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黄山关隘1

合集下载

黄山的历史与风景介绍

黄山的历史与风景介绍

黄山的历史与风景介绍黄山,古称“黟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拥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等诸多美誉。

它不仅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更是中国山水画的自然原型,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与奇峰、奇洞一同构成了其独特的美景。

一、黄山的历史黄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代就已有人在此活动。

据《史记》记载,黄帝曾在此炼丹,故唐代时开始更名为“黄山”。

黄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和传世画作。

黄山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古代的自然崇拜到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兴盛,再到近现代的旅游开发,黄山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珍视。

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0年12月,黄山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二、黄山的自然风光1.奇松:黄山的松树形态各异,生命力顽强,即使生长在石缝中也能傲然挺立。

最著名的有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竖琴松等,它们以独特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到访者。

2.怪石:黄山怪石嶙峋,形态万千。

有的似人似物,有的如禽如兽,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梦笔生花”等,每一块怪石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3.云海:黄山云海壮观非凡,站在山顶俯瞰,云海翻滚,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尤其是日出和日落时分,霞光万道,云海更加绚烂多彩。

4.温泉:黄山温泉水质清澈,温度适宜,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在游览完黄山之后,泡一泡温泉,既能舒缓疲劳,又能美容养颜。

5.冬雪:黄山冬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林海雪原、雾凇冰挂、云海雪景等一同构成了黄山的冬季美景。

6.奇峰与奇洞:黄山拥有众多奇峰和奇洞,如“莲花峰”、“天都峰”、“始信峰”等奇峰雄伟险峻;“仙人洞”、“云谷洞”等奇洞幽深神秘。

三、黄山的人文景观除了自然风光外,黄山的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那你知道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夫子峰(狮子峰)汪家桥村自然和人文景观居多,夫子山最为有名,取名源于村旁的夫子峰。

夫子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之一,峰腰以上陡峭如壁,峰顶尖如塔;峰腰以下,植被丰茂,竹林成海。

关于夫子峰的来历,传说很多,一说峰顶埋葬父子两人,取名父子峰,随着时间的流逝,误传为“夫子峰”。

又传,明代儒学家朱熹曾到次地游览,后人更名“夫子峰”以示纪念。

夫子山坐落于夫子峰下的山谷中,纵贯村庄的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鉴可照人,溪里长满了怪石,溪上常年云雾缭绕,伴有紫色光环,故名紫云溪。

村内还有风洞、龙泉奇洞等景观。

从村庄出发沿石阶小道上山,沿途是个有山有水有洞的自然景区,主要景观有“神龟望山”、“九龙戏水”、“葫芦池”“熊猫吃草”、“麟趾桥”,“送子桥”,“青龙潭“,千年古枫”,“江南杉”,“福固寺”遗址,“神仙洞”等。

福固寺始建于晋代,唐天宝六年,赐名轩辕古刹,曾是黄山四大禅林之一,,其间,经历千年岁月更迭,兴衰不一。

先后易名为复古寺,福固寺,寺前仅存的千年古枫见证了其历史。

沿福固寺上行,可通到轩辕峰腰的天然石洞——神仙洞,洞内祀观音菩萨主坐,洞额刻有“简默洞天”四个大字,相传为黄帝大臣容成子手书。

夫子山村外四五华里处,有一座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人工湖——夫子湖,湖水源自黄山紫云溪,湖周围峰峦叠翠,湖水清澈碧绿,似万绿丛中一颗翡翠。

北岸是一排不高的山峦,青松苍翠,乃是“中国黄山龙裔公墓”之地,公墓座北朝南,依山伴水、风光秀丽,与轩辕峰遥相呼应,唐代《周书异志》载,轩辕黄帝在此炼丹升仙,故称望仙乡。

龙裔公墓由省民革和黄山区人民政府合建于1985年,整体成扇形,依据自然环境,分设龙裔山庄、万国山庄、永安山庄三个小区,现安葬有著名体育家董守义、台湾作家江南先生、美籍华人苏光平等知名人士。

黄山历史故事

黄山历史故事

黄山历史故事篇一:黄山故事黄山东麓,有一座双盔山,山顶上原来有两个尖墩,好比两个古人的头盔:一名文盔,一名武盔,雄伟壮观。

山腰上原有一座寺庙,住着和尚百余人,香火很盛。

清嘉庆年间,武盔突然倒下,庙宇被砸毁。

传说武盔倒塌毁庙的原因是:有一次老和尚外出,一个小和尚在厨房里捉了一只偷食的小猴子。

他把小猴身上的毛拔光,放回山上,借此警告众猴。

小猴浑身流血,哀嚎着见了猴王,不久就死了。

猴王非常气愤,决心报复。

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带领群猴,搬动垫在武盔下面的石头,武盔随即倾塌。

巨石飞滚而下,声震群峰。

塌下的石块覆盖了庙宇,众和尚全都葬身石下。

全庙只有一只大公鸡未被压死,它被困在一块大如楼房的巨石下,仍按时啼叫。

老和尚回来时,见庙毁人亡,非常痛心,不得不在附近山坡上另建一座小庙。

现在,盔山倒塌的痕迹仍历历在目。

在被毁的庙址乱石上,长出了几百棵香榧树,这些树或出自石底,或盘根石上,甚是奇怪。

榧树林中,阴暗可怖,平时很少有人入林。

只有到了金秋时节,香榧成熟,村民前去采摘香榧,才会冲淡林中一些悲凉的气氛。

民航黄山机场距景区63公里,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即将对外籍飞机常态开放,现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合肥、深圳、厦门、福州、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的航班,并办理香港、韩国、日本包机飞行业务。

