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湖广会馆木构件表面保护方法的科学性与专业化探索

合集下载

近历史文物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浅析

近历史文物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浅析

近历史文物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浅析摘要:地处重庆市渝中区的解放东西路拓宽改造项目为老旧城区改造项目,渝中区是一处老旧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项目施工的F匝道临近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湖广会馆”,且在项目雨污管网沟槽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位于地下的宋代古城墙。

由于项目周边同时存在不同年代的地上地下文物建筑物,情况较为复杂。

在本项目明挖隧道及雨污管网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基坑的稳定安全避免对周边文物造成破坏,对基坑的支护方式及开挖方式进行比选,将工程施工对周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解放东路,市政工程,基坑支护及开挖,文物保护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渝中老城区,沿线同时存在不同年代的地上地下文物建筑物。

但施工期间,周边文物建筑构筑物保持完好。

这段道路拓宽改造的范围是解放东西路的四方街至打铜街一段。

这整条道路路线长大约760米长。

包括新建E、F匝道(连接连两江隧道)。

其中E匝道起于两江桥隧道内,止于解放东路,全长约为187米,为次干路,设计速度30 km/h。

匝道F线起于解放东路,止于两江桥隧道内,全长约为405米。

F匝道、E匝道均为明挖隧道施工方式,主线道路施工设及到现场雨污沟槽基坑开挖,具体位置见下图。

项目施工的F匝道临近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湖广会馆”,且在项目雨污管网沟槽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位于地下的明代古城墙。

我们针对现场位置,施工形式的不同使用了不同的基坑支护及开挖方式,保证基坑的稳定安全避免对周边文物造成破坏,将工程施工对周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图1 解放东西路拓宽改造工程总平面图2.临近文物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2.1临近湖广会馆F匝道明挖深基坑开挖支护项目F匝道为明挖隧道,最深基坑开挖深度达19米,其中F匝道道路桩号FK0+163.884~FK0+235.173道路右侧临近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湖广会馆”,无放坡开挖条件。

该段基坑支护开挖施工需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建筑物构筑物不会因为施工遭到破坏。

浅析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法

浅析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法

浅析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法【摘要】中国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洗礼,有些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木材料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劣化。

加之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一些古建筑的保管使用不当,更加速了这一劣化的进程。

本文主要以泉州威远楼为例,从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出发,以坚持古建筑保护为基本原则,探讨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法。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修缮;保护【中图分类号】TU7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027-02威远楼座落位于泉州市区北端,在宋郡衙、清提督衙前。

关于威远楼始建年代众说不一,民间相传五代王审知建立闽国后,就开始在泉州州治前建双阙(瞭望防卫楼),下垒石如城,或许就是威远楼最早的雏形。

那时,威远楼是泉州城的城标,不少国外航海旅行家的游记有它的记载。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间,因耿精忠之乱时威远楼部份遭毁,但即以重修,仍以“威远楼”。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威远楼又遭火焚毁失,于翌年重建。

由于乱世缺少善护,威远楼逐渐倒塌,迄民国十四年(1925年)北洋军阀孔照同用泉州地方绅士林骥罚款又一次对威远楼进行修护,当时晋江县国民党部设于威远楼。

抗日战争期间,晋江县抗敌后援会一度在此楼办公。

1959年春,泉州市政府接受文化部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古建筑专家杜仙洲的建议,决定拨款全面修复威远楼,1969劫难,1989年泉州市政府组织重建一座历史名楼——威远楼,同时得到了海内外泉州乡亲对重建威远楼积极响应和捐助,使这座千年文物胜迹“威远楼”重光展现至今。

1.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和现状威远楼是座典型的仿唐宋年间闽南古建筑七开间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厅屋,分上下二层楼阁式造型,翘脊瓦简,雕梁画栋,整幢城楼景观古朴宏伟。

威远楼整体建筑结构以木结构体系为主。

木结构建筑的优点有很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木材质轻,易加工,规格统一,建造灵活,形式多样,木材有适宜的强度和弹性,抗震性好。

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施工的探索与研究

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施工的探索与研究

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施工的探索与研究发表时间:2018-08-29T15:27:50.9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刘勇[导读] 整个建筑由英国建筑师道达尔(Dowdall)于1904年设计完成,并由法商上海建筑公司于1906年开始至1910年10月22日建造完工。

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 200030摘要: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是主要是排除存在的结构安全隐患,消除持续性损严重害文物的因素,尽最大限度保留文物的原真性和历史性。

修缮施工遵循原材质、原工艺、原式样的原则,做到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留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原工艺、原材质、原式样、修旧如旧一、工程背景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58号。

整个建筑由英国建筑师道达尔(Dowdall)于1904年设计完成,并由法商上海建筑公司于1906年开始至1910年10月22日建造完工。

建筑风格为哥特式,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母为天主之母堂”。

徐家汇天主堂于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保护性修缮主要是针对教堂屋顶由于常年失修造成屋顶漏水严重,部分木屋架腐蚀,顶棚脱落,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外墙清水红砖局部严重腐蚀,部分墙体受寄生植物根系影响,开裂倾斜。

外墙滴水兽、线条等石材构建缺失、风化。

塔楼外立面石板瓦脱落和表面严重污损。

木质外门窗油漆剥落,木质腐烂变形,五金件腐烂缺失、内部墙面粉刷受渗漏水影响,发霉脱落,木质楼梯受白蚁咬噬,构建腐蚀、断裂。

教堂大厅地面混凝土地坪开裂缺失等几大方面进行一次系统修缮。

二、修缮实施方案的和优化在修缮工作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征求了文物保护专家和教堂老员工意见和建议,收集教堂老建筑的构建样品和照片资料,综合各方意见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会等形式,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提炼了教堂修缮方案实施的六大原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活化实践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活化实践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保护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法律法规不
完善
机遇:国家政策支持、重庆城市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创新与实践
创新:保护思路创新、利用方式创新、科技手段创新
实践: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实践、非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实践、国际交流TCHING
引入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历史建筑保护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保护水平
04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展望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01
保护与利用并重:实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良性循环
02
多元化利用:探索历史建筑在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领域的利用
03
科技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历史建筑保护水平
• 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历史建筑价值认识不足
• 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工程资金需求大,财政投入有限
• 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法规滞后,执行力度不够
重庆历史建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庆历史建筑利用现状
• 旅游开发:部分建筑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 文化创意产业:部分建筑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 社区公共设施:部分建筑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
• 科技价值:体现古代建筑技术的进步
03
重庆历史建筑的类型
• 民居:如吊脚楼、四合院等
• 宗教建筑:如寺庙、教堂等
• 园林建筑:如庄园、花园等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现状
• 文物保护单位:有较好的保护措施
• 非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不足,部分建筑破损严重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 利用方式:文化演出、展览

