型案例一、背景介绍在当前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学位等级分割,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学分互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适用的职业教育。

基于这种背景,许多学校开始探索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的途径,为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典型案例共享1. 上海某高校采用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该高校在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

该校的特色在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可选择专业方向,并可以在校内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在高考录取时,学校将按照学生的中高职学业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并在大学阶段继续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即可获得双学位等级,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 广东某中等职业学校与本地大学合作开展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该中等职业学校与本地大学就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学校与大学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获得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在学制结束后,学生即可获得双学位等级,就业形势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 重庆某综合性大学开创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该综合性大学通过与本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合作,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相分割的模式。

学校在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合现实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

学生在学制结束后即可获得双学位等级,并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案例成效分析中高职长学制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职业教育,促进了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保障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高职教育贯 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中高 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资金支持
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高职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践 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
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育的发展。
养模式。
04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实施方式
课程衔接
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保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脱 节。
师资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如实 训基地、实验室等,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校企合作
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人 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 竞争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分 析,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 制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高职 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03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构建
构建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确 保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能力本位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确保学生在中高职教育过程 中获得实际有用的职业技能。
市场需求原则
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 培养,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 求相匹配。

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11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人社部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其中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约1000万,就业压力巨大,但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

完全不能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亟需构建各级各类教育间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职教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思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

因此,为满足产业升级转型、企业技术革新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中、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存在问题1.1 培养目标衔接不明晰中、高职和本科教育中如何确立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确定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

目前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为主,轻理论、重操作,与高职入学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产生错位,使学生很难进入高职进行深造学习。

中高职阶段是培养毕业就能直接上岗的技能型人才,本科阶段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项目的综合能力,面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迁移能力,成为懂理论、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专本科衔接过程中大多通过增加课程内容范围、用专业理论教学替代职业技能教学,将服务取向转为管理思想等方式实现,这种衔接方式太过简单,出现课程设置重复、内容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后,学习困难、挂科率高,最终的结果使理论和技能都没有学好,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反而使得各类人才培养的界限变得模糊,学历提升却造成了综合素质的消解。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践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践

理的效率和客户体验。
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增长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酒店需要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
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酒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符合未来发展需求 的人才。
中高职衔接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 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
中高职衔接的意义
促进酒店行业健康发展 中高职衔接能够为酒店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中高职衔接能够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高职衔接的意义
推动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 的健康发展
整合和共享中高职学校的 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 材、实训室等。通过开展 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 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 人才培养质量。
中高职衔接应注重实践教 学环节的强化,通过安排 充足的实训课程和实践活 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和职业素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 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知识 水平、技能水平、综合素 质等多个方面,以客观反 映学生的学业情况和人才 培养质量。
案例二
• 该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中高职衔接方面有着优秀的实践成果。他们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很好的衔接,而 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他们采用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 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完善的实习和就业推荐机制,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中职优秀教育案例分析(3篇)

中职优秀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XX职业中学为例,分析其优秀教育案例,探讨中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学校概况XX职业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文化艺术、旅游服务五大类二十多个专业,在校生近5000人。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技能强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优秀教育案例1.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XX职业中学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订单培养。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例如,与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设汽车维修专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XX职业中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生产车间搬进校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例如,学校与某电子企业共建电子实训室,让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参与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等实际操作。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XX职业中学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这种“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

4. 校园文化建设XX职业中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成立了篮球、足球、合唱、舞蹈等多个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科技节、文化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典型案例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典型案例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典型案例摘要:一、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三、典型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2.案例二:某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衔接培养3.案例三:某技师学院与企业的双元制教育四、项目实施的效果与启示1.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融合3.推动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正文: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典型案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建立中职、高职、技师学院等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和适应性。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背景和意义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是在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项目旨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职业教育立交桥,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之间能够顺利转换,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中职、高职、技师学院等不同层次之间的衔接机制。

2.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3.优化课程设置,实施模块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三、典型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该高职院校与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式培养。

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实习,毕业后优先录用。

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又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人才。

2.案例二:某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衔接培养该中职学校与附近的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衔接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目录
一、建设背景2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2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2
二、建设基础3
三、建设过程3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3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3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5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7
四、成效与经验8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8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8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8
一、建设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2015年9月,我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作申报的《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获得立项。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目,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为社会输送高职人才,祁阳师范学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合作,确立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文件精神,湖南即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

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将大专学历要求作为报考必要条件之一,这无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构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与学生们的迫切愿望。

二、建设基础
祁阳师范学校是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和“幼师国培”转岗教师项目培训基地,永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幼儿教师培养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现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

学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学生们学习期间考取保育员证和教师资格证。

每年我校为国家输送近400多的中专幼师人才。

学校自2012年开始与湖南民族学院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在试点过程中,初步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验,这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过程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幼教机构尤其是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层次和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幼教行业的人才结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要求,我校2013年4月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前往永州、岳阳、广州、深圳、东莞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2013年10月,我校调研小组,专门前往湖南民族学院进行考察,全面了解湖南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招生规模、师资队伍、教学资课程开展、教学模式等。

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与民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的可对接口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讨论。

形成初步的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及共享资源的对接即“三对接”;幼儿园、高职学校及中职学校的融合即“三融合”;保育员证、育婴师证及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即“三证书”。

这种“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学前教育机构,具有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通识知识、婴幼儿发展、保育教育知识以及环境创设、一日活动、游戏、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能力与教育科研、早期教育指导等拓展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我校在试点以来,对中专幼师学生的教育严格按照下表中中职阶段的培养要求进行,为学生们进入高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1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我校与合作院校的专业教师以学生获得保教能力、幼儿评价与研究能力、专业发展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专业课程;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以职业标准的要求来遴选课程内容,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晋升为课程衔接的引导,以适应满足不同层级岗位的需求作为检验标准,形成“素质核心、能力递进、二三分段,五年一体”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通过多次、详细商讨,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开设及开设时间和学分分配如下表2.
表2 专业课程设置、课序、课时与学分分配一览表
试点以来,我校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按照上表及时调整学
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采购统一教材,组织教师学习中高职衔接工作精神,明确中高职衔接我校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进行上述课程安排的教学,让中职阶段的学生们顺利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实现成功对接。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
为了建设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合作院校——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一起整合了优势资源,共建对接行业的专业化升级机制。

在师资队伍上,我校聘请了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杨莉君、湖南师范大学郑三元、湖南省学前教育学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李槐青、长沙师范学院唐琼烈、路奇等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教研。

此外,我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与合作院校教师进行“岗位互换、下园挂职、专业培训”等师资培训建设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实训基地共享上,我校已建设钢琴房、舞蹈室、模拟教室等较齐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上,我校已在15所幼儿园进行挂牌,建设为我校学生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资源上,我校参与开发的9门专业核心课程即将利用职教新干线(大学空间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同学们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

四、成效与经验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
2015年,我校90余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到湖南民族学院进行转段就读。

在“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们很好的适应了湖南民族学院的高职学习,学习的内容与中职阶段没有重复,内容更加深化、专业,中高职顺利实现对接。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转段学习的90余名学生,现已参加了见习、实习工作。

根据跟踪反馈了解到,用人单位对这部分学生的普遍评价为:学生们根据幼
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等方面知识去处理婴幼儿问题;能较熟练的对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教学;有不错综合素质与较熟练的各项技能。

从反馈可以了解到,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的这部分学生适应了用人单位需求,验证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性。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双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合作院校、合作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随时掌握院校人才培养动态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改能力。

2016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