铁路皖赣铁路贯通黄山市全境,可直达北京、青岛、南京、上海、合肥、南昌、福州、厦门等地。

北京—福州高速铁路、黄山—杭州城际快速铁路、皖赣铁路二线即将开工建设。

公路合(肥)铜(陵)黄高速、205国道、103省道直达景区。

徽杭(州)高速、黄塔(岭)桃(林)高速、沿江高速将景区与外界紧密相连。

黄祁(门)景(德镇)高速、黄宣(城)高速、黄千(岛湖)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或正在着手建设。

水运长江航线主要以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港口承接沿江游客,新安江航线以歙县深度港(距景区100公里)转接千岛湖及杭州方向的游客名人李白简介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有过很多著名的关隘,还在这些关隘中留下了一幕幕多彩的、波澜壮阔的篇章。

下面咱们就系统的把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关”逐一的梳理出来,看看都有哪些:1、函谷关。

因其位于历史上中原地区与关中平原的交通要道上,发生过很多有名的战争和故事,所以此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战国和秦代时的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西,东有崤关,西有潼关,有路如槽,深险如函,故名函谷。

《战国策・秦策》称:“秦西有崤函之固,车不得方轨,骑不能并行。

”汉武帝时将秦关移到新安县东北,是为汉代函谷关。

2、潼关。

和函谷关一样,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战国秦汉以来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潼关县,因近潼水而得名,古代名为桃林塞,为关中的东大门。

潼关在历史上的影响比函谷关深远,其重要性在于延续时间长,历经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都得到不断整修。

而历史上发生在潼关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

三门峡水库修成后,潼关城砖被拆除,仅剩土垣。

3、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历史上控扼秦蜀交通陈仓故道上的咽喉之地。

早在蜀汉时期,大散关多次为蜀军占据,宋代宋金之间也不断在大散关附近征战。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经过,关下立“古大散关”碑。

宋代陆游有“楼船夜雪瓜洲,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流传至今。

4、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县东20公里商山谷中,与潼关、萧关、大散关合称秦之四塞。

早在战国时武关就是从东南出人关中的重要险口,历史上从战国经汉唐明清都有在此关附近征战的记载,刘邦、黄巢、李自成都在此留下了足迹。

5、玉门关,汉武帝所置通往西域的重要关联署,因从西域输人和阗玉石由此道经过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东南离教煌80公里。

现玉门关古城堡已被沙漠环绕。

在汉玉门关东20公里,有大方盘城,为汉晋时期的军需仓库。

唐代玉门关东迁今瓜州县双塔堡,但遗迹已经难以辨认。

玉门关为汉唐西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险,汉代为都尉治地,军事征战和商旅往返不断,历史上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名句。

安徽秘境——黄山祁门龙宫岭古徽道

安徽秘境——黄山祁门龙宫岭古徽道

安徽秘境——黄山祁门龙宫岭古徽道淮南帮祁门人 2016-08-11一、古道概况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西路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牯牛降风景区,有着“华东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是华东地区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森林,安徽省内第一个被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亿年前的三叠纪未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沉积的地层褶皱、断裂、隆起,使得区内以峰为体,花岗岩奇峰林立,绝壁千仞,怪石嶙峋,同时被国土资源部地址环境司授于“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然而,在牯牛降山脚的南麓,有一个历溪古村,四周群山环抱,远离尘嚣。

村中王姓为王壁后裔,于宋朝迁此定基,聚族而居。

因这里曾出过一位明代御医王琠,在历史上久负盛名。

就在牯牛降山脚在建中的南大门高枧村组(规划中的“祁红庄园生态观光茶园”)与历溪村之间,横亘着一道山岭,名龙宫岭,东起高枧村组,沿溪流蜿蜒升曲,经龙脊坡龙宫亭,西至明代御医之乡之历溪古村。

跨越龙脊岭是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用来铺筑古道的青石料,每块长约一米左右,宽约一尺左右,全长约6华里。

青石板上或均匀地分布着条状纹路或钤有精美的花卉图案。

沿途有遗存的石屋、石亭、石桥、石垒关隘等非常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历史遗迹。

这条古道数百年沉睡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其间,榉树、枫香、石楠等古木参天,荆棘、藤蔓等野生植物葱茏,古道两旁更有成片的野生有机茶园。

二、自然地理龙宫岭古道位于祁门县历口镇境内牯牛降风景区南端,东起湘东村高枧村组祁红庄园生态观光茶园,西至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溪管理站,全长6华里,海拔373.2M,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9′,北纬29°99′。

