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文化学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oerg Lukacs
01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a specific class taken to be the o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society
02
Antonio Gramsci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in supporting the dominant class and its ideology
以这个角度来说,归化的翻译也起到了巩固目的语文化规 范的作用。就英美文化而 言,这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表现。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 略”(RESISTANCY)
2)目的: 就是要反对传统的通顺策略,在译文 要看得见译者,以抵御和反对当今尤其 是在英语国家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的规范。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 略”(RESISTANCY)
诗集《生命的互换》(Exchanging Lives,2002年)
1972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霍姆斯将 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地提出。 在翻译研究领域里,苏珊.巴斯内特是主张从文化历史视角研究翻译的。 其专著《翻译研究》于1980年问世,并于1991年和2002年两次修订。 其第一章《主要问题》的多个章节中,都涉及了翻译与文化的讨论,指 出了文化语境的操纵作用。 翻译研究最大的功劳是,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范式来研究。
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总体来说,翻译属于“描述性的”或者说“历 史描述性的翻译研究”,及把翻译看做是一种 历史文化现象, 或者在目的语环境中来考虑翻 译文本。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超越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 比的层面,重视翻译与文化的互动以及在语境、 历史和社会规约等更大层面上,以及研究文化 对翻译的冲击和制约。
局限性
我们也应当承认,勒费弗尔的改写理论只针对文学 文本的翻译,难以作为普遍的原则适用于其他内容和 形式的翻译活动。 无论是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意识形 态,还是决定了译者对翻译对象的选择和确定的诗学, 抑或决定了译者的翻译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赞助 人,可以说都是影响和制约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外部环 境因素,并不涉及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内部主观因素
翻译的文化学派
Lydia
CONTENTS
文化转向的历史背景 巴斯内特:文化转向的风向标 勒费弗尔:翻译学科范式的改写 韦努蒂的文化翻译观
Fra Baidu bibliotek
文化转向的历史背景
The Cultural Turn
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翻译的文化转向更加强调学科的自主性、学科范式 的规律性和开放性,更多地思考不同时期价值观、意 识形态、体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跨学科的角度-从比较文学、语言学、语言哲学、解 释学、交际理论、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 的研究方法、概念范式、学科路径、观点立场的切入, 使翻译研究摆脱了以原文文本为导向的规范式的研究。
03
Raymond Williams
Ideology – not only a system of beliefs characteristic of a particular class or group, but also a system of illusory beliefs in contrast with true or scientific reality
韦努蒂的文化翻译观:
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 1953 年—)学者, 大学英语教授,专职翻译 家,美籍意大利人,生于 费城南部,七十年代早期 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 1980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 士学位。
代表作品
《对翻译的重新思考 : 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 (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1992) 《译者的隐身》 (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1995) 《 不 光 彩 的 翻 译 》 (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
04
Fredric Jameson
Non-mechanistic mode of historical determination
Antonio Gramsci安东尼奥 葛兰西
引用:李震,《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原载于 《学海》2004年第3期
文化霸权 市民社会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既是研究 社会权力关系体系的一个切入点, 同时也是探究文化与政治、经济 之间复杂动态关系的有力工具。
有机知识分子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马克思:“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 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也就是说,市民社会就是物质 生产关系的总和,及社会的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市民社会
文化霸权
引用:李震,《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原载于 《学海》2004年第3期
葛兰西:文化 …整个思想文化关系…,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并非主要依赖政治社会及其代理机构进行维持, 而主要依赖于其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占有,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控制从而使大众接受这一定的道 德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 基于以上认识,葛将文化的意识形态职能凸显出来,及统治者借助于文化手段影响并塑造 大众的世界观,使其服从于现存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文化…即应该产生某种道德、生活方式、 个人与社会的行为准则。借此,葛兰西将某一社会集团在文化、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等方面 所取得的领导权,称之为文化霸权。
改写理论
