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六章1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物质 变化和 能量 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 质量 守恒和 能量 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热能 、光能、电能等。通 常主要表现为 热量 的变化。 2.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 ①大部分化合反应 ②可燃物的燃烧 ③中和反应 ④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 ⑤铝热反应 ⑥物质的缓慢氧化
思考: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E生成物 E反应物
E反应物
E生成物
吸
2C+O2===2CO
点燃
放
能够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图像为 右侧 ,反应物的能量
为 2 mol C和1 mol O2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能量为 2 mol CO的能量 。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思考: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1 220 kJ· -1 mol 则 S(s)+3F2(g)===SF6(g)的反应热 ΔH 为_________________。
Si-Si键的键能为a kJ/mol,则1mol Si晶体转化为Si原子吸收 的能量转化为原子吸收 的能量为 4b kJ。
P-P键的键能为c kJ/mol,则1mol P4晶体转化为P原子吸收的 能量为 4c kJ。
P-P键的键能为c kJ/mol,则31g P4晶体转化为P原子吸收的 能量为1.5c kJ。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 变化和 能量 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 -1 mol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六章第一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②在下列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并标明电极材料与电极名称、 电解质溶液、电子流向。
答:如图所示
③若导线上通过电子1 mol,则正极质量增加___1_0_8__g。 【解析】(1)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 池,B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根据总反应式Cu +2Ag+===2Ag+Cu2+可知,Cu失电子作负极,负极材 料是Cu,正极材料应是比铜活动性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 金属;Ag+得电子,所以此电解质溶液只能为AgNO3溶 液;由Ag++e-===Ag知导线上通过1 mol电子时生成 1 mol Ag,质量为108 g。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原电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
)×
(2)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
)
(3)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稀硫酸中,锌片上有大量
气泡产生。
( ×)
(4)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 √)
(5)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
2.充电电池——二次电池 特点: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 __逆__向____进行,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3.燃料电池 (1)定义:一种将___燃__料____(如氢气、甲烷、乙醇)和 ___氧__化__剂____(如氧气)的___化__学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电____能 的电化学反应装置。 (2)与其他电池的区别:由外部装备提供___燃__料____和 ___氧__化__剂____等。 (3)优点:具有___清__洁____、___安__全____、________等特点, 在航天、军事和交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学能燃―料―燃→烧 热能蒸―汽―轮→机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高中化学】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消耗构成图
2.1% 16.6%
5.1%
76.2%
请问家中烧煤烧柴是为了得到CO2吗?
你知道吗?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 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 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 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 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
b、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由2molH原子形成1molH—H 键时会 向外界放出436KJ的热量。 键能:拆开1mol理想气体分子AB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时,需要吸收 的能量。(单位:KJ/mol)
想一想 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H-H需要吸收436kJ能量,断裂 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能量,形成1molH-Cl会放出431kJ能量, 通过计算说明化学反应H2+Cl2 == 2HCl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 化学能
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X能 光能
电能
原电池 电解池
热化学 电化学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定义: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认识和感受一 下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会放出能量。( √ ) (2)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 √ ) (3)相同条件下由原子形成1 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与断开1 mol H—
A.图a表示2 mol A2(g)与1 mol B2(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g)的能量 B.图b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C.图b可以表示钠和水的反应的能量变化 D.图a所示反应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所示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第六章 1节离子键理论
NaCl (s) U E I Na+ (g) + Cl (g) + eNa (g) + Cl (g) ∆fH0 Na (s) + 1/2 Cl2 (g) S Na (g) +1/2 Cl2 (g) 1/2D
Na+ (g)+
Cl- (g)
U = -∆fH0 + S +1/2 D + I - E = [-(-411)+109+121+496-349] ∆ = 788 kJ· mol-1
半径比、晶型、配位数关系表
半径比(r+/r-) 配位数 晶体构型 0.225 ~ 0.414 4 0.414 ~ 0.732 6 0.732 ~ 1.0 8 立方ZnS型 NaCl型 CsCl型 实例 ZnO、ZnS NaCl CsCl
注意:构型还与物质的存在条件有关。
(2)理论推导
• 方法很多,如 Bron-Lande公式:
138490Z + Z − A 1 U = (1 − ) r n
Z+、Z-:离子电荷; A:Madelung常数; n:Bron指数; r:正负离子半径之和。
一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表
晶体 NaCl 晶格能 晶体 晶格能
四.离子的特征
• 1.离子的电荷 1.离子的电荷 离子是一种带电微粒,所带电荷数=在反应时 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 对于主族元素最高电荷数=其族数。 2.离子的电子构型 2.离子的电子构型
三.离子键的强度
• 在实际中常用晶格能衡量离子键的强度。 • 晶格能越大,键越强。 1.定义:
晶格能:互相远离的气态正、负离子结合生 成1 mol 离子晶体时所释放的能量,用 U 表示。 如:Na + ( g ) + Cl- ( g ) = NaCl ( s ) U = -△rHm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
1.根据素材一思考 (1)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从何而来?与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什么关 系? (2)氢能具有哪些优点?
