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
证明大气压存在
通道一中 杨团爱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证明大气压存在”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九 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的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 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为进一 步学习大气压的测量和应用做铺垫。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 教材的实验: 一是什么力使悬空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流下 来。在实验中学生认为是水吸住了纸片, 而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托住纸片。 二是什么力使饮料上升到嘴里。学生认为 是吸力,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密 封杯口,教学效果不好。
六、实验过程 (1)、展示玻璃坛,盖上坛盖,往坛盘内倒 红水,让学生观察是否有水流进坛内。 (2)、将纸片蘸上酒精,点燃纸片放进坛内, 待纸片燃烧完后盖上坛盖,然后往坛盘内倒 水,再让学生观察,此时会看到坛盘里的水 流进坛内。 (3)、观察两次实验现象后,提出问题:第 二次实验水为什么会流进坛内?由此引入来自 气压,是大气压将水压入坛内。
七、实验效果 (1)、随着坛内气压减小,看到坛盘内 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坛口沿坛内壁 缓缓流入坛内。 (2)、实验现象明显、直观,课堂上每 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且让学生体会到 物理知识贴近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八、自我评价 (1)、材料容易获得,操作简便。 (2)、现象明显、直观,趣味性强。
三、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1、取材容易,菜坛,每家都有。 2、贴近生活,将家中的日常用品搬到课 堂上,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兴趣,也让学生 深刻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 理。 3、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四、实验器材
玻璃坛、打火机、酒精、水、纸。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将燃烧的纸片放入坛内,纸片燃烧完后使 坛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坛内外形成 压强差,在大气压作用下,坛盘内的水 被压入坛内。
大气压实验
小试管上升实验实验目标:理解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大试管、小试管、水。
实验原理:大气压强引起的虹吸,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可以不用泵而吸抽液体。
处于较高位置的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称为虹吸管)之后,开口于更低的位置。
这种结构下,管子两端的液体势能差能够推动液体越过最高点,向另一端排放。
主要是由液体内部压力差让虹吸管作用。
说明:小试管受三个力,大气压作用于小试管底部的力F1,液体对小试管底部的力F2以及小试管自身的重力G。
其合力为:∑F= F1- F2- G。
=P0S-(P0-pgh)S-G0= pghs- G0小试管下部是空的,与大气接触,受到水的压力(或压强)。
大试管内水的高度不大,远远小于10米。
大气压强相当于10米高水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小试管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力大于试管上方水产生的向下压力。
小试管受到的合力向上。
小试管在向上合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且把大试管中的水从两试管的间隙中挤出。
水从大试管中流出,小试管上升填补大试管里水流出后产生的空隙。
要求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内径,是为了让水从两个试管的间隙中慢慢地流出,不让空气进入大试管,这样可以使大试管内的压强始终小于大气压强,小试管逐渐上升。
此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过程:1。
选大、小两个试管,小试管要能够插入大试管,且间隙要合适,既不能太紧,也不能过宽。
2。
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再将小试管插入其中,让水自然溢出。
然后同时握住两个试管,将其快速翻转,再放开小试管。
3。
发现水沿着两个试管的夹层顺流而下,小试管逆流而上。
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器材:马德堡半球模型实验原理:马格德堡半球,是一对铜质空心半球,被用于1654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时任马德堡市长奥托·冯·居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1]。
在这项实验中,实验者先将两个完全密合的半球中的空气抽掉,然后驱马从两侧向外拉,以展示大气压力的作用。
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
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
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升高,而骤冷又会使气压迅速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
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
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
气向上有压强。
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0个简单易做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10个简单易做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1.覆杯实验: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住杯口,确保杯口与纸片之间没有气泡。
然后将杯子倒置,水不会流出,纸片也不会掉落,这是因为大气压对纸片产生向上的压力,支撑住了水的重力。
2.吸盘实验:将一个吸盘用力挤压在光滑的墙壁或玻璃表面,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由于吸盘外部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会紧紧地吸附在墙壁或玻璃上,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掉落。