从重庆湖广会馆管窥山城会馆园林特征①-西南大学期刊社

从重庆湖广会馆管窥山城会馆园林特征①-西南大学期刊社

第36卷第3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6月V o l.36N o.3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J u n.2011文章编号:10005471(2011)03020606从重庆湖广会馆管窥山城会馆园林特征①孙春红,魏勇军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8摘要:以重庆湖广会馆为例,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会馆园林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从相地选址㊁环境特征两个层面进行探究,以摸清会馆园林与中国古典主流园林类型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山城会馆园林的特征,进而挖掘我国这一特有的园林文化及对现代商务会所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会馆园林;湖广会馆;特征;山城中图分类号:T U986.1文献标志码:A一般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㊁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㊁私家园林㊁寺观园林.此3种类型园林的形成及演进受到了众多园林学者的极大关注,而反映我国宗族制度㊁社会变迁㊁团队意识文化的会馆园林却 门庭冷落 .究其原因:会馆园林在我国封建时代作为一个园林类型其本身尚未成熟,还不具备鲜明的类型特征,不能代表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笔者认为,明清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全国各大都市和工商城镇,会馆无不兴盛,会馆园林相继产生,一时蔚然成风.清末,会馆园林走向衰落,但其独特的园林形制记录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变迁,不失为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1会馆园林的概念会馆又称公所,是一种客居㊁流寓外乡的官吏㊁商人或迁徙的移民群体为共同利益需要而建立的以地域同乡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形式.据‘辞海“,会馆最早见于明代,大体可以上溯到明代的永乐年间,安徽芜湖籍人㊁工部主事俞漠在北京设置芜湖会馆,专供寓京同乡官绅聚会[1].至清代会馆最为盛行,诸如商业会馆㊁行业会馆㊁官绅会馆㊁移民会馆风起云涌,蔚成大观.各种会馆或大或小,或孤室衰颓,或高屋华构,其 祀神㊁合乐㊁义举㊁公约 的主题都是相通的.神灵崇拜为会馆树立了集体象征和精神纽带;合乐为流寓人士提供了聚会和娱乐空间;义举则不仅为生者在身处逆境时由此解脱,更注重给死者创造暂厝㊁归葬的条件;公约则要求会员遵循规章制度,维护集体利益,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2].会馆在满足其实用功能之外,也追求环境的园林化.什么是会馆园林?至今,园林学界还没有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这样阐释:明清时代,同乡人在外籍为满足寻找乡情依托的需要,由集体筹资兴建,通过建筑营构㊁筑山理水㊁花木栽植等手段而塑造的供同乡人祀神㊁聚会㊁娱乐的境域.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筑群依山就势,坐落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之渝中半①收稿日期:20100831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科研项目(Y2009S K63)资助.作者简介:孙春红(1983),男,河南焦作人,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与景观生态研究.图1 禹王宫岛上,占地1万多平方米,包括禹王宫㊁齐安公所㊁广东公所3部分.禹王宫为两湖(湖北㊁湖南)士商集资所建,由于两湖之地江水之患尤甚,两湖人久有信奉大禹的风俗,故修禹王宫于滨江处以取镇水之意(图1).齐安公所是由湖北黄州商人集资修建的府会馆, 齐安公所 考其名与黄州的历史有关,黄州隋唐时称齐安,清代黄州人士在重庆修建的会馆仍称 齐安公所 ,透露出一种对家乡古老历史的推崇和缅怀(图2).广东公所处于建筑群的最高位置,牌楼正中门额上阳刻的 南岭观瞻 四个篆字表明了籍属广东(图3).这些会馆建筑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国内实属罕见,为研究中国会馆园林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图2 齐安公所图3 广东公所2 相地探究园林相地,‘园冶“有云: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虽邻近俗,门掩无哗[3],道出了中国人追求美的环境心理.与皇家园林追求 囊括四海,包举宇内 ㊁私家园林追求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㊁寺观园林追求 纯化心灵,体性悟道 的择地观相比,会馆园林的相地选址呈现出自己固有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来理解:2.1 便利的交通明末清初,巴蜀大地蒙受多年的兵乱㊁灾荒,致整个四川 土著仅十之一二 [4].为恢复生产,清政府下诏 湖广填四川 .移民从长江水路进川,第一站到达川东,即现在三峡库区一线,少部分移民在这一地区各县择地落业,大部分则沿江再上到达重庆,这部分移民中或落户重庆,或经嘉陵江㊁沱江㊁涪江㊁渠江上行到南充㊁内江㊁遂宁㊁广安等州县落业,或走旱路上重庆至成都的官道,沿途插占为业[5].无疑,这次移民潮中,重庆成了中转站.中途到达重庆的移民迫切需要食宿㊁医疗㊁排解纠纷等服务,在陌生的重庆,靠近朝天门码头(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㊁东水门码头(长江北岸)这一交通枢纽处的湖广会馆为移民送来了家乡的温暖.因此会馆的选址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区域,湖广会馆如此,重庆城其他会馆诸如陕西会馆㊁702第3期 孙春红,等:从重庆湖广会馆管窥山城会馆园林特征福建会馆㊁江西会馆㊁江南会馆㊁山西会馆㊁浙江会馆也如出一辙(现已不复存在).再者,湖广会馆的重要机构 麻乡约 这一组织也必需便利的交通. 麻 ,表示湖北麻城, 乡约,是当时负责调解乡里纠纷㊁为乡民邮送信件及包裹的人员.后期 麻乡约 逐渐演变为专业客运㊁货运㊁送信的民间帮派组织,整个西南至京㊁津㊁湖㊁广㊁滇缅㊁滇粤道上的客货运输业务和信汇业务,几乎全被该组织包揽[5].这与长江㊁嘉陵江便利的水上交通是分不开的.2.2 理想的风水模式风水术在我国明清时期日臻完善,左右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兴盛于明清的会馆园林难免受其影响.相地之初,先对气候㊁地质㊁地貌㊁生态㊁景观等各种建筑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判,后加之一些技术对某些禁忌进行处理.有些内容今天看来好似带着迷信色彩,却折射出古时候人们对理想园林环境的向往.