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射箭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青少年射箭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射箭运动是心智型技能类运动项目。
做为我国一项传统优势项目,本文从青少年射箭早期训练在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及心理素质训练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问题加以研究和分析,使射箭运动能够持续、长远发展。
标签:青少年;射箭;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误区的研究与分析
射箭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分为:早期基础训练(简单早期训练)和专项训练。
早期训练是多年训练的基础,决定射箭运动员专项训练阶段的训练效果。
重视青少年射箭运动员的早期训练是现代射箭训练的发展趋向。
一、技术训练方面
要淡化技术动作环节的训练,加强和重视技术动作过程的训练,要使运动员对射箭技术有完整的概念。
在过去我们多数采取分解式教学法,有很多环节过分复杂化,这不利于运动员的技术形成,因为分解式教学法只强调单一的技术动作,忽略了动作衔接的过程,从开始就经常在改正动作的过程中去训练是不会成功的。
射箭在完成完整技术动作过程中,射手从弓弦拉靠到片响放箭的时间表现为1-3秒这是正确的,但这不是射箭的节奏。
如果教练员、运动员将这一技术环节看的过重,抓的过多,会使运动员在精神上、瞄准上、直线用力上产生负担,结果会适得其反。
射箭的节奏应是指射一支箭的全过程。
如果用时间来量化这一过程,就是8-12秒。
重视技术过程的训练,是青少年射箭训练应遵循的训练思路。
二、体能训练方面
青少年射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不是片面地只练身体的绝对力量,力量不是越大越好,应以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协调性、柔韧性、磨练意志品质、保持肌肉的稳定为主。
运动员需要不断重复练习,才能建立自动化的神经联系,从而产生正确的本体用力感觉,建立射中10环的本体感觉最重要,练力量应以不破坏这个理想的本体感觉去练,在不同阶段保持相对的平衡为标准。
三、心理素质方面
所谓心理素质对射箭运动员的重要性主要是指是否具备射箭所需的悟性,经过艰苦训练和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否掌握和把握住理想的本体感觉,以此为基础达到“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境界。
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要教育培养运动员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任何破坏和不利于这方面的训练,应坚决废除,在各阶段的调选运动员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运动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四、我国传统的射箭训练有误区,在青少年射箭的训练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提出问题
经过多年对我国多支业余射箭队队员观察分析、总结和研究,训练上存在误区、汇总如下两点:
1、对射箭节奏的认识及教学训练中,存在认识模糊,训练中抓的偏面,走了极端,如只去抓动作到位到片响的1-3秒的节奏,从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此误导了一批批运动员。
这是部分射箭队在训练中的重要误区。
2、对射箭技术中的用力及放箭动作中的运动轴,在技术环节定位上不明确。
因而不少运动员还在延续以胸椎为运动轴的用力和放箭技术。
使不少运动员从基层青少年训练时就未打下正确的基础,浪费了本来我们就不太多的后备人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传统的射箭基本技术环节的定位研究和分析
①固势的提法来源于我国古代射箭的技术论述,在五、六十年代被我国老一代的射箭者引用,只至1974年信号片应用之前,为控制瞄准(那时运动员瞄准,相对时间越长越好),由于技术的需要,加强固势的提法和训练是正确的。
但自使用上信号片后,射箭技术发生质的变化,再用固势的提法和训练会误导运动员用力停顿,产生拉不响信号片的障碍。
据了解直到现在还有好多射箭队延用固势的提法,即使在口头上不提,也在进行大量的拉弓固势停时的训练,这是我国射箭界的一个误区。
不光在基本技术环节名称定位上要废除,重要的是在训练中不要再去进行大量的开弓,固势停时练习。
特别是冬训中青少年的训练。
拉弓训练应该按实射时的动作程序去进行练习。
因为射箭技术的有效稳定只需要10秒左右。
在射箭基本技术环节的名称定位上,取代“固势”提法的名称应是基本姿势的形成。
②对加力或继续用力的研究分析。