通过测量拉开吸盘所需的力,可以大致估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3.瓶吞鸡蛋实验:取一个瓶口略小于鸡蛋的玻璃瓶,将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迅速放入瓶中,然后将鸡蛋放在瓶口。
火焰熄灭后,瓶内空气冷却,气压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
4.吸管吸水实验:将一根吸管插入水中,当用嘴吸吸管时,吸管内的气压降低,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吸管中,从而使水进入口中。
这表明大气压能够将水压到一定高度,以平衡吸管内降低的气压。
5.注射器实验: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前端小口。
此时,向外拉活塞会感到有很大的阻力,这是因为注射器内部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作用在活塞上,阻止其向外拉出,由此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6.易拉罐变形实验:在易拉罐中加入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罐内的水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
然后迅速将易拉罐口密封,并停止加热。
罐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迅速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易拉罐会被压瘪变形。
7.水银柱实验(托里拆利实验简化版):取一根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在管内装满水银,然后用手指堵住开口端,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
松开手指后,管内水银柱会下降一段距离,最终稳定在一定高度。
此时,水银柱上方是真空,下方的大气压支撑着水银柱,根据水银柱的高度和水银的密度,可以计算出大气压的数值。
8.气球与瓶子实验:将一个气球放入一个玻璃瓶中,气球口套在瓶口上。
尝试直接吹气球,会发现很难将气球吹大。
这是因为瓶内原本有空气,当向气球内吹气时,瓶内空气被压缩,气压增大,阻止气球进一步膨胀,表明大气压对瓶内空气有压力作用。
关于大气压的实验报告
关于大气压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大气压的数值,并深入理解大气压的相关原理。
二、实验原理大气压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的数值。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 P =ρgh(其中 P 为压强,ρ 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液体高度),当水银柱静止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三、实验器材1、长约 1 米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2、水银槽。
3、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往水银槽中倒入适量的水银。
2、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出,然后用手指堵住玻璃管的开口端,并将其倒立插入水银槽中。
3、松开手指,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变化。
4、当水银柱高度稳定后,用刻度尺测量水银柱的高度。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经过多次测量,得到水银柱的高度平均值约为 760 毫米。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其中水银的密度ρ 约为 136×10³千克/立方米,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牛/千克,水银柱高度 h 约为 076 米,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约为 1013×10⁵帕斯卡。
六、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刻度尺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测量水银柱高度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2、操作误差:在排出玻璃管内空气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残留部分空气,影响实验结果。
3、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变化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实验改进1、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如使用更精确的刻度尺。
2、优化操作流程,确保玻璃管内空气完全排出。
3、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尽量保持稳定。
八、实验拓展1、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液体,如水,来进行类似的实验,但需要考虑液体密度和实验装置的适应性。
2、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测量了大气压的数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大气压是由空气所产生的压强,它影响着人类日常生活。
如何证明大气
压存在呢?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验方法,以证明存在大气压。
首先,我们可以用减压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减压实验的原理是,
在玻璃杯中内气压降低时,外界的气压会抵消玻璃杯内部的气压,使玻璃杯
不被撑开。
因此,当我们尝试用手吸尽玻璃杯内部的空气时,外界压力会抵
消空气内压,使玻璃杯变形或受到撑开,这就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经验证据。
另外,用气压计仪表也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气压计仪表可以读数大
气压值,表明当前大气压变化和情况。
现代气压仪表准确地测量大气压及其
变化情况,能够清楚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此外,利用气球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气球本身也包含一定压力,在
不同的压力变化条件下,气球会有不同变化。
当气球受到外界大气压力时,
它会受压膨胀,当外界大气压力减少时,它会受压变形。
通过观察气球上升
或下降的情况,就可以清楚的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以上就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减压实验,气压仪表,气球实验
