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古代人文化生活共18页
从尾、仆、童、妾、宰等字看中国古代奴隶的生活-文档资料
![从尾、仆、童、妾、宰等字看中国古代奴隶的生活-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e7892f1aaea998fcd220e72.png)
从尾、仆、童、妾、宰等字看中国古代奴隶的生活、奴隶所着服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不平等的原则就在服饰上体现了出来。
服饰制度是整个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制度下, 只看衣冠大致就可以知晓其人的阶级身份。
奴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其服饰也自然存在有别于其他阶级的特殊标志,古汉字对此就有所体现。
通过对尾、仆两个字的解读,我们可以考知上古奴隶服饰有饰尾。
尾,甲骨文做,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作。
《说文解字》释之为:从倒毛在尸后。
《汉字源流字典》:会意字,从尸从倒毛。
尸,甲骨文作,金文为,一解为:概象人弯腰屈膝之状。
容庚先生《金文编》解释“尸”字说:“意东方之人,其状如此。
”另一解为:象高坐之形。
《汉字源流字典》解释为:“是古时坐在那里代死者接受祭祀, 象征死者神灵的人。
”我们认为后者似乎更为客观。
但不管怎么说,两种解释都证明“尸”乃人形,而且《说文解字》中凡和“尸”有关的字多与人之躯体有关。
但是,尾巴并非人类生而有之,怎么会从“尸”取义呢?《说文解字》解释: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然。
《汉字源流字典》也说:会人臀后系有毛尾饰物之意。
可见,在我国上古时期一些部族确实有身后系饰尾的风俗,其最初也许只是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而产生的图腾崇拜,到了后来逐渐成为部族的标志。
及至部族败落,奴役于他人,饰尾也就成了耻辱和地位低下的标志。
这于“仆”字,表现更为充分。
仆,甲骨文作,象一头顶,身后系饰尾,手持盛粪土的簸箕之人。
《说文解字》释之为“给事者”;《汉字源流字典》:“供役使的奴隶”。
现代汉语中大量由“仆”构成的词语如奴仆、仆役、公仆等也都可证明“仆”之本意为奴隶。
而在汉字产生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民们已经知道描摹出事物的最常态,最能引起人们注意,而用最具有区别性的特征来记录某种事物。
甲骨文中的仆以头顶、身系饰尾、手持簸箕之人形来表示奴隶,不能不说彼时奴隶服饰有饰尾已经存在,而且极为普遍,成为奴隶身份的一个外在标志。
从汉字管窥我国古代身体装饰文化
![从汉字管窥我国古代身体装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d451f4ba8956bec0975e3c3.png)
中国 的装饰 文化 源远 流长 , 始 先 民就 已使用 物 品装 饰 自己的 身 体 。山顶 洞遗 址 出土 的 穿孔 兽 原 牙、 海钳 壳 、 石珠 , 小 半坡 、 汶 口等遗 址 出土 的骨管 、 坠 、 大 耳 发笄 等 , 是原 始 人 的装 饰 品 。考 古 发现 为 都
我们提供了古代身体装饰的物证 , 而记录汉语 、 承载 中华文明的汉字, 也为我们认识古代文化提供 了一 把钥匙 。诚如黄德宽所言 :汉字 自身实际上积淀着 中国文化 的深幽奥秘 , “ 并在客观上充当着文化传统 的生动 提示 和 指 向。 【 因而我 们 “ 以从 汉 字 的形 音义 所 携带 的信息 窥 见 中华 文化 的一斑 ” 。本 文 ”1 可 就 以汉 字为 研究 对象 , 窥我 国古 代 的身体 装饰 文化 , 而进 一 步揭示 汉字 与文 化 的密切关 系 。 管 从
名为 寓 、 明 , 昆 皆编发 。 _ 中原先 民对头 发 的装束 , ”5 则是 总 发戴冠 。 范晔 云 :见 鸟兽有 冠 角髯 胡之 制 , 作 冠冕 缨 蕤 以 为首 饰 。 _古 人 从 鸟兽 的冠 角受 到 启 发 , 明 “ 遂 ”6 发
了冠 。《 说文》 “ , :冠 桊也。所 以豢发 , 弁冕之总名也。 小篆 “ ” “ ” , 从字形上看 , 冠从 一, 一象用 巾盖 物; 从元 , 元即首 , 以巾盖头 , 即冠的功用。字还从寸 ,说文解字》 《 而部说 : 诸法度字从寸 ’ 即从寸的 ‘ , 字 都 与法 度有 关 。 “ ” 字形 不 仅表 明 了冠 的 功 能 , ” 冠 字 而且 包 蕴 着古 代 的 礼制 文 化 。根 据 《 礼 》 周 的 记 载 , 、 、 因使用 对象 、 冠 冕 弁 使用 场合 不 同而 不 同 , 法亦有 严 格 的规 定 , 戴 即所 谓 的法 度 , 冠也 是 名分 故 地 位 的标 志 。此外 , 人还 使用 头饰 。 古 笄 ,说文 》 “ 《 : 簪也 。 古人 用 以 固定 发 髻或 弁 冕 。贾 公 彦 注 “ ” 主妇 缀宵 衣 ” :笄 , 发 之笄 , 冠 云 “ 安 非 冕 之笄 。冠冕 之笄 , 子有 , 男 妇人 无 ; 安 发之 笄 , 子 妇人俱 有 。 _古 人男 女 皆长 发 , 若 男 ”8 以笄 固发 不 限于 女性 , 固定冠冕则仅用于男子。《 释名》 笄 , “ 系也 , 所以系冠使不坠也 。 指固冠之笄。郑玄注《 ” 士冠礼》 言 :笄 , “ 今之簪 。 _ 《 ”9 说文》 收字有“ 无“ ” 却以“ 释“ , 笄” 簪 , 簪” 笄” 是秦汉 以后称 “ 为“ , 笄” 簪” 两字皆
从汉字书写看中国文化传承
![从汉字书写看中国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9dbbb06a011ca300a6c39089.png)
48ChineseWorld 从汉字书写看中国文化传承文/刘涛汉字书写为何滑向低谷?汉字承载着历史记忆。