东侧距在建中的牯牛降风景区南大门800m,距S221省道1.5km。

西侧距历溪古村1.2km。

属山岳型丘林地貌,为黄山山脉向西的延伸段。

三、沿途遗迹龙宫亭位于龙宫岭岭头的西侧约30米处,石墙,木人字架构,盖瓦,亭中有巨型长条木凳,供路人避风挡雨歇息,抑或迎来送往驻足之地。

黄山红色革命历史故事

黄山红色革命历史故事

黄山红色革命历史故事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背景的地方。

除了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黄山还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即黄山红色革命历史。

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这个时期,黄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革命力量的重要藏身之地。

在这里,许多共产党员、革命志士和农民工人从事秘密的组织活动,鼓舞人心,引领并动员了革命斗争。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1934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从南方开始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艰难的山川和林地。

为了保持红军士气,确保红军的存在和发展,黄山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

红军在黄山期间,利用当地群众的力量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当地农民积极支持红军的斗争,并提供食物、物资、情报和其他帮助,为红军在敌人面前坚持了下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很不幸的是,红军在黄山逗留时间较短,最终不得不继续他们的长征之旅。

但是,他们留下了浓厚的红色革命氛围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红军在黄山的经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而进行的殊死奋斗。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革命者,早已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章节。

如今,黄山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同时也被视为红色革命精神的象征之地。

无数的游客来此,追寻红色革命的脚步,缅怀革命先烈的付出和牺牲。

总结起来,黄山红色革命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部份,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艰难环境中奋勇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的努力。

黄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见证地,激励着无数人追求自由、平等和社会正义的理想。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一、引言名关是指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关隘。

这些关隘不仅是历史上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一环。

由于这些关隘的存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和政治事件都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习和掌握这些名关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不仅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地理知识、历史素养和文化水平。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这些名关,以下列出了“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二、十大名关记忆口诀1. 山海关:东北之门,长城第一关。

2. 峡口:岷山陕地,南北通衢。

3. 潼关:秦岭天险,武关门户。

4. 函谷关:商周名关,险阻非常。

5. 襄阳:使南北通途,水陆交通。

6. 江陵关:峡江重要口,三国鼎盛。

7. 彝陵关:汉武西南,蜀汉交通。

8. 江州:长江第一,三国争夺。

9. 瓠关:陇右要塞,西北重地。

10. 襄平口:辽东要道,烽火连天。

三、每个名关的介绍1. 山海关:山海关位于辽宁省北部,东跨渤海、西濒长城,是长城的第一关。

这里是明朝时期边防重镇,也是抗击外敌的重要军事据点。

2. 峡口:峡口是岷山陕地南北通衢的重要关口,位于陕西紫阳县和宁强县之间,与洛阳相连。

历史上,峡口是盘踞在岷山南麓的民族英雄张骞出使西域之路的必经之地。

3. 潼关:潼关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河南岸,秦岭北麓。

潼关古城是武关的门户,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古城遗址。

4. 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关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区境内。

这里是商周时期的名关,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5. 襄阳:襄阳位于湖北省中游地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是南北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商贾之所。

6. 江陵关:江陵关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部,紧邻长江。

江陵关是古代三国时期南征北战的重要战略关口。

7. 彝陵关:彝陵关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境内,是一道峡谷,是中国古代交通要道之一。

这里是历史上川陕交通要道的必经之地。

8. 江州:江州是指四川省江津市,位于长江上游盆地中。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因此有很多传说故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一些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篇一黄山从前叫黟山,这是由于山石黑黝黝的光泽而得名。

黟山为什么后来改称黄山呢?这与黄山流传着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不无关系。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在位一百多年,深受百姓的爱戴。

后来,由于年事渐高,精力日衰,黄帝就将帝位禅让少昊。

黄帝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不愿意坐着等死,便决心去追求一种长生不老的境界,于是拜仙翁容成子、浮丘公为师,跟随他俩学道炼丹,求长生不老之术。

浮丘公对他说:“修道炼丹,一定要选择灵山秀水,丹药才能炼成。

”于是黄帝就跟随浮丘公、容成子外出寻找炼丹胜地。

他们跋山涉水,遍历五岳三山,最后来到江南黟山。

只见这里的山峰很多很高,高出云头;这里的山谷很陡很深,深到海底。

白云像绸子一样,整天绕着山峰飘来荡去,真是人间仙境。

黄帝认为这里是炼丹修仙最理想的地方。

从此以后,他就和浮丘公、容成子同住此山炼丹。

他们每天伐木烧炭,采药煮石,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据说那丹药必须反复炼九次,才能炼成,这叫“九转还丹”。

他们炼了一次又一次,越炼难度越大,但黄帝的决心也越大。

经过四百八十年,那闪闪发亮的金丹终于炼成了。

黄帝服了一粒,顿觉身轻如燕,竟能升空。

黄帝的须发也由白变黑,但因衰老而造成的皮肤皱折却依然如故。

就在这时,紫云峰崖隙间,突然流出一道红泉,热气熏蒸,香气扑鼻。

于是浮丘公恭请黄帝到这红泉中沐浴。

黄帝在红泉中连浸了七天七夜,全身的老皱皮肤都随水漂去,他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看上去满面红光,青春再现。

