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

合集下载

汉唐时期的统治思想与社会秩序

汉唐时期的统治思想与社会秩序

汉唐时期的统治思想与社会秩序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与政治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统治者的统治思想与社会秩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汉唐时期的统治思想与社会秩序的相关内容。

汉唐时期的统治思想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汉朝与唐朝。

汉朝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仁义道德,注重社会稳定与和谐。

在汉朝,儒家思想被正式列为官方哲学,并成为统治者的指导原则。

统治者通过推行儒家教育来培养忠诚于朝廷的官吏,以维持社会的秩序稳定。

这一时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而唐朝则融合了多元化的思想,统治思想也更加宽松。

尽管儒家思想依然是主流,但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思想也逐渐被接纳。

唐朝统治者更加注重人才选拔,注重实际能力与才干,而非单纯的出身。

在唐朝,社会秩序得以进一步完善。

在汉唐时期,统治者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统治者通过巩固朝廷的权威,推行各种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秩序。

例如,汉朝通过设立郡县制度,使地方行政更加有序。

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制度,确立了州县制。

这些行政机构的建立,使得统治者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地方,维护社会的秩序。

另一方面,统治者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汉朝,汉武帝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例如《律令》,通过法律的执行来维护社会的秩序。

而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制定了《律疏》,注重法律的细化和具体执行。

统治者通过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除了政府的作用外,汉唐时期的统治思想还与思想家和士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儒家思想家的思考对于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汉朝的司马迁写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对于历史的研究和统治者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唐朝的孔颖达继续发扬儒家思想,提出了“明道、审时、知权、定节”的理念,为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重要的是,汉唐时期的统治思想与社会秩序的建立也需要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汉代法制的儒家思想

汉代法制的儒家思想

汉代法制中的儒家思想蕴含着治国、平天下的治世功能。

以“礼治”、“德治”为特征。

汉代法制以仁爱之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

追求一个天下富足、财富公平、贤人当权、人人劳动、和谐相处、道不拾遗、夜不掩户的理想和谐社会。

主张人们的身心和谐,经常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了礼和欲的关系。

肯定对物质的正当追求和人的正当欲望。

正是因为汉代法律中采用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引礼入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之不足,矫正了法之僵化,使汉代政治呈现出安定平和的景象,。

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两汉时期的儒家学说与政治思想

两汉时期的儒家学说与政治思想

两汉时期的儒家学说与政治思想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家族,儒家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也很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两汉时期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两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兴起在两汉时期,儒家成为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学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有很多儒家学者推动了儒家学说的发展,他们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在这些儒家学者中,孔子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孔子一生致力于儒家学说的发展和推广,他主张以“仁爱之心”为中心,推行“君子之道”,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注重礼仪、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修养。

这种思想在两汉时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并且形成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

另一个重要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他对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出了批评,主张“刑不上大夫,而民不可得服也”,即认为法律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基础。

他思想的核心观点是,要通过制定法律和惩罚措施来维持社会秩序,使人们遵守规范和条例。

不过,尽管孔子和韩非子的学说有所不同,但两人都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孔子的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二、两汉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在两汉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也开始涉及到政治方面。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思想,如“兼爱”、“民本”等等。

“兼爱”是指在对待人群时,不能仅仅关注到自己所处的阶层和身份,而是要抱持着一种全人类的情感,对待别人所处的文化、地位、性格和生活方式等都必须抱有同样的可敬之情。

而“民本”则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关心的另一主题。

首先,“民本”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其次,儒家学派认为在政治治理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和考虑人民的需求和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除了“兼爱”、“民本”等思想之外,儒家学派还提出了有关君权和王权的重要思想。

汉朝崇尚儒学的政治制度分析

汉朝崇尚儒学的政治制度分析

汉朝崇尚儒学的政治制度分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一代帝王。

在汉朝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尤以西汉时期最为辉煌。

中国汉朝崇尚儒学的政治制度,是汉朝王朝的根本。

尤其是汉朝西汉时期,打下了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发展的基础,也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汉朝的儒学思想出发,分析汉朝崇尚儒学的政治制度。

一、儒学思想在汉朝的发展汉朝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成为官方教育和国家思想。

这个时期的儒学史被称为西汉儒学,它以战国时期儒家兼容并包的思想为基础,融合了诸子思想。

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贡献卓越的儒家大师,如:东汉时期的邓禹、王充、魏明帝、班固等人,他们真正深入孔子的思想,并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和补充。

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的主流,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思想基石。

儒家思想在汉朝得益于汉武帝的支持和推广,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广儒学,增强了国家对儒学的重视和儒学的社会地位。

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汉朝紧密地结合了人与政府的关系,塑造了一种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

