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指导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大全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大全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大全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题型,考生要注重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再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文言文阅读得高分就不在话下了。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一常见固定套路解题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二文言文的答题技巧之四个方法1.文言文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文言文简答题一般方向和作答路径

文言文简答题一般方向和作答路径

文言文简答题一般方向和作答路径一、划分句子节奏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例析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例析

依据文体把握方向,结合文本明确要点——文言文简答试题例析文言文简答试题是近几年在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

这类试题在翻译语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向对文本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文言文简答试题与断句、文意理解、翻译等题型于“是什么”层面的考查相比,更加体现文言文思维考查的递进,是对考生“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对新信息的加工处理”“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素养的考查。

下面结合示例,一起来看一下文言文简答试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训练实践示例1.(2022年新高考I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2022年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2022年北京卷)请归纳文章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

4.(2022年天津卷)作者与众人“知”与“不知”的区别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文言文简答试题的审题,一般从审文体、审题型、审关键及审赋分这四个方面进行。

审文体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文言文文体一般为记叙类、论述类两种,简答题的设计一般都要结合相应文体的特点,因而明确文体特征,有利于把握试题的题型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作答。

上面例1、例2为记叙性语段,例3、例4为论述性语段。

例1针对人物对话特点,例2针对人物形象,例3为信息概括,例4为观点的把握,都具有鲜明的文体特点。

审题型归因分析类试题在文言文简答试题中属于一类比较重要的题型,这类试题重点考查考生深入了解事件真相和来龙去脉,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其所包含的深层意义的能力,上面例1属于这种类型。

比较异同试题则属于创新题型,其不仅仅集中在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上,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上面例3、例4都属于比较异同题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附典型试题与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附典型试题与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常见题型一: 文意理解、梳理、概括类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分为“概括人物特点”类和“概括文本内容、观点、主旨”类。

(一)概括“人物特点”主要考查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现;二是词语积累与表达,能否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题干要求的“恰当的熟语或成语”进行表述。

提问方式:根据文意概括人物特点并简要说明答题思路:逐段梳理,不漏要点→提取关键词,概括人物特点→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典型试题回顾要从语义和感情色彩两方面思考,要符合对三人的整体评价:1. 对桓公主要是其治国理政、知人善任的正面评价,也可评价其“野心勃勃”;2. 对管子主要是关于其谋臣角色的评价,可为正面的“深谋远虑”等评价,也可为反面的“诡计多端”;3. 对衡山之君的评价主要从贪婪、短视、不够明智入手,亦可对其弱国处境予以同情理解,但不可给予褒奖。

☆答案须为成语或熟语(熟语:日常使用较频繁,使用习惯和字词组合相对固定的词语。

)【参考答案】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1. 准确理解题意中的关键词过人之处是褒义词,程度上区别于一般的特点或者优点,如好学与程门立雪2. 根据题意找到答题区间;3. 翻译并梳理相关语句,对内容进行分类;4. 用能够表述“过人”的词作答。

【参考答案】①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屡经战阵,所向披靡。

(D1)②虚心受教(谦虚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

(D2)③奋斗不懈(自强不息),出身低微,终成栋梁。

(D3)④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

(D4、5)⑤率先垂范(仁爱谦让),同劳同苦,深得人心。

(D5)⑥深沉有智(深沉有谋),见机行事,屡建战功。

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指导

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指导

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指导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区分度高,能有效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考生答题时要谨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所谓“三大纪律”是指: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三大纪律”涉及阅读的思维流程及答题的规范,它应贯穿于文言文阅读及答题的始终,本文主要谈谈这一题型命题的“八项注意”,那么,针对不同的文本,命题人可能的命题视角有哪些呢?一、探究写作目的写作目的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

这种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

【创新示例】(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章望之字序欧阳修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日:“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

”予为之字日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

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

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

春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

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者,天下之望也。

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龙、稷、契是也。

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是也。

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笔者注:因字数限制,本文引用时文本有删节,下同)★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解析]序言分为书序和赠序,本文显然属于后者。