书写汉字是感受中华文明和艺术精神的通道。
但是,现在的汉字书写面临断流的危机。
我们在焦虑:决不能放弃书法这门艺术的文化情感,能否改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的事实。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分析起来,缘由种种。
最直接的原因是物质文明发达之后,导致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
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
20世纪50年代普及国民教育,“硬笔”也普及开来。
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终究还是笔,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
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起初是计算机普及,继而网络覆盖,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
这一次以“机”换“笔”,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
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
不论是被动裹挟还是主动顺应,20世纪的两次换笔,速度一次快过一次。
处理文字的工具越来越进步,手段越来越便捷,效率越来越高。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的审美训练始于练字,也是基本的、常规的审美训练。
ChineseWorld 49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汉字书写与中国美学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的审美训练始于练字,也是基本的、常规的审美训练。
那些字帖都是传递美感的书法经典。
练字也是审美训练。
日积月累,潜隐默化,渐渐懂得典雅、天然、遒劲、雄浑、飘逸、清秀、险峻之类的风格特征,养成了审美意识。
林语堂1930年代著书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艺术,选书法为代表:“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是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刘凌老师—— 从汉字看古代建筑文化与起居礼仪共101页文档
![刘凌老师—— 从汉字看古代建筑文化与起居礼仪共101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8413b2269eae009581becb6.png)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01
刘凌老师—— 从汉字看古 代建筑文化与起居礼仪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19f1dbff121dd36a32d82b9.png)
[收稿日期]1998-09-16[作者简介]周淑敏(1941—),女,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与管理科学系副教授,从事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淑敏(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
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
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
本文指出,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关键词]汉字;传统文化;拼音文字;信息;优越性[中图分类号]H 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0310(1999)0420022209语言文字的历史与文化大抵是相辅而行的。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汉字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靠着汉字的记录流传得更为久远。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得从文字学入手。
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
我们从汉字的形成,一方面能看到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透过研究分析汉字,根据汉字造字的方式和内涵,可以管窥中国文化的特征。
即我们可以从诸多汉字现象中,如汉字的造字、构词,汉字词义的形成和演变,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形体组成中,都可以找到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
这种理据不是逻辑关系意义上的理据,而是意识文化取向、制度文化取向、民族心理文化取向、社会习俗文化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
从汉字字形看远古社会抢婚习俗——以“娶”为例
![从汉字字形看远古社会抢婚习俗——以“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5ecdd47312b3169a451a456.png)