重庆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炎热少风,冬季潮冷寡日照的气候特点,因此山城重庆理想的建筑环境应该是冬季北面有山峦作为挡风屏障,南面能够接受更多阳光,夏季能够迎接两江(长江㊁嘉陵江)江面的凉风(图4).重庆湖广会馆所相之地正是图中之风水宝地,即渝中半岛南坡,长江北岸之缓坡地带.图4 重庆长江北岸生态条件分析重庆长江滨江路一带满足以上环境条件的地段有多处,比如黄沙溪㊁玫瑰湾等,而会馆园林独选东水门一带,则还有其另外的原因.会馆园林生活用水量大,选址要求接近水源,近水源处也往往存在着水患,为避水患,相地应选择在河岸的凸起段,称为 汭 位[6].这不仅可避开河流冲刷,还因沉积缘故使园林基地逐年扩展,可用之地增多.相反河岸凹入段被称为 反弓水 ,是选址中的大忌.长江滨江路一带的黄沙溪㊁玫瑰湾等地正因处于 反弓水 带而被 搁置,湖广会馆园林所相东水门一带则兼备了以上气候㊁水利等良好的环境条件.此外, 气 在中国文化中运用广泛[7],我国堪舆术强调择地既要内乘生气,又要外接堂气,正所谓 藏风得水 方能 山发人丁,财源不断 .因此 风水宝地 除了要具备 龙脉 ,还应有水口山来锁闭水口以聚财.然而,这种环境并不是随处可得的,当不能取得这种理想的环境时,人们就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从意念心理上获得某种补偿.例如重庆湖广会馆中齐安公所的生动遒劲的封火山墙犹如两条巨龙从园林地势较高处直抵长江寓意 巨龙锁大江 .再者,会馆东部即园林水口处当年所建的文星阁(现已不存),一方面是镇锁水口以利聚财,另一方面也是寓寄美好期望[8].3 园林环境特征分析3.1 园林风格会馆园林风格不同于传统的皇家园林㊁私家园林㊁寺观园林,重庆山城会馆园林诸如陕西会馆㊁福建会馆㊁江西会馆㊁江南会馆㊁山西会馆㊁浙江会馆普遍呈现出 祈富贵㊁求繁荣㊁笃乡情 的风格态势.这与皇家园林的 富贵 截然不同,皇家园林往往规模宏大㊁富丽堂皇,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会馆园林的 富贵 则多是为了 讲排场 ㊁ 要面子 .明清的社会变迁导致的移民风潮几乎席卷了农㊁工㊁儒各个阶层,求生㊁求利㊁求富成为移民者的一般心理需求.这种社会心理映射到了园林的建置上,园林几近成了炫耀同乡财富与实力的物质载体.山城重庆的八省会馆园林山门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建置在长江码头显眼处,而且座座高耸挺拔,飞檐翘角,金碧辉煌,足见其豪华.同时,会馆庭院也无不折射出 富贵㊁繁荣 的园林氛围.以湖广会馆的禹王宫为例,建筑综合运用了悬山㊁硬山㊁卷棚㊁歇山等丰富多样的传统屋顶形式,亭㊁台㊁楼㊁阁㊁殿宇㊁回廊等多种建筑形式,以及 五花 ㊁ 猫拱背 ㊁ 大福水 ㊁ 金形 ㊁ 龙形 等封火山墙形式,创造了不少独特的艺术形象.尤其那动感强烈的 龙形 封火山墙,直奔长江飞泄,恰似双龙探江饮水,造型蔚为壮观.庭院内高耸80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c n 第36卷图5 极具动感㊁韵律的马头墙云霄的马头墙饰以黄粉做为背景(图5),加上墙角丹桂飘香㊁水池金鱼出没㊁戏楼唱腔悠扬, 富贵㊁繁荣 的园林景象跃然心头.晚清著名诗人赵熙曾用这样的诗句反映昔日重庆会馆园林的繁盛: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 .会馆园林风格的另外一方面是 笃乡情 ,当年建造园林时,工匠们不仅将家乡的建筑材料㊁植物材料运抵重庆,而且把家乡戏也 搬 了过来,这些看得到的视景㊁听得到的声景,将浓浓乡情布满了整个庭院.3.2 空间布置山城会馆园林的空间布置技艺有别于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地形限制,空间布置不可能像江南园林那样自由灵活,但是造园家们结合重庆山地地形,因地制宜以其精湛的造园技艺营造出了平地建园难得的空间美.山城会馆园林打破了传统园林前宅后院的造园模式,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紧密结合,形成了宅中有院,院中有宅的空间特征(图6).3个公所目前只有禹王宫保存最为完整,笔者着重以禹王宫图6 重庆湖广会馆平面图园林庭院为对象对其空间特性进行分析.考虑会馆的 祀神㊁合乐㊁义举㊁公约 等功能,整个会馆一般分为神灵祭祀区㊁议事会客区及生活娱乐区3个分区,建筑空间和园林空间紧紧围绕这些功能进行布置.神灵祭祀区是求神祈福之地,空间氛围严肃紧张,禹王宫大殿气宇轩昂,俨然一派王者风范,令人肃然起敬,是湖广会馆中规模体量最大的建筑.殿前庭院空间广阔,布局严整,四周规则式栽植有象征 繁荣㊁团结 的石榴树,整个园林庭院可容纳200余人共同祭拜.庭院折西是议事会客区,这是同乡解决纠纷,商讨对策的场所,设有会客厅㊁议事厅及休憩庭院,与神灵祭祀区相比,该区园林环境的严肃气氛有所缓和,庭院的布局较为自由,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而且树种有所增加,几株古木高耸云霄,遮天蔽日,树下布有坐凳,为前来办事的同乡提供了暂时休息㊁纳凉的场所,这在火炉重庆显得尤为必要.坐凳周围设有两口精雕细琢的青石水缸,清澈见底,数尾金鱼自由出没,眼前此景顿时消除了同乡的舟车劳顿.从议事会客厅侧道拾级而上便来到了生活娱乐区,这是为远道而来的同乡提供食宿与消遣的场所,设有客房㊁戏楼等建筑及休闲娱乐庭院.严肃紧张的环境特征悄然全无,取而代之的是轻松㊁愉悦的气氛.客房前是一个由回廊围成的庭院,位于地形高处,视线十分开阔,廊内凭栏而立,极目远眺,巍巍南山与浩浩长江尽收眼底,从而打破了高墙深院所带来的空间上的狭闭感(图7).通过庭院东侧的拱形门洞,空间收紧,由看厅和戏楼围合形成的精巧戏院跃然眼前,同乡移民在此可以听到家乡戏的优美唱腔,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由此看来,山城会馆园林庭院确有自己独到的特点,庭院在满足了会馆功能的同时,形成了错落有致㊁节奏感强㊁小中见大等迷人的空间景观效果,可谓 高低俯仰皆成画,前后顾盼景自移 .造园家根据重庆山城地形地貌特点,依山就势,极尽空间建构之能事,充分利用建筑㊁植物围合及地面的上升与下沉形成902第3期 孙春红,等:从重庆湖广会馆管窥山城会馆园林特征空间.通过运用空间的形状㊁大小㊁明暗㊁虚实变化,使空间严肃气氛逐渐退晕,给人带来紧张 舒缓 自由的心理感知.为解决小庭院带来的空间上的闭塞感,借景手法的运用随处可见,包括远借长江㊁南山之景(如禹王宫客房前庭院㊁广东公所之听风阁),近借其他公所的园景,例如齐安公所与广东公所的庭院由一墙体分割开来,墙体上设有一圆形窗洞,不仅解决了采光问题,打破了大面积墙体的单调感,而且两院景观互借,使两个会馆的空间割而不断,相互渗透,意境深远.3.3植物配置会馆植物配置,平面布局上沿袭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依然采用孤植㊁对植㊁群植的手法在庭院内力求营造出 第二自然 .不同的是植物的选择及意境的涵蕴,会馆庭院里,象征文人士大夫脱俗雅致情怀的松㊁竹㊁梅㊁兰㊁菊㊁荷已不见踪迹,石榴㊁榕树㊁桂树㊁玉兰成为特色.石榴花果并丽,被喻为繁荣㊁昌盛㊁和睦㊁团结㊁吉庆的佳兆;其籽粒丰满,多子多福,谓之 榴开百子 ;石榴的榴原作 留 ,故被赋予 留 之意, 送榴传谊 ,成为会馆同乡移民的习俗.湖广会馆禹王宫大殿前庭院广栽石榴,移民拜完大禹后,要将写满祝福的红布条系于石榴树上以祈求幸福.榕寓意 荣 ,象征荣华,桂寓意 贵 ,象征富贵,禹王宫会客厅前对植两棵古榕㊁古桂,象征 荣华富贵 ,昔日湖广移民从故乡带回的小苗,如今已成为参天大树,使整个庭院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图8).如今,树下乘凉的寻根问祖人称这些树荫为 乡荫 .