就在黄帝脱胎换骨、返老还童之际,红泉的上空突然祥云飘渺,笙歌悠扬。

顷刻之间,雾散云开,霞光耀眼,异香袭人,忽然有珠函一件、玉壶一把,从空中徐徐降下。

黄帝接在手中,打开一看,函中有霞衣、宝冠、珠履,壶中盛满了琼浆玉露。

浮丘公在一旁恭敬地说:“这是上天赐给黄帝的宝物,请接纳。

【写景】天下第一关

【写景】天下第一关

【写景】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位于黄山南麓,是闽、浙、皖、赣四省交界处,是古时防御南方入侵的重镇。

天下第一关以其险要著称,其地形极为险峻,山势高耸,峭壁千仞,其中奇峰怪石、云雾缭绕,景色瑰丽,极具观赏性。

长滩叠浪,江水潺潺,更远处山影斑驳,景色宜人。

整个山脉一直延伸到远处,远处的山更显得高不可攀,隐隐约约间露出了一座座山峰,每一座山峰都有几百米高。

山峰上方是云雾缭绕,下方则是峭壁悬崖,岩石嶙峋,悬崖峭壁直接坠落于激流之中,形成了江上的“第一瀑”。

沿着江边一路向上,到达了一座古朴的石桥,该石桥穿过江面,距离江面十多米高,石梁长约百余米,但下方仍是万丈深渊。

站在石桥上,只觉得整个人仿佛置身于天空,一旁的江水,远处的山峰以及高高悬挂的石桥,让人赞叹不已。

继续往上行走,经过了一处石阁,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岩,岩石上有着一个巨大的“天下第一”的标志,充满了雄浑的气息。

站在岩石上望着周围的景色,只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了云端之上。

往上攀爬,可以看到一处石洞,洞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石头,大小形状迥异。

据说这里是古代诸侯们修行的场所,岩石之间的缝隙,像是被神力刀削一样,非常的平整。

继续往上攀爬,可以看到从山中流出的一条清澈溪流,这个溪流汇聚成了一条小瀑布,瀑布冲击在岩石上,溅起一片水雾,形成一道美丽的雾虹。

最后,攀爬到了山顶,眺望远方,整个山脉景色尽收眼底,万物俱备,令人心旷神怡。

天下第一关的景色至为绝美,山峰峭壁、悬崖峭壁、石桥石洞、清澈溪流、瀑布雾虹等景点将人带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胜地,很多古代的历史人物都曾在这里修行研习,这里留下了许多传统文化的遗产,吸引了众多文化和历史爱好者的目光。

天下第一关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让我们一起前来感受这里的美妙风光吧!。

安徽黄山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安徽黄山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安徽黄山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安徽黄山是中国南部一个风景名胜区,其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黄山山脉。

黄山山脉是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其所包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安徽黄山的历史与文化,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旅游胜地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历史背景安徽黄山位于中国南部的黄山市,始建于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山之一。

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地上便已有原始人类的活动和遗迹。

在五代时期,黄山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那时一些著名的文人骚客早已来此游览,并留下了众多的诗歌和印迹。

另一个有名的人物是明代的文学家徐霞客,他曾来访黄山,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文字作品,使黄山山脉的盛名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文化内涵1.自然景观安徽黄山的自然景观是最为出色的,主要包括黄山五大景区、黄山四季景区等。

黄山山脉是由72座小山组成的,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色和文化内涵。

如“光明顶”,它是黄山最高的山峰,每年都能看到美丽的日出和瑰丽的日落,以及让人赞叹不已的云海景色;“莲花峰”,它是黄山的代表性景点之一,用自然的美打动着众多游客,此处景色出奇地美丽,更显得在黄山上显得格外亲切;还有“洗象池”,据说这里的水可以治病,虽然这个说法不可信,但是这个景点在中国还是很有名的。

这些景点不仅仅是自然美景,更是一种文化的遗产和文明的品质。

2.文化建筑安徽黄山的文化历史丰富,有大量古建筑、神庙、寺庙和古村落等历史古迹。

如在黄山东南的南屏风景区里,保留了众多的明代建筑,如澄观、茅鹿寺、菜园观等。

这些古代建筑和寺庙也是黄山所保留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文化传承安徽黄山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许多文化传承的场所。

如黄山画派,在明代和清代流行于黄山山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壁画绘画风格,乃源自明末清初的安徽徽派绘画。

另外,黄山的道教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天台宗、全真教为主。

黄山背景故事

黄山背景故事

黄山背景故事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

黄山得名于其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因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在冬季雪景中的雪景而闻名于世。

黄山的背景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传说。

以下是其中几个比较有名的故事:1. '黄山奇松'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在黄山上居住。

他们在黄山上砍伐了一些松木,用来搭建他们的房屋。

但是这对夫妇不小心把伐好的松木带回了家乡,结果所有的松木都被当地百姓锯走了。

当地官员得知后,前来调查此事,但夫妇拒绝承认他们的罪行。

后来,他们被当地百姓误认为是偷伐松木的罪犯遭到惩罚。

然而,当地官员并没有抓住真正的罪犯,而是用这对年轻夫妇作为替罪羊,将真正的罪犯释放了。

当地百姓得知后,对这对年轻夫妇深表感激,并将他们居住的山洞命名为“松林洞”。

这对年轻夫妇也因此成为了黄山上最受尊敬的人。

2. '白蛇传'传说《白蛇传》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然而,黄山却是白娘子和许仙相会之处。