‚取‛‚娶‛(会意兼形声)→古今字,‚取‛是《说文》对‚娶‛的主要训释字,也是其会意部件。
‚娶‛:1.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劫女为妻的抢婚习俗。
2.扩大引申义:动词,男子迎取新娘。
“妻、娶、婚、薪、父母、兄弟、媒、归妻”汉字与文化课程论文‚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说文〃女部》)‚娶‛和‚取‛是古今字,‚娶‛本作‚取‛。
如‚可以冠,取妻。
‛(《礼记杂记》);‚取妻何如?‛(《诗经〃伐柯》);‚吴起取齐女为妻。
‛(《史记》)而‚取‛字是一个会意字,《说文〃又部》:‚取,捕取也。
从又从耳。
周礼:‘获者取左耳’。
‛甲骨文的写法像手拿耳朵的样子,这是因为古代田猎获兽或战争杀敌,一般割下左耳作为报功的凭证,即所谓‚获者取左耳‛。
可见‚取‛字本意当为‚武力获得‛,引申为掠夺、夺取、强取、采取的含义。
由此观之,‚娶妇‛最早应是武力的掠夺。
婚姻,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基础。
自远古至今,中国的婚姻状况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制度和形式。
近代婚姻的形制我们可以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进行了解和考查,但是远古时期,因年代久远,且文献记载比较简略,我们祖先的婚姻状况难以考证。
然而我们通过汉字这个文化活化石也可以对当时的婚姻制度考证一二。
(一)‚妻‛‚娶‛‚婚‛‚薪‛与抢婚习俗所谓抢婚,是指男子通过掠夺方式强娶其他氏族的女子为妻的婚姻习俗。
关于抢婚习俗的产生时间,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当产生于男权为主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从《诗经》婚恋诗篇中频繁出现的‚妻‛‚娶‛‚昏‛‚薪‛等特定词中即可见先秦社会的抢婚之风。
‚妻‛之甲骨文字形,左为象征妇女长发之形,右为人手之形,《甲骨文字典》云:‚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
‛[6]1303 又‚娶‛,《说文〃女部》云:‚娶,取婦也。
从女,从取,取亦聲。
‛[10]259《诗经》中亦多代以‚取‛字,如《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9b771e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e.png)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
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
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
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a15c717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部文化史。例如,“家” 字,其甲骨文形象地描绘了一座屋子里养着一头猪,象征着古代人们的定居生活 和农业生产。而“祭”字,则表示一个人在神灵面前献上肉食,表达了古人对神 灵的敬畏和祭祀的习俗。这些汉字不仅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他 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阅读感受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变,更承载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最近,我读到一本名为《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 世界》的书籍,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300多个古汉字的详细解说。从甲 骨文、金文到现代楷书的演变,每一个汉字的源流都被详尽地阐述,深入浅出, 让人易于理解。书中的1500多幅作者手绘字形图及考古器物图,更是严谨精美, 既有书法的美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书中的精彩摘录远不止这些,每一个解析都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 大门。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还 能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欣赏 和解读汉字,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这本书让我们明白,每 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都展现了一种智慧。无论是“和” 字的和谐哲学,还是“孝”字的伦理道德,亦或是“福”字的生活理想,都在诉 说着中国古老而又鲜活的文化传统。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让我们更 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华 文明和民族精神。我相信,每一个热爱汉字和中国文化的人,都会从这本书中获 得不少收获和感悟。