玉兰代表报恩,禹王宫会客厅前庭院西侧群植玉兰,花开白光耀眼,再加上清香阵阵,沁人心脾,使整个会客厅庭院更加清新舒畅.另外,重庆湖广会馆的外环境植物景观也很有特色,因会馆建在山地上,会馆围墙周围留下大量边坡,存在地质安全隐患,聪慧的造园家选择萌根力强的重庆乡土树种黄葛树作为边坡绿化防护材料,同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既解决了地质安全问题,盘根错节的黄葛树根又不失为山城会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自‘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图7远借南山㊁长江之景图8禹王宫庭院绿化山城会馆园林植物配置意蕴深深反映了移民落户重庆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园林里经常进行的 联嘉会 ㊁ 笃乡情 ㊁ 襄义举 与 繁荣昌盛 的石榴㊁ 荣华富贵 的榕桂㊁ 知恩图报 的玉兰等植物寓意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植物配置成为山城会馆园林特征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小结会馆园林与中国古典主流园林相比,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选址上,除像主流园林考虑风水模式外,还兼顾交通因素,要求基地交通便利.空间设置上,打破了主流园林前宅后院的格局,将庙宇形制与四合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受功能或地形限制,庭院空间规模相对较小,上规模的叠山理水少有经营,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互相穿插.植物配置方面,象征隐逸情怀的绿化树种渐被寓意世俗生活题材的植物所代替.会馆园林与古典主流园林虽有差异,毕竟两者同宗同源,依然保有天人合一㊁神仙思想㊁君子比德㊁山水审美意识等相通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风景式园林体系.此外,今之商务会所与昔之会馆一脉相承,虽世殊事异,会馆所倡导的 祀神 ㊁ 义举 ㊁ 公约 ㊁ 合乐 等精神内核,对现代商务谈判㊁合作及企业社01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x b b j b.s w u.c n第36卷会责任感方面都有一定启迪意义,会馆园林亦将对现代商务会所的园林景观设计产生意义.参考文献:[1]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31.[2] 王日根.中国会馆史[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29.[3] 赵 农.园冶图说[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49.[4] 黄权生,杨光华.四川移民地名与 湖广填四川 四川移民地名空间分布和移民的省籍比例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3):111-118.[5] 何智亚.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51.[6]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19.[7] 秦学颀.论中国文化中的神秘主义[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3):110-115.[8] 李仲谋.徽州文化综览[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72.A n a l ys i s o f t h eF e a t u r e s o fG u i l dH a l lG a r d e n s i n t h eM o u n t a i nC i t y C h o n g q i n gW i t hH u g u a n g G u i l dH a l l a s a nE x a m pl e S U NC h u n -h o n g , W E IY o n g -j u n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a n dS c i e n c e ,Y o n g c h u a nC h o n g q i n g 40216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W i t hC h o n g q i n g H u g u a n g G u i l dH a l l a s a ne x a m p l e ,t h i s p a p e r a t t e m p t s t om a k e a c o n c e pt u a l d e f i n i t i o no f g u i l dh a l l g a r d e n s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w o r ko f p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c h e r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t u d y of l o c a t i o n s e l e c t i o n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e a t u r e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t h e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g u i l dh a l l g a r d e n s a n d t h em ai n t y p e s o f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 g a r d e n s a r ed i s c u s s e ds oa s t oe x c a v a t e t h eu n i qu e g a r d e n c u l t u r e o f o u r c o u n t r y a n d p r o v i d eu s e f u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no fm o d e r nb u s i n e s s c l u b s .K e y w o r d s :g u i l dh a l l g a r d e n ;H u g u a n g G u i l dH a l l ;f e a t u r e ;m o u n t a i n o u s c i t y 责任编辑 欧 宾112第3期 孙春红,等:从重庆湖广会馆管窥山城会馆园林特征。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调查与保护郑利平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摘要:木质器具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木质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博物馆里,收藏有各种不同类型、用途的木质文物。

