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l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我国目前生产力底下,发展不平衡,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哲学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是与我国国情相一致的.
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公有制为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遵循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
所有制的状态是由一定历史阶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中国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客观规律的遵循。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近代生产力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都提出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被动地适应这种要求,但是公有制则是社会化生产方式本身的必然要求,我国的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就体现了这种要求。同时,由多层次生产力的状况决定,我国的公有制经济还不可能覆盖全社会,还必须同时发展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利用外资经济。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国际经济环境和国情等历史条件决定的。
近现代经济史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早已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形成经济霸权主义的限制。因而,当代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想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已经失去了外部的优越条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真
正独立自主谋发展,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无法摆脱外国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控制的,私有制经济不可能形成坚强的整体性的民族经济合力。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真正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因为,唯有建立并巩固公有制这个经济基础,才能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抵挡外国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欺负和压制的根本条件,这就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基本道理。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实践已经表明,正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制度保证了新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
私有化是指主要生产资料逐渐归私人所有的过程,其中包括把各种公有制经济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私营经济。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竭力鼓吹私有化(或叫非国有化)的理论根据,一是认为必须发展市场经济,不搞私有化就不能使市场经济真正发展起来;二是认为私有制经济符合人的利己本性;三是认为公有制经济没有效率。这种理论根据是不具备说服力的。其中,第一条理由缺乏根据。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或经济运行的方式,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社会性的间接性决定的,而不是由私有制决定的,也不是只能同私有制结合在一起,说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搞私有化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条理由凭借的是唯心史观。在唯物史观看来,市场经济中的人有利己与利他两重性,哪种属性占主导取决于所有制结构。第三条理由不符合事实。可以说,公有制适应社会化生产方式,不仅是由于它有助于国家从共同利益出发进行及时有效的宏观和微观调节,更好地发挥市场的长处,同时可以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缺陷;而且也因为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产生人们的共同经济理想和劳动凝聚力,从而调动起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遵守集体理性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比私有制更高的宏观和微观效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有制的平均经济效率明显高于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化必然导致公有制失去主体地位。一旦私有经济比重在国民经济中超过必要的限度,在私有资本积累规律的作用下必然引起财富和收入的贫富分化、失业率增长等一连串不良经济现象。
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绝不能搞私有化。江泽民同志曾说:“没有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我们共产党执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物质手段。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对“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的积极扬弃
强调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并不意味着只能搞单一的、“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的积极扬弃,也就是坚决抛弃高度集中、政企不分的管理方式,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高效结合。与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相比,它能更好地发挥公有制在自我调节生产关系、实现国家调节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社会总效率、促进主人翁意识和微观效率提高。
如果用“纯而又纯”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公有制,那么,在国民经济的总体结构上,就会忽视由现实生产力决定而必然存在的一定程度的非公有制经济,仍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会忽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如果用“纯而又纯”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公有制的企业形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层面,将极大地束缚公有制的手脚。因为市场经济的竞争、集中机制和信用制度,必然产生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的控制和反控制,发生资本之间的并购、交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