他 在 《翻 译、改 写 与 文 学 名 誉 的 操 纵》(Translat ing,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 ion of Literary Fame)一书中引入了“改 写”这一重要概念 在他看来,“翻译就是对 文 本 形 象 的 一 种 形 式 的 改 写;其 他文学形式如文学批评、传记、文学史、戏剧、电影、拟作 等等也 是对文本 形 象 的 改 写。而 改 写 就 是 对 文 本 的 操 纵,改写就 是使文本按操纵者所选择的方式在特定的社会文化里产生影响和作 用。
1990年,巴斯奈特和美籍比利时学者勒菲弗尔编撰并出版了论文集 《翻译、历史与文化》。两人共同为其撰写了导言,这篇导言后来被 学界视作翻译研究进人“文化转向”的宣言书。
文化翻译观涵盖的四个方面
第一,应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局限在语篇上 (文化-/-语篇);
第二,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解码和重组的过程,其中交 流的行为更为重要(交流);
影响翻译的“三要素”
作为“文化转 向”的 领 军 人 物,勒 费 弗 尔 将 翻 译 活 动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进 行 考 察 研 究,突 出 强 调 意 识 形 态(ideology)、诗学(poetics)和赞 助人(patronage)等三要素对翻译的影响作用。 勒费弗尔所说的意识形态指的是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赞助人 加 之于译者的意 识 形 态;诗学指的是主题、人物、情节、 象征以及文学手段、文学样式等文学的基本特征;而赞助 人 指 的 是 能 够 控 制 翻 译 活 动 的各种团体、机构、部门及 个人。
1.对“通顺的翻译”的质疑
韦努蒂认为,以往翻译传统,是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 主义的价值观来塑造外国文本的。其提倡的翻译原则就 是“通顺的翻译”和“归化”的翻译。 韦努蒂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目的 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 表达这种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差异。 《译者的隐身》是指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即所 谓“不可见性”(invisibility)。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 略”(RESISTANCY)
1)韦努蒂首先追溯了英美文化中归化翻译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的历史 从10世纪的英国开始,通顺的翻译就成了英语翻译的规 范。 翻译的目的是使另一种文化变得可以理解。这一目的往往 包含着一种把外国文本完 全归化的危险。
第三,翻译不仅仅是描述源语文本,更应关注文化功能 对等的问题(文化功能对等); 第四,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原则和规范会有所差别 (历史性)。
尤金· 奈达---动态对等
篇章对等:
翻译学科范式的改写: 勒费弗尔
勒费弗尔的翻译思想
安德烈·勒 费 弗 尔 (Andre Lefever e)是 比 利 时 裔 的美国学者,翻译理论研究 操 纵 学 派 的 主 要 建 构 者 和 改 写理论 的 创 始人。 改写理论 影响翻译的三要素
有机知识分子
有机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为大众提供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以确保统治者领导权 的实现,也就是说,通过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指导和组织本阶级群众,为从属接机向领导阶级的转化 创造条件,这是实现无产阶级文化霸权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区别开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的 一种标志。 …阶级性和社会干预性。
● Ideology refers to ideas and beliefs that guide and organiz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superstructure ● Refinements since Marx with special attention on ideology & the mode of production
1
Marxist Theory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s predicated on the idea that literature is a product of social forces and ideology.
● Terry Eagleton: The literary text is not the “expression” of ideology, nor is ideology the “expression” of social class. The text, rather, is a certain production of ideology…
3) 翻译定义: 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是以解构主义观点作为 其理论基础的。 他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把翻译定义为:“翻 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的能指 链来替代原语文本中的所指链的过程。”
文化转向的风向标: 巴斯内特
苏姗· 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
苏姗· 巴斯内特于上世纪80年代,在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创建了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并担任教授。
在欧洲多国的教育背景,给她奠定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基础。苏 姗· 巴斯内特著作颇丰,写过20多本书,还为多家报社撰稿。 她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2002年第三版)写成于 1980年,一版再版,已成为世界上翻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教科书。 与安德烈· 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合著的《文化构建》 (Constructing Cultures,1998年) 与Harish Trivedi共同编写的《后殖民主义翻译》(Post-Colonial Translation,1999)
一、理论背景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文本本身不存在确定的意 义,文本的生存依赖于译文。
韦努蒂借鉴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指出任何 一个文本包括译文都是对已存在素材的重新编排, 他对占主流的“通顺翻译策略”提出批判。
二、理论发展
作者在书中追溯了以通顺为目 标 的 “ 本 土 化 / 归 化 ” (domestication)翻译理论以及 作 者 所 赞 成 的 “ 异 化 ” (foreignization) 翻译理论的由 来和发展,批判了以往占主导 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 倾向,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 抵抗式解构主义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