据传,白娘子曾经在黄山上修炼法术,而许仙则曾经在这里向她求爱。

因此,黄山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许多游客前往黄山时都会希望能够与自己的恋人在黄山上相会。

3. '云海玉柱'传说黄山的云海和玉柱是另一处著名的景观。

据传,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龙,在黄山上翱翔。

由于黄山的地形较为复杂,神龙无法在山顶停留,便在云海中留下了他的巢穴。

由于神龙的存在,黄山经常会出现云海,而玉柱则是神龙留下的遗迹,高达数十米,形状像一个柱子。

每当云海出现或日出时,玉柱上的云雾便会变幻不定,形成壮丽的景观。

以上是黄山的一些背景故事,这些故事传说不仅让黄山成为了旅游胜地,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黄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黄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黄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有:
1.相传,唐代玄宗爱妃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后,一缕芳魂即游到此处,岛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
将她迎宫“玉妃太真院”。

不久,奉玄宗之命,四处寻觅贵妃阴魂的道士亦风尘仆仆地赶到,并受贵妃之托请玄宗早日来此聚会。

玄宗得知杨贵妃的行踪后,很快一命归天,魂魄来到这“蓬莱三岛”。

同贵妃相见如故。

从此,两人又在此过上恩爱的夫妻生活,终于实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

2.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为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原太平县城,叫仙源村,村
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

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

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有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

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

关于黄山的故事

关于黄山的故事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山岳景区之一,有着壮丽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瑰丽的日出等自然景观。

以下是黄山的一些故事:
1. 黄山的传说:相传在古代,黄山是东海龙王的宝座,后来被玉皇大帝赐予黄山,成为一座神山。

据说,黄山上的石头都是龙的牙齿、龙的角等化石,因此黄山也被称为“龙脉之山”。

2. 黄山的历史:黄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早在唐代就有诗人来黄山游览,宋代时更是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明代时,黄山更是成为皇家园林,被封为“黄山风景名胜区”。

3. 黄山的自然奇观:黄山的山峰、云海和日出是最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

黄山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仙人,有的像猴子,有的像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的云海则是因为山峰高耸,云雾缭绕,形成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黄山的日出更是壮观,每天清晨,黄山上都会迎来一场美丽的日出。

4. 黄山的文化遗产:黄山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例如,黄山的石刻艺术、徽派建筑、民俗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总之,黄山是中国的一座著名山岳景区,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游客前来探访和欣赏。

黄山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黄山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黄山的历史简介和资料安徽黄山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黄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当时这里是楚国的领土。

后来,黄山成为了吴国的领土,直到公元222年,黄山归属于东晋。

在此之后,黄山历经了多次政治和军事动荡,直到明朝时期,黄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和文化中心。

旧时,黄山交通闭塞,游人罕至,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

秦汉时期,见于文字记载隐居黄山者,唯有会稽太守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

直至唐宋,黄山乃渐为世人所识,山上寺庙宫观才日渐增多。

随着名士隐居、宗教传入,开发建设也随之开始。

纵观历史,黄山开发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明末清初宗教开发时期: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禅师来山,创建法海禅院,受敕扩建为“护国慈光寺”。

此后,又在玉屏峰前建文殊院,在光明顶建大悲院。

普门在歙人潘之恒等人的帮助下,披荆斩棘,开山修路,初步形成南路从温泉至天海、北路从松谷至天海、东路从苦竹溪至北海、西路从吊桥庵至温泉的四条简易登山盘道,使以翠微寺、祥符寺、慈光寺和掷钵禅院“四大丛林”为中心的景区建设初具规模。

中华民国初步建设时期:民国21年(1932年),由国民党元老许世英发起,邀集皖籍同仁张治中、徐静仁与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等,筹备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

先后开通汤口至逍遥亭公路,修建云谷寺至北海石阶路,并着手开凿天都登道。

民国32年4月,成立黄山管理局,隶属安徽省政府。

建国初期恢复建设时期:有计划地整修登山步道,开通逍遥亭至温泉公路,先后兴建观瀑楼、黄山宾馆、温泉游泳池、海门精舍(今艺海楼)等。

1958年,建北海宾馆、新温泉楼、炼玉亭、观鱼亭等。

1963年1月,再次划定风景区山界:东起苦竹溪黄山胜境坊,南至汤口公路桥,西至栗溪坦,北至辅村。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山各项工作基本陷于停顿。

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时期: 1979年10月,安徽省黄山管理局成立,黄山可以正式对外开放。

之后,先后修建云谷、玉屏和太平三条客运索道,修通并改造温慈(温泉至慈光阁)、温云(温泉至云谷寺)和汤温(汤口至温泉)公路,开辟天都新道、丹霞蹬道、莲花循环道、西海大峡谷游道,新建、改扩建桃源宾馆、排云楼宾馆、白云宾馆、狮林大酒店、玉屏楼宾馆、北海宾馆和西海饭店等。

黄山西海门简介和历史文化

黄山西海门简介和历史文化

黄山西海门简介和历史文化
黄山,又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

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被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

