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读书笔记
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原创5篇)
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原创5篇)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中国艺术史》是一本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中国艺术史的书籍,作者是著名艺术史家巫鸿。
这本书从史前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艺术的全貌。
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绘画、雕塑、陶瓷、建筑、工艺美术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
在书中,巫鸿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艺术品为例,详细阐述了每个时期艺术风格的变化、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叙述清晰而生动,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历史阶段的艺术风貌。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理解和阐述深感认同。
作者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剖析,使我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书中所涉及的艺术品和历史人物,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对某些艺术门类的介绍可能过于简略,对于一些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过于强调传统审美观念,对于现代艺术的独特价值有所忽视。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艺术的壮丽画卷。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艺术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艺术史,是指对中国艺术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和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特色、代表作品、著名艺术家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的研究和阐述。
中国艺术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入分析1.古代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到汉朝,是中国艺术的起源阶段。
陶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逐渐形成。
其中,汉朝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神话传说。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爱的艺术》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名叫《爱的艺术》的书,这可真是让我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书里说,爱可不是那种轻飘飘、随随便便就能有的感觉。
它是一门艺术,得像学画画、弹钢琴似的,用心去琢磨、去练习。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楼下的那对老夫妻。
他们头发都白了,背也有点驼,但每次看到他们一起出门散步,那画面真的特别温馨。
老爷子总是走得慢些,老太太就会放慢脚步等着他,还时不时回头看看,眼神里满是关切。
有一回,我在小区里碰到他们,老太太手里拎着一袋子菜,老爷子非要接过去,嘴里嘟囔着:“你别累着,我来我来。
”老太太笑着说:“就这点东西,我拿得动。
”可老爷子还是坚持拿了过去,那股认真劲儿,就好像他手里拿的是无比珍贵的宝贝。
他们之间的那种爱,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这些日常里的小细节。
比如一起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老爷子会给老太太剥个橘子,一瓣一瓣地喂到她嘴里;老太太会给老爷子拍拍肩膀上的灰尘,整理一下衣领。
下雨的时候,两人共撑一把伞,老爷子总是把伞往老太太那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身子都湿透了也不在乎。
有一天早上,我出门买早点,看到老爷子在楼下的小花园里锻炼。
我就好奇地问:“爷爷,今天奶奶咋没跟您一起?”老爷子有点担心地说:“你奶奶这两天有点感冒,我让她多睡会儿。
”说完,还叹了口气,“这人一上年纪,身体就不如从前喽。
”我能感觉到他话语里那种心疼和牵挂。
到了中午,我又看到老爷子匆匆忙忙地往家走,手里提着个保温桶。
我问:“爷爷,您这是干啥去?”老爷子说:“给你奶奶熬了点粥,她生病没胃口,就想喝点热乎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爱就是这样,在一粥一饭、一举一动里。
这对老夫妻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爱不是挂在嘴边的甜言蜜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他们没有说过什么“我爱你”,但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在告诉对方“我在乎你”。
就像《爱的艺术》里说的,爱需要知识和努力。
这老两口,用他们大半辈子的时间,努力经营着这份爱,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了温暖的味道。
艺术可以是一件工具-《艺术的慰藉》读书笔记1000字
艺术可以是一件工具-《艺术的慰藉》读书笔记1000字一本很正义的书,如同书名里的“慰藉”一词。
接触到了一些新东西。
书里很强调艺术的用处,认为“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说法让艺术的崇高地位充满神秘性,同时也脆弱不已。
希望集中于理念在“艺术可以是一件工具”。
七种功能:1.记忆:1786年让−巴蒂斯特·勒尼奥的《绘画的起源:狄普塔丝勾勒牧羊人的肖像》,根据出自罗马史学家老普林尼的传说绘画而成。
人类对于时间的流逝具有认知上的缺陷,遗忘是本性。
杰出的艺术作品能抓住意义的内核,拙劣的作品会沦为空洞的纪念品。
艺术是一种保存体验的方式。
刮风的公园,散步时看到的落日云朵…我非常喜欢拍照,这种随手拍对我来说记忆的作用大过于美学的意义。
2.希望对于赏心悦目的爱好通常被视为一种低级甚至“拙劣”的反应。
首先,赏心悦目的图画会促进人的柔情善感,这种感觉是个人缺乏接触有深度事物的症状。
专注于目前的美,会忽视其他更急迫的问题。
其次,害怕赏心悦目会使人麻痹,对周遭不公不义现象缺乏警觉性与批判性。
希望会让我们对世界采取过度乐观的观点。
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不但没有过于乐观柔情,反倒是深受过度悲观之苦。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各种问题都感受太深,乐观难得又可贵。
艺术伤害人,鼓舞人,打动人……我们一旦认识人生的烦扰,就更懂得欣赏美的东西。
艺术中的理想化之所以名声不佳,是因为它借着美化矫饰的方法遮掩缺点,对真实的现状不公。
我们应该要能欣赏一幅理想化的影像,而不至于将其视为以虚假的方式呈现真实的事物。
(学会分辨真实与虚假)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说法,大意是:如果梦站在别人的苦难上创作,谁又愿意深受苦难再消耗自己呢。
3.哀愁艺术教导我们用更成功的方法承受苦难。
(例:《费尔南多·佩索阿》)艺术让我们理解到人类面临的灾难相较于永恒之道是多么琐碎渺小。
4.重获平衡艺术可以让我们接触自己欠缺的性格,而且是已经失去的气质,然后借此为我们歪斜倾侧的内在自我恢复一定程度的平衡。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书籍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艺术的探究和思考的读物。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作品,作者试图揭示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拓宽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并提供一些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的思考和启发。
重要思想本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下面列举几个值得关注的:1. 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作者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认为艺术可以是多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结合。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创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者则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作者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认为艺术可以是多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结合。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创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者则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2.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表达,它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读者可以了解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表达,它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读者可以了解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
