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经过几十年的艰难努力,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并且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描述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在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探索与分析,提出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盈利水平低、流动资金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困扰,并针对当前制约我国民营经济作用发挥的瓶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转型期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字:民营经济作用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目前,从企业数量上看,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注册企业的 85%以上。
截止到 2011 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967.68 万户3756.47 万户,同比增长 14.4%和 8.8%;注册资金总额为 25.79 万亿元和 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4.3%和 20.8%;户均注册资金年均增长分别为 9.7%和 10.6%,说明民营经济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个体实力也在不断壮大。
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相应地带动财税贡献的增加,为许多地方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入 21 世纪以来,民营税收增速高于全国税收的平均增长速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1 年中国民营经济(在此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合计数)税收收入 13553.83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14.2%。
其中私营企业税收收入为10114.60 亿元,同比增长 23.3%,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10.6%;个体经济税收收入3439.23 亿元,同比增长 16.7%,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3.6%。
近五年的税收增幅 115.7%,高于全国税收收入增幅。
从对外贸易情况上看,“十一五”期间,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主体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2010年全球经济恢复以后,我国的民营经济对外贸易实现了近50%的速度增长。
截止2011年底,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96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在全国的比重达到27.0%。
其中出口63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2.1%,高于全国水平11.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出口总额的33.5%;进口3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34.0%,高于全国水平19.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进口总额的19.8%,实现贸易顺差3007.0亿美元,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之一。
总之,民营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为民营经济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重要前提。
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营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民营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则在30%以上,成为支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在“十一五”期间的GDP增量中,70%-80%都是来自于民营经济。
从私营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金上看,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从2005年底的471. 95万户增加到2010年底的845. 16万户,增长79. 15,年均增速高达12. 36%,己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
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从2005年底的6. 13亿万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19. 21万亿元,增长213. 38%,年均增速达到25. 66%。
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底,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户,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也从不到4000亿元增加到接近1. 5万亿元,增长近275%。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民营经济整体经济规模实力在不断壮大和增强,对社会的贡献日益显著,为我国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我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营经济在吸纳劳动力、解决国民就业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民营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
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首先是吸收了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其次是安置了城镇待业人员,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压力;第三是吸纳了一批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国有企业减轻了负担。
“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实现新增就业5794万人,年均增长6.7%,占城镇就业总数的比重由65%上升到76.3%,提高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就业量已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74%。
3、民营经济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
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约70%的国内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于中小企业。
并且,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也分别占到70%和80%以上。
这些数据说明,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新研发产品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95%的中小企业都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
所以我们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创业、创造和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了新的动力,为我国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推动了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的进程,己成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
4、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
公有制经济一直被称为富国经济,而与其相对的民营经济如今则被叫做富民经济。
近些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升,民营经济在这其中功不可没。
民营经济不但可以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随着地方民营化程度的提高,这一地区将会促进市场的全面发展、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就业、同时提高当地工作者的收入。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将我们国家的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营经济又被称作“富民经济”。
另一方面,目前众多民营企业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到各种大型经贸活动中,形成了稳定的集聚效应,成功促进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不断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民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共同富裕的导向,有利于增强社会各阶层的凝聚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准入门槛高
目前,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
一是尽管有些产业领域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投资经营,但由于部
门或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营资本往往难以进入或者充分进入;二是很多产业早已对外资开放,但对民营经济至今还没有开放;三是有些产业我国在加入WTO 的谈判中已承诺将按期对外开放,但没有明确是否也对乃至首先对民营经济开放。
目前,民营经济在将近 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尤其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业、教育与医疗业等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呈现出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的状况。
据 2007 年民营企业的一次市场准入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进入日常资源领域占比只有 1.1%,在金融业的占比只有 0.1%,在文体、卫生方面的总和尚不足 2%。
2、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那些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企业,单靠企业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将会失去商机。
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更新步伐加快,资本需求量会不断增大。
而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单一,绝大部分还是依赖向银行贷款,由于中小型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较少,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企业又难达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需求,从而也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
而上市融资由于门槛过高,让民营企业很难进入。
近年来,少数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要么到香港,要么到美国的金融市场融资。
但这毕竟只有少数的企业可以做到,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仍然需要有更简便快捷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
因此,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数量仍然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3、利益分配向国有企业倾斜
从政府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在资金及相关的利益分配上与国有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
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和政策及相关的利益分配上还是偏向于国有企业,尤其是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政府提出的四万亿强力启动内需的投资计划,也因为这四万亿的投资分配大部分都投入到国有企业而引发了一场“国进民退”激烈论战。
