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上《听听那冷雨》word教案
听听那冷雨
睢宁高级中学南校梁雯【教材分析】
《听听那冷雨》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必修二中“慢慢走,欣赏啊”模块的一篇文章。
此模块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感情和美。
而《听听那冷雨》这篇课文,无论是在感情方面还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而如果一课时的时间既分析语言又分析语言,恐怕会略显拥挤,且分析不十分透彻,所以,本节课我选取一个点,通过分析《听听那冷雨》这篇课文的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就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作者余光中。
2、体会余光中在本文中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3.在诗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三)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提前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提前思考和准备,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2.在课堂时间管理方面,可以设置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时进行,避免浪费时间。
5.题型五:分析《听听那冷雨》中的艺术特色。
答案:《听听那冷雨》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对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诗中通过对冷雨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听听那冷雨》中的“冷雨”意象是全诗的情感核心。
三、诗歌结构与主题思想的关联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更多实践性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讨论平台、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
(2)针对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例如,如果多数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改进。
(3)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可以组织一次作业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沟通。可以设置作业评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听听那冷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听听那冷雨》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增加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听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听听那冷雨》。
2.课文理解与分析。
3.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4.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用音乐和图片导入课题,让学生感受雨水的声音和场景。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文播放与理解(约10分钟)播放《听听那冷雨》音频,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中的雨声和情感。
播放结束后,教师展示图片,与学生们一起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内容和情感。
3.课文朗读与背诵(约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运用。
然后教师逐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4.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学习(约15分钟)教师板书和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并进行相关的例句展示和练习。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句子创作,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5.情感体验(约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对雨水的喜爱和感受,鼓励学生们用诗歌、文章、图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形式进行交流。
6.小结与延伸(约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感知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1.音频播放器、图片等多媒体设备。
2.课本和教师的板书。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词语应用等形式进行评价。
2.通过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的表达进行评价。
3.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听听雨声、朗读背诵课文以及词语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精确、流畅地表达课文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听听那冷雨》教案设计
《听听那冷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听听那冷雨》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余光中的写作风格。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冷雨的独特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2)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听听那冷雨》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深层含义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冷雨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冷雨的氛围。
(2)引导学生思考雨水的不同形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听听那冷雨》。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分析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品味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冷雨的独特感受。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对冷雨的感受,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听听那冷雨》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
2. 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冷雨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八年级语文上册《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
《听听那冷雨》(1课时)课前预习:2.读课文三遍,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具体有:舔舐氤氲滂沱鞭挞啁啾苔藓仓颉咬啮椽(会读会写)3.积累文中的叠词不少于10个4.就自己读懂的文字写感悟,不少于两处。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通过品读语句把握文章情感,探究写作技巧评价任务:1能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选取所积累的叠词写一两句话,程度较好的同学可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来听一段雨声,说说你听完的感受。
学生的答案一定五花八门。
为什么本文的作者听雨的感受是“冷”呢?明确:表面含义:此时春寒料峭,这是季节给人的外在真实感受。
所谓境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哪些语言能表达作者凄冷的心境?自主学习一:读课文疏通字词及文意要求:1、初读课文,将文中标画的重要字词(音、形、意)落实到本子上。
2、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并简单说明理由。
例如:写景的句子:抒情的句子:统领全文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3、展示预习的字词及语句。