3. 艺术的创造过程:作者详细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创意和灵感,还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努力。
艺术的创造过程:作者详细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创意和灵感,还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努力。
对读者的启示本书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启示。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 拓宽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尝试接触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认识;- 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增强对艺术家的赞赏和尊重。
当代艺术史读书笔记摘抄
当代艺术史读书笔记摘抄当代艺术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它不仅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流派,也包含了众多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
在阅读当代艺术史的相关书籍时,我摘抄了一些重要的点,希望能帮助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关键概念和作品。
首先,当代艺术史通常被定义为20世纪中叶至今的艺术发展。
这个时期见证了艺术界的巨大变革,包括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概念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等多种流派的兴起。
这些流派不仅在视觉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也在艺术的哲学和理论上提出了新的思考。
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它强调个人表达和情感的自由流露,代表艺术家包括杰克逊·波洛克和马克·罗斯科。
他们的作品通常以大胆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为特征,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界限。
波普艺术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兴起的艺术风格,它以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为灵感,使用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图案。
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玛丽莲·梦露》和《金宝汤罐头》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也对艺术的商业化提出了批判。
极简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达到高峰,它追求简洁的形式和纯粹的视觉体验。
唐纳德·贾德和弗兰克·斯特拉是极简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通过简化的几何形状和单一的色彩,探索了艺术的纯粹性和物质性。
概念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它强调艺术的观念和思想,而不是物理形式。
艺术家如索尔·勒维特和约瑟夫·科苏斯,他们的作品通常以文字、图表或指令的形式存在,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定义。
后现代艺术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统一性和普遍性,强调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艺术家如杰夫·昆斯和达米恩·赫斯特,他们的作品常常涉及对历史、文化和身份的探讨,以及对艺术史的重新解读。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艺术历史的经典著作,它以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从史前原始民族的洞窟绘画到现代社会的实验艺术的漫长艺术发展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这一观点打破了我们对于艺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固有认知,让我们意识到艺术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而他们的创作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书中对古代埃及艺术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埃及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遵循着严格的程式和规范,比如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总是侧面的头部、正面的眼睛和身体。
这种看似刻板的表现形式并非是埃及艺术家缺乏创造力,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宗教和社会观念中,艺术的主要目的是永恒地记录和象征,而非追求真实的视觉感受。
这种对永恒和秩序的追求,反映了古埃及社会高度稳定和宗教信仰的强大影响力。
希腊艺术则是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篇章。
希腊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人体的自然美和比例,他们努力通过艺术来表现真实而完美的人体形态。
希腊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优美、比例协调,展现出了高度的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
这种对人体美的崇尚和对艺术技巧的精益求精,为后来西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的艺术往往与宗教紧密相连。
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不识字的民众传达宗教教义和神圣的故事。
这些艺术作品充满了象征和寓意,色彩鲜艳而庄重,虽然在表现手法上可能不如后来的艺术那么写实,但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对信仰的虔诚表达却令人动容。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阶段。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展现出了对人体解剖、透视和光影的精确把握,以及对人性和美的深刻理解。
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兴起。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读书笔记
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和风格。
而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电影艺术的形式和风格,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电影的形式——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电影的形式是指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它通过镜头、剪辑、音效等技术手段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展现艺术美感。
其中,镜头语言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镜头的构图、运动、焦距等来展现影像的美感和意义。
剪辑则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它决定了电影的叙事节奏和情感张力。
音效则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通过声音的变化和处理来增强影片的氛围和情感。
二、电影的风格——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电影的风格是指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
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和视听风格,他们在创作中体现着个人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表达。
阿方索·卡隆的电影作品《地心引力》和《未来水世界》都展现出了他对影像语言的独特理解和运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作品《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则塑造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听效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体现了他对历史题材和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
三、电影的形式与风格的关系——形式是风格的表现途径电影的形式与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形式是风格的表现途径,风格是形式的具体体现。
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出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电影风格。