自1974年射箭技术引进信号片以后,在技术训练中,瞄准毛病成为次要矛盾,用力不停顿的将信号片按预想时机拉响放箭成为主要矛盾,根据当时技术的需要,全国射箭教练经研究,将此技术环节的名称定义为“加力”,后来经过实践认为“加力”的提法不确切,有“加力”就有停顿,容易给运动员造成误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渐使用“继续用力”的提法直到现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查阅国外射箭资料,特别是一些国外射箭专家的讲课,我们认为“继续用力”的定名也不确切,这是因为运动员在基本姿势形成至片响之间
并不是有意的去继续用力,凡是有意去继续用力,其效果都不理想,片响应是“精细用力”。
“精细用力”从动作外表是看不见的,是靠运动员在把握好整体动作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训练达到无意去完成。
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射箭運动员所需要的。
“精细用力”的提法对运动员正确掌握射箭技术、提高成绩是否有益,需要时间实践来进一步论证。
③对撒放提法的研究和分析
撒放的提法与固势相同,也是来源于我国古代射箭技术的论述。
古代射箭的勾弦指是大母指,母指上戴一个园形的玉制板器、开弓,靠这个玉制板器挂弦,将弦拉到耳朵下部,叫做耳听弦。
这样的技术和器材在放箭时必须有撒放的动作,否则打不开,所谓撒放就是将手指打开,其手指的伸指肌要有很快很强的用力。
竞技射箭的放箭技术与古代射箭完全不同。
由于器材性能的提升,现在是用食、中、无名指的第一关切处勾弦开弓。
观察韩国和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的放箭技术,其勾弦指并无有意打开的动作,这是当代射箭技术的需要,靠勾弦指打开的放箭会干扰弓弦的运行方向,影响箭的命中率。
现在放箭的技术是靠勾弦指的屈指肌肉去放松,使弓弦脱离勾弦手。
既然现代射箭的放箭技术没有撒的用力,对这个技术环节的定名,就不应用“撒放”我名字。
这个技术环节的定名应该叫放箭。
原来习惯叫法要想改过来非常不容易,建议教练员在计划的文字中、教学的口语中停止用“撒放”二字,改为放箭。
撒放的提法对青少年运动员有很强的误导。
2、对射箭节奏的研究和分析。
在总结和研究关于射箭节奏的问题时,我们发现射箭的节奏应该是指运动员在射每一支箭的全过程。
运动员从箭袋中取出箭到站立、審靶、搭箭、勾弦、推弓、开弓、姿势形成、进入精细用力和瞄准、放箭、收势。
各个环节都做的很到位,自然从容。
射每一支箭都一样,应该在10秒左右完成,最长也不能超过14秒的时间,这是射箭技术的需要,也是团休赛规则的需要。
我们在过去的若干年,大部分射箭队抓射箭节奏只去抓开弓到信号片拉响用力的一段时间,走了极端,使运动员在精神上加重了负担,注意力太集中在片响上,转移了对整体动作的控制,越抓运动员越怕,越怕越做不好,从而毁了一批批本来是很好的运动员。
不管何种层次的射箭运动员,都应该抓射一支箭全过程的节奏,这从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和日常教学中应体现出来。
为保证运动员射每一支箭的节奏完好,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注意力把握动作的整体是最为重要的。
3、对射箭技术中的用力及放箭动作中的运动轴的研究和分析。
射出去的箭,从箭离弦开始沿着正确的轨迹飞向目标,取决于弓箭器材和运动员的技术稳定。
射箭运动员的技术好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放箭动作做出后,人体作用在弓上的稳定体越大越好。
射箭技术的用力和放箭动作运动轴与运动员的稳定体有直接的关系。
观察和分析一下世界和我国运动员的表现,有两种技术表现,一是以胸椎为运动轴,既菱形肌收紧,两肩甲骨内收,放箭时上体有张的表现,在世界上是以美国男运动员为代表。
二是以后肩为用力和放箭的运动轴技术它的要求是持弓臂、前肩和上体躯干成一整体,稳定的支撑住弓,拉弦臂是以后肩为轴承,以拉弦臂的大臂为力臂,以肩甲骨为支撑点的杠杆用力,整个拉弓动作的用力和放箭基本上是以后肩为运动轴,这样可最大限度的增强运动员在放箭时的稳定体。
经过观察和分析,此种技术是以韩国为代表。
美国的射箭水平进入九十年代节节败退,我国大部分男射手多年来成绩不十分理想,而他们都是采用以胸椎为运动轴的技术动作,看来这是他们失利的原因之一。
射箭项目发展从根本来讲,还应立足于提高国内教练员水平,抓好基层青少年的训练。
在技术和训练上否定过去大家所认同的误区,给年轻的教练员留出广阔的改革、创新空间,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中国射箭运动持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开才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01。
[2] 徐开才、孟繁爱等:《射箭基础训练手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2011。
[3] 高展青少年射击、射箭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整与训练.百度学术.《当代体育科技》,2012。
[4] 胡现玲浅析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百度学术.《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