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从奈达的“等效翻译”原则看词汇的对等》
从奈达的“等效翻译”原则看词汇的对等摘要)本文鉴于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对词汇对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翻译不光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
翻译的最佳结果是“等效”,而不是“等同”。
这里主要针对词汇问题来探讨原语言与译语词汇的对应问题。
(关键词]等效翻译;词汇;语言交际;译语一、“等效”之国内外研究概况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
把以一种语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使得不懂第一种语言的读者也获得同样的信息。
这就是翻译。
因此,翻译对其读者的效果应该与原文对原文读者的效果基本相同,这是由翻译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等效论的起源,是古今中外翻译家的一个目标和实践原则。
公元7世纪,我国伟大的翻译家玄奘的指导原则就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这是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玄奘的“喻俗”,指使读者大众理解,而这是强调了效果。
l9世纪末,我国近代翻译家严复进一步明确了这个概念:“顾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则达尚焉。
”在西方,l8世纪末,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他的这一观点在西方翻译界受到极大的重视。
而同时他讲到的另一段话则更为重要。
他指出,在好的翻译中,原著的优点已经完全移注到了另一种语言中,使得另一种语言所属国家的读者大众能够获得清楚的理解和强烈的感受,其程度和使用原著语言的人相等。
泰特勒在这里明确提出了两种接受者的感受应该相等,这正是等效概念的关键。
1931年,我国革命翻译家瞿秋白提出了截至当时最为全面的等效概念。
他指出,翻译应该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他国读者的所得。
卡特福德,英国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代表,最早提出了“等值翻译”概念。
他认为,翻译实践的中心任务是在译语中“寻找等值体”,翻译理论的实质是描述翻译等值的机制。
二、奈达的“等效翻译”原则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于1964年在其著作《翻译科学初探)(Towards a Science ofTranslating)中也提出了“等效翻译理论”。
论等值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运用中的相对性
不 同语 言之 间存 在着 异构 同质现象 ( o op s: i m rh)某一概 念或 s
意 义 在 这 一 语 言 中用 形 式 A来 表 达 。 在 另 一 种 语 言 中 则 会 而
用 形 式 B来 表 达 , 因此 , 译 策 略 应 以功 能 对 等 为 主 , 不 是 翻 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民族文化 的一面镜子 。 是 同时又是 文 化的产物 ,是文化 的一部分 。不 同的 民族在 自己的生活环境
中, 创立 了 自己 特 有 的文 化 体 系 , 被 自 己 的 文 化 所 塑 造 , 也 使 人 们 在 不 同 的 生态 和 自然 环 境 下 形 成 了语 言 、 知识 、 仰 的 不 信 同 , 化 上 的 差 异 , 其 是 东 西 方 文 化 差 异 . 致 了人 们 对 同 文 尤 导
度上讲 , 等值 翻译理论较之 “ 、 、 更科学 。 信 达 雅” 更具体 , 更容
易理解和 运作 。
然而 , 言毕竟是文化 的产物 , 语 作为语言作品的文本更是
文 化 的 直 接 反 映 . 值 翻 译 论 在 处 理 语 言 中 的 文化 因 素 时 . 等 往
往有局限性。 二 、 值 翻 译 与 文 化 差 异 等
化差异带来的阻碍 . 取得翻译的最大等值。 关键词 : 等值翻译: 文化差异 ; 相对性 ; 运用
一
、
等 值 翻 译 理 论
一
,
从而 能实现原作 与译作 的等值转换 。 而且 , 等值翻译理论
东、 西方 的翻译 理论派别 众多。在 中国 。 从林语 堂的 “ 传 神” 说和朱光潜 的 近似 ” 。 说 到傅雷的“ 神似 说” 再到钱钟书 的 “ 入化 ” , 说 我国的“ 神似 ” 翻译理论 已致 完善 。 神似” “ 翻译理论 认为“ 大部分文学作 品虽可翻译 。 文也 只能 得原文的近似 。 译
文化特殊性的翻译理论探究
文化特殊性的翻译理论探究作者:颜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2期摘 ;要:将一种语言的作品译入到另一语言时,由于文化和国情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词汇空白”,也就是目的语或目的文化中不存在源语词汇的文化意象。
对此,各国学者纷纷以宏观视角来研究文化特殊性词汇的翻译策略,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本文主要采用德国学者赖斯(Reiß)提出的四大“功能文本类型理论”中关于文化特殊性词汇翻译策略的理论,以及德国学者科勒(Koller)在其等值理论中提出的翻译策略,来分析德国现当代作家柯立思(Christian Y. Schmidt)的中国游记——《独自在十三亿人中》中出现的中国文化特殊性词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词汇空白;翻译策略;文本类型理论;等值理论;文化特殊性词汇[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2本文选取柯立思的最新小说《独自在十三亿人中——一次横跨中国的旅行》为例,针对文中出现的中国文化特殊性词汇,运用德国学者赖斯提出的四大“功能文本类型理论”中关于文化特殊性词汇翻译策略的理论,以及德国学者科勒在其等值理论中提出的翻译策略,来进行分析其用到的翻译策略。
一、文化特殊性词汇翻译理论的发展德国学者科勒首先提出文化特殊性词汇的定义为“与某个国家的政治、组织、社会文化和地理特征相关的特定表达方法”(Koller,1992,笔者译)。
由此可见,此类词汇和文化息息相关。
但是各界对于“文化”一词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据统计,有关“文化” 在的定义不少于二百种。
由此可见,要给文化特殊性词汇的翻译给出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策略也是十分困难的。
1964年德国学者卡德首先提出了3条基本的翻译策略( Kade, O. 1964,笔者译):1. 借用目的语当中的词汇(该词汇在特定的方面与源语词汇有语义重叠);2. 扩充目的语词汇的现有词义;3. 在目的语中造一个新词汇。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摘要: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翻译是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法之一;本文从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排除方法两方面入手,体现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桥梁;文化转换;翻译等值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翻译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有必要来关注和研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翻译则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
本文拟就这四个方面作一简单阐述。
一、文化的定义《辞海》中对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有时也特指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相区别。
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二、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各个民族之间由于地域、气候、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也各异。
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在这种意义上说,翻译也是跨文化活动,翻译语言就是翻译文化。
在翻译文化特质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到译文和原文相对等值。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博士(Dr,EugeneA,Nina)认为:“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达到语义对等,其次是达到文体对等。
” 三、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一)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
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中国人受佛教的影响较深,信“天”。
严格地说,“天”与“God”不完全对应。
从功能等值翻译的角度看歌词翻译
20 10 年第 2 期N o, 2, 2 010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f J i u jian g U n i v e rs i ty ( Ph il o s o ph y an d S o c i a l S c i en c e)(总第 1 57 期)( Sum N 0 157 )从功能等值翻译的角度看歌词翻译张婷娜1, 2 王燕1, 2(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2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2005)摘要: 歌词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 由于需考虑到音乐性歌词译配的影响, 其翻译质量很值得探讨。
本文借助现有的功能等值翻译理论, 通过阐述中英文歌词特征的不同, 讨论了歌词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比如韵律、节奏等, 以此使歌词其美学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 歌词翻译功能等值韵律节奏中图分类号: J 614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3 -458 0( 2 010 ) 02 -01 02 -( 03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 涉及三种文本: 原语文本、译者的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
原语文本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原语的修辞功能, 而正确把握原文的认知图式又是正确理解原文修辞功能的基础。
在这个图式文本的基础上, 产生怎样的译语文本, 除了修辞功能等值之外, 还应该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一、歌词翻译依据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意见, 我国翻译外国歌曲开始于清朝末年。
从当时到20 世纪40年代时, 所引进的外国作品几乎很少按照原文歌词作译配介绍, 大都采用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外国的曲调填以中国的古典诗词, 另一是采用外国的曲调自行填词。
而马塞曲国际歌伏尔加船夫曲的翻译则经历了从只作为译诗不能配曲演唱到译文在文学意境及音律和词曲结合上都十分出色的过程。
由于中英文语言发音及思维方式不同的特点, 因此造成了中英文歌词的不同。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以《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
06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翻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中国成熟作品的现有外译进行翻译批评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对等的重要工具。
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来看,《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涉及语言、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交互,翻译时必须考虑到目标语言受众的理解背景,以确保在使用目标语言传达原文的社会文化信息时更得当,关注和处理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词汇和概念的方式可能会对这一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关 键 词] 文化翻译理论;小说翻译;翻译批评;社会文化负载词;《第七天》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以《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潘若兰 何均洪一、引言文化因素极为深刻地塑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通过向全球推介卓越文艺作品、弘扬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这一呼吁下,众多优秀文学作品迎来了多语言翻译的高潮,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在其中,余华小说的译本虽不是最广泛的,却是最成功的范例。