木质文物因其材质为有机生物材料,极易遭受腐朽和虫蛀,在其收藏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注。

本文主要就重庆地区木质文物病害的综合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保养与修复方法,以期对木质文物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馆藏,木质文物,病害,保护木质文物是集建筑、雕刻、彩绘、装饰等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和欣赏价值,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木胎漆器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漆碗和一件朱漆木筒,距今约7000多年[1-2]。

由于木材本身为有机化合物的本质,除易燃外,还很容易腐朽和虫蛀,因此在昆虫、微生物的劣化作用下,木质文物不易达到长久保存。

在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木质文物还很易发生龟裂、变形、弯曲等现象。

木质文物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木质文物在重庆地区占有相当的数量,尤其是三峡工程的实施,重庆地区的大量不可移动的木质结构文物因其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受到了国家更多的关注,如位于三峡淹没区的张飞庙、大昌古镇以及明代古庙、清代民居等一大批古建筑实施了异地重建复原保护,石宝寨也进行了原地科学调研和保护工作。

然而,仍然有大量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木质文物亟需作进一步的调查和保护工作。

本文主要是针对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的病害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法。

1.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的种类重庆地区收藏木质文物的主要有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铜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湖广会馆等。

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藏10多张清末民初的雕花架子床和木雕人物2000余个;铜梁博物馆以收藏匾额为主;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木质文物以匾额和雕花架子床为主,还有其他木质生活用具,数量多、种类较全,是从重庆各个区县征集所得,收藏的木质器具极具代表性。

重庆湖广会馆简介

重庆湖广会馆简介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系广东所、齐安公所、禹王宫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仿古新建筑群的统称,是目前已知全国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会馆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从乾隆道光绪又不断进行了扩建、新建和改建,目前看都的会馆群是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皋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设在仿古新建建筑内,它生动地再现了人类移民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

这次移民运动的过程,对日后川渝地区文化经济生活的影响,在这里,都将——得到解答。

置身于此,犹如回到3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运动中去。

会馆文化专题陈列是对川渝地区众多移民会馆的一次深刻解读。

会馆的由来、会馆的只能、会馆的建筑、会馆的信仰、会馆的活动,一俟铺陈,有如一段华美的丝绸,令后人叹为观止。

前面是长江滚滚东逝,后面是300多年沉默的建筑,在静静的伫立中,那些曾经的斑驳烟云,曾经的夺目辉煌,曾经唱不完的繁华、道不尽的沧桑,都在今天,迤逦走来。

关于会馆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

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

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

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

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

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与修复研究.pdf

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与修复研究.pdf

摘要重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迹众多。

随着近年来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重庆的文物保护工作陆续展开。

湖广会馆保护修复项目就是重庆对文物建筑保护进行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实践。

会馆在重庆明清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生活、文化方面都对重庆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重庆湖广会馆就是重庆古会馆建筑的遗存,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会馆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也显现出了极高的成就。

在当代,人们还关注文物建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挖掘其潜在的社会价值。

可以看出重庆湖广会馆无论是在增强本地人们的归属感、提升城市形象还是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其现状不佳,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修复迫在眉睫。

对湖广会馆保护修复原则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目前国内外保护修复理念发展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从目前国际保护修复理念的发展来看,已经形成了对文物建筑价值认识的初步共识,并且将真实性作为保护修复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价值取向在保护修复中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

从国内来看,目前保护修复的理念已经开始同国际接轨。

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理论的发展和湖广会馆的现状及价值评估,确定了保护修复原则和保护修复技术等相关问题。

以确保有效地对湖广会馆的实践进行指导,使湖广会馆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得到真实、全面的保存。

保护修复的原则必须经过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湖广会馆的实践就是对保护修复原则本土化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从真实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真实性的主要属性及其影响因素和可识别性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应对策。

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湖广会馆保护修复的实践,揭示出此项工作对真实性原则本土化的积极探索。

保护修复原则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保护修复的技术水平。

理念的变化必定会对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在湖广会馆建筑的保护修复中,在采用我国传统的保护修复技术进行修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新技术的尝试。

特别是对于木构建筑表面保护技术的探索是新观念要求下对新技术进行探索的重要实践。

木质古建筑保护原则及修复措施探究

木质古建筑保护原则及修复措施探究

木质古建筑保护原则及修复措施探究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众多,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古建筑是体现我国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就木质古建筑保护原则及修复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修复;3D扫描;消防安全引言生态建筑的发展不仅能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能够有力促进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研究挖掘中国传统建筑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学习古建筑中对建筑物理,建筑节能,生态保护,从而提炼总结,应用到现代建筑之中,指导建筑设计与建设。