虽然这不是政府有意要“国进民退”,而是在当前给定的体制及各种利益的运行路线下,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使得政府在利益分配上自然会偏向国有企业。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利益分配的倾斜必然会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根基,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必然会制约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
4、内部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族式管理制度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的特征之一。
据第三次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90%以上,并且,绝大多数企业掌权者都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后代作为接班人。
家族制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以及优秀
人才的吸收和提拔,缺乏创新,最终导致企业停滞不前。
家族制管理的企业权利过分集中于企业主手里,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企业主掌握最终决定权,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决策主要由企业主个人决策。
这样容易造成企业成员不能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企业主也难以获得更广泛和真实的信息,不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
另外,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投资决策和管理往往渗透着错综复杂的亲情利益关系,在企业的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重要岗位上安排家族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非家族成员,使一些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得不到重视,造成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制管理模式无疑起着一种自我保护作用,但是随着市场
经济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生产发展的日益社会化,这种方式必将束缚企业自身的发展。
5、民营企业选择的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民营经济尽管在我国 GDP 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等新兴产业方面发展不够。
目前,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批发零售业、贸易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公路运输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农业主要集中在以家庭为主的畜牧业等。
现阶段民营经济呈现出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特别是工业企业少;粗放型多,高科技含量少;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1、调整市场准入政策,扩大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
市场准入的限制是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环境因素。
首先要按照中央要求,放开民营经济准入领域,真正做到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领域,都要向民营资本开放;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提出准入条件的,都要向民营企业放宽;凡是对外资开放的投资领域,对民资一视同仁。
同时,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专控的商品和行业之外,企业可根据意愿自主选择经营范围,不再加以具体限制。
政府应当制定准入政策的基本原则。
从基本趋势来看,民营经济必将从竞争性产业领域逐步渗透到所有产业的可竞争性领域。
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产业内部的可竞争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放开一切可以按市场原则进行运营的产业和亚产业领域,包括道路、桥梁、污水、垃圾处理、电信、邮电等基础设施,乃至于文化、卫生和教育等“软产业”领域。
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还可以将一部分国家资金转移去增加其他急需发展和十分薄弱环节的投资,从而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
资金不足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利用自身信息渠道广、信息量大的优势,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有用的信息,要充分运用自身的经济职能,建立一系列制度来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一是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对一般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对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
二是要重新构建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
一方面要加快对现有农村信用社的股权重构,创造条件组建一批民营中小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然人发起的方式,共同组建各种类型的民间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为民营中小企业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信贷与担保体系,为传统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四是在改善和加强金融监管前提下发展民营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五是要尽快疏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全方位的资本市场。
本着公正、公平的市场精神,消除资本市场歧视,鼓励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3、深化改革,有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优越的政策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政府必须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保护和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也是问题凸显期,因此需要政府对民营经济多加鼓励、支持和引导。
各级政府要彻底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作用,把支持和发展民
营经济提高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中华的高度来认识。
在法律上给予保护、政策上给予鼓励,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政府要转换职能,摆正位置,要减少行政干预,树立长期战略发展观念,放弃对民营企业市场进入的种种限制,鼓励和引导其投资于教育、旅游、环保等成长性好的领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集中办理检查审批业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
坚决杜绝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摊派、乱卡要现象。
4、改进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
从产权结构上看,家族往往占有民营企业绝大多数股份,但是在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必须要产权明晰,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决策机制,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必须要彻底摆脱家族制的管理才能合理有序地健康发展。
另外,还要逐步提高产权开放度,实现企业的社会化,以股份流动吸收非家族成员中的优秀力量来支撑自已的增长。
总之,民营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更新企业经营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进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5、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大量事实证明:技术创新活动越活跃,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速度也就越快,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也越强。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进程,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民营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核心市场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五、总论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内外界因素的制约,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仍然需要深化改革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对于未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指出,从国际看,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国民营经济正迎来“走出去”的大好时机;从国内看,我国深化改革的红利将更大地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效拉动民间投资,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需求空间,民营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王钦敏强调,民营经济是民生经济、富民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
民营经济要坚定发展信心,全社会要为民营经济培育更加肥沃的生存土壤。
十八大提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法治和融资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中央把城镇化继续定位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部分农村土地将要入市,届时企业用地难的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总体来说,民营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还是机遇大于挑战的。
参考文献
[1] 谢丽娟.浅谈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特点与未来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4(5)
[2] 雷结斌,谢志青. 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 特区经
济,2010(2)
[3] 陈熙. 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2013(6)
[4] 崔执树. 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破解之谜[J]. 求实,2010(5)
[5] 吴玲蓉.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4)
[6] 马小洪,窦宇.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
[7] 刘勇.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3)
[8] 吴玺玫.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动力机制及其策略分析和研究[J]. 改革与战
略,2011(5)
[9] 李慧. 探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消费导刊,2009(7)
[10] 王治平. 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问题和策略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
[11] 毛明洁.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基于安阳民营经济的调查[J]. 当代经济,
2013
[12] 李佳燃.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民主政治进程研究[D]. 长春工业大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