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7.软体动物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5.第一次出现呼吸系统: 水中——栉鳃;陆生——肺(外套膜)。 6.后肾型排泄系统: 软体动物的肾管(波雅诺氏器,即Bojanus器 等),其肾口开于围心腔,排泄物排于外套腔。 围心腔壁的细胞因排泄而分化成围心腔腺。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7、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有1个心室,1或2个心耳; 血液从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耳→心室。 软体动物是开放血管系统,由于出鳃血管的血 液经心房流入心室,所以围心腔对血流无直接 关系。
颈腹面有漏斗,细管向外成水管,喇叭口伸向 外套腔内;漏斗基部有闭锁器。
(2)消化系统:口(齿舌、角质鹦嘴颚); 食道;胃连胃盲囊(食物在此消化,由胃盲囊 和小肠吸收);小肠从胃盲囊开始折向前,以 肛门开口于外套腔中。
直肠分一支管,末端膨大成墨囊,内有墨腺, 释放的墨汁经肛门排入外套腔,与水流一起喷 出体外。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2、躯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头有口和触角、眼等器官(摄食和感觉)。
一些行动迟缓的原始种类头部不发达,仅有口, 与身体没有明显的界限,如石鳖等; 一些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体躯完全包被于外 套膜和贝壳之内,头部退化,如蚌类等;
一些比较进化、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发达,分 化明显,生有触角和眼等感觉器官,如田螺、 蜗牛及乌贼等。
2.一片贝壳的代表——圆田螺 (1)一个贝壳,中央为壳柱,各层的界限叫 缝合线。有些种类具厣。
3.内贝壳的代表——乌贼
(1)身体分头、颈、躯干三部分。头两侧有 眼,前端中央有口;足特化为腕和漏斗,腕在 口周围,5对,上均有数行吸盘;第4对触腕; 雄性左侧第5腕特化成生殖用腕——茎化腕。 躯干部左右两侧有肌肉质鳍,帮助游泳和平衡 身体;外围是肌肉质的外套膜。乌贼只有内壳, 叫海螵蛸。
简述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
简述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
软体动物(Mollusca)是一类生活在水中、陆地和淡水环境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腹足类、头足类和双壳类等。
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相比于其他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较为柔软,没有明显的硬骨或外骨骼保护。
这种身体结构也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2. 有一个肉质的足:软体动物通常具有一个肉质的足,用于移动和捕食等功能。
在不同的软体动物中,这个足的形态和位置各不相同。
3. 有一个头部:大多数软体动物都有一个明显的头部,头部含有感觉器官、口和眼睛等。
头部的存在使得软体动物能够更加灵活地寻找食物,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捕食和逃避天敌的环境。
4. 身体可分为足、躯干和头: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通常被划分为足、躯干和头部三部分,这些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形态各不相同。
例如腹足类动物的大部分体积都在躯干上,而头部和足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主要是身体柔软、有一个肉质的足、有一个头部以及身体可分为足、躯干和头等。
这些特征使得软体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进行捕食、移动和逃避天敌等活动。
简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简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门是一类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体内没有硬骨骼,身体柔软;
二、体表通常覆盖有柔软的外壳,可分泌出钙质、碳酸钙等物质增强外壳硬度;
三、有明显的头部和足部分化,头部常有眼睛、触角、口器等结构,足部分化成各种形态的足,如管足、盘足、鳍足等;
四、消化道为完整的管状结构,口部有角质齿舌,用于捕食和咀嚼食物;
五、呼吸器官多样,有鳃、肺、皮肤呼吸等多种方式;
六、循环系统简单,血液呈淡黄色,没有红细胞和血色素;
七、神经系统发达,具有脑、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等结构;
八、生殖方式多样,既有性生殖也有无性生殖。
软体动物门包括腹足纲、头足纲和双壳纲等多个类群,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门是人类对动物分类上最低的一级分类。
它下面涵盖了多量的物种,软体动物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剖特征。
软体动物都没有骨骼,其解剖特征是由較為柔軟的外殼、肌肉和内內器官所組成。
外殼由硬质和软质两部分组成,软质部分内含口腔、內腔、芽孢和胎囊等,而硬质外殼有助于保持其体形。
