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5篇计划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

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为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抓好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紧紧围绕纲要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等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1、本学期是物理的开始学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发展其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继续强化分组实验的教学。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完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

3、在规定计划时间内基本完成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愿望都能够提高。

三、现状分析本届初二年级共有6个班,两位物理教师,上学期这个年级的总成绩非常好,学生总体基础优秀,故要保持原有成绩切进一步提高,压力非常大。

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详细分析学生的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反馈、巩固练习,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5、加强听课教研活动,教师间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

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求物质密度、鉴别物质.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2.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无关.【教具准备】3个塑料杯(或小烧杯)、适量的水、醋、酒精,几组体积大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天平,量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我们常常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属性来鉴别物质.教师展示1:一杯水和红醋,请学生鉴别.问:你们是如何鉴别的?学生:看物质的颜色.教师展示2:一杯水和酒精,请学生鉴别.问:你们是如何鉴别的?学生:闻气味.多媒体展示一块金属和一块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师它们是纯金的还是镀金的铜条?师引导学生先排除上述的鉴别方法.师如何鉴别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密度.板书课题: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能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是不是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学生思考、交流:①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区分开;②用天平称量(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中,下沉的那端是铁块.)师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师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1.(用多媒体展示).表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启发与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板书: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讲解.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猜想与假设:学生甲: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的.学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①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实验前,要弄清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按照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将数据记入表格2中,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表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铁块、铜块、铝块)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交流与合作: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师在实验中,当铁块2的体积增大为铁块1的2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铁块1的2倍;当铁块3的体积增大为铁块1的3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铁块1的3倍,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表明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板书:结论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2 物质的密度师 同学们观察一下铜块组同学的实验数据遵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其它小组同学的呢?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师 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铝的一样吗?还有铜的呢?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物质不同,这个比值不同.这就表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属性,因此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这个比值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密度.我们求出来的就是铝、铁、铜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师 密度究竟是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我们以第一次实验为例,看看得出密度的过程.我们将铁块1的质量79g 除以体积10cm 3得到的是1cm 3铁的质量,即单位体积铁的质量,所以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常用的单位体积除了1cm 3还有1m 3.板书:(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2)密度的定义式:ρ=m/V 式中:ρ—密度(kg/m 3),m—质量(kg ),V—体积(m 3).(3)密度的常用单位有g/cm 3、kg/m 3,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多媒体展示,得出1g/cm 3=103kg/m 3,g/cm 3是大单位,kg/m 3是小单位.注意: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 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 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 ),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 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3).1g/cm 3=1×103kg/m 3=1kg/dm 3=1t/m 3.(很多同学认为质量单位kg 比g 大,体积单位m 3比cm 3大,则由质量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密度单位kg/m 3一定比g/cm 3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来进行单位换算,1g/cm 3=3633m 101kg 101cm 1g 1--⨯⨯==103kg/m 3,所以g/cm 3比kg/m 3单位大)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师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板书:(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例题1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 .(2)分析表中实验序号,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1)在实验1、2、3或4、5、6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对于甲液体来说,还是对于乙液体来说,其体积都随质量增加相同倍数,所以可得结论是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与4、2与5、3与6中的液体体积都相同,但质量不同;(3)比较实验1、2、3和4、5、6可知:甲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1.8,而乙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0.80,所以可归纳得出: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答案:(1)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2与5、3与6;(3)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例题2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实际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B.根据ρ=m/V可知,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C.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解析:同一种物质在同种物态下,其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质量和体积是无关的;公式ρ=m/V只是用来计算密度大小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直接决定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生活中的说法:“铁比棉花重”,用物理语言准确地描述应该为: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或等体积的铁和棉花,铁的质量大.固体或液体其内部结构疏密不会因为失掉一部分而发生改变,即自身温度和状态不变时,其密度不变;气体由于能填充所能达到的任何空间,内部结构疏密会随容器容积和自身质量的改变而改变,即:(1)容器容积一定时,气体质量减少,密度减小;(2)气体被压缩,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大.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选项A正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质量、体积的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故B错误;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C选项错误;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D选项错误.答案:A.【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本节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结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然后选择小组探究的结果评比,这样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学生励志寄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明白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8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8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能力目标1、掌握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根据数据求出平均速度。