自主学习二: 赏语句品情感1、通过对文本的预习研读,你认为作者在聆听夜雨中,有哪些语句能表达自己的情感?生展示语句:(1)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2)他的思路也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3)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听听那冷雨》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听听那冷雨》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法选择诵读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搜集写雨的名句是否采用多媒体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65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揭示目标1. 导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
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上来,温暖我们一生的梦。
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学法指导1.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余光中的文学常识。
2.读通课文,勾画、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3.精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诗化的语言。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1.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2.读通课文,勾画、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惊蛰仓颉氤氲米芾羯鼓寒濑惊悸淅沥滂沱揪(揪住)锹(铁锹)啾(啁啾)愀(愀然)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法、学习步骤及方法,提出学习要求。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听听那冷雨》word教案
《听听那冷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音。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3.领悟作者的乡愁情结。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故乡的白雨,乡愁是发上的白霜,乡愁是心底那厚厚的苔藓,乡愁是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的厦门的雨巷,乡愁是雨窗子里的一盏灯,乡愁是那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号,并结合注释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滂滂沱沱( pāng tuó)湿黏黏( nián )铿铿( kēng )霹雹( pī báo )挞挞( tà)擎天( qíng )啮( niè)吟哦( yín ·é)(三)默读课文,谈感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2自然段,谈谈你初读课文的感受。
(四)品读课文,悟情感请同学们朗读课文8、9、10自然段,标出浸染乡愁色彩的语句,在文中写出理由。
预设1:“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改为“轻奏沉弹,徐叩挞打”可以吗?预设2:“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划分节奏。
(五)背景资料插入作者余光中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小结听听那冷雨,听雨中的相思愁韵;听听那冷雨,听雨中的诗情画意;听听那冷雨,听雨中的字字珠玑;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听那冷雨》讲课稿内容预览:《听听那冷雨》讲课稿一、说教材1、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在过去的语文教材中是没有的,其在高一整一年的学习中代表的是现代散文的境界之美。
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及掌握情形交融的抒怀方式及作者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的运用。
2、教课目的*知识目标:识记文中的重要词语,学习作者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的运用。
*能力目标:品析文章极富魅力的语言,领会文中描绘的优盛情境。
累积中国古代山川诗,品尝祖国的山川之美。
依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形交融的文段。
*德育目标:认识本文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学生的爱国感情。
在领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
3、剖析教材的编写思路:我凭主观揣测,以为之所以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外,选择了本文,是由于余光中的散文开辟了现代新散文的境界。
在他的文中现代的小说、电影、音乐、绘画、拍照等艺术手法都被拿来丰富作者的感性世界。
在本文中更是酣畅淋漓地将各样感官的感觉联系在一同,使形象在巧妙的联想中获取凸现。
所以,表此刻读者眼前的冷雨,变得无孔不入,连同那情思一同在“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的通感中产生了一种朦模糊胧的新感觉。
读者也被带入了“连思想也都是润湿润”的境界之中。
本文的构造特色是:以听雨(清明节气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区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织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事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损坏,对永久的理想追求)交叉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地。
不管光阴的流浪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久都不会改变。
要点及难点:抓住要点语句,掌握文章要旨。
要点:分阶段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到高级对作品进行鉴赏,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鉴赏方法的归纳、提炼和累积。
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那冷雨》是戏剧家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
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离情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不能回国返国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
以下是整理的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吸取与参考!《听听那冷雨》教案教学目标:1、切身感受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淡淡的乡愁。
2、体会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独具神韵的语言。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译文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点:体会意境,鉴赏语言教学难点: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方式:活动体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从音乐《雨声》导入。
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写雨的诗句,品味意境。
如此的意境我们用散文的语言可以表达吗?二、课文分析:1、中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2、品读嗅雨、观雨、听雨的相关文字,体会意境、情思。
三、品味语言:田彬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别具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句法图象特征来渲染情感,预判徐疾交错的节奏。
四、借鉴运用:1、借鉴表达:采写在本文采用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
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联系,穿插运用。
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隐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
