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紧扣教材,让学生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数学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并发展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一位农村中学教师在设计“两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这一内容的教案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从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说出这一结论。
他列举了以下问题:某商场为了让顾客上下楼梯时方便,在商场里安装了电梯,电梯两边的扶手是两条平行线,每道梯子的长度便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请问同学们,每道的长度有着什么关系。
数学教学如何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如何贴近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只有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从而生成智慧,提升数学的价值。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一、设计贴近生活,感觉数学魅力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此,经常设计一些相关的生活问题,例如:说出与数字有关的景点,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学知识,还定期让学生进行生活小调查,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
教学活动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在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上,我们就可以找到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
在上课开始前,1、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
2、研究鼓掌动作。
(1)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有学问呢。
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2)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3)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
数学应用题应该如何设计更贴近生活
数学应用题应该如何设计更贴近生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应用题往往显得抽象、枯燥,难以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那么,如何设计数学应用题才能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呢?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
例如,以购物为背景设计应用题。
可以这样描述:“小明去超市买苹果,苹果每斤 5 元,他买了 3 斤,给了收银员 20 元,请问收银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这样的题目不仅贴近生活,而且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计算。
或者以旅游为主题,“一家人出去旅游,酒店的房间每晚 300 元,他们一共住了 5 天,餐费每天平均 200 元,那么这次旅游总共花费多少钱?”其次,应用题的素材要与时俱进。
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能让学生更有代入感。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当下,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辆电动汽车充满电可以行驶 300 公里,从 A 地到 B 地距离 150 公里,汽车出发时电量为 80%,请问到达 B 地后电量还剩多少?”或者以智能手机的使用为例,“某款手机电池容量为 4000 毫安,每小时耗电量为 10%,如果从早上 8 点开始使用,一直到下午 4 点,请问还剩下多少电量?”再者,增加一些不确定性和实际情况的考虑。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那么精确和确定的,在应用题中体现这一点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比如,“妈妈去菜市场买菜,青菜每斤价格在 2 元到 3 元之间波动,妈妈买了 5 斤左右,她带了 15 元,钱够吗?”或者“装修房子,预计每平方米的费用在 800 元到 1200 元之间,房子面积100 平方米,准备 10 万元装修费用够不够?”此外,还可以融入一些团队合作和社交方面的元素。
比如,“学校组织活动,需要分组,一班有 40 名学生,要分成每组 8 人,一共可以分成几组?如果每组需要准备 5 份材料,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份材料?”或者“几个同学一起做手工,小明每小时能做 5 个,小红每小时能做 3 个,他们一起合作 3 小时,一共能做多少个?”同时,要注意应用题的难度梯度。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把身边的生活引入数学教学来,才能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一、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课本是人的生活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小学数学更是贴近生活,往往在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创设学习情境,再现生活场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如何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来思考的。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相关,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与孩子熟悉并关注的事件,巧妙与引出数学知识。
如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
面对着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开支,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大小,计算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蛋糕、水果等实物进行分数的切割和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分析。
让数学贴近生活 田深
让数学贴近生活田深摘要:数学即生活,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数学即生活,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笔者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趣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知识和现象。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并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笔者先为学生展示了他们平时常见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笔者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才能持续地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不仅是使数学教学保持生机勃勃的首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自己使用的课本、课桌、家中客厅的面积。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让数学教学贴近现实生活
2017/012017/02SANWENBAIJIA 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㊁方法的归纳㊁知识的运用等方面为数学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㊂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㊂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㊂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1.从已知到未知,在比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理解深层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㊂例如:在工程问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工作时间ˑ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中的 工作效率 ,学生不易理解㊂为此,我以旧带新把行程问题中 路程=时间ˑ速度 拿出来,与其作比较,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知道速度就是走的快慢,工作效率就是干活快慢㊂这样说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㊂2.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计算法则。
小学二年级开始有混合运算,一道计算题里含有加减乘除多种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㊂如,刚开始接触混合运算时,我出过类似 3+2ˑ5 与 2ˑ5+3 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有的学生可能是先预习了,他们说两个式子的结果一样,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答案 13 ;有的学生花了很长时间,绞尽脑汁后,给出 3+2ˑ5=25 2ˑ5+3=13 的不同的结果㊂很显然,出现像第二种运算结果的同学,他遵循的是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的规矩,可是这个规矩在这里已经不适用了,为此需要引出的的计算法则,新的规矩诞生了:一个式子里既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㊂再进行 小括号() 教学时我这样进行:先出示类似 3+2ˑ5 与 2ˑ5+3 两道算式,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2小时,每小时做5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计算如下:5ˑ3+2=5ˑ5=25(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㊂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㊂3.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让 数 学 贴 近 生 活
让数学贴近生活康成小学夏桂先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