赠序往往就某一方面对后生晚辈进行鼓励,如《送东阳马生序》,本文亦如是。

文章开头“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一句,开门见山,交代了作序意图,下文具体阐释取字用意,关键是要理解“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一句中“勖”的含义,即“勉励”,教材中有“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篇者勖”(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答题时要善于联想,联系课内外相关知识点。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简答题指导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简答题指导课件

◇考向分析
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新高考语文卷的一个新亮点。主观题的加入,意在 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考查较能体 现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 “重言轻文”偏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命题思路
选材以传记类为主,未来的趋势文体会多样化;题量一般为一道,题型为简 答题;考查挑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 是难点。它要求大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 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 性强。
◇题型散布:由近三年新高考真题可以看出,这一题型涉及面广,提问情势 多变,答案分散。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考题型:
1.概括人、事特点。例[202X·新高考Ⅱ卷]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 “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坚毅与木讷之处。
2.挑选概括原因。例[202X·新高考Ⅱ卷]14.文中说到“边疆之间,稍得休息”, 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X年新高考I卷]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 请简要说明。 [202X·新高考Ⅱ卷]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 子”?请简要说明。
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挑选所需信息
→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臣;君主爱好听到正直的言论,那 么佞臣就会变为忠臣。这说明国君就像是个标竿,臣子就是它的影子,标竿怎么动那 么影子就会怎样跟随。
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 答:第一问:臣下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分)。
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理解全文,抓住中心。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的含义,以及上下文的提示和暗示。

圈点勾画,做好笔记。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圈点出关键词、重点句子和段落,以便在做题时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借助注释,补充材料。

文言文的注释通常会提供一些重要的背景信息和词汇解释,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在答题时,可以借助注释来补充材料,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可能比较生疏或难以理解,这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暗示来推断词义。

同时,也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和呼应。

注重结构,分析层次。

文言文的结构通常比较严谨,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段落关系。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涉及的问题和要求,做到有针对性地分析。

语言准确,表达清晰。

在做简答题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时间分配合理,掌握答题节奏。

在考试中,时间的分配要合理,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掌握答题节奏。

同时,要注意不要因为追求速度而忽略了答题的质量。

总之,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的答题技巧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和实践。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

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

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古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涉及到简答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思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1. 字义考察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古文中特定词语的含义,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

答题的关键在于对古文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答题思路:- 阅读题目和句子,确定该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分析古文语境,了解该词的相关含义-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该词- 注意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直接引用古文2. 句义理解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的意义。

考察考生对句子结构和语言运用的理解能力。

答题思路:- 阅读句子,确定其主干和修饰成分- 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和情感色彩-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句子的意义- 注意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直接引用古文3. 作者观点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和阐述。

考察考生对古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能力。

答题思路:- 阅读句子、段落甚至全文,捕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分析句子、段落和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作者的意图-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注意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直接引用古文4. 推理判断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古文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已有信息推断出文中未直接表达的内容。

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古文理解能力。

答题思路:- 阅读题目和文中相关句子,了解已有信息- 分析句子和语境,推断出未直接表达的信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推断的内容- 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以上是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和答题思路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思路提高在古文阅读中的应试能力。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方法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考验阅读和理解能力的。

那么在应对文言文阅读时,应当采用何种最佳答题技巧方法呢?技巧1:通读全文在应对文言文阅读时,首先应当通读全文,把全文大意、情节等都了解清楚。

并且应当留意关键词、名词、短语以及逻辑关系等,分析出文章的重心和脉络。

技巧2:辨识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应当辨别出文言文的特点,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通常使用繁体字,而且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例如,“然则”代表“但是”,“此”代表“这”,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以某为某”、“不某而某”等,需要学生们注意辨别和掌握。

技巧3:注重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往往一句话包含几个分句,甚至十几个字以上。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句子结构,分清主谓宾等成分。

技巧4:强化语感文言文比较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营造,因此需要强化语感,把握节奏和韵律。

