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回顾整理——总复习》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内容,在本篇内容中,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对学生进行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巩固之前所学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1.归纳总结各单元所学知识点;2.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2.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1.课前准备:复习前面各单位内容,准备笔和作业本。

2.第一步,铺垫内容:介绍《回顾整理——总复习》的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该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点。

3.第二步,知识点总结:结合教材,对前面各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包括了数学概念、性质、公式的记忆和应用,口算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等,总结方法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或类比抽象的方式进行。

4.第三步,能力综合训练:安排一些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的练习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第四步,课堂讲解:对于学生课堂上未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解答疑问,消除学生的困惑。

6.第五步,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性强的练习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教学方法1.演讲法:在内容总结环节中,采用演讲法让学生逐个介绍自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互动法:在能力综合训练阶段,采用互动式问题解答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方法1.作业评价:批改作业,每错一题扣去相应的分数,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2.出题评价:组织小组出题,并对小组出的题目进行评价,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的题目作为教师布置的作业。

八、教学注意事项1.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随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及时指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4-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复习)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4-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复习)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4-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复习)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和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分数卡片或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分数的表示方法、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大小比较4.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5. 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练习题。

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1. 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当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的分数越大。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2.自主练习第5、7题
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回顾整理——总复习-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回顾整理——总复习-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回顾整理——总复习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程将带领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重点数学概念、运算技巧和问题解决策略。

内容涉及分数、小数的深入理解与运算,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同时包括统计与概率的初步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数学的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学生在处理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时,常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转换错误等问题。

2. 立体几何概念的建立:立体几何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几何模型。

3. 统计与概率的应用:学生在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时,往往难以把握数据的整体特征,对概率的理解也较为肤浅。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统计图表。

-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 实践操作:使用几何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立体几何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分析数据,使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提升: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教学内容的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设计:- 分数与小数的运算规则及其实际应用。

- 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总复习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总复习教案

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正、负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根据位置和方向去确定位置,长方体和正方体,复式统计图等。

总复习是对本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提升。

通过系统、全面地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略,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整个总复习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整理,以问题为载体,展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的联系,突出学习数学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对本册内容的再现,系统和提高。

在整理所学内容的过程中,梳理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学习经验,提高归纳整理能力。

第二部分是综合练习,精心设计了覆盖全册内容的练习题,通过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全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的特点:1.板块式结构,分领域复习。

板块的编写整理部分在呈现形式上用色块区分分出多个板块。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先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又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而且还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重视回顾和整理方法的指导。

回顾整理部分以学生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回顾和整理的线索与思路。

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进行复习,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复习,从而掌握整理与复习知识的方法。

3.注重策略和方法的总结和提升。

本学期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整个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转化、类推、观察、实验、比较、猜想、验证……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的强化和提升,成为本课的总复习的一个亮点。

■教学目标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建构知识体系。

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生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能力,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回顾整理——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回顾整理分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关于分数的内容,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分数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分数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对分数知识的理解,深化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深化分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1.自由回顾,激发兴趣。

师:还记得本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分数知识吗?我们先来看看这几道题。

(课件出示下面3道题。

)(1)把7个同样大小的面包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些面包的( )( ),分得( )( )个面包。

(2)( )个71是57;711是( )个111。

(3)0.75=3( )=( )24=15( )=1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说这些题用到了哪些分数知识? 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分数知识?(学生可能还会提到分数的大小比较、约分、通分、分数加减法计算、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自由回顾分数的知识,尊重学生认知基础,使学生能回忆起所学的分数知识,达到对知识的再现。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在整理过程中查漏补缺,为学生思维提升、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做好铺垫。

】2.系统整理,归纳整合。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回顾,大家一定能发现这些内容是比较零散的。

如果我们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解决分数相关问题就会变得更简单。

现在就请各小组来合作,想办法把所学的分数内容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清楚又条理,同时还能呈现出分数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请小组长做好记录。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青岛版数学五班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结合详细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洁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看法价值观:能主动参加操作活动,主动地观看、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认知力量,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同学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对于分数而言,同学是在三班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详细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同学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分数。