(顺及:余光中散文的特点)2、体验运用:听相关雨声,结合自己的生活风风雨雨,口头表达。
五、布置作业: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活动一:听听雨声,初步体验师:下面咱们一起来静静地倾听,(播放雨声音频)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生:雨的声音。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雨声,它让你想起了什么?生(1):我想起在一个大雨天,妈妈送伞给我,雨勾起我温馨的记忆。
生(2):这是烦恼的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听听那冷雨学案1北师大版
听听那冷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重要词语,体会优好心境;2、能熟练有情感地朗诵课文,领会作者在文中所寄与的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一、作者及背景余光中:台湾闻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人,1949年赴台湾。
其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散文在台湾可谓一绝。
思乡是他诗文中常常显现的主题。
代表作有诗歌《乡愁》、《等你在雨中》等,散文《望乡的牧神》、《经历像铁轨一样长》等。
1974年他在香港大学任教时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
余光中写作此文时,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他对故乡魂牵梦绕,这种浓浓的乡愁和对故乡的怀念,通过对雨的描述和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自读课文,标出重点的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⑴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惊蛰.()铿锵..()羯.鼓()忐.忑()啮.齿()椽.子()薄.荷()窥.见()⑵说明以下词语:淋淋漓漓:想入非非:石破天惊:滂滂沛沛:3、通读全文,划出说明作者情感的句子,看看做者通过“雨”要紧向咱们转达了一种如何的情感?4、作者什么缘故要选择“雨”作为它表达情感的依托?什么缘故要强调一个“冷”字?5、作者在文中一再写到“雨”,那么,“雨”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综观全文,能够看出作者对雨的描述所表达的内涵超级丰硕,要紧包括哪些方面?收成平台:一、以下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薄.荷(bó)耀.目(yào)万籁.(lài)雷电霹雹.(báo)B.滂沱.(tuó)青霭.(ǎi)仓颉.(jí)淅淅沥沥.(lì)C.氤氲.(yūn)羯.鼓(jié)潺潺.(chán)一峰半壑.(hè)D.寒濑.(lài)岑.寂(cán)惊蛰.(zhé)鸟声啾啾.(jiū)二、以下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淋淋离离宛然窥见乍现B.千变万化骇人翁郁嗅闻C.惊心动魄迷离清爽擎天D.心寒眸酸按磨幽暗晌午3、以下各句中,没有利用比喻的一句是()A、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有的白鸟。
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听听那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2、通过反复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一) 课前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排除阅读障碍。
(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P78)2、熟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感到困惑的语句或语段。
(二) 第一课时目标: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教学设计:(一) 以余光中的《乡愁》导入: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和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注:“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
余光中说:“大概作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开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
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
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
”2、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
期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比较探究《听听那冷雨》参考教案2
《听听那冷雨》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3、涵咏品味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以及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深爱中华传统文化,礼赞“中国,最美母亲的国度”;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他是谁?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余光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代表作《听听那冷雨》。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一)破题感知1、我们接触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它的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包含着文章的主要意象,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具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呢?(具备)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呢?(雨,而且是冷冷的雨)。
为什么要选择“雨”作为它表达情感的依托?明确:选择“雨”作意象是为了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
这篇文章写于1974年春分之夜,作者看到的是春雨,春雨给大家一种什么感觉?(缠绵、纷纷扬扬)同时,雨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能回忆一些我们学过的有雨的诗句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的,雨,它寄托着诗人的喜悦,但是它更多的是承载着离别的相思、人生的愁苦,客愁都在雨声中。
在春分之夜,清明前后,雨勾起了余光中对家乡、对故土缠绵悠长的思念。
)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明确:“冷”,字面上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的外在感受,内在的“冷”则是作者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
是25年没有回到祖国的深深遗憾和感伤。
(文章哪里写到了“冷”?(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这一段中,作者告诉我们他“冷”的原因是什么?春寒料峭的冷,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寒,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担忧。
(八年级语文教案)《听听那冷雨》教案1
《听听那冷雨》教案1
八年级语文教案
【活动内容】
1.熟读文本,疏通文本大意。
2.品位文章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赏析文本精彩的语段。
4.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描述“我心中的冷雨”。
5.找出文本中直接引用或化用的有关写“雨”的诗句,查找原诗背诵,并说说作者这样行文的好处。
6.搜集古今中外写“雨”的诗歌或文章片段,并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与雨相关的诗歌或散文。
【活动过程】
〖自主学习内容〗
熟读课文,完成以下各小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料峭()裾()边黔()首仓颉()
滂沱()空濛()蠕()动咬啮()
氤氲()岑()寂幽黯()羯()鼓
千口寻()海底寒濑()舔舐()啁啾()2.选出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
a.淋漓蠕动琐屑安慰濡慕潇潇雨歇
b. 淅沥万籁苔藓忐忑不安惊心动魂
c. 霹雹缭绕咀嚼冥思苦想皑皑白雪
d. 惊蛰铿锵弥漫蠢蠢欲动沟壑纵横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料峭:
②氤氲:
③岑寂:
④蓊郁:
⑤寒濑:
⑥石破天惊:
4.在充分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品位文章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参考语句:
①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听听那冷雨(北师大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北师大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在朗诵中感受语言的美。
在评点和提问中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朗诵到位,文章主旨体会深刻。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教学课时;1课时预习自学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学习过程:一、导入:雨夜(北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无端:没来由,没道理)这首诗的题目是“雨夜”,下雨的晚上。
作者对这雨是什么态度?(不喜欢,讨厌。
)为什么?张咏讨厌雨因为雨一声一声唤起了他无限的思乡之愁!可今天有一位作家似乎很喜欢这雨,还要我们也“听听那冷雨”。
这原因又在哪里呢?且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听听他的雨声,听听他的心声。
二、读文章1、我们同学已经读过他的文章了吧?大家从他的雨声里都读出什么来了?(学生自由谈,教师根据学生所言小结) 2、那具体这雨声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韵味要让余光中去听听那冷雨,我们就要具体走进作者的雨声中去品味去感受了。
既然是声音,当然要在声音中体会,才能更加真切。
下面老师先来朗诵一段,体会一段,虽然献的可能是丑,但希望能引出你们的美来。
翻到课文第96页,看第五段。
大家刚才听了老师的朗诵,对哪些句子特别有感觉?3、接下来就由我们同学前后桌四人一小组,来个小组活动。
活动项目如下:确定一段你们最喜欢的写雨的段落;声情并茂地自由朗诵;将解读化为优美的文字,小组间交流补充;确定一个朗诵课文的代表和一个朗诵你们的体会的代表。
约三组学生朗诵评价,老师评价、指导。
4、现在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明确地解决余光中要听的这冷雨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吧?我们用“这冷冷的雨声里有……”句子来形容。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确定你们小组里能想到的最优美、最贴切的语言来形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听听那冷雨教案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听听那冷雨教案设计(新版)北师大版听听那冷雨一、教材分析《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
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听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令人动容。
文章语言呈现诗歌化,多运用叠词,读来一唱三叹。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
(重点)2、体味文章借听雨之感来抒发的浓浓的乡愁。
(难点)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整体感知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
2、提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体悟余光中先生那浓浓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回忆刚学过的余光中的诗《当我死时》,补充介绍余光中的资料。
台湾诗人、散文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21岁去台湾,此后,四十多年与故乡失去音讯。
再还乡时,已是64岁。
正如他自己所说:“调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
”(二)初读课文1、标出文中的生疏字词,并整理初读感受。
2、全班解决生字词,并交流初读感受。
(三)听冷雨,赏语言1、作者是在哪里听雨?从哪些角度来写雨的?结合文中原句: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分别从视觉: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嗅觉: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淡淡土腥气;触觉:冷雨潮湿;味觉:舔舔吧那冷雨。
2、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具体描写雨?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标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或者说说喜欢的理由。
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四)听冷雨,悟情感1、为什么瓦屋听雨令作者如此着迷?文中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明确: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2、作者为什么在雨前要加“冷”字?“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
“冷”有两层含义:(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感受。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冷孤寂之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听听那冷雨教案北师大版(new)
《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鉴赏文中的优美的语言, 品味其意境之美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文中蕴涵的深挚的感情 。
体会“听听那冷雨”中“听冷雨”所蕴含的深深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体悟意境。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杜甫说“春雨贵如油",那是暖雨的丝丝滋润,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冷雨”,他为何喜欢冷雨?他又从冷雨中体会到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听听他对冷雨的诉说,那种独特的冷雨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
之后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写下散文《听听那冷雨》,正如文章中所说,他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一生从事诗歌、散文、翻译和评论的创作,他自称为自己的“四维的写作空间”,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他曾经说:母亲是大陆,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余光中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那冷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音。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3.领悟作者的乡愁情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是故乡的白雨,乡愁是发上的白霜,乡愁是心底那厚厚的苔藓,乡愁是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的厦门的雨巷,乡愁是雨窗子里的一盏灯,乡愁是那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号,并结合注释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滂滂沱沱( pāng tuó)湿黏黏( nián )
铿铿( kēng )霹雹( pī báo )
挞挞( tà)擎天( qíng )
啮( niè)吟哦( yín ·é)
(三)默读课文,谈感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2自然段,谈谈你初读课文的感受。
(四)品读课文,悟情感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8、9、10自然段,标出浸染乡愁色彩的语句,在文中写出理由。
预设1:“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改为“轻奏沉弹,徐叩挞打”可以吗?
预设2:“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划分节奏。
(五)背景资料
插入作者余光中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小结
听听那冷雨,听雨中的相思愁韵;听听那冷雨,听雨中的诗情画意;听听那冷雨,听雨中的
字字珠玑;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