当我们欣赏一部电影作品时,既要关注其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也要反观其呈现的创作风格。
四、电影艺术的未来发展——多样化与个性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影艺术也在不断向前迈进。
未来的电影艺术将呈现出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的运用将为电影艺术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表现手段,例如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会为电影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另导演个人的创作风格将会更加突出,个性化的电影作品将会更受欢迎,观众将更加关注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解释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作,从事学术活动。
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
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
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裴德若》等著作中。
黑格尔黑格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才巴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到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书笔记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书笔记
最近看了《艺术让人成为人》,颇有感触,我们或许看不懂一个美术作品,但我们在试图理解它、读取创造者内心活动的过程中,就已经和作品本身产生了一定的联系,艺术具有独创性,因此艺术才能让人称为高尚的人。
艺术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模仿的过程。
但是模仿并不是对现实的复制,而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解之后再试图表现自己内心想法的过程。
这个时候的作品也就是创作者内心的一种折射。
就如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对耶稣和他的门徒们的神态的刻画,就体现了达芬奇对人的复杂性的研究和思考。
我们看到作品中人物心理活动流动的过程,也看到达芬奇本身内心流动的过程。
美术,最重要的在于表达内心世界,和在试图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对自己内心世界和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探索。
它是利用客观外物对主观意识的表达。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乃人与客观外物的互动过程的一个产物。
美术也是如此。
美术并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去欣赏美术,接近美术。
我们离美术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远,我们每个人都可
以深切地参与其中,并表达自己。
因此我们应当多关注生活中我们觉得美的事物,多研究我们为什么觉得它美,多坚持我们对美的不同认识,而不是服从大流,为了害怕变得与众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审美。
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也是对美的一种尊重。
艺术简史读书笔记
艺术简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艺术简史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以前吧,总觉得艺术这东西高高在上,离咱普通人的生活远着呢。
可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艺术其实就藏在咱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里。
书里从远古时代的洞穴壁画开始讲起,那些简单却充满力量的线条和图案,让我仿佛看到了几万年前的人类,他们在昏暗的洞穴中,借着微弱的火光,用手中的石器描绘着他们眼中的世界。
这可不是随便的涂鸦,那是他们对生活的记录,对未知的探索,对美的最初追求。
说到这,我想起有一次去博物馆,看到了一幅古代的山水画。
那幅画啊,真叫一个绝!画里的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溪边还有几间茅草屋。
我就站在那画前,盯着看了好久好久。
我能感觉到画家在作画时的那种心境,他一定是对这片山水充满了热爱和敬畏,才能把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如此生动。
那山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好像有自己的故事。
我甚至能想象到画家在山间漫步,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微风的轻抚,然后一笔一笔地把这一切都留在了纸上。
再往后读,书里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那时候的艺术家们可真是厉害,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大师,他们的作品简直就是艺术的巅峰。
达芬奇的,那神秘的微笑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倾倒。
每次看到这幅画的图片,我都忍不住想,这蒙娜丽莎到底在笑啥呢?是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还是在嘲笑我们这些看不透她心思的人?还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那完美的身材比例,那坚定的眼神,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身体居然可以如此美丽和强大。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模仿的姿势拍照,那画面真是又滑稽又让人佩服。
那个人为了摆出和大卫一样的姿势,费了好大的劲,结果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大师的作品可不是随便能模仿的,那是凝聚了无数的心血和才华啊!书中还提到了印象派的艺术。
印象派的画家们不再追求画面的清晰和逼真,而是更注重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
莫奈的就是典型的代表。
那模糊的轮廓,跳跃的色彩,就像是把一瞬间的美好永远地定格在了画布上。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1. 前言本书是一本关于艺术发展历程与艺术作品演变的历史学著作。
通过详细的史料和图示,作者向读者展示了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革和发展。
2. 第一章:古代艺术2.1 古埃及艺术- 描述古埃及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古埃及墓葬艺术的意义和装饰特点2.2 古希腊艺术- 介绍古希腊建筑、雕塑和绘画的发展历程- 解读古希腊神话和人物形象在艺术中的表现3. 第二章:中世纪艺术3.1 罗马式艺术- 分析罗马式教堂建筑的结构和特点- 探讨罗马式绘画和雕塑在宗教上的作用3.2 哥特式艺术- 介绍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演变和创新- 分析哥特式绘画和雕塑的主题和风格4. 第三章:文艺复兴艺术4.1 文艺复兴艺术的起源和特征- 解释文艺复兴的概念和背景-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和思想4.2 文艺复兴建筑和绘画- 描述文艺复兴建筑的理念和建筑师的贡献-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技法和主题5. 第四章:近代艺术5.1 巴洛克艺术- 分析巴洛克艺术对教堂艺术和宫廷艺术的影响 - 探讨巴洛克绘画的情感表达和体验方式5.2 印象派艺术- 介绍印象派画家的创作理念和技法- 分析印象派作品对观者的视觉体验6. 第五章:现代艺术6.1 库比斯主义- 探讨库比斯主义对艺术表现形式的颠覆和挑战- 分析库比斯主义创作的思想和目标6.2 表现主义艺术- 描述表现主义艺术家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分析表现主义作品中的形象和符号7. 结论本书通过系统地整理和阐述艺术的历史演变,帮助读者了解艺术在不同时期的背景、风格和意义。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附件:艺术作品照片和图示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权利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保护,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进行复制和传播。
2. 侵权:未经权利人许可而对其作品进行复制、展示或传播,侵犯了权利人的权益。
3. 著作权: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览等权利。
《罗丹艺术论》读书笔记
《罗丹艺术论》读书笔记《罗丹艺术论》读书笔记篇一尊敬传统而要会辨别它的永垂不朽的宝藏:对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
内在的“真”?艺术是需要果断的。
能把线条推向远处的时光,你才沉浸入空间,抓到了“深”的感觉。
生命之泉,是由中小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艺术的秘密。
伟大的画家深入空间,他们的“力”,就蕴蓄在深厚之中。
艺术只是情操,但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知识,没有灵感的手腕,最活跃的感情也要僵死。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艺术之源,是在于内在的真。
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传达情感。