二、文化翻译理论翻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精准地传递原始文化的内涵,以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文化翻译专注于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转换与接受,以文化为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
通过对特定文化“含义”的阐释,文化翻译将源语文化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文化翻译理论的创新性在于突破了传统翻译学对语言和功能对等的限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拓展了人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挑战了既有的概念框架,还为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了丰富而具有前瞻性的探索方向。
随着中西方学者对文化翻译研究的深入,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
英国翻译家巴斯奈特对文化翻译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强调语言只有在文化背景中才能存在,文化也只存在于拥有自然结构的语言之中,从而凸显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翻译等值理论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对
翻译等值理论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对作者:梁晓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11期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翻译理论的核心。
本文就等值翻译的类型与特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教学;类型与特质在诸多翻译理论中,翻译等值理论是充满争议但又极具生命力的理论。
而在翻译实践与教学中,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翻译中的绝对等值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但等值理论在准确传达翻译信息的方面较其他翻译标准有更大的优势,因而在当今仍是翻译理论的核心。
奈达认为“等值的宗旨就是要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
翻译等值理论再次成为我国翻译工作者和翻译教学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翻译的等值论及其理论基础翻译等值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自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家们把这一概念作为自己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过详细的论述。
等值论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兼翻译家奈达。
奈达根据自己翻译《圣经》的经验称:“译都必须努力求得等值而不同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强调复制信息而不是保留话语的形式。
”“翻译是指接受语复制原文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风格方面。
”在论述形式和结构等值时,奈达还提出“尽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复制原文”而不是“绝对均匀”。
经过比较,不同的观点是以相异的语言学模式为基础(卡特神德以韩礼德的系统语法的理论模式为其翻译理论的基础,奈达以乔姆斯基的转换语法为基础),然而都是建立在当代语言的基础之上的,都把翻译看作一门科学。
翻译家们给翻译下的定义都是围绕中心词“equivalence”展开的。
翻译的等值概念,不仅是两千多年来西方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而且是现代翻译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二、等值翻译的类型与特质准确的译文其作用应与原文相同,即译文与原文必须等值。
由于原文与译文两种语言的特点不同,在实际翻译与教学中,在词语含义、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的运用及风格等表现方面,译文与原文存在不同种类的等值,类型如下:1.结构等值,译文结构、语法、形式与原文相等。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理论文化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结果的影响。
文化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是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它认为翻译应该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
等值理论强调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然而,等值理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完全追求等值难以实现,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因此,等值理论在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妥协和调整。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值理论的一种扩展和修正。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
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目标语受众的需要和期待,以及翻译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和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提醒翻译者在翻译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翻译需求和目标。
文化转移理论是相对较新的文化翻译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化过程,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翻译作品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和适应度。
总结来说,文化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理论体系。
它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强调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功能翻译理论注重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使翻译研究更加综合和深入,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方法。
从科勒等值理论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
2522021年42期总第586期ENGLISH ON CAMPUS我怎么能够把你比作夏天? (梁宗岱译)我来把你比作夏天吗? (李霁野译)我或许可将你比作春季? (辜正坤译)在辜正坤的译文中,他考虑到中国读者的接受能力,因为中国的春季是万物复苏、温暖的季节,所以把原文的夏日译为了春季。
例5: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毛主席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后半句,形象生动地表示中华民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译者要让外国读者读后产生类似于原文的感受,同时又不想失去源语的“味道”,必须将原文字里行间隐含的意蕴用读者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Today, the Chinese nation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like “seas becoming mulberry fields.”——The Governance of China例6: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九大报告在中国文化中,“饭碗”一词使用广泛,用来比喻赖以谋生的职业或途径,如“找饭碗”“铁饭碗”“砸了饭碗”等,民以食为天,中国实现了让14亿人口吃不完的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使用“端牢饭碗”表示粮食的供给有充分保障,译者考虑到外国读者的接受能力,把该句译为:We must ensure China's food security so that we alwayshave control over our own food supply.四、结语本文笔者以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结合译入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语境,及译语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对原文作者信息意图进行操纵性重构,目的在于保证交际的成功,而不会让译文读者付出不必要的推导努力来获得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也彰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功能对等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电影的字幕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电影的字幕翻译为例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这些词语通常承载了特定文化的特定信息,对于目标语言的观众来说可能是全新的。
为了有效传达这些文化信息,保持文化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兼顾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翻译理论,其中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是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目标文本的读者应能获得与源文本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
这一理论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还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
以电影字幕翻译为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电影文化的传播效果。
恰当的翻译不仅能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还能增加观众对源文化的兴趣。
不恰当的翻译可能会导致观众误解或无法理解,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来说至关重要。
1. 介绍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尽可能接近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翻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等。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尤为显著。
由于电影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媒介,其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还要考虑到目标文化观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字幕翻译在遵循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需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具有与原文相近的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义的准确传达,还要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以实现译文的最佳效果。
(全英文论文)从生日习俗看中美文化差异