提示:(1)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自物质的内能,与化学反应中化 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2)氢能的优点:①清洁燃料,是零排放能源;②来源广泛,可来 自可再生能源,也可来自工业流程中的副产品;③应用广泛;④热值 高、安全性好。
(3)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4)化石燃料储量有限,燃烧时又产生污染,故尽可能减少化石燃
料的使用。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硫的燃烧
B.水的分解
C.食物的氧化变质
D.中和反应
[答案] B
3.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 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向试管中滴入 5 mL 稀盐 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多能源结构时期 ——风能、地热能等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一是其短期内不__可__再__生__,储量有限; (2)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_S_O_2_、__N_O__x_、__C_O__等是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 积灰等方法提高燃料的_燃__烧__效__率_; (2)能量利用阶段——可通过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 构,以及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等措施促进能源循环利 用,有效提高能源利__用__率__。
提示:都不一定;原因是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 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新人教版 化学第二册 第六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知识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①化学能与热能主要为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②化学能与电能通过原电池、电解池装置③化学能与光能2、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成键释放能量,断键吸收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而其中多以热量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
(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都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4、物质稳定性和键能的关系物质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具有的能量越低。
5、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图示,常见图示如下6、吸热反应、放热反应7、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即使是同一燃料状态不同,释放的热量也不同,燃料燃烧是产生热量主要来源,其他的化学反应也会伴随热量变化。
8、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问题:不可再生、排放粉尘、SO2、NO X、CO等大气污染物。
(2)解决方法:节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能源:例如改进锅炉和燃料空气的比、清理积灰、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构、钢铁厂余热的利用等寻找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
练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进行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3、有人预言:H2是2l世纪最理想的能源,其根据不正确的是()A.生产H2的原料来源广阔B.在等质量的可燃气体中,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C.H2易液化,携带方便D.燃烧时无污染4、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汽油B.煤C.天然气D.氢气5、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B.燃烧必须有O2参加C.燃烧一定有H2O生成D.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6若石油井着火。
第六章 1_染料
染料应用的三个方面
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方式结合在织物纤维上,使织
物具有一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程。如各种纤维、织物、皮革等。
1.吸附
染色过程
2.扩散
3.固着
18
染料应用的三个方面
着色:在物体形成最后固体之前,将染料分散于组成物中,成型后
即得有颜色的固体。如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的原浆着色。
精细化学工艺学
主讲教师:张心亚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O二一年四月
1
第六章 染料与颜料
日常生活中哪些染料? 哪些颜料? 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区别?