3、计时,绘制表格。

4、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器材秒表、小车、长尺、木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课前感悟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__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在学生自学本章的基础上理解本章学习内容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了本章内容,对本章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忆本章知识点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V=S/t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停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回答自学导航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物理教案具有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过程、整合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和提供评估反馈等多重优势。

它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和参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学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大自然的神奇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

(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

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

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

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物理教案八年级上期)八年级物理教学一、学情分析1. 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

(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1. 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

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

(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

(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 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方案_人教版一、学情分析物理是一门新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根本没有物理根底,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根底,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

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微妙。

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根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开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开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根底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表达;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

其中第九章压强、这局部内容综合性比拟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方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方案一、学情分析物理是一门新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根本没有物理根底,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根底,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课时1 透镜 教学课件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课时1 透镜 教学课件
【得出结论】光屏距凹透镜越远,光斑越大,说明凹透镜对光 有发散作用。
2.正确理解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
会聚与发散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折射光线更偏向主轴, 为会聚作用;反之,则为发散作用。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小佳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地上有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如果下雨
使瓶中进了水,这个瓶子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 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要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D.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 这是由于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 对太会阳聚光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凸导透致森林火灾。
() D
A.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 B.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长 C.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可以配戴适度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解析】如果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 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推迟会聚,即近视眼 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D选项符合题意。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第八页,共二十七页。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①、③、④是凸 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②、⑤、⑥是凹透 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第九页,共二十七页。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点击画面 播放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教学设计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教学设计1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定义和特点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汽化和液化的判断把握得不是太好。

所以: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同时,由于九年级学生怕枯燥的特点对重复知识具有一定的厌倦心理,我给这节课的定义是一节贴近生活的趣味复习课,因此,课堂中采用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视频、音频、图片等。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复习设想达到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知识联系起来。

(3)了解地球上的水现状,增强节水意识,学会简单的生活节水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2)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2)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3)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三、教学媒体多媒体电子白板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判断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属于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哪种实例。

1.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题技巧:首先明确物态变化中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定义判断。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新教材中的情境化物理习题,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和境况,并不明确已知的的物理知识;题目所询问的, 是如何解决习题中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并不说明是求解哪个物理量。学生需要根据习题中的情境,联系已学 的物理知识,分析出习题所给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要求,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 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 落实习题功能的措施——设计科学的习题编写程序
①对节后题的编写,先制订《习题规划表》,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确定题目总量,设计每个题目 大致内容。
②采用三种方式完成习题初稿的编写: 现有题目中(包括原教材)有符合《习题规划表》要求的,沿用。 没有有符合《习题规划表》要求的,但有相关素材的题目,改编。 没有有符合《习题规划表》要求的,也没有相关素材题目,原创。 制订《习题规划表》,实现系统“建构、培养”功能的重要保证。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2、体现学科育人要求,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重视知识建构及其与情境的关联,促进物理观念形成 密度的引入及其探究性实验,突出了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完成了概念的正确建构。引导学生用物理学视 角观察周围事物,把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进行关联,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
认识科学本质,强调态度责任 通过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应用,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实验中培养学 生求真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设置专门栏目强化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目录
第一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结构比对 第二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整体重要变化 第三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变化要点解读 第四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五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教学安排

【精品】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书

【精品】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书

[板书 ]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 们会逐渐 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 (1)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 (2)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 (3)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 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 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 “真理的大海 ”中勇往直 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 —1 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 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 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书
【篇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 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 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2. 力。 三、德育目标: 1.2. 配合。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三、进行新课 [师] ] 0.1-1 实验 [演示 ] 课本图 0.1-2 实验。 [ 想想做做 ] 2. 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 们会逐渐 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察、勤于动手 [板书 ] (2)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 (3)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素质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尽可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3、教材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

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加强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张冰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张冰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设计者:张冰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时间:45课时一、课程目标本册书包括对课标一级主题: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中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级主题涉及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2物质的属性、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3声和光课标要求为:⒈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⒉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⒊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⒋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⒌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⒍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⒎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8.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9.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10.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1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2.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13.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机械运动1.内容标准: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

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

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侯中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侯中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4、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用具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
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F F
凸透镜的焦点。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本课小结:(1)两种透镜的区别。
(2)有关透镜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两种透镜对的作用:
作业布置:P62、第2、3、4题。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
1、演示试验:如图示
F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10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4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章目录
节目录
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6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8
第2节光的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