二、繁殖特征。
软体动物的繁殖基本上是以卵的形式出现的,有的还生活在水中,而有的则分布在陆地上。
三、形态特征。
软体动物的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藻型到果虫和念珠虫都属于软体动物,因此大小形态的变化是比较大的。
四、新际特征。
软体动物都是一些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物种,它们不仅可以驱动这些系统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给其他物种使用。
五、运动性能。
软体动物可以通过甩尾和抓住物体进行转移,但运动能力有限,只能做出蜿蜒曲折的运动。
总而言之,软体动物是一组多样性很大的动物类群,它们有着非常强大的集群能力,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一、单板纲
绝大多数为化石种, 已灭绝了近4亿年; 现仍有少数生存,如 新碟贝被称为“活化 石”。 两侧对称,具贝壳, 腹足强大,海底滑行。
活化石
狭义概念 活化石是指曾经繁盛于某一地史时期,种类多, 分布广,形成重要的化石生物类群,现残存于个 别地区并且变化不大的孑遗种(银杏)。 广义概念 活化石也泛指发生于地史时期而至今犹存的生 物,如寒武纪即出现,现仍广泛分布的舌形贝。
五. 体腔和循环系统
体腔
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 腔及生殖腺和排泄器管的内腔。 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来自的间隙,内有 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
心脏 心室一个,壁厚,能搏动;心耳一个或成对,常与鳃 的数目一致。心耳与心室间有瓣膜,防止血液逆流 血管 分化为动脉和静脉。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 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故软体动物为开 管式循环。 一些快速游泳的种类,则为闭管式循环。 血液无色,内含有变形虫状细胞。有些种类血浆中含有血 红蛋白或血青蛋白,故血液显红色或青色。
外套腔移到前端之后,水流、鳃、肛门、排泄孔及生 殖孔都通畅了。但使一侧的器官发育受到阻碍,使身 体只留下了一个鳃、一个心耳及一个肾,内脏囊由对 称变成了不对称。
总之,腹足类的体制变成了不对称,螺旋与扭转是两 个过程,许多化石证据说明螺旋是先于扭转。在腹足 类的进化中扭转过程是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内完成的, 这一进化过程在海产腹足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得到了 重演(笠贝,仅2-3分钟)。
圆田螺感官发达
皮肤有感觉作用、触角灵敏、平衡囊(位
足神经节内侧)内有细小的耳石,可维持身体
平衡、眼为视觉器官、嗅检器为皮肤突起是化 学感受器。 圆田螺的神经、感官发达,与其活动的生活方 式相适应。
10软体动物门
主要特征 1.体左右对称。 2.头部发达,有一对发达的眼。 3.原始种类具外壳,一般为内壳或无。 4.足着生于头部,特化为腕和漏斗。 5.闭管式循环,直接发生。
(一)代表动物——乌贼
1.外形 头:5对腕,一对眼,眼下有嗅觉陷。
最大的特点:动物界中最早出 现大型消化腺。
蜗 牛 齿 舌 图
蜗牛(Cittarium pica) 齿舌(K.Sandved)
• 软体动物的消化腺有:肝脏、唾液腺、胰脏。
其中肝脏最发达,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
三、体腔与循环系统:
• 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有围心腔、 生殖腺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 初生体腔被结缔组织所填充,其空隙没有分布血管, 血液在空腔中流动,便形成了血窦。循环系统为开 放式循环系统 (血流阻力大,循环效率低) 。
贻贝 : 固着生活,附着于岩石上。
牡蛎:固着活,生活于浅海。
扇贝 :贝壳呈扇型,固着生活。
珍珠贝:
• 两壳不等,壳内 珍珠层极厚。是 世界上著名的生 产珍珠的贝类。
• 我国广东、海南 已人工养殖。
船蛆 :
• 钻蛀船只和港口的木 材建筑。
• 由于长期穴居,身体
细长,呈蛆状。贝壳 退化。
八、头足纲 (Cephalopoda):
3、内脏团 (visceral mass):
• 常位于足的背面。 • 大多数种类的内脏 团为左右对称,但 螺类扭曲成螺旋状, 失去了对称性。
4、外套膜 (mantle):
• 由内脏团背面的皮肤形成皱褶,向腹面延伸,常 包围整个内脏团。 • 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称外套腔 。
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外层细胞的分泌
5[1].软体动物
(2)足,已特化成腕和漏斗。腕10条,背部 正中央为第一对,其中第四对腕特别长,末 端膨大成舌状,称为触腕,可以捕食,能缩
• 漏斗(为特殊的运动器官,同时食物残渣,排 泄物,墨汁,水,性细胞亦由此排出), 闭 锁器, 舌瓣… (3)躯干,呈袋状,内为内脏团。
(4)排泄系统:“肾”一个,位于围心腔前, 直肠右侧,三角形,肾右侧为输尿管,肾孔 开口于肛门左侧稍后处。
(5)神经系统:由神经节和神经连索构成。脑、 足、侧、脏神经节各一对。侧脏神经节间的 神经连索于食管上下左右交叉成“8”字形。 感官发达:皮肤感受器,触角,平衡囊,眼, 嗅检器。 (6)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雄性右侧触角粗大 有交接器 的作用。… 体内受精,卵胎生。
A)口腔内有齿舌,由多列角质细齿组成。 (生活在海边泥滩的蜗牛能用齿舌在蛤的壳 上锉一个洞,然后吃空蛤肉。)