2
3
4
5
第六章 染料与颜料
染料基础
6
第六章 染料与颜料
§6.1 染料概述 •染料:是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均匀、坚牢色泽的有色有 机化合物。
19
染料应用的三个方面
涂色:借助涂料作用,使染料附于物体表面而使物体着色。如涂料、
印花油漆等。
20
满足染料应用的条件
1.能染色指定物质
2.颜色鲜艳
3.与被染物结合牢固
4. 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无毒
21
染料的分类
(1)按染料的性能分类
•酸性染料 •中性染料 •直接染料 •还原染料
•分散染料 •硫化染料 •冰染染料 •阳离子染料等
37
染料的命名
(2) 染料索引(Colour Index,CI) 《染料索引》是一部国际性的染料、颜料品种汇编。 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各染料厂的商品,分别按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
归纳、分类、编号,逐一说明他们的应用特性,列出它们的结构式,注 明其合成方法,附有同类商品名称的对应表。 借助于CI,可方便地查阅染料的结构、色泽、性能、来源和染色牢度等 参考内容。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2.化学反应与电能 (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及其应用。 (2)掌握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及常用的化学电源。 (4)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初步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认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2)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新课情景呈现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700多年前,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看见中国人 烧煤炼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 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到,中国有一种黑色石头,能燃烧,着起火来 像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现代科学可以这样解释,煤中含有大量的 碳,燃烧时放出热能。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 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请随我一起走进教材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其短期内不可再生,储量有限;
(2)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SO2、NOx、CO等是大气污染物 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积
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属放热反应,则
课件1:化学能与热能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装置:(请在横线上填写仪器名称)
(2)计算公式: ΔH=-0.4108.0t225-t1 kJ·mol-1。 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 (3)注意事项: ①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 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 使碱稍过量 。
O2(g)===H2O(l)
ΔH=-285.8 kJ·mol-1,可不用标
明反应条件“点燃”。
(2)不管反应是可逆反应还是不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
热效应都是指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计算可逆反应的反应热时,
要注意其不能进行到底。
(3)在25℃,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标明温度和压强,不
在此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需要标明温度和压强。
[解析] 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并且原
子序数依次递增,X、Z同主族且形成离子化合物ZX,则Z为Na、
X为H;Y、M同主族且能形成MY2、MY3两种分子,则M为S、Y 为O、G为Cl。1mol H2S的燃烧热ΔH=-a kJ·mol-1,则1mol H2S 完全燃烧生成SO2气体和H2O(l)放出a kJ的热量,所以H2S燃烧反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 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第一节MN胆碱受体激动药.doc
第六章第一节MN胆碱受体激动药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受体激动药(cholinoceptor agonists)与胆碱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
按其对不同胆碱受体亚型的选择性,可分为:①M,N胆碱受体激动药;②M胆碱受体激动药;③N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M,N胆碱受体激动药本类药物既用于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内的M胆碱受体,也作用于神经节和骨骼肌的N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胆碱能神经递质,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易分解。
由于作用十分广泛,且在体内为胆碱酯酶迅速破坏,故除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外,无临床实用价值。
但如了解其生理、药理作用,将便于学习和掌握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的药理。
乙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1.M样作用静脉注射小剂量Ach即能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相似的作用,引起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加等。
舒张血管可能是激动血管内皮细胞的M受体使内皮细胞释放依赖性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ing factor,EDRF,现多认为EDRF即是一氧化氮(NO))所致。
2.N样作用剂量稍大时,Ach也能激动N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全部植物神经节和运动神经相似的作用。
还能兴奋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组织(此组织在胚胎发育中与交感神经节的来源相同,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使之释放肾上腺素。
许多器官是由胆碱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双重支配的,通常是其中一种占优势。
例如,在胃肠道、膀胱平滑肌和腺体是以胆碱能神经占优势,而心肌收缩和小血管方面则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占优势。
故在大剂量Ach作用下,全部神经节(具N1胆碱受体)兴奋的结果是胃肠道、膀胱等器官的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时把关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 BC D2.某小组同学用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表、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构成。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若图中a极为铜片、b极为锌片,a极上有气泡产生D.若图中a极为铜片、b极为锌片,电子由铜片通过橙汁流向锌片3.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锌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4.锌-空气电池(原理如图所示)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
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该电池放电时OH-向Zn电极移动C.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Zn+H2O-2e-ZnO+2H+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石墨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Zn电极5.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中Mg作负极,电子流向:Mg→稀硫酸→AlB.②中Mg作负极,电极反应式:6H2O+6e-6OH-+3H2↑C.③中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Cu-2e-Cu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2H++2e-H2↑6.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反应:①Y与M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上冒气泡;②M、N为电极,与N的盐溶液构成原电池,电子从M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入N极;③Z+2H2O(冷水)Z(OH)2+H2↑;④水溶液中,X+Y2+X2++Y。