找到了每节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将要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与情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第七册中“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这一内容时,我将小品搬进课堂,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营业员,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百货商场,模拟“顾客”为自己购买一张价格为97元的写字台,“顾客”拿出一张百元钞票付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顾客”3元钱的情景。
这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明白:在这一情景中“营业员”收100元,要找回3元,即+100-3,实际应收入97元;“顾客”付出了100元,要找回3元,即:-100;+3,围绕收付款这一生活情景展开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观察分析,探索出解题的方法,轻松突破“多加要减去,多减要加上”这一难点的教学,其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反复计算、强化训练。
又如:在教学“两、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中,“学校买了15个篮球和20个排球,每个排球45元,每个篮球55元。
一共用了多少元?买篮球比买排球少用多少元?”这道题同样取材于生活实际,但学生却没有经历,因而难以理解问题。
于是,我同样以“购物”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
学生当起了“售货员”,老师当“顾客”。
这样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购物,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经历购物的过程,算起来当然是得心应手。
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购物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师只要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维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实际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实际案例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被认为是抽象、枯燥且难以理解的学科。
然而,如果能够将生活实际案例巧妙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中挖掘数学素材。
比如,在购物时,商品的价格、折扣、找零等都是数学运算的体现;家庭水电费的计算、电话费的套餐选择,都涉及到数学的运算和比较;出行时,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以及地图上的比例尺等,也是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以“乘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场景:超市里苹果每斤 5 元,妈妈买了 3 斤,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个简单的购物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授“面积”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课桌面的面积等,然后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砖来铺设地面,需要多少块地砖等实际问题。
再如,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然后制作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方法,还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利用游戏和活动融入生活数学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比如,“模拟超市”的游戏,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商品买卖的计算;“拼图比赛”,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分割,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测量,测量校园内花坛的周长、旗杆的高度等;或者开展数学小调查,如调查家庭一周的生活垃圾量,并思考如何减少垃圾排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需要让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管数学问题通常看起来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厨房烹饪、玩具、运动等,设计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就应该乏味和枯燥。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可以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图形和实例,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方式,如数学游戏、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或者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贴近生活
数学贴近生活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贴近
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比如在购物时计算折扣、在做饭时控制火候、在规划旅行时计算时间和距离等等。
数学贴近生活,无处不在。
首先,数学在购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在商场看到打折商品时,需要用
数学知识来计算实际的折扣价格。
比如,如果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打七折,我们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计算出实际支付的价格是多少。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百分比和乘法知识来计算,这就是数学在购物中的应用。
其次,数学在做饭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做菜时,我们需要控制火候,需要
用数学知识来计算时间和温度。
比如,烹饪一道菜需要煮20分钟,我们需要用数
学知识来计算出开始煮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以确保食材煮熟。
这就是数学在做饭中的应用。
再次,数学在规划旅行时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我们计划旅行时,需要用数学
知识来计算时间和距离。
比如,我们要从A城市到B城市,我们需要用数学知识
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和行车时间,以便安排行程。
这就是数学在旅行中的应用。
总之,数学贴近生活,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购物、做饭还是旅行中,数学都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的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让数学贴近生活[论文]
让数学贴近生活摘要: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教师应时刻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经验贴近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生活世界数学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个的角落,最终生活问题要归入数学问题中。
单一的课本教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往往会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将数学变得趣味性强的最好手段便是联系生活实际,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中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贴合生活实际创设各种生活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去商店购买物品,并开具发票,初步体验这种数量关系,然后课中再次通过学生自己算价格、开具发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运用此组数量关系。
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这组数量关系抽象出来,这次概括就是“数学化”的一个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会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论文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如何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换言之,就是怎样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这就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教育。
可见,数学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实现数学教学生活亿呢?一、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融入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捕捉生活。
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
激活思维。
学生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节课时,教师根据小学生已具备的一定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更是充满着好奇。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举出每星期从星期日到星期六,过了星期六又是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这些自然现象都属循环现象,让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学生通过试算“8÷3、1÷9”。
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
再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意义等,我请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事可以用100以内的数来说一句话?这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们兴趣很高,有的说:我家住在陈坝村一组54号;有的说:我爷爷今年78岁;有的说:我家电视能收36个频道;还有的说:我坐过13路公交车等等。