更好地做到节能、低碳、绿色,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与修复木结构古建筑的原则保护古建筑的根本是保护古建筑本体,保护它的结构、样式、构件质地以及修筑或制作工艺,拯救和延长木结构古建筑存留时间。

其保护与修复可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修复的可逆性。

木结构古建筑修复过程中可变因素很多,需小心谨慎。

为了不破坏原建筑结构,需要保证修复错误可以进行修改。

保证修复的可逆性有利于保护木结构古建筑,改进修复方式。

2)保证安全性。

木结构古建筑年代久远,许多木结构古建筑由于历经的时间过长,本身的结构或承重性可能会发生变化,材料可能发生腐蚀、变形或者老化,修复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木结构古建筑修复的前提是要检查其本身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能否直接进行修复,是否需要借助外力、外物对修复作辅助。

在保证木结构古建筑修复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修复人员的安全。

木结构古建筑修复完成后,要整体检查建筑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修复是否影响到周边建筑物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3)保持原有面貌。

在保护与修复中,要保持木结构古建筑原有的风格面貌,对建筑上的花纹、涂料、受力承载方式和建筑特点等要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尽可能保留古建筑原有的包浆。

许多建筑存留至今已经非常脆弱,在做卫生清洁时,做到细微清洁,以免破坏古建筑。

修复时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材料,减少新材料的添加,修复时还应还原木结构古建筑建造时使用的技术,在对建筑零件的复制和替换时,要最大可能还原根本。

渝中区优秀老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

渝中区优秀老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

渝中区优秀老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温跃力【摘要】优秀老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世界性的大难题,本研究结合重庆市渝中区优秀老建筑的具体实际情况,充分考量母城文化的底蕴文脉,客观分析优秀老建筑面临的不同处境,有针对性的探索一条可持续运转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机制.【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19【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研究【作者】温跃力【作者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7最近,渝中区规划分局动员了全分局的力量,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调研工作,通过摸底排查,重点现场踏勘楼龄在25年以上的优秀老建筑,并邀请市规划局名城处及何智亚和重庆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点评,积累了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影像资料,为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 充分挖掘优秀老建筑的潜能,探寻其保护和活化利用的运行机制今年是重庆市的“城市提升”年,全面提升重庆的城市品质成为当务之急。

渝中区历史文化遗产全市数量最多、密度最大、价值最高,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8处,占全市32%;市级重点文物47处,占全市17%;抗战文物占全市26%。

除了已经评级挂牌保护的以外,渝中区还有大量各个时期的优秀老建筑,养在深闺无人识,任凭雨打风吹,逐渐凋落衰败,自生自灭,即影响了渝中区的城市形象,又浪费了渝中区最宝贵的土地资源。

保护好渝中区的优秀老建筑,就是保住了渝中区最珍贵的历史文脉资源;活化利用好渝中区的优秀老建筑,就是实现了其价值的重现;就是强化了渝中区的核心功能。

2 活化利用好渝中区的优秀老建筑,实现其价值的重现由于长期缺乏符合现实需求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渝中区的优秀老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面临严峻的困难,迫切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具备可操作性的专项课题研究。

随着城市的不断长高长大,渝中区的一些优秀老建筑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也黯然失色,失去往日风采,不再被人关注。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范文(3篇)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范文(3篇)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范文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庙,是广东公所、齐安公所、禹王宫等古建筑群的统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是当年湖北、湖南在渝商人的聚会之所。

会馆内的戏楼戏台中,拥有精美的环楼木雕,非常精美,值得一看。

历史上的重庆贸易发达,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进入,各地商人纷纷在重庆开设会馆,昔日重庆有著名的八省会馆之说。

其中建筑最宏伟气派的要数财力雄厚的湖广会馆和江西会馆。

这两大会馆和相毗邻的广东会馆都在商业集中繁华的下半城的东水门内,形成庞大的建筑群,现今合称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建筑中的浮雕镂雕十分精湛,特别是在禹王宫、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内的戏楼中,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每个故事旁边都刻有寓意福气的蝙蝠、花草、瑞兽等。

会馆内还设有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它馆内再现了人类移民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

这次移民运动的过程,对日后川渝地区文化经济生活的影响。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范文(2)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湖广会馆,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令人敬畏的文化建筑。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中国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上,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物,被誉为“巴渝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重庆湖广会馆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广东、湖南、广西三省的海外华侨共同捐资修建。

会馆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23平方米。

重庆湖广会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重庆湖广会馆的整体建筑风格融合了巴渝风情与湖广文化,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结合了巴渝民居的特点。

会馆的大门采用了仿木结构,红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正门处的额枋上刻有几个大字:“湖广会馆”和“一切恶劣行为皆不得入内”,以及会馆的创办历史等内容,充分展示了湖广会馆的重要地位和独特文化。

进入会馆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古色古香、保留完整的典型巴渝民居建筑。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模版(3篇)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模版(3篇)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模版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系广东公所、齐安公所、禹王宫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仿古新建筑群的统称,是目前已知全国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会馆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从乾隆到光绪又不断进行了扩建、新建和改建,目前看到的会馆群是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距今已有近3____年历史,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作为具有地缘性质的帮会机构,会馆的主要职能是联络乡情,以壮乡威。

所以,它既是同乡之人祭祀故地名神、演出故乡戏曲的聚会之所,又是同乡之人抵御外侮、互相帮扶的重要组织。

重庆湖广会馆的导游词模版(2)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湖广会馆!在这里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湖广会馆的历史、建筑特点、文化内涵以及重要展览等内容。

请大家跟随我一同游览湖广会馆,领略其独特之美。

一、历史沿革:重庆湖广会馆建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原为湖广总督蒋康书院,是蒋经国的父亲蒋介石所毕业的学校。

后来,经过多次修缮与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现今的湖广会馆是一座以湖北、湖南两省命名的纪念性建筑,是重庆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特点:湖广会馆为仿古建筑风格,整体以青砖灰瓦为主,采用传统彩画工艺进行装饰,外观古朴典雅。