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增加对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并且可以通过背诵句子、段落等方式来巩固自己的语感。

技巧5:多做历年真题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考查重点属于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多做历年真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阅读的出题规律和考查难度。

同时,根据历年真题反思自己的考试策略和不足,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技巧6:注重考试策略在考试时,应当注重考试策略,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把握分数点。

在答题时,应当先阅读题目,然后再精读文章,留意题目的关键词和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总之,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大难点,需要学生们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巧方法的运用。

通过通读全文、辨识文言文的特点、注重句子结构、强化语感、多做历年真题和注重考试策略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简答题答题方法总结+课件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简答题答题方法总结+课件

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 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 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
①作战勇猛,连克强敌; ②败而不馁,激扬士气。
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
“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 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 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 • 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建构并 完善论证, •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之任务三:尝试写驳论文
二、题型归纳
• 命题特点: • ①人物事件:重点事件和人物行为、人物性格特点。 • ②原因探究: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 ③观点态度:人物的观点、作者写作意图。 • ④对比阅读:趋向考查人物观点与论证过程,考查思辨与批判 能力。
涉及文本材料: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能力要求:只要求简单理解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2)木讷: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 缺乏文采,不善言辞。
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
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
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
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 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精选5篇)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篇1】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篇2】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篇3】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篇4】(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

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弄清*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

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篇5】表层含义:字面意思语境含义:在句中的临时意义,往往指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

深层含义:句外意义,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反语、双关、婉曲)2、理解、体会角度(1)关键词语;(2)分析修辞:还原为没有使用修辞的意思明白的句子:比喻句找相似性,比拟句找形象性,借代句找相关性。

(3)特殊位置;(4)文本主旨(段意、情感)、上下文、结构层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主观简答题答题指导+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主观简答题答题指导+课件
原因有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 原因;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表层原因、深层原因; 内因、外因等,作答时必须考虑全面,对号入座, 以防答非所问。 3. 进行因果验证(验证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否合理) 4. 斟酌词句答案(语言力求简洁,忌大段抄原文)
类型2: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
文意理解)
20
1.题型变化,新增主观题。新题型符合高考文言文考纲的要求(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 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考查考生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 崇尚古风
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
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安贫乐道
根据选文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精神=性格? 孝顺母亲
许文休风流倜傥奇伟不凡,有盖世之才干,您应当以他为楷模
二、扣文本,细思量,读懂原文是王道
只要读懂文意,文言主观题答题不算难。但不少
考生读不懂文章,在答题时一脸茫然。

这就是命
这个题的初衷,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读懂”。
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
加以推断分析。
点,不顾全篇。
不能只盯一
三、细梳理,抓关键,注意条分缕析
主观题分值3分,
。作答
时要有踩准得分点的意识,用小序号①②③标明。
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类考题 答题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指导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区分度高,能有效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考生答题时要谨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所谓“三大纪律”是指: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三大纪律”涉及阅读的思维流程及答题的规范,它应贯穿于文言文阅读及答题的始终,本文主要谈谈这一题型命题的“八项注意”,那么,针对不同的文本,命题人可能的命题视角有哪些呢?一、探究写作目的写作目的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

这种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

【创新示例】(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章望之字序欧阳修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日:“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

”予为之字日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

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

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

春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

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者,天下之望也。

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龙、稷、契是也。

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是也。

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笔者注:因字数限制,本文引用时文本有删节,下同)★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解析]序言分为书序和赠序,本文显然属于后者。

赠序往往就某一方面对后生晚辈进行鼓励,如《送东阳马生序》,本文亦如是。

文章开头“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一句,开门见山,交代了作序意图,下文具体阐释取字用意,关键是要理解“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一句中“勖”的含义,即“勉励”,教材中有“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篇者勖”(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答题时要善于联想,联系课内外相关知识点。

[参考答案]阐释取字用意,并借此勉励章望之。

二、概括主要情节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就文言文而言,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厘清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段(或任职的不同时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要按照题干的指向概括相关情节。