我之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艾德娜之死《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现实意义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ian Jing ShaQiu Si”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Comparison of model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试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适者生存”在《野性的呼唤》中的释义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论《海狼》中拉尔森船长本性的双重性中英植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英国战争史对英语习语的影响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合作原则视角下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麦克白》的独白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企业文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BB电子商务安全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 of Tess and Jane Eyre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从商品分类看进口商品商标翻译方法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从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看成人的心灵迷失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The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n Wuthering HeightsO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浅谈导游词翻译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论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服饰发展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嘉莉妹妹》中女性自我意识探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呼啸山庄》中的爱与复仇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从文体学角度浅析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爱玛的性格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对比艺术“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论《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A Study of English Classroom Scene Set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积极作用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性别与语言风格《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中隐喻的理解英语委婉语之初探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从语境视角分析电影字幕英译中翻译《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顺应论视野下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易卜生戏剧《培尔金特》中培尔金特的宗教救赎之路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贵妇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选择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从《河东狮吼》与《套礼服》的对比中分析中美婚礼的差异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论基督教对信徒的影响分析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简爱》中女性主义之探究《雾都孤儿》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的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语中恭维语及其应答比较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句子结构的不对应性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浅析《美国的悲剧》中克莱德的悲剧命运苔丝悲剧原因探究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论《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观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奇幻作品中所反映的欧洲民族神话—以《指环王》为例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基于《生活大爆炸》研究合作原则的违反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Coh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Pragmatic Study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中西思维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中式菜谱的翻译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红字》中的冲突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Catford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模式为基础,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为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围绕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实例,分析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标签:英汉翻译翻译转换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一、引言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翻译活动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种翻译理论研究也逐渐兴起。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兴起,西方翻译界开始对“翻译转换”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此背景下,Catford(1965)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其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首次在他的翻译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该书以微观语言学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等值”这一中心概念,并就翻译的其他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虽然本书出版于几十年前,但是Catford 将语言学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从新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研究,使得翻译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
本文将基于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翻译转换理论的可操作性,探索英汉翻译的规律。
二、翻译转换理论基于Halliday的系统语法和语言层次理论,Catford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他把“转换”定义为“源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翻译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Catford,1965)。
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Catford,1965)。
基于Halliday的理论,Catford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次:语法、词汇、词形和语音。
由于词形和语音这两个层次之间,或两者中任何一个层次与词汇或语法层次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因而,Catford认为层次转换只存在于词汇到语法或语法到词汇的翻译过程中。
等值概念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
等值概念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1等值理论的内涵奈达的等值理论现已应用于很多翻译领域。
比如商务英语翻译,电影翻译,法律翻译等。
奈达的等值理论是翻译界的基础理论。
它的精髓在于将原语文本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语文本的接受者的了解和欣赏方式加以比较,也就是是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拿商务英语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英语,在词汇,句法和篇章层次上都具备自己的特点。
商务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交际功能,即准确的传达原语信息,使译语接受者对文本的反应与原语接受者对文本的反应一致。
而奈达的翻译等值论对商务英语的这种翻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由于奈达翻译等值理论的被认同和接受性很强,因此必然应用于更多的翻译领域。
在如今经济信息迅速膨胀的21世纪,经济一体化,信息也在同步,各国之间的往来交际也必然频繁,翻译领域顺理成章的同步发展,当然,翻译障碍会慢慢减少,等值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奈达的翻译等值论的适用范围也将会扩大,更好的应用于翻译领域。
2应用等值理论指导文学翻译实践分析从理论上来讲,将奈达的等值翻译论应用于文学翻译是具有可行性的。
奈达的翻译理论采用语言学的方法,侧重点在于对源语语言结构的分析,挖掘语言的深层结构,选择自然流畅的翻译语来表达源语的文本意思,使译文与原语达到最佳状态下的对等。
尤其是奈达的动态对等论,更是一举打破了传统翻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新的翻译理论模式找到了方向。
而且在众多翻译论中,奈达的等值翻译论无疑是最具有权威性的,等值翻译论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各界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文要尽可能的自然对等于原文。
而且读者希望翻译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标准,即译文的读者能够用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原文,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等值翻译论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形式对等基本上追求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尽可能一致,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
而在各种翻译论中,又属奈达的等值翻译论影响最为深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被应用的翻译领域也最为广泛,因此,等值翻译论应用于文学翻译实践是必然的。