西海门是黄山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黄山三大名门之一。

它位于北海景区西北部,是进入黄山腹地的必经之路。

西海门因面对黄山西海而得名,又因有一块巨石如门而得名。

黄山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所在地,西递、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全球。

除此之外,黄山还有5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310个中国传统村落以及8000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徽州文书等珍贵文化瑰宝。

黄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黄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黄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里,不仅有着壮美的山峰和清澈的泉水,还有着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据传说,黄山的名称来源于黄帝,黄帝曾在这里修炼,因而得名为黄山。

在历史上,黄山曾是道教的圣地,许多道士在这里修行。

同时,黄山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文章。

黄山还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传说,比如说“迎客松”和“松鼠跳天门”。

迎客松是黄山上最著名的松树之一,它的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展,好像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而“松鼠跳天门”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需要人们在两面悬崖之间跳跃,非常考验人的勇气和技巧。

黄山是一个充满历史和传说的地方,它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着许多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一定不要错过这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它们会让你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座神奇的山峰。

关于黄山的传说故事

关于黄山的传说故事

关于黄山的传说故事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

黄山以其独特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等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黄山的传说故事,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如下: 传说一:黄帝铸鼎炼丹
相传,黄帝曾在黄山铸鼎炼丹,以期长生不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派遣了他的三个儿子黄神、黄飞虎和黄龙前往黄山采集草药和木材。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成功地采集到了足够的草药和木材,并在黄山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鼎。

然而,当黄帝前来验收时,他发现鼎还没有完全铸成,于是黄帝继续在黄山上铸鼎,直到最终成功为止。

传说二:牛郎织女相会
相传,牛郎织女是天上的一对神仙夫妻,因为织女被召回天宫而与牛郎分离。

每年七月初七,织女会返回人间,与牛郎相会。

据传,他们相会的地方就是在黄山上的牛郎织女峰。

传说三:朱元璋避难黄山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黄山上避难。

在避难期间,他与当地的村民相处得很好,并在黄山上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最终,他成功地打败了他的敌人,建立了明朝。

为了纪念这段经历,朱元璋在他的晚年前往黄山,并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宫殿,名为“避难山庄”。

以上是一些关于黄山的传说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为黄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黄山的历史和文化。

黄山的国防例子

黄山的国防例子

黄山的国防例子
摘要:
1.黄山简介
2.黄山的国防作用
3.黄山的历史国防事例
4.黄山对现代国防的影响
5.黄山的国防教育意义
正文: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它以其独特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等景观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黄山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国防意义。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国防基地。

其地理位置险要,山势陡峭,森林茂密,易于坚守,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黄山曾多次成为战争的见证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国防故事。

早在明朝时期,黄山就设有关卡,驻扎着军队,以防范倭寇的侵扰。

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军队曾在黄山设立根据地,抵抗清军的围剿。

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山更是成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军队在黄山设立了众多的防御工事,抵抗日军的进攻。

在现代,黄山的国防作用依然重要。

黄山周边地区设有大量的军事设施,是我国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同时,黄山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军事战略要地,对于保卫我国领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黄山不仅在国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具有很高的国防教育意义。

黄山
的国防历史故事,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提高人们的国防意识。

同时,黄山的特殊地理环境,也为军事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总的来说,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山,更是一座具有深厚国防历史和重要国防意义的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考历史上的黄山关隘关隘是在交通要塞处设置、利用自然条件构筑的人工建筑或天然关口。

在军事防御、控制人员往来、检查违禁物品、缉拿罪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山川扼要,是设关津,以表封疆,以达道路,天险既呈,人力并济”。

中国古代历来有设置关隘的传统。

在军事要塞处设置的关隘,叫关防,一般驻兵防守,防止异族或敌人侵略;在水陆交通要道处设置的关隘,叫关津,一般用于查禁物品,缉拿盗贼,收税等;在省、县界处设置的关隘,一般叫关界,表示疆域的大体分界。

关的名称,大都称之为关、口、渡、岭、隘,也有叫堡、塞、峪、寨、壁、洞等。

大部分有人工固定建筑,也有是利用天然险峻地势设置,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古代县域人口少,面积广,作为疆域分界的省、县关界,并不一定就建在疆域的分界处,有时离真正的疆界要相差一段距离,这是为了施工、管理和防守的需要。

正如国界线一样,双方都有一段缓冲地带。

据有关关隘资料记载,一般一个省境内所设关隘,多达六七百个,如《福建通志》就记载仅与浙江、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福鼎、福安等18个县中设置的关隘寨即达370座之多,平均每县设关20多个。

有些毗邻省、县较多的县,设置的关隘数量也较多。

古徽州位于山区,既与浙、赣等省毗邻,又与省内池州、宣州等为界,所以历史上关隘颇多。

著名的有歙、宣两州的界关丛山关(今绩溪县扬溪镇北)、有杭徽交通要道的昱岭关(歙县),徽州至杭州古道要隘江南第一关(绩溪)、有歙县北面交干线的控制点、号称“府治”屏障的箬岭关(又称大关洞,洞即是关);还有扼守新安江水道的新安第一关,有歙、旌的重要关隘鸡公关等等。