这里的“再熟悉”已经很明确的告知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学问与原来学习的分数学问是有区分的:一是在详细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详细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同学是在三班级学习的分数初步学问――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老师必需要做好新旧学问的连接,让同学充分的感知。

《分数的再熟悉》是在三班级下学期,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其次,五班级的同学求知的__和力量,奇怪心都有所增添,对新奇事物开头思索、追求、探究。

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学问需要详细的事物作支持。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发现长方体的六个面。

(2)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3)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探索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

(2)引导学生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3)引导学生推导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4.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5.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包装纸面积、容积等。

(2)教师选取部分问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共同提高。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回顾整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06-108页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回顾整理”共分两部分。

上半部分借助四个小朋友的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整理。

下半部分通过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取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2、在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并能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

3、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看看手中的包装盒,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学生1:我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我还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2:我学会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3:我知道了求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独立思考,拓展延伸谈话:刚才同学们回顾了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那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整理。

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3、全班进行组与组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推导过程。

4、学生汇报。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

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

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最新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2)“500±10 克”表示标准含量为 500 克,误差范围ын сангаас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克 - 510 克之间。 2.下面是清凉水库 8 月 2 日- 6 日的水位情况。
8 月 2 日 低于警戒水位 12 厘米 8 月 3 日 高于警戒水位 5 厘米 8 月 4 日 高于警戒水位 10 厘米 8 月 5 日 高于警戒水位 4 厘米 8 月 6 日 低于警戒水位 3 厘米
2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小结: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 表示出
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 2 张纸,但是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 1 ,一个是 1 。
2
3
(四)总结概括
师: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
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
让学生举例哪些可以看做单位“ 1”,区分单位 1 和自然数 1 的不同。
下 3℃左右。 2.合作分析。 (1)通过找零上 13℃和零下 3℃体会产生 0 的必要性。
师:老师带来这样一支温度计,谁能上来指一指,零上 13℃在什么地方? 生:从底下第二根开始数,数到第 13 根刻度线就是 13℃。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看出零上 13℃是在这个地方的 ? 生:温度计上两条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叫作一格, 一格代表 1℃,13℃就是 13 格。 师:那你能再指一指零下 3℃在哪个地方 ? 生:……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条刻度线看成 0,已经不能表示出零下 3℃,那大家能不能想 想办法在这个温度计上把零下 3℃表示出来。 生:将 0℃设在温度计的中间位置, 0℃以上就是零上, 0℃以下就是零下。
解决第二个问题:把 6 张绿色纸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总复习策略与方法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总复习策略与方法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总复习策略与方法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故事启迪,引入转化的策略:1.学生听故事:同学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称象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候。

有一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象。

曹操兴致勃勃,很想知道它有多重,但是没有能称它的大秤。

他询问了一些博学的人,也都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他的小儿子曹冲对父亲说:“我想了一个办法,不知行不行。

货船货物越多,吃水越深;不论装什么物体,只要重量相等,船的吃水深浅也一定相同。

根据这个道理,先把大象牵到大船上,在吃水线那里画下个记号;然后把象牵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下沉到原记号处为止,然后称一下装上船的石头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操听了大喜,连声称赞说:“冲儿的办法妙,真是妙极了!”2.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学生自由交流感受,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的事情与简单的事情相转化,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

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二、回顾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1)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算法。

若学生不能说出算理的转化过程,师再出示1.25×7.8=?÷=,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转化的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精选5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篇1】一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一)教材第88 、89 页的内容及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1 、2 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 ,宽2Cm )与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公因数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实施1 .在数轴上标出4 、6 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 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

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 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 .引入公倍数。

( l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 2 )观察:从4 和6 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 和21 。

( 4 )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 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 和6 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3 .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 的倍数、6 的倍数、4 和6 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

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 .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 )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 ) 4 和6 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公倍数?( 3 )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 和6 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4 的倍数 6 的倍数4和6的功倍数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

青岛版数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青岛版数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回顾整理——总复习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