二、汉朝崇尚儒学的政治制度1. 人治汉朝崇尚的儒学思想,最大的特点在于重视人的地位。

汉朝的君主权力既必须有恰当的合理性,也必须接受某种限制。

汉朝的人治制度,体现着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

在儒家经典书籍中,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概念,这意味着,君主执掌权力的前提是服务于人民,同时,君主也应受人民的监视和约束。

这正是汉朝的人治制度所追求的。

2. 官僚制度汉朝实行封建官僚制度,这套制度属于“知行合一”类型的制度,实践上体现了“君主专制”与“选贤能”的平衡。

官僚制度完全基于儒家智慧,将汉朝管理体系化为一套完整,可被预测,可受控制的体系,这套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汉朝崇尚儒学的政治制度之一,儒家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孔子的“仁爱之道”,成为汉朝教育制度的核心。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的中央学宫曾经培养出了大批的儒生。

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对汉唐统治者的影响

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对汉唐统治者的影响

原创文章2010-04-16 08:49:36 阅读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试析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统治思想的原因及影响我们知道,儒家思想由春秋时的孔子创立,他宣扬的仁与礼在当时春秋战乱的时代不可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尽管战国时经过八儒的弘扬尤其是孟子荀子的发展使其蔚然成为大宗,成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

但到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以后,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却独效法家思想,焚书坑儒,给儒家思想以致命的打击,然而时隔不久,新兴的汉王朝到武帝时就把儒家思想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中的原因在于:一、秦朝崇尚法家,极力实施严刑峻法,结果很快激化了社会矛盾,由此也暴露了法家学术的弊端,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易也”。

所以汉兴之初,道家崇尚清静无为,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的需要而居于统治地位。

然而,到文帝及景帝和武帝时期,各种矛盾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黄老之术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必然要让位于一种新的思想。

在诸家学派中,儒家强调伦理秩序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比较适应建立大一统和巩固宗法血缘基础的需要。

二、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孔孟的儒家学说,他提倡的新儒学是对战国以来各家学说和儒家各派观点进行巨大整合而成的儒学新学说。

它对各家采取“扬弃”的态度,吸收了墨、道、法、名诸家思想中的与当时政治需要相符合的因素,这就为儒学的“独尊”造成了有利条件。

新儒学继承先秦儒学的人文主义,把人从自然层面提升出来,提出宇宙的一切都为了人,并为儒学建立了天道观基础。

从天道观的高度全面论证封建制度的合理性,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与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建立起了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的有为的理论体系。

改造过的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上层统治者,特别是封建皇帝的赏识,被汉武帝所采纳。

从而为儒学爬上统治思想的宝座打下了思想基础。

儒家思想正是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才能够被汉武帝采用并被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政治治理与社会秩序的影响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政治治理与社会秩序的影响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政治治理与社会秩序的影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治理与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道德修养、社会秩序等价值观念,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指导。

以下将从思想渊源、政治治理和社会秩序三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源于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

在儒家思想中,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是根本。

儒家倡导“仁爱”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理念与“祭先祖、敬神灵、尊老、爱幼”等传统中国价值观相契合,强调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爱关系。

这种仁爱的价值观使得社会在政治、经济和道德方面都具有稳定性。

儒家思想对政治治理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主张君主专制,以仁政治天下,并实行了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等一系列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安排。

儒家将王权和臣民之间的关系视为天命所在,主张君主尊重信用、明理断案,臣民敬畏君主、遵守法律。

这种政治治理模式将政治权力与道德关系紧密结合,既保持了政治的统一,又注重了道德的实践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护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和礼仪习俗,试图通过人们内外在修养的培养来维系社会秩序。

儒家认为,只有在家庭和社区这样的小范围内实施仁爱和秩序,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还强调礼仪习俗的遵守,认为公平正义、尊重他人和自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正是通过这种秩序的传承与实践,中国古代社会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儒家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儒家思想强调等级观念,将人们划分为君臣、父子、夫妻等不同角色,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传承,对于创新和变革持保守态度。

这种保守性有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政治治理与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强调仁爱、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等价值观念,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指导。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中国政治中。

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强调社会秩序、个人修养和治理原则。

它对古代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还影响了国家治理的理念和道德标准。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社会稳定、行政管理和官僚制度的塑造。

首先,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在于其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是保持国家和政府稳定的关键。

根据儒家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稳定始于个人的德行修养和家庭的和谐。

因此,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如忠诚、孝顺和尊重长者等。

这些道德准则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行为,也贯穿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中。

例如,在官员选拔中,儒家思想强调“君子之道”即以德行为标准,这导致了科举制度的产生和长期的实行。

这个制度保证了政府官员的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政权的稳定。

其次,儒家思想还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学说提出了许多行政原则和管理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政府行政制度。

例如,孔子强调君主应该是民众的榜样,充满仁慈和智慧,有责任保障人民的福祉。

这一理念直接关联到中国古代官员的职责,即为人民谋福利、维护公共利益。

同时,儒家学说还强调了官员应该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履行职责,遵循公正和廉洁的原则。