如前所说,关隘的位置并不等于是真正的疆界,有的关隘离真正的边界还有相当距离。

黄山系历史上徽宣界山,又是歙县与太平的界山。

黄山风景区东大门是太平县的谭家桥,西大门是太平县的焦村,北大门是太平县的辅村,南大门是歙县汤口。

黄山历史上也多处设关。

一是汤岭关,在黄山温泉到太平县焦村的汤岭之上,用石砌成,建于清朝咸丰年间。

关东为云际峰,关西为云门峰。

至今石板路面保存完好,关隘也安然无恙。

此关位于歙太两县在黄山西部交界处,一边为歙县地,一边为太平地(有缓冲区)。

《民国歙县志》载:“汤岭关在黄山坳汤岭之巅,东西削壁,南北岭路蹬高级危修各十里,势若登天。

清咸丰九年张芾守徽,用石筑关御太平军。

”二是乌泥关,在汤口到谭家桥中间的乌泥岭上,有上下两关,建于明崇祯间。

上关额为“天都保障”,下关额为“乌泥”。

此关在修歙县到太平公路时被毁,但旧址仍存,位于歙县与太平在黄山东部的交界处,一边为太平地,一边为歙县地(有缓冲区)。

民国《歙县志》载:“宋进义校尉蒋果在黄山乌泥关结寨,凿壕御金兵。

明崇祯间知府唐良懿建关于此。

清咸丰六年,张都宪芾守徽,委举人蒋嘉炜重修,徒离旧关数武,额曰天都保障,关外五里属太平县。

”这两个关把歙县与太平在黄山的东、西分界基本确定,各方基本无异议。

这个界线,基本只涉及山脚的分界,而在现风景区山峦上,歙县与太平县古代有没有界?如果有界,以何处为界?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也是持不同观点研究者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

首先,要肯定,黄山北边肯定有界,如果无界,岂不形成县界空白?这界当然是歙县与太平县的北部分界线重要一段。

要弄清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史料中找依据。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前)》曾记载:“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

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平天矼海拔1805米,在天海,矼西为仙桃、石柱、石床诸峰;东端为光明顶;矼南是天海和南海;北为后海。

矼长五六里,广数十步。

上即光明顶。

从字面看,似乎徐霞客认为平天矼山脊为两县分界处。

古代的文字,因为表述太简和无标点符号断句,反而给后世的准确解读带来麻烦。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有人解读为:歙太分界在天都、莲花一线。

但也有人认为,因徐在日记中称“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阴”、“阳”均说得很清楚,故文中其阳其阴的“其”,应是指平天矼,不是指天都、莲花二峰。

那末,平天矼究竟是不是歙、太在黄山的分界?恐怕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有研究者认为,联系整篇日记的全文来解读,徐霞客所言“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这个“其”只是对整个黄山的泛指,而非特指以平天矼为界。

我们经常可从一些资料中看到黄山阳边为歙县,阴边为太平这样的介绍,都是对全山庞统而言。

从徐霞客游黄山路线看,徐两次游黄山,均从南边汤口入山,当时黄山前山后山路径并不畅通,“后海山路尚未通达”,徐可以说是冒险生命危险而探险,“阴森悚骨”,“一步一悚”。

“初至松谷,疑已平地,乃是询之,须下岭二重,二十里方得平地,至太平县共三十五里云。

”此松谷庵应是叠嶂峰下明宣德年间重建的寺庙。

这可能是徐霞客探险黄山之北的位置。

县界不是地理学家所能划分的,必须是由两县官府协商,报上峰批准,并记入史书和文献。

但奇怪的是,从明到清,历代两府的府志、县志和黄山志书,一直到民国二十五年(1935年)《歙县志》,均没有把平天矼作为县界的明确记载。

是史志是有意回避还是平天矼根本就未明定为县界?回避的可能性不大,那只有一种解释:官方根本没有认定平天矼作为县界。

2006年新编《汤口镇志》载:“清时期,由于黄山界于徽州府、宁国府,加上当时前、后山路径不通,采取山脊自然分界办法,即以黄山山脊——平天矼为界,分前、后山,前山归入徽州府。

按民国23年(1934)的《歙县志》载:‘黄山汤岭关、箬岭至光明顶的前山为徽州府歙县疆城,后山为宁国府太平县疆域。

’”经查阅,民国《歙县志》系民国二十五年(1934年)修定,但未见有上述之载,而在卷一《地志•山川》“主峰黄山”条目中仍是“山为邑北镇,惟翠微、仙人、望仙三峰属太平县,余俱属歙郡。

”而且《歙县志》中也未有“以黄山山脊——平天矼为界”的说法。

《歙县志》载:“经汤岭起黄山迄逦东行,为箬岭、黄薜山、大会山……”。

箬岭位于歙县城北约30公里处(属许村镇)徽青古道上,箬岭关古称为“大关洞”,是歙县北面交通路线的控制点,为“府治”屏障,1647年于岭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