B)咽和食道间有唾液腺,可以湿润食物, 无消化功能。 C)肝脏是田螺的主要消化腺,能分泌糖酶 和蛋白酶。 (2)呼吸器官:栉鳃一个,位于外套腔左侧。 (3)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由 一心室和一心耳构成。开管式循环。血液无
六、瓣鳃纲
全部水生,大部分海产,少数淡水生,极少数为寄
(一)代表动物——无齿蚌又称河蚌
1.生境:生活在淡水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虑 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质颗粒。背角无齿蚌 和背圆无齿蚌在我国分布广泛。
2.外部形态:两瓣贝壳,左右同形,壳顶突出。 绞合部无齿,依韧带开合。壳内面有肌肉附着 的肌痕。
(1)原始腹足目:鲍,壳可入药(石决明); 笠螺;蝾螺;马蹄螺等。 (2)中腹足目:圆田螺;滨螺;钉螺;沼螺; 玉螺;宝贝;冠螺;水字螺;虎斑宝贝和唐 冠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
关系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
如乌贼、河蚌。
2、软体动物对人类有益也有害.
其益处是:
(1)可供食用.多种软体动物食用价值高,如蚶、蛏、牡蛎、杂色哈、鲍、贻贝、江珧、扇贝、乌贼、章鱼和柔鱼等.其中乌贼是我国主要海产捕捞对象之一.
(2)可作鱼和家禽饵料或饲料.
(3)蚌可用于人工珍珠的培育,鲍的贝壳中医可入药.
其害处是,有些软体动物是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像淡水腹足类的椎实螺、钉螺、豆螺、扁卷螺、纹沼螺,是人体、鱼及禽、畜寄生虫发育时期的中间寄主,能传播寄生虫病.。
古生物学-第五章-软体动物
三、双壳纲--(1)基本特点
软体动物门
• 全部为水生,其中80%为海生 • 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游泳、穴居等 •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具双壳,名双壳纲 • 由于其头部退化有无头纲之称 • 足位于身体的腹部,斧状,又名斧足纲 • 在软体和外套膜之间的外套腔中有瓣状鳃,
又有名瓣鳃纲
三、双壳纲--(2)外形
J、K
六、头足类的生态
软体动物门
七、头足纲的演化趋势
• 缝合线:简单
复杂
• 壳形:直壳
旋卷,由外卷
• 体管:小
大
小
• 壳饰:光滑 简单 复杂
• 个体:小 大
内卷
为什么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外 形特别复杂,试举例说明。
关构造; • 足丝附着:壳形不等侧,足丝构造发育,闭肌常为异
柱-单柱,无外套湾; • 深埋穴居:身体伸长,喙不突出,外套湾深。
三、双壳纲--(8)生态
软体动物门
四、头足纲--(1)一般特点
头足纲是软体动物 中最高等的类别, 海生食肉,底栖爬 行或游泳,现生代 表有章鱼、乌贼和 鹦鹉螺等
四、头足纲--(1)一般特点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无棱菊石型 鞍、叶数目少, 形态完整。
D1-2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棱菊石型 鞍、叶形态完整但 称尖棱状。
Pz-T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齿菊石型 鞍形态完整,叶 部称齿状。
P-T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菊石型 鞍、叶都有许 多小齿状褶曲。
裂齿型,假异齿型 • 异齿型:齿分异为主齿和侧齿 • 厚齿型:齿粗厚巨大,一瓣两个,一瓣一个 • 弱齿型:齿不发育 • 贫齿型:牙全消失,或仅有一弱齿。
软体动物门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概述 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第三节 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四节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概述
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的划分
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身体分头、足、 内脏团三部分。
1.头部:口,眼,触手和其它感觉器官 。 2.足:为运动器官,叶状,斧状,柱状。 3.内脏团:内脏器官,如消化,循环,生殖。
(Proneomenia) 特点:无板纲动物的身体呈圆柱形蠕虫状,体长多在5厘米以下,左右对称,细 长或短粗,无贝壳,但外套膜极发达。外套膜边缘在腹面愈合,形成包围身 体的管,末端有一个排泄腔(外套腔),多数种类在腔内有腔内有一对羽状 鳃,腔后为肛门;爬行类型仅有鳃叶状褶襞。体表被具石灰质细棘的角质外 皮,头小,口在前端腹侧,躯体细长,腹侧中央有一腹沟,有的种类沟中有 一小形其纤毛的足,有运动功能。无板纲动物无触角、眼等感觉器官:肠为 直管状,齿舌有或无;心脏为一心室一心耳,血管系统退化,神经系统似多 板纲,但出现了神经节。雌雄同体或异体,肾管有生殖导管的功能。个体发 生中有担轮幼虫期。
过头部正中切面,示原始软体动物的齿舌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在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
泄器官的内腔。 ❖ 初生体腔:形成血窦。 ❖ 循环系统:心室1个,心耳1个或2个 ❖ 开放式循环:腹足类,双壳类等。 ❖ 闭管式循环:头足类。快速游泳种类为闭管式。 ❖ 血液无色,但有些种类因血中含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神经环及向后伸出的侧神经和足神经组成。这类被称为活