……,这些东西或许是准确的,但决非真实的,因为它们并不激动心灵。
要彻底地桀骜地真实。
要毫不踌躇地表白你的感觉,哪怕你的感觉与固有思想是冲突的。
拙劣的艺者,常戴着别人的眼镜。
最主要的是要感动、爱憎、希望、呻吟,生活。
要做艺术家,先要做起人来。
真的艺术一定痛恶技巧。
艺者醉心于他的事业,此便是艺者心魂。
真正的艺者不惮干犯一切既成偏见,诚实地表现他的感觉。
情感——它是能影响我的视觉的——所显于我的自然,我便照样再现出来。
艺人则‘视’而有所‘见’,他心底的慧眼能深深地洞烛到自然的奥秘。
艺人只要相信他的眼镜就是。
在太严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
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
在自然中被认为丑的事物,较之被认为美的事物,呈露着更多的特性。
一个病态的紧张的面容,一个罪人的局促的情态,或是破相,或是?垢的脸上,比着正则而健全的形象更容易显露它内在的真。
艺术所认为丑的,只是绝无品格的事物,就是既无外表真,更无内心真的东西。
还有于艺术认为丑的:是假的,造作的,不求表情,只图悦目的,强作轻佻,充为贵侈,作欢容而无中心之喜悦,装腔作势、故意眩人,或协肩谄笑,或高视阔步,却无真情,徒具外表。
总之,一切欺诓,都是丑恶。
当他想把痛苦的情调消解,想把老年的哀颓隐藏,为取悦庸众计,想安排自然,使它柔和,那么,他定创造出丑来,因为他惧怕真。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篇1____书名:《艺术的起源》________读书目的:____在开始读书之前,我试图理解艺术的起源。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艺术家和哲学家。
我对本书的期望是了解这种起源以及它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
____书的概述:____《艺术的起源》是由意大利艺术史学家乔托·卡努杜创作的。
这本书于20世纪初期在意大利出版,其主题主要涵盖了原始艺术,古典艺术,中世纪艺术和现代艺术。
____主要观点:____卡努杜提出了几个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观点。
首先,他强调了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功能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传达信息和审美愉悦的方式。
其次,他强调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并认为这是推动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最后,他提出了"总体艺术"的概念,即把所有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____个人观点:____我同意卡努杜的部分观点。
我认为,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功能确实在艺术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类天生就有表达情感和沟通的欲望,而艺术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之一。
此外,我也认同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最后,我也同意"总体艺术"的概念,尽管在现代社会可能更常见的是各种独立艺术的融合,但在某些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所有艺术形式的融合也是可能的。
____结论:____《艺术的起源》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提供了对艺术起源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虽然卡努杜的观点可能有些过时,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启发性。
我认为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起源,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发展而演变。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篇2____标题:艺术的起源____《艺术的起源》这本书是丹尼尔·塞勒斯·米尔斯于19世纪末写成的,其目的是研究艺术的起源,尤其是绘画艺术。
在当时的美国,这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许多人对原始艺术感到好奇,想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艺术的力量西蒙沙玛读书笔记
艺术的力量西蒙沙玛读书笔记读西蒙·沙玛的,就像是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艺术之旅。
这可不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旅行,而是一场灵魂与历史、与创造力激情碰撞的奇遇记。
我记得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的人,突然被带进了一个满是璀璨星光的世界。
书里讲述的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位艺术家,都像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比如说伦勃朗,哇,他的画作简直就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
当我看着他画中的人物,那些或忧郁或深邃的眼神,就好像他们在透过纸张看着我,要跟我诉说他们的故事。
在和朋友聊起这本书的时候,朋友一脸疑惑地问我:“艺术这东西,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那么远,有啥好看的?”我当时就急了,就像捍卫自己最心爱的宝贝一样。
我对他说:“你可别这么想啊。
你看啊,艺术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能在里面找到影子。
伦勃朗的画里有他对生活的感悟,那些明暗对比强烈的画面,不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起起落落吗?有时候明亮,有时候黑暗,但都是真实的。
”再看看卡拉瓦乔的作品。
他的画就像是一场戏剧,充满了张力和冲突。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画室里,像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演,指挥着画中的人物摆出各种姿势,让光线恰到好处地洒在他们身上。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样对艺术感兴趣的伙伴讨论卡拉瓦乔,他激动地说:“你看他画里的人物,那表情就像活的一样,感觉下一秒就要从画里跳出来跟我们干架似的。
”我听了忍不住大笑,可不是嘛。
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么有力量,它能打破那层画布的隔阂,直接冲击我们的感官。
书中不仅仅是讲画家和他们的画作,还有雕塑家、建筑师等。
就像贝尼尼,他的雕塑就像是凝固的音乐。
那些曲线优美的造型,细腻的表情刻画,仿佛在大理石里注入了生命。
我想象着贝尼尼拿着凿子和锤子,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一点点地把石头变成有血有肉的形象。
我曾经在博物馆里看到过贝尼尼的雕塑复制品,我身边的一个陌生人忍不住感叹:“这哪里是石头啊,简直就是天使在人间。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导论论艺术与艺术家1、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2、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崇拜的偶像了..3、我们都喜爱自然美;都对那些把自然美保留在作品之中的艺术家感激不尽..我们有这种趣味;而那些艺术家本身也不负所望..4、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并不在于它的题材..5、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方法..有些人喜欢自己容易理解因而也能深深为其所动容的表现形式..6、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7、在事关协调形状或者调配颜色时;艺术家要永远极端地“琐碎”;或者更恰当地说;要极端地挑剔..反复尝试着追求的是人物之间的合适的平衡和使整个画面达到极端和谐境地的合适的关系..8、没有任何规则能告诉我们一幅画或一个雕像什么时候才合适..多看作品;我们的能力就会逐渐地增长;逐渐感受到历代艺术家所追求的那种和谐..我们对那些和谐感受越深;就越能欣赏它们..一、奇特的起源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1、过去的绘画和雕塑常常不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做有明确用途的东西..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为什么目的服务;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艺术必须为之服务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奇特..2、“原始人”的思考过程往往比我们复杂---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单纯;而是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人类起源的状况..3、绘画和雕塑是用来行使巫术..4、法国拉克斯洞中的牛---也许原始人认为画个猎物图;再用长矛之类的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5、原始艺术作品按照预先确定的方式办事;但是也给艺术家留有表现自己气质的余地..6、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7、世上许多地方的原始艺术家已经创立了一套套精细的方法;用这种装饰性的样式去表现神话中的各种人物和图腾..举例..艺术家既相当敏锐地观察自然形状;又无视我们所谓的事物的真正外形..