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官员的行为准则和政府管理方式,推动了政府的有效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最后,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说认为社会秩序是通过明确的等级制度来实现的。

因此,古代中国政府建立了官僚制度,以建立清晰的权力结构。

这个官僚制度基于儒家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如忠诚、专业能力和廉洁等。

官员的选拔和晋升基于考试,任职以及年龄和经验等因素。

虽然这种制度存在一些限制,但是它确保了政府的稳定性和廉洁度。

由于国家制度的内在稳定性,古代中国政府得以持续数千年,并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官僚治理机构。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孔子,孔子的教诲主要集中在“仁”、“义”、“礼”、“智”四大方面。

在孔子逝世之后,儒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孔子时期:孔子的教诲主要以“仁”、“义”、“礼”、“智”为主。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义者敬事,礼者有序,智者好学。

孔子提倡“君子”思想,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2.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发掘和培养。

此外,他还提出了“仁政”、“小康”等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汉唐宋元时期: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陆王心学、朱子理学等思想流派的出现都是儒家思想深化和演化的结果。

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1. 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君子为政”,强调政治家的个人品德和愿景。

又如朱熹的理学等思想,认为政治家应该遵循天地之理,理性行政,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整体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方面: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儒教概念中的礼仪体系、家教体系等现在在中国社会中仍得以保留。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规范、家庭价值观等文化内涵,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认知和维系产生了重要作用。

典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作为中国古代领袖和文化人物的必读贴士,在儒家思想中得以保存和传承。

3. 教育方面:儒家思想十分重视教育,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使命。

儒家教育主要培养人力资源、识别礼仪、培养天津”,强调学习、求知、思考等素质,并建立起庙堂学校等教育机构,作为中小学校的雏形。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形成以及维系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一、儒家思想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地位显然,其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仁,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友情、师生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儒家认为这些关系直接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对政治组织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此,仁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君王执政的重要指导原则。

儒家思想为君主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儒家思想中,君权的来源是“天命”,君权来自于上天对君主的授予。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还强调了君主的天下观,即君主应该承担起天下之重,为民众谋福利。

儒家思想不仅直接关注政治组织,也涉及到对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关注。

二、儒家思想的作用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不仅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

在政治组织中,儒家思想的理念影响着政治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而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儒家思想则为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 儒家思想对政治组织的影响儒家思想推崇的仁与礼,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组织。

在政治组织中,仁与礼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纽带与规范,使政治组织更加公正和合理。

例如,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中,由于仁的思想的影响,成为官员的人并非只有官宦子弟,而是来自于各个阶层之间,这使得政治组织更具有包容性和公平性。

此外,儒家思想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等,也为政治组织提供了调整和平衡的原则和方法。

正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政治组织得以稳定存在。

2. 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儒家思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多为儒家思想所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亲情和友情,尤其在古代的家庭组织中有着重要作用。

双方的情感纽带能够稳定和平衡家庭组织,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汉代儒学为何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为何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为何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前言: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统治者需要一个政治理念。

驾驭人民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

儒家思想由此炮制出来,为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服务。

正文: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体制转变正式完成。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必然需要一整套与此相适应的政治理念,需要一种与其政治理念相匹配的社会文化来支撑。

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探讨,儒家思想经过重新整理加工,在西汉时期被封建皇帝正式推崇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

从此也确立了儒家思想文化在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

在此我们要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政治。

政治就是(政府治理国家思想理念)的简称。

儒家思想文化就是封建制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也可以称为皇权文化。

完全是为了封建皇帝的统治服务的。

在封建社会,皇帝被称为天子。

儒家思想鼓吹天授皇权,皇权至上的理念。

对社会进行严格的等级规范。

封建统治者本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治理念,用儒家思想对老百姓进行愚民教育。

通过愚民教育,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变成不会思考,没有思想,没有人格的劳动工具。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文化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愚民教育。

中国老百姓彻底变成了没有思想,不会思考,没有人格,只会服从和奉献的劳动工具。

§06汉唐儒家政治思想

§06汉唐儒家政治思想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 之道也。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 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 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诚 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 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 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 参也。

《新书· 俗激》:
‚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
问道。‛ ‚令主主臣臣,上下有差, 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无 所冀幸,群众信上而不疑 惑。‛