化石的原始贝类的发现,对研究贝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 新的资料。
口 口盖 腮
贝壳
足
A
A
外套膜
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一)
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一)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1. 概述软体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蜗牛、蛞蝓、贻贝、章鱼等。
它们的身体柔软,没有内骨骼,具有一些独特的基本特征。
2. 外部特征软体动物的外部特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体壁柔软:软体动物的体壁没有坚硬的外骨骼或内骨骼,主要由软体组织构成,因此它们具有很强的柔韧性。
•体形多样:软体动物的体形多种多样,有的呈扁平状,有的呈圆筒状,有的像袋状。
这种多样性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3. 内部特征软体动物的内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呼吸方式: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通常是用来呼吸水中的氧气的。
有的软体动物通过鳃进行呼吸,有的通过体壁进行呼吸,还有的通过肺进行呼吸。
•消化系统: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由口、咽、食道、胃和肠组成。
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
•循环系统: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通常是开放式的,即血液在体腔内流动。
这种循环系统的效率较低,但对于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来说是足够的。
4. 运动方式软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腹足运动:腹足类软体动物(如蜗牛)利用柔软的腹足壳和足肌的收缩伸展来完成运动,可以爬行或滑行。
•水动力游泳:有的软体动物(如章鱼)具有发达的触手和柔软的身体,可以通过喷水和蠕动身体来在水中迅速移动。
5. 生殖方式软体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包括以下几种:•交配生殖:大部分软体动物通过交配进行繁殖,雄性动物通过交配器官将精子传递给雌性动物,产生受精卵进行孵化。
•子宫生殖:一些软体动物(如脊足类软体动物)通过产卵,将受精卵放置在体腔内,由雌性软体动物孵化和养育幼体。
结论软体动物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群体,具有独特的外部和内部特征,以及多样的运动和生殖方式。
对于了解动物界的多样性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6. 水生环境的适应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它们具有一些特征,以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通常是适应水中生活的。
软体动物有哪些特征
软体动物有哪些特征?软体动物(Mollusca)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门,包括了蜗牛、蛞蝓、蚌类、蛤类、章鱼和鳃螺等。
软体动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下面将详细介绍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 软体外壳: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是它们通常具有软体外壳。
这些软体外壳由外层的软体和内层的钙质或蛋白质组成。
外层的软体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持,而内层的钙质或蛋白质可以增加外壳的硬度。
不同的软体动物的外壳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有的外壳坚硬而厚实,有的外壳较为柔软,甚至有些软体动物几乎没有外壳。
2.多样的身体形态:软体动物的身体形态非常多样化。
一些软体动物具有明显的头部和足部,如蜗牛和螺类。
它们的头部通常具有感觉器官,如触角和眼睛,用于感知环境和寻找食物。
足部用于运动和捕食。
另一些软体动物,如章鱼和乌贼,具有头部和足部的合并形式,称为头足。
章鱼和乌贼的头足部分通常具有各种各样的附属结构,如触手和吸盘,用于捕捉猎物和移动。
3.呼吸方式多样:软体动物的呼吸方式因物种而异。
大多数软体动物通过鳃来进行呼吸,鳃是通过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鳃通常位于软体动物的体腔中,可以通过水流将氧气带到鳃上。
然而,一些软体动物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氧气,如蛞蝓和陆生蜗牛。
4.消化系统和摄食方式: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因物种而异,但通常包括口器、食道、胃和肠等器官。
软体动物的摄食方式也多样化。
一些软体动物是植食者,以植物、藻类或腐殖质为食。
一些软体动物是捕食者,以其他动物为食。
还有一些软体动物是腐食者,以分解有机物质为食。
