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课件(原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第三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1)原始社会:物物交换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 (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4)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
①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 著名都会形成。如齐户的 副业
自己消费和
交税;剩余 剩余部分
出售
出售
后艰
来 难 民间私人
居经 上营
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 流通
三: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三: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⑴历史悠久、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世界 ⑵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⑶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 ⑷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南移; ⑸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发展一直受农业发
展的制约; ⑹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式并存; ⑺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
时代。
高考演练:
1、(2008年山东能力测试,59)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 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 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 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的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有关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起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第二专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试说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
第一讲:中国的农业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一)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生产农具的革新——石器木器和刀耕火种、铁农 具和牛耕。
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石器、木器、耒耜; 文明时代(西周):青铜器出现(少用),耒耜(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汉代:犁壁, 唐朝:曲辕犁 标志中国传统步犁 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三国时期——马均的翻车,唐朝——筒车
古代耕种机械—耒耜
耜
耒
中央2套《鉴宝》栏目展示过的战国铁农具
战国八件铁农具分别是: 铁锸、犁、铲、铁犁铧冠、锛、斧、钁、镢头。
当堂演练:
1.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 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 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这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小农经济之下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战国后期“重农抑商”政策被人民接受 C.农民深受地主新兴地主阶级的压迫,生活困苦 D.农业的发展有力支持了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2、.纺织业:
(1) 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① 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 ②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 “丝国” ④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⑤ 明清进入鼎盛时期 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明代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
4.货币的发展: 贝——秦半两钱——汉代五铢钱——唐高祖开元通宝——宋
代出现了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的白银使用广泛(自唐以 后大都以通宝为范式,都是圆形方孔钱)
总结: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城市功能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城市 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5、古代商业特点:
(1)起源较早; (2) 商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繁荣; (3) 从发展趋势上,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渐弱; (4)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5) 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减少; (6) 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始终是自然经
3.耕作方式的进步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
男耕女织式经营 (自耕农经济出现)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
始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 ②私田出现;鲁国等税制改革。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二:手工业经营方式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1、时间:西周到明前期。 2、特点:官府统一管理、资金雄厚、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技艺高 3、局限:产品不入市场、缺乏竞争、效率低、阻碍手工业进步
2、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于春秋战国,因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曲折。 2、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后期,产生 资~萌芽。
西汉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
发明:东汉毕岚
改进:三国马钧
唐宋时期 筒车
生产工具变化和耕作方式变化说明和认识: 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上古: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 两汉:治理黄河 (东汉 王景) 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西域)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08北京)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 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 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 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
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存进了在黄河流 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 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 度的朝代有
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 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 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 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与子孙以偿债者。 • 材料三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 破棉袄。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3、家庭手工业: 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稳定封建经济,另一方面阻碍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附:古代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对比
经营形态
官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特点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素历 称史 发悠
政府直接 经营、集中
武器等军用 品、官府贵 不在市场
达 久 大作坊
族生活用品 流通
(2.)棉纺技术: ①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
车 ③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④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陶器(白陶、黑陶、彩陶) (2)商:原始瓷器 (3)东汉:青瓷 (4)南北朝:白瓷 (5)唐:南青北白,制瓷成为主要部门(邢白越青) (6)宋: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7)元:青花、釉里红,进入彩瓷时期 (8)明:斗彩、五彩 (9)清:粉彩、珐琅彩
济的补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高考训练
1.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 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 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形成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1)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 (2) 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4、土地兼并 (1)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看待: A、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 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B、土地兼并促使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即导致租佃关系日趋 普遍化; C、土地兼并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和 生活,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D、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不利于 国家的统治。
出,尤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知识扩展: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 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 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 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 你的看法和建议。
思路提示: 1.精耕细作与现代农业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5、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P9 内容: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
租佃契约形式形成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发展情况: A、战国开始产生;汉代时比较普遍 B、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在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发展趋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运、河运发达。
(3)明清时期: 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
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作物商品化;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原因: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3.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
(1)从周至唐:坊市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 (2)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农耕经济哪些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方式落后;封 闭、保守、分散,排斥商品经济;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 主要承担着;小农经济脆弱,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打击; 农民生活标准低,容易满足,缺乏进取精神。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农耕经济最基本 的生产资料是什么?扩大农业生产的基本途径有 哪些?
2.发展和高峰
(1)隋唐: 表现: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 (其它版本: 农村集贸市场,柜坊与飞钱,市、坊分开) 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
(2)宋元: 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表现: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
作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3)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
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 (4)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土地兼并
严重。 • (5)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日益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B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4.(09年海南卷)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 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 主要的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土地。
扩大耕地面积
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第二讲:中国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成就:
1、冶金业
(1)从二里头文化(夏)到春秋:青铜时代 青铜文明 (2)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块炼钢。 (3)南北朝:发明了灌钢法。 (4)冶铁燃料的进步
①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②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③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 ④明朝:流行开来
2. (09年江苏卷)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 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 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 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C
3.(09年广东卷B)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
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 局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