二、追求永恒的艺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1、埃及人认为只保留法老的遗体还不够;如果国王的肖像也被保留下来;那么就能加倍地保证他会永远生存下去了..2、在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本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3、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将二者结合起来乃是一切埃及艺术的特点..这种艺术不是“装饰”;也不是让人欣赏;而是“使人生存”..4、典型的侧脸;正身体并不是埃及艺术家认为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不过是遵循着一条规则;以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包括在一个人的形状之中..大概跟他们想实行巫术是有关的..5、埃及艺术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所知道的为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他以自己学到和知道的那些形状来构成自己的作品;非常近似于部落艺术家用他所能掌握的形状来构成自己的人物形象..艺术家在画中体现的不只是他对形式和外貌的知识;还有他对那些东西的意义的只是..埃及人所画的老板就比他的仆役大;甚至比他的妻子也大..埃及人对每一个细节都有强烈的秩序感..但丝毫没有妨碍他们以惊人的准确性观察自然..6、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都仿佛遵循着同一条法则;各得其所..这便是“风格”..在三千多年里;埃及艺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7、苏美尔人爱好对称和精确..纪念碑等..战争;巫术三、伟大的觉醒希腊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五世纪1、在希腊城邦之中;阿提卡的雅典城在艺术史上最为有名;最为重要..整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惊人的革命就是在那里开花结果的..2、希腊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恪守成规来创造艺术..在那时的希腊艺术品上;还能见到埃及的痕迹..3、画家们发现了缩短法foreshortening---表明艺术家已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用最一目了然的方式画入图中;而是着眼于他看物体时的角度..但是希腊艺术家们仍未轻易摒弃埃及艺术的教导..他们仍力求把艺术形象的轮廓尽量画清楚;力求在不破坏人物外形的范围内;把他们的人体知识尽量表现在画中..他们仍然喜爱坚实的轮廓和平衡的构图..古老的公式;即那种在几千年中建立起来的人体形式;仍然是他们的创作起点;只是他们不再处处把它奉为圣典..4、希腊艺术的伟大革命;说明那时的居民开始怀疑关于神只的古老遗教和传说;并且毫无成见地去探索事物的本性..--科学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的心中觉醒..5、在雅典民主政体达到最高程度的年代里;希腊艺术发展到了顶峰..6、希腊雕刻的伟大;肃穆有力;是由于艺术家没有违背古老的规则..希腊艺术家使用衣饰去标出人体的主要分界;这类手法仍然表明他们多么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正是严格地遵循规矩和寓变化于规则之中二者所达到的平衡;使得希腊艺术在后来各世纪里博得了巨大的赞美..7、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希腊作品;件件都显示出在布列形象方面具有的智慧和技巧;然而希腊人当年别有所重..他们要求这种自由地表现人体形象的种种姿态和动态的新发现;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四、美的王国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1、艺术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百年之间..艺术家已开始受到人们的欣赏..在建筑方面;各种风格开始同时并行..帕特农神庙用多利安式建成..但后来的卫城建筑启用了爱奥尼亚式..2、胜利女神公元前408年;雅典胜利女神庙栏杆浮雕;大理石;高106cm;Acropolis Museum Athens3、那一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波拉克希特列斯praxiteles闻名于世;他的创作具有悦目妩媚的特性..柔软的皮肤;骨骼和肌肉..他和希腊其他的艺术家是通过知识来达到这一境界的..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活着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4、希腊艺术家一直避免让头像具有特殊的表情..他们的面貌似乎从未表现出任何强烈的感情..那些大师是用人体及其动作来表现苏格拉底所说的“心灵的活动”;因为他们的面部变化会歪曲和破坏头部的简单的规则性..5、在将近公元4世纪末;这个限制逐渐解除了..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目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不仅如此;他们还懂得怎样捕捉住个别人的心灵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6、亚历山大帝国的奠基对希腊艺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希腊艺术得以发展成了几乎半个世界的图画语言的..这必然影响了希腊艺术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希腊化艺术..7、所谓的柯林斯风格;是在爱奥尼亚式的漩涡花饰上增加叶饰以美化柱头;而且一般都有更多更华丽的花饰遍布建筑各处..8、希腊化艺术喜欢狂暴强烈的作品:它想动人;而它也确实动人..9、可能是;到了希腊化时期;艺术已经大大失去了它自古以来跟巫术和宗教的联系..艺术家变得单纯为技术而技术了..10、在装饰性的壁画中;凡是可能进入画面的东西;几乎各种类型都有发现..例如静物画;动物画;还有风景画..这大概是希腊化时代最大的革新..11、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家不懂得所谓的透视法则..五、天下的征服者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至4世纪1、罗马的建筑创作;大概再没有比凯旋门给人的印象更为持久的了..罗马人在意大利;法国;北非和亚洲到处建立凯旋门;遍布帝国..希腊建筑一般都是由相同的单元组成;甚至圆形大剧场也不例外..但是凯旋门却用柱式做界框并突出了中央的巨大入口;两侧辅以比较狭窄的入口..2、罗马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拱的使用..3、罗马人的典型做法是从希腊建筑中取其所好;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运用;他们在各个领域之中都是这样做的..他们的一项主要需要就是惟妙惟肖的优秀肖像..4、罗马人还交给艺术家另一项新任务;从而复兴了一个我们从上古东方获知的风尚..罗马人也想宣扬自己的胜利;报道战事的经过..5、罗马人着眼于准确地表现全部细节和清除地叙事..艺术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罗马人讲求实际的民族;对幻想的东西不大感兴趣..6、在公元后几百年中;希腊化艺术和罗马艺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东方王国的艺术;甚至在东方艺术原先的据点中情况也是如此..7、犹太法实际上禁止制像;一面偶像崇拜..8、在基督教艺术家最初受命表现救世主和他的使徒时;又是希腊艺术传统帮了他们的忙..9、在罗马帝国衰亡时期的宗教作品中;此时的艺术家对希腊化时期那种单纯的技术精湛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心满意足;他们试图获致新的效果..六、罗马和拜占庭 5至13世纪1、公元311年;君士坦丁大帝确立基督教会在国家中的权利..教堂没有用异教神庙为模型;而是仿造大型会堂的形式;名叫“巴西利卡”..2、尽管所有虔诚的基督教徒都反对大型逼真的雕像;他们对绘画的看法却有很大的差别..3、公元6世纪末的格里高利大教皇认为绘画有助于提醒教徒们想起他们已经接受的教义;保证那些神圣事迹被牢记不忘..许多基督教徒不识字;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起到与文字一样的作用..----在艺术史上;伟大的权威人士出面支持绘画极为重要..4、开始;艺术家还是使用在罗马艺术中发展成功的叙事方式;但是慢慢地就越来越注重于事物的核心精义所在..5、事实证明;艺术在教堂中的正当用途这个问题对整个欧洲历史有重大意义..6、公元745年;在东方教会中一切宗教艺术都遭到禁止..但他们认为图像简直就是神圣..教堂里的绘画被看作是超自然的另一世界的神秘的反映..因此东方教会不能再让艺术家在那些作品中依照个人的想象随意创作..于是拜占庭开始遵循传统;几乎和埃及人一样;但这样有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要求画神像的艺术家严格遵照古代的模式;拜占庭教会就帮忙在衣饰、面貌或姿势的形式中;保留下希腊艺术的观念和成就..尽管有些生硬;拜占庭艺术还是比后来一段时期的西方艺术要接近自然另一方面;强调传统;要求沿用获准的方式来表现基督或圣母;使得艺术家难以发挥个人的才能..但把他们想象为难以有发挥的余地也是不正确的..7、在东方国家里;那些金光闪闪的画像一直保留着统治势力..比如俄国;至今仍是..七、伊斯兰教国家中国 2至13世纪1、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一些被伊斯兰宗教征服的地区;由于不准表现人物;东方的工匠就放纵想象去制作最精细的花边装饰;为阿拉伯式图案..2、宗教对艺术的冲击在中国更为强烈..3、中国有些伟大的贤哲对于艺术的价值观似乎跟格里高利大教皇所坚持的看法相似;他们把艺术看成一种工具;可以提醒人们回忆过去黄金盛世的美德典范..责妻-顾恺之4、佛教不仅通过给予艺术家新任务对中国艺术产生影响;它还带来了对绘画的崭新态度;即十分尊重艺术家的成就;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都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5、中国人是第一个不认为作画卑贱的民族;他们把画家跟富有灵感的诗人等同看待..中国宗教艺术用艺术去辅助参悟..6、他们甚至用一种参悟和凝神的奇怪方式来学习艺术;这样;他们就不从研究大自然入手;而是从研究名家的作品入手..在全面掌握这种技巧后;他们才去游历和凝视自然之美..7、在画中寻求细节;然后再把它们跟现实世界进行比较的作法;在中国人看来幼稚肤浅..他们要在画中找到流露出艺术家激情的痕迹..八、西方美术的融合欧洲 6至11世纪1、在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时期;一般贬称之为黑暗时期..