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第4单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整理1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②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3)意义
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
(1)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
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误区警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并非拥有土地所有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其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教材整理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的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意义
(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度点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其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教材整理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意义
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8[课中思考题],思考: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否会影响其他经济成分发展?
【提示】不会,二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在竞争中壮大自己,共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探究点一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1)根据史料一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提示】农村改革关系到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你能从史料二中的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农民为什么如此高兴?
【提示】信息:场地上堆满谷物,一片丰收景象;人们载歌载舞,抒发喜悦之情;服饰简单朴素,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农业获得丰收。
【史论拓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①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2)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探究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和特征
(1)史料一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2)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论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特征
(1)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
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只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性质。
(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题模板】
1.(2016·全国丙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72040127】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