5.繁殖方式多样:软体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大多数软体动物通过性繁殖产生受精卵或胚胎。
软体动物通常具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需要两个个体进行交配。
然而,一些软体动物是雌雄同体,即具有同时具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可以自我受精。
此外,一些软体动物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克隆个体。
6.生态角色: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的是植食者,有的是捕食者。
软体生物的特征
软体生物的特征软体生物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群体,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软体生物的特征。
一、柔软的身体结构软体生物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它们柔软的身体结构。
与硬壳生物相比,软体生物没有坚硬的外骨骼,而是由柔软的体壁组成。
这种身体结构使得软体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灵活自如地移动和变形。
二、多样的外形软体生物的外形多种多样,有的呈圆球状,有的呈长条状,还有的呈带状或扁平状。
它们的外形与其所属的物种以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蜗牛的外形呈螺旋状,而章鱼则具有多个臂膀,可以自由伸缩。
三、生活在水中大多数软体生物生活在水中,如海洋、淡水或湿润的环境中。
水中的环境对软体生物的生活至关重要,因为水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得它们能够保持身体的形状和稳定性。
此外,水中还能为软体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满足其生存的需要。
四、呼吸方式多样软体生物的呼吸方式多样,可以通过鳃、皮肤、肺、鳃腔等途径进行呼吸。
不同的软体生物适应了不同的呼吸方式。
例如,蜗牛通过肺呼吸,而贝类则通过鳃进行呼吸。
五、具有良好的触觉和味觉软体生物的触觉和味觉非常敏锐。
它们通过触角或触手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和食物。
触角和触手上的感受器能够感知物体的形状、温度、湿度等信息,帮助软体生物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
六、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软体生物具有惊人的再生能力。
某些软体生物,如海星和章鱼,能够自愈并再生失去的身体部分。
这种再生能力使得软体生物对于外界的伤害能够迅速恢复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七、生活方式多样软体生物的生活方式非常多样。
有的软体生物是食肉动物,有的是食草动物,还有的是杂食动物。
它们的食性与其生活环境和身体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海螺以浮游生物为食,海胆以海藻为食,章鱼以小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
八、繁殖方式独特软体生物的繁殖方式也非常独特。
有的软体生物采取内受精,如蜗牛和贝类;有的则采取外受精,如章鱼和鱿鱼。
此外,一些软体生物还能够进行无性繁殖,如水螅通过分裂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以软体动物的排泄、生 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 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
外套膜结构图
• 外套膜通 常分三层: 外层和内 层为表皮 细胞层, 中间层为 肥厚的结 缔组织。
• 水生种类的外套膜表面或边缘 密生纤毛,藉其摆动而激起水 流,从而进行呼吸、滤食、排 泄等活动;
鳃腔或输卵管中受精,在鳃腔中发育,鳃腔成了“育儿室” (brood room),发育成为独立生活的幼虫(1arva) 才离开母体,此称幼生型(larviparous)。
• 头足类和
部分腹足
类需经过
交尾
(coition
),雄体 有交接突
乌贼交配图(具性内竞争)(C.Starr,1992)
起,交尾
时将精子
(六)呼吸器官
•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
1.鳃
• 外套腔中体壁的突起,里面有血液流动。 • 水流通过外套膜内壁和鳃丝上面的纤毛打动,从外界按一定方向流
经鳃,与鳃内血液方向相反,从而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 单板纲、多板纲鳃的数目较多,腹足纲的前鳃类(很多螺类:鲍、
园田螺、东风螺等)鳃与身体一样也是不对称的,后鳃类(泥螺、 海兔、海牛等)则原有的本鳃消失,皮肤形成了一些形态各异的次 生性鳃。 • 鳃的形态: • 楯鳃:塞轴两边均生有鳃丝 • 栉鳃:鳃轴一侧生有鳃丝 • 瓣鳃:鳃成瓣状 • 丝鳃:鳃延长成丝状。
头足纲肛门成内漏斗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软体动物是真体腔动物,但其体腔不如环节动物那 样发达,而是退缩局限于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 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同时出现,存在于身体各器官组织之间。初生体 腔:形成血窦.