大约持续了500年..在那五百年中;有许多僧侣或教士地位高;欣赏古代留存的艺术;但是他们的努力往往被北方的入侵者打破..北方人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野蛮人..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艺术..以往的古典艺术绝对不是失传了..2、出现了新风..埃及人画他们知道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画他们看见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3、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4、正是在希腊发现了表达“心灵的活动”的艺术;而且不管中世纪艺术家对这一目标的理解有多大的差异;没有那份遗产;基督教就绝不可能利用图画来为自己服务..5、这个时期的中世纪艺术家没有样板可以仿效;画起来很像小孩子;但这是它可贵可爱的地方..九、战斗的基督教 12世纪1、诺曼底人在英国登录后;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英国称为诺曼底风格;在欧洲大陆称为罗马式风格..这种风格兴盛了一百年..2、教堂的重要性在今日难以想象..在法国;罗马式风格的教堂开始用雕刻品装饰..3、在欧洲艺术中;就更为接近东方艺术理想东方教会庄严的圣像而言;哪一个时代也比不上罗马式风格的鼎盛时代..4、一旦艺术家最终彻底绝念于把事物表现成我们眼见的样子;他们的面前将会展现多么伟大的前景..5、使用纯粹装饰性的方法来安排人物和形状..绘画的确倾向于变成一种使用图画的书写形式;然而这种简化手法的恢复;却给了中世纪艺术家一种新的自由;去放手实验更复杂的构图..构图composition色彩也是如此;艺术家不必再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的实际色调层次;可选择随意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去作图解..十、胜利的基督教 13世纪1、东方艺术风格的固定性..而西方不断地探求新的处理方法和理念..2、12世纪尚未过去;罗马式风格尚未退出流行;则已开始在法国北部出现了哥特式风格原理..3、12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哥特式教堂的主导思想就是一种新的;没有见过的用石头和玻璃的建筑物..4、正是在13世纪;艺术家有时会抛开范本;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考虑到中世纪艺术家所受的训练和我教育;就知道这种做法的勇气..5、13世纪是伟大的主教堂时代;法国是欧洲最富有的;最重要的国家..在13世纪;意大利仍旧采用“希腊手法”的庄严的镶嵌画来装饰..这样坚持东方的保守风格也许会阻碍一切变化;而变化也的确耽搁了很长时间..但是在13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正是由于有拜占庭传统做坚持的基础;于是意大利艺术不仅能赶上北方由主教堂的雕刻家达到的艺术成就;而且改革了整个绘画艺术..是拜占庭艺术使意大利人得以跳过分隔雕刻和绘画的障碍..6、天才乔托1267--1337的出现..他最着名的作品是壁画或称fresco湿壁画..乔托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像这样的东西已经有1000年之久完全不画了..这使得乔托改变了绘画的观念..他能够造成错觉;放佛宗教故事就在我们眼前发生;这就取代了图画写作的方法..哀悼基督1305年7、我们记得早起基督教艺术曾经恢复古老的东方观念;为了把故事讲清楚;就必须把每一个人物都完全表现出来;几乎跟埃及艺术的做法一样..乔托抛弃了那些观念..自从他那个时代之后;首先是在意大利;后来又在别的国家;艺术史就成了伟大艺术家的历史..十一、朝臣和市民 14世纪1、乔叟笔下的骑士和乡绅等等..14世纪已不是那些骑士风范的天下..它的趣味是趋向于风雅而不是宏伟..这表现在建筑上..2、在英国我们区分两种风格;一种是早期主教堂的纯哥特式风格;被叫做早期英国式;另一种是哪些样式在后来的发展;被叫做盛饰式decorated style 这个名称就表现出了变化..3、在14世纪;哥特式建筑者对早先主教堂的清楚的宏伟外形不再感到满足..他们喜欢在装饰和复杂的花饰窗格上显示技艺..4、14世纪最有特色的雕刻不是石雕;而是用贵重金属或象牙制成的小型雕刻..5、S型的母亲抱着孩子—当时哥特式艺术家喜爱的母题..6、14世纪画家喜爱优雅精巧的细节..并且14世纪里;优雅的叙述和真实的观察才逐渐融合在一起..7、虽然在乔托的影响下;拜占庭式艺术显得生硬和陈旧;但是它远远没有完全与欧洲分离..8、14世纪广泛的艺术家间的交流..谁也不会应为某项成就是外来的就反对它..14世纪末通过各地相互交流而兴起的风格被历史学家称为“国际式风格”..在英国的实例就是威尔顿双连画wilton diptych其中;也喜爱美丽;流动的线条和精致纤巧的母题..国际式风格的艺术家也是爱好精巧美好的事物..林堡兄弟9、对绘画目的的看法与中世纪已大大不同了..兴趣开始转移;从尽可能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到一最忠实的方法去表现自然的一角..10、现在艺术家要学习新的技艺;写生画稿..速写..十二、征服真实 15世纪初1、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再生或者复活;这种再生的观念从乔托的时代就开始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在意大利人心里;复兴的观念跟“宏伟即罗马”的观念的再生息息相关..意大利人责怪哥特人把罗马帝国搞垮;他们就开始把那中间的时期的艺术说成哥特式;他们用哥特式来表示野蛮----与我们用汪达尔主义vandalism来指无故破坏美好事物一样..2、14世纪的意大利认为艺术科学和学术在古典文化兴盛过;但是拿一切几乎都被北方的野蛮人破坏了;他们则是帮助复兴了光荣的往昔从而产生一个新时代..3、布鲁内莱斯基不仅是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创始人;也是透视法的创始人..Perspective希腊人通晓短缩法;但他们不知道在物体离开我们远去时体积看起来缩小是遵循什么数学法则..布鲁内莱斯基把这个数学方法告诉了艺术家..4、艺术家对人体的实际特征进行了新颖的不解的研究..15世纪初年的那些佛罗伦萨艺术名家已经不再满足于沿袭中世纪艺术家传授给他们的那些古老的程式..开始请模特..多那泰罗希律王的宴会粗糙生硬而真实..5、如果认为对希腊罗马艺术进行研究而引起艺术再生或“文艺复兴”;那是大错特错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独自掌握科学和古典艺术知识的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要他史无前例地忠实于自然;这种热烈的愿望也鼓动着同一代的北方艺术家..6、北方最终实现征服的不是雕刻家..杨·凡·代克翼部合起的根特祭坛画1433杨·凡·艾克没有与国际式风格的传统完全决裂;他们还是继续遵循林堡兄弟之类的艺术家的方法;而且把那些方法提高到如此完美;使得他们把中世纪艺术观念抛在了后面..7、如果我们想了解北方艺术的发展方式;就不能不赞杨·凡·艾克那种无限的仔细和耐心..与他们同代的南方艺术家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成功的方法;把自然表现在画面中几乎具有科学的精确性..运用解剖知识和缩短法去构成人体..杨·凡·艾克却走相对的路线..镜子般的真实..北方艺术和意大利艺术的这种区别持续了很多年..有一个颇有道理的猜测是:只要以表现花朵;珠宝或织品等食物的美丽的外观见长;大约就是北方艺术家的作品;很可能是尼德兰艺术家的作品..以鲜明的轮廓线;清晰的透视法;美丽躯体的准确知识见长;大约就是意大利的绘画作品..8、杨·凡·艾克为了反映全部细节发明了油画..新的配方;用来调制颜料以便于涂到画板上去..中世纪;所用的液体的主要配料一直是用鸡蛋..但干得太快---蛋彩..阿尔诺菲你的订婚式—艺术家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目击者..十三、传统和创新一意大利 15世纪后期1、意大利和佛兰德斯艺术家在15世纪开始时新发现已经震动了整个欧洲..新观念: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艺术家都开始试验..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支配着15世纪的艺术;标志着跟中世纪艺术的真正决裂..2、一直到1400年;欧洲各地的艺术一直沿着彼此相似的路线发展..那时的贵族都是骑士精神..3、际式风格成为欧洲所见的最后一种国际性的风格---至少在20世纪前如此..4、在15世纪;艺术界分成若干不同的学校-----在意大利;佛兰德斯和德国;几乎每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的绘画学校..但是学校的概念和我们今天的是不一样的;更多的具有学徒的性质..5、15世纪佛罗伦萨的画家和雕刻家也经常发现自己的处境是必须使新方案适应旧传统..在新和旧之间;在哥特式传统和现代形式之间搞调和是15世纪中期许多艺术名家的特点..6、其中最伟大的一个是雕刻家洛伦佐·吉波尔蒂7、多纳泰罗和马萨乔的重要意义..马萨乔在光线方面是一位先驱者..8、当许多的艺术家和其他一些人正在运用佛罗伦萨那一代艺术大师们的发明的时候;佛罗伦萨的艺术家却越来越感到那些发明创造产生了新的问题..某一方面的任何发现;都会在其他地方造成新困难..比如中世纪画家不理解正确的素描法;然而恰恰是这个缺点使得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在画面上分布形象;形成完美的图案..。
2023年《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精选7篇)
2023年《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精选7篇)《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1读了这本书《艺术的故事》后,感觉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也是我们学艺术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创新问题。
《艺术的故事》从头至尾就是讲艺术怎样创新,艺术的风格怎样变化,一个新的风格怎样取代旧的风格。
旧的风格是不是就完全死亡呢,不是,它还会有死灰复燃的时候。
这本书讲了一个传统不断变化、不断延续,一个艺术创新的问题,就这点而言最适合学艺术来读的。
《艺术的故事》顾名思义不是一部高深的学术著作,作者开宗明义:本书打算奉献给那些需要对一个陌生而迷人的领域略知门径的读者。
因此作者的任务是用浅近的语言,让读者用崭新的眼光去观看艺术作品。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通过艺术史来帮助人们欣赏艺术的通俗读物。