《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2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3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4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5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6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读《红字》中的清教主义7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8 跨国广告的在华本土化策略浅析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 “龙”和“Dragon”的语义与文化内涵比较11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12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13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14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15 艾丽丝沃克《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6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17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18 原创+⑧+ 0 +⑤+⑨+⑨+ 0+⑦+④+⑨19 论“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应用20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21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22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23 浅析隐喻在口译中的可译度24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Approach in Reading Instruction25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26 从福柯的权利/知识理论讨论《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自我身份认同27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死亡意象分析28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2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30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31 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32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3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34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35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3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7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38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39 从委婉语的研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40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41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42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43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习得44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45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46 The Bluest Eye: Cultural Hegemony and Spiritual Dissimilation47 《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48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49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50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51 浅析《绯闻女孩》中的美国过度消费观52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53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54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55 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教育失败56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57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58 基于对爱伦坡文学作品及心理的兴趣59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中的南方淑女形象60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61 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62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63 从颜色词的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64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BB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65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66 《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67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最漫长的旅程》的主题研究68 自然观的演变——《自然》与《走出去思考》之对比分析69 中美动画电影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70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71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72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73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74 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哥特艺术解析75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76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77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78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7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80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81 从婚礼仪式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82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83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8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5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86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与融合87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88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89 论《认真的重要性》的喜剧艺术特征90 分析《哈姆雷特》中两位女性的性格特点91 探讨美容化妆品翻译技巧--以安利雅姿产品为例92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93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使用策略94 金融危机对中美人民经济生活造成不同影响的文化根源95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96 《围城》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97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98 论中西教育观的差异99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100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1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102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103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104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05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106 《奥兰多——一部传记》中译者女性主义干预方式研究107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08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109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110 世纪英国继承制度对婚姻的影响111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tion Theme in Heart of Darkness112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113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114 浅谈英语俚语115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116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17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118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119120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121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22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123 浅析目的论下宣传标语的英译失误124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125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126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分析127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128 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与策略——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29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130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1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2 浅析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133 浅析西部牛仔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134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135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136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137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138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139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140 《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141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142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143 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144 电影《飞越疯人院》中的美国嬉皮士政治自由主义145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46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147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48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149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150 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151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152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153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154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155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156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157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158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159 