等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报告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通过测量液体的高度变化、吸管的现象以及气球的膨胀等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大气压是存在的,并且对我们周围的物体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引言:大气压是大气对于物体表面的压力。
它是由大气中的气体分子的碰撞和运动引起的。
大气压的存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影响。
实验一:液体的高度变化我们首先准备了一个玻璃管,并在一端封闭。
然后将管子倒立放入一盛满水的容器中,保证管子的开口完全浸没于水中。
我们用标尺测量了管子中液体的高度,并记录了初始数值。
接下来,我们轻轻用手指堵住了管子的开口,并慢慢将其抬出水面。
我们观察到,随着管子抬高,液体的高度也随之降低。
当管子完全抬出水面时,液体的高度几乎为零。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当管子抬高时,管子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发生了变化。
水面上方的大气压迫使液体向下移动,直至与外界大气压相平衡。
因此,液体的高度会随着管子的高度而变化。
实验二:吸管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和一根吸管。
首先,我们将吸管插入杯中,并用手指堵住吸管的一端。
然后,我们将吸管抬出水面,同时保持另一端仍然在水中。
我们观察到,在手指堵住吸管的一端时,吸管内的水并没有流出。
然而,一旦我们松开手指,水迅速从吸管中流出,在杯子中形成一个水柱。
这个实验现象同样可以解释为大气压的作用。
当我们堵住吸管的一端时,吸管内部的压力较大,阻止了水的流动。
而当我们松开手指时,外部大气压迫使水迅速流出,直至与外界大气压平衡。
实验三:气球的膨胀我们使用了一个气球和一个气泵来进行这个实验。
首先,我们将气球的口套在气泵的出气口上,并用手指捏住气球口,保持气球内部封闭。
然后,我们打开气泵,并将气泵中的空气注入气球。
我们观察到,随着气泵中的空气不断注入,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这个实验结果同样可以解释为大气压的作用。
证明大气压的现象
证明大气压的现象
1.实验一:气压计实验。
用一个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将气压计中的水银柱倒立,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然后将容器的压力降低,水银柱的高度会随之下降,这是因为容器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水银柱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减小。
2. 实验二:吸水管实验。
将一个长吸水管插入水中,然后将手指捏住吸水管末端的开口,将吸水管从水中拔出来,发现管内的水不会流出。
这是因为在捏住开口的同时,吸水管内部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域,大气压使得水无法从管内流出。
3. 实验三:大气压实验。
将一个玻璃杯口贴在一张平板上,然后将平板慢慢倾斜,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玻璃杯会突然掉落。
这是因为当平板倾斜角度超过一定程度时,玻璃杯内部的空气被挤压,形成低压区域,大气压力不足以支撑住玻璃杯,导致掉落。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同时也能够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压的原理和应用。
- 1 -。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大气压强是指由大气分子对物体表面的压力所产生的压强。
为了证明大气压强存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水桶实验
将一个水桶口朝下放置在水中,水桶不会沉入水中,而是被水推起。
这是因为水桶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比上部少,而大气压力使得水向上推力等于水下压力,因此水桶不会沉入水中。
实验二:水柱实验
将一根长的透明塑料管子一端封口,另一端放入一个水池中,并保证管子充满水。
将手指捂住管子的开口,将管子慢慢拔出水池,可以看到水在管子内部形成一根高柱,这是由于大气压力使得水在管子中保持高度,当手指离开管子开口时,水柱会流回水池中。
实验三:吸管实验
将一根吸管放入一杯水中,将手指捂住吸管口,在水的另一端吹气,会发现吸管中的水会被吸起。
这是由于吸管内部的气压下降,使大气压力将水推入吸管。
这些实验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例如气压计、真空吸盘等。
除了上述实验,大气压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测量,例如使用气压计。
气压计是一种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常用于气象、地质、环境等领域。
通过气压计可以得到当前大气压强的数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天气情况,进行气象预报等。
大气压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和仪器的测量,我们可以证明它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也有许多重要应用。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气压强的存在(一)器材 熟鸡蛋,牛奶瓶(或锥形瓶)等。
操作(1)牛奶瓶浸放在60—70℃的热水中(水不进入瓶内),时间约3—5分钟。
(2)取出空瓶(瓶内有热空气),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瓶口,如图(a)。
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
根据气态方程,瓶内气体,遵循常数 TpV 的规律,所以当T 下降,V 没有明显改变时,p 会变小,由于大气压强没有变,所以有上述现象。
注意 瓶口应略小于蛋,但瓶的容积以大一些好。
说明 如有适当的器材,可采用如图(b)所示的方法完成本实验。
器材广口瓶,2根玻璃管,100ml针筒,两用气筒,小气球,橡皮管等。
操作在广口瓶塞上插两根玻璃管。
(1)将小气球套在一根玻璃管下,与针筒相连的橡皮管套在另一根玻璃管上(图a),塞紧瓶塞。
(2)用针筒向外抽气,可看到小气球被渐渐吹大,说明存在着大气压强。
(3)在广口瓶中放进一只充气不足的小气球。
夹紧左管上的夹子后用两用气筒从右管内抽气(图b),可看到小气球慢慢胀大。
这说明不和外界连通的球内留有的空气同样有大气压强。
(4)停止抽气,打开左管上的夹子,可见胀大的气球迅速缩小,这又是外界的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注意(1)每次实验时橡皮塞一定要塞紧,必要时还可涂一些凡士林油。
(2)小气球的口要扎紧,不能漏气。
器材玻璃杯,平底小盘,一小段蜡烛。
操作(1)将小段蜡烛点燃,在小盘中央滴几滴刚熔化的蜡,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上面。
(2)在盘中加入少量红色水,深约1cm。
(3)将玻璃杯倒置在水中,罩住蜡烛(图a)。
等水被压入怀内(图b)。
这说明四周空间存在着大气压火焰熄灭时,可看到盘中的强。