目录分析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课件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5480ebf12d2af90342e68a.png)
汉字反映了古代畜牧业的情况,例如会意字
“牧(
)”,就形象地描绘了人拿树
枝牧牛(羊)的情景。而会意字“牢”则是一
幅畜养动物的图画——
2021/3/25
8
动物是关在“牢”(圈栏)中畜养的。成 语“亡羊补牢”的“牢”,指的就是畜 养动物的圈栏。说明牛、羊、马在当时 已经是家畜了。考古工作者在商代遗址 发现了很多地窖,非常像甲骨文的“牢” 字中的圈栏,他们说,这些地窖就是古 代畜养动物的圈栏——牢。
• 四忌涮筷:用筷搅汤,左右捞物。
• 五忌舐筷:放筷于口,吮、吸、舐、舔。
• 六忌剔筷:用筷作签,入嘴剔牙。
• 七忌响筷:用筷敲盆,叮珰作响。
• 八忌插筷:筷如双柱,直插碗中。
• 尤其是“插筷”最受忌讳,因为很多地方,
这种插法只有在祭祀上供时才使用。
2021/3/25
32
•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 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 于地团转不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 远古先民通常用歌舞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愿 望,特别是通过歌舞来和祖先神灵沟通,希 望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佑,那时候在祭祀或 巫术活动中总是要有歌舞的。
2021/3/25
37
• 广西花山岩壁上画着1900个人共同舞蹈的 场面,气势十分宏大。花山岩画是祭祀山神 和河神的多次巫术活动的记录。在古代,人 们为了风调雨顺,拜龙求雨时也常常要跳舞 的。看来,古代早期的乐舞还不完全是为了 娱乐,劳动生活的需求才是更重要的。
• 金文 : (竹,筷子) (者,即 “煮”,代表熟食),造字本义:古 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 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
古代有内涵的字
![古代有内涵的字](https://img.taocdn.com/s3/m/b5a901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e.png)
古代有内涵的字1. 哎呀,说起古代那些有内涵的汉字,简直就像是在打开一本超级有趣的画册!每个字都藏着咱们老祖宗的智慧,让人看了忍不住想竖大拇指!2. 来看看"安"字吧!这个字上面是"宀",下面是"女",意思是说女人在家里就是安。
古人的想法也太可爱了,就好像在说:有个温暖的小窝,生活才安稳哪!3. "好"字更有意思啦!一个"女"字旁边站着个"子",说明有了女人和孩子的组合就是好。
这字简直就是一幅温馨的全家福照片,画面感满满的!4. 再瞧瞧"休"字,左边是个"人",右边是棵"木",就是说人靠在树边休息。
这字仿佛能让人闻到树荫下的清凉,看到古人在树下纳凉的悠闲景象。
5. "明"字可有意思了!太阳"日"和月亮"月"加在一起就是明亮。
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日月同辉,天下才大亮嘛!这创意,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天文课!6. 说到"家"字,上面一个"宀",下面是个"豕"猪,古人的想法太实在了:有房子遮风挡雨,还养着猪,这日子就有奔头啦!7. "忍"字也特别形象,上面一个"刀",下面一个"心",意思是说把刀架在心上还得忍着。
这字简直就是古人版的心理学教材,教我们如何控制情绪!8. 再来看"愁"字,这个字上面是"秋",下面是"心"。
秋天来了,心里就发愁。
这不就是在描写古人对季节变迁的感触吗?太形象了!9. "困"字也很生动,一个"囗"里面躺着个"木",就像是被围在圈子里动弹不得。
汉字与古代饮食文化
![汉字与古代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e0f39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4.png)
汉字与古代饮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魅力无穷。
这一文化现象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汉字的演变与传承。
本文将通过探讨古代饮食文化中的茶道、宴席与市井饮食三个关键元素,来揭示汉字如何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古代饮食文化图景。
茶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高雅艺术,体现了古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茶道的精髓在于茶之韵、水之味,以及茶艺者的优雅举止。
古人将茶道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品味佳茗,感受自然之美,达到心灵上的宁静与淡泊。
在茶道中,汉字的细腻与典雅得以充分体现,如“茶”字,由“艹”、“人”和“木”三个部件组成,寓意茶源于自然,饮茶须以人为本,传达出茶道的精神内涵。
宴席,是古代饮食文化中的另一重要元素。
古人宴饮的目的多种多样,或为庆贺佳节,或为酬谢宾客,或为商议国事。
宴席中的菜肴种类繁多,如“脍炙人口”、“龙肝凤髓”、“鲍鱼之肆”等佳肴,皆出自古代宴席之列。
此外,宴席中的饮品也极尽精致,如“琼浆玉液”、“酒池肉林”等名酒佳肴,形象地展现了宴席的奢华与丰盛。
宴席上的礼仪规范也十分讲究,如“举杯邀月”、“杯酒言欢”等传统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宴席礼仪的重视。