《德拉库拉》系列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文化阐释160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161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162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分析163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164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165 On Eliza’s Independent Awareness in Pygmalion166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 167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68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的应用及功能分析169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70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171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172 The Translation of Puns17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问题探析及对策17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75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176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177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78 从高校课桌文化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压力179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180 浅析《红字》中的女性意识181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182 《都柏林人》——一座城市的精神瘫痪183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184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185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86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187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188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189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190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191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192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193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194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195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196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197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198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199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200 浅析美剧《神盾局特工》中库森的美国企业家精神。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摘要]翻译等值自被提出之日起其可操作性就倍受质疑,但多数人仍认为应将等值作为翻译最高标准指导翻译工作的进行。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探讨表层直译、深层意译、中西差异以及语言方面对翻译等值有更深的理解,促进人们了解其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等值译语话语中西差异翻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礼记》这两部古书中就记载了周王朝官方翻译机构和翻译官员的专门职称。
而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是佛经翻译。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不仅译出了浩如烟海的经书,而且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
翻译其实就是涉及到不同民族之间语言、文化思想及其它因素的错综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为了避免误解,使交际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翻译工作者要在正确理解原语的基础上,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语的语言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原语的含义。
但是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译者有多么高明,对双语的理解有多么到位,他的译作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等值则是一个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
翻译等值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要求译文不仅要在语言形式上对等,而且要能够等值再现原文的意义、精神乃至风格。
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
“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著述中的中心术语。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
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
古今中外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无不追求完整地把原语的形式和内容转化为译语,以求得双语最大限度的等值。
等值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在表达上应达到等值效果,符合语言本身的要求。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译,意译等方法来达到等值翻译,实现两种语言间的交流。
直译,是在较低层次上的翻译,指翻译时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及英汉互译
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及英汉互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只有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信息传递,克服外来文化障碍,实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地翻译和传递信息。
本文运用翻译理论分析了影响对等翻译的文化差异,阐述了中英文在文化和思维以及语言和表达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对等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信息等值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只有注重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传递,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的翻译传达信息。
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分析影响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比较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探讨了对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的理解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运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
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商务英语的翻译。
所以要使不同语言间顺利交流,必然需要解决的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间题、达到等值交流沟通的目的,这同样也是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
1.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差异并存商务英语的涵盖范围很广,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合可以分成不同的语域,比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经济学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等。
每个语域又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业,团体,功能等因素而产生的各自的变体及其规律,运用的翻译方法也尽不同。
此外,各种语言的组成特点、使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如汉语的逻辑性往往是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反映,强调的是观点;而英语则注重结构形式,以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而不是追求形式的对应。
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想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既要熟悉专业知识和语言特点,又要注意文化信息的等值传递。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俗语汉英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俗语汉英翻译摘要: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俗语作为民族语言的精华,包含并表达着文化的内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当代学者需要寻找一些更合适的俗语翻译策略。
在本研究中,将从翻译对等的角度分析一些俗语案例,以期为俗语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俗语;翻译对等;文化传播一、背景介绍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
因其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得到广泛运用。
俗语不仅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还经历过时间的淘洗,是民族语言的瑰宝。
研究俗语外译具有一定价值。
对等概念一直是东西方翻译界十分重要且持久争论的概念,郭建中在其文章中指出“西方翻译理论从三个方面探索了翻译中求得“对等”的途径,即1.语言学方面;2.交际学方面;3.翻译学方面。
”(郭建中,1986:2)但是随着翻译理论的逐渐发展,其探索途径在之前的基础上也随之增加,即“语言学途径、交际学途径、社会符号学途径、翻译学方法途径和文艺学途径。
”(张雪芳,2008:392)在同一时期,除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卡特福德也提出过对等概念,即形式对应和文本等值,“形式对应是指译文在语言范畴(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与原文的语言范畴对应;文本等值是指译文全文或部分跟原文全文或部分等值。
”(张美芳、钱宏,2007:12)从卡特福德和奈达对于对等概念的阐述可知,前者更倾向于文本本身的对等,而奈达将目的语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纳入考虑范畴。
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具有解释性。
虽然俗语因其自身的民族特色而难以翻译,但也因此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已经十分成熟,所以可以用来研究俗语英译的翻译策略。