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四)目的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器材大小试管各一只。
操作(1)大试管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约小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如图(a)所示。
(2)两手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
可观察到大试管里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自行上升,如图(b)所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两个实验介绍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两个实验介绍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两个实验介绍1、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强;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
因此,尽管远离意大利的格里克在德国,但他专门为托里拆利抱不平。
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那个实验,确信那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有一天,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约37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这年5月8日,马德堡市风和日丽,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攘攘十分喧闹.有的支持格里克,期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辩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大叫:“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那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看起来在“拔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然而,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预备着第二次实验.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喧闹专门.16匹大马,用劲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伸长颈项,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先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伙儿高声宣告:“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强是大得如此厉害!这么惊人!……”原理实验终止后,仍有些人不明白得这两个半球什么缘故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说明:“平常,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稳了.看起来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即抽气前,半球的外部压力等于其内部压力等于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冯·格里克斯(Otto von Guericke)于1654年首次进行的实验。
该实验旨在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气压力是指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压力。
空气分子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它们在空气中碰撞和运动,形成了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的大小与空气分子的数量以及它们运动的速度有关。
其次,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使用的装置主要是由两个金属半球组成。
这两个半球通过一个空气密封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
实验时,将空气密封圈与外界分开,使半球内外的气压完全隔离。
接下来,通过一个抽气泵将半球内的空气抽空,使半球内的气压下降。
实验者将两个半球推开时,半球内的空气压力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力,这样空气压力将推动两个半球分开。
这是因为外部大气压力迫使半球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但由于半球内部没有气体,所以内部的气压小于外部的气压。
最后,当实验者停止推动两个半球分开后,两个半球将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重新合拢在一起。
这是因为外部大气压力会将两个半球推向一起,使它们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当半球内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力时,两个半球会被推开;而当半球内的气压和外部大气压力达到平衡时,两个半球会合拢在一起。
此外,马德堡半球实验还可以用来演示其他与大气压力相关的现象,例如,将两个半球连在一起后,用抽气泵将内部气压抽出,然后将其沉入水中。
当再次停止抽气时,水将进入半球内,形成真空,由于水压迫使两个半球分离。
这个实验说明了液压对物体运动的推动作用。
总之,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实际演示和观察,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它揭示了大气压力对物体运动的重要性,并对液压原理的理解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个实验为我们解释和理解大气压力提供了重要的实际依据。
能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1.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上覆上一张硬纸片,再将玻璃杯倒置,会发现纸片不掉落。 这是因为大气压对硬纸片向上的压力大于杯中的水对其向下的压力和纸片自身重力之和, 所以外界空气将硬纸片压在玻璃杯口使其不掉落。
2.将空塑料瓶中倒入少量热水,拧紧瓶盖用力摇晃几下,然后倒出热水,再迅速拧 紧瓶盖,可以观察到塑料瓶逐渐变瘪。这是因为往瓶内倒入热水后,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体积膨胀,打开瓶盖后气体跑出去一部分。盖上瓶盖后,瓶内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气 体体积变小,导致外界气压比瓶内气压要大,故将塑料瓶压瘪。
3.鹌鹑蛋的尺寸比烧瓶的口径要大,把鹌鹑蛋放在烧瓶口,它是掉不进去的。但如 果入烧瓶中。 这是因为棉花在烧瓶里燃烧,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一部分气体跑出瓶外。用 鹌鹑蛋迅速堵住瓶口,棉花把瓶内氧气耗尽后停止燃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体压强,故而将鹌鹑蛋压入瓶中。