这样,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一
活
、
“ 来源于生活。 又 用 于生活 ” 的道 理 . 因此有 些数 学 知识 完全 可 以 走 出教 室 . 让 学 生在 生 活 中 学 习 , 在 实 践 中感 知 , 学 会 从 生 活 实 践 解 决 问题 的策 略 。例 如 , 在 学 完表 内乘 法 和 除法 后 , 我 布置 这 样 的实践 活 动 :双休 日和父 母一 起 去菜 市场 或 超市 ,由你 来 当 家, 安 排家 庭 一天 的生 活 。让 学 生运 用 已学 过 的知 识 , 解 决 现 实 生 活 中的 实际 问题 。这样 的教学 安排 , 将 学 生在 课堂 中学 到 的知 识, 返 回到现 实生 活 中 , 又从 生活 实践 中弥补 课 堂 内学 不 到 的知 识。 这 样 自然 满 足 了学生 求 知的 心理 愿 望 。 产 生 了强 烈 的 教与 学 的共 鸣 , 同时在 生活 实践 中学 会 了解决 问题 的方 法 。 三、 结合实际, 设 置 贴 近 生活 的作 业 1 . 设 计 活动 型 作 业 , 激 发 学 生 的探 索 兴趣 。 所 谓 活 动 型 作 业 就 是 针 对 儿 童 的年 龄 特 点 。组 织 学 生 围 绕 学 习 内容 , 通 过小 型活 动 完 成 的 作业 。 它 是 培养 学 生 自主 探 索 精神 重 要 的学 习形 式 。 这种形式的作业 , 能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自主性 、 能动性 , 使学生有尽情表现 、 发 展 潜 能 的 机会 , 使 他 们 在 从 事 学 习等 活 动 中 , 产 生 浓 厚 的 学 习兴 趣 。 如 学 习完 “ 元 、 角、 分” 后。 设计模拟 “ 文具店 、 玩具店 ” 等活动 , 让 学 生 当 售 货 员或顾客 . 在 活 动 中 加 深 对 人 民币 的 认 识 和 使 用 : 用 同样 多 的 钱. 看谁买的东西多 , 谁 买 的东 西 好 : 说 说 自 己买 了 哪 几 样 商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贴近生活
上“ 一 桶 水 4元 钱 , 我们班 5 5人 。 假 如每天最 多喝 2
桶 。请 你 算 一 算 每 一 个 人 一 个 月 喝 水 大 概 应 交 多 少 钱 ?一 个 学 期 大概 应 交 多 少 钱 ?” 问题 出来 后 , 学 生 都
学 生 的 实 际 生 活 出发 , 把 社会 生 活 中的鲜 活题 材 引入 数 学 的课 堂 中, 联 系生 活 讲
数学,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 学1 ' 7题 生 活 化 ,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 兴趣 . 使 他
们 学会 用 数 学 的角 度 去观 察 和 分 析 周 围事 物 , 去解 决 日常 生 活 中的 现 象 和 问题 . 培养 勇于 探 索 , 勇于 创 新 的 科 学 精神 。
兴 致 勃 勃 地算 了起 来 。 我 发 现要 解 决 这 个 问题 . 涉及 的知 识 面 很广 泛 , 如“ 一 星期 上 几 天 课 ? 一 个 月 大 概 有
几 星 期 ?一 个 学 期大 概 有 多 少个 星 期 ?算 出总 钱 数后 怎么办? 用 什么 办 法 算 得 快 ( 估算 ) ? 如 果 没估 算 , 算出 详 细 的价 钱 , 结 果 除不 尽 或 小 数 太 多 , 如何 保 留? ” 等
耍 从 学 生 熟 悉 的生 活 情 境 人 手 ,为学 生 设 计 生 动 有 趣、 喜 闻乐 见 的 可 操 作 的 学 习 内容 , 充分 体现 : “ 数 学 源 于 生活 , 寓 于生 活 , 用 于生 活 。 ” 那么 , 我 们 该 如何 让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原理。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如自行车三脚架、房屋的支架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借助钟表的情况下判断时间。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方法,如通过太阳的高度、根据自己的感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很多知识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哪些。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制作模型等。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摘要:新课改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激发学习兴趣——“走进”数学;第二是在游戏中学习——“玩”数学。
;第三是在活动中学习——“做”数学。
第四是在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作为基础学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的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
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意义当前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从古到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
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鸡兔同笼”等实际问题。
现在,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
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也反映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市场营销、银行贷款、股票行情、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电脑上网等问题。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购物打折、餐厅用餐人数的计算、公交车班次的时间间隔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采用游戏化教学的形式,设计趣味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还可以利用实验、模型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视觉体验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持续练习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出现挫折感,缺乏自信心。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教师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化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数学学习心得和体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感。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的工作。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数学学习的恐惧和压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贴近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使用意识。
一、将“多彩生活”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
学生其实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打破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
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尤其在新课导入时,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也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
所以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根据学校刚刚举行过运动会,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地纷纷提出问
题,有的说:“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3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4个,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延伸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布置课外实践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课外活动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
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探索规律,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中有关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等体现着数学的某种规律,而这种规律一般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后提出猜测,并通过科学验证的,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为此,教师要注意沟通课本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和认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强化知识,促进知识。
例如:老师在平时和同学玩点兵
点将,老师与一位同学演示,但老师怎么点都会赢,老师并且将自己点的次数写出来。
(先点对方老师赢时点的次数4、6、8、10、12…,先点老师老师赢时点的次数5、7、9、11…)这时提出,“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两组数,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区别?”经过思考,学生就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每组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2。
”“第一组的数能被2整除”“第二组的数不能被2整除”于是我就肯定告诉学生:“像第一组这样的数就是奇数,像第二组的数就是偶数。
”接着学生可以自己概括出“奇数”“偶数”的定义。
这样的教学,既把学生所要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
(二)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领悟数学的价值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
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爸爸妈妈和营业员阿姨算算帐,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回学校后和其他小朋友们交流。
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生活问题的交流,数学教学不再封闭,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作者单位:灯塔市王家镇中心小学辽宁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