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谭载喜(1989)把奈达的翻译思想分为三个不同的主要发展阶段,分别为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社会符号学阶段。
交际理论阶段是1959年至1969年,以《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一文为起始,以《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出版为结束。
浅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研究论文
浅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研究论文戏剧翻译是翻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将戏剧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使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观众能够理解和欣赏原作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戏剧翻译的研究进行浅析。
一、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戏剧翻译作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需要借助翻译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翻译理论提供了关于翻译过程、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框架,为戏剧翻译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1.等值理论根据等值理论,戏剧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内涵和外延,使译文能够传达与原作相近的意义和效果。
在戏剧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实现等值翻译,以确保目标语言观众对原作的理解。
2.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实现功能的对等。
在戏剧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对原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确保译文在观众之间产生类似的艺术效果。
3.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不仅涉及语言的转化,还涉及文化元素的传递和转换。
在戏剧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通过恰当地转化文化元素和背景知识,使观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理解和接受原作的艺术魅力。
二、戏剧翻译的特点和挑战戏剧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挑战,这些特点和挑战需要翻译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应对和处理。
1.多重语言要素戏剧作品中常常涉及多种语言要素,例如方言、外语等。
翻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背景和理解能力,决定是否保留原文中的多重语言要素以及如何进行翻译和标注,以平衡原作风格和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需求。
2.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对戏剧翻译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并寻找合适的方式来转化文化元素,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
3.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的转换戏剧作品中常常出现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的转换。
翻译学与文化翻译的最新理论与应用方法
翻译原则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出“目的论”,即翻译应遵循“目的、连贯性 和忠实性”三大原则。
应用领域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广告、旅游、政治等领域的翻译实践中具有指导 意义。
04
文化翻译的应用方法
归化与异化策略
应用。
描写翻译学
理论概述
描写翻译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翻译研究方法,强调对翻 译现象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方法
描写翻译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大量语料,揭示翻译现 象的本质和规律。
应用领域
描写翻译学在语料库翻译学、译者风格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 值。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理论概述
翻译学的学科地位与意义
学科地位
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语言 学、文学、文化学等领域中占据重要 地位,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 法支持。
学科意义
翻译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翻译现象 的认识,推动翻译实践的发展和创新 ,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 理解。
02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的定义与内涵
文化翻译的概念
文化适应理论
该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 景和接受习惯进行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规范 和习惯。
文化阐释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对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进行 深入阐释和解读,帮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 化背景和含义。
文化翻译的实践应用
文学作品翻译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翻译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传 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高译文的文学性和可读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2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4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5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6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7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8 论中美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9 论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10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11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12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3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14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17 英文商标的汉译18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19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20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21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22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23 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24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2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6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27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28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29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30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31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32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33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34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35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36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37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38 对《变形记》中异化现象的分析39 商标翻译技巧40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41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42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43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44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45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典故的翻译46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4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反叛精神分析48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49 Cigarett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50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51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Harry Potter52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53 彼得潘--孩子和成人共同的童话54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55 论归化翻译法在宋词文化意象英译中的运用56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57 唐诗英译中的典故及其翻译58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59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60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影响61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62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E.B.White’s Charlotte’s Web63 从人性论分析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64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65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66 模糊语言的社会语用功能67 合作原则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68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69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70 经贸翻译中英汉词汇研究71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72 