难点5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点大串讲(浙教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点大串讲难点5 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1.定义: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1)受到重力的作用(2)具有流动性3.大气的特点: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4.大气压的影响因素: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
高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大气压越小操作:将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现象: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时,才把半球拉开。
结论:有力地证实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注意】马德堡半球实验仅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没有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算出了大气压的大小【知识点练习】【例1】关于大气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B.最早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C.最早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值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3×105N操作一:如图所示,将纸杯装满水后,用薄塑料片盖严杯口并倒置现象:塑料片不掉水不流出结论: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操作二:如图所示,将杯口朝向其他方向,观察现象现象:塑料片不掉水不流出结论:证实了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操作:如图所示,取一个瓶囗直径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把它放入瓶中,再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囗现象:鸡蛋被吸入瓶内结论: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1.喝饮料时,口腔内气压小于瓶中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口内,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2.水壶的壶嘴和壶身底部连通,上端开口,上端和空气相通,所以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一个连通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3.吸管吸在光滑的墙面4.拔火罐时,火罐吸在皮肤上5.抽水机抽水1.下列关于大气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标准大气压值约为105Pa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C.山顶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低D.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不掉落,是因为水把纸片粘住了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A.B.C.D.3.如图所示,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纸片不会掉下来,并且无论杯口向左还是向右倾斜,纸板仍然不会掉下来。
历史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探究大气压存在:历史证明实验在许多早期的实验中,科学家们通过多种方式证明了大气压存在的事实。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切利在1644年进行的,被称为“托里切利实验”。
托里切利实验是通过在一个长的玻璃管中部分充满水,并将其倒立于一个水槽中,来证明大气压确实存在。
当托里切利将玻璃管倒立时,科学家们观察到管中的水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个凹陷的水面。
这是因为在水下面的空气压力大于水面上方的空气压力,导致水位下降。
另一个早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奥托·冯·格里克斯在1648年进行的。
他使用了一个被称为“格里克斯球”的装置来演示大气压力。
他在一个空球中放入少量水,然后通过加热球来使水蒸发,形成了一个真空环境。
结果,球壳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坍塌,证明了大气压确实存在。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大气压存在的事实。
例如,通过放置一个带有空气的塑料袋在机械泵中,我们可以看到压力减小导致的塑料袋膨胀。
这些实验表明了大气压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影响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天气。
大气压证明方法
证明方法:1、用废卡片代替纸片,用破底的大试管代替玻璃杯。
2、把筒状的气球5cm 一段,套在试管的口,这样密封性提升,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
3、用橡皮塞塞进试管底部,阻挡大气,所以大气从另一边撑着水和塑料片;拔掉塞子后水腹背受压,等于大气不撑着水,水就在重力作用下掉下来了。
排除纸片弄湿以后粘在杯口。
进一步证明:1、倒出水后,塞好橡皮塞,塑料片放在试管口。
用大针筒从大试管中抽气发现,塑料片不会下落。
形成压强差,再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在水中打开塑料片发现液体上升,为饮料吸进口中、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会滴落下来做解释。
3、在水中打开塑料片,发现大量液体涌入大试管。
在水压入试管的过程中,实验器材根本就不受大其他外力。
4、打开上面的塞子,液面下降,再次证明液体的上升是由于大气压的原因。
巧用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巧用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班级:12物教姓名:韩曼莉摘要: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也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