记得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观看一件巴洛克雕塑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什么样的轮廓啊!”显然,艺术欣赏的首要问题就是形式问题。
这也使我们想到了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史家、形式分析的奠基者沃尔夫林,他在《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曾对形式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五对概念,即线描性和绘画性、平面和深度、封闭形式和开放形式、多样性和同一性、明晰和朦胧。
这五对概念影响深远,成了后来讲授艺术形式的出发点。
然而在《艺术的故事》中,我们却看到了作者更简洁的手法,他只用构图设计的平面性和忠实自然的立体性这一对概念就完成了沃尔夫林五对概念所起的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析法也是作者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在阅读时将不难发现。
本书作者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即作者在前言中所交代的一个观点:一方面,在艺术问题的解决上,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怎样激动人心,都毫无例外的在别处激起了新问题;另一方面,艺术发展在一个方面有什么所得或进步,都必然会在另一个方面有所失,主观的进步概念无论多么重要也不等同于客观的艺术价值的提高。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艺术的故事》讲述的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每一件作品在这故事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哪一方面也不如这样的景观奇妙:即一条有生命的传统锁链还继续把当前的艺术跟金字塔时代的艺术联系在一起。
艺术理论指南读书笔记
艺术理论指南读书笔记一、书籍基本信息(如果有)- 作者。
- 出版年份等。
二、核心艺术理论概念。
1. 艺术的定义。
- 在书中可能提到的关于艺术本质的多种观点,如模仿说(举例古希腊哲学家对模仿说的阐述,以及这种观点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挑战等)。
- 表现说,分析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情感、思想等内在世界,可引用书中提到的著名艺术家及其作品来解释。
- 形式主义理论,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对其艺术价值的重要性,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艺术分析实例。
2. 艺术与社会。
- 社会对艺术的影响。
- 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塑造艺术的风格、题材等。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变革对绘画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影响,当时宗教、经济、政治等因素与艺术创作的关联。
- 不同社会阶层对艺术的接受和推动,如贵族阶层对古典音乐的赞助,大众文化对流行艺术的影响等。
- 艺术对社会的反作用。
- 艺术作品如何反映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变革。
如一些现实主义绘画对社会不公的揭示,某些现代艺术作品对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等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推动。
3. 艺术创作过程。
- 灵感来源。
- 书中可能提到的艺术家获取灵感的不同途径,如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像印象派画家对光影变化的捕捉源于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从梦境、神话传说等获取灵感的实例。
- 创作技巧与材料。
- 不同艺术形式(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的独特创作技巧,如绘画中的透视法、雕塑中的造型手法等。
- 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材料的创新如何推动艺术的发展,如现代艺术中对新材料(塑料、金属丝等)的运用。
三、艺术流派与风格。
1. 古典主义。
- 古典主义艺术的特征,如在绘画中的严谨构图、理想化的人体表现等,以古希腊、罗马艺术和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如拉斐尔)的作品为例。
- 古典主义艺术的审美标准及其在当时社会的意义,包括对秩序、和谐等美学观念的追求。
2. 浪漫主义。
-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对比,浪漫主义在情感表达、题材选择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读书笔记读书发现艺术与美学的无尽迷人之处
读书笔记读书发现艺术与美学的无尽迷人之处读书笔记:发现艺术与美学的无尽迷人之处艺术与美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我逐渐深入了解到了它们的无尽迷人之处。
在这些文字的指引下,我在艺术与美学的世界里探索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
一、艺术的多样性与表达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认识到艺术领域的多样性。
绘画、音乐、戏剧、电影和文学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在表达时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方式。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展示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这种多样性使得艺术的表达成为了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各种形式的艺术互相交织,给我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思考。
二、美学的意义与追求阅读关于美学的书籍,我开始思考美的概念和意义。
美学告诉我们如何去欣赏和评价艺术品,它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理解的探索。
美学让我更深入地思考艺术中的美,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外貌和形式上。
美学教会我如何用心去体验艺术作品,发现其中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三、艺术与人类情感的联系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和灵魂。
阅读关于艺术与情感的书籍,我意识到艺术在传递情感方面的独特力量。
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艺术家们通过艺术作品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感的共鸣和交流让我体验到了艺术的真正力量。
四、艺术与社会的关联艺术与社会息息相关,它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还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阅读关于艺术与社会的书籍,我看到了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艺术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起社会正义的思考,推动社会变革。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书籍,我深入探索了艺术与美学的世界,发现了它们的无尽迷人之处。
艺术的多样性、美学的意义、艺术与人类情感的联系以及艺术与社会的关联都让我对艺术和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更启发了我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艺术与美学的世界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美的意义,以丰富自己的心灵,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艺术的读书笔记【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 '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这关于艺术的“故事”,作者从很久很久以前——史前,一直讲述到了现代。
过去的作品并不是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有明确用途的东西。
原始艺术并不章法着技艺的原始,因此他们的东西看起来不顺眼是因为手艺有限。
土著艺术家用自己最喜欢和最顺手的形状构成人物或面孔,或许不太像,但却会保持一种图案的统一与和谐,有时也含有特殊的寓意。
他们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不需要它看起来“像”什么。
关于字画同源的埃及艺术只有一章,且和后世艺术其实是不同源的。
埃及艺术的特点表现为两点: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
他们的艺术无意给人观看,意在“使人生存”,因而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完整”。
到公元前7 世纪至5 世纪,“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
”他们开始尝试表现出事物在他们眼中的真实形象,但也并未完全摒弃古老的观念,依然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
直到公元前4 世纪末,希腊才出现“肖像”的观念。
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目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并且懂得了怎样捕捉个别人的心灵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