出关北通太平县,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

箬岭关是歙县的一个北关,但离黄山景区尚远,并不能图解黄山景区的北部分界。

黄山北边既然分界,究竟芙蓉岭是不是界?民间有芙蓉岭上有芙蓉关的说法,称芙蓉岭上芙蓉洞即芙蓉关。

严格地说,芙蓉关和芙蓉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叫法不同。

芙蓉洞是存在的。

《黄山志》在芙蓉岭条目下载:“在芙蓉峰下,此岭西连探头峰,连迤黄龙出海,是黄山北面入山的必经之地。

岭头有芙蓉洞,岭侧有芙蓉庵。

从松谷庵至岭1.5公里,下岭3.5公里至辅村。

”歙县称此为芙蓉洞,太平曾称此为辅岭洞。

古代,芙蓉岭为黄山北面入山的必经之地。

岭上有芙蓉洞,进入黄山精华部分必须穿洞而过,据有关资料,此洞应是在天然地势上经历代人工加工而成,但发挥作用的年代是明清时期。

从有关资料看,黄山因地势险要,历史是曾是兵家相争之地。

黄山和两次战争有关,一是朱元璋进攻徽州时,一是太平天国与清兵的拉锯战。

凤凰源谷口关隘乌泥关,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是古时进入徽州、黄山的重要关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徽州历史上,曾留下朱元璋许多史料与民间传说。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率红巾军兵马一路攻城掠地,出征浙江,途经徽州,遇到激烈抵抗。

朱元璋派征南将军邓愈和副将胡大海重兵包围徽州府城。

在征徽州期间,朱的队伍曾在黄山一带活动,民间流传朱元璋鳌鱼洞脱险、大战陈友谅、白马岭获救等故事,虽然民间故事不能当史料看,但总能看到历史的影子。

明末,金声、江天一与入徽的清军顽强对抗,派人在绩溪北部天目山脉与黄山山脉结合部,筑起了丛山关。

公元1945年(明隆武元年)8月,清军挥师围攻徽州,在丛山关等地曾展开激战。

太平天国期间,曾国藩曾屯兵徽州,与太平天国军进行拉锯战。

黄山周边的谭家桥和箬岭关等地都曾是激烈的战场。

在战争情况下,地势险要的芙蓉洞以洞当关,进行防守,是可以理解的。

深圳华侨城旅行社在介绍黄山景点时,曾特地介绍:“黄山还有许多古代战争遗迹,西北‘芙蓉关’,西南‘汤岭关’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倚黄山之险,曾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坚持5年之久。

”虽说是旅游景点介绍,但也看出,芙蓉关之说并非现在编出来的,而是早就流传在民间。

把芙蓉关(洞)作为黄山北关分界的说法,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进行研究。

2000年5月3日,省建设厅一位长期研究黄山的学者曾撰写文稿《也谈恢复徽州之七——关于黄山归属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现将此文摘登如下:“近日,一位同乡长者看了我的几篇谈恢复徽州建置的文章后,说:‘你文章的观点我都赞成,但黄山属于徽州还得单独来一篇。

过去徽州到外地的路上都设有关口,关里属徽州,关外属人家(注:此处是泛指,实际上,关的位置并不完全等同于疆界线,通常还有缓冲区,下同)。

而且关里关外语言和风俗民情也都不同。

如歙县昱岭关,关里属徽州,关外属浙江……黄山东边有乌泥关,西边有汤岭关,北边有芙蓉关,关里属歙县,讲歙县话,关外属太平,讲太平话,风俗民情也和歙县不同。

黄山属于徽州是有历史和传统文化为根据的。

如果不讲历史,不讲传统文化,我们就会连为什么台湾属于中国,台湾为什么不能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讲不清楚。

’这段话使人茅塞顿开……从后山松谷庵到辅村,中间要经过芙蓉岭、芙蓉关,虽然在修建后山公路和后山索道时,芙蓉岭北坡石板路部分被埋入弃石中,芙蓉关也被停车场埋去半截,但从南坡看去,石板路仍保存完好,芙蓉关也完好地耸立在芙蓉岭上。

从温泉到焦村中间经过的汤岭、汤岭关,不仅石板路保存完好,而且关隘也安然无恙。

而温泉到南大门汤口,中间则没有关隘,而且是既无关隘遗址可寻,又无关隘文字记载可考,自然也不存在关里关外之分。

也就是说,整个黄山风景区都在歙县境内,歙县与太平不应以黄山山脊为界,而应以上述三关及三关所在的乌泥岭、芙蓉岭、汤岭岭脊为界。

这样,就和宋代黄山图经的黄山“盘踞宣歙二郡之境……广五百里,东南歙州歙县属,西南休宁县属,各百二十里。

东北宣州太平属,八十里。

”“黄山三十六峰,唯翠、仙人、望仙属太平,余俱属歙郡”的记载……相一致了。

”太平只占黄山风景区以外的黄山余脉小部分。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歙县自南宋始,历元明清四代,要设黄山巡检司47任,而太平则一任也不任。

连国民党的黄山建设委员会也设在歙县境内。

如果说黄山历史属于太平,那么太平为什么从未有过黄山管理机构,而且与黄山交界处还出现三处关隘,而歙县与黄山交界处反倒一关也没有?”这虽说是这位学者的一家之言,而且还缺乏相应更多的历史史料予以佐证。

但历史上的宁国府和太平县也没有记载更多的史料。

质疑这一说法的研究者,也提不出有说服力的史料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