关键词:大气压强压力【实验一】覆杯实验实验器材:玻璃杯硬纸片水实验操作: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再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实验原理:水对纸片和杯壁都有压强,外大气压对纸片也有力的作用,外大气压大于水对制片的压强。
【实验二】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器材:马德堡半球抽气机橡皮管实验操作:将两个马德堡半球合上,通过橡皮管使用抽气机抽取球内空气。
让两位学生用力拉,试图将两个半球分开。
被抽取的空气越多,所需拉开两个半球的力越大。
实验原理: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
球内气压小于外气压,所以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
【实验三】易拉罐实验实验器材:易拉罐酒精灯橡皮泥水喷水器实验操作:向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出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熄灭并移走酒精灯,用喷水器向罐身喷水让易拉罐冷却,可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的响声。
实验原理:加热过程中,罐中气体被排出,气体分子减少。
冷却时,气体遇冷,体积减小,罐内压强小于外气压【实验四】小孔流水实验器材:饮料瓶针水实验操作: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实验[精选.]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实验1.覆杯实验如图1所示,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
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2.瓶吸鸡蛋如图2所示,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
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3.小试管爬升实验如图3所示,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4.用注射器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4所示,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5.用挂衣钩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5所示,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
6.用橡皮吸盘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6所示,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用气球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7所示,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
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
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8.用钢笔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将钢笔插入墨水中,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被“吸”进了胶管中。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说到大气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仿佛只有科学家才懂得玩意儿。
不过,实际上,大气压就在我们身边,天天跟我们打交道,嘿,听我慢慢道来!你有没有注意过那种一打开瓶盖,突然“嘭”的一声,气泡冒出来的感觉?就像是气体在憋屈了很久,终于找到出口,真是个小调皮!这就是大气压在作怪。
当你拧开瓶盖的时候,瓶内的气压和外面的气压一下子平衡了,气体才一拥而出,跟着是那一阵令人心动的气泡声,简直是小小的欢腾啊。
再说了,你有没有玩过那种打气筒?想象一下,咱们用手使劲儿按下去,里面的空气被压缩得密密麻麻,最后气球咕噜咕噜地鼓起来,像个小胖子似的。
嘿,那就是大气压的又一个体现!气球的表面之所以能撑得住,就是因为外面的空气压着它,形成了一种平衡。
真是有趣吧?当你把气球放开,里面的气体猛地跑出来,气球瞬间瘪了,这就说明了压强的变化。
外面的空气压强把它压瘪,而气体一旦不再被困住,自然是要逃跑的,哈哈,真是自由得让人羡慕。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厨房里忙活,想用真空保存一些食物。
于是我就找来了一个真空袋,把食物放进去,之后用吸尘器把袋子里的空气抽掉。
你猜怎么着?袋子里变得扁扁的,就像是一个被压扁的可乐罐。
你看,这也是大气压的一个例子哦。
外面的空气把袋子压得严严实实,食物被保护得好好的,根本不怕变质。
这真是个聪明的办法,让我在美食和科技之间找到了平衡,哈哈,生活就是这么有趣。
除了这些日常的小例子,大气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身影。
比如说,你去喝饮料的时候,咕噜咕噜的声音肯定不陌生。
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宝箱,满满的惊喜。
饮料的瓶子里面充满了气体,在打开瓶盖的时候,外面的气压一下子把气体推了出来,形成了那种清脆的声音。
每次喝饮料的时候,我都会想:“哇,这真是个小魔法!”你说这大气压是不是无处不在呢?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那种小实验吗?用一根吸管喝水,水就能顺着吸管上升,像个小妖精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巧用废弃饮料瓶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几个小实验,既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又有助于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做实验、研究物理问题,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促进探究性学习。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大气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气体,大气压的存在令同学们怀疑,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是最好的办法。
而教材只是列举了生活中由大气压引起的几个现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P86页图14.3-1),进行想想议议,而学生没有亲自去体会,显然由此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是不够的。
教参介绍的瓶吞鸡蛋实验,也由于鸡蛋被吞进去后,取出来比较麻烦而不适宜在课堂上做,特别是在多个班做实验不够方便。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及弹力球可以代替瓶吸鸡蛋实验,而且可以反复做。
2、利用饮料瓶和乒乓球可以做覆杯实验。
3、利用饮料瓶和热水可以做铁桶压扁实验。