• 循环系统:心室1个,心耳1个或2个
• 这些组织间隙充满的不是体腔液而是血液,故名血窦(blood sinus) 或血腔(haemocoel),因此,循环系统是开管式的:血液从心耳进 入心室,由动脉流入组织间不规则的血窦,再从血窦回到心耳——开 管式循环。
• 珍珠层(pearlayer) 内层,由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 (aragonite)结构,又称壳底(hypostracum),其表面光滑,具珍 珠色彩。
• 整个贝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占90%-98%;贝壳素约占5%,以及其他 微量元素等。
• 随着个体的生长,外套膜不断分泌,贝壳也不断的加大加厚。 • 外套膜分泌旺盛时,贝壳生长也快,反之生长减慢,于是在贝壳表面形
也有排泄的功能。
(八)神经系统
• 典型的软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 (cerebral ganglion)、足神经节(pedal ganglion)、 侧神经节(pleural ganglion)、脏神经节(visceral ganglion),神经节间由2条神经索连接。
• 脑神经节:位于食道背侧,发出神经到头部的感觉器官,身 体的前端司感觉.
送入雌体,
精卵多在
外套腔中
受精。
章鱼交配图(C.P.Hickman,1995)
• 卵胎生 少数种类,如多板类的Middendoffa corrugata,受精卵在外套沟中发育,甲石鳖(Lorica)
中的个别种类在雌体的输卵管中发育;腹足类的滨螺
(Littorina)、 蛇螺(Vermetus)、黑螺 (Melania)、海蜗牛(Janthina)等也为卵胎生。圆
1.消化管发达,除双壳纲由于头部退化没有口腔外,其它软体动 物都有口腔.
2.多数种类口腔内有唾液腺,口腔壁有颚和齿舌(radula)。 • 颚位于口腔的前背部,有刮食物的作用; • 齿舌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
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角质齿片作 前后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舐食。齿片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 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 3.胃 典型结构包括晶杆、晶杆囊、胃盾。 • 胃盾 几丁质,双壳纲和一些腹足纲动物具有,保护胃的分 泌细胞,有的形成角质和石灰质的咀嚼板。 • 晶杆 多数植食性种类的胃的一部分形成晶杆囊(style sac),内有一胶质棒状结构的晶杆(crystalline style)。 晶杆的一部分在胃内释放出消化酶,并搅动食物,帮助消化。 • 肝脏、胰脏: 肝脏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头足类一般还有胰 脏。
• 陆生种类外套膜富有血管,有 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 头足类的外套膜成囊状,富含 肌肉,其收缩时能挤压外套腔 中的水从漏斗射出,藉水流反 作用力而前进。
(三)贝壳(shell)
1.软体动物除极少数种类外,绝大多数都有由外套 膜分泌形成的贝壳,通常位于身体的最外面,为 保护器官。
2.但不同的种类,贝壳的数目、形态变化很大: • 无板类——无壳; • 腹足类、单板类、掘足类——1片贝壳; • 瓣鳃类——2片贝壳; • 头足类——贝壳退化为内壳或成体完全消失; • 多板类——8片贝壳。 • 贝壳的形态及其上的纹、刺、肋、齿等是分类的
• 腺质部分:富血管,肾口具纤毛,开口于围心腔。管 状部分:薄壁管,内壁具纤毛。肾孔开口外套腔。
• 肾口具纤毛,可以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 • 肾口之后是肾脏的腺体部分,其中有很多血管,血液
中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最后经肾 脏的膨大部分——膀胱,由肾孔排出体外。
• 围心腔腺 • 位于围心腔内,是围心腔表皮分化形成的分支状腺体,
• 发达程度的差异: • 底栖或附着生活的类群 • ——头部不发达或退化消失,如石
鳖、角贝、河蚌等; • 活动的类群 • ——头部发达并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如蜗牛、乌贼等。
石鳖
蜗牛
足
• 位于身体腹面的肌肉质运动器官。 • 但形态变化甚大: • 适于基质上匍匐爬行者,如鲍、石鳖等,足呈块状; • 适于底质上潜掘栖居者,如瓣鳃纲的足为斧状,掘足
成了疏、密的生长纹,可作为生长情况和年龄测定的依据。
• 珍珠的形成
• 由珍珠质层形成。 • 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粒等异物侵入刺激,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
核,陷入外套膜的上皮之间结缔组织中,陷入的上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 珍珠囊,由囊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将核包住,逐渐形成珍珠。
(四)消化系统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 开管式循环血液携带氧气和输送营养的效率不如闭管式循环高,因此 开管式循环不能满足快速运动种类的需要,在软体动物门中头足类的 循环系统是闭管式的,体腔也发达得多,以适应它们在水中快速捕食 和躲避敌害。
• 开放式循环:腹足类,双壳类等.
