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过程
八年级上泸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泸教版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是泸教版物理学科的第一学期,注重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奠定未来学习物理的坚实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泸教版物理的重点知识点。
一、物理量与单位物理量是可量化的物理现象,例如长度、时间、速度、力等。
单位是标准化的量度标准,例如米、秒、牛顿等。
了解物理量与单位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物理量的概念。
二、运动的描写在物理学中,运动被定义为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
根据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因素,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描写运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本质。
三、力和运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物体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了解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理解物体受力的本质,例如重力、弹性力等;并能够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用来减少人力劳动量或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物体。
学生需要了解杠杆、轮轴、轮轮固定组、斜面等简单机械,并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的力学功率和效率。
五、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的振动传播到人的耳朵中,产生听觉感受。
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例如共振现象、控制音量等,并能够解释声音的特性。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是由物体释放的电磁波,可以反射和折射。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的规律和现象,例如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等,并能够解释实际现象。
七、电学基础知识电学是研究电和磁的学科。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了解电场、电荷、电势差、电流等电学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八、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自然界中有许多与物理学相关的现象,例如天空的颜色、太阳的光芒、闪电的产生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原理和规律,并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
总之,八年级上泸教版物理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掌握。
在实际学习中,应当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方法,进行实验证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沪教版初二物理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引言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国际单位(SI):________,常见的单位:千米______,分米_______,厘米_______,毫米______,微米_____,纳米______。
2、长度单位的换算:1km=_____m1dm=_______m1cm=______m1mm=______m1μm=______m1nm=______m3、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
并观察刻度尺的和、是否磨损;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_______,且让尺面_____被测物体,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并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____________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多算少)2、替代法3、平移法4、画曲为直5、误差____避免,但可以______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SI):_________常见单位:分(min)、小时(h)单位换算:1h=min=_______;1min=_____7、速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_______________常见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1m/=3.6km/h)8、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______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的。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
的传播速度。
即: V
固>V
液
>V
气。
4.回声
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然后在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③回声的应用
[1]加强原声:如在教室内讲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
[2]金属探伤:如探测金属制品内是否有气泡
[3]测距
5.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声的世界1、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1)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5、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3)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6、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应用:①传递信息:例B超、声呐等②具有能量:例消毒、超声牙刷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二章光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0×108m/s.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
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还有湖中倒影)6、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光的反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导语】以下是xx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lm=l0dmldm=l0cmlcm=l0mm1mm=1000μnlμm=1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八年级上物理沪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沪教版知识点八年级物理是学生们初步接触物理科学的重要阶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物理沪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物理的起源和发展物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探索自然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科学”到“理论科学”的历程。
在现代物理学中,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是物理学家们对自然规律的逐步认识和探索的结果。
二、物质和物质内部结构物质作为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物质内部结构的研究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物质内部结构的组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这些粒子的组合和运动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三、力和力的影响力是物理学的概念之一,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八年级上学期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平衡与运动、摩擦力、重力和浮力、牛顿第一法则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及其影响。
四、机械能和能量守恒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原理也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们需要学习势能、动能、机械能、能量守恒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波动和光学波动和光学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们需要学习电磁波、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光的颜色和光衍射等知识点。
光学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支学科,对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介绍了八年级上物理沪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物理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们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辨研究。
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入理解自然规律及其应用,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了一些物理基础知识,如力、功、能、机械运动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要深入理解其概念和运用方法,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做详细介绍。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表示。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重力、拉力等。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力或受力平衡。
例如,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车辆,受到平衡的摩擦力和引擎提供的推力。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可表示为F=ma(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
四、功与能量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我们可以用功率(P)来表示功的速率,单位是瓦特(W)。
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类。
五、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曲线运动。
其中,曲线运动可以被视为沿着一条曲线的连续直线运动。
六、电学基础八年级上学期也涉及到了一些电学基础知识。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的。
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势差,导线则起到了传递电流的作用,而负载则是利用电的能量完成所需工作的元件。
七、磁学基础磁力用于描述由磁场引起的物体间相互作用。
磁场是一种物质的特性,可以将物品吸附在磁铁上。
结语学习物理知识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只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物理学的学习之路带来一些帮助。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沪科版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二. 重点、难点:重点:以上主要内容均为本章的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的测量、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三. 知识要点分析:(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动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所以: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在上《动与静》这节课时,我列举了同一个乘客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所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和衡量•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区别–运动的种类•运动的描述–运动的速度–运动的加速度•运动的衡量–运动的距离–运动的时间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和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受力–物体的力的概念–物体受力的条件–物体的荷载•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第三章能量和能量守恒•能量的概念–动能和势能–能量的单位•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实例第四章机械功和功率•机械功–机械功的概念–机械功的计算方法•功率–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方法第五章机械波•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机械波的传播•声波和光波下册第六章电磁现象•静电现象–带电体和电场–电场的作用•电流现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和磁感应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第七章电路分析•电阻与电阻式–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性质的描述•根据欧姆定律解决问题•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八章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和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光源的分类•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在平行介质间的传播第九章凸透镜成像•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实虚再现•光学仪器第十章电能的转化和利用•电能的转化–发电机的原理–电动机的原理•电能的利用–电器的功率和效率–常见电器的使用结语通过对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的总复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提纲并不全面,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阅读教材并进行深入学习。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初级阶段,涵盖了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沪教版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 摩擦力:物体表面间的接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距离除以时间表示。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 3. 能量和功- 能量:物体具有做功的潜在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功。