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Z>X>Y>M>NB. Z>Y>X>M>NC. Z>X>Y>N>MD. X>Y>M>N>Z7.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在制取物质A的同时,还能提供电能,具有可行性的是()8.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 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SO4溶液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Cu,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9.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2)(3)A.装置(3)中Zn棒增加质量与Cu棒减轻质量之比为65∶64B.装置(2)中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Zn棒不纯C.装置(1)中铜棒上没有气体产生D.当装置(2)与(3)中正极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32时,Zn棒减轻的质量相等10.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A.当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当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D.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11.已知化学反应:a. AgNO3+NaCl AgCl↓+NaNO3b. 2AgNO3+Cu2Ag+Cu(NO3)2请回答下列问题。
0519高一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3学习任务单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 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任务】1.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镁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钠和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教材:p34-35。
思考: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现阶段人类对能源的利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课上学习任务】一、化学反应与热能【实验6-1】镁和盐酸的反应在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 2 mol/L 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现象:。
结论:。
【实验6-2】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将20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10gNH4Cl在烧杯中混合,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烧杯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
观察现象。
现象:。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定义:放热反应。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尿酸生成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嘌 呤 核 总苷 酸 的 结分 解 代 谢
生物化学第六章(1)Fra bibliotek 尿酸尿囊素 尿囊酸
尿素 氨[铵]
的不 分同 解生 产物 物嘌 不呤 同核
苷 酸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尿酸与疾病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在肝脏、小肠及肾脏 中进行。生理情况下嘌呤合成与分解处于相对 平衡状态,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也较恒定。正常 人血浆中尿酸含量约0.12-0.36mmol/L,男性平 均0.27mmol/L ,女性平均0.21mmol/L 。当体 内核酸大量分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或食入 高嘌呤食物时,血中尿酸水平升高,超过 0.48mmol/L时,尿酸盐过饱和形成结晶,沉积 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而导致关节 炎、尿路结石及肾疾患,称为痛风症。
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n 首先合成嘧啶环,然后与PRPP 中的磷酸核糖连接起来形成嘧啶 核苷酸。
n 从头合成首先合成UMP,然后由
它转变为其它嘧啶核苷酸。
n 合成的原料有氨基甲酰磷酸和天冬 氨酸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嘧啶环元素的来源
生物化学第六章(1)
氨甲酰磷酸合成氨甲酰Asp
生物化学第六章(1)
概述
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磷酸单酯酶或 核苷酸酶可催化核苷酸的水解, 而特异性强的磷酸单酯酶只能水 解3’-Nt或5’-Nt。 催化核苷水解的酶有2类,即核 苷磷酸化酶和核苷水解酶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局限,只对核 糖Ns发生作用
广泛存在, 反应可逆
核 苷 酸 及 核 苷 分 解
生物化学第六章(1)
二、嘧啶核苷酸的降解 不同生物嘧啶碱的分解过程也不一
第六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1
第六章同位素地球化学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同位素的定义核素: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P)和中子(N)构成的原子核。
核素具有质量、电荷、能量、放射性和丰度5中主要性质。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叫做同位素(isotope),他们处在周期表上的同一位置二、同位素的分类– 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们能够白发地衰变成其他的同位素。
最终衰变为稳定的放射性成因同位素。
目前已知的放射性同位素达1200种左右,由于大部分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较短,目前已知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只有60种左右。
放射性同位素例子:238U→234Th+4He(α)+Q→206Pb;235U→207Pb;232Th→208Pb– 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原子核是稳定的,迄今还未发现它们能够自发衰变形成其他的同位素。
自然界中共有1700余种同位素,其中稳定同位素有260余种。
z轻稳定同位素,又称天然的稳定同位素,是核合成以来就保持稳定。
其特点是①原子量小,同—元素的各同位素间的相对质量差异较大;②轻稳定同位素变化主要原因是同位素分馏作用所造成的,其反应是可逆的。
如氢同位素(1H和2H)、氧同位素(16O和18O)、碳同位素(12C和13C)等。
z重稳定同位素,又称放射成因同位素(radiogenic isotope):稳定同位素中部分是由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衰变后形成的稳定产物。
其特点是①原子量大,同—元素的各同位素间的相对质量差异小(0.7%~1.2%)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通常不导致重稳定同位素组成改变;②重稳定同位素变化主要原因是放射性同位素衰败引起,这种变化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如87Sr是由放射性同位素87Rb衰变而来的;三、同位素丰度同位素丰度(isotope abundance):可分为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绝对丰度是指某一同位素在所有各种稳定同位素总量中的相对份额,常以该同位素与1H(取1H=1012)或28Si(取28Si=106)的比值表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第1课时)溶液》ppt课件
重点梳理
5. 溶液浓度的表示 (1)溶液的浓度:把一定量溶液中所含 溶质 的量 叫做溶液的浓度。 (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 的质量与 溶液 的质量 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公式:
重点梳理
6.溶液的配制 (1)由固体配制溶液 ①实验步 骤: 计算、 称量、 溶解 、 装瓶贴标签 。 ②所用的仪器(以固体NaCl为例):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重点梳理
3.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导电性:蒸馏水 不能导电,若在蒸馏水中加入食 盐固体后,溶液 能 导电,原因是食盐溶于水后能在水 中形成自由移动的 钠离子 和 氯离子 ,但若在蒸馏水中加 入蔗糖固体,溶液 不能 导电,原因是蔗糖是由 分子构 成。 因此,某些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有 自由移动的离子 。
练习反馈