企业资料的翻译原则73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广告翻译的策略74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75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76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77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78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79 Who Stole Our Panda——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merican Movie Kung Fu Panda80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81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82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83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84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85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8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87 从上海迪士尼的兴建看中西文化异同88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89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90 自我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由之路91 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探讨92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9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94 《嘉莉妹妹》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95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96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9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8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99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100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101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02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3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104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105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106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107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108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109 The Influences of the Bible on Some American Movies110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11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2 A Study of Neo-Classicism11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114 A Funeral of Red Roses:An Analysis of Du Shiniang's and Marguerite Gautier's Trage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ignity115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116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lcohol in Angela’s Ashes117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118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19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译中的作用与运用120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121 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Destinies of Rhett Butler and Ashley Wilkes in Gone with the Wind122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2312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125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126 中西民间鬼神形象中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的研究127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128 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Sequel Scarlett: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 Scarlett129 从高校课桌文化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压力130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131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32 Paradox in American Culture: Mainstream and the Trend of Multiculturalism133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34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135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136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137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138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139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140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141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142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14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144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145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146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147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148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149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150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151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152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15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管理154 礼貌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55 解读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化156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157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158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159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160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61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162 中国与美国家庭教育的差别163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164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165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66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167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168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69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170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171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172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173 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74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 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75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176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177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178 英汉人称指示语的对比研究179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180 成都旅游定位和发展对策181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中的南方淑女形象182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83 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84 浅析艾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风格18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86 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187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18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9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190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191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192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193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194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195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96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197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198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199 浅议英语诗歌中的书写变异200 时政词语翻译原则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