湖广会馆共分为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大门朝东,布局严谨有序。

会馆内部建筑各楼层以木结构为主,分为中南、北两部分。

北部为展览区,展示了湖广会馆的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

中南部则为宴会与演出区,开放式的布局,体现了湖广会馆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三、文化内涵:湖广会馆作为重庆近代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俗文化。

自建成以来,湖广会馆一直是湖北、湖南在重庆的会谈、交流和庆典的重要场所。

这里举办过各种重大活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四、重要展览:湖广会馆内有众多展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广名人与重庆近代历史展览》。

影——重庆“湖广会馆”文化内涵三题

影——重庆“湖广会馆”文化内涵三题

隧坳留醛_EcⅦ。

sⅫY移民社会的缩影一重庆“湖广会馆,,文化内涵三题Ep什omeofimmigra十ionSocie十y——_Thecu什uraIim|ica竹on。

fch。

ngQingHuGuongAssembIyHal璇GuoXuanu_圜芒誊号TL098’支雕标’呀i^文蕈橱号1003—739×、2002加1—0071—0,l摘要孩叉试图通过蚓B1)^]广会馆为代最旷荤厌古舍l官群的个票分扩T口E[墩研究。

提匕白天重历宁期湖厂移民的建筑实I三探寻穆民{【会舢地域文化的大自g合耳建筑上旷反蛱.分扩以舍馆戏台五物质形态的f也方戏曲文‘E在夏化整合口曲作用。

关键词{£民社冀硼广会俯会lR群会馆戏台AbstractBasedontheresearchofoncienlcubbuildinasinchongqingwhichoreropresen十edbyHuGuan9HulGuan,theauTh0rtrvfooufr。

rwa『dfheevidence0fpreⅥousmigrotionnChOngQJng,s十udytheblendIngofreaIonalcuIfurewhichIsreflecled【nfhesecubbu『ldjnasandtheroe十hatlocaIoDeracuItureDbvedhth_scuIfureb|endinaKeywordsMigrationsocietyHuGuangassemblyha_|Clubbui|dngsC】ubsfage作看重庆大学建筑4彰稿!院项士研艽三雠蝙400似5|龋日期200010Oa蹦消时期由于商-饥经济的发展和凡u的迁移.几乎在全蚓各地都m剐了异籍凡士存客居地的同乡聚会场所和T商管到机构・会馆?由十叫川地区物产丰富、舄守难攻^善特殊的地理条件,叉田为曾多次受到战乱的影响导致省内I著唇F己人nt电减,历史卜多次发尘过外省人几人川的传民话动,其fl舰模龋大的就足著名的“湖广垣川…’。

城市遗产视角下的古城墙保护——以重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为例

城市遗产视角下的古城墙保护——以重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历史街区”到“历史地段”,再到“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保护的范围越发扩大,其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这显然是近二十年来全球遗产保护新概念、新思潮影响的结果,提醒我们应该从旧有的纪念碑式的单体保护走向城市环境中的景观保护。

本文以重庆的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为研究主体,基于文献和现场调研展开研究。

对于重庆古城墙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基础的城墙考古调查工作和对城墙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是其他研究的基石[1,2]。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讨论了重庆古城墙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包括从宏观视角入手的价值分析及保护策略[3-6],近年来也有城市更新背景下对城墙保护的再利用的讨论[7,8],甚至有学者具体讨论了来福士对渝中半岛整体的城市文脉的影响[9]。

具体到通远门城墙段,在遗址公园立项后,学界不乏对遗址公园的改造更新的分析[10-13]。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增加对遗址公园2018—2019年修复工作的讨论,并以遗产理论中“建筑遗产干预的基本原则”[14]为工具,分析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具体的保护策略中可识别性原则、可逆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的具体体现。

此外,本研究试图将通远门城墙段放入整个重庆古城墙的框架中,分析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并从遗址公园“纪念碑式”的单体保护出发,讨论重庆古城墙在当下遗产语境中保护与利用的困境及机遇。

1 历史与现状1.1 通远门的历史重庆古城位于渝中半岛,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东南北三面临水,仅西边接陆地。

渝中半岛地形复杂,古人依地势建城,形成了独特的沿江城墙景观,这在我摘要 文章分析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种种策略,认为其是比较成功的城墙保护案例,尤其是对城墙本体的保护,在满足可识别性、可逆性等原则的同时还兼顾了整体视觉上的和谐。

其后,文章分析了遗址公园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并基于重庆古城墙碎片化散布于城市空间的现状,认为渝中半岛现存的古城墙片段应当整体作为城市中的文化景观进行统一的保护与规划。

重庆地区传统建筑修缮原则之原真性原则解读

重庆地区传统建筑修缮原则之原真性原则解读

重庆地区传统建筑修缮原则之原真性原则解读作者:邱小玲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4期摘要: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建筑,有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

重庆地区传统建筑在构造、材料、做法、保护维修方式等方面有其特别之处,在修缮设计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古建筑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本文将以重庆綦江万天宫为例,浅谈重庆地区传统祠庙建筑修缮原则之原真性原则解读。

关键词:传统建筑修缮原则原则解读本文以綦江东溪万天宫为例,从万天宫的选址保护、基本形制与特征、大木构架、油饰彩画等,解读原真性原则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体现,以及其在重庆地区古建筑修缮设计中的运用。

万天宫位于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建于清康熙二年,宫内供奉着川祖,系蜀人会馆。

其规模较大,空间布局舒展,整体风格拙朴。

外山墙采用夯土制作,这在重庆地区会馆建筑中是少有的,因为夯土墙易受风雨等影响而逐渐老化失去强度。

而当地匠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别出心裁地将厢房的屋面翻出山墙,这也是东溪万天宫区别于重庆其他会馆建筑的独有特色。

东溪万天宫反映出重庆早期会馆建筑及当时的建设条件、审美情趣、匠人技术等特点。

一、万天宫的选址保护万天宫坐落在传统街区中间,除了正入口前有一小片空地,其他三面都与建筑或者街道紧紧贴合。

整个建筑依台地而建,大门与戏楼位于第一级台地,拾级而上为厢房和庭院,位于最高台地的是正殿。

由于年久失修,台地的外观已有损坏。

修缮设计中对其地形复原的原真性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上面,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建筑修建在什么地方、与周边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都是有其深厚意义的。