贾谊还阐述了人主行仁义的重要性。他说:
‚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
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 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而泽之, 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制不 定》)
“七经”之一。《汉书艺 文志· 六艺略》谓:“《孝经》 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 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共十八章。成书流布概在秦汉 间。有“今文学”与“古文学” 之分。
“孝”的观念非儒家所独有。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有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之说; 《墨子· 墨经》称:“孝,利 亲也。”
后来,道教把孝道作为修行的一
大原则,且形成了所谓“净明忠 孝道”,以忠孝神仙无为典范。
(三)、《中庸》的‚天人合 一‛论与‚尚中‛的人生哲学
《中庸》 《礼记》之一篇,传为战国时
子思所作,当成于秦始皇一统 天下之际。
“中庸”之说首见于孔子。 《论语· 雍也》: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考其本原当出于《周易》的“尚
二、两汉政治思想

(一)陆贾 约前240—约前170年,原为楚国 人 ,系辅佐刘邦统一全国之杰出 谋臣。

儒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始于春秋时代,兴于战国时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儒家思想是一种集社会伦理、政治哲学、教育思想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思想体系。

在古代政治中,儒家思想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古代政治历史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及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儒家认为,“仁”是人类的基本品德,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善’。

在儒家思想中,“仁”既是内涵完备又是外向的实践,意味着道德上必须有对他人的关爱和共同进步的精神。

儒家思想中,“义”是社会关系中的正义、公正、合理之道。

“礼”则是指社会生活中所遵守的规范,具有调和社会关系、谐和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作用。

“智”是人们的智慧、知识、技能,它能够使人们更加明智、更加灵活地应对社会中不断变化的环境。

“信”则是信任和诚实圆满的信仰,它是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社会关系和政治体系的基础。

古代政治历史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

在他的思想中,“君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君主和政治家的魅力所在。

他强调,君主与臣民都应该遵守礼制,倡导“仁政”,广泛推行教育。

这些思想概念和原则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和运用。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出现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政治腐败局面,随后汉朝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汉代,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合适的主张,它在所有盛行的政治思想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

这是因为儒家思想注重社会倫理和政治哲学,对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道德和理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历朝历代的政治统治者也根据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制定诸多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促进国内稳定和社会共同进步。

儒家思想对当代政治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坚力量,对于政治运作和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政治体制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这些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仁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倡导人们要关心他人,待人以诚。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融。

此外,儒家强调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公正的实现,通过义和礼来调节人们的行为。

智慧被视为儒家思想中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儒家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智慧的人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最后,儒家注重诚信,认为信用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这些核心价值观塑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准则,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儒家政治体制以孔子的“君子”理念为核心,信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

在古代中国,儒家被应用于政治领域,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在儒家政治体制中,人们根据其社会地位和身份来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君主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承担起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民众福祉的责任。

而臣子则应负责尽忠职守,用其智慧为国家出谋划策。

此外,孝道也是儒家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子女对待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儒家倡导孝顺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通过个人美德来维护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儒家政治体制追求民主的平等和善治,通过君子的道德修养来实现社会和谐和人性的完善。

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对古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的倡导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通过人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中国社会实现了相对稳定的秩序,减少了各类纷争与冲突。

其次,儒家政治体制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结构,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

汉朝的儒家思想儒学的复兴与推崇

汉朝的儒家思想儒学的复兴与推崇

汉朝的儒家思想儒学的复兴与推崇汉朝的儒家思想:儒学的复兴与推崇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是一个儒家思想盛行的时期,也是儒学复兴与推崇的重要时期。

儒家思想在汉朝的深入发展和传承,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汉朝儒学的发展与推动、儒学对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塑造。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其核心原则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在汉朝,这些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成为统治者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汉朝的儒学家们注重强调仁爱之道,认为只有通过培养个人的仁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义”是指人们应理性地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在汉朝,儒学家们倡导以义治国,强调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应该以义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与制度。

“礼”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强调个人行为的规范与仪式的尊重。

汉朝的儒学家们认为,通过遵守礼仪,可以使人们的行为规范有序,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智”强调知识与智慧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

汉朝的儒学家们主张以德育为主,但也积极提倡孔子所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信”是指人们应该具备的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汉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儒学家们强调诚实和忠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真诚的行动和言辞,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二、汉朝儒学的发展与推动在汉朝,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儒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推广。

汉初的儒学家弟子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邹阳和董仲舒。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自己的著作《春秋繁露》和《春秋公羊传》等,对儒家经典《春秋》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阐释。

他将儒学与汉朝的政治、社会相结合,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主张,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和赏识。

汉唐文化的特征范文

汉唐文化的特征范文

汉唐文化的特征范文汉唐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时期之一,涵盖了两个大而相对独立的时期,汉朝和唐朝。

汉唐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汉唐文化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其特征。

一、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1.中央集权: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核心,实行世袭制。

中央政权高度集中,行使着极大的权力,形成严密的官僚体制,确保政权的稳定和统一2.儒家思想的主导:在政治和文化思想方面,汉唐时期儒家思想起到了主导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社会关系的秩序和道德伦理,塑造了汉唐时期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3.科举制度的建立:唐朝是科举制度最为成熟的时期之一,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标准趋于公正,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宣传文化的繁荣:汉唐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化名流和学者,他们广泛宣传和推进各种思想、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氛围。

