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1、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发展趋势
3、今后的研究重点
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续生态系统
国内:可持续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与管理的生态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生态生态学基础理论及方法
4、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研究意义生态学各分支学科实际上都在不同层次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中生理生态学是最基础的
(2)国内动态20世纪60~70年代昆虫、兽类——重点研究气候因子对生长发育、存活、迁移、群聚等行为生态的影响贝类、淡水鱼类——重点研究不
同发育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淡水鱼类——重点研究生物能量学、营养生理(3)国际动态微观: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宏观:群体生理生态学
研究热点:
A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特殊环境(不稳定)
高、低温,高盐,干旱
极端环境(稳定)
极地,高山,深海,荒漠
人为环境
大气、海洋、河流污染
B遗传生理学
生理生态学与遗传学、进化相结合,研究生物生理功能的个体变异和进化的关系C有机生物学
生理生态学与功能形态学、比较内分泌、行为生物学等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学科
第二章浮游动物
一概述
1、定义
浮游生物
个体一般很小,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大多数种类不能自主游泳而营浮游生活的生物2、分类
按营养方式:浮游植物(简单)、浮游动物(复杂)
按体形大小:超微型(<2 um)、微型(2~20 um)、小型(20~200 um)、大型(0.2~2 mm)、巨型(>2 mm)
按生活史分:终生浮游生物、季节性浮游生物
3、重要性:初级消费者、经济鱼类的基础饵料、影响渔业资源和产量养殖生产、人工
育苗环境监测。
二漂浮机制
1、环境特征盐度、粘度、温度——密度——浮力
2、生物特性生物密度:密度越大越易下沉
表面积:表面积越大下降阻力越大
3、漂浮参数
4、减小沉降率
(1)改变表面阻力
改变体液成分、积累体内脂肪、身体带有气囊
(2)降低生物体密度
减小体积、增加表面积、改变身体外形
三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是浮游动物最典型的行为特征
1、距离和速度
迁移距离<1 m~10 m↑、100 m~400 m、>800 m(磷虾)与个体大小,游泳能力有关速度10~170 m/h(桡足类、蟹幼体)、100~200 m/h(磷虾)
2、迁移形式
昼夜迁移(为主)、晨昏迁移和反向迁移
3、昼夜迁移机制
逃避捕食、捕食需要、生产力和能量效率(间歇性的捕食压力有利于浮游植物繁殖。昼夜
垂直移动可以提高能量效率)
4、垂直迁移的意义
生物学上:有利于不同种群混合,增加遗传多样性
生态学上:促进垂直方向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四漂浮动物
1、环境特征
A高强度的紫外线抑制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很少
B高光强度环境下,充分暴露在视觉捕食者(空中和海中)的视线中
2、摄食
僧帽水母:漂浮在水面的气囊,有下垂的触手捕捉到水面下较深的浮游动物和小鱼
桡足类:浪花破碎产生的气泡,聚积大量有机物,形成一层膜,含有大量的细菌(含量比下层海水高10~1000倍)和原生动物,成为啃食性桡足类的主要食物
3、捕食防御
A保护色:蟹、鱼幼体,帆水母
B行为:桡足类遭到攻击时会跳出水面
五挠足类
1、摄食
①桡足类占草食性浮游生物量的70~90%,研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时主要考虑因素
②浮游植物量的变化在不同水域有不同的规律,除光照、水温、营养盐等之外,浮游动
物的摄食也是重要因素
③浮游动物对饵料生物量变化的适应策略:储存脂肪和采用不同的繁殖期和幼体发育期
2、繁殖
(1)繁殖期与浮游植物丰产期的关系
a.繁殖期与丰产期基本重合,成体摄食,脂肪储量少
b.繁殖期在丰产期外;成熟个体不摄食;卵中卵黄多,孵化时间长,幼体发育慢;在丰
产期时幼体发育成长
c.全年繁殖,两者都无明显高峰,浮游动物每年多达十几代,个体小,发育快,体内很
少脂肪储存
六温度与盐度适应
1、遗传适应
不同种生态分布不同、热带种耐高温、寒带种耐低温、河口种广盐性、大洋种狭盐性2、非遗传适应
动物的温、盐驯化
同一种的不同地理种群的温度适应
同一种的不同季节的温度耐性
孵化时的盐度对幼体适盐性的影响
第三章潮间带动物
一潮间带的成因及划分
二潮间带的环境特征
温度、盐度、湿度、波浪、水坑
三潮间带的生物适应
1、藻类的抗失水性
对潮间带环境特征的适应:忍耐失水率60~90%
2、动物的温度适应
①行为适应:如招潮蟹挖洞
②形态适应:如贝类的体形、颜色和结构(如螺壳的各种突起)
③生理适应:如藤壶的蒸发散热等
3、动物的盐度适应
多数潮间带动物都是渗透压随变动物(如贝类),盐度适应方法之一是紧闭贝壳
4、动物的干燥适应
①行为适应:躲在海藻或岩缝阴凉处
②生理适应:耐失水能力比较强如石鳖可忍受75%的失水率
保湿能力比较强如弹涂鱼分泌粘液等
5、动物对风浪冲击的适应
①防止被冲走或击碎:如牡蛎有坚硬的贝壳、螺类靠足部附着、藤壶附着在岩石上
②沙滩底栖动物的适应:临时、较浅的洞穴--蛏子挖洞
固定、较深的洞--招潮蟹的洞
6、动物的繁殖和摄食适应
①摄食节律:大多数潮间带动物在退潮时不摄食
②繁殖周期:成熟期与产卵期随潮汐大小而改变
五影响潮间带动物分布的生物因素——捕食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