通过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整个复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回顾整理,第二部分是综合练习。

本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正、负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粉饰的加减法,根据方形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长风体和正方体,复式统计图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

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六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课时分数加减法 1课时认识正负数 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课时方向与位置 1课时统计与可能性 1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内容:P119一1212页综合复习的第1一4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有关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

复习难点: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

(1) 5/7这个分数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单位。

(2)讨论:单位“l”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3)例如:一段钢筋长5米,平均截成6段,每段钢筋是多少米?每段钢筋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应如何列式计算?说说单位“l”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比例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比例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比例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比例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五四学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5.1.2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是青岛版五四学制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比例概念,然后讲解比例的性质,包括比例的合成与分解,比例的倒数,以及比例的等比例变化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性质,特别是比例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是理解比例的等比例变化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一些练习题,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行驶120公里?”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3. 练习:在讲解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合成与分解,比例的倒数,以及比例的等比例变化。

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清晰地看到这些性质,并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应用。

这些题目将包括比例的合成与分解,比例的倒数,以及比例的等比例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及时进行辅导和讲解。

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比例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比例的基本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

主要复习内容包括:正负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复式统计图,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与整理,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使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同时重视策略和方法的整理与提升,是本册总复习的一个亮点。

第二部分是涵盖全册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第三部分是“丰收园”和“我想对爸爸、妈妈、同学和自己说”,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生活作全面的评价与反思,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评价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分数整理与复习)一、情境激趣,回顾旧知师:同学们,今年的“六一”节你们是怎样过的?过得快乐吗?为了欢庆“六一”我们学校举行了哪些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剪纸活动、墙报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等等多媒体出示:在剪纸活动中第一组用这张纸的,第二组用了这张纸,第三组用了这张纸的,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1.哪个小组用的多,哪个小组用的少的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回顾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概念、同分母分数比较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的方法、通分、分数和小数互化等知识。

2.求和的问题和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等概念。

3.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没用?回顾单位“1”的知识。

谈话:除此以外我们还学过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有关以上内容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1)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1.梳理沟通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回顾了这么多知识,可是这么多知识杂乱无序的放在一起,看着真不舒服,同学们说怎么办呀!引导学生说出通过重新分类整理的方法使知识变得更条理有序。

师谈话:“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把这些知识分类整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好吗?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组长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网络图(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估计会形成以下网络图:真分数小于1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等于1的假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通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基本性质)除法分数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清楚便捷的网络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些概念也连成一个网络图啊?找学生边摆边说,其他学生补充形成网络图。

(2)探究方法的总结归纳师:我们在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迁移类推法)还有什么知识也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的?请学生举例说明:整数运算定律运应于分数。

我们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转化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也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学生举例说明,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用转化的方法获得的。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归纳比较。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主动探究,整理出了有个性的知识网络、获得了许多知识,并对我们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真了不起,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有什么疑惑的吗?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游园活动开始了。

第一个活动:找朋友0.750.2 0.125请14名同学各自拿着写有以上数字的卡片,依次找到与自己大小相等的数,其他同学来评判。

第二个活动:分桃子五、二班一共买来120个桃子,一组分得这些桃子的,二组分得1.一组分得几个桃子?二组分得几个桃子?一组分得的桃子是二组的几分之几?2.一组和二组一共分得桃子的几分之几?3.还剩下几个桃子没分?剩下的桃子你想分给谁?怎样分?课后反思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较多,又不易记忆。

因此,在复习中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脑海中原有的零碎知识,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交流、整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对学习的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深化理解,直至建立起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知识点全面,使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并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从而使数学由“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而又意义。

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二课时(复习正、负数的有关知识)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也喜欢旅游,他想和我们一起去旅游,大家愿意吗?他给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让我们来看看:(刘晓藤发来的邮件:刘老师,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旅游,不知道大家愿意吗?刘晓藤2008年1月9日)我们要去旅游的话要做哪些准备呢?学生自由发言:需要准备地图、生活用品、了解天气情况、旅游地的情况……2、观看、小组交流刘晓藤发来的1月9日全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图。