市井饮食,是古代饮食文化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市井饮食讲求实际、丰富多彩,汇聚了民间美食的精髓。
古街小巷的各种小吃,如“煎饼果子”、“糖葫芦”、“臭豆腐”等,皆为市井饮食的代表。
这些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繁复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地域特色,展示了古代市井饮食文化的魅力。
市井饮食的发展也促进了汉字的传播与演变,如一些地方特色小吃采用地方特色的称谓,这些称谓往往以汉字的独特形式予以表达。
总的来说,汉字与古代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厚的内涵,记录了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茶道、宴席与市井饮食三个关键元素,共同描绘出一幅古代饮食文化的壮丽画卷。
通过深入了解汉字与古代饮食文化的关系,我们能更好地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与韵味。
浅谈汉字与中国文化
![浅谈汉字与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298178d0975f46527d3e16a.png)
浅谈汉字与中国文化摘要:汉字在它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也就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它们一步步地演变、进化,无不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生密切的关系。
我们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
本文从祭祀文化、姓氏文化以及古人伦理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紧密关联。
关键词:汉字祭祀文化姓氏文化伦理观念中国文化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字,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统一,对汉族语言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
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这是汉字的构造规律。
根据这些规律汉字被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了解了汉字的知识,那么汉字和中国文化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从汉字看祭祀文化祭祀最开始的对象是神灵,上古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认为冥冥中有神主宰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也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人类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幻觉梦境,也是难以理解的。
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祭祀行为的产生。
祭祀行为产生之后,人们就要用文字来记录这种行为,于是有关祭祀的文字就产生了。
“示”字,原本是祭神的石制供桌,呈“T”型,从二或一都是上帝的象征,“I”在字中代表的是祭天杆,其实就是图腾柱,杆旁之八像是所挂的彩锦,“示”字的本义实际上是设杆祭天的象征。
因此在最早的甲骨形体中,“示”字是为死去的先人做的神主牌。
可见“示”字从构型上讲是一个标准的象形字,像一根柱子,商周时代祭祀的郊坛或宗庙里的石柱,即祭祖的牌位。
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制度与习俗2015-3-23
![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制度与习俗2015-3-23](https://img.taocdn.com/s3/m/6259c8e8941ea76e58fa04b5.png)
妻、婚、娶——抢掠婚俗
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
“佯战婚”。
抢婚反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场重要变革和斗争:
母权与父权之争。
1. 妻
《甲骨文字典》: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 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
2. 取——娶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4. 两姓互婚
西周时期姬、姜两姓即为世代交互婚娶 。
《宋书〃后妃传》:刘宋时孝武帝之姑下嫁王偃,
生子名藻,生女名宪源,孝武帝娶宪源为皇后,又 将自己的妹妹临川长公主许配给藻。
《元史〃公主表》: 特薛禅父子战功卓著,皇帝发
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 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别。‛ 《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群婚制——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神话是口耳相传的历史,是对群婚时代的曲折反映。
