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资料

一、填空(15个,15分)

二、名词解释(3个,15分)

1、百花文学:

1956—1957上半年,双百方针提出后,思想文化界空前活跃,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勇于触及时弊的小说潮流,这一时期的作品收于《重放的鲜花》。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丰收,形成了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短暂的“百花时代”,催生了一批有人道主义倾向的作品,如宗璞的《红豆》等鼓舞了一批来自“五四”新闻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如周作人、沈从文等,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的创作,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文艺理论和批判出现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的新气象,如巴人《论人情》等。

2、山药蛋派:

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创作流派。代表作有赵《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马《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西《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3、政治抒情诗:

出现于五六十年代,用于歌咏重大政治题材的抒情诗。它往往通过一个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比一般抒情诗更概括,更集中,具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政治色彩,抒情于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郭小川和贺敬之是当时最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1950年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1954年邵燕祥的《我爱我们的土地》,1955年郭小川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共七首的组诗,1956年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是最初的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4、伤痕文学: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发轫于70年代的“伤痕小说”。“伤痕小说”刘心武1977年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命名,创作延续到80年代初期。即集中揭露文化大革命给人们的精神与肉体所造成的“伤痕”,在70年代末造成了一股“伤痕小说”的创作潮流。伤痕文学旨在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灾难性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肉体的创伤。这股中短篇小说创作潮流因为敢于触及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敢于暴露生活中的矛盾和阴暗面,敢讲真话,敢吐真情,对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干预”的态度和大胆批判的精神,因而在群众中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轰动效应”。

5、归来的诗人:

是指因50年代政治运动等原因,被迫离开诗坛,又因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而重返诗坛的中老年诗人。归来诗人由三类诗人组成。归来诗人的诗被称为“归来之歌”,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归来之歌具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和反思成分,思辩性和哲理性是其特色。

三、简述题(2个,20分)

1、简述郭小川的诗歌创作成就及其艺术探索。

创作成就:郭小川的诗歌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主要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政治抒情诗。他事事处处以战士---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从现实社会重大的政治问题出发,选取题材,提出并回答革命者在不同革命阶段应有的精神状态、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

50年代中期,创作了《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共七首的组诗,包括《投入火热的战斗》、《向困难进军》、

《把家乡建成天堂》、《在社会主义高潮中》、《让生活更美好吧》、《人民万岁》、《闪烁吧,青春的火光》,影响颇大,为他后来的政治抒情诗奠定了基础。1957年后,郭小川在艺术上开始了大胆的探索,《致大海》、《望星空》等抒情诗出现。60年代初期,接连发表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林区三唱》、《甘蔗林——青纱帐》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文革”中创作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优秀作品。

艺术探索:

形式上:郭小川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中,以《致青年公民》的“楼梯式”形式为基础,进行多种诗体的尝试。

吸取和辞赋(《楚辞》《汉赋》)的特点,创造了新的诗歌体制即新辞赋体,从不同角度,尽情抒发,反复咏唱,加大了作品的思想含量,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团泊洼的秋天》、《甘蔗林——青纱帐》、《秋歌》、《林区三唱》等

还有民歌体、新格律诗、半自由体、楼梯式以及其他各种体,只要能够有助于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郭小川都进行了尝试。

题材上:在创作中尝试着加入了叙事的成分,通过典型矛盾冲突揭示人物心灵世界,从而淡化议论的僵化和刻板,完成了自己颇为成功的叙事诗创作:《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月下》、《雾中》、《风前》、《一个和八个》等,他的抒情诗也在进行着探险。如《山中》、《致大海》、《望星空》等抒情诗,都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意志和思索社会人生哲学的情感。此外,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也十分优秀。“与时代共同着脉搏的革命战士的风貌。

思想深邃而想象丰富。

诗歌的语言运用具有独创性。他在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群众口头语言营养基础上,把哲理与形象,抒情与叙事、描绘结合起来,把明朗与含蓄、粗犷与细腻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语言风格。

2、简述朦胧诗所体现的当代诗歌变革。

1)思想内容上的变革表现为确立了自我形象的主体性特征,历史的转折使人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他们开始摆脱“人民”观念,思考淹没在政治概念下的“自我主体性”重新在对象世界中认识和确立个体的生命体验,确立自我的主题意识。其中北岛《宣告》几乎概括了朦胧诗基本感情和意识,反对迷信、专制、暴力,否定奴隶性人格,肯定人的价值。

2)艺术上,以其意象艺术具有了与现代主义艺术相通的艺术面貌,他们关注通过自我折射的心理现实,形成了主客体融合为一的艺术,寻求建立诗歌“自己的世界”,向纯诗的方向靠拢。

朦胧诗还具有以下的特点:意识流结构的表现形式,朦胧诗具有强烈的主体自觉性;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朦胧诗人们将意象作为思维活动的主要凭借,进行艺术的感觉、思考与创造;陌生而平朴的语言风格,语言天然纯净,简单纯洁;个人化——自我的抒情方式,现实的关照秩序;民间化——是一种写作立场,更是以中国审美的自由。

3、简述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点。

(1)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 汪曾祺小说有民间叙述风格,语言表现为

1.浓郁的抒情色彩(少浮辞)

2.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质朴)

3.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不渲染)

4.清水出芙蓉的语言(洁净)

(2)于对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受戒》和《大淖记事》。《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3)对人性的丑恶发出深沉的叹喟。《钓人的孩子》反映的是货币使人变魔鬼,《珠子灯》揭示的是封建贞操观念的零落,《职业》写的是失去童年的“童年”和人世多辛苦,《陈小手》更揭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