二、文学艺术1.诗词的兴盛: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唐诗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而汉代虽然没有唐代那么强盛,但也有着丰富的文学成就,代表性作家有司马相如、班固等。

2.绘画艺术的发展:汉代绘画艺术以壁画、书画和织锦最为著名;而唐代则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艺术手法更加纵横自如。

代表性的画家有王羲之、顾恺之、韩干等。

3.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汉唐时期的雕塑艺术以石刻为主,刻画细致,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4.音乐舞蹈的繁荣:汉代音乐主要以宫廷音乐为主,唐代则以歌舞为盛,艳丽多姿。

唐代也是中国古代乐府诗的黄金时代。

三、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1.数学和天文学的进展:唐代的数学和天文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数学方面有李冶的《九章算术》;天文学方面有僧一行的《大衍历》。

2.医学的发展:汉唐时期有很多杰出的医学家,他们在疾病防治、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

幻灯片1第八章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第一节贾谊第二节董仲舒第三节王符第四节傅玄第五节魏晋玄学第六节韩愈第七节柳宗元幻灯片2第一节贾谊幻灯片3●一、生平简介●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最著名。

幻灯片4二、政治思想●(一)基本治事原则●1、积极主治——兴礼义、定法制●分析了当时政局的三大矛盾●2、强化君权——加强礼治(核心“别贵贱”、“明尊卑”)●主张礼治。

注重礼的制度化,提出要端正名号、严格等级●核心思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将诸侯势力化大为小,分散其权力,使之无以与皇权相对抗。

幻灯片5●3、民本与行仁政●(1)中心:民无不为本;●(2)重民:仁爱民众的原则;●(3)措施:行仁政●经济上,重农轻商,使民安于农业生产;用刑上:约法省刑,宁失之于轻,勿失之于严;幻灯片6(二)礼法兼用的治国主张●1、劝善用礼●(1)总结历史教训;●思想上,以六艺作为对民众教化的主要内容;倡四维,礼义廉耻。

●(2)如何以礼治国:一、依礼建立起严格的君尊臣卑等级秩序;二、以礼的标准对待各级官员;三、以礼化俗;四定尊卑之制。

●2、“惩恶”用法●(1)重视法的作用:惩恶具有威慑作用,防患于未然●(2)如何行法:约法省刑;疑罪从去,疑赏从予;“刑不上大夫”●★思考:礼治和法治的优劣。

幻灯片7(三)治国策略●1、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国家实力的经济政策●(1)国民两级分化严重;●(2)国家经济各部类之间的比例失调●(3)措施:发展农业,崇本抑末;垄断铸币权;轻徭赋。

汉唐盛世中的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

汉唐盛世中的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

汉唐盛世中的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唐时期被誉为盛世。

这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中,汉唐盛世的国家治理离不开儒家思想的贡献。

儒家思想以其强调人伦道德和教化教育的特点,对于国家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汉唐时期的国家治理秉承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

儒家强调君主应当以仁德为核心来统治国家。

在汉唐时期,统治者以仁政为准则,以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推行着一系列励精图治的政策。

例如,汉武帝实施的“董仲舒之治”将儒家思想融入国家治理中,修订法律、加强教育、重视农业、发展经济等,为当时的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太宗贞观之治也借鉴了儒家思想,以儒家的“仁厚恩下”理念对待百姓,推行平等政策、改革官吏选拔制度等。

这些仁政政策的实行,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护,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其次,汉唐盛世的国家治理中重视教育,并推崇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认为教育是培养君主和人民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在汉唐时期,国家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兴办学校、设立官学,以培养和选拔人才。

汉武帝实施的学校制度改革,鼓励民众入学,推广文化知识。

唐太宗则创办了国子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贤能之士。

这种儒家的文化教育,不仅强化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另外,汉唐盛世的国家治理中注重谋士的参政。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与谋士之间需要互相协作,共同治理国家。

在汉唐时期,君主重视谋士的建言献策,积极选拔人才。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谋士董仲舒、贾谊等人都是对汉武帝的国家治理起到了积极的辅佐作用。

唐太宗也非常依赖谋士杜如晦、魏征、杨素等人,共同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这种儒家思想下的君臣合作,使得国家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最后,汉唐盛世中的国家治理注重依法治国,秉持儒家思想中尊王攘夷的理念。

儒家提倡依法治理,认为君主应当通过稳定政权、崇尚礼教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众的利益。

在汉唐时期,国家注重立法制度的建设,规范社会秩序和人民行为。

中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

中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

中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中国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对于国家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伦理、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道德伦理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孟子》中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之说,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儒家强调了仁爱和礼仪的重要性,使人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这种道德伦理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儒家思想对于政治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进行集权统治;而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崛起,对政治治理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汉朝皇帝采纳了儒家的观点,重视贤能治国,通过推举才能、选拔人才来进行官员的选拔,注重爱民、公正执政。