【创新示例】(江苏省无锡市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韩愈君讳适,姓王氏。

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

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

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

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

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

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

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

”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

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

君日:“狂子不足以共事。

”立谢客。

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

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

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日:“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君日:“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

”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诺许,白翁。

翁日:“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日:“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

”行其谋。

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日:“足矣!”以女与王氏。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

[解析]题干强调用自己的话概括,即不能照抄原文。

王适奇在“怀奇负气”,未通达时“不肯随人后举选”;时来运转,他“缘道歌吟,趋直言试”,虽然“对语惊人”却未中第;落第后,卢从史遣客邀其出来做官,王适却以“狂子不足以共事”拒绝;最后叙写他抬高虚拟自己的身份“骗娶”得意中人。

[参考答案]①他喜欢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②应考时边走边歌咏,对语惊人,却不被录取;③拒绝“狂士”征召为官;④虚拟官人身份骗婚。

三、概括形象(性格)特征形象和性格不可截然而分。

性格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如所选文本涉及对象相对单一,则要概括出人物的多重特征,力求立体丰满。

如提供的是群像(多人合传),则要辨析出对象的同中之异。

【创新示例】(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曾巩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李君居并舍。

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

后十余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

又十余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

又九岁,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

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阳抵京师,拜且泣曰:“顾得铭也。

”余惟君游余父子间四十年矣,铭其可辞?君姓李氏,讳丕,字子京。

家故寒也。

学为士,自君始。

出举进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阴簿。

岁凶,转运使调军食,用君主宿州籴。

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粜者悦趋,籴最他州。

迁宁国军节度,掌书记,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君优致如主籴,所市以赤,数之至十万,复最他州。

他军州事,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

盖复太平州囚管寿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璃无罪释之,类如此。

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用荐者监兴元府税,急吏宽商,课赢十有七万。

岁中,以岁次迁秘书丞,以课迁太常博士,以覃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杭州临安县,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

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蜀州。

蜀少事,然他州讼有积岁不能决者,转运使以属君,君所决八事,民信服之。

迁尚书职方员外郎,监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奏用君删定马军司条贯,既成,诏加赏赉。

滨州有狱久不能决,辞连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辄辞,诏遣君乃决。

★请简要概括李君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解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弄清文中写了相关人物的哪些事件。

筛选要力求全面,以免挂一漏万。

文章第一段主要写其对友情的珍视。

第二段侧重叙写李君作为干吏的相关史实。

或直接叙写,或侧面烘托,突出李君独到的施政能力。

[参考答案]①喜欢交友(或珍视友情);②为政灵活,便宜行事;③多谋善断,秉公断案。

四、提炼作者观点文言也好,白话也罢,对于议论类文章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内容或阐发观点。

因而阅读时,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

【创新示例】(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答刘正夫书韩愈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

”曰:“古圣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日:“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绝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顾常以此为说耳。

★韩愈在答复刘正夫“宜何师”时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请分条加以概括。

[解析]“哪些重要看法”暗示答案不止一点,第一段中“为文宜何师”“辞皆不同,宜何师”“文宜易宜难”已经明确标示三点。

第二段提出“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强调要“见人所共见,发人所未发”,并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佐证之,即用功深,思想有创见,收名才远。

[参考答案]①学习对象应以古圣贤为师;②文章内容应不因袭陈词,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③选文方面不要过分关注难易,要力求准确;④思想方面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

五、探寻事件原因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

【创新示例】(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公,相人也。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

[解析]文章第一段写寒门之士得志后衣锦还乡前后景况的对比,亦即“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然后点明“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接着从他的出生、仕途、志向等角度进行阐述,得出“非夸一时而荣一乡”的结论。

[参考答案]①出身名门,世代仕宦,本不是寒门之士;②少年得志,仕途通达,天下闻名已久;③志向远大,报效国家,心怀天下苍生。

六、概括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质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

【创新示例】(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期中调研测试)送方希则序欧阳修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