1.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 正确的是( D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练习反馈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 ) A.植物油 B.醋酸 C.蔗糖 D.高锰酸钾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D ) A.蔗糖溶液 B.碘酒 C.酒精溶液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课时 溶液
考点扫描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 的简单计算。 5. 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梳理
1.溶解与乳化
(1)溶解是指物质以 分子或 离子 的形式均匀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和实验活动2。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
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题3是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活动2是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状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
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教材重点: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4.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本单元教材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潜在应用前景。
4.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5.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6.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7.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8.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9.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10.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1.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倡导“低碳”生活。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
课题1 金刚石石墨 C
60
预习导学: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 C
60
预习检测:
1.请你们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阅读课文并完成下表。
结构主要物理性质对应用途
金刚
石
石墨
木炭
C
60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4.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什么样的物质易被吸附?
5.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习研讨:
回忆: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
1.物质由元素组成,大家讨论: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举例说明
2.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3.金刚石可以打磨而成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金刚石可以制成用来切割玻璃的刀和钻头。
根据金刚石的用途你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
3、演示[实验6-1],锥形瓶中有何现象?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小结]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实验,从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介绍了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
你们能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结构()性质,性质()用途;反之,用途()性质,性质()结构】
评价设计:
1、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它们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
2、下列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
A.二氧化碳和干冰 B.金钢石和石墨 C.氧气和臭氧D.氢气和液氧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铅 B.石墨 C.碳黑 D.木碳
4、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 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补偿延伸练习
5、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碳单质有、和等,其中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因
为,由此可知决定物质的性质。
6、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因为它具有结构,防毒面具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自来水厂用活性炭来吸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C.不同的单质可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D.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8.某同学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可利用和等疏松结构的材料做吸附剂外,还可利用我们身边的材料如作吸附剂。
为消除室内抽香烟后或装修后难闻的气味,该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一段时间后室内难闻气味消失,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释其中原
因。
9.经常不用的锁,开启比较困难时,可向锁空中加些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
电视机遥控板按键下面有一层导电胶当某个按键不灵时,打开遥控板,在导电胶接触面上涂上少量铅笔粉就能解决问题,这是由于() A.有滑腻感 B.能导电 C.质软 D.熔点高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2)
60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2、为什么用墨书写的字画能保存那么长时间而不变色呢?
3、我国农村有些木质线杆被埋入地下前,表面被火烧成黑色。
如果将这种木质线杆直接埋入地下,你认为有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4、碳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学习研讨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碳与氧气反应
2、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实验6-7],(思考)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仪器?该实验装置与以前做过的哪个实验装置相似?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巩固提高:
利用上述反应,可将氧化铜炼成金属铜。
),就可炼得铁和钨。
请写出用木炭炼如果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三氧化钨(WO
3
铁、炼钨的化学方程式。
二、碳的用途
(讨论)由上述的碳的化学性质你能说出碳具有哪些用途吗?
小结:碳的化学性质
评价样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A、金刚石、石墨
B、冰、干冰
C、氧气、臭氧
D、氧气、氮气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3.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
C.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D.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4.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5、有关2 CuO + C 高温
2 Cu + CO
2
↑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具有氧化性
B. 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6、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
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
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