这种政治治理的理念,为社会的进步和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主导了国家的教育制度。

儒家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崇尚“文以载道”、“圣人之学,皆必读书”。

由于儒家的思想影响,当时社会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使得社会普通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儒家思想还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关注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儒家强调君主要以贤能治国,注重民生,保障人民的权益。

在秦汉时期,儒家的政策使社会得以稳定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儒家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儒家思想过分强调等级差别,崇尚“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容易导致社会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这也是儒家思想在后来被质疑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对道德伦理、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主张帮助统一了国家,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汉代的政治哲学

汉代的政治哲学

汉代的政治哲学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政治哲学被广泛研究和探讨。

汉代的政治哲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皇权思想,二是儒家思想。

这两种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代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汉代的皇权思想汉朝的皇权思想主要体现在皇帝的权威和地位上。

汉武帝时期,尚书令、丞相、太常等官员虽然拥有一定职权,但是所有大政方针都必须经过皇帝审议和决策。

汉代皇权的基础在于皇帝的神圣地位和权威性,因此在汉代官员的选拔中,也更加重视是否对皇帝忠诚,是否具有足够忠诚的品质。

汉代皇权思想主要体现在尊重古代,尊重祖宗,和继承先王遗志上。

汉朝从古代传承下来的礼制,审美观念,文学理论,哲学思想等等都被皇权所尊重。

同时,汉代皇权思想中,也体现出一些宽容的一面,如特赦,废除赋税等等。

二、汉代儒家思想汉代儒家思想有重要的特点,主要是强调仁爱和思想理念的实践。

儒家思想中,"仁"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汉朝皇帝也很重视"仁"的实践。

汉武帝诏曰: "仁者,天下之主,非一身之主,民之主也,一民是一主,不仁则不为主。

"汉代的儒家思想,也强调以礼治国。

的确,在当时,礼制情形影响深远。

汉代礼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告刑之礼,朝贡之礼,会盟之礼,纳妇之礼,祭祀之礼等等。

汉代还兴起了一种新的礼制,叫做封禅制度。

封禅制度唯一的规定就是天子要前往太岳山封禅。

这种礼制虽然难以理解,但是作为当时中国的礼制思想,有其独特意义。

总而言之,汉代政治哲学是兼具了皇权思想和儒家思想两种思想的特色。

它们的实践给了后代深深的启示,不仅帮助人们理解古代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而且对现在的中国政治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摘要】讲求仁政爱民的儒家学说在秦朝未得到重用,且在始皇后期极端文化政策下遭受重创。

秦亡为儒家的再兴提供了契机。

儒家有为之士亦一直在为这一契机的到来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或潜心于学说的探研,或干脆加入秦末农民义军,以“革命”之举为自己的学说寻求新的政治生存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儒家与汉初诸家学说相互争辩,又互相吸收融合,使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极具时代特色,对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通过分析汉唐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来阐明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以期能为我国的治国之道作奉献。

【关键词】特色援法入儒援道入儒作用引言儒家是我国诸子百家中最主要的一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学派。

汉武帝时期,儒家由先秦时期在野的诸子之一,独步登上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宝座,从此之后,儒家学说尤其是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就几乎从未中断过,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均有极大的影响。

儒家在这个时期内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汉唐时期又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儒家的政治思想与汉唐时期的强大有着密切联系,研究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汉代儒家的政治思想随着秦帝国的瓦解和新政权的建立,包括儒家在内的汉初诸家学说皆在努力建立适应时政需要的思想体系,以谋求自身在新的政治舞台上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它们既相互争辩,又互相吸收融合,彼此在借鉴它说之长的基础上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汉代儒学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特色。

儒学自汉代占据了统治地位,其本身在学术型态及思想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思想发展的逻辑上讲,无疑是一种观念上的大退化,但却使儒家教义作为政治指导思想与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更为紧密地交织或整合在一起了。

概括地讲,儒学在汉代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型态上由先秦诸子一家之学而演化为经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摘要】讲求仁政爱民的儒家学说在秦朝未得到重用,且在始皇后期极端文化政策下遭受重创。

秦亡为儒家的再兴提供了契机。

儒家有为之士亦一直在为这一契机的到来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或潜心于学说的探研,或干脆加入秦末农民义军,以“革命”之举为自己的学说寻求新的政治生存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儒家与汉初诸家学说相互争辩,又互相吸收融合,使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极具时代特色,对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通过分析汉唐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来阐明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以期能为我国的治国之道作奉献。

【关键词】特色援法入儒援道入儒作用引言儒家是我国诸子百家中最主要的一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学派。