姑、舅——互婚习俗
“姑”、“舅”称谓是互婚习俗的反映。 某种亲属称谓总反映了某种相应的现实亲
个姊妹为妻。
1. 媵
送,动词
《尔雅· 释言》:“媵,将送也。 《楚辞· 九歌》:“鱼鳞鳞兮媵予。”王逸注:“媵,送也。 《左传· 僖公五年》:“以媵秦穆姬。”注:“送女曰媵。”
陪嫁的男子和女子
《诗经· 小雅· 我行其野》孔颖达疏:“媵之名不专施妾,凡
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 这里的“媵”指随嫁的男子 和女子。 最初,媵制中从嫁的还有奴仆。伊尹就曾是媵臣。 《吕氏春秋〃本味》记商汤娶于有侁氏:“有侁氏喜,以伊 尹为媵送女。” 《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无由,乃为 有侁氏媵臣。”
从汉字看中国的茶文化-毕业论文
![从汉字看中国的茶文化-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8ab43db14e852459fb5744.png)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茶,产于中国。
茶最早出现始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至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的茶文化以茶为载体,是摘采茶、制做茶、饮用茶的文化,其历史久远,博采众长。
茶文化的表现从物质层面,升华到精神层面。
而汉字却是中国最古老最美的“方块字”,它是表意文字。
所有事物在汉字的表达下形象具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的研究方向是从汉字这个角度入手,主要研究中国茶文化中与茶有关汉字的分类及用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茶文化,这些关于茶的内容无不体现在汉字之中。
通过对这些汉字的剖析,我们于是就能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灿烂辉煌的茶文化。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茶;汉字AbstractTea,produced in China.Tea the earliest appeared of Shengnong taste of the legend of paraquat,and until now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Chinese tea culture is the carrier of tea,which of picking tea,making tea and drinking tea,tha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learn windly from others’strong points.Tea culture’s performance from material level sublimation to mental level.But Chinese characters is ideographic writing,which of the most ancient and the most beautiful of Block word.All things in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of specific and image,giving people the enjoyment of beauty.This parper’s research dir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s,be used of main researching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lated to tea and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o prove Chinese culture,and this contents all reflect in Chinese character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Chinese characters,we can full depth understanding China brilliant tea culture.Key words: China; Tea culture; Tea; Chinese character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引言一与“茶”有关汉字的分类(一)茶名称的发展(二)茶外形的演变(三)茶具的分类整合二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表现(一)茶文化的形成历史(二)茶文化的表现1.“茶”字的形成演变2.茶功效的发展3.斗茶、茶馆的盛行4.茶的精神——俭5.茶道精神的核心——和结语参考文献附录谢辞引言中国不仅是产茶的源地,更是茶文化出现发展的地方,中国的茶文化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且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至唐代陆羽著写成《茶经》一书以后,各种关于茶的著作频繁出现。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认识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8de773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31.png)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认识我呀,一直觉得汉字可神奇了呢。