教师谈话:用来表示温度的这些数都是些什么数?你能说说-10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意义。

教师谈话:(1)这四个城市哪个城市的最低温度高?哪个城市最低温度低?(2)这四个城市哪个城市的最高温度高?哪个城市最高温度低?学生交流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正负数及0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师谈话:现在大家知道这个季节里大头儿子去哪个城市旅游更合适一些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上海的温度适宜旅游)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资料。

教师参与其中。

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1.阅读刘晓藤发来的第二封邮件(画面上刘晓藤愁眉不展的),展示他们家十一月份的收支记录表: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激动地告诉爸爸和妈妈您和我们一起旅游的消息,爸爸和妈妈却拿出我们家十一月份的收支记录表给我看,你也来看看吧)刘晓藤家十一月份收支情况记录表(1).理解“+2500、-200、收入、支出、结余”的意义。

(2).小组合作、竞赛完成表格的填写。

(其他小组填写的同时,请第一个完成的小组选一名同学读出表格内容和本组填写的内容)(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将表格内容在电脑上填写出来。

(4).摸乒乓球选号选出两个小组填写的表格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评比。

(引导学生说出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不能省略)师:现在,大家知道刘晓藤为什么愁眉不展、难以入眠了吗?2.教师谈话:初步打算游完上海后,再去下面几个地方:课件出示:A地海拔高度是70m,B地海拔高度是30m,C地海拔高度是-10m,D 地海拔高度是-30m。

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四、师生总结,畅谈收获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能谈谈自己、老师或同学本节课的表现及收获吗?课后反思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生动教学情境串的创设,引发出对一系列知识的复习,同学们高兴、失望、兴奋、激动,情绪越来越高,学习变成了一个个生动诱人、激动人心、快乐的游戏活动。

2.主动参与,增强情感体验。

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强大功能,生动的画面、逼真的电子邮件,学生不仅仅是注意力的吸引,更是生动有趣、赏心悦目教学活动的体验。

3.综合应用,拓展思维。

练习题面向全体、兼顾每位学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强,并与课堂学习评价密切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课时(确定位置)一、创设情景,回顾旧知。

1.复2.习数对。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在暑假里将要举行一次“迎奥运远足活动”,同学们高兴吗?学校初步定于7月24日早在操场集合。

多媒体出示五年级二班队列图:五年级二班站成六排,每排有一名小组长负责,分别是李红、刘林、王媛、赵明、王凯、孙东,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名同学的位置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多媒体出示方格图:6543210 1 2 3 4 5 6 7 8谈话:咱班班长站立的位置是(4,5),小华站在(5,4)处,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来吗?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回答复习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数对中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行比较。

3.复4.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师谈话:同学们的队伍排得真整齐,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地在哪儿吗?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一个博物馆,在学校北偏东30度方向8千米处,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来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标识.方向.单位等方面观察平面图准确确定位置。

谈话:我们要去第二站是小珠山,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确切位置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要描述某一点的准确位置,一般要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

3.复习简单路线图师谈话:知道了我们的目的地就可以起程了,该怎样走呢?多媒体出示路线图:指生描述路线图并说说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需要注意什么?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

谈话:刚才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应用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

师:这三部分知识有什么联系吗?请大家同位商量一下,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展示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网络图。

三.评价鼓励,总结深化。

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自己的主动思考,回顾了许多知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真了不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还有什么疑惑吗?四、综合应用,全面提高。

师:这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公园,下面是公园的平面图。

多媒体出示公园平面图(1)用数对表示出民族风情园和游乐城的位置。

(2)李东现在的位置是(6,7),你知道他在哪儿吗?(3)动物园在民族风情园的()偏()方向;公园大门在游乐城的()偏()方向。

(4)从公园大门到水族馆可以怎么走?课后反思1. 由情境串引出问题,引发出对一系列知识的复习,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创设“迎奥运远足活动”站队、猜远足目的地、描述路线的情境,复习各知识点,体现数学生活化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