汉武帝时期,儒家由先秦时期在野的诸子之一,独步登上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宝座,从此之后,儒家学说尤其是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就几乎从未中断过,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均有极大的影响。

儒家在这个时期内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汉唐时期又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儒家的政治思想与汉唐时期的强大有着密切联系,研究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汉代儒家的政治思想随着秦帝国的瓦解和新政权的建立,包括儒家在内的汉初诸家学说皆在努力建立适应时政需要的思想体系,以谋求自身在新的政治舞台上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它们既相互争辩,又互相吸收融合,彼此在借鉴它说之长的基础上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汉代儒学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特色。

儒学自汉代占据了统治地位,其本身在学术型态及思想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思想发展的逻辑上讲,无疑是一种观念上的大退化,但却使儒家教义作为政治指导思想与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更为紧密地交织或整合在一起了。

概括地讲,儒学在汉代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型态上由先秦诸子一家之学而演化为经学。

二是,政治观念的法家化。

(一)、学术型态上由先秦诸子一家之学而演化为经学在汉代,诸家学说相互如何,先秦诸子一家之学的儒家也揉合了其他学说的要义,演化为经学。

其特点和作用集中体现在:陆贾援道入儒,强调治国以仁义道德为本,以无为为用;贾谊援法入儒,主张用儒家的礼治和法家的法治相互为用;董仲舒主张以儒为主,杂糅以阴阳五行、法墨等诸家学说,形成了系统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王符主张以儒为主、儒法结合。

1、贾谊援法入儒贾谊主张儒法结合,以儒为主。

他对汉初的政治弊端和隐患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故而一反时尚的“黄老清静无为”,一方面力主实行儒家传统的德治、教化、仁政等治国方略,主张以民为本;实行仁政以利民、富民;减轻刑罚,政不扰民;张四维(礼、义、廉、丑),行教化。

另一方面,贾谊主张礼法兼施,强化中央集权。

虽然汉初统治者以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政治知道思想,治理成效显著,改善了汉初的窘迫局面。

朝中舆论大多认为“天下已安”、“已治”,唯独贾谊认为大谬不然。

他从天下太平的表现中洞察到汉帝国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危机,随时都又可能爆发,。

他认为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已不再适应“方今之势”,为此,他明确提出要兴礼义、定法制,以礼义为据,巩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

其具体政策为一是,“建三表,设五饵”。

二是礼义兼施,以礼为主。

(1)“劝善”用礼。

贾谊继承了先秦儒家礼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要依据礼的规定建立严格的君尊臣卑等级秩序。

将儒家倡导的身份等级原则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得天下吏民习以为常,最终成尊尊、敬上、尊天子的理想政治局面,切实实现对君权权威和政治秩序的切实维护。

(2)“惩罚”用法。

贾谊认为,发和礼一样,都是君主统治天下不可或缺的手段。

虽说在治理效果上礼和法又所不同。

不过,与礼相较,法的治理效用更为直接。

礼与法优长互补,“相须为用”。

他主张法治的主导思想是“慎行”,一是“约法省刑”,二是“疑罪从去,疑赏从予”。

贾谊援法入儒,丰富了儒家学说的要义,也把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带入封建统治的主流意识之中,使以民为本的思想得以深化,也巩固了中央集权。

2、董仲舒的以儒为主,杂糅以阴阳五行、法墨等诸家的学说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是以儒为主,儒法合流的产物,同时吸收了先秦道家、阴阳家以及殷周以来的天命神权等思想因素,形成了系统的天人政治论,对于传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可谓前承孔、孟,后启朱、王。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标志着先秦儒学想着神秘主义转化的完成。

维护君权至上是董仲舒的基本政治主张之一,同时又系统阐述了天谴说,并试图运用阴阳之道规范封建统治者的政策原则,提倡德刑兼备,以“德治”为主。

董仲舒将他所崇尚的政治原则称为“道”,认为道是万世不易的永恒法则,在坚持道的前提下,主张统治者应根据政治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局部调节,这就是经、权和更化的思想,这可以说是汉代统治阶级政治成熟的体现。

儒家政治理论经过董仲舒的一番加工,更具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调节性,增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应变能力。

董仲舒以神化了的“天”为最高范畴,以天人感应作为基本方法论,以君权神授和天谴论作为主体理论构成,构筑起庞大完整的汉代儒家主张思想体系。

但是,这种理论特点促成了谶纬之学的发展,把政治学说神秘化,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汉中期以后的政治思想,也给后世君主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论证打上了神秘化的印记。

3、王符主张以儒为主、儒法结合王符生活的年代,正值东汉王朝日益腐朽、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的时候。