-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是做功快慢的量度。
#### 4.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 轮轴:一种固定轴的杠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点。
#### 5. 流体力学-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 6. 热学基础-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用安培表示。
- 电压:单位电荷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8.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沿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复习提纲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纲要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喊声源。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流传声音,真空不可以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流传。
3、声音在介质中流传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流传的最慢,在液体中流传的较快,在固体中流传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流传门路:外界传来的声音惹起鼓膜振动,这类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余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达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散发生阻碍(比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破坏),人都会失掉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经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惹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掉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一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辰、强弱及其余特色也就不一样。
这些差别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正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次有关系,频次越高音调越高;频次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频次越高。
频次的单位为赫兹(赫 Hz),物体在 1s 的时间里假如振动 100 次,频次就是 100Hz。
人能感觉的声音频次有必定的范围,绝大多数人可以听到的频次范围从20Hz到 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往常和人不一样,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响敏捷。
高于 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 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沪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沪教版初二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
1. 运动与力-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速度、加速度。
运动的表达方法: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 力的概念与特性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运动/速度改变)或形状(变形/破裂等)。
力的特性:大小、方向、作用位置。
-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力与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力的大小计算公式: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物体运动的变化。
3. 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与元素电荷电荷的性质:正电荷、负电荷。
元素电荷的概念:带电粒子的基本电荷量。
- 静电现象静电的产生方式:摩擦、接触、电感应等。
静电作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
- 电路基础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电阻等。
闭合电路与断开电路。
4. 简单电路-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描述: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I = U/R。
5. 光的基本性质-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波前传播。
-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反射和 diff 反射。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折射现象的规律: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对沪教版初二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学习进一步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h min s换算关系:1h=60min=3600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改进仪器材料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 符号:m/s换算关系:1m/s=3.6km/h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沪教版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沪教版近年来,物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对其产生兴趣。
作为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在沪教版教材中被详细讲解。
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和运动1. 向心力:向心力指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力,其大小与力的大小、半径的大小以及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系。
向心力的方向与圆周切线方向垂直,向着圆心方向。
2. 惯性:惯性是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惯性越大,物体保持运动的能力越强。
3. 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物理公式v=v0+at来表示,其中v 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4. 分解力:分解力是指把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常用于计算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二、机械能1.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般用公式E=(1/2)mv²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高度h处具有的势能,可以用公式E=mgh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
3.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换:当物体由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逐渐转换为动能,当物体向上运动时,动能逐渐转换为重力势能。
4. 功:功是指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可以用物理公式W=F×s表示,其中W为功,F为力,s为力所作用的距离。
三、电学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指电荷流动的方向和速度,电路是指电荷在电能源和导体之间流动的路线。
2. 电阻:电阻是指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可以用欧姆定律I=U/R来表示,其中I为电流强度,U为电压,R为电阻。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以一个电线依次相连的电路,电流经过每个电器时,电压和电阻都会发生变化;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以分支电线并联相连的电路,电流可以分成几个支路后再汇合,电压不变,电阻会发生变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贯穿着我们整个生活。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沪科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溶解度与饱和度”溶解是指溶媒中溶质的溶解程度。
而物理学中,我们用溶解度这一概念来描述溶质在溶媒中的溶解程度。
当向溶剂中添加溶质时,溶质的溶解度不断上升,当溶媒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溶液中就会出现未溶解的溶质,此时的溶解度就达到了其最大值。
这就是溶液的饱和度。
第二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我们可以通过P=F/S的公式计算压力,其中F为受力,S为受力点所在的面积。
例如,当一个人的体重为500N,脚的接触面积为0.01平方米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就是50000Pa。
第三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入一定深度后所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和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深度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Archimedes原理来计算浮力的大小,即浮力等于被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排开了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第四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物体所受的力的作用。
总结:通过学习以上几个物理沪科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实际应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 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v空气=340m/s)。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二、乐音与噪声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个)①响度A、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B、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A、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B、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A、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超声与次声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
(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空气。
二、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指: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2)漫反射4、光路的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5、面镜(1)平面镜①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②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应用: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
(2)球面镜(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太阳灶。
(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②、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光的折射1、发生折射的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5、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集作用。
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②焦点(F)③光心(O)④焦距(f)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1)原理:光的折射。
(2)成像规律:①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
③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
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1、眼睛(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①特点:看不清远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①特点:看不清近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3)眼镜的度数=100/f(f以米作为单位)七、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五章知识要点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六章知识要点第六章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