咱就说这汉字,它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小脾气和故事。
记得有一次啊,我和我那小侄子一块儿玩猜字游戏。
这小侄子刚上小学,对汉字那是一知半解的。
我就想着啊,这游戏既能让他多认识些字,又能逗逗他,多好玩儿呀。
我先出了个简单的字,“日”。
我就跟小侄子说:“宝啊,这个字就像天上挂着的那个大火球,你猜猜是啥字?”小侄子那小眼睛滴溜溜一转,大声说:“太阳!”我笑着说:“哈哈,是日字啦,太阳也叫日头,这个日字就是表示太阳哦。
”小侄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然后轮到他出题了。
他想了半天,在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形状,看起来像个“山”字,不过那笔画就跟小蚯蚓爬过似的。
他特得意地说:“叔叔(姑姑),你猜这个。
”我故意装糊涂,说:“这是啥呀?像个小山包,可这字写得也太有创意了吧。
”小侄子着急了,小手在空中比划着,说:“就是山呀,山上有好多树,还有小动物呢。
”我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是山字啊,你这画得还真形象呢。
”你看,这小小的汉字游戏里,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呢。
汉字啊,是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就像这个“日”字,从甲骨文开始,就像一个圆圈中间加个点,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这演变的过程啊,就像是一部小历史,记载着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我又想到之前去逛博物馆的时候。
在一个展柜里,看到了古代的竹简。
那些竹简上的字,一笔一划刻得可认真了。
我凑近了看,好多字都不认识,旁边有个志愿者小姐姐,看我一脸懵的样子,就过来给我讲解。
她说:“这些字啊,虽然看起来和咱们现在的汉字有些不一样,但是它们可是一脉相承的呢。
每一个字都是古人生活的写照。
”我好奇地问:“姐姐,那这个字是啥意思呀?”我指着一个长得像画儿似的字。
小姐姐笑着说:“这个字啊,在古代是表示马的意思。
你看它的形状,是不是有点像一匹马呀?”我仔细端详着,还真有点像,马头、马身、马腿的,太有趣了。
在日常生活里,汉字也是无处不在。
生活经验中古汉字的意义
![生活经验中古汉字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684917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2.png)
生活经验中古汉字的意义古汉字,那是中华文化里的神秘宝藏,就像一颗颗古老而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咱先来说说“家”这个字。
你看啊,宝盖头下面一个“豕”,豕就是猪啊。
在以前的农耕社会,有房子,房子里还养着猪,这就是一个家的模样。
这就好比现在,要是一个房子里有家人,还有宠物啊,或者存着足够的食物,那才有家的温馨感。
家可不是单纯的房子,是有生机、有烟火气的地方。
你想啊,如果家就是个空房子,没有一点人气,那还能叫家吗?再看看“休”字,单人旁加上一个“木”。
这就好像一个人累了,靠在大树旁边休息。
咱们现在人也一样啊,忙了一天,到公园里找个长椅靠着,或者靠着大树喘口气,那种感觉就是“休”的真谛。
这古汉字多聪明啊,一个字就把那种画面给描绘出来了。
“友”字也很有趣。
像两只手朝着同一个方向,这意味着什么?朋友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啊,朝着相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你有没有那种朋友,你想做什么,他也正好想做,你们就像这“友”字一样,手拉手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儿。
要是朋友之间各有各的想法,背道而驰,那还能算真正的朋友吗?古汉字里还有“孝”字。
老字的上半部分加上一个子字。
老在上,子在下,这就是告诉咱们,孩子要把老人顶在头上,尊敬老人,赡养老人。
这就好比大树和树根的关系,树根培育了大树,大树就得为树根遮风挡雨。
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孝道,要是孩子不孝顺,那不是违背了这个古汉字所蕴含的意义吗?“日”和“月”这两个字就更直白了。
一个代表太阳,一个代表月亮。
咱们的老祖宗看着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就创造出了这两个字。
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是白天,大家都充满活力地干活;月亮出来了,就是夜晚,人们就休息。
这就像一个自然的规律,写在古汉字里,也写在咱们的生活里。
你说要是没有太阳和月亮,这世界会变成啥样呢?就像没有这两个古汉字,咱们的文化里是不是就少了点什么重要的东西呢?古汉字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一扇扇通往古代文化和智慧的大门。
从这些古汉字里,咱们能看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