王符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现了以儒为主、儒法结合的特色。

他既继承了儒家的民本、德化思想,又强调刑罚的重要性。

一方面,他继承了先秦以来儒家“民本”思想,明确提出了“国以民为基”的政治命题;另一方面,他继承了儒家传统的“德治”、“仁政”思想,认为治国必须重德化,是为治国之首务。

同时,他认为,仅有德化是不行的,治“乱国”必须用法治,法令刑罚是维护封建君主制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

王符法治的核心理念是把法、术、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制约,互为补充。

进一步加深了统治者德法并用、儒法相辅的政治理念。

(二)、政治观念的法家化。

1、特点(1)、君臣观的法家化——从相对到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当中皇帝是核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这一政治系统稳定的关键就是要保证皇帝的权威。

“尊君卑臣”是维系以皇帝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这种绝对的君臣观是法家提出的。

汉初儒家思想的法家化首先就表现在君臣观念的根本转变,由先秦儒家相对的君臣观转为绝对化的君臣观——尊君卑臣。

(2)、儒家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法家化——“三纲”的产生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

其与先秦儒家都强调秩序,但有着本质的不同,董将伦常关系绝对化为永恒不变的法则。

“三纲”说的提出表明汉儒为迎合君主专制制度,对先秦儒学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法家化的改造。

当然这种改造并不是赤裸裸地移植法家之学,而是假借“春秋之义”而已。

(3)、法制指导思想的法家化——德主刑辅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自孔子宽猛相济的思想,吸收了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从而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法律指导思想。

突出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

董仲舒为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提出“大德而小刑”的法律原则,用儒家的仁德去代替法家的严刑董仲舒的“德主刑辅”思想,为运用道德教化与刑罚治理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德主刑辅”思想利于统治者打着“圣人之道”的旗帜进行统治,起着为统治的合法性辩护的功能。

援法家的“刑”入儒学的治国之道,使其具备了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2、影响从汉代开始儒家参与并主持法律的制定,儒家思想进而得以在法律上发挥决定作用,以至于儒家思想支配一切古代法典,成为中国古代法的一大特色。

可以说,从董仲舒起,以后的儒家法律思想,已经再也不是孔子和孟子学说的原本状态,而是儒法两家法律观点的混合物。

正是由于法家的政治主张已为儒学所融汇,所以从董仲舒而后,法家就再也没有作为一个与儒家相对立的独立的学派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

而儒学却在皇权的权威、道德原则及治国之道上都为君主专制制度的提供有力的、系统的解释和辩护。

汉武时被定于“一尊”,获得了制度化的地位,成为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支撑。

成为帝王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合法性的不可动摇的制度化的价值系统,两千余年而无所改变。

二、魏晋玄学的特点及作用魏晋玄学是以老庄学说解释、论证儒家礼法名教,以儒为主,儒道结合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

秦汉儒道争雄之局至魏晋遂转变而为儒微道盛之局,一是由于儒学本身的迅速退化,二是提倡者的久而生厌。

玄学思潮在魏晋时期的兴起,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极有影响,可以说是继两汉之后政治哲学发展的一次大转变。

玄学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玄学是玄学的开创期(即所谓“贵无”的时期),其次是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时期,往后是以裴頠为代表的由“贵无”转向“崇有”的时期,最后是以郭象为代表的永嘉时期(即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魏晋玄学讨论的中心问题。

或主张“名教出于自然”(王弼)、“名教即自然”;而“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则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命题。

魏晋时期,在政治思想上,按其消极程度的深浅,可分为无为与无君两派。

无为派认政治制度为自然变化之产物,故主张有君为必要,而取无为之治术。

然而,既已无为,何用有君?故另一派人则更进一步,发为无君之论,其中以鲍敬言之说前无古人而最为激切,可谓魏晋时期反政治思想最极端之表示。

至此,秦汉数百年尊君之传统思想,遂遭遇空前之抨击。

其后,反礼教运动与反专制思潮汇合,演化而为一种以放浪人生观为基础的无君论,《列子》一书是其最重要的文献,亦是魏晋颓废思想的代表或极致。

三、唐时期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及作用唐代儒家足为专制天下之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愈。

为了同佛教和佛教思想对抗以实现彻底的反佛倡儒,韩愈在借鉴佛、道二教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以排佛倡儒为主旨的道统学说。

韩愈建立道统学说的的主要目的在于阐扬儒家的纲常明教,以儒家学说代替佛、道教义。

它表明儒家开始自觉以“道”来概括统辖自己的学说体系,这是儒家思想面向实际的新发展。

韩愈指出,儒家之道与释老之道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儒家之道不仅仅止于道德自觉的层面,不仅仅是一种内心的境界,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

所谓仁存于内,义见乎行,心和行的统一才是道的全部。

释老之道无补于国家社稷,而儒家之道则是道德与政治一体化的最高原则。

这样,韩愈在反对释老之道的同时,极大地强化了以儒家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

唐代另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是柳宗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