• 闭管式循环:头足类.
• 血液无色,但有些种类因血中含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体制和分部
1、体制
• 身体柔软,不分节,软体动 物体制一般左右对称
• 但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 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分部: • 身体柔软,软体部分为头
部、足部和内脏团。 •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
为外套膜, •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灰质
贝壳,覆盖在身体最外面。
头部
• 位于身体前端,具摄食和感觉器官, 主要为眼、触角。
依据之一。
软体动物-贝壳外形结构图(彼得.丹斯,1998)
• 贝壳通常分三层:
• 角质层(periostracum) 外层,由贝壳素(conchiolin)构成,有多 种颜色,用来保护构成贝壳的钙质不被碳酸溶解;
• 棱柱层(prismatayer) 中间一层,较厚、质地疏松、占贝壳的大部分, 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calcite)结构,又称壳层 (ostracum);
田螺的胚螺是在雌螺的子宫中发育成长。 • 软体动物除头足类是不完全卵裂——盘裂外,多数是
完全卵裂,与扁形、环节动物相似。 • 头足类和陆生种类是直接发育外,其他多数种类发育
经历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veliger larva)阶段。面 盘幼虫后期经变态而成为幼年个体。某些淡水种类有 钩介幼虫.
蜗
蜗牛(Cittarium pica)
牛
齿舌(K.Sandved)
齿
舌
图
• 肛门 通常位于外 套腔出水口附近, 双壳纲的在身体后 端;腹足纲动物在 发育早期由于经过 身体扭转,使肛门 移至前方;头足纲 的多位于外套膜形 成的内漏斗。
• 软体动物食性复杂 肉食性、植食性、 滤食和沉积取食
软体动物-腹足纲扭转图(C.P.Hickman,1995)
2.“肺”
• 陆生或淡水种类(椎实螺、大蜗牛、蛞蝓kuoyu)无鳃,以外套膜 形成的“肺”进行呼吸。
软体动物栉鳃的原始结构图 (C.P.Hickman,1995)
软体动物-肺螺亚纲内部结 构图(C.P.Hickman,1995)
(七)排泄器官
• 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有2个开口:一个 开口在体腔内,另一个开口于体表。 • 肾脏
• 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它发出神经至足部,司足的运动 和感觉.
• 侧神经节 : 发出神经通向外套膜和鳃; • 脏神经节 : 发出神经连接消化道和内脏。 • 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节多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脑,
并有一个中胚层分化的软骨匣包围成为无脊椎动物高级的 中枢神经系统,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对快速运 动适应。 • 感觉器官:触手,眼,平衡囊等
(九)生殖系统和发育
• 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 • 腹足类和头足类还有雌雄异形现象。 • 生殖系统包括一对生殖腺、输送管和生殖孔,但在腹足类
中有一些种类没有生殖导管,生殖细胞由肾管排到外套腔。 • 生殖方式有卵生(oviparous)、卵胎生
(ovoviviparous)等多种形式。 • 卵生 受精、胚胎和幼体发育均在体外水中进行。 • 但也有一些种类,雄体排出的精子被雌体吸入,在雌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