4、利用饮料瓶还可以引入托里拆利实验。
5、利用饮料瓶和水直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四、实验器材:饮料瓶、弹力球、水及水槽、乒乓球等。
五、实验过程及效果:
1、稍微用力按下空饮料瓶的同时将弹力球放在瓶口上,再将瓶子倒过来,弹力球不会掉下,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这个实验可以反复
做,而不必用鸡蛋做。
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
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3、向空饮料瓶里倒点热水并且把瓶子涮一涮,再把热水倒出来,迅速密封瓶盖,会明显发现瓶子变瘪了,从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4、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既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又为介绍托里拆里实验作准备。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这里又形成以前所学过的连通器。
5、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总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物品可为教学服务,争取做到不被实验室中的器材所限制,正如物理前辈朱正元教授所倡导的“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想象力,创
造性的利用身边的物品做更多生动简单的小实验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服务。
2010年6月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夏波
【内容摘要】:大气压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玻璃吸盘法、马德保半球实验法、广口瓶吞鸡蛋法。
【关键词】:大气压;物理实验;物理。
大气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
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大气压的感受。
把一个东西放在手上,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重量,知道物体对手有一个压强;挑起一副担子,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压力,知道担子对肩膀有一个压强。
人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大气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感受到大气对自己有压力,有压强。
人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事物给人的感受。
事物给人以感受,人就承认它的存在;事物没有给人以感受,人就不会承认它的存在。
学生没有感受到大气给自己的压力,当然,不会承认大气压的存在。
正因如此,使得大气压的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应该怎样破解这个难点呢?最重要的是要让感受到大气压,视觉上的、味觉上的、触觉上的都可以。
下面几个实验成本低,又能较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一、玻璃吸盘法
拿一个吸盘放在玻璃板上,再把它拿起来,说明吸盘与玻璃板是分离的。
把吸盘按在玻璃板上,排出吸盘里的空气,再把它拿起来,发现玻璃板也被吸起来了。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前几次吸盘不能够把玻璃板吸起来?为什么后来吸盘把玻璃板吸起来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问题,使学生间接地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把吸盘放在玻璃板上,吸盘内部有空气,空气是流体,在某一个点上的压力是朝着各个方面的,在吸盘的某一个点上,吸盘内和吸盘外所受的压力是一样大的,吸盘的内部和外部所受的压力是一样的。
当吸盘内部没有空气的时候,吸盘能够把玻璃板吸起来。
说明吸盘受到一个由外指向内的力的作用,把吸盘按在了玻璃板上。
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力的存在,吸盘内部和外部都没有力的作用,那么二者岂不分离了。
这个力是谁?刚才是内外都有空气,吸盘与玻璃板分离,现在是内部没有空气,外部有空气,那么问题肯定是出在空气上。
是外部的空气给吸盘一个指向内部的力。
压强是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
有力的存在,自然就会有压强的存在。
空气能够给物体施加力,空气对物体就能够产生压强。
二、称空气
力和压强是一对孪生姊妹,有力的存在,必然有压强的存在。
所以,要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只需要说明大气有压力就可以了。
大气受地球的吸引,有一定的重力。
要说明大气有压力,只需要说明大气有重力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只要设法说明空气有重量就可以了。
取两个玻璃瓶子,打开瓶口,连同瓶盖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重,使天平平衡。
再把两个瓶子盖上口,抽出其中一个瓶子里的一些空气,再次称两个瓶子的重量。
会发现天平的指针有轻微的偏转。
这说明空气是有重量的。
就而推出,空气对物体有压力,大气压是存在的。
三、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四、“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
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
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五、“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
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
六、注射器拉砝码
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七、试管实验法
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八、抽气实验法
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
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
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
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总之,教师如能在原有的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以上一些小实验或安排学生自己课后动手做一做,能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整体分析及概括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