万天宫修缮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恢复其原有地势地形,应通过对此建筑历史沿革的查阅、对建筑现状的测绘以及对当地熟悉此建筑的人群的问卷调查,综合所有的研究结果,对万天宫所在的地形环境进行复原设计。

二、基本形制与特征大殿位于中轴线最东端,厢房位于中轴线两侧,沿中轴线布置有大门、戏楼、厢房、正殿,均不可或缺,形成院落,其中正殿为议事场地。

湖广会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湖广会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摘要湖广会馆是重庆明清时期至今,保存以及修缮较为完整的一个建筑群落。

其形态和空间在建筑美学上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独特的美学特征。

本文将通过分析湖广会馆的选址、院落布局、细部处理等方面,探索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中所蕴含的建筑美学特点。

关键词:湖广会馆建筑美学空间意境审美会馆建筑作为我国封建时代古典建筑中商业型建筑的代表,在中国古代建筑门类中占据着代表性的地位。

明清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全国各大都市和工商城镇中,商会无不兴盛。

会馆作为地方性经济活动的承载体,一时蔚然成风。

清末,会馆建筑乃至整个中国古典建筑走向衰落,但其独特的建筑文化以及建筑形式,仍然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以及封建社会晚期中出现的资产阶级对建筑审美情趣与意境的追求。

所以,会馆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在体现结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独特建筑美学成就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湖广会馆简介会馆又称公所,是一种客居、流寓外乡的官吏、商人或迁徙的移民群体为共同利益需要而建立的以地域同乡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形式.据《辞海》,会馆最早见于明代,大体可以上溯到明代的永乐年间,安徽芜湖籍人、工部主事俞漠在北京设置芜湖会馆,专供寓京同乡官绅聚会.至清代会馆最为盛行,诸如商业会馆、行业会馆、官绅会馆、移民会馆风起云涌,蔚成大观。

重庆湖广会馆作为巴蜀地区古代会馆建筑的代表之一,坐落在渝中区下洪学巷(朝天门附近),修建于明清时期。

当时的重庆就已经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来自外地的商人纷纷在朝天门交易中心码头附近设立会馆。

这一会馆建筑群组是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籍人士的同乡聚会场所和驻渝工商行帮机构所在地,与当时的大规模移民“湖广填四川”密切相关。

移民富商聚居兴建的重庆湖广会馆区域拥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8461平方米。

包括湖广会馆、广东会所、齐安公所等建筑群及4个戏楼,可以说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产物和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表面保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要求。
作 为国际 合 作 项 目。 重 庆湖 广会 馆 保 护 修 复工 程 ” 尝 试 结 合 国 际 保 护 修 复理 念 和
p l ’ o f e s s i o n a l l y b y s e t t i n g u p a s p e c i a l p r o j e c t , l a b o r a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 t e s t s o n s i t e , e f f e c t i v e
应尽 可能 多 地 保 留其 历 史印记 , 使 木 构 件 的真 实性 在 更 多 层 面上 得 以显 现 , 而 传 统
o f t h e s u r f a c e p r o t e c t i o n c a n n o t a d a p t t O t h a t . As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 l ’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p r o i e c t o f Hu g u a n g As s e mb l y Ha l l i n C h o n g q i n g a t t e mp t s t O i mp r o v e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o f H u g u a n g As s e mb l y H a l l i n C h o n g q i n g
o f Hu g u ng a As s e mb l y Ha l l i n Ch o n g q i
摘 要 文 物保 护观 念 的发 展 要 求 木 构
Abs t r ac t :Th e n e w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t h e s u r f a c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r e pr e s e n t e d wi t h t h e
me t h o d s t O d i f f e r e n t d e g r e e s o f d e s q u a ma t i o n a n d d i s e a s e s o f t h e wo o d e n — s t r u c t u r e .
方法, 通过设立专项保护、 引入科 学调查
研 究 以 及 大 量 现 场 实验 , 根 据 构件 类 型
K e y wo r d s : S u r f a c e Pr o t e c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Wo o d e n — s t r u c t u r e Bu i l d i n g s ;S c i e n t i i f c i t y
2 0 1 3 年 第4 期/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0 1 9
重庆湖广会馆木构件表面保护方法的科学性与专业化
探 索*
An Ex p l o r a t i o n o n t h e S c i e n t i i f c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u r f a c e ro P t e c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Wo o d e n —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s u r f a c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t r a di t i o n a l wo o d e n — s t r u c t u r e b u i l d i n g s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 a n d
及 表 面 受损 程 度 进 行 细 分, 同时采 用 不 同
的表 面处理等方法, 推动表面保护向专业
化、 科 学 化 方向 发 展
关键词 传 统 木构建筑的表 面保 护; 科
学性 与 专业化 ; 重 庆 湖 广会 馆保 护 修 复
小构 建筑 表断保 护修复 主要 指对原 木构件现仔 的漆层 、 贴金、 彩I _ _ 等 表f f ; 【 『 层 进 行保护。在我 , 传统 的修复方 式・ f 1 并没有 表嘶保 护这一 概念 , 表面 已l 有 损害 的构 件 通 常被 按照传 统 T 岂进行重作 . 以延 长建筑 寿 命 , 延续传 统 l : 艺。随 着大量传 统 丁 艺的 消失 以及 人们 埘遗 产价 值认 识的不 断拓展 , 我仃 J 逐 渐意 识到 , 保 护原行 构件 的 表面层有 重要意 义 : 一方 面 , 木构件表 面层承载 了大量 的历史信息 和沧桑印迹 , 表皿 保 护 可以使 建 筑 的真实性 在更 多层面上得 以显现 ; 另 一方 面, 表 面层保 护对 于研 究 , l 人传 的传 统工 艺有 不可估 戤的 价值 。曰前,同内已经 丌腮 r表而 保护 的部 分课题 ,
dev e l o pm en t of t h e woode n— s t r u c t ur e pr ot e ct i on c onc e pt a nd t he t r a di t i ona l me t hod
建筑表面保护在延长构件 寿命的同时, 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