在对中国艺术的描述上,贡布里希的认知很有趣,他提到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
他还提到了据说临摹自顾恺之的一幅责妻图,他称之为“具有我们所称道的中国艺术的全部高桂和优雅之处。
画中的姿势和布置十分清楚,人们对一幅阐明事理的图画所可期待的能是已尽。
此外,它也表明中国艺术家已经掌握了表现运动的复杂艺术。
这幅中国早期作品中没有丝毫生硬之处,因为画中特别喜欢使用起伏的线条而赋予整个画面一种运动感。
”的确,回想起来从青铜时代的饕餮纹开始,中国纹饰艺术从来没有脱离对曲线塑造的追求。
而在人物画还在中国画中占领主导地位的时代,中国画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说是曲线控。
流畅的曲线和动势以及人物优雅的姿态和柔和的神情,这些是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味道。
而中国画进入山水画时代后有关“意境”的问题凸显出来。
“有时画家啊就觉得自己分明是在进行这种探险航行。
他们想重新观看世界,把肉色粉红。
苹果非黄则红之类公认的观念和偏见完全抛开。
”表现方式的不同是艺术家的决定,也左右了我们对一幅画作的回应。
艺术家追寻的是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感,“合适”。
但是至于艺术家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合适”,效果,我们却不能带有很多先入之见。
因此所谓的“艺术法则”并不是固定的。
而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变化的。
古代的艺术家们同时需要考虑他们作画的目的,宗教等等。
我们需要在了解了艺术家不同的目的等等的因素之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一幅画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卢浮宫的一位馆长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艺术的故事》:“几乎就像《蒙娜丽莎》一样著名。
”这本书在大众中很快就大受好评,贡布里希也在序当中写道:“此书的意图,是为了所有面对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觉得需要一种初步指南的人。
”艺术原是捉摸不清的,是神秘高深的,但是贡布里希把艺术的历史讲得简单有趣,就像近在身边的,拉近了艺术与人的距离,于是,贡布里希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们也只是听故事的人。
因为这故事有趣,而亲近、热爱艺术。
【篇二: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论艺术的精神》一、为何介绍此书《论艺术的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抽象艺术的鼻祖瓦西里.康定斯基早在1910 年写成的;就连我手上的中文译本也是1987 年出版的。
那么为什么要介绍这样一本主要讲绘画艺术的老书呢?理由如下:1、由于摄影艺术的年轻和中国艺术摄影领域对于总体艺术较缺乏系统的了解,导致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对艺术史中的经典理论进行扬弃,而是先要通过“了解”和“吸纳”的关口。
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很容易使“扬弃”和“创新”沦为奢谈。
而《精神》又差不多是了解抽象艺术这一重要艺术流派的必读之书。
2、中国摄影界的“纪实摄影热”已经持续了几年,这无疑会多少淡化了人们对于艺术摄影的关注和进行更深层的探讨。
我们希望的是“百花齐放”,所有不应“热”此“冷”彼。
否则,摄影的艺术功能将萎缩,而《精神》又是一本纯艺术范畴的读物。
3、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在目的、形式、题材、方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而关于艺术摄影的探讨将包含着这种差别的探讨。
差别搞明白了,不但会促进艺术摄影的发展,还将以“反证”的方式对“纪实摄影”起到推动的作用。
4、抽象艺术作为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不但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虽然《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但抽象艺术的影响事实上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摄影同样不应对之视而不见。
5、在形式上,摄影以“能够真实地记录客观物象”为主要特征,但艺术摄影也无法脱离“平面造型艺术”的范畴,此艺术范畴的发展规律和那些共性的特征同样作用于艺术摄影。
6、西画同样经历过“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束首先与摄影的诞生不无关系,继而又引发了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形式等方面一系列革命性的探索和实验。
那么艺术摄影应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就此有的人将摄影艺术美学建立在“客观再现美”“科技记录美”的基础上,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而通过《精神》了解抽象艺术的意义,将不仅局限于“抽象摄影”的范围,还对艺术摄影总体的艺术语言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以上这6 点,是我们介绍《精神》的理由,也是我们读此书的部分现实意义。
二、《精神》及其作者中文版的《精神》是李泽厚先生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本,由查立先生翻译,腾守尧先生校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共收集了康定斯基的4 篇论文--《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问题》《论具体艺术》,其中以前两篇最为著名。
该书的作者康定斯基1886 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
其早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和法律。
1895 年在莫斯科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对康定斯基步入艺术之路起到了触发的作用,他尤其喜欢莫奈的《干草垛》。
1896 年,30 岁的他屹然放弃了德班大学法学教授的职位,并跑到慕尼黑学习绘画;1900 年进入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
1909 年他与别人一起创立了“慕尼黑新艺术家联盟并出任主席。
1910 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并写成了《论艺术的精神》一文。
1914 年他返回莫斯科;俄国革命胜利后,曾任人民文化委员和莫斯科美术学院教授。
1921 年又返回德国任教于包豪斯学院,学院被纳粹查封后,他流亡到巴黎,并加入法国国籍。
1944 年逝世于巴黎。
康定斯基在世界近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毫不低于马蒂斯、毕加索,更可贵的是,他的价值同时体现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两方面。
虽然他没有什么宏篇巨著,但基于他那成功的创作实践和受过的良好教育,使他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并尤其被艺术家们所喜欢。
康定斯基的探索虽然以绘画艺术为主,但却影响了艺术总体的发展,因为抽象艺术的原则是贯穿于整体艺术之中的,其中包括艺术摄影。
三、《精神》的启示《精神》的启示可分为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指的是对艺术总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具体方面指的是关于抽象艺术语言的分析。
1、抽象艺术不是形式主义长期以来,抽象艺术在中国一直不能被正确认识,误解之一,就是认为抽象艺术是远离生活的、缺乏深刻内容的形式主义艺术。
其实抽象艺术的诞生,本是西方艺术发展到某一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它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脉络。
抽象主义绘画理论不但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黑格尔等人的理性哲学和经验哲学有着一定的联系,还明显地受了德国美学家沃林格尔思想的影响。
抽象主义还与印象主义有着内在的因承关系,如果没有成熟了的印象主义作为基础,我们将很难想象,古典主义的母体能够分娩出抽象主义这样一个新生儿。
就此,从哲学和传统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抽象主义是没有根据的突发奇想,是肤浅的、表面形式的故弄玄虚。
而康定斯基在阐述他的艺术观念时,也表述得很清楚:“内在因素,即情感,它必需存在;否则艺术作品就变成了赝品。
内在因素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
”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情感、精神的关系,他还认为:“只有凭借感情,艺术家和观众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因循固守于某一种形式,则必然步入死胡同;唯有任凭感情驰骋,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
因为前者将自己局限于物质的存在,后者则追随精神;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形式。
”一些人之所有将抽象艺术作品贬为形式主义的货色,其实是因为他们没能搞明白抽象艺术作品是怎样通过抽象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和展现精神内涵的。
抽象作品基本排除了题材因素,而是直接用抽象的语言(色彩、线条、构成等)来揭示